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褶曲的工程地质评价
㈠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内容(作者:石证明)
不是几字能说清的,你自己去查吧 ,推荐《专门工程地质学》
㈡ 褶曲的其他解释
褶曲,zhě qū(fold)。
地质构造中褶皱(folds)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核部:褶曲的中心部分。通常把位于褶曲中央最内部的一个岩层称为褶曲的核。
翼:位于核部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称为褶曲的翼。
轴面: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称为褶曲的轴面。轴面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是为了标定褶曲方位及产状而划定的一个假象的面。褶曲的轴面可以是一个简单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曲面。轴面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或平卧的。
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轴。轴的方位,表示褶曲的方位。轴的长度,表示褶曲延伸的规模。
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枢纽。褶曲的枢纽有水平的、倾斜的、也有波状起伏的。枢纽可以反映褶曲在延伸方向产状的变化。
褶曲有两种类型: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
背斜一般向上凸起,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但是对于背斜有时凸起部分被风化了,凸起不明显。
有两句话:新老新是背斜;老新老是向斜。
褶曲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在地壳岩石中褶皱弯曲的规模差别很大,从显微构造直到巨大的构造盆地和地槽带均属褶皱构造。在松散的沉积物,沉积岩,各类变质岩,甚至某些火成岩中的原生流动构造,都有褶皱发育,这说明褶皱可由多种压力环境下形成,其形态多种多样。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如岩层未经剥蚀,则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表仅见到最新地层。若岩层受剥蚀,则地表可出现不同时代的地层露头。
和工程建设的关系: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与工程类型及褶皱类型、褶皱部位密切相关,对于某一具体工程来说,所遇到的褶皱构造往往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在褶皱的翼部主要是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
褶皱核部:由于褶皱核部是岩层受构造应力最为强烈、最为集中的部位,因此在褶皱核部,不论是公路、隧道或桥梁工程,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由于岩层破碎产生的岩体稳定问题和向斜核部地下水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隧道工程中往往显得更为突出,容易产生隧道塌顶和涌水现象。
褶皱的翼部:主要是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倾斜岩层作为建筑物地基时,一般无特殊不良的影响,但对于深路堑、高切坡及隧道工程等则有影响。对于深路堑、高切坡来说,当路线垂直岩层走向,或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时形成反向坡,就岩层产状与路线走向的关系而言,对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当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且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时形成顺向坡,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当边坡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时且有软弱岩层分布在其中时,稳定性最差。对于隧道工程来说,从褶皱的翼部通过一般较为有利。如果中间有软弱岩层或软弱结构面时,则在顺倾向一侧的洞壁,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压现象,甚至会导致支护结构的破坏,发生局部坍塌。
㈢ 褶曲和断层造成的地质重复有何不同
看图,正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是ABCABC,地层产状一般相同。
而褶皱是ABCBA,重复地层产状一般相反。
㈣ 简述褶曲构造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褶曲构造: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褶皱构造对工程建筑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褶曲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完整性和强度高低,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防治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曲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在 40o以上,两者走向一致,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或者两者倾向相同,但岩层倾角更大,则对开挖边坡的稳定较有利。因此,在褶曲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重点注意岩层的倾向及倾角的大小。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的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
㈤ 地质图上怎样判别褶曲的主要类型
可与该褶曲处地层分界线垂直做辅助线,根据图例判断,中间新两侧老则为向斜,中间老两侧新则为背斜。 欢迎追问
㈥ 1,说明该地区有那些褶曲类型,并作出相应解释 2是否存在不整合, 并给出相应解释 3说明该地质事件发生先后
1、向复斜 因为核部为石炭系(新地层制),翼部为D、S 核部到翼部C-D-S 有新到老。还有个刺穿褶皱,即岩浆岩侵入。
2、存在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P与C 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T与K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J 侏罗纪缺失)
3、褶皱运动先发生,然后是岩浆岩侵入(辉绿岩先侵入,花岗岩后侵入),再然后是角度不整合的发生,最后侏罗纪缺失产生平行不整合。
以上是我对改图的认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㈦ 褶曲的简介
褶皱(fold)指岩石在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应力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永久性回弯曲变形,它是地壳中广泛答发育的一类地质构造,尤以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发生了褶皱变形岩层中的一个弯曲。褶曲的规模相差很大,大型褶曲延伸可长达几十至几百km,小型褶曲则可出现于手标本上。
㈧ 褶曲(向斜、背斜)幅度如何计算
褶曲,zhě qū(fold)。地质构造中褶皱(folds)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核部:褶曲的中心部分。通常把位于褶曲中央最内部的一个岩层称为褶曲的核。翼:位于核部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称为褶曲的翼。轴面: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称为褶曲的轴面。轴面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是为了标定褶曲方位及产状而划定的一个假象的面。褶曲的轴面可以是一个简单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曲面。轴面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或平卧的。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轴。轴的方位,表示褶曲的方位。轴的长度,表示褶曲延伸的规模。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枢纽。褶曲的枢纽有水平的、倾斜的、也有波状起伏的。枢纽可以反映褶曲在延伸方向产状的变化。褶曲有两种类型: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背斜一般向上凸起,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但是对于背斜有时凸起部分被风化了,凸起不明显。有两句话:新老新是背斜;老新老是向斜。褶曲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在地壳岩石中褶皱弯曲的规模差别很大,从显微构造直到巨大的构造盆地和地槽带均属褶皱构造。在松散的沉积物,沉积岩,各类变质岩,甚至某些火成岩中的原生流动构造,都有褶皱发育,这说明褶皱可由多种压力环境下形成,其形态多种多样。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如岩层未经剥蚀,则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表仅见到最新地层。若岩层受剥蚀,则地表可出现不同时代的地层露头。和工程建设的关系: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与工程类型及褶皱类型、褶皱部位密切相关,对于某一具体工程来说,所遇到的褶皱构造往往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在褶皱的翼部主要是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褶皱核部:由于褶皱核部是岩层受构造应力最为强烈、最为集中的部位,因此在褶皱核部,不论是公路、隧道或桥梁工程,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由于岩层破碎产生的岩体稳定问题和向斜核部地下水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隧道工程中往往显得更为突出,容易产生隧道塌顶和涌水现象。褶皱的翼部:主要是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倾斜岩层作为建筑物地基时,一般无特殊不良的影响,但对于深路堑、高切坡及隧道工程等则有影响。对于深路堑、高切坡来说,当路线垂直岩层走向,或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时形成反向坡,就岩层产状与路线走向的关系而言,对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当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且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时形成顺向坡,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当边坡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时且有软弱岩层分布在其中时,稳定性最差。对于隧道工程来说,从褶皱的翼部通过一般较为有利。如果中间有软弱岩层或软弱结构面时,则在顺倾向一侧的洞壁,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压现象,甚至会导致支护结构的破坏,发生局部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