安阳工程地质概况
A. 安阳的水文地质情况如何
问题补充:本人是学岩土工程的一名本科生。 河南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院有限安阳钢铁厂、安阳玻壳厂、南阳市水厂、洛阳炼油厂、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巩县
B. 工程概况怎么写
一 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由[建设单位]投资兴建的[工程名称];座落于[工程地址],建筑面积版:[建筑面积(平方米权)]平方米, 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高度:[建筑物总高度(米)]米,层高[标准层高度(米)]米,层数[总层数]层,结构形式:[结构类型];基础类型:[基础类型];装饰标准等。本期工程范围包括: ;
2、编制依据:本工程依据《[编制依据(执行报价规则)]》中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根据[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名称]施工设计图计算实物工程量;
3、材料价格按照本地市场价计入;
4、管理费:
5、利润:
6、特殊材料、设备情况说明。
7、其他需特殊说明的问题
C. 安阳关于地质方面的公司有多少
安阳地区: 1.安钢集团冶金设计有限公司 2.安阳大地勘探工程有限公司 3.安版阳市规划设计院 4.河南权恒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安阳市中房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6.林州市建设勘察设计院 7.安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 8.安阳市房屋建筑设计事务所 9.安阳市永安城乡建设设计有限公司 10.安阳优创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1.安阳市嘉信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2.安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3.安阳市金鼎公路勘测设计研究所 14.安阳市设计审查事物所 15.安阳市水务总公司给水排水设计研究所 16.安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17.安阳市东方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8.滑县建筑工程设计室(滑县蓝图建筑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9.安阳市东方能源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0.安阳县设计审查事务所 21.安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2.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23.安阳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4.河南华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D. 安阳地区的地质气候
温带半湿来润季风气候,江源水集中在7-8月,较为干旱,土质多位棕色土壤,西部土地较为贫瘠,有太行山,林州地区山区较多,多页岩和板岩。东部滑县地区为华北平原部分,属缓斜平原,土质肥沃,是中国五大优质小麦产区。希望可以帮到你
E. 工程地质条件
你好,根据你的提问,我认为工程地质的条件一般是指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较适合施工的地质。
F. 第一篇 河南地质矿产概况
河南省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层出露齐全,岩浆岩发育,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一、河南地质概况
(一)地层
河南省地层发育齐全,从太古宙至第四纪的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根据地层发育情况及层序特征、沉积建造、古地理等基本地质因素及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特征,可以栾川—确山—固始断裂为界,划分为华北和秦岭两个地层区。
华北地层区,具双层结构。基底地层为太古宇太华群、登封群和古元古界嵩山群。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至中生界三叠系。三叠系以后的地层属于后地台阶段山间盆地或断(坳)陷盆地的沉积产物。基底地层中,登封群和太华群原岩为火山-沉积岩,嵩山群为冒地槽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组合。盖层中,熊耳群为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组合,汝阳群、官道口群至中奥陶统属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岩组合,中上石炭统为海陆交替相铁铝质岩、碳酸盐岩及含煤碎屑岩组合,二叠系至三叠系主要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和红色碎屑岩组合。后地台阶段的侏罗系至新第三系主要为内陆含煤碎屑岩、含膏盐、石油碎屑岩组合。盖层的岩相、厚度稳定,层序清楚,褶皱微弱,基本未受区域变质。
