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佟拓电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佟拓电话

发布时间: 2021-02-10 05:35:49

① 琼东南盆地新近纪构造沉降特征对BSR分布的影响

李胜利1,沙志彬2,于兴河1,丛晓荣1,姜龙燕1,方竞男1,王建忠1

李胜利(1971一),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2.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摘要: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有比较明显的BSR(似海底反射)分布区,且多分布在晚中新世以来的地层中。由于BSR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与否的重要地球物理参考标志,而构造变动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对琼东南深水区424口虚拟点的单井盆地模拟数据分析,计算总沉降量与负载沉降量,进而求取各地质时期构造沉降量与沉降速率的方法来探讨新近系构造沉降史与BSR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晚中新世以来,受红河走滑及区域性幔源基性岩浆喷发活动影响,以5.3 Ma和1.8 Ma为界,存在3期构造沉降加速过程,尤以更新世(1.8 Ma以来),构造沉降加速更加明显。空间上构造沉降速率呈周边向中心地带递增的规律,中央裂陷带的构造沉降速率变化较之南部隆起区要快,而中央裂陷带与南部隆起之间的区域,构造沉降一直维持快速沉降状态,这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区BSR主要分布在各凹陷与凸起次级构造单元相接且构造沉降速率较高的区域,其构造沉降速率大小在70~110 m/Ma,且变化迅速,对BSR的形成与分布有利。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深水区;BSR分布;构造沉降速率;定量模拟

Impact of Neogene Tectonic Subsidenc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SR Distribution in Qiong dongnan Basin

Li Shengli1,Sha bin2,Yu Xinghe1,Cong Xiaorong1,Jiang Longyan1,Fang Jingnan1,Wang Jianzhong

1.School 0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

2.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Abstract:BSR which is found in the intervals varies from the Late Miocene to now in the deep water area oft he Qiong Dongnan basi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s to identify the gas hydrate and is usually influenced by the tectonic movements.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from 424 pseudo well poi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SR' s distribution and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was pointed out.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were three different tectonic subsidence acceleration times bounded by 5.3 Ma and 1.8Ma in the deep water area of the Qiong Dongnan basin under the affection of the Red River strike slip motion and regionality mantle-derived basic magma activity.In which,the third phase (from 1.8 Ma to now) was the fastest tectonic activty stage.From the basin's margin to center,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wa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meanwhile it changed more rapid in the central fault block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uplift zone.The areas between central block and southern uplift zone which had advantage to preserve the gas hydrate maintained relatively high subsidence rate.BSR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borderland between secondary structure unit wher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was high and changed faster.The areas which had higher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varied from 70m/Ma to 110 m/Ma.

Key word:Deep Water Area of Qiongdongnan; BSR Distribution;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0 前言

南海北部陆坡地区蕴含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1-6],BSR(似海底反射)作为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最有意义的地球物理指示之一(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通常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相位稳定的底部反射特征[2,7-10]。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重要的新生代盆地之一,前人的研究业已证明,该盆地具有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富集的基本条件[1,11-12]。前人已在构造沉降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因素等单方面对琼东南盆地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13-16],却未曾就BSR与沉降的关系进行过细致地分析。BSR在南海北部边缘主要分布在晚中新世以来的新近系中,这就有必要对这个时期的构造沉降史及其如何影响BSR的分布进行分析与研究。

笔者依据大量二维地震剖面采集的数据,选取琼东南深水区424个模拟点,利用回剥法与艾利(Airy)模型对琼东南深水区构造沉降进行定量计算,采用盆地模拟软件PRA (basin mod)模拟虚拟点的埋藏史与构造沉降史,通过研究不同构造区带的剖面与平面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沉降的时空演变规律。随后将BSR与构造沉降速率图叠加,进而讨论琼东南深水区BSR分布与构造沉降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工区地理背景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海南岛的东南部,东经108。-111°、北纬15°-19°。盆地呈北东向伸展,由北部箕状坳陷带、中央裂陷带和南部隆起区三大部分组成,是一个在前第三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陆缘拉张型盆地[11,19-20]。“深水(海)”这一术语是指位于陆架坡折向海一侧包括陆坡、陆隆和深海平原的深水环境(水深>200 m)[21]。根据这个深水概念,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包括中央裂陷带大部和南部隆起区。主要的次级构造有乐东、陵水、宝岛、松南、北礁、长昌6个凹陷,甘泉西、永乐2个凸起,以及陵南、松南2个低凸起(图1)。

图1 工区地理位置与构造区划图(据文献[22]修改)

表1 研究区地层与层序划分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琼东南深水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沉降及其与BSR的关系,结合中中新世以来南海发生的构造运动以及全球和莺琼盆地海平面相对变化,在琼东南深水区识别出晚中新世以来的3个层序界面:自下而上分别为T3、T2和T1,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1.6 Ma,5.3 Ma,1.8 Ma(表1,图2)。相应的,从自下而上可识别出层序Ⅲ、层序Ⅱ、层序Ⅰ 3个地层层序,大致对应于黄流组、莺歌海组及乐东组(表1),这3层即为本区的目的层位。

图2 B—B’地震剖面层序划分

2 沉降史分析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资料较少,但二维地震测线覆盖广。因此,从交叉测线中选出424口虚拟井点,按照点—线—面的研究思路,根据构造沉降理论及计算方法,在优选砂地比、孔隙度-深度关系等参数的基础上[23],利用PRA (basin mod)软件定量模拟计算各点的构造沉降量及构造沉降速率。

2.1 虚拟井点沉降史埋藏史分析

沉降史图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某点在整个地质时间内沉降的变化情况。从次级构造中选取8个代表虚拟井点(井位见图1)绘制埋藏史与沉降史图(图3)。这8个点基本平均分布在工区范围内并且处于该点所在次级构造单元的中心位置,能较准确地反映所处次级构造单元的沉降史、埋藏史。

位于乐东凹陷内的Q1点(图3)以5.3 Ma和1.8 Ma为转折点,呈现不明显的3段式加速沉降。其中1.8 Ma以来构造沉降明显加速。位于陵水凹陷的Q2点和位于工区中部北礁凹陷内的Q5点的构造沉降速率都无明显的变化,一直呈平稳态势。位于长昌凹陷的Q4点具有与Q2点和Q5点相似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的是Q4点的构造沉降速率呈现微弱上升的趋势。

位于工区南部华光凹陷的Q6、甘泉西凸起的Q7、永乐凸起的Q8(图3)在5.3 Ma以来都出现了构造沉降加速的现象,只是永乐凸起在1.8Ma以来构造沉降速率略有减小。总体而言,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深水区的构造沉降呈缓慢加速状态。空间上,乐东凹陷部位的构造沉降速率的加速过程较之于其他构造部位快,愈往东、往南,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愈不明显,呈现空间上西部变化快、东部变化慢、北部变化快、南部变化慢的特点。

2.2 典型剖面沉降史分析

从工区的纵向和横向上共选取4条剖面A—A’、B—B’、C—C’和D—D’ (各剖面地理位置见图1)。进行构造沉降速率的计算,分析研究区纵向及横向上的构造沉降变化特征。

A—A’剖面自乐东凹陷的中部偏北地带向南经过华光凹陷西部(图4)。11.6 Ma以来,乐东凹陷的构造沉降活动较活跃,速率一直呈现波动状态,1.8 Ma以来构造沉降速率迅猛增加,最高值可达170 m/Ma,说明乐东凹陷1.8 Ma进入了快速沉降的状态。沉降加速从北向南减小,至华光凹陷境内时,沉降加速过程消失。与乐东凹陷不同,华光凹陷的构造沉降速率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状态。1.8 Ma之前,研究区西部的构造沉降中心位于华光凹陷内,之后转移至乐东凹陷中部偏北的地带。

图3 琼东南中央裂陷带单点埋藏史与构造沉降史曲线

红线表示构造沉降,其斜率即为构造沉降速率

B—B’剖面位于琼东南盆地中部偏北的地方,横穿宝岛凹陷、松南低凸起、北礁凹陷和永乐凸起,跨越中央裂陷带和南部隆起区两大二级构造单元(图5)。就构造沉降速率分布而言,该剖面大致可以分为3段:西北部的宝岛凹陷与松南低凸起部分的快速沉降区,中部北礁凹陷与永乐凸起大部分地区的缓慢沉降区以及永乐凸起东南部地区异常快速沉降区。初始沉降中心位于宝岛凹陷境内,之后一直向东南方向转移。更新世以来,中央裂陷带与永乐凸起接触地带构造沉降明显加速,至全新世,沉降中心转至北礁凹陷与永乐凸起接触的地带。

C-C’剖面位于工区东北部边界,横穿长昌凹陷,向南延伸至永乐凸起西部边界处(图6)。该剖面所经过地区的构造活动比较活跃,沉降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长昌凹陷北部的构造沉降速率一直相对较小,接近永乐凸起的中南部地区构造沉降速率较大,一直维持在100 m/Ma以上。整体来看,1.8 Ma以来构造沉降速率的涨幅明显超过之前的2个时期。

