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❶ 煤矿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简单点的:
煤矿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一、每周星期一组织召开矿长安全办公会议。
二、会议由矿长亲自主持,矿长不在家时由分管安全生产副矿长主持。
三、参加人员: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各科室负责人、生产业务科室管理人员以及各工区区长。
四、会议内容
1、安全矿长通报上周安全信息运行情况、上次安办会安排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及上周矿井安全情况以及下周安全工作重点。
2、各业务科室和各工区汇报上周安办会问题落实情况、下周安全管理重点以及现场存在本科室、工区无法解决需其他单位配合或需矿协调解决的重大安全问题。
3、各分管副矿长汇报上周以来分管范围内的安全情况和下周安全工作重点及措施。
4、矿长对上周安全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对本次会议提出的问题进行安排限期处理解决,对下周矿井安全工作重点进行安排部署。
五、矿安监处信息办主任作好记录,整理出会议纪要,经矿长或有关矿领导审查合格后,提交办公室复印,于次日调度会前将纪要下发到各有关单位,
六、各工区区长负责组织职工在每周二安全活动日进行本周安办纪要的学习,并做好传达贯彻落实。矿、工区组织召开的会议结束前,都要严格执行逐级复述制度。
七、各业务科室和各工区周六前将上周安办会问题落实情况、下周安全管理重点书面报安监处信息办公室。
❷ 求办理丙级地质灾害评估需要的相关制度
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内金或者开办资金人容民币八十万元以上;(二)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其中从事地质灾害调查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两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五名;(三)具有配套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测量定位、计算机成图等技术装备。除上述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二)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三)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或者环境地质高级技术职称,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不超过技术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十。
❸ 地质灾害“三项措施、四项制度”是什么
“汛期简易观测措施” “汛期灾情报警措施” “汛期紧急避让措施”。
“汛期值班制度” “汛期检查制度” “汛期灾情速报制度” “汛期层层负责制度”。
❹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交流会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1〕139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总结交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经验,经研究,部决定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经验交流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部分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志和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介绍工作经验,部领导作重要讲话。
二、出席及参加人员: 部领导、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质环境处带队人员。
三、会议时间: 2011 年 10月10 ~11日,10月9日报到。
四、会议地点: 北京市中苑宾馆 (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 18 号)。
五、有关事项:
(一)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遴选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代表,组织汇总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包括个人简介、先进事迹材料、照片等 (控制在 500 字左右),于 9月23日前形成文件报部环境司,并发电子邮件至 zhuohongchun@ 163.com。各地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分配名额见附件 1。
(二)请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填写会议报名回执 (附件 2),并于 9月23日前传真至部环境司。
联系人及电话: 张永伟 010 -66558575 13869130958
卓弘春 010 -66558322 13810000842
王海强 010 -66558321
传真: 010 -66558316
附件: 1.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分配名额 (略 )
2.会议报名回执 (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❺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规章制度应尊照什么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规章制度应尊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六条 从事生产内、建设活动的单容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诱发或者加重地质灾害。
第十三条 对地质灾害应当实行动态监测。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监测规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负责监测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监测规范开展监测活动。
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建立
3.2.1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内责任单容位,其相关负责人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人。
3.2.2签订防灾责任状
防灾责任应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县(市、区、旗)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与村(居)民委员会签订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此外,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中应明确相应责任人。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应列入各级行政管理层级的年度考核指标,并在年度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加以明确。
❼ 地质灾害预报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回工作,并答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❽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奖励制度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抄各级地质灾害防袭治管理部门、管理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社会影响,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应给予奖励。奖励制度的更大意义在于提高社会防灾能力。
国家应对提供重大地质灾害临灾信息,避免众多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地方政府对积极支持做好“群测群防”工作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凡是提供地质灾害临灾信息,事实证明信息准确,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亡的个人一律给予奖励;对举报诱发地质灾害责任人的举报者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地方政府制定。
❾ 地质灾害有哪些制度
什么是地质灾害长期、中期、短期和临灾预报。
地质灾害长期预报是指5年以上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报,包括地质灾害区划和易发区的圈定。
地质灾害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5年内将要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
地质灾害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
地质灾害临灾预报是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发生一般级地质灾害,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应及时向地(市)主管部门上报,并由县(市)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2)发生较大级地质灾害,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应于24小时内上报地(市)主管部门,同时越级上报省(区、市)主管部门,由地(市)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将详情上报省(区、市)主管部门。
(3)发生重大级地质灾害,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应于12小时内上报地(市)主管部门,并同时越级上报省(区、市)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由省(区、市)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详情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
(4)发生特大级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应于6小时内上报地(市)主管部门并同时越级上报省(区、市)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委托省(区、市)有关部门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交的速报报告,应根据已获得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类型,并尽可能说明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主管部门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