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系列
1. 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
防灾减灾,保卫家园
灾害是人们的天敌,它不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剥夺了数万同胞的生命。干旱就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其实,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 •••这些种种人为原因,使灾情越来越严重。
2009年秋季以来一直到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情。特别是云南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一遇;贵州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或以南地区旱情达到百年一遇。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五个月,损失十分严重。截止到3月23日,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区)受灾,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想必大家都会不禁心头一震。身为家园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地球家园,通过各方面的行动,减缓旱情。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从抗旱角度来说,确实不能抓大放小,应该二者兼顾。既要抓大,也要兼顾到小的问题。因为大的问题主要是重点工程,重点工程解决它是重点的控制性的方面的问题,但是小的又兼顾到面上,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的,解决生活用水,生产的一些必要的补充水源的用水,它是非常重要的,对老百姓来说,五小工程,也就是说小塘坝,小水窖,小水井等等这些小型的工程,对千家万户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都涉及到他们切身的利益,而且在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关键还是要增加投入,要加大投入力度,现在我们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了,抗旱是面的概念,点多面广量大,所以光靠政府的一点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动社会各个方面。我们不仅要补充水源,还要节约水源,必要的宣传循环用水和不随意用水,使大部分人民都投入到内,这样,在缓解旱灾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久而久之,旱灾一定会渐渐离我们远去。
在灾害中,除自然灾害外,还有一些人为的灾害。比如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等。其中,火灾时最常见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好,就会很容易发生火灾。所以,我们平时在任何地方,也应注意周围的防火安全,以免发生火灾。
在还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但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资源,一些灾害也就会离我们远去。
偶写的,获过奖
2. 湟中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怎么填
一、防灾避险明白卡的作用及意义:
1、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可以通过防版灾避险明白权卡,明白当地质灾害来临时该采取何种避让措施以及平时该如何监测、防范地质灾害。
2、当灾害来临时可以使受灾害威胁的群众通过卡片的说明,及时、有效地实施避让,从而保障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3、防灾避险明白卡必须要发放到每一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手中。
二、按照以下制表填写:
3.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到位
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对各级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要做到发放到位、宣传到位,同时主动专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属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宣传画、墙壁板报、宣传页、“两卡”等形式,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避险方法、联系方式、防治措施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确保当地居民知道何处危险、何时避险、怎么避险。
4. 什么是地质灾害应急防范“明白卡”
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政府部门填制简易的卡片,统称为“明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以及政府责任人等,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释具体地质灾害防治内容。向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海南保亭,2005)。
5.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2009年,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有力有效,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充分肯定。2010年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各地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防灾减灾会议精神,现就做好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认识
各地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充分估计地质灾害防治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受认知程度、工作精度和手段的限制,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未被发现或未被正确认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还存在意想不到的情况,尚有空白点和遗漏点。因此,各地务必要把问题估计得更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一刻都不能放松,丝毫都不能松懈。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领导重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属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民生的大局。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防灾机构、人员、责任、措施、经费的落实,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把防灾责任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
2010年,部将继续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五条线”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建设。部将在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专业监测仪器推广、防治知识宣传等方面,向“十有县”、“五条线”和“五到位”建设工作突出的省份和县市倾斜。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按照部的统一部署,狠抓防灾能力建设工作。
四、进一步强化重点时段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时段。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二是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三是继续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加密分析会商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200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各地要计划结合“十有县”建设,继续大力推动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力争覆盖全国1640个山区丘陵区县(市、区)。
五、进一步强化近期工作
近期我国先后出现多次寒潮冰雪灾害天气过程,新疆、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罕见雪灾,冰雪融化和冻胀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遭遇几十年一遇旱灾的西南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一旦遭遇强降雨,极易发生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相关地区要提高防范意识,提前部署、早抓落实。要与气象、交通、水利、工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流,一旦发生重大灾情险情,积极按预案规定的职责,做好应对防范工作。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要及时报送信息、赶赴现场,指导地方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工作
湖北、重庆两省(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在两省(市)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的要求,做好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汶川地震灾区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努力协调相关部门,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西南山区要重点关注强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西北黄土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东南沿海地区要警惕台风带来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七、进一步强化在建工程项目防灾工作
