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九畹溪地质灾害

九畹溪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09 21:52:09

⑴ 我国西南地区有那些主要的自然灾害

西南地区的主要灾害是:山地地质灾害、地震、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等。分述如下: 1.山地地质灾害:云贵川和西藏东部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密集区,上千万方的崩塌、滑坡常有发生,禄劝曾发生4.5亿方的大山崩,而泥石流沟的分布数以千计。四川盆地北部1981年夏道特大易雨.发生崩塌、滑坡6.8万个,毁房7.4万间. 6万人无家可归,损失3亿元。云南禄劝1965年发生山崩,埋没5个村庄,死亡444人。四川省平均每年暴发泥石流135个,有40个县城和137个场镇受到泥石流的严重威胁,仅80年代,山地灾害就造成四川省2000人死亡和20多亿元损失。山地灾害给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危害:宝成铁路有扇滑101处,成昆铁路有183处.铁路沿线有泥石流沟数以百计,造成铁路被毁、站被埋、列车出轨的严重事故;川藏公路沿线有泥石流构近千条,每年公路受阻几十天至几个月。 2.地震:西藏南部、云南西南部地震活动强度大、额度高,1900——l 973年共发生8.5级地震1次、8级地震1次、7—7.9级地震7次。西藏北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和中部地震活动性仅次于前一地区,1900——1973年发生7—7.9级地震11次,但中强地震频度较高。地震在入口较多的川滇造成很大灾难,如1933年迭溪地震触发一巨型高速滑坡.将县城推入眠江中,形成160米高的土石坝.溃决后又造成水灾,死8800人。3.干旱:西南干旱小心在云南中部和北部,四川西昌一带近30年也出现15—20次干旱,四川盆地东北部受旱天数最多,平均每年接近如天。4.洪涝:洪涝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如成都市在过去10年中因洪涝造成粮食减产共2229万公斤。 5.水土流失:因水土流失,四川省流失面积已达1167万亩;贵州省毕节地区达221.5万亩,普定县每年有9600亩耕地表土被冲光。 此外,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崩、暴风和冻害也对生产、交通构成威胁;云南有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分布24万平方公里,每年损失2.8亿元;云南东南部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居全国之首,经常造成重大损失。 预防工作可以从改变房屋结构,改善环境,提高科技水平入手

⑵ 2009年9月重庆万州会有地震吗

是有可能的,因为很多政府机关好像都已经开会正式通知了,而不仅仅是群众中的谣言。专但是不是地壳运动所引属起的地震,而是因为长江蓄水,容易引发大的地质灾害,已经有泥石流,滑坡的发生,所以只是预警,并不是说真的会发生,但是也不是谣言。万州的武警,部队好像都有相关警示了。不用恐慌,警觉一点是好的。

⑶ “6·”湖北十堰市房县上龛乡二荒村滑坡灾害

1 基本情况

2011 年 6 月 14 日 16 时 40 分,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上龛乡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山体发生滑坡,滑坡纵长约 300m,后缘宽 50m,前缘宽 150m,滑体厚 10 ~60m,平均厚 40m,总滑动量约 15 万 m3。滑坡堆积体堵塞平渡河,形成堰塞湖,并造成 6 人死亡。百户沟电站 (装机容量7200kW)前池和部分压力管道被毁坏,致使百户沟电站停止发电,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图 1)。

图 4 应急响应现场

3. 2 应急处置与工程防治

用生命探测仪搜救掩埋失踪人员; 组织受威胁居民转移安置 1200 多人,发放救灾食品、帐篷; 成立由武警、国土、水利、通讯各部门组成的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作; 对堰塞体实施分期爆破,降低水位,打通泄流通道,缓解威胁。

后续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争取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对滑坡体及堰塞体进行工程治理。建议对后缘不稳定体可采取小药量爆破清除; 为防止再次堵塞河道,建议人工清除坡体上部不稳定的块石,防止对下部施工人员、工程设备造成危害。现状条件全部清除堰塞体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工程量巨大; 二是易引发后缘堆积体再次下滑。建议在堰塞体前缘预留足够的泄流宽度后,对堆积体施灌浆工程,使堆积体形成一人工挡墙,用于稳固后缘,同时为后续的河道疏通提供安全保障。

4 经验与启示

此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应急反应迅速: 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灾情上报到上龛乡、十堰市、房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抢险物质,人员争分夺秒赶赴现场。

