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质灾害严重措施
⑴ 简述中国中部以及西南地区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
1、加强土地水利设施建设2、完善基本土地水利设施制度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定内期巡检,做好地容质监测5、对于重灾区、防护区实时监控责任到人6,有条件,分布骤,实行分批、分期转移安置群众,做好防护工作。7定期宣传,讲解,地质灾害安全知识,提高地质灾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⑵ 读图12“中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结构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
(1)A:地震;抄B:滑坡、泥石流。(6分) (2)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山,地形复杂,地表不稳定;受季风影响,暴雨集中(可依据结构图回答,合理即可)。(6分) (3)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管理;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的减灾意识等(任答三项,合理即可)。(6分) ⑶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一)地面沉降及塌陷的防治措施 西南地区矿山地面沉降和塌陷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采用避让和填埋。 1)居民点搬迁; 2)房屋、建筑物加固; 3)对重要建筑群、道路及不适合搬迁的居民点、城镇、工业区预留安全矿柱,划定禁采边界; 4)对已形成的沉陷区、裂缝进行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西南地区矿山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矿业开发程度较高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如贵州务川汞矿区、汪家寨煤矿区、开阳磷矿区、四川泸沽铁矿区、石棉矿区、大树硫铁矿区、重庆狮子山煤矿区、云南东川铜矿区、易门铜矿区、石缸河锡矿区等,主要措施是: 1.合理堆放废渣,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矿山废石废渣排放,采取合理勘察选址、集中有序堆放;现有废石、渣堆进行覆土,并植树种草绿化,坡脚砌筑挡土墙坝,防止废石、渣滚落,坡面修筑浆砌石护坡或进行其他固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对占用主要行洪通道如河谷、沟谷的废石废渣,进行清理或修建行洪渠或管道,保证洪水的顺利通过,截断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 2.新建尾矿库严格设计程序,防止新的泥石流产生 新建尾矿库必须由国内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选址、评估、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严禁无勘测、无设计、无监理进行施工。尾矿库上游必须保证汇水面积小,下游无重要建筑交通线、工矿企业、居民点等设施。坝体内各项设施齐全,并达到国家规定相应的防洪、抗震标准。正在使用的尾矿库必须按照设计使用要求,进行坝体、库内设施的监测维护、加固。坝面应随坝体的逐步升高进行浆砌块石固化或绿化,防止雨水冲刷。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库容的尾矿库,应立即停用,启动闭库程序,严禁超设计能力使用。同时,对已闭库的尾矿库和正在使用的尾矿库,设专职人员对其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预警、应急防灾措施,防止尾矿库溃决事故而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3.禁止乱挖滥采,随意堆放弃渣,从源头上防止泥石流的产生 在各矿区内禁止大矿小开、乱采滥挖、随意弃置废石、尾矿等现象,对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个体私营矿点进行清理、关闭整顿,恢复矿业秩序,保护地质环境。 (三)崩塌、滑坡的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是采矿工程活动易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煤矿、铝土矿、磷矿、汞矿等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近年来,西南地区针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如下: 1)加强监测; 2)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布局,如:露采矿山严格按照设计的剥采比进行台阶式开采,放缓采面、坡面,限制采面、坡面高度等; 3)对危险地段修建防护面,并采取削方减载、减少振动、坡脚堆载、抗滑桩支挡措施等。 防治对象主要针对威胁矿山企业自身工作面、采场的灾害隐患点以及部分对周围居民点存在较大威胁的隐患点。如重庆市天府矿务局一井矸石山治理工程位于天府镇南1km东山脚下,20世纪50~80年代开采煤矿,倾倒弃渣厚5~30m,顺坡向堆积,由于长年累月冲刷侵蚀,在岩面附近地下水富集、饱和形成滑带,给坡下厂房、民舍带来安全隐患。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治理工程内容如下:矸石山西侧坡脚布9根1m×1m抗滑桩;在西侧、西南侧布设条石护坡挡墙、片石挡墙,支挡松散弃渣下滑;钢筋格构砼,位于斜坡中上部,2.5m×2.5m格距,呈菱形展布护坡地梁;格构内植树绿化;条石挡墙外侧修排水沟,沟底宽600mm,高900mm,1∶0.25梯形放坡,抗滑桩外侧沟底修底宽400mm,高900mm的截水沟;为方便群众,治理环境,在条石挡墙外侧修便道,以及运输材料的通行便道。治理后,原有的矸石山边坡得到稳定,潜在滑坡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保证了坡下厂房和民舍的安全。 贵州省务川汞矿由于30多年的矿山开采,致使矿区发生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尾矿库坝坡失稳、渗漏、翻坝等环境地质问题,使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水环境恶化。务川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下述治理措施:尾矿库坝坡失稳的治理措施是设有反滤层的块石压坡工程、排渗井系统工程、排洪区工程及监测工程;地面塌陷、地裂缝的治理措施是塌陷坑填埋工程、监测系统及警示系统工程;同时对塌陷区、尾矿库库区及矿区的房前屋后进行了植树种草绿化。 经过对务川汞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得到改善,居民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⑷ 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有哪些
