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避险享受对象
❶ 地质灾害高发区居民点的避险准备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有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备。
❷ 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填写方法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险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折叠编辑本段防治知识折叠发生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折叠应急避险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折叠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折叠简易监测方法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1、一般常用监测方法:(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2、监测次数和时间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❸ 紧急避险的对象
紧急来避险是指为了使源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给第三方造成损害的紧急避让行为。
紧急避险的对象就是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包括一切危险,如: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动物侵害等等)。
紧急避险的要件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是说,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火警、救生员),不得在发生与其特定责任有关的危险时实行紧急避险。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请采纳。
❹ 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是啥
全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其是专指国土资源部门发放属给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用来避让地质灾害的简易卡片。该卡片上说明了避灾路线、方法、监测方法以及平时防范地质灾害需要注意的要点,当地政府的值班电话,并有对持卡人的基本家庭信息的记录等等。
❺ 什么是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政府部门填制的简易卡片,统称为“明专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属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以及政府责任人等,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释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❻ 内江农村地区房屋搬迁赔偿大概是多少钱每平方米啊,或者有什么标准没
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今泸县 富顺 荣昌三县接壤处设置了 隆桥驿,划归今重庆市荣昌县管辖。云峰关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属富顺县。 明嘉靖四十五年,四川巡抚谭纶以驿界泸县、 荣昌、 富顺县诸境地里辽广,山涧险阻,历为盗贼潜匿踪迹,奏请割三县交错地在隆桥驿置县,于夏历十二月壬辰初获准。隆庆元年(1567年)析泸县2里、荣昌4里 、富顺14里置隆昌县,以隆桥驿为城址。隆昌县名由来主要是政治因素为寓兴隆昌盛。 隆昌在隆庆元年至清嘉庆六年(1567--1801)属叙州府。 清嘉庆七年(1802年)推行道制,隆昌属川南永守道(1908年改称下川道)叙州府。 民国元年废道制。隆昌属叙州府。 次年废省改道,同时废府 州厅,隆昌直属下川南道(次年名永宁道)。 民国17年,国民政府组地方行政组织,以县为基本单位,隆昌直属四川省政府。 民国24年,四川省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督察区,隆昌属第七行政督察区,至1949年无异。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12月18日成立隆昌县人民政府,属泸州专区。 1952年1月泸州专区改为隆昌专区,专署移驻隆昌县城; 1952年12月20日,隆昌专区改为泸州专区。 1960年7月泸州专区撤销,隆昌属宜宾专区。 1968年专区改为地区,隆昌属宜宾地区。 1978年4月隆昌改属内江地区; 1985年6月内江地区改为内江市,隆昌属内江市管辖至今。二 县域 隆昌县地跨北纬29度11秒,东经105度02秒至105度26秒 东临荣昌县,南界泸县,西接富顺县,北连内江县(今东兴区)。县域从建县至今无大的变动。县境幅员大致为: 东西约距90里,南北约距90里。 三 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明代地方行政区划基层实行里甲制,百户为里.隆昌建制时编户20里。 清代隆昌地方行政区划基层改为乡里制。 康熙二十五年(1686),全县分东、南、西、北在域共5乡,编户为25里.光绪三十二年(1906)全县分东 西南 北四乡,后改为二十五乡。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民国初年,全县设24个保.民国7年,改上述24保为田,并新增4个田,全县为28田。 民国16年改上述28个田为28个乡镇。 民国24年,县政府奉令编整保甲,实行联保制。县辖政区分为区、联保、保、甲4级.全县设4个区,30个联保615个保,6077甲。 民国29年7月实行新县制,改联保为乡(镇),实行县 乡(镇)二级制,区改为指导区,各区分别设指导员2名,同时,将30个联保调整合为20个乡(镇),各乡(镇)分设乡公所。 民国30年七 八月,新设8个乡(镇)。至此,全县共设4个指导区,28个乡(镇)。 建国后的行政区划: 1950年元月,全县划为5个区,28个乡(镇),312保,3980甲. 同年5月,废保 甲,以原乡 保建立农民协会,并增设3个区。全县为8个区,28个乡(镇).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设1个区级镇(城关镇)`29个乡,5个乡级镇。同时,全县农村划为4个片区。 1958年10月,除城关镇以外,将全县34个乡(镇)改建为政社合一的26个人民公社,262个管理区,1627个生产队.1962年3月,再次调整,全县为8个区,1个镇(城关镇),43个公社,365个生产大队,3309个生产队。 1984年4月,撤社建乡,原社改为乡名.公社下属各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居民小组.全县为8区1镇(城关镇) 43个乡,371个村,4044个小组。 1992年2月,撤区.乡建区级镇(乡),至今共18个。分别是:金鹅镇 、响石镇、 圣灯镇、黄家镇、双凤镇、界市镇、周兴镇、石碾镇、渔箭镇、石燕镇、李市镇、胡家镇、云顶镇、山川镇、迎祥镇、龙市镇、桂花井乡、普润乡。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