科技防灾: 科学分析判断山体滑坡和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对症施策,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关键是要加大泄量,降低堰塞湖水位。

启示: 加大各部门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部门间信息资源利用,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综合优势,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部门协作要建立程序,形成制度,长期执行。

(本节基础资料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魏云杰)

⑷ “8·” 三峡地区暴雨引发地质灾害

1 前言

2014年8月日至9月1日,三峡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遭受50年一遇的重大暴雨,部分地区日最大雨量超过400mm。由于降雨强度大、范围广、时间长,引发山洪造成道路损毁、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堰塞湖等多种严重灾害。其中,地质生态环境脆弱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开县等渝东北五县受灾特别严重。据初步统计,五县暴雨期间共发生2340起地质灾害(灾情1014起、险情1326起),紧急转移50324名群众,造成11154户房屋垮塌,32人死亡、10人失踪,其中受灾最严重的云阳县江口镇团滩地区滑坡引发泥石流造成11人死亡、五县其余14起地质灾害造成21人死亡。

2 特大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

2.1 暴雨情况

川东红层地区一直是我国暴雨高发区,发生过多次极端降雨,并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如1981、1982、1987、1989、1998、2004和2007年的极端降雨,诱发了大范围区域性滑坡灾害。1982年7月川东特大暴雨,280mm/2d,触发数万处滑坡,如鸡扒子滑坡;1998年9月特大暴雨,260mm/d,触发2000多处滑坡。

2014年8月31日-9月1日,渝东北开县、云阳、巫溪、奉节、巫山等5个县的48个雨量站超过250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云阳县咸池气象站,分别达403.4mm(9月1日)、455.2mm,创下自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日降雨量。

)广泛分布于斜坡浅表层,灰褐色、浅黄色,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黏土夹强风化砂泥岩碎块石,块石直径5~15cm,含量分布不均,厚0~10m,坡体植被较发育。

照片1 奉节县青莲乡白果寨滑坡泥石流

滑坡地形坡度20°~36°,滑坡后壁顶部高程约1160m,剪出口高程约为700~850m之间,相对高差为310~460m,滑坡平面形态呈上大下小“倒葫芦”状,平均长度约1500m,平均宽度约450m,滑体厚度5~20m,滑动方向为200°。野外调查发现基岩滑动区原始地形为上陡下缓的砂岩泥岩互层地区,地形坡度约30°,滑动后滑源区存在大量松散岩体和土石混合体,以拉裂挤压破坏的块状砂岩为主,块石直径15~35cm。目前,基岩滑动区松散堆积体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在强降雨触发作用下,仍然存在再次滑动的可能性。滑坡启动后形成泥石流堆积,厚度10~20m,堆积区的长度约1600m,总体流动方向为235°~250°,坡度约为20°。

3.2 奉节县大树镇堆积层滑坡

2014年9月1日凌晨6时许,在强降雨作用下,至9月1日中午时分,奉节县大树镇场镇后山高约300m、长约600m的大树危岩,不时有滚石落下,至9月2日凌晨5点,爆发大规模的滑坡,冲毁了大树镇东南方向新街的三栋楼房,同时老街房屋也相继垮塌,阻断了省道奉竹公路。此次滑坡造成了183户915间房屋垮塌,但3500多居民无一伤亡。

照片2 奉节大树场镇滑坡前

奉节县大树场镇滑坡是典型的表层崩坡积堆积物沿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灰岩岩土界面的滑动。大树城镇滑坡后缘坡顶为陡崖下方,高程约570m,滑坡前缘为大树场镇新区平台,高程约360m。此次极端降雨是触发滑坡的直接因素,特大暴雨(降雨量高达360~380mm)在大树场镇后坡形成坡面地表径流,大量雨水快速渗入坡体崩坡积物,导致坡体崩坡积物饱和并强度降低,从而沿三叠系巴东组泥灰岩表层岩土界面形成滑坡,摧毁大量的房屋建筑。大树镇斜坡上部的陡崖及危岩带,经过喷锚网防护后,经受住了此次暴雨的考验,表明防治工作的成效。这类上部为陡崖,下部为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模式是西南山区常见类型,亟待关注其成灾模式的研究与防灾对策。