秦岭地层区,是一个长期活动带。除缺失二叠系至侏罗系下统地层外,其余各时代地层齐全。自老至新有太古宇大别群,元古宇秦岭群、峡河群、毛堂群、苏家河群、陡岭群、信阳群、震旦系、(元古宇—)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寒武系至石炭系、中上侏罗统至第四纪。大别群为火山-沉积岩组合,信阳群为碎屑、浊积复理石夹碳酸盐岩、火山岩组合。震旦系分南、北区,北秦岭北缘的震旦系属断陷盆地镁质碳酸盐岩组合,南秦岭的震旦系—石炭系属冒地槽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组合。北秦岭二郎坪群为海相细碧-石英角斑岩组合,石炭系属断陷盆地含煤磨拉石建造组合。秦岭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均沿断陷盆地分布,主要为陆相火山岩、含煤碎屑岩、红色磨拉石、含膏盐、石油、碎屑岩组合。总之,在秦岭地层区内,主要为活动型和次稳定型沉积建造组合,各时代地层沉积厚度大、相变快、沉积建造组合复杂和火山岩发育,大多数地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连三叠系地层的局部也受到变质作用影响,反映了该区长期活动和多旋回发展的演化特点。
(二)构造特征
河南省位于东秦岭-大别山褶皱带转折部位,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多期次、不均衡发展的特点。自新太古宙以来,区内经历了嵩阳、中条、王屋山、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度、燕山、喜马拉雅九个构造旋回,并以中条运动和燕山运动为转折。可大致归并为三个大地构造发展期:地槽发展期(嵩阳中条旋回),槽台并存期(王屋—印支旋回),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期(燕山—喜马拉雅旋回)。伴随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该区经嵩阳、中条运动形成了中朝准地台;此期后秦岭区仍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延续至石炭纪末,经华力西运动才结束了地槽发展史,形成褶皱带隆起;燕山运动使中朝准地台转入重新活化阶段。
由于我省处于独特的大地构造部位,在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早期形成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特征、不同序列、大致相互平行的、以北西西近东西向深断裂带为主的构造形迹,伴随地壳固结程度的增高,进入刚性断块后,则以北东~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为主,形成了一系列的中新生代断(凹)陷盆地。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与北东—近南北向断陷带组成了省内基本构造格架,并控制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内、外生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省内北西西—近东西向深断裂带共有6条,除焦作-商丘深断裂带位于中朝准地台区外,其余5条均分布于秦岭褶皱带,分别为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带(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界断裂);瓦穴子-鸭河口-明港深断裂带;朱阳关-夏馆-大河深断裂带;木家垭-内乡-桐柏-商城深断裂带;西官庄-镇平-龟山-梅山深断裂带。
《河南省区域地质志》(1989年)在综合分析研究各地各构造阶段沉积相与建造组合、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区域变质程度及成矿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将河南省划为2个一级、10个二级、28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详见图1)。现将一级构造单元特征叙述如下。
中朝准地台:基底构造复杂,主要以形态复杂的线型褶皱和成群(带)分布的韧-脆性剪切带构造为特征。构造线方向以北西西—近东西向为主,与全省主构造线方向一致,仅在箕山地区为近南北向。盖层构造简单,呈短轴状的宽缓褶皱和断块隆起或断(坳)陷盆地。构造线方向大致以焦作-商丘深断裂为界,以北为北北东向,以南呈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
秦岭褶皱系:以北西西—近东西向分布的长期活动性深大断裂、形态复杂的线性褶皱和燕山期形成的北东—近南北向断(坳)陷盆地发育为特征。
(三)岩浆岩
1.概述
省内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岩浆岩出露面积约19000km2,占全省基岩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侵入岩发育,有各类岩体445个,岩石类型齐全,以酸性岩为主,中性岩次之,出露面积约11000km2。火山岩亦十分发育,海相和陆相火山喷发均较强烈,海相喷发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陆相喷发岩则以中—酸性岩为主。
岩浆活动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区内地壳具多旋回发展特征,故岩浆活动亦具多期次性和阶段性,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的各个地质时期,都有不同规模、不同形式、成因各异的岩浆活动。但是,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岩浆活动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元古宙,发生在台缘坳陷区,以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为主。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则集中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以秦岭褶皱系及大陆边缘活动带为特色,呈大岩基产出。岩浆活动和岩浆演化的总趋势是随着时代的由老至新,岩浆侵入作用强度则由弱变强,岩石类型由基性向酸性发展演化。从岩浆活动期次、规模大小反映出本省中朝准地台比秦岭褶皱系岩浆活动弱得多。由于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作用密切相关,区内主要岩浆岩一般呈北西西的带状分布,并构成多期次、多岩类组合的构造岩浆岩带。