图4 A—A’剖面不同时期构造沉降速率变化图

图5 B-B’不同时期构造沉降速率变化图

图6 C—C’剖面不同时期构造沉降速率变化图

D—D’剖面横穿中央裂陷带的大部分次级构造(图7)。中央裂陷带的构造沉降速率一直比较高且一直呈增长的趋势,最低值不曾小于60 m/Ma,更新世以来(1.8 Ma以来),大部分地区的构造沉降出现了加速,只有陵水凹陷和松南低凸起交界地带出现了速率的下降。在1.8 Ma之前,构造沉降速率从西向东增大,沉降中心位于长昌凹陷境内。之后,沉降中心转移至乐东凹陷境内。整体上,琼东南地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在时间上也有差异性,西早东晚,其中西部乐东凹陷自晚中新世开始加速沉降,而中东部自上新世才开始[24]

对比以上4条剖面可以看出:空间上A—A’剖面与B—B’剖面经历了相似的演化过程,即由北向南构造沉降速率逐渐降低,C—C’剖面则与之相反,呈现了由北向南构造沉降速率逐渐增加的过程,D—D’剖面各构造单元构造沉降速率无甚区别。时间上各剖面大致经历了相似的演化过程,代表了3期构造沉降事件,反映了5.3~1.8 Ma,1.8~0 Ma时期构造沉降加速的过程,而以1.8~0 Ma时期更为明显。

图7 D—D’剖面不同时期构造沉降速率变化图

2.3 构造沉降速率平面变化规律与BSR分布

就这3层而言,时间上:晚中新世期间(11.6~5.3 Ma) ( 图8A)构造沉降速率变化最为缓慢,沉降中心位于东南部的甘泉西凸起与东北部的长昌凹陷地区。上新世之后(5.3 Ma以来) ( 图8B)构造沉降速率整体增大的同时,变化强度越来越剧烈,东南部的沉降中心向西南部转移。至更新世与全新世时(图8C),进入了新一轮的加速沉降期,构造沉降速率变化剧烈,最高沉降速率增至170 m/Ma,沉降中心转移至西南部的乐东凹陷境内与长昌凹陷西北部近边界处。

空间上:研究区的构造沉降速率呈周边向中心地带递增的规律。中央裂陷带(尤其是1.8 Ma以来)的构造沉降速率变化较之南部隆起区要快。而中央裂陷带与南部隆起之间的区域,构造沉降一直维持于快速沉降状态。

BSR沿研究区长轴方向分布,分布的速率范围比较广,主要分布在各凹陷与凸起次级构造单元相接且构造沉降速率较高,大小在70~110 m/Ma的地带(图8D)。这是由于沉积盆地坳隆接合部位往往是断层和褶皱发育的有利部位,并有很多断层切穿下部的沉积层并延伸至海底沉积层附近,这样可为下部天然气向浅部运移开辟有利通道,褶皱构造更易于天然气的捕获,进而形成水合物矿藏;另外坳隆接合部位,不仅断层发育,而且沉积岩性偏粗,为气体侧向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疏导系统。

图8 琼东南深水区不同时段构造沉降速率分布平面图

A.11.6~5.3Ma期间;B.5.3~1.8Ma期间;C.1.8~0Ma期间;D.11.6Ma以来总的构造沉降速率分布与BSR对应关系图

3 讨论

3.1 断裂演化对构造沉降的影响

琼东南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沉降主要与红河走滑断裂有关,红河走滑断裂从约8 Ma开始左旋走滑,左旋走滑持续到10~5 Ma,从10~5 Ma开始转变为右旋走滑。5.3~4.7 Ma右旋走滑活动进入高潮[25]。10~5.3 Ma以来加速沉降与红河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相对应,红河断裂晚期右旋走滑活动对盆地构造沉降影响由西往东逐渐减弱。琼东南盆地12~5.3 Ma以来的晚期快速沉降过程由西往东逐渐减弱,离红河断裂越近的地区,晚期加速沉降越强烈,这进一步反映了红河走滑断裂对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的影响。5 Ma以来,在红河断裂走滑的基础上,吕宋岛弧向欧亚大陆及南海构造域碰撞,产生了密集的近东西向张性、张剪性断裂,加剧了构造沉降的幅度。1.8 Ma以来的构造沉降的加速过程可能与区域性的幔源基性岩浆喷发活动有关[26]

3.2 琼东南深水区构造沉降与总沉降的关系以及分布特点

构造沉降速率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一直占总沉降速率的60%以上(图9),在整个盆地的总沉降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构造沉降表现为从边缘向中心逐渐递增的过程(图8)。西北部和东北部构造沉降速率变化剧烈,中间地带变化缓慢。沉降速率的变化存在空间上的差异,西快东慢,边缘部位较之中间部位要快。从时间上看,总沉降速率与构造沉降速率差值越来越大,表明盆地慢慢由构造沉降阶段向热沉降阶段演化的过程。

图9 构造沉降与总沉降速率关系图

3.3 构造沉降与BSR的关系

BSR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次级构造单元的交界地带或者次级构造的中心地带。交界地带以断裂为主的多重构造影响再加之大陆边缘陆坡的控制作用,能够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运移、最终形成储藏提供优越条件。构造中心一般是沉降最快的地方。盆地的快速沉降促成了巨厚的富泥质沉积物的充填,加之高热流导致了规模巨大的异常压力体系形成,并在其周围常压区形成了气藏。中西部地区5.3 Ma以来的持续平稳沉降,为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BSR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值得注意的是,BSR与天然气水合物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没有BSR的地方也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当海底产状与地层产状不一致时,BSR也有可能是某种岩性界面[27,28]

另外,BSR的分布对构造沉降速率范围也有一定的要求[23]。从本区的研究来看,它可以出现在较大的构造沉降速率范围内,但是主要出现构造沉降速率在70~110 m/Ma的范围内(表2)。过低的构造沉降速率不能提供足够的可容纳空间,过高的沉降速率则会导致气体的散逸,皆不利对应于天然气水合物的BSR的形成。

表2 深水区各构造沉降参数与BSR对应关系

4 结论

1)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深水区存在3期的快速沉降过程:第一期沉降过程是晚中新世(11.6~5.3 Ma),第二期沉降过程是上新世—全新世(5.3~1.8 Ma)。第三期沉降(1.8 Ma到现今)过程存在时空上的差异。

2)不同构造单元构造沉降规律有所差异,伴随沉降中心的迁移,中央裂陷带与南部隆起之间的区域,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构造沉降速率。其中,更新世以来(1.8 Ma以来),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构造沉降出现了加速,这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3)晚中新世以来,红河走滑断裂是造成构造沉降变化的主要原因。1.8 Ma以来构造沉降的加速过程则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关。

4)次级构造单元中部以及交界地带构造沉降变化迅速,由于沉降速率变化较快,断层等发育,可以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构造沉降速率的快速变化有利于BSR的形成。较高的构造沉降速率有利于提供充足的可容纳空间。

致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梁金强、王宏斌等为此基研究提出了相关资料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于兴河,张志杰,苏新,等.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藏条件初探及其分布[J].地学前缘,2004,11(1):311-315.

[2]姚伯初.南海北部陆缘天然气水合物初探[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18(4):11-18.

[3]姚伯初,杨木壮,吴时国,等.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J].现代地质,2008,22(3):333-341.

[4]祝有海,吴必豪,卢振权.中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J].矿床地质,2001,20(2):174-180.

[5]WUA S,ZHANG G,HUANG Y,et al.Gas Hydrate Occurrence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5,22:403-412.

[6]杨木壮,潘安定,沙志彬.陆缘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模式[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30(6):85-90.

[7]HOROZAL SENAY,LEE GWANG H,BOY Y I,et al.Seismic Indicators of Gas Hydrate and Associated Gas in the Ulleung Basin,East Sea (Japan Sea) and Implications of Heat Flows Derived from Depths of the Bottomsimulating Reflector[J].Marine Geology,2009,258:126-138.

[8]王健,邱文弦,赵俐红.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构造背景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0,29(2):100-106.

[9]HAO WENFENG,WANG JINQU,FAN SHUANSHI,et al.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Natural Gas Hydrat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8,49:2456-2553.

[10]LANOIL B D,SASSEN R,LA DUC M T,et al.Bacteria and Archaea Physically Associated with Gulf of Mexico Gas Hydrat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1,67:5143.

[11]黄保家.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潜力及有利勘探方向[J].天然气工业,1999,卷期:34-39.

[12]蒲燕萍,孙春岩,陈世成,等.南海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与资源远景评价[J].地质通报, 2009,28(11):1656-1661.

[13]HOLBROOK W S,HOSKINS H,WOOD W T,D Methane Hydrate and Free Gas on the Blake Ridge from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Science,1996,273:1840-1843.