广场、空地、草坪都是避灾的首选场合,地震灾害发生时,个人可以预备耐饥食回物如大饼馒头和答饮用水、咸菜、压缩饼干、香肠等等。发生较强地震时不要贸然跑出,可以躲到结实的墙体和高大家具之间的三角地带抱住头部坐下等待震动过去,紧急状态下可就势躲到电脑桌下... ⑸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西南地区地抄质灾害多发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首先西南地区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岩石破碎;多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重力作用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主要是防范和保护一是淡薄,人口稠密以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西南地区曾多次调整,直至1955年形成稳定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称为“西南四省(区)”;1997年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四省一区区划格局部分调整,在此之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合称为“西南五省(区、市)”。自然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巴蜀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部、两广丘陵西部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⑹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 根据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可以看出,评估区内单灾种评估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洪水冲蚀等灾害比较严重且分布较广,其他灾种灾害相对较小且分布零星。综合评估也基本反映了这一规律。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及分布特点,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表5-31 甘肃段管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一览表 续表 表5-32 甘肃段站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一览表 1.崩塌灾害 一般采取远离的方式或避绕。难以避绕的岩质崩塌在施工前应削坡减载。 峡谷段的各类灾害建议采取浆砌块石护坡,也可采用隧道穿越的方式避绕灾害。 2.滑坡灾害 滑坡一般发育在黄土梁两侧斜坡中,梁顶基本无滑坡,管道应在梁顶通过。 一般采取远离滑坡的方式即可避绕。难以避绕的小型滑坡应削坡减载或进行工程防护。 峡谷段以避绕为主,不能避绕时,应进行工程防护。 小型滑坡可采用架空穿越。 3.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沟与管道工程相交的地段,可以通过修建浆砌块石防冲槛减轻灾害。也可以采取加深埋设措施并夯实盖层予以处理。对切割较深的泥石流沟,亦可采取跨越避绕。 管道工程顺泥石流沟展布的东部地区,应尽量避开强冲刷一侧,选择沟谷阶地或台地布设管道工程,难以避绕时,应选择钢筋混凝土衬砌,在峡谷地带必要时也可采用隧道穿越的方式避绕灾害。 施工季节应避开雨季,防止施工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4.洪水冲蚀 修建浆砌块石防护,夯实盖层或修建浆砌盖层,在防止侧蚀的同时更应防止下切冲蚀。 修建防冲槛以减轻冲蚀灾害。 穿越河谷、沟谷、冲沟时应深埋或架空穿越。重要的是应保持水流通道畅通或施工疏通工程。 平行河谷、沟谷、冲沟时应尽可能避开遭侵蚀沟岸,选择在稳定性相对好的阶地或台地上,或以钢筋混凝土衬砌沟岸。 施工季节应避开雨季。 5.黄土湿陷灾害 自重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换土或强夯法处理。夯实盖层以防水体渗入。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采取冲击、碾压夯实的方法处理。 6.盐渍土盐胀及腐蚀灾害 置三合土防护层。 挖换土可有效降低盐渍土的盐胀及腐蚀灾害。 选择地形较高,水位埋深较大的地方避绕。或对管道进行防腐保护。 7.膨胀岩胀缩灾害 管道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管道5m之内不宜灌溉。 修建钢筋水泥管道防护墙,增加结构刚度,另外可以增设沉降缝等进行防护。 ⑺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⑻ 地质灾害主要防御措施是什么
现在世界地震科学家暂时找不到可以防御地震的措施,只能观察动物的不正常专行为来判断。 ⑼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形成原因(人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⑽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地震、火版山活动。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