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刘晓
『壹』 国防生也需要是应届生吗
国防生不复一定需要是应届制生。
国防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选拔的,另一类是从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中招收的。两类国防生在学业上与本专业同年入学的其他在校生课程学习内容一致。2007年起,国防生全部列入提前批招生。
凡是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政治合格,品德优良,志愿献身国防事业,大学毕业后服从分配到部队工作;年龄不低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至报考当年8月31日),未婚;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高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的都可报考。
『贰』 中国超过百岁的女性
王艮仲(1903-)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
谷佑箴(1903-)白族,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钱培荣(1904-)著名京剧票友,杜月笙的徒弟
金允文(1904-)著名应用化学专家,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所长
严幼韵(1905-)曾任联合国礼宾官,复旦大学首届女毕业生
周有光(1906-)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李国彝(1906-)台湾著名诗人
蒋信平道长(1906-)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顾问
林启武(1907-)著名资深体育教育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邵逸夫(1907-)著名电影事业家、慈善家,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
魏寿昆(1907-)著名冶金学家,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
宋瞻骏(1907-)著名电气专家,唐山开滦煤矿发电厂主任工程师
郭雪湖(1908-)台湾著名画家
杨敬年(1908-)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
秦含章(1908-)著名食品工业专家、酿酒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名誉会长
李福曼(190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离休干部,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夫人
张瑞(1909-)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1955年少将
李丕功(1910-)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4年少将
谭右铭(1910-)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5年少将
刘汉生(1910-)地质部副部长,电力工业部副部长
魏兆融(1910-)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罗 洪(1910-)著名新文学作家
文怀沙(1910-)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
陈鲤庭(1910-)著名电影导演、艺术理论家
汤晓丹(1910-)著名电影导演
耿颂九(1910-)著名画家,“南通画坛三友”之一
释悟明(1910-)台湾“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长
李少波(1910-)著名老中医,甘肃省中医院针灸室主任医师
张天福(1910-)著名茶学家,茶界泰斗
路军建(1910-)著名武术大师,雅安绿林派第五代掌门人
王茂全(1911-)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少将
方 震(191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1964年少将
殷国洪(1911-)解放军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1961年少将
卫 之(1911-)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甘怀义(191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公素(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希腊特命全权大使
陈叔亮(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特命全权大使,中罗友协副会长
施 平(1911-)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邓 垦(1911-)湖北省副省长
侯仁之(1911-)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
何兹全(1911-)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 绛(1911-)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朱谱萱(1911-)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李育中(1911-)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林 耶(1911-)著名诗人
邓桂森(1911-)著名园艺学家、食品加工专家,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教授