照片3 奉节大树场镇滑坡后

4 应对处置经验

(1)“点、线、面”结合是重点。区域性强降雨造成的地质灾害往往不是个别和局部的,而是群发性的,因此必须坚持“点、线、面”结合防灾。在“点”上,就是组织群测群防员与威胁区群众一起严防死守全市已查出来的1.7万余处隐患点;在“线”上,就是积极配合交通、铁路、水利等部门做好公路、铁路、重要河流沿线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在“面”上,就是组织各片区专管员与乡镇(街道)、村(社)一起加强场镇、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居民聚居区的防范工作。

(2)坚强有力的全民防灾机制是基础。在此次抢险救灾中,重庆市近年来建立健全的政府领导、国土牵头、部门分工负责、乡镇(街道)、村组(社)、片区地质灾害专管员齐抓共管,地质技术支撑,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防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3)落实四级防灾责任是根本。重庆市建立了市、区县、乡镇、村社,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到位的四级防灾责任体系。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国土、建设、交通、市政、水利等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分别抓好了本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对口指导和督促区县级相应部门做好防治工作,形成了纵横交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防灾格局。

(4)扎实有效的群测群防体系是关键。重庆市不断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和工作机制,每处隐患点落实了监测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并加强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近年来,通过加强了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和培训,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张贴画和顺口溜对威胁区群众、群测群防员、片区地质灾害责任人、农村基层干部、镇国土所人员、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等进行防灾培训,发放宣传地质灾害防治资料,极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威胁区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开展了多次综合应急避险演练和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简易应急避险演练,让群众知晓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切实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5)反应迅速的应急体系是保障。近年来,紧紧依托在渝国有地勘队伍,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此次抢险救灾,重庆市14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分队和应急专家迅速响应,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应急救援队运用无人飞机、卫星遥感等先进装备和手段对灾害现场进行航拍测绘,为研判灾情,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5 暴雨型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1)川东红层地区是我国暴雨的高发区,往往诱发特大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针对这一灾害特大亟须采用新思路、研发新方法、采用新模式,加强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近年来受全球极端气候影响,我国西南山区多次出现超越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的降雨极值,造成了多起重大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本次降雨过程仅9月1日,累计平均降雨量达320mm,最大414mm,如此短暂时间内的特大暴雨触发了数十起超过百万方量的大型顺层基岩滑坡、堆积层滑坡。这些大型滑坡灾害往往发生在地形较缓、适宜居住的场地,其破坏模式比传统降雨型滑坡灾害的发生机理、成灾模式更为复杂。因此,在本次灾后恢复重建中,要增大地质灾害的整治力度,降低集镇的风险水平。在地质调查、勘查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地质环境评估,借鉴成功的重建经验,尽快划定可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建设生态屏障区带,结合地质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发展。

(3)要关注高位滑坡、高位泥石流的防范。现场调查表明,奉节无山坪滑坡、白果寨滑坡、刘家屋场滑坡等运动距离长达1~2km远在视线之外的“拐弯型”滑坡泥石流,防范难度极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

(4)重灾区的一些道路、集镇、居民点所在的斜坡已经出现缓慢变形的趋势。今后强降雨,估计加速这些灾害的发展。建议从整个灾区出发,要防范人口密集区斜坡缓慢变形的直接灾害。建议建立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的联动机制,做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受威胁群众搬迁避让等工作。

(5)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传统调查、设计理论和综合防治技术亦不能完全适应极端暴雨条件下的灾害防治需要。因此,建议加强这些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前期地质勘查工作,尤其对滑坡整体体积、失稳模式和成灾风险的评估,为科学开展工程治理提供坚实依据。在今后恢复重建中,建议提高防治等级,淘汰落后工法,保障治理工程的安全和长效。

⑸ 大理五溪有地质灾害吗,什么地质灾害最为严重

一项投资来3亿元的生态自治理工程,最近却因为“破坏生态”遭到激烈质疑。

环保组织“野性中国”的志愿者,在云南大理苍山白鹤溪附近进行例行的定点溪流观测时,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溪流河道进行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两侧的河堤用小石块加高并用水泥抹缝。

河底“抹水泥”的操作,在环保人士眼中,其结果是一种“三面光”的硬化河道,改变了“会呼吸”的自然河道状态,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治理方式。

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当属地震、洪水、泥石流。

⑹ 2010年所发生的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涉及的地质灾害就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今年当然是地震了,“天坑”是因为地下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地下溶洞,地面不堪重负,才塌的,应该不算地质灾害吧?