2.岩浆岩与矿产的关系
区内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内生矿产丰富,特别是金、银、钼、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等矿产在国内都名列前茅。
(1)与侵入岩有关的矿产
①与基性岩、超基性岩有关矿产
有铁、钛、镍、铬、铂和蛇纹岩、玉石等。其中铁、铬、蛇纹岩、独山玉具工业价值。铁矿分布在舞阳等地超基性岩内,属岩浆型熔离矿床。铬、镍、蛇纹岩矿主要分布于西峡、桐柏、信阳一带的晋宁期和加里东期超基性岩内,铬、镍矿属岩浆型矿床,蛇纹岩矿属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图1河南省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据《河南省区域地质志》,1989)
I—中朝准地台;Ⅰ 1—山西台隆;
②与中性岩有关矿产
主要为铁矿。形成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铁矿分布于西峡—泌阳—桐柏一带的早古生代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燕山期铁矿主要分布于安阳—林县和卢氏—栾川一带的闪长岩接触带。矿床成因属夕卡岩型。
③与浅成相酸性斑岩有关矿产
主要有钨、钼、铅、锌等。以燕山期为主。沿深大断裂呈带状展布。主要分布于雷门沟—沙土
④与深成相花岗岩有关矿产
有铜、铅、锌、金、银、稀土和非金属矿萤石、白云母等。以金、银、萤石为主,铜、铅、锌多为伴生矿。以金、银为主的多金属矿,主要分布于灵宝、崤山、熊耳山、桐柏等地区,金、银的富集与古老的矿源层关系密切,而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使矿源层中的金、银、活化转移,在岩体或周围有利的构造部位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重熔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萤石矿分布在泌阳、桐柏、信阳、罗山、光山、新县等地,属热液型矿床。
(2)与火山岩有关的矿产
本省与火山岩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和沸石、珍珠岩、膨润土等。
①与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有关矿产
熊耳群为一套巨厚的同熔型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属弱碱度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分布于栾川、嵩县、汝阳、方城等县。火山岩中铜、铅、锌、金等矿(点)床发育。
②与元古宙—古生代二郎坪群、毛堂群火山岩有关矿产
均为幔源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二郎坪群属钙碱性玄武岩—钙碱性拉斑玄武岩,与铜多金属矿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桐柏、西峡等地。毛堂群属富钠钛碱性玄武岩系列,其内富产蓝石棉矿。
③与中生代白垩统陈棚组火山岩有关矿产
该组为同熔型陆相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属钙碱性系列,具富钾特点。与珍珠岩、膨润土、沸石、含碱玻璃原料等系列矿产关系密切。沿信阳、光山、泼河一带分布。
二、河南主要成矿区带及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
(一)河南矿产概况及主要成矿区带的划分
河南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106种矿产,已探明有储量的78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49种,已开采利用的达75种。钼、天然碱、蓝石棉、珍珠岩、蓝晶石、铸型砂岩等6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煤、石油、天然气、铝、金、银是河南的优势资源矿产。
省内矿产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以西。内生矿产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区域性深大断裂带的次级构造、褶皱带和构造岩浆岩带的控制,故区内各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中矿产的分布都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多呈北西西向展布。而外生矿产的空间分布,则受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制约,分布于坳(凹)陷或断陷构造内。
成矿时代因各种成矿作用发生的时代而异。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内生矿产的成矿时代,主要受岩浆岩演化规律的制约,随时代由老至新而发生由超基性至酸性岩的侵入,故与超基性-基性岩浆岩有关的系列矿产,成矿时代较早,以嵩阳期、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为主;与酸性岩浆岩成矿作用有关的系列内生矿产成矿时代则较晚,以燕山期为主;与中性岩有关的系列矿产则形成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与变质成矿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形成于元古宙。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外生矿产主要成矿时代为古生代,次为第三纪。