[14]陈多福,姚伯初,赵振华,等.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其分布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21(4):73-78.

[15]高耀斌,黄志龙,郝石生.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5,9(2):77-81.

[16]孙春岩,吴能有,牛滨华,等.南海琼东南盆地气态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预测[J].现代地质, 2007,21(1):95-100.

[17]佟殿君,任建业,雷超,等.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34(6):963-974.

[18]张云帆,孙珍,郭兴伟,等.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08,27(5):30-36.

[19]郝诒纯,陈平富,万晓樵,等.南海北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晚第三纪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J].现代地质,2000,14 (3):237-245.

[20]张功成,李增学,何玉平,等.琼东南盆地煤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5):693-699.

[21]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467-469.

[22]林畅松,张艳梅.盆地沉降史模拟分析[C]//龚再升,李思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75-86.

[23]于兴河,梁金强,方竞男,等.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降与似海底反射(BSR)分布的关系[J]古地理学报,2012,14(6):787-800.

[24]袁玉松,杨树春,胡圣标,等.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J].地球物理学报,2008,51(2):376-383.

[25]向宏发,韩竹军,虢顺民,等.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定量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增刊):56-59.

[26]李思田,林畅松,张启明,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J].科学通报, 1998,43(8):797-810.

[27]PARTY SHIPBOARD SCIENTIfi C.Site 997.Proceedings of Ocean Drilling Program[J].Initial Reports,1996,164:277~334.

[28]张光学,黄永样,祝有海,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远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22(1):75-81.

②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历年理事

一届一次理事会当选的理事:
于保法 马 克 马学真 马振山 王 阳 王 炜 王捍峰 王亚利 王光荣 王杰军 王鲁彬 王忠平 王玉琪 方嘉珂 邓文玲 石红燕 史宝欣 兰 青 刘 俊 刘淑俊 刘端祺 刘香娣 刘芷清 刘景全 纪慈 孙钢 孙才坚 杜 雷 李家熙 李铁犁 李义庭 李长明 李汝宾 李淑文 李桂霞 李建国 李 雷 李祖同 李燕淑 李晓军 吴国平 吴铁镛 旷平淀 何文君 佟之复 沈 珏 肖泽萍 张 愈 张金钟 张宏林 张玉环 张兴会 张平 张真诚 张胜年 张 晨 陈明哲 陈 峥 陈 藩 陈国强 陈雄熊 邵明立 杨友华 杨子建 杨可立 杨增和 杨爱民 庞连智 尚 云 林 谦
罗健 罗冀兰 周鸿运 周亚东 郑宏 宗淑杰 孟宪武 孟海萍 赵平 赵殿奎 赵世明 赵惠民 柯斌铮 侯宝森 胡凯文 姜国栋 姜永亲 宣继海 姚建红 姚 冰 俞卓伟 敖丽娟 徐 彪 徐工学 徐建光 徐伟民 郭丽莉 谈鹤品 黄庆道 黄宇光 黄人健 黄怀钧 黄长富 尉敏廷 阎东方 蒋国梁 韩炳森 程福生 曾益新 焦蝶英 谢广茹 魏仁敏 魏新泉
一届二次至一届四次理事会当选的理事:
施永兴 祝友元 薛一涛 高海青 朱兴雷 王珍行 李锡峰 吴永浩 郑吉龙 肖海东 姜 永 赵美娟 钱渭荣 刘颖实 曾延林 曾 洪 何 伟 齐 岩 张日勃 张入文 高 倩 王成名 何 岩 燕泽增 孙慧娟 吉沛文 秦亚萍 刘 敏 刘成岗 李硕钦 李金祥 任 军 吴祖平 田伟盟 孙晓飞 李 健 裘霞敏 胡明卫 郝 滢 廖义清
一届五次理事会当选的理事:
罗 维、 黄卫平、 陈志亮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名单
一届一次理事会当选的常务理事:
于保法 山东保法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
马 克 云南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临终关怀科主任
王 炜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局局长
王捍峰 卫生部保健局局长
王亚利 中国女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部长
王平君 中国老年杂志社社长
王玉琪 上海中山医院院长
王爱军 中嘉华荣小城镇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监
史宝欣 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主任
刘 俊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会长
刘淑俊 北京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李家熙 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
李铁犁 团中央局级退休干部
李长明 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原司长
李晓军 中嘉华荣小城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国平 无锡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吴铁镛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教授
肖泽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佟之复 昆明市计生委附属医院临终关怀病房主任
张 愈 天津市卫生局局长
张金钟 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真诚 上海松江区卫生局局长
陈 峥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
陈明哲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邵明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庞连智 上海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
罗冀兰 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副主任
林 谦 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助理
杨友华 新生命健康管理学院执行长、台湾安宁缓和医学会理事长
郑 宏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宗淑杰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
孟宪武 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副研究员
赵 平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
赵惠民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办公室主任
侯宝森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
郭浩明 北京朝阳门医院第二病区主任
胡凯文 北京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
徐 彪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黄人健 中华护理学会会长
黄庆道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会长
黄宇光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内科副主任
曾益新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科院院士
魏仁敏 青岛市中心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一届三次至一届四次理事会当选的常务理事:
王杰军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舒缓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端祺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舒缓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周亚东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曾延林 中国工商联组织部原部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
杜 雷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刘 敏 山东邹城生命关怀协会会长
刘成岗 山东邹城生命关怀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硕钦 赛诺威集团公司执行长
廖义清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院长
王光荣 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局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主任
一届五次理事会当选的常务理事:
郝 滢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秘书长
曾 建 重庆生命关怀协会会长
云树平 黑龙江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单位会员名单
中嘉华荣小城镇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摩尔美康分离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家家乐购(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医院中西医肿瘤防治中心
北京老年医院
北京市今康老年护理院
北京万明医院
北京抗癌乐园
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
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荣复军人第一医院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昆明广福医院
云南省丽江金安医院
上海市中原老年护理院
上海市闸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
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老年护理医院
上海浦东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
山东保法肿瘤治疗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地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上塘地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无锡养生协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山东邹城生命关怀协会
黑龙江省生命关怀协会
重庆市生命关怀协会

③ 求一份1500字的检讨书,急求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检查.以向您表示我的决心和悔改之意,只希望您能够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谢谢您。
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散漫和无知,对于这种事情,总是抱有偷懒心理。以至于最终引火自焚,导致了这种恶果。不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更在同学中间成为了反面教材.也是对xx班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另外还让老师经常担心。
我已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作为xx生,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xx岁的大孩子了,非但没有帮老师、家长分担压力,反而给他们找了很多没必要的麻烦,我感觉到很后悔,我是班里习惯较好男生中的一个,而我非但没有给别的同学一个很清结的感觉却给同学留下了行为习惯不好,不踏实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欠缺集体荣誉感。
我现在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所以,我要感谢老师让我写了这份检查,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希望您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再让老师及家长失望。您每天那么忙碌次为同学奔波,还要为我而操心,我已经深深地了解到了您对我们的爱,我不可以在这份真挚的爱上再次践踏了,
因为在这份爱上不仅仅是老师对我的关心,还有希望,我下一次一定会用成绩来回报您,让我的名字重新回到第二考场,也让您不在为了我而没日没夜的操心,相信我的诺言和努力吧!请老师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这次,老师跟我谈了许多问题,给我敲响了警钟,使我幡然悔悟,理解到了“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的道理。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建议,我十分重视,并从内心上谴责自己,反省自己。要从观念上彻底转变,从自己身上找错误,查不足,深刻的反醒。
老师是非常的关心我,爱护我,所以我今后要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保证我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
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我在今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的努力,不仅把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学好,更要学好如何做人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使老师心慰的好学生,老师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所以我 也要把老师对我们的无私精神去发扬,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对我的一生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作用.我知道了任何事都是成绩与汗水成正比的。弘扬中国地质大学的拼搏精神,走顽强拼搏进取之路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
总之,我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带来的这一切而深感痛心和后悔。 我所犯的错误教训是深刻的。上级老师,同学都委以重任并寄予厚望,我自己也一直感到认真学习,全力投入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做的。我知道,造成如此大的损失,我必须要承担尽管是承担不起的责任,尤其是作老师对我有如此之大的期望之下的,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把今后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老师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
请老师放心,我会用实际行动让您相信,您的学生在哪里摔倒,就会从哪里站起来,会把现在的绊脚石变为成功的垫脚石,请老师相信我,不要对我失望,我会用成功让您相信,我会成为您的骄傲!

