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

发布时间: 2021-02-10 20:53:57

『壹』 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有哪些

一、为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国土资源部应急响应依据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情况,设置A、B、C、D和E(常规方案)等5个级别的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别由部长、副部长、地质环境司司长、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和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带领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地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三、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等信息来源主要是: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商请,地方速报信息,媒体及其他信息等。
四、启动各级工作方案的决策程序是: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预案,我部自动启动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其他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日常决策程序,由地质环境司汇总信息,提出建议,按程序报部领导决策。
五、A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分成立或不成立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两种情况,B级以下均不成立,成立领导小组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不成立的由地质环境司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六、各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由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响应行动和应急响应保障等构成。
(一)应急响应组织
1.A级方案
由部长带队组成部应急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院士带队,7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2.B级方案
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应急中心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等。
专家组由正高职级专家或院士带队,5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信息保障组和预警组,配备远程会商、快速探测和卫星通讯等装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3.C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有关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4.D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副司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地质环境司工作人员等。
专家组由副高职专家带队,3人组成。
应急中心组成应急调查组,配备相应设备,随工作组赴现场。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5.E级方案
由地质环境司处长带队组成部工作组赴现场,成员主要包括应急中心有关人员等。
事发地省、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部工作组赴现场。
(二)应急响应行动
现场应急响应行动,分险情和灾情两种情况。
1.险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险情和抢险工作进展;(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险情;(3)必要时,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事宜;(4)专家会商预测险情趋势,并做好专家意见记录备案;(5)扩大范围调查地质灾害灾情隐患;(6)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7)研究提出预警建议和避险排险技术咨询方案;(8)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指导的建议;(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并归档。
2.灾情应急响应行动
(1)快速了解灾情以及抢险救灾工作进展;(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价灾情,预测险情;(3)扩大范围调查区内地质灾害隐患;(4)必要时,联系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5)研究提出抢险救灾技术咨询方案;(6)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咨询建议;(7)做出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并做好专家认定意见备案;(8)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9)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归档。
以上是基本处置工作内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响应级别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具体工作内容。
(三)应急响应保障
1.人员调配
一般工作人员分现场工作人员和后方工作人员。前方(现场)人员由调查处置、信息传输和专用设备操作等方面人员组成,具体工作时与省级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联合组队。后方工作人员由信息、通讯、设备和后勤等方面人员组成,工作重点是为前方(现场)工作组提供保障。
专家组由地质环境司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和灾情险情特征,从专家库中遴选。
2.装备配置
应急中心做好应急装备配置与保障工作,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修,行前做好装备安全性、可用性检查和精度校准;应急结束后做好装备清查和登记入库工作。应急响应前,后方工作装备配置尽可能全面。应急出发前先与省级应急机构沟通协调,根据需要,再确定远程携带的具体设备,并做好备份工作。应急工作装备配置,依据应急响应级别和应急工作实际需求,酌情而定。
(1)调查监测装备
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
电子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望远镜
手持GPS、激光测距仪
三维激光扫描仪
无人驾驶飞机或轻遥飞机(配置到灾害多发省市)
(2)通讯装备
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卫星电话
对讲机
(3)相关软件
专业制图及影像处理(遥感)软件
快速模拟演示软件
智能方案系统软件
地质工程设计软件
(4)车辆
车载发电机
车载应急系统
(5)劳动防护及其他
帐篷、野外工作服装
医药和劳保用品
野外作业安全装备
便携式计算机(带无线网卡)
3.资料保障
应急中心做好资料整理、集成和质量检查工作,逐步建成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应急响应资料要求彩色纸介质和电子版同时准备,精度尽可能满足应急要求。具体应急响应工作中,资料保障依据应急响应工作需求酌情而定。
(1)背景信息
行政区划图(MapGIS和JPG)
地形图(MpaGIS和JPG)
地质图(MpaGIS和JPG)
(2)基础地质灾害资料
地质灾害分布
地质灾害发生区域易发程度分区图(MapGIS和JPG)及说明书(Word)
历史灾害情况(Word)
发灾点及其周边灾害发育情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信息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信息
(3)其他资料
近期降雨预报、地震或重大工程等信息(Word)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及数据
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相关机构与职责
(一)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职责
当国务院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时,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部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部长担任,成员由部办公厅、地质环境司和应急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响应决策指挥,主要职责任务:1.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启动;2.决定应急响应工作上报国务院的事宜;3.领导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4.部署国务院交办的应急任务;5.决定对外发布的应急工作情况;6.决定国土资源部A级应急响应终止。
(二)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在国土资源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和地质环境司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1.承办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2.负责接收、核实地质灾害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并保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系统以及应急队伍的联系;3.传达指挥部应急指令,并督促检查指令落实情况;4.协调部工作组、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各项应急工作;5.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统一向新闻单位提供灾情及应急工作等信息;6.协助、指导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7.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审报和组织实施;8.组织开展应急调研和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承办国土资源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地质环境司
当启动A级应急响应,成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与办公厅联合组成办公室,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应急工作任务;当启动A级方案,不成立领导小组,地质环境司承担相当于上述办公室职责,完成部领导交办任务;当启动B级以下级别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地质环境负责全部协调工作任务。
(四)应急中心
应急中心是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单位,在现有技术支撑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加挂“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达到实体运行目的,其主要职责为:1.组建专家组,进行应急专家库建设、管理;2.承担地质灾害应急值守、灾情汇总工作及上报;3.开展现场应急调查等技术工作;4.架构地质灾害事发地与部之间的远程会商通信网络,确保现场与后方的信息畅通以及会商的顺利进行;5.为现场应急工作和专家会商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及时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趋势预测;6.提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议措施;7.开展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8.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9.技术指导省级相关机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10.协助编制年度国家地质灾害预案,起草相关技术工作规程和要求,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应急处置技术培训;11.承担指挥部、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地质灾害专家库
遴选国内外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分院士专家、正高职专家和一般专家等3个层次,分级分类入库,依据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级别,选取不同层次专家组成专家组,为部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贰』 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在哪里