⑺ 环境地质灾害增多指什么

近20年来,由于森林被大规模地砍伐,促使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灾害成倍增加,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不应有的损失。最典型的例子是辽宁省凤城市虎沟村。过去,这里有茂密的森林10多万亩,人均森林面积800亩,森林看不到边,植物数不清楚,野葡萄、野梨、野核桃、猕猴桃、山里红等野果应有尽有,还有五味子、野山参等四五十种名贵药材。山中还有老虎、豹子、狗熊、狐狸、野猪、獾子、狍子等30多种动物。从20世纪60年代起,村民们开始大规模砍伐这里的森林,一直砍了近30年,树砍光了,野兽也跑走了,人们还不住手。可是,在1998年8月11日下午,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冲击着被砍完了的树林而呈光秃秃的山坡,酿造了一场该地从来没有过的翻天覆地的泥石流,荡平了整个虎沟村,这是自然对人们过度砍伐森林的报复,这时候的忏悔和流泪是毫无用处的,虎沟村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破坏了的环境,像泼出去的水,永不复原。恢复虎沟村的生态环境,至少需600万元以上,是村民们30年来砍树收入的6倍。其实即使投入多少钱,也永远恢复不了当地的原始状态了。

类似虎沟村的例子很多,如湖南省邵县潭溪镇光明村,在50年代以前也是原始林带,古树参天,经历年砍伐,终于在1998年6月发生虎沟村式泥石流,光明村变成了黑暗村,荡然无存。

由于森林、草原和湿地被毁,近年来我国的尘暴也日趋频繁,从1957~1998年发生过38次,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经济损失也令人吃惊,仅1998年4月16日发生的1次尘暴就损失3亿元。

由于人类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破坏了森林环境,一种千百年来安定地生活在乌干达怖露厉等热带雨林土壤的嗜肉细菌——怖露厉菌被迫改变了原有习性,向人类进攻,细菌从损破的皮肤进入人体,几天内感染皮肤就溃烂发臭、疼痛异常,皮肤、血管、肌肉组织坏死剥落,使人死亡。此种环境病目前无药可治,使病者和医生都心惊胆战。只能在皮肤被感染后,迅速进行外科切除手术,方可保命,它是森林派向人间的可怕杀手,是人类破坏森林环境的报应,全世界已有6000余人被感染过,中国有过一例。

⑻ 中国西南地区常见自然灾害

西南地区的主要灾害是:山地地质灾害、地震、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等。分述如下:

1.山地地质灾害:云贵川和西藏东部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密集区,上千万方的崩塌、滑坡常有发生,禄劝曾发生4.5亿方的大山崩,而泥石流沟的分布数以千计。四川盆地北部1981年夏道特大易雨.发生崩塌、滑坡6.8万个,毁房7.4万间.
6万人无家可归,损失3亿元。云南禄劝1965年发生山崩,埋没5个村庄,死亡444人。四川省平均每年暴发泥石流135个,有40个县城和137个场镇受到泥石流的严重威胁,仅80年代,山地灾害就造成四川省2000人死亡和20多亿元损失。山地灾害给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危害:宝成铁路有扇滑101处,成昆铁路有183处.铁路沿线有泥石流沟数以百计,造成铁路被毁、站被埋、列车出轨的严重事故;川藏公路沿线有泥石流构近千条,每年公路受阻几十天至几个月。

2.地震:西藏南部、云南西南部地震活动强度大、额度高,1900——l
973年共发生8.5级地震1次、8级地震1次、7—7.9级地震7次。西藏北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和中部地震活动性仅次于前一地区,1900——1973年发生7—7.9级地震11次,但中强地震频度较高。地震在入口较多的川滇造成很大灾难,如1933年迭溪地震触发一巨型高速滑坡.将县城推入眠江中,形成160米高的土石坝.溃决后又造成水灾,死8800人。
3.干旱:西南干旱小心在云南中部和北部,四川西昌一带近30年也出现15—20次干旱,四川盆地东北部受旱天数最多,平均每年接近如天。
4.洪涝:洪涝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如成都市在过去10年中因洪涝造成粮食减产共2229万公斤。