④ 贵州有哪些名人

贵州著名人物 :

张之洞 何应钦 王阳

杨龙友 姚茫父 周渔璜

丁道衡 张道潘 安健

丁宝桢 李端棻 李世杰

谢六逸 蹇先艾 陈恒安

宋吟可 萧娴 周起渭

谢三秀 赵以炯 乐森璕

黄齐生

⑤ 浅论环境地质条件对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建设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赵书泉1,2梁凤英3佟光玉3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101159;2山东省地矿局,济南,250014;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

摘要济南市东部地区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良好,因而,其环境地质条件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是适合的,但区内铁矿开采、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剧烈,潜在并诱发了诸如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从而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造成危害。因此,一些重要的建设项目应尽量避开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产业带济南市

前言

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地处主城区东侧,在以济钢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片区的基础上,拟规划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环渤海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走廊以及山东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规划建设用地约120km2,人口规模70万~90万人。

1地质环境条件概述

1.1地形地貌

产业带地处丘陵山区的山前地带,地貌类型较简单,属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区内开阔平原与山丘相间,山丘多为浑圆的馒头状,主要有围子山—丘山—玉皇山(海拔高程250~310m)、凤凰山(海拔高程218m)等,山坡坡度一般为10°~30°。山体植被较好,主要为耐旱常青的松柏以及矮小的灌木。

1.2气象、水文

济南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1952年~2000年降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44.60mm,年最大降水量1253.8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78.7mm(1999年),年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3%。日最大暴雨量334mm(1987年8月26日)。

本区属于小清河水系,流经该区的河流主要有港沟河、巨野河等,属季节性河流,仅在汛期大雨时排泄山洪短时有水流,雨后随之干涸。

1.3地质与矿产地质概况

济南东部地区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在山前及沟谷地带,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在顿丘一带出露燕山期辉长岩。

该区奥陶系岩层比较完整,岩溶主要顺层发育,地表可见一些溶沟、溶槽、溶隙以及蜂窝状溶孔等,一般没有较大的溶洞等。钻孔资料显示,地下岩溶形态主要为一些垂向溶隙,局部有小溶孔、洞,直径可达数厘米。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山间谷地和山麓坡地上,岩性主要为杂色粘土及红色、紫红色砂质、粉质粘土夹砾石,其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从南部的山区的山间谷地和山麓坡地向北部平原逐渐加厚。

区内发育北西向的断裂,如港沟断裂、孙村断裂、东梧断裂等,该断裂主要发育在古生界地层内,其中东梧断裂是一条区域性大断裂,一般被认为是济南泉域的东边界。

该区的主要矿种为铁矿,其成因类型属于夕卡岩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矿区内构造简单,主要控矿构造为燕山中期偏基性的闪长岩侵入使中奥陶系灰岩拱起而形成的短轴背斜;成矿母岩为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等,这些岩石也是携带矿液上升的载体;围岩为奥陶系灰岩,其蚀变作用比较弱,以夕卡岩、大理岩等为主。主要赋存在火成岩体的周边,具有埋藏浅,品位富,规模小的特点,其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透镜状以及不规则状等[1]

1.4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的岩体主要有坚硬块状岩浆岩体、坚硬厚层状石灰岩体两类。土体主要为山间谷地松散堆积型、山前平原松散堆积型两大类。其中,山间谷地松散堆积型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平原区,厚度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土体为粘性土单层结构。山前平原松散堆积型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及山区坡麓地带。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含泥砾石层。期内的岩土体一般可作为工业民用建筑天然地基[2]

1.5水文地质条件

1.5.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产业带位于济南白泉泉域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区,北部武家附近是岩溶水强富水地段(武家水源地),水位埋深在45~60m,单井出水量1000~5000m3/d。该处灰岩顶板埋深约200m,第四系厚度大于20m,含水层段埋深在220~270m。

1.5.2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主要含水层为奥陶中统马家沟组裂隙岩溶含水层,水量随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大小不一,渗透系数1~10m/d,水量一般为1000m3/d左右。隔水层为致密状闪长岩、磁铁矿等,位于含水层底部,起隔水和阻水作用。

1.6人类工程活动

近年来济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地质活动频繁,由此产生的不良地质现象呈上升趋势。区内开山采石和公路修建过程中多开挖山体坡角,破坏了原有的应力结构,易造成边坡失稳,可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另外,有关资料显示,该区铁矿开采历史悠久。由于区内铁矿长期开采,目前已形成了多处采空区,并在部分地段如唐冶至邢村、康山养殖厂一带发生数起地面塌陷,造成耕田废弃、部分建筑物开裂,并对附近公路、民用建筑造成了威胁。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2.1主要灾害类型

一般而言,影响建设规划的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

根据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产业带规划区内一般不具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产生和诱发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矿产开发、道路、房地产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区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而采空塌陷与地裂缝将对东部产业带的规划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2.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主要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程度、稳定性等方面来确定其危险性大小。由于本区地裂缝是伴随采空塌陷的发生而发生的,因而,将这两个灾种放在一起进行评估。

2.2.1采空区基本情况

采空区的分布与郭店铁矿的开采是一致的,均分布在唐冶—邢村岩体、顿邱岩体的边缘地带。位于该区的郭店铁矿是建国初建矿的,没有整体设计。开拓方法主要为双斜井、中央式双斜井和斜竖井联合式,井下运输采取分散运输方式,每个阶段运输大巷直通主井;由于矿体分散,规模小、形态复杂,其采矿方法主要采用了小分段空场法、高分段空场法、分段崩落法等,开采深度从+10m(水平标高,下同)到-70m。长期的开采,就形成了规模不等、垂向多层分布的采空区。

2.2.2采空塌陷情况与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野外调查,在康山、唐冶—邢村、钓鱼台等矿区附近发现了四处小型地面塌陷(见表1),其形态以小型塌陷坑为主,塌坑外形呈方形或圆形,直径10~20m左右,诱发的动力因素为铁矿开采坑道挖掘顶板冒落所致,涉及受灾对象主要为农田、公路等,并伴有建筑物开裂现象。

表1地面塌陷调查情况表

总体而言,区内已发生的塌陷范围和规模为小,造成的危害不大,但康山、邢村北塌陷仍不稳定。因此,这两处采空塌陷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大;其他两处稳定,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小。

3对产业带规划的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

3.1地质环境条件对产业带规划建设影响的分析

从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区内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因而,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是适合的。对产业带规划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一般的建筑物可直接采用天然地基;高层或载荷大的建筑物,基础的开挖深度也不大,而且一般不需要降水处理,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2)区内深层优质地下岩溶水资源丰富,基本可满足规划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生产用水。

(3)区内低山与平地、河谷相间分布,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山水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

(4)由于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剧烈,尤其是长期的铁矿开采,产生了多处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在部分地段发生了几处较小规模采空塌陷,会对产业带的规划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2地质灾害危险性对产业带规划建设影响的分析

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看,在武蒋山—东顿邱、高二庄—南顿邱、唐冶—邢村、章灵等地段位于铁矿采空区内。虽然原有矿区已经闭坑,但目前仍有零星小矿井开采,使得采空区并不稳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对产业带规划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采空塌陷与地裂缝对拟建工程的潜在危害

主要针对规划的道路工程,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采空塌陷与地裂缝距离拟建道路的距离;二是采空塌陷与地裂缝本身的稳定性。从前面描述的采空区和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的调查情况看,唐冶—邢村、沙沟、东顿邱、康山、东山坡、钓鱼台—流海、段家坟、章灵等采空区,距离拟建道路10~300m左右,其中在唐冶—邢村、康山采空区内塌陷(或地裂缝)多次发生,表明其状态仍不稳定;加之在这些采空区内,零星的个体小矿井仍然滥开滥采,更增大了不稳定因素。因而,对拟建道路的危险性大。

(2)建设工程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一是在道路建设工程中,路基土层一般采用振动碾压实,由于震动频率和强度较大,对附近的采空区有一定的影响;再就是道路通车后,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同样对附近的采空区造成影响。因此,道路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说会影响采空区的稳定性,加剧甚至诱发新的地面塌陷。

3.3防治对策建议

(1)加强勘察,适当避让。首先,应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规划建设重要的工程项目;如果一些线状工程如道路、管线等必须穿过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时,建议设计前,除按有关“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进行常规项目的勘察外,应特别要求对重点地段加强采空区勘察,使拟建工程与采空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2)清理零星矿井,保持原采空区的稳定。调查表明,区内国营矿山闭坑后,个体小矿井滥开滥采现象严重,至今采矿仍未停止,直接影响了原采空区的稳定性,增大了灾害发生的隐患,在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3)对开挖山脚进行锚固护坡,对道路两侧土坡、冲沟等进行必要的衬砌护坡和绿化,保持边坡的稳定性。

(4)由于该区处于济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补给、径流区,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对下游济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水质造成影响。

4结论

济南市东部地区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良好,对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是有利的。但在局部地段存在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与人为地采矿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目前,已在局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其危险程度对济南市东部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经过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段,在对产业带规划时,应采取适当避让等措施,防止对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也可避免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济南市城市规划空间研究报告》、济钢集团总公司提交的《山东省济南郭店铁矿区闭坑地质总结报告》、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济南市历城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原801队)提交的《1∶5万山东省济南市白泉—武家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等资料,在此,对提供资料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曾广湘等.山东铁矿地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山东省地矿局编.山东省环境地质图集.济南:山东地图出版社,1996.