查了一下,显示是在井冈山市茨坪二环路旁,你再核实一下。
地质灾害一般归各地国土厅/国土局管,不过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可能设在山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方。

『叁』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处置中心是什么级别的

县级地质灾害防复治制应急处置中心的级别是股级,也有高配为副科级的。
县(市、区)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要负责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处置和应急平台管理工作,承担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等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工作。

『肆』 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方案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潼南县委 潼南县人民政府

指导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协办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7日)

此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是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大型地质灾害应急综合演练,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市国土房管局负责技术指导。为了让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开展,达到锻炼队伍、展显先进的科技救援手段、提升防灾救灾能力。现就演练的筹备及演练活动编制如下工作方案。

一、演练概况

(1)演练背景。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以潼南县“6.30”特大暴雨为背景,因特大暴雨引潼南县体育公园重大地质滑坡,威胁群众413人,造成房屋倒塌,陆路交通严重堵塞,大量群众被困。通过市、县、街三级联动,利用高科技设施设备,实施远程会商与指挥,启动《潼南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干部群众有效实施救援。

(2)演练方式。本次演练采取前期录制播放与救援现场实况直播相结合。一是前期录制。对演练的预警预报、险情发生、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演练时进行播放。二是实况直播。对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等环节进行实况直播。采取现场解说员现场讲解,实现录制资料与现场直播的有效衔接。

(3)演练程序。本次演分七个步骤进行: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调查,启动预案、部门联动,现场指挥、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科学决策、应急处置,灾后评估、重建家园。

(4)演练重点。本次演练突出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展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高科技术设备和技术实施远程指挥、远程会商为重点;二是现场指挥部根据远程专家会商情况和接受远程指挥情况组织现场实施救援以重点。

(5)演练时间及地点:演练时间12月17日;演练地点:潼南县体育公园。

二、演练前期筹备工作安排

为顺利开展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顺利实现市政府下达的演练的效果,拟成立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蹇泽西 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代重久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立民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县国土房管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杨春 县文广新局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曾伟 县机关事务局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张海 潼南电视台台长,刘辉 县新闻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演练策划组、道具设备组、场地布置组、前期录制组、人员组织组、演练培训组、会务接待组。

(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办牵头,县应急办、县国土房管局参加。负责本次演练筹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积极与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级部门的要求,主动争取市级部门的指导。

(2)演练策划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政府办、县应急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本次演练的全过程的策划、方案编写、脚本编写等工作。

(3)道具设备组: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交委、县民政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根据演练设置的各类场景,制作场景所需各类道具,准备无人驾驶飞机、飞艇、旋挖钻机、挖掘机、车辆、帐篷、编织袋等各设施、设备。

(4)场地布置组: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梓潼街道办、县电视台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演练场地协调、各类工作用台及设施的搭建、演练现场布置、示意图制作等。

(5)前期录制组:由县电视台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气象局、人武部、公安局(含武警、消防)、民政局、梓潼街道办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演练脚本要求,对演练的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等环节进行前期录制、剪截、编制等;负责演练过程的解说、各类视频资料的录制、输入、输出、转接等。