王 柢(1911-)著名铁道工程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郭 洁(1911-)西安体育学院教授,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
熊兆仁(1912-)福州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少将
裴周玉(1912-)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装甲兵顾问,1955年少将
高先贵(1912-)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少将
肖德明(1912-)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少将
陈茂辉(1912-)江苏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少将
蒋崇璟(1912-)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李子诵(1912-)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香港《文汇报》总编辑、社长
寇庆延(1912-)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于 林(1912-)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工业部部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王承绪(1912-)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顾学裘(1912-)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省委副主任委员
武 光(19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第一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明河(1912-)河北省副省长
张增敬(1912-)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周 龙(1912-)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钱国成(1912-)台湾“最高法院”院长
方贤齐(1912-)台湾“交通部”常务次长,台湾“电信总局”局长
观性长老尼(1912-)上海市佛教学会咨议委员会名誉主席,上海尼众首刹沉香阁方丈
朱一玄(1912-)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泰斗
李有义(1912-)著名藏学家、人类学家
夏明远(1912-)著名山水画家,中国三峡画院名誉院长
王为一(1912-)著名电影导演
岑卓云(1912-)香港著名小说家
杜道生(1912-)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古文字学家
刘任涛(1912-)著名剧作家、眼科专家
潘月红(1912-)新加坡著名华侨京剧表演艺术家
何玉蓉(1912-)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杨鸿年(1912-)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
张光斗(1912-)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
杜燕孙(1912-)著名染整工程技术专家,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潘福莹(1912-)著名电化学工程专家,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副所长
殷恭毅(1912-)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
盛诚桂(1912-)著名园艺学家,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主任
刘盛烈(1912-)台湾著名化学家,台湾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名誉教授
王子仁(1912-)著名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技术专家
张洁清(1912-)中共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彭真夫人
王 晓(1913-)解放军海军后勤部部长,1961年少将
朱士焕(1913-)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少将
江鸿海(1913-)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少将
张力雄(1913-)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顾问,1961年少将
杜润生(1913-)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
刘导生(1913-)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达本(1913-)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副部长
马 宾(1913-)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
杨战韬(1913-)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中一(1913-)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方 亮(1913-)九三学社副秘书长、顾问
俞柏生(1913-)台湾“三军”副参谋总长,国民党海军二级上将
汪道渊(1913-)台湾“司法院”副院长
刘 真(1913-)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寇嘉弼(1913-)著名译制片导演