按不同等级大地构造单元、成矿特征及矿产分布规律,控制矿化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因素和成矿时代差异,将河南省划分出2个Ⅱ级、5个Ⅲ级、12个Ⅳ级成矿单元,详见图2、表1。
Ⅰ级全球成矿带大体与我国划分的中亚、特提斯、环太平洋、前寒武系和秦岭-祁连-昆仑五大成矿域相对应。
Ⅱ级成矿区带是在I级成矿域内根据区域构造、岩浆、沉积、变质和成矿作用的特色划分出的成矿单元。据此,河南可划分为华北地台南缘成矿带和秦岭-大别山褶皱系成矿带二个Ⅱ级成矿带。
Ⅲ级成矿区带是在Ⅱ级成矿区带的次级构造单元内根据区域控矿因素、成矿作用不同或相似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集中地带。据此,将上述华北地台南缘成矿带划分为华熊台缘坳陷以内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和洛(阳)安(阳)地块以外生沉积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将秦岭-大别山褶皱系成矿带划分为北秦岭-桐柏-大别山褶皱带以内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南秦岭褶皱带北缘以内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和南阳-襄樊坳陷以外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
Ⅳ级成矿区带是在Ⅲ级成矿亚带内,按不同构造部位形成的矿床集中地带。
(二)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
河南矿床成矿系列的级别分为七级,其次序及内涵如下。
矿床成矿系列组合(一级):是按地质作用大类为基础划分出的与沉积作用有关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和与变质作用有关的三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
矿床成矿系列类型(二级):是指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的相似地质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相似性的矿床成矿系列,同时也具有时代和地区性的各自特征。
矿床成矿系列(三级):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和一定的地质发展阶段内,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的不同地质演化阶段中,在不同地质部位形成相互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组合。
矿床成矿亚系列(四级):由于有的矿床成矿系列产出的地质构造区域较大,形成时间相对较长,成矿强度亦较大,因此在矿床成矿系列所在的地质构造区内存在地质条件有一定差异,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演化规律,成矿既有共性,又表现出明显特性的地段,在这些地段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的矿床组合被列为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亚系列。
矿床式(五级):属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中代表成矿发展的某一时期内所形成矿化类型相似的同类矿床。
矿床(六级):是矿床成矿系列中的基本组成。
矿床成因类型(七级):有时在一个矿床中,由于成矿物质、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及成矿部位地质条件的不同,可形成多种矿床成因类型。有时相似的多个矿床可属于相同的成因类型。
(三)建立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的原则
(1)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应反映该系列所跨区域内成矿单元的地质与成矿作用特征,建立成矿单元内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域地质条件、地质发展历史之间的密切联系。表达成矿系列的区域成矿模式比一般矿床成矿模式有更高的研究内容,它包括不同矿体、不同类型的一组矿床的成矿模式组合。
表1河南省主要成矿区带及矿床成矿系列划分表
续表
图2河南省主要矿产分布及成矿带划分略图
(据《河南省地质矿产志》修编,1989)
(2)确定成矿系列所在成矿单元内各矿产种类及其矿化类型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或变质相带的生成关系和与区域的、深部的及局部的构造作用之间的制约关系。
(3)建立不同地区成矿系列内有代表性的矿田、矿床式的成矿模式,形成不同成矿系列的矿床成矿模式组合。
G. 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在工程区地层内,中细砂岩具有中厚层状、块状特征,坚硬完整;粉砂岩属中等强度岩石;炭质页岩较软弱,则为强度低、完整性最差的岩石。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出露的地层岩性特征如图7-1和表7-3所示。
图7-1 4#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