⑥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总体设想

任香爱 张业成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论述了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征和独特的服务功能,初步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总体设想。认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是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亟待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标任务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产品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开展该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初步总结了该项工作的两个方面共7项工作内容。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

一、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是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重要工作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组成部分。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相比,既有许多共同属性,又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最突出的个性特征是: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取得的最客观的成果,而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是地质工作者通过对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观察、测试及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认识;由于受能力和技术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可能因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或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与评价标准,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而岩心、标本、样品等实物,乃是地质体的一部分,它的自身特征和赋存的地质信息不会因人的主观因素而改变,因而能够最真实地代表地质现象、最客观地反映地质工作结果。

因此,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实物档案,察看实物地质资料,是检查地质工作程度、验证地质工作取得的认识、评价项目进展的重要手段。另外,实物地质资料作为地质体的一部分,其特征和所赋存地质信息不因人的主观因素而改变,但会因为人的观察条件、测试分析技术、研究手段的不同,对实物特征和所赋存的地质信息的认识有所差异,因此,伴随地质理论与测试技术方法的提高或评价标准的改变,可以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多次开发利用,取得新的认识,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与成本,提高勘查效率和科研水平,甚至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系列实物地质资料可为专业教学和科普宣传提供服务,因此实物地质资料馆除了为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提供服务外,还常常成为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科普基地。

实物地质资料的独特服务功能虽然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显现,但已经有一些典型事例可以佐证。

例如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与成果集成工作,初步反映出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潜力。2004年开始,至2011年,国家在230个危机矿山实施了接替资源勘查找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一批资源储量,使一批老矿山重新焕发了生机,由此稳定矿山职工约60万人;除了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外,还在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方法等方面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危矿专项产生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危机矿山办公室领导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与成果集成工作,共收集了118个矿山的252个钻孔、159722 m岩(矿)心,并采集了系列标本4418件、矿石大标本207块。对这些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整理、建档、数字化,还建设了大标本园和实物地质资料展厅,陈列大标本及代表性矿山的岩(矿)心及相关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在下列3个方面初步发挥了作用:①建立了危矿专项实物成果档案,从一个侧面直观地反映了危矿专项取得的突破进展和显著成果;②这些实物及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已开始向社会提供观察、取样及研究服务,为一些矿山的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③以危矿专项实物地质资料为基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被批准为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并与华北科技学院等院校合作,挂牌为地学教学实习基地,已接待了数千人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科普宣传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

实物地质资料直接服务于地质找矿与地质科研,甚至帮助取得找矿重大突破,也有不少实例。例如:大庆油田岩心库每年接待来访大约2000人次,岩心对比测试,已成为油气远景评价和规划部署勘探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岩心利用,每年可节省石油探井3~6口;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103地质队,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库藏岩心复查取样和测试,在青城子地区先后发现了高家堡子、甸南、小佟家堡子金银铅锌矿,并逐步扩大为超大型矿床;江西省地质矿产局912大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地区开展矿产勘查,经历了脉带型铅锌矿→斑岩型铅锌矿→斑岩型银矿→斑岩型金硫矿→层控叠加型银铅锌矿的找矿过程,对矿床类型、成矿条件、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完善,矿床储量和规模从矿化点到超大型矿田,之所以不断取得突破,岩心样品的多次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一次观察、测试、分析都促使找矿的一次飞跃;再如,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3队,按照原地质矿产部《关于金矿普查评价要求的通知》要求,对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矿的岩心进行复查复测,重新圈定了勘查靶区,经进一步勘查,使蔡家营成为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综合上述,基于其特殊的属性特征,实物地质资料在服务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其他地质资料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开发利用实物地质资料,是提高地质资料服务水平,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重要工作。

二、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亟待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充分发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服务功能

2000年成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004年建成了国家实物库。近10年来,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和地质勘查单位的支持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实物筛选收集和保管等工作。至2011年年底,国家实物库共收藏了259份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367个钻孔的185518 m岩心、9005袋岩屑、12297块标本、32891件薄片、184件副样和137块大型矿石标本。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来自:160个典型矿山的岩心、标本,98幅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标本、薄片,江苏东海大陆科学钻探一井的岩心、岩屑,浙江长兴“金钉子”剖面标本等,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矿山岩心和区域地质调查标本为主体、以大陆科学钻探岩心、岩屑和“金钉子”剖面标本为精品的国家实物库藏体系的雏形。

然而,实物收集保管只是馆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其后续工作和最终目的是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与社会服务。正如我国地质工作的先驱翁文灏先生在1925年为中国地质图书馆提出的办馆宗旨——“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一样,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宗旨应为“有馆尤贵有物,有物尤贵有用”或“藏品至精,服务至上”,即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不仅要有丰富的、能够代表重大地质工作成果、反映中国典型地质矿产条件的实物,还要依托这些实物研究开发丰富的服务产品,提供社会利用,实现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建馆宗旨。

回顾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近10年的工作,大力开展了实物采集和抢救工作,使一大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了有效保管,但服务和产品开发工作十分薄弱。迄今,对服务对象及其需求了解甚少,应该开发什么服务产品,以及如何开发这些服务产品还缺乏明确认识;因此,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社会服务非常单一,只能为用户提供观察和取样,服务利用效率很低。2011年除接待教学实习和科普利用者外,全年仅接待专业性实物地质资料利用20人次,观察岩心1600 m、标本197块。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作用远未得到发挥。

基于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办馆宗旨和职能任务,今后时期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工作将从原来的以实物收集为重心,转移到以实物收集为基础,以服务和产品开发为重心的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今后在继续加强实物筛选收集、进一步完善库藏体系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为地质工作(特别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支撑作用。

2.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工作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历史虽然很长,但服务与产品开发工作一直十分薄弱。新中国成立后,各地质勘查单位都建设了岩心库或标本库、副样库,保存了大量的岩心、标本、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并得到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由于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意识淡薄,服务产品贫乏,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落后,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服务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缺乏人力、财力、物力支撑,除少数油气等单位外,大部分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陷入严重困境,甚至处于有名无实的境况。因此,尽管几十年来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有不少成功的实例,但都是零散的、单一的,距离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科学化、规模化相差甚远,实物地质资料的巨大潜力远没有发挥。

近10年来,特别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以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成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各省也开始建设实物地质资料馆,开始启动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但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及产品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质性的工作尚未开始,更谈不上明显成效,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功能和巨大潜力远没得到发挥。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除了承担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和提供服务职能外,还承担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刚刚起步阶段,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除了开发系列产品服务社会外,还将研究建立一套技术方法和工作模式,提供给各类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参考使用,从而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的开发工作,提高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水平。

三、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任务可概括为:借鉴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技术,分析社会需求,紧跟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藏,开发实物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产品,并开展实物成果集成与专题服务产品研发,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与技术方法体系,提高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水平,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进程,为地质找矿、科学研究、专业教学、科普宣传及管理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基本任务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依托馆藏实物,整理开发公共服务产品,进行成果集成与专题服务产品开发,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为地质勘查、地质科研以及地学专业教学和科普宣传提供服务;第二,研究总结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的技术方法,建立工作模式,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和专业实物地质资料馆提供借鉴。

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指导思路

1.以研究为基础,以服务产品开发为核心,统筹各方面工作

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成果可以借鉴,不仅缺少比较系统的技术方法,甚至需要开发哪些服务产品,以及如何开发这些服务产品都没有比较成熟的认识,这就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掌握社会需求,规划服务产品构成,确定开发步骤,制定工作计划,与此同时还要研究服务产品体系及开发的技术方法。因此这项工作的步骤为研究先行、产品开发跟进,或者边研究、边开发、边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和服务产品。

2.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开发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

据初步分析,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对象和需求主要为3个方面。

1)面向地质勘查与地质科研的专业服务:通过利用实物地质资料,避免重复工作,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地质勘查效率与地质科研水平,甚至实现突破性进展。

2)面向大专院校的教学服务:利用馆藏资源,向地质院校或非地质院校的地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或教学基地,丰富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服务:利用馆藏资源,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地学知识,提高公众资源、环境意识和防灾意识。

实物地质资料产品开发除了常规性的工作外,要紧密结合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部署,安排专题服务产品开发,特别是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对重要成矿区(带)以及整装勘查区和重要勘查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物地质资料产品开发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作用。

3.统筹规划,先易后难,不断深化服务研究,逐步丰富服务产品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没有成熟技术方法的情况下,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逐步推进。基本思路和做法是:首先进行统筹规划,然后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好突破点和拓展方向,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深化研究内容和丰富服务产品,逐步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