(6)人员组织组:由梓潼街道办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组织群众、民兵、武警、消防等,并组织参与演练。

(7)演练培训组:由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县电视台、梓潼街道办、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参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按照演练脚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培训、现场演练预演等工作。

(8)会务接待组:由县机关事务局牵头,县国土房管局参与。负责各级来宾的食、住、行的安排与接待;负责现场来宾的引道与安排等。

三、演练实施工作安排

为了确保演练工作按预定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的演练效果。演练工作设置了预警预报、发现险情、先期处置、部门联动、应急救援、险情升级、远程会商、紧急救援、救援结束等九个环节。

(一)演练机构设置

1.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内)

负责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的远程研判,并发挥相关应急救援指令。

2.现场指挥部(设在演练现场)(18人)

指挥长:代重久 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指挥长:刘立民 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贺雪松 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向毅 潼南县国土房管局局长,陈春贵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义强 县财政局局长,李永恒 县应急办主任,陈铁 县公安局副局长,刘秋月 安监局副局长,邹华 县气象局局长,刘春英 县卫生局局长,谭达友 县民政局局长,张红军 县交委主任,陈世权 县水务局局长,童光彬 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文军 梓潼街道办主任,地质专家2名。

3.抢险救援组(200人)

由县人武部牵头,梓潼街道办、公安、武警、消防、国土、水利等部门组成(人武部官兵、民兵、公安、武警、消防、梓潼街道办、国土、水利、交委)。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利用其装备优势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

4.调查监测组(40人)

由县国土房管局牵头,气象、地质队参与(国土、气象、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第二分队、市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进行应急调查、监测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根据气象、水情和汛情信息,适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出划定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的建议,报现场指挥部。

5.救护防疫组(16人)

由县卫生局牵头,相关医院参与(医生、护士、防疫)。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做好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调拨等。

6.治安交通组(90人)

由县公安局牵头,县交委参与(公安、交委)。

主要职责: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依法打击蓄意扩大、恶意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等违法犯罪活动;负责救灾物资和人员、财产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道路畅通,实行交通管制;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7.后勤保障组(11人)

由县民政局牵头,财政局参与(民政,财政)。

主要职责:出现险情时,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避险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险人员的生活等工作以及筹备必要的救援资金。

8.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组(25人)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国土房管局、电视台、新闻中心参与(宣传部,国土、电视台、新闻中心)。

主要职责:灾情发生后,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灾情的调查核实、上报,以及灾情发布与新闻报道工作。

9.群众(413人),由梓潼街道办负责组织群众参演。

(二)演练程序安排

详见《2013年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脚本》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此次演练是全市性的综合大型演练,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科室具体抓。并于10月底前本部门、本单位参演领导、参员人员名单送县国土房管局地质矿产科。

(2)明确责任:各小组牵头部门要组织各参与单位进行任务细化,将具体任何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各单位要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

(3)严格纪律:从演练的筹备至演练结束的全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筹备领导小组和演练指挥部的要求和指令,参与和配合演练工作,县政府督查室将对各部门和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对有碍于演练的各种行为进行通报。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伍』 县自然灾害防治救援中心主要职责是什么

(一)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贯彻执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参与拟订相关地方标准,组织编制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并监督实施。

(三)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组织编制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推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

(四)牵头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信息传输渠道的规划和布局,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依法统一发布灾情。

(五)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承担长子县应对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综合研判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并提出应对建议,协助县委、县人民政府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六)统一协调指挥各类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指挥平台对接,衔接驻县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七)统筹消防、森林和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管理县级应急救援队伍,指导各县区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八)组织指导消防监督、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等工作。

(九)指导协调森林和草原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指导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

(十)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组织指导灾情核查、损失评估、救灾捐赠工作,管理、分配中央、省级划拨和县级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

(十一)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县有关部门、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巡查、考核工作。

(十二)按照分级、属地原则,负责监督管理工矿商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县级直接负责的洗(选)煤厂,配煤、型煤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实施有关安全监督管理标准。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并指导监督实施安全生产准入制度。

(十三)依法组织指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监督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

(十四)开展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组织参与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国际救援工作和省、县际之间应急救援合作。

(十五)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粮食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全县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和调拨制度,在救灾时统一调度。

(十六)负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十七)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陆』 什么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