边坡强烈卸荷,对本段边坡来说,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但由于边坡处于条形山脊的近北东段,总体来说地下水较贫乏。水库蓄水后,水库库水将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边坡岩体的透水性与岩性及其组合密切相关,砂岩因构造裂隙发育,延伸较长,裂隙间流通性较好,故透水性较强,尤其是卸荷带内砂岩体的透水性较强,边坡中所夹软弱带为相对隔水层,对边坡中地下水的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
表7-3 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地层岩性特征
开挖后边坡的地形大致如图7-2所示。
图7-2 开挖后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地貌景观
溢洪道在进水口边坡后缘的开挖轴向沿下游约为145°,开挖宽度约30m,开挖高程为852m。坡体顶部从早期约900m高程开挖至885m高程,顶部预留宽度为5~30m,为将来修建成阿公路留出一个平台。引水发电洞开挖的主体工程在洞口处,发电洞进水口所在高程为800m,洞口以外为一个长约80m,并一直向外延伸约20m的进水平台,再往外为冲砂洞进水口,开挖高程为750m;引水发电洞进水口洞脸边坡走向约340°,800~830m高程坡角为90°,830~847m高程坡比为10/3;847~885m高程坡比为4/3。发电洞上、下游两侧边坡则按4/3坡比放坡。引水发电洞洞宽6m,高约8m,拱型洞顶,洞间距约10m。
H. 工程地质水平构造简介
工程地质水平构造简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专研究内容属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I. 工程地质的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9章:绪论中阐述了工程地质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等;第2~5章讲述了地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岩石、矿物、地质构造,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地下水等;第6~9章讲述了工程地质问题,包括简要分析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系统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方法以及报告的编写,同时给出了实例,讲述了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建设、地下与隧道建设、港口工程中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介绍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每章结束附有小结及学习指导、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了解、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J. 物化探在安阳市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安阳市位于豫北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带,区内新构造运动剧烈,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因受第四纪地层覆盖,地质工作程度低,影响城市规划的正确制定。为查清本区的构造情况,市政府于1984年自筹资金,利用航空磁法、重力、地震勘探、汞气测量、卫片等物化探方法进行地质构造综合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先智,1986,安阳市断裂构造的推测,物化探经验选编,第一期。
本区位于华北沉积型地层分布区,区内西部太行山区有老地层出露,东部为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覆盖,东南角有小面积的寒武纪地层出露。区内岩浆活动发育,岩体可分为中性岩和基性—超基性岩两大类。
图1-2-7 电测深AB/2=7m时视电阻率等值线(Ω·m)示意图
(据马维俭,1987)
图1-2-8 豫北地区构造分布略图
(据李先智,1986)
图1-2-9 安阳市航磁异常及推测的断裂构造图
(据李先智,1986)
区域构造轮廓主要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从西到东有:太行山隆起、汤阴地堑、滑县隆起和临清凹陷(图1-2-8)。安阳市位于汤阴地堑的北段。构造形式以断裂为主,褶皱比较简单,地层产状平缓,属太行山复背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其次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
不同的物化探方法,因所利用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参数不同,其对地质因素、断裂反映的程度也不同。所得各种物化探资料解释推断结果如下。
1.航磁异常解释结果
本区区域航磁异常主要反映了结晶基底的起伏,安阳至汤阴一带的区域负异常反映了基底凹陷,其北面的区域正异常反映了基底的隆起。东南部正负交替的局部异常反映了结晶基底被错断的情况,利用局部异常的梯度带可推断出鲁西隆起边缘的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图1-2-9)。
2.重力异常解释结果
区内重力高反映了新近系、古近系下部的基岩隆起,重力低反映了新近系、古近系下部的基岩凹陷。重力梯度带和异常等值线同步扭曲,反映了断裂的存在。利用重力异常的特征可推断出一系列的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通过反演计算,可求出地层受断裂错动的断距、基岩界面的起伏和断裂的产状(图1-2-10)。
图1-2-10 安阳市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及其推断断裂构造图
(据李先智,1986)
单位为10g.u.