近期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新上马的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剧增、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剧。由于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在2009年较为突出。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在建工程项目防灾工作,要联合和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公示、督查、告知等多种手段,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消除隐患,明确防灾措施,确保安全。特别是位于高山峡谷的国家重点水利、交通等在建工程项目,更要加大工作力度,严防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要把在建工程项目防灾工作作为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八、进一步强化应急反应能力
要把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作为防灾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强化机构人员建设。继续加强和完善各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建设,充实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队伍。二是整合系统资源。各地要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系统、行业的众多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人员、技术、设备,形成统一调配机制。加强演习演练,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三是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当地地质灾害类型特点,通过购买、租用等多种方式,加强无人小飞机、无人飞艇、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应急设备的配置和应用。四是利用2010年国家测绘局在全国推广应用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机会,主动与省级测绘部门联系,建立协调机制,实现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后,能随时调用无人机开展应急调查。五是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按照国土资源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整合已有资源和基础,实现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
九、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
2009年,除极个别地质灾害事件报送信息稍迟缓外,整体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各地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基础上,对于《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向部报告。对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尚未抵达现场、无法核实的灾情险情,也要将已掌握的情况通过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报部。对信息报送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不能及时报送相关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
十、进一步强化宣传培训
2010年,部将在全国开展基层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工作,各地要积极配合和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各地要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的宣传活动,组织印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和宣传册,在学校、村社、广场等地区发放、张贴。通过开展贴近实际、简便易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各地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行精心谋划和认真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4月30日前,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情况、准备情况、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部环境司。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务必团结协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联系人及电话:沈伟志6655832166558316(传真)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6. 怎样填写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一、防灾避险明白卡的作用及意义: 1、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可以通过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白当地质灾害来临时该采取何种避让措施以及平时该如何监测、防范地质灾害。 2、当灾害来临时可以使受灾害威胁的群众通过卡片的说明,及时、有效地实施避让,从而保障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3、防灾避险明白卡必须要发放到每一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手中。二、按照以下制表填写:
7. 什么是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政府部门填制的简易卡片,统称为“明专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属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以及政府责任人等,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释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8. 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是啥
全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其是专指国土资源部门发放属给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用来避让地质灾害的简易卡片。该卡片上说明了避灾路线、方法、监测方法以及平时防范地质灾害需要注意的要点,当地政府的值班电话,并有对持卡人的基本家庭信息的记录等等。
9. 年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1 年第 3 期
与2009 年同期相比,2010 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增加,特别是几起特大型地质灾害造成了群死群伤。2011 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可能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西北部分地区仍然是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重点地区。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需要严加防范群死群伤灾害事件。
一、地质灾害灾情
2010 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30670 起,其中滑坡 22329 起、崩塌 5575 起、泥石流 1988 起、地面塌陷 499 起、地裂缝 238 起、地面沉降 41 起; 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382 起,2246 人死亡,669 人失踪,534 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63.9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增加。
2010 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1166 起,避免人员伤亡 95776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9.3 亿元。
2010 年地质灾害分布在 28 个省 (区、市)。按发生数量依次是江西、湖南和福建等 (表 1); 按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依次是甘肃、陕西和云南等 (表 2); 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依次是陕西、四川和吉林等 (表 3)。
表 1 2010 年各省 (区、市)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 单位: 起
续表
表 2 2010 年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统计表 单位: 人
表 3 2010 年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表 单位: 万元
二、2010 年地质灾害特点
(一)灾害分布广,类型以滑坡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
2010 年,全国除天津、上海和宁夏外,其余 28 个省 (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共发生滑坡22329 起,占总数的73%。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共 29797 起,占总数的 97%。
(二)多年同期相比灾情最重
与 2001 年以来多年同期相比,2010 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排第三位,低于 2002年 (48653 起)和 2006 年 (102804 起); 因灾造成人员死亡失踪人数为最多,达2915 人 (2001 ~ 2009 年同期平均值为 755 人); 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最多,达63.9 亿元 (2001 ~ 2009 年同期平均值为 35.9 亿元)。
(三)西部局部地区灾情严重
西部地区的甘肃、陕西、云南、四川和贵州 5 省共发生地质灾害 5283 起,占总数的 17%。灾害发生数量虽少,但因灾共造成 2492 人死亡失踪,占总数的85% ; 直接经济损失 25.0 亿元,占总数的 39% 。
(四)以强降雨引发为主