黄苗子(1913-)著名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孙菊生(1913-)著名画家,北京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会长
李克雄(1913-)著名画家,四川省农民诗书画艺协会创作研究员
高婉玉(1913-)著名上海绒绣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纪 弦(1913-)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现居美国)
王宗炎(1913-)著名英语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奠中(1913-)著名古典文学家、书法家
贾 芝(1913-)现代民间文学活动家、研究家
胡丹沸(1913-)著名剧作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编剧
刘 迟(1913-)著名电影文学翻译家
洪 藏(1913-)著名电影事业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党委书记
洪 谟(1913-)著名戏剧导演
李 英(1913-)著名电影演员、编剧、导演
张洪岛(1913-)著名音乐文献翻译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
汤于翰(1913-)香港著名医学家,香港中华医学会会长
严仁英(1913-)著名妇产科专家、妇产保健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张 煦(1913-)著名通信工程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定一(1913-)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陈凌风(1913-)著名兽医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
胡笃敬(1913-)著名生物植物学家
伍钰盛(1913-)著名川菜烹饪大师,川菜泰斗
王定国(191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问,谢觉哉夫人
简悦强(1913-)香港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律师,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
『叁』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获奖信息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团体奖名单
团体一等奖:成都理工大学
团体二等奖:桂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团体三等奖:东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一等奖
48
程志国、尤敏鑫、赵佳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二等奖
16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6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二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二等奖
32
肖万峰、李晓凤、郭凤霞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41
朱存金、陈靓颖、潘军利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三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三等奖
33
田恒次、孙金强、曹长国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34
杨晨英、宋 炯、王鹏飞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45
杨维文、李 平、杨兴越
新疆大学
三等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47
孟五一、刘 利、刘 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优胜奖
09
倪春雨、刘 文、唐军华
成都理工大学
优胜奖
13
阮 昆、孙 冉、江 海
东华理工大学
优胜奖
19
查明高、盘小新、张 波
贵州大学
优胜奖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优胜奖
36
毛 伟、张 乐、朱 斌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7
李长政、陈雪霏、张子亚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42
朱 讯、高 雄、龙 斌
西南石油大学
优胜奖
51
王 江、魏 颖、刘洪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标本鉴定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一等奖
09
倪春雨、刘 文、唐军华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二等奖
16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二等奖
29
张育芳、罗智勇、黄宇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二等奖
36
毛 伟、张 乐、朱 斌
西北大学
三等奖
05
赵晓燕、孙 羽、杨李红
长安大学
三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三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三等奖
20