5.水土流失:因水土流失,四川省流失面积已达1167万亩;贵州省毕节地区达221.5万亩,普定县每年有9600亩耕地表土被冲光。

此外,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崩、暴风和冻害也对生产、交通构成威胁;云南有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分布24万平方公里,每年损失2.8亿元;云南东南部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居全国之首,经常造成重大损失。
预防工作可以从改变房屋结构,改善环境,提高科技水平入手

⑼ 近年来,湖南发生了哪些地质灾害

我国湖南省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地势较低,且错落分布着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主要河流,北部为洞庭湖平原。这一地形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给湖南带来了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等。下面对湖南省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盘点,帮助人们对湖南省地质灾害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并做好以后的预防工作。
泥石流
2016年7月4日,湖南怀化驻地溆浦县大江口镇土桥乡白水溪村因山洪引发泥石流,数十名群众被困,其中一户人家共5口人全被掩埋在泥石流中,后经过武警怀化支队的紧张救援,成功转移受困群众15人,成功解救被泥石流掩埋人员4名,但仍有1人不幸遇难。
2016年6月20日,湖南湘西龙山县,在经历强降雨之后,引发山洪泥石流,整个县城被围困在洪水泥淖之中,逾4万多人受灾。
2016年5月9日,湖南安化县仙溪镇一载有3名小学生的校车在途径大桥村和山漳村交界处时突遇山体滑坡,校车被泥石流推入河床,3名学生和1名司机顺利救出,仅1名学生受轻微伤。照管员殷胜群因保护学生不幸去世。

2015年11月16日,云南锡业郴州矿冶有限公司屋场坪锡矿尾矿库因连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并引发泥石流,山洪直泄尾矿库,致使尾矿库排水竖井上部坍塌,库内积水及部分尾矿经排洪涵洞下泄,致使排洪出口杨家河两岸居住人员4人失联。
2015年7月7日,湖南特大暴雨导致怀化、湘西州、邵阳、娄底、衡阳、株洲、郴州7市州50县区约109万人因暴雨洪涝受灾,死亡2人(泸溪县1人,南岳区1人,均为滑坡泥石流掩埋),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6万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千公顷,绝收8.2千公顷,倒塌房屋596户1670间,严重损房1028户2211间,一般损房2261户5306间,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
滑坡
2016年7月8日,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树仁村3组出现重大滑坡险情,威胁29户105人。隆回县政府、国土资源局和地勘局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经认定,险情有继续发展扩大的趋势。
2016年7月3日,湖南安化县由于连降暴雨致使原BOT常安公司管理建设的仙溪洢水1号特大桥部分桥体被巨大山体滑坡冲垮,临近的207国道也被水流冲毁。所幸此次山体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受损。

2016年3月21日,新邵县大新乡磁溪村集市附近一处山体突然滑坡,土石迅速掩埋了正停在山脚下的四台车辆。所幸的是,当时车内并无人员,此次山体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崩塌
2016年7月4日,长沙宁乡县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涧溪、槎子片区1500亩农田瞬间被漫过路面的洪水淹没,且造成河堤崩塌,原本就汹涌的“翻堤水”更加肆意的翻越堤岸经堤外的低洼田注入下游的团头湖,造成湖水迅速上涨,危及望城区格塘镇的柏叶、青山、和平等村数千亩稻田和数十栋民房。次日,在经过奋战抢险之后,河堤已经成功合拢。

2016年5月31日,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中学发生水塔坍塌事故,造成2死4伤,死伤人员均为在校学生。
2016年3月28日,湖南省邵阳市湘西南物流中心一建筑物发生坍塌事故。该建筑目前尚在施工阶段,事故导致13名施工人员受伤送医。
塌陷
2016年7月7日,湖南长沙书香路与黑石铺路的十字路口发生塌陷,路面出现一个直径近5米的大洞,一辆吉普车正好经过此处,轮胎报废,司机成功逃生。经过市住建委专业人员通过现场勘测,初步分析造成塌陷原因主要是深埋于道路交叉口以下的东西向农排老管道塌陷所致,并指导天心区市政部门制定维修施工方案,确保现场安全。
2015年12月21日,湖南邵东县黄陂桥乡出现“天坑”,并伴随有房屋开裂倾斜、桥体塌陷、池塘水井干涸等一系列地质异常现象,其中坍塌点共50多处,总面积超90亩,原因疑石膏矿开采所致。

⑽ 房子距离溪坎15米以内算地质灾害户吗

看你们那的土质,如果是坚硬的土质,就没有危险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