4.既要突出实物地质资料特色,又要与相关方面紧密协调,通过广泛合作,推动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如前所述,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相比,既有许多共性,又有鲜明个性和独特的服务功能,因此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既要突出实物地质资料特点,针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特殊属性和服务功能,研究服务方式和技术方法,开发服务产品;又要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以及图书文献资料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生产出有应用价值的服务产品,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

在工作方式上,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必须与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图书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及有关的勘查、科研机构和院校等广泛联合,分工协作,共同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五、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主要工作内容

该项工作包括服务研究与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两方面,即服务研究是工作的基础,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总结国内外工作现状,分析社会需求,研究服务产品构成与开发的技术方法,制定总体规划与工作计划;产品开发主要包括开发实物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产品、成果集成与开发专题服务产品、专业教学与科普宣传产品。

1.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

(1)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国外重点调研了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英国等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工作的经验与方法,主要包括服务对象与服务途径、服务产品构成与开发技术、服务效果等;重点关注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网络服务以及虚拟岩心库等方面的进展和成功经验。

国内主要调研了石油系统在服务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方法。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和渤海油田等。另外,还调研了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和广州海洋局等,了解极地考察和海洋地质调查等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的经验和方法。

在调研总结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现状的同时,研究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数字化服务产品的研究动向与开发技术。

(2)调查分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

调研对象主要是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的组织部门和实施单位(包括地质专项工程的组织部门和实施单位)、地质院校等。通过座谈、研讨、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了解社会各方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包括所需产品构成、服务方式等。

(3)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与开发技术方法研究

根据社会需求,研究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构成,分析各种服务产品特征及层次关系,构建服务产品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和不断实践,研究公共服务产品、成果集成、专题服务产品开发技术方法,总结工作模式,研究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或工作规范。

(4)研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的总体规划与工作计划

在国内外现状与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工作做出总体筹划,研究确定目标任务与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进度安排与阶段工作成果。

2.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

(1)公共服务产品开发

公共服务产品指的是为多种用户提供共同需要的产品。这项工作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工作:

1)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服务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概况;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构成;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借阅、观察、取样办法;收费标准;服务时间;联系方式。

2)实物地质资料著录。按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和“实物地质资料著录方法”对馆藏实物地质资料进行著录。主要内容包括:实物及相关资料类型、数量;实物地质资料来源(汇交人、项目、矿区或图幅等);对应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档号与保管单位;说明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意义的关键词与内容提要等。

3)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目录。主要内容包括:档号、实物及相关资料类型、数量;产出项目工作类型;产地等。

4)重要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推介。对具有重要意义的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经整理后及时向社会介绍。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取得重大突破进展或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对进一步勘查或科研可能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实物地质资料。如科学钻探岩心、岩屑、“金钉子”剖面标本;典型矿山岩心、标本样品。推介内容除了馆藏实物地质资料和岩心图像、标本及光(薄)片图像外,必要时还进行信息集成工作,收集整理相关的分析测试、数据与研究成果,使用户不仅能直接利用实物地质资料,而且能够同时获得相关信息。

5)实物地质资料图像制作。主要包括重要岩心扫描、标本照相、光(薄)片照相,以形成数字化图像,提供服务。

6)标本信息提取。根据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需要,研究制定各类馆藏标本(包括岩石标本、矿石标本、矿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以及大标本)描述标准与信息整理方法,并对馆藏标本和陈列的大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和描述。

公共服务产品开发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最基本的日常性工作。要点是:实现公共服务产品开发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种类,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效果。

(2)成果集成与专题服务产品研究开发

成果集成指的是对某个地质专项工程(如危机矿山接替资源专项勘查)、某个领域(如地层研究)、某个地区(如某个成矿区带或某个整装勘查区)的实物地质资料及相关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实物系列或实物信息系列。所谓实物系列指的是岩心、标本、样品、光(薄)片、大标本及其图像和相关资料(包括与实物密切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以及实物入库后在整理、建档、著录工作中形成的资料)组成的系列资料。所谓实物信息系列指的是除实物系列资料外,还包括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工作项目及所在地区历次勘查、研究工作取得的报告、论文、测试数据等系列资料。

专题服务产品指的是为某些勘查或科研项目专门研究开发的服务产品。例如,为某一找矿勘查项目,专门提供岩心、标本与样品测试分析以及有关的实物信息分析等。

与公共服务产品相比,成果集成和专题服务产品是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编研而生产的高级服务产品,这种产品的开发必须依托丰富的、成系列的实物才能进行。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已收集了98幅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包括1500余条实测地质剖面的6660件标本、4万多件薄片,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系统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层、古生物、沉积建造、区域构造、矿床矿化等基本地质信息;此外,还收集了160个典型矿山的代表性岩心、标本、大标本,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体系。因此,可以首先开展青藏高原区调实物成果集成和中国典型矿山实物成果集成,以后随着国家实物库藏品的进一步丰富,陆续开展以“金钉子”剖面和重要建阶剖面标本为依托的中国地层实物成果集成以及全国地应力测量实物成果集成等。典型矿山实物成果集成,可结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重要成矿带中选择整装勘查区或重点勘查区,进行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与专题产品开发,争取为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勘查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实物成果集成与专题服务产品开发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更直接的服务效果,研究开发这种产品通常需要实物地质资料馆与地质勘查科研单位及有关专业人员紧密合作才能完成。

(3)专业教学和科普产品

教学基地和科普基地建设,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重要工作。为满足专业教学和科普宣传的需要,应不断丰富教学产品和科普产品,主要包括系列矿物标本、矿石标本、岩石标本;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图片和影像;配合“地球日”及其他科普活动的专题实物与图版等;地球资源展厅展品;大标本园标本及说明等。

六、工作总体部署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是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一项长期任务,按照统筹规划、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大致分下列3个阶段组织实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工作。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大约2~3年时间。初步建立工作模式,并初见成效。主要开展国内外调研,分析服务需求,研究服务产品体系与产品开发技术方法,制定总体规划与工作计划;进行公共服务产品开发;以青藏高原区调实物地质资料或典型矿山实物地质资料为起点,启动实物地质资料成果集成与专题服务产品开发;开展专业教学和科普产品开发;启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汇总,针对重要问题,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以及汇交管理研究。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大约3年时间。初步形成服务产品与技术方法体系,社会服务取得较显著效果。主要工作包括:继续深化研究与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基本完成青藏高原区调实物成果集成,开展典型矿山实物成果集成,启动专题服务产品开发;丰富专业教学和科普产品,完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深化专题研究,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技术方法与工作模式。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丰富各类产品,深化管理信息研究,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技术方法体系。

该项工作成果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以实物或实物信息开发为主体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包括公共服务产品、成果集成与专题服务产品;②以调研分析总结为主体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总体规划与工作计划、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分析与重要问题研究(管理体系建设、汇交管理等);③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模式。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内容见图1。

图1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内容示意图

⑦ 那种关于工程爆破的书最实用

有专业的的机构提供咨询服务,网络搜索必用爆破人才网就可以了。

⑧ 区域地质调查实验教程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用

40学时,2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区域地质调查是适应区域地质填图的改革与要求,全面培养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学生扩大地学知识面、提高专业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门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技术要求,掌握当前区域地质填图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将大学期间所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遥感地质学、水文工程学、地球化学、环境学、灾害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理论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并与野外区域地质填图和综合调查实践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是为高年级学生生产实践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奠定基础的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系统掌握区域地质填图的方法、技术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基本掌握当前区域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项目管理及质量管理要求,掌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提高当代大学生使用新技术开展区域地质填图和综合调查的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三大岩类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技术要求;

2)新方法、新技术(尤其是RS、GPS、GI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和综合调查中的应用;

3)区域地质填图中矿产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4)区域地质填图的程序与主要过程、区域地质填图设计书、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报告、区域地质图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地质图编绘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3.选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学习与方法实践性,是高年级学生开展生产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课程,因此确定为必修课。

三、课程内容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区域地质调查概述,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概念、区域地质图的比例尺及其精度;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的现状;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工作程序等;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及有关要求。

第二章 沉积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沉积岩的产出特点;沉积岩区多重地层单位的建立;现代地层学填图理论与方法;沉积岩区的基本层序调查方法;沉积岩填图单位建立实例。

第三章 花岗岩类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花岗岩与广义花岗岩类的概念;花岗岩类的产出与分布特点;花岗岩类的分类方案与填图单位的建立;岩石谱系单位的填图单位建立方法;花岗岩类的接触关系和地质填图界线;花岗岩类的地质填图主要内容和要求;岩浆混合花岗岩类的区域地质填图;花岗岩类区域地质填图实例:①复式岩基的解体,②空间共生成因相关岩体的归并。

第四章 火山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火山岩的产出与分布特点;火山岩的双重填图单位建立;火山机构调查填图方法;火山岩相调查与填图方法;火山岩地质图的图面表达主要内容。

第五章 变质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变质岩的主要类型与产出特点;当代变质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的理论要点;变质岩的区域地质填图单位与填图方法。