赵凤其、陈正山、杨 慰
贵州大学
三等奖
31
张凤垒、时 晨、王 康
山东科技大学
三等奖
38
付 玲、南 云、李智超
西北大学
三等奖
49
姜高磊、梁 蕾、桑 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三等奖
51
王 江、魏 颖、刘洪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优胜奖
04
陈 静、袁学银、付宛璐
北京大学
优胜奖
15
蓝冬妮、李群芳、陆元芬
桂林理工大学
优胜奖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优胜奖
26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优胜奖
37
李长政、陈雪霏、张子亚
西北大学
优胜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58
姜 爽、张佳佳、程 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优胜奖
61
栾东肖、宋丙慧、程俊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钻井岩心地质编录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号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10
张夏楠、朱雯雯、刘 龙
成都理工大学
一等奖
33
田恒次、孙金强、曹长国
石家庄经济学院
二等奖
08
赖 杨、熊 波、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12
邓福理、钟福军、李喆明
东华理工大学
二等奖
17
龚 云、刘东杰、钟 雁
桂林理工大学
二等奖
21
荀志国、武立军、张志浩
河海大学
二等奖
31
张凤垒、时 晨、王 康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32
肖万峰、李晓凤、郭凤霞
山东科技大学
三等奖
19
查明高、盘小新、张 波
贵州大学
三等奖
28
杨明春、张晋瑞、石开波
吉林大学
三等奖
39
曾 磊、张 雄、鲜海洋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44
梁 静、吴梦阳、文 馨
西南石油大学
三等奖
45
杨维文、李 平、杨兴越
新疆大学
三等奖
54
王首同、王 恒、陆 鹿
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59
杨 茜、宋泽章、王丙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优胜奖
06
张苏楠、刘 通、汪晓伟
长安大学
优胜奖
07
孟德明、康 珍、姜 超
长安大学
优胜奖
20
赵凤其、陈正山、杨 慰
贵州大学
优胜奖
22
路文龙、曾贤友、吴金凡
河海大学
优胜奖
25
杨 朋、卢春江、吴晓东
湖南科技大学
优胜奖
30
尹灵强、皮宏章、尚 卫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优胜奖
35
张腾蛟、张 倩、张 龙
石家庄经济学院
优胜奖
46
张宝森、张隆隆、吉 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优胜奖
56
闫永刚、陈国辉、郑 蕾
中山大学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队员姓名
所在学校
一等奖
郭云鹏、于 聪、明添学
吉林大学
二等奖
熊 波、倪春雨、张夏楠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肖万峰、郭凤霞、时 晨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张宝森、刘 栋、赵佳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杨晨英、田恒次、张腾蛟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三等奖
李 雨、曹斌风、马 微
西北大学
三等奖
曾 磊、鲜海洋、张 雄
西南科技大学
三等奖
李专鉷、邓福理、钟福军
东华理工大学
三等奖
戴 昱、范汝海、黄玉珍
桂林理工大学
『肆』 中国现代名人有哪些
1、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伍』 中国地质大学自主招生09录取名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艺术特长生测试结果公示
注:测试等级为 A 表示通过,B表示不通过,请注意查收等级证书。
报考项目 姓名 准考证号 测试等级
器乐 王藉 09101001 A
器乐 张释澜 09101002 B
器乐 宋乐来 09101003 A
器乐 秦月 09101004 A
器乐 郭乐乐 09101005 A
器乐 孙卓艺 09101006 A
器乐 王喆 09101007 B
器乐 钱昆 09101008 A
器乐 陈源 09101009 A
器乐 郭玲丽 09101010 B
器乐 李昂 09101011 B
器乐 曲方 09101012 B
器乐 孟盈盈 09101013 A
器乐 马旭 09101014 A
器乐 李珊珊 09101015 A
器乐 李金思 09101016 A
器乐 雷淞文 09101017 A
器乐 李胤华 09101018 B
器乐 张菀雅雯 09101019 B
器乐 王琳 09101020 A
器乐 尹智慧 09101021 A
器乐 包童 09101022 A
器乐 胡熠程 09101023 A
器乐 唐锦森 09101024 A
器乐 潘询 09101025 A
器乐 盛天航 09101026 B
器乐 焦健 09101027 A
器乐 马也 09101028 A
器乐 田原 09101029 A
器乐 吕桂祥 09101030 A
器乐 赵鹏博 09101031 A
器乐 方雪 09101032 A
器乐 李晓 09101033 A
器乐 林明玉 09101034 A
器乐 丁冰玉 09101035 A
器乐 范航睿 09101036 B
器乐 钱锦 09101037 A
器乐 钱钰 09101038 A
器乐 何洋洋 09101039 A
器乐 马英凯 09101040 A
器乐 张旎昕 09101041 A
器乐 孙轲 09101042 B
器乐 曾可任 09101043 A
器乐 宫煦 09101044 B
器乐 赵冉 09101045 A