3.地震勘探结果
利用已有的地震勘探剖面资料,在区内可划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地震勘探是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物探方法,可用他来检验其他方法的效果。
4.卫片解释成果
利用卫片的色调,特别是经过彩色合成后不同颜色的色调变化,可较清晰地分辨出不同地层的分布范围及其边界。利用经各种图像数据处理的卫片,可追索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其中北北东向断裂形迹模糊,北西西向的形迹十分清楚,并表现出穿越和错断北北东向断裂的特点。由于两组断裂都显示在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中,说明它们都具有新构造活动性质,北西西向断裂的新构造活动性比北北东向断裂的强。
5.汞气测量效果
区内发现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汞气异常(图1-2-11),其分布范围与上述各种方法推断结果基本吻合。在断裂带上出现汞气异常,表明区内有新构造活动,断裂穿过新生代地层,使汞气有机会到达地面。
图1-2-11 安阳市3号综合剖面图
(据李先智,1986)
N—新近系;E—古近系;Pz2—上古生界;Pz1—下古生界;Ar—太古宇
综合上述各种物化探方法的推断结果,结合以往取得的地质和钻探资料,可十分明确地得出,区内存在着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新构造活动性断裂,其特性分述如下(图1-2-12)。
图1-2-12 安阳市断裂构造及基岩地质图
(据李先智,1986)
P—二叠系;C—石炭系;O—奥陶系;Ar 太—古宇
(1)北北东向断裂
区内北北东向断裂主要是汤东断裂和青羊口断裂,它们自汤阴进入本区后,在走向上多处出现转折,且有比较发育的次一级平行断裂。汤东断裂向西倾,青羊口断裂向东倾,倾角都在70°以上,断距一般大于1000m,汤东断裂在安阳市附近最大断距可达3200m。这两条断裂在重力、汞气测量和地震勘探成果上均有明显反映。根据钻探资料,青羊口断裂以西的钻孔,一般在400m以内打穿新近系、古近系而进入二叠系,断裂以东的钻孔,则往往在1000m以下仍未穿透新生代地层。
(2)北西西向断裂
区内北西西向断裂十分发育,从南到北已追索到的断裂有汤阴南断裂、汤阴北断裂、郭村集断裂、安阳南断裂、安阳北断裂、辛店断裂和漳河断裂。安阳南断裂与漳河断裂向南倾,其余均向北倾,倾角一般大于70°,断距为200~1000m,伴有旋扭走滑现象,尤其是安阳以北各断裂的东南段,走滑运动更为剧烈,漳河断裂平移断距可达700m。
根据上述资料的综合分析,安阳的构造形态,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断陷盆地,其西边为太行山隆起,北边为太行山山前次级隆起,东边北段为临清凹陷边部的鼻状隆起,东边南段为滑县隆起,南边为宜沟抬升区。盆地内部由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两组断裂分割成棋盘式构造格局,形成一些地堑和次级断块。如汤阴经安阳至省界,由汤东断裂和青羊口断裂组成汤阴地堑的北段,该地堑在省界处被漳河错断和阻截。又如自水冶经安阳至白壁,由安阳南断裂和安阳北断裂组成安阳地堑,该地堑在安阳与汤阴地堑交汇叠加而形成安阳凹陷,构成盆地的核心。各地堑之间的分隔部位为相对凸起的断块。
区内的地堑和由北西西向断裂形成的第四系凹陷,是地下水有利的富水区;山前次级隆起和盆地内部的断块凸起,是寻找隐伏煤田的远景区。根据盆地的形态、盆地与西部山区的关系、区内的岩浆活动特点和汞气异常综合分析,在盆地周边的内边有可能找到地热或天然气。
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区内的新构造运动十分剧烈,但发育的棋盘式构造不一定有利于地应力的集中积累或形成暴发式释放。而活动性断裂的存在,有可能加强对远源地震的烈度响应。因此,对地震地质背景作出客观的估计,才有利于指导本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总之,本区的地质构造既具有新构造活动性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地质背景,且严格地控制着地下资源的分布,只有认真了解和掌握本区断陷盆地的构造格架后,才能正确指导区内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城市发展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