第六章 第四纪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第四纪地层的基本概念及产出特点;第四纪地层单位及沉积类型;第四纪沉积物填图方法。

第七章 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主要组成及填图单位;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填图方法;韧性剪切带的主要类型;韧性剪切带的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

第八章 区域地质填图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区域地质填图中矿产调查的目的与任务;区域地质填图中矿产调查的方法与手段;区域地质填图中的矿产调查重点;成矿模式与区域地质填图;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研究。

第九章 区域地质填图主要手段。剖面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调查方法与技术、专门性调查方法与技术;区域地质图编绘方法与技术。

第十章 遥感区域地质填图方法。遥感区域地质填图的目的与任务;遥感地质填图的优点与特点;区域遥感地质填图的主要方法与辅助填图方法。

第十一章 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数字区域地质填图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数字地质填图PRB过程与方法。

2.课外作业

1)根据教学进度,对本课程重点内容安排数次课外作业;

2)地形图国际分幅原理及实践作业;

3)以田家庄地区为例,安排不同类别区地质填图项目工作部署。

3.实验课

1)沉积岩区、花岗岩类区、(陆相)火山岩区、变质岩区、造山带区地质填图读图实验;

2)RS解译系统上机观摩学习;

3)MapGIS成图过程、流程上机观摩学习;

4)不同时代、不同比例尺模式地质图参观学习。

4.集中实验安排

本专业建议不安排集中实验,但安排系统大型作业一套,由学生系统复习与实践。

四、使用大纲说明

1.学时分配表

区域地质调查实验教程

续表

2.教学方法提示

1)课堂教学多以实例或国内外典型图幅为例讲述某一方法的有关要求;

2)“3S”学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考核方式

1)课堂出勤、问答内容记录、上机操作熟练程度各占10%,共30%;

2)作业占70%。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永军等编著.2008.国土资源调查方法(第二版).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李永军等编著.2008.国土资源调查方法实验指导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魏家庸等编著.1991.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高秉璋等编著.1991.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5)房立民等编著.1991.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6)周维屏等编著.1992.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7)国土资源部宣传中心.1998.国土资源知识读本.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董国臣等著.1998.计算机辅助1∶5万区调工作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9)李超岭,于庆文著.2003.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1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二十世纪末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新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

11)李永军主编.2014.区域地质调查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

12)李永军,杨高学,佟丽莉等编著.2014.区域地质调查实验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执笔人:李永军 梁积伟