器乐 武韡 09101046 A
器乐 马世哲 09101047 B
器乐 刘小驰 09101048 A
器乐 王晨曦 09101049 A
器乐 赵汗青 09101050 A
器乐 李远菁 09101051 A
器乐 叶文弢 09101052 A
器乐 佟思琦 09101053 A
器乐 万薪庚 09101054 A
器乐 张晨蕾 09101055 A
器乐 陈俊升 09101056 A
器乐 赵逸秀 09101057 B
器乐 耿浩博 09101058 A
器乐 张妮 09101059 A
器乐 谢冬雨 09101060 A
器乐 贾凌霄 09101061 A
器乐 张若凡 09101062 A
器乐 朱绍纲 09101063 A
器乐 王一良 09101066 B
器乐 黄梦琪 09101067 A
器乐 肖玮 09101068 A
器乐 余雨则 09101069 A
器乐 孟宇姝 09101071 B
器乐 赵千慧 09101072 A
器乐 范佳彬 09101073 B
器乐 郑雨萌 09101074 A
器乐 杨慕婵 09101075 B
器乐 周海韵 09101076 A
器乐 袁璐璐 09101077 A
器乐 王海 09101078 A
器乐 张书禹 09101079 B
器乐 颜励 09101080 B
器乐 刘玉玺 09101081 A
器乐 刘璐 09101082 B
器乐 刘诗洋 09101083 A
器乐 赵璕 09101084 A
器乐 胡晓 09101085 A
器乐 刘鹏 09101086 A
器乐 张翛翰 09101090 B
器乐 刘楠 09101091 A
器乐 李宜融 09101092 B
器乐 柳星辰 09101093 A
器乐 尹利旻 09101094 A
器乐 黄沐阳 09101095 A
器乐 应怀涵 09101096 A
器乐 马斯琪 09101097 A
器乐 张程 09101098 B
器乐 张宇翔 09101099 A
器乐 童国君 09101100 B
器乐 魏婧 09101101 A
器乐 刘泰然 09101102 A
器乐 张宪宪 09101103 B
器乐 温馨 09101104 B
器乐 段宏玥 09101105 A
器乐 吕诚皓 09101106 A
器乐 张泽 09101107 B
器乐 索文琦 09101108 A
器乐 钟虹禾 09101109 B
器乐 陈志岸 09101110 A
器乐 于志贞 09101111 A
器乐 鲍雨欣 09101112 A
器乐 刘苗 09101113 B
器乐 牛里皓 09101114 B
器乐 孙义会 09101115 A
器乐 张子墨 09101116 A
器乐 丁骏豪 09101117 A
器乐 刘令琪 09101118 B
器乐 才方圆 09101119 A
器乐 常昊 09101120 B
器乐 赵宇 09101121 B
器乐 于思圆 09101122 A
器乐 周雪 09101123 A
器乐 于好雨 09101124 A
器乐 李时光 09101125 A
器乐 王琳 09101126 A
器乐 付琦 09101127 B
器乐 何昊 09101128 A
器乐 胡恺琳 09101129 A
器乐 关舒晗 09101130 A
器乐 武斌 09101131 A
器乐 郭宇丹 09101132 B
器乐 于思斯 09101133 A
器乐 李彬 09101134 A
器乐 张可 09101135 A
器乐 段皓 09101136 B
器乐 姚逢伯 09101137 B
器乐 胡明宇 09101138 A
器乐 剑云龙 09101139 A
器乐 宋涵超 09101140 A
器乐 吴祥睿 09101141 B
器乐 梁艺馨 09101142 B
器乐 刘希子 09101143 A
器乐 韩燕雨轩 09101144 A
器乐 王雨晴 09101145 B
器乐 刘畅 09101146 B
器乐 张迪 09101147 B
器乐 杜一萍 09101148 A
器乐 崔仙 09101149 A
器乐 范晓晨 09101150 A
器乐 李萤 09101151 A
器乐 才薇 09101152 B
器乐 唐冰欣 09101153 A
器乐 王菁源 09101154 B
器乐 曹洋 09101155 B
器乐 赵研 09101156 A
器乐 胡洁 09101157 A
器乐 杨子恒 09101158 A
器乐 李田 09101159 A
器乐 赵鹿娇 09101160 B
器乐 赵海 09101161 B
器乐 秦悦 09101162 A
器乐 李士泳 09101163 A
器乐 张荷丝 09101164 A
器乐 包韦韦 09101165 A
器乐 裘晓静 09101166 A
器乐 郑璐 09101167 A
器乐 刘尚源 09101168 A
器乐 李泽琦 09101169 A
器乐 徐婧婧 09101170 A
器乐 贾欣然 09101172 B
器乐 桑田原 09101173 A
器乐 王艿川 09101174 A
器乐 程楚琦 09101175 A
器乐 程孙雪子 09101176 A
器乐 程可扬 09101177 A
器乐 林昀晖 09101178 A
器乐 李璨 09101179 A
器乐 钟宁 09101180 A
器乐 战捷 09101181 A
器乐 姜馨淳 09101181 A
器乐 张颿 09101182 A
器乐 刘洋 09101182 A
器乐 郝赛 09101183 A
器乐 杜颖 09101183 A
器乐 任镜蓉 09101184 A
器乐 靳勍 09101184 B
器乐 梁兆和 09101185 B
器乐 陈忆诺 09101186 B
器乐 胡丹 09101187 A
器乐 陈永立 09101188 B
器乐 刘睿鹏 09101189 A
器乐 张佩玉 09101191 A
器乐 刘度 09101192 A
器乐 李音 09101193 A
器乐 张惠宇 09101194 A
器乐 冯婵娟 09101195 B
器乐 付诗康 09101196 A
器乐 张梅茜 09101197 B
器乐 李直谦 09101198 A
器乐 贾文月 09101199 A
器乐 刘立雍 09101200 A
器乐 刘卓亚 09101201 A
器乐 郭毅 09101202 A
器乐 王迅 09101203 A
器乐 陈思羽 09101204 A
器乐 曲梦琪 09101205 A
器乐 宋爽 09101206 A
器乐 林琳 09101207 A
器乐 庞小亭 09101208 B
器乐 李亦晗 09101209 A
器乐 李钵 09101210 B
器乐 刘牧 09101211 A
器乐 徐利鑫 09101212 A
器乐 徐长江 09101213 A
器乐 唐林 09101214 A
器乐 孙路 09101215 A
器乐 赵天尧 09101216 A
器乐 陈熙 09101217 A
器乐 张亚琪 09101218 A
器乐 刘悦 09101250 A