就是对地质灾害造成的房屋损坏、倒塌等需要外界救援力量介入,对受灾群众、物资等进行抢救性转移并妥善安置的活动

『柒』 九江市国土资源局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心怎么样

纯公益性性质工作,工作不多,比较清闲,工资也不会高了

『捌』 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怎么样

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玖』 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多少钱

参考一下
彝良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属于“9.7”地震灾专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属由昆明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云南临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建设地点位于角奎镇塘房村陈湾村民小组,建设规模6299.64平方米,预算总投资1243.1281万元,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上七层为办公用房,主要有办公大楼、储藏室等设施,工程从2015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按照工程进度快速推进,目前主体工程顺利封顶竣工,预计今年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拾』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年度总结报告

2011 年是我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系统建设的起步之年,是着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11〕20 号,以下简称 《决定》)的一年,也是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成果比较显著的一年。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应急办)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部局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狠抓 《决定》的落实,充分依托专家队伍,各部门密切合作,发动群测群防力量,全年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403 起,避免人员伤亡 34456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7.2 亿元。圆满地完成年度各项应急支撑任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一)应急技术指导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2011 年 3月,中编办批复 “组建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的请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根据批复文件和部局批示指示精神,强化已有管理处室的地质灾害应急保障与服务职能,新增地质灾害应急协调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室、地质灾害应急会商处置室和地质灾害应急培训演练室5 个专业应急业务部门,着力加强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建设。目前,专业应急队伍规模达 30 人,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国家级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技术指导队伍。为了更加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受地质环境司 (应急办)委托,健全完善 《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制度》、《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等规章规程; 起草编写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导则》、 《突发地质灾害巡查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全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二)持续稳定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在与中国气象局继续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业务联系,深化、细化预警预报模型和技术方法,加强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2011 年 5月1日~9月30日,与中国气象局应用气象值班室的技术人员密切合作,逐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值班工作。2011 年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从 5月1日正式启动,至 9月30日结束,另有 2 次应急预警值班 (3月25 ~27日,10月1 ~5日)。预警值班共 161 天,制作预警预报产品 161 份,4 级以上 (含 4 级)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共发布 63 次; 3 级以上 (含 3 级)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和国土资源手机短报上发布,共发布 141 次。在云南盈江地震抗震救灾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期间,主动提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服务。

(三)严格执行灾情险情值守速报制度

坚持领导带班制度、信息上报制度、首办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4 项制度,采取日常值班、集中值守和现场值守 3 种方式,开展 24 小时地质灾害应急值守。据统计,截至 12月31日共值守 365 人次,协助完成报送灾情险情报告 130 期、短信息 419 条,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 110 期,报送部门要情 520 条,参加国务院视频点名近 40 次。灾情险情报告全部实现在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同时,拓展了值守的内容,譬如设置重大地质灾害媒体信息搜索系统,确保灾情险情信息全面、及时无漏报; 开通了网信功能,更加快速便捷地发送灾险情信息和应急指令; 发送问候信息,营造紧张活泼的应急氛围。

(四)及时响应应急指令开展技术指导

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的最高价值准则,及时响应部局应急指令,开展技术支持与服务。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时。分别召开汛前、汛中和汛末地质灾害灾情会商交流会,分析形势,判断趋势,确定防范重点,总结各阶段应急防治经验与教训,平战结合提升应急能力。二是巡查指导突出重点。充分调动 126 名部级应急专家,健全完善 7 个片区的巡查指导会商制度,驻守巡查指导和重点现场指导相结合,指导全国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2011年先后派出 50 多个技术工作组,汛期启动了 7 大片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长期驻守18 个重点省份开展巡回检查。三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派出 30 个技术专家组,协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四是认真总结评估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起草编写了 《全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年度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与应急避险典型案例汇编》、《全国地质灾害年度通报》、《地质灾害年度报告》。

(五)探索开展应急防治科普培训演练

制作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制作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减灾科普影像,通过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根据国土资源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流程,精心组织各类应急技术培训演练。2011 年3月份、11月份分别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和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受训人数超过 500人,效果显著。积极配合指导各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据统计全国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2600 次,参加人数达 100 多万人。其中,7月7日,配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在灵宝市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7月23日配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技术指导丹凤县和安康市两地同时进行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9月19日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在兰州市城关区联合组织实施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六)加强应急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水平

围绕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圆满完成行政事业专项 《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年度目标任务。积极申报“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与示范”、 “地质灾害应急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重大地质灾害空天地一体化传感网数据获取技术研究与示范”和 “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研究”等科研专项,夯实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基础,探索推广应用高新技术装备与方法,突出重点为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