⑨ 中国地质大学自主招生09录取名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艺术特长生测试结果公示
注:测试等级为 A 表示通过,B表示不通过,请注意查收等级证书。
报考项目 姓名 准考证号 测试等级
器乐 王藉 09101001 A
器乐 张释澜 09101002 B
器乐 宋乐来 09101003 A
器乐 秦月 09101004 A
器乐 郭乐乐 09101005 A
器乐 孙卓艺 09101006 A
器乐 王喆 09101007 B
器乐 钱昆 09101008 A
器乐 陈源 09101009 A
器乐 郭玲丽 09101010 B
器乐 李昂 09101011 B
器乐 曲方 09101012 B
器乐 孟盈盈 09101013 A
器乐 马旭 09101014 A
器乐 李珊珊 09101015 A
器乐 李金思 09101016 A
器乐 雷淞文 09101017 A
器乐 李胤华 09101018 B
器乐 张菀雅雯 09101019 B
器乐 王琳 09101020 A
器乐 尹智慧 09101021 A
器乐 包童 09101022 A
器乐 胡熠程 09101023 A
器乐 唐锦森 09101024 A
器乐 潘询 09101025 A
器乐 盛天航 09101026 B
器乐 焦健 09101027 A
器乐 马也 09101028 A
器乐 田原 09101029 A
器乐 吕桂祥 09101030 A
器乐 赵鹏博 09101031 A
器乐 方雪 09101032 A
器乐 李晓 09101033 A
器乐 林明玉 09101034 A
器乐 丁冰玉 09101035 A
器乐 范航睿 09101036 B
器乐 钱锦 09101037 A
器乐 钱钰 09101038 A
器乐 何洋洋 09101039 A
器乐 马英凯 09101040 A
器乐 张旎昕 09101041 A
器乐 孙轲 09101042 B
器乐 曾可任 09101043 A
器乐 宫煦 09101044 B
器乐 赵冉 09101045 A
器乐 武韡 09101046 A
器乐 马世哲 09101047 B
器乐 刘小驰 09101048 A
器乐 王晨曦 09101049 A
器乐 赵汗青 09101050 A
器乐 李远菁 09101051 A
器乐 叶文弢 09101052 A
器乐 佟思琦 09101053 A
器乐 万薪庚 09101054 A
器乐 张晨蕾 09101055 A
器乐 陈俊升 09101056 A
器乐 赵逸秀 09101057 B
器乐 耿浩博 09101058 A
器乐 张妮 09101059 A
器乐 谢冬雨 09101060 A
器乐 贾凌霄 09101061 A
器乐 张若凡 09101062 A
器乐 朱绍纲 09101063 A
器乐 王一良 09101066 B
器乐 黄梦琪 09101067 A
器乐 肖玮 09101068 A
器乐 余雨则 09101069 A
器乐 孟宇姝 09101071 B
器乐 赵千慧 09101072 A
器乐 范佳彬 09101073 B
器乐 郑雨萌 09101074 A
器乐 杨慕婵 09101075 B
器乐 周海韵 09101076 A
器乐 袁璐璐 09101077 A
器乐 王海 09101078 A
器乐 张书禹 09101079 B
器乐 颜励 09101080 B
器乐 刘玉玺 09101081 A
器乐 刘璐 09101082 B
器乐 刘诗洋 09101083 A
器乐 赵璕 09101084 A
器乐 胡晓 09101085 A
器乐 刘鹏 09101086 A
器乐 张翛翰 09101090 B
器乐 刘楠 09101091 A
器乐 李宜融 09101092 B
器乐 柳星辰 09101093 A
器乐 尹利旻 09101094 A
器乐 黄沐阳 09101095 A
器乐 应怀涵 09101096 A
器乐 马斯琪 09101097 A
器乐 张程 09101098 B
器乐 张宇翔 09101099 A
器乐 童国君 09101100 B
器乐 魏婧 09101101 A
器乐 刘泰然 09101102 A
器乐 张宪宪 09101103 B
器乐 温馨 09101104 B
器乐 段宏玥 09101105 A
器乐 吕诚皓 09101106 A
器乐 张泽 09101107 B
器乐 索文琦 09101108 A
器乐 钟虹禾 09101109 B
器乐 陈志岸 09101110 A
器乐 于志贞 09101111 A
器乐 鲍雨欣 09101112 A
器乐 刘苗 09101113 B
器乐 牛里皓 09101114 B
器乐 孙义会 09101115 A
器乐 张子墨 09101116 A
器乐 丁骏豪 09101117 A
器乐 刘令琪 09101118 B
器乐 才方圆 09101119 A
器乐 常昊 09101120 B
器乐 赵宇 09101121 B
器乐 于思圆 09101122 A
器乐 周雪 09101123 A
器乐 于好雨 09101124 A
器乐 李时光 09101125 A
器乐 王琳 09101126 A
器乐 付琦 09101127 B
器乐 何昊 09101128 A
器乐 胡恺琳 09101129 A
器乐 关舒晗 09101130 A
器乐 武斌 09101131 A
器乐 郭宇丹 09101132 B
器乐 于思斯 09101133 A
器乐 李彬 09101134 A
器乐 张可 09101135 A
器乐 段皓 09101136 B
器乐 姚逢伯 09101137 B
器乐 胡明宇 09101138 A
器乐 剑云龙 09101139 A
器乐 宋涵超 09101140 A
器乐 吴祥睿 09101141 B
器乐 梁艺馨 09101142 B
器乐 刘希子 09101143 A
器乐 韩燕雨轩 09101144 A
器乐 王雨晴 09101145 B
器乐 刘畅 09101146 B
器乐 张迪 09101147 B
器乐 杜一萍 09101148 A
器乐 崔仙 09101149 A
器乐 范晓晨 09101150 A
器乐 李萤 09101151 A
器乐 才薇 09101152 B
器乐 唐冰欣 09101153 A
器乐 王菁源 09101154 B
器乐 曹洋 09101155 B
器乐 赵研 09101156 A
器乐 胡洁 09101157 A
器乐 杨子恒 09101158 A
器乐 李田 09101159 A
器乐 赵鹿娇 09101160 B
器乐 赵海 09101161 B
器乐 秦悦 09101162 A
器乐 李士泳 09101163 A
器乐 张荷丝 09101164 A
器乐 包韦韦 09101165 A
器乐 裘晓静 09101166 A
器乐 郑璐 09101167 A
器乐 刘尚源 09101168 A
器乐 李泽琦 09101169 A
器乐 徐婧婧 09101170 A
器乐 贾欣然 09101172 B
器乐 桑田原 09101173 A
器乐 王艿川 09101174 A
器乐 程楚琦 09101175 A
器乐 程孙雪子 09101176 A
器乐 程可扬 09101177 A
器乐 林昀晖 09101178 A
器乐 李璨 09101179 A
器乐 钟宁 09101180 A
器乐 战捷 09101181 A
器乐 姜馨淳 09101181 A
器乐 张颿 09101182 A
器乐 刘洋 09101182 A
器乐 郝赛 09101183 A
器乐 杜颖 09101183 A
器乐 任镜蓉 09101184 A
器乐 靳勍 09101184 B
器乐 梁兆和 09101185 B
器乐 陈忆诺 09101186 B
器乐 胡丹 09101187 A
器乐 陈永立 09101188 B
器乐 刘睿鹏 09101189 A
器乐 张佩玉 09101191 A
器乐 刘度 09101192 A
器乐 李音 09101193 A
器乐 张惠宇 09101194 A
器乐 冯婵娟 09101195 B
器乐 付诗康 09101196 A
器乐 张梅茜 09101197 B
器乐 李直谦 09101198 A
器乐 贾文月 09101199 A
器乐 刘立雍 09101200 A
器乐 刘卓亚 09101201 A
器乐 郭毅 09101202 A
器乐 王迅 09101203 A
器乐 陈思羽 09101204 A
器乐 曲梦琪 09101205 A
器乐 宋爽 09101206 A
器乐 林琳 09101207 A
器乐 庞小亭 09101208 B
器乐 李亦晗 09101209 A
器乐 李钵 09101210 B
器乐 刘牧 09101211 A
器乐 徐利鑫 09101212 A
器乐 徐长江 09101213 A
器乐 唐林 09101214 A
器乐 孙路 09101215 A
器乐 赵天尧 09101216 A
器乐 陈熙 09101217 A
器乐 张亚琪 09101218 A
器乐 刘悦 09101250 A
器乐 王敏政 09101251 B
器乐 宋汉禹 09101252 A
器乐 冯竞旻 09101253 A
器乐 贾淯 09101254 A
器乐 孟祥如 09101255 A
器乐 王启悦 09101256 B
器乐 张怡 09101257 B
器乐 武政男 09101258 B
器乐 李杨 09101259 A
器乐 孙乐海 09101260 A
器乐 张莉 09101261 A
器乐 顾烨璇 09101262 B
器乐 谭文天 09101263 A
器乐 古冬青 09101264 A
器乐 毕瑾 09101265 A
器乐 郭宇 09101266 A
器乐 关一男 09101267 A
器乐 鲍博洋 09101300 A
器乐 郑楷鹏 09101301 A
器乐 苏萌 09101302 A
器乐 许陶然 09101303 A
器乐 范逸群 09101305 A
器乐 王昱昕 09101306 A
器乐 季虹杉 09101307 B
器乐 刘伊 09101308 A
器乐 吴一帆 09101309 A
器乐 朱玥 09101310 A
器乐 韩艺珠 09101311 A
器乐 耿一雅 09101312 A
器乐 胡冉冉 09101313 A
器乐 郑嫣然 09101314 A
器乐 金轩玉 09101315 A
器乐 宋雪娇 09101316 A
器乐 周筱玥 09101317 A
器乐 敬韵 09101318 A
器乐 卓晨 09101319 A
器乐 张瑶 09101320 A
器乐 韩凯 09101321 A
器乐 李格格 09101322 A
器乐 王映竹 09101323 A
器乐 王璐 09101324 A
器乐 靳羲喆 09101325 B
器乐 吴争明 09101326 B
器乐 解薇 09101327 A
器乐 周泰戎 09101328 A
器乐 黄圣 09101329 A
器乐 李卉 09101330 B
器乐 陈瑞琪 09101331 A
器乐 葛洋 09101332 A
器乐 熊天涵 09101333 A
器乐 刘娅琼 09101334 A
器乐 张艾伦 09101335 A
器乐 李瑞琪 09101336 A
器乐 张昊宁 09101337 A
器乐 秦雨天 09101338 A
器乐 韩诗雯 09101339 A
器乐 王悦丁 09101340 A
器乐 肖卓俊 09101342 A
器乐 李洋 09101342 A
器乐 谢睿洁 09101343 A
声乐 张哲乾 09102001 A
声乐 周美雯 09102002 B
声乐 郝远 09102003 A
声乐 王芊樾 09102004 B
声乐 杨雨润 09102005 A
声乐 宋盈盈 09102006 B
声乐 张佳琦 09102007 B
声乐 邵丹丹 09102008 A
声乐 陆晴晴 09102009 A
声乐 康芮 09102010 B
声乐 朱李维迪 09102011 A
声乐 郝俊 09102012 A
声乐 刘倩 09102013 A
声乐 王佳碧 09102014 A
声乐 王丹娜 09102015 A
声乐 缪俊 09102016 A
声乐 何睿 09102017 A
声乐 刘方远 09102018 A
声乐 刘畅 09102019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陈泽 09102042 A
声乐 鄂小凡 09102043 B
声乐 林芳伊 09102044 B
声乐 唐艳超 09102045 B
声乐 明文杰 09102046 B
声乐 董欢漪 09102047 B
声乐 陈丁 09102048 B
声乐 张靖敏 09102049 A
声乐 刘浩铭 09102050 A
声乐 任婕妤 09102051 B
声乐 马钰琳 09102052 B
声乐 陈冰 09102053 B
声乐 北方 09102054 A
声乐 刘兴华 09102055 A
声乐 黄子惠 09102056 B
声乐 胡依梦 09102057 B
声乐 陈媛媛 09102058 A
声乐 石亮俊 09102059 A
舞蹈 平静 09103001 A
舞蹈 潘沛婷 09103002 A
舞蹈 娄岳超 09103003 B
舞蹈 吴洞天 09103004 A
舞蹈 李凡 09103005 A
舞蹈 邓查尔 09103006 A
舞蹈 李妮娜 09103007 A
舞蹈 闫经纬 09103008 B
舞蹈 陈婉莹 09103009 A
舞蹈 李雯 09103010 A
舞蹈 邸彤 09103011 B
舞蹈 吴萌萌 09103012 A
舞蹈 王佳璐 09103013 B
舞蹈 邱爽 09103014 A
舞蹈 李敬方 09103015 B
舞蹈 贾婷婷 09103016 B
舞蹈 李会卿 09103017 B
舞蹈 封帆 09103018 A
舞蹈 徐雅文 09103019 A
舞蹈 郁骋丹 09103020 A
舞蹈 邹吉辰 09103051 B
舞蹈 吕依依 09103052 B
舞蹈 李晓悦 09103053 A
舞蹈 李韵 09103054 A
舞蹈 周丹 09103055 A
舞蹈 门巍 09103056 A
舞蹈 刘霄坤 09103057 A
舞蹈 王昳 09103058 B
舞蹈 刘芳 09103059 A
舞蹈 李馨培 09103061 A
舞蹈 潘琦 09103062 B
舞蹈 李伊洧 09103063 A
舞蹈 施韵 09103064 A
表演与主持 田海洋 09104001 A
表演与主持 胡其得 09104002 A
表演与主持 王晗婷 09104003 B
表演与主持 王馨瑶 09104004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周昌蕾 09104007 A
表演与主持 姜玟彤 09104008 A
表演与主持 耿飞雄 09104009 B
表演与主持 邹日东 09104011 A
表演与主持 孙云星 09104012 B
表演与主持 娄岳超 09104013 B
表演与主持 霍宇婷 09104014 A
表演与主持 刘思充 09104015 A
表演与主持 徐茗洋 09104016 B
表演与主持 许权耀 09104017 A
表演与主持 孟亮 09104018 B
表演与主持 梁艺馨 09104019 B
表演与主持 朱希 09104020 B
表演与主持 王冯源 09104021 A
表演与主持 杨宇航 09104023 B
表演与主持 王佳璐 09104024 B
表演与主持 马潇 09104025 B
表演与主持 刘帅 09104026 B
表演与主持 何倩也 09104027 A
表演与主持 刘嘉平 09104041 B
表演与主持 张梦雨 09104042 B
表演与主持 李敏 09104043 B
表演与主持 杨照铭 09104044 A
表演与主持 龚玉娇 09104045 A
表演与主持 陈冰 09104046 B
表演与主持 赵宁 09104047 B
表演与主持 王昳 09104048 B
表演与主持 葛亮 09104049 A
表演与主持 刘一弘 09104050 A
表演与主持 符夏一峰 09104051 B
表演与主持 刘兴华 09104052 B
表演与主持 于洋 09104053 A
表演与主持 薛智轩 09104054 B
表演与主持 何冠蓉 09104055 B
表演与主持 李明起 09104056 A
表演与主持 刘丹青 09104057 B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