全国 30670 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 29285 起,占总数的 95%; 人为因素引发的有1385 起,占总数的5%。局地强降雨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如 6月份福建省因持续强降雨共引发地质灾害 4029 起,造成 36人死亡、41 人失踪、23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3.5 亿元; 7月份 2 次强降雨在陕西省引发地质灾害 712 起,造成 88 人死亡、138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6 亿元; 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 1501 人死亡、264 人失踪; 8月18日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泥石流造成 37 人死亡、55 人失踪、39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 亿元。
(五)成功预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历年最多
2010 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1166 起,避免人员伤亡 95776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9.3 亿元,为历年来最多。随着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群测群防 “十有县”建设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建设,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逐步提高。
三、典型灾害实例
(1)6月28日,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 42 人死亡、57 人失踪。
(2)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造成 1501 人死亡、264 人失踪。
(3)8月18日,云南省贡山县普拉底乡东月谷村东月谷河发生泥石流,造成39 人死亡、53 人失踪、39 人受伤。
(4)9月1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大石房小组发生滑坡,滑坡体规模 5 万立方米,造成 29 人死亡、19 人失踪、8 人受伤。
四、2011 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2011 年全国地质灾害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发生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可能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汛期 (5 ~ 9月)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期。总体预测 2011 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可能较 2010 年偏轻。
南方大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西北部分地区仍然是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重点地区。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在降雨、余震、水位消涨等因素的诱发下,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需要严加防范群死群伤灾害事件。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六日
10. 防灾避险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
1、地震
2、食物,长绳,口哨,水
3.在家里遭遇地震时,应快速跑到 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及有支撑物的地方。
4. 发生地震时,最好能迅速关闭 煤气和电闸 ,千万不要到 阳台上去、
或乘电梯逃离 ,更不能跳楼 。
5.被洪水卷入水中,应尽量抓住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或就近攀上安全的高处
6.冰雪天气突然摔倒,尽量不要用 手支撑地面,要有意识地用鞋底
着地以增加受力面积。
7.发生火灾的具地点;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或受伤;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
。
8.在火灾中逃生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在空旷的野外遇雷电,应立即并拢双脚 ,双臂抱住
头部 ,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
10.被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
二、连线。
(1) 不揉眼睛,勤洗手。—— 预防红眼病
迅速将身体躲藏在坚固物体下面。——预防爆炸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预防手足口病
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流感
不到树下躲雨,不接听手机。——预防雷击
(2) 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地震救信号
用眼睛片、镜子反光发出信号。—— 火灾求救信号
用手电筒、白布摆动。—— 洪水求救信号
短信、纸条、手势。——劫持救信号
三、判断。在正确答案后画“√”,错误答案后画“×”。
1.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不要采用身体前倾或低重心的姿势。 (对 )
2.被猫、狗咬伤,最危险的是不冲洗伤口,还涂上红药水包上纱布。 (对 )
3.雷雨天打伞比穿雨衣安全。 (错 )
4.碰到马蜂最好蹲下来,用衣服把头包好。 (对 )
5.当被困在废墟中时,要想维持生命可以喝自己的尿液。 (对 )
7.震后救人要快,先救活,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错 )
8.发现池塘水位突然下降,水田突然干涸等,有可能发生滑坡。 (对 )
9.从教室向外疏散,一定要按顺序单人快速离开。 (对 )
10.生熟食物可以不用分开放置和储存。 (错 )
四、简答题。
1. 在拥挤的人群中被推倒应怎样紧急避险?
用手臂抱头,尽量缩成一团
2.预防火灾要做到“三懂三会”,请问什么是“三懂三会”?
三懂:懂火灾的危害性应该是(懂得自身岗位的火灾危害)、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三会:会报火警、现在改为(会扑没初期火灾)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自救。
3.住在高楼遭遇火灾,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自救?(最少写三种)
①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若门锁温度很高,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
若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浓烟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开门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逃出火场。
②遇有浓烟湿毛巾捂鼻,弯腰低头迅速撤离
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墙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③逃生勿入电梯,楼梯可以救急。电梯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④预先熟悉逃生路线,了解掌握逃生方法
4.被埋压在废墟中,可以怎样进行自救?
①如果震后被埋压在废墟中,你一定要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你要千方百计坚持下去,等待救援。
②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被埋压在废墟下,即使身体未受伤,也还有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要注意用手巾、衣服或手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能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头、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以供呼吸。
③设法自行脱险、尽力与外界取得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从哪个方向可能脱险;然后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身体不要太紧张,要尽量放松,否则在通过狭窄的地段时将会发生困难。头朝下往下滑行时,不要将两手都放在前面,一只手要放到身体的侧面,这是防止身体失去平衡的必要措施。两手交替抱住胸部,用胳膊肘滑下来效果比较好。
④如果暂时不能脱险,要耐心保护自己,等待救援。被埋在废墟里之后,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自行逃生或等待救援的结论。如果开辟通道费时太长,费力过多,则不应自行逃生。如果周围非常危险,有玻璃、不牢固的床板、电路、水池,也不应逃生,或者自己所处的房屋年久失修,很可能一有震动即会倒塌,则也不应轻举妄动。作出等待救援的决定之后,就要尽量保存体力。首先,不要大喊大叫。一般来说,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人的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到。因此,听不到外面有人,任凭怎样呼喊也无济于事,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长期无效的呼喊,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增加死亡的威胁。与外界联系的呼救信号很多,除了呼喊外,还可用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其次,被压埋期间,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和水,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
⑤自行脱离危险后,要做到:消除危险,临走前灭掉明火,关闭煤气开关,切断电源、火源;迅速联系,尽快与家人或单位、学校取得联系。按震前商定的家庭团聚计划行为,积极参加互救活动,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行动,按科学的方法救助他人。
5.怎样做可以减轻食物中毒程度?
①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
②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
③避免制酸剂;
④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
⑤毋须催吐;
⑥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