器乐 王敏政 09101251 B
器乐 宋汉禹 09101252 A
器乐 冯竞旻 09101253 A
器乐 贾淯 09101254 A
器乐 孟祥如 09101255 A
器乐 王启悦 09101256 B
器乐 张怡 09101257 B
器乐 武政男 09101258 B
器乐 李杨 09101259 A
器乐 孙乐海 09101260 A
器乐 张莉 09101261 A
器乐 顾烨璇 09101262 B
器乐 谭文天 09101263 A
器乐 古冬青 09101264 A
器乐 毕瑾 09101265 A
器乐 郭宇 09101266 A
器乐 关一男 09101267 A
器乐 鲍博洋 09101300 A
器乐 郑楷鹏 09101301 A
器乐 苏萌 09101302 A
器乐 许陶然 09101303 A
器乐 范逸群 09101305 A
器乐 王昱昕 09101306 A
器乐 季虹杉 09101307 B
器乐 刘伊 09101308 A
器乐 吴一帆 09101309 A
器乐 朱玥 09101310 A
器乐 韩艺珠 09101311 A
器乐 耿一雅 09101312 A
器乐 胡冉冉 09101313 A
器乐 郑嫣然 09101314 A
器乐 金轩玉 09101315 A
器乐 宋雪娇 09101316 A
器乐 周筱玥 09101317 A
器乐 敬韵 09101318 A
器乐 卓晨 09101319 A
器乐 张瑶 09101320 A
器乐 韩凯 09101321 A
器乐 李格格 09101322 A
器乐 王映竹 09101323 A
器乐 王璐 09101324 A
器乐 靳羲喆 09101325 B
器乐 吴争明 09101326 B
器乐 解薇 09101327 A
器乐 周泰戎 09101328 A
器乐 黄圣 09101329 A
器乐 李卉 09101330 B
器乐 陈瑞琪 09101331 A
器乐 葛洋 09101332 A
器乐 熊天涵 09101333 A
器乐 刘娅琼 09101334 A
器乐 张艾伦 09101335 A
器乐 李瑞琪 09101336 A
器乐 张昊宁 09101337 A
器乐 秦雨天 09101338 A
器乐 韩诗雯 09101339 A
器乐 王悦丁 09101340 A
器乐 肖卓俊 09101342 A
器乐 李洋 09101342 A
器乐 谢睿洁 09101343 A
声乐 张哲乾 09102001 A
声乐 周美雯 09102002 B
声乐 郝远 09102003 A
声乐 王芊樾 09102004 B
声乐 杨雨润 09102005 A
声乐 宋盈盈 09102006 B
声乐 张佳琦 09102007 B
声乐 邵丹丹 09102008 A
声乐 陆晴晴 09102009 A
声乐 康芮 09102010 B
声乐 朱李维迪 09102011 A
声乐 郝俊 09102012 A
声乐 刘倩 09102013 A
声乐 王佳碧 09102014 A
声乐 王丹娜 09102015 A
声乐 缪俊 09102016 A
声乐 何睿 09102017 A
声乐 刘方远 09102018 A
声乐 刘畅 09102019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闫娇宇 09102020 A
声乐 陈泽 09102042 A
声乐 鄂小凡 09102043 B
声乐 林芳伊 09102044 B
声乐 唐艳超 09102045 B
声乐 明文杰 09102046 B
声乐 董欢漪 09102047 B
声乐 陈丁 09102048 B
声乐 张靖敏 09102049 A
声乐 刘浩铭 09102050 A
声乐 任婕妤 09102051 B
声乐 马钰琳 09102052 B
声乐 陈冰 09102053 B
声乐 北方 09102054 A
声乐 刘兴华 09102055 A
声乐 黄子惠 09102056 B
声乐 胡依梦 09102057 B
声乐 陈媛媛 09102058 A
声乐 石亮俊 09102059 A
舞蹈 平静 09103001 A
舞蹈 潘沛婷 09103002 A
舞蹈 娄岳超 09103003 B
舞蹈 吴洞天 09103004 A
舞蹈 李凡 09103005 A
舞蹈 邓查尔 09103006 A
舞蹈 李妮娜 09103007 A
舞蹈 闫经纬 09103008 B
舞蹈 陈婉莹 09103009 A
舞蹈 李雯 09103010 A
舞蹈 邸彤 09103011 B
舞蹈 吴萌萌 09103012 A
舞蹈 王佳璐 09103013 B
舞蹈 邱爽 09103014 A
舞蹈 李敬方 09103015 B
舞蹈 贾婷婷 09103016 B
舞蹈 李会卿 09103017 B
舞蹈 封帆 09103018 A
舞蹈 徐雅文 09103019 A
舞蹈 郁骋丹 09103020 A
舞蹈 邹吉辰 09103051 B
舞蹈 吕依依 09103052 B
舞蹈 李晓悦 09103053 A
舞蹈 李韵 09103054 A
舞蹈 周丹 09103055 A
舞蹈 门巍 09103056 A
舞蹈 刘霄坤 09103057 A
舞蹈 王昳 09103058 B
舞蹈 刘芳 09103059 A
舞蹈 李馨培 09103061 A
舞蹈 潘琦 09103062 B
舞蹈 李伊洧 09103063 A
舞蹈 施韵 09103064 A
表演与主持 田海洋 09104001 A
表演与主持 胡其得 09104002 A
表演与主持 王晗婷 09104003 B
表演与主持 王馨瑶 09104004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与主持 周昌蕾 09104007 A
表演与主持 姜玟彤 09104008 A
表演与主持 耿飞雄 09104009 B
表演与主持 邹日东 09104011 A
表演与主持 孙云星 09104012 B
表演与主持 娄岳超 09104013 B
表演与主持 霍宇婷 09104014 A
表演与主持 刘思充 09104015 A
表演与主持 徐茗洋 09104016 B
表演与主持 许权耀 09104017 A
表演与主持 孟亮 09104018 B
表演与主持 梁艺馨 09104019 B
表演与主持 朱希 09104020 B
表演与主持 王冯源 09104021 A
表演与主持 杨宇航 09104023 B
表演与主持 王佳璐 09104024 B
表演与主持 马潇 09104025 B
表演与主持 刘帅 09104026 B
表演与主持 何倩也 09104027 A
表演与主持 刘嘉平 09104041 B
表演与主持 张梦雨 09104042 B
表演与主持 李敏 09104043 B
表演与主持 杨照铭 09104044 A
表演与主持 龚玉娇 09104045 A
表演与主持 陈冰 09104046 B
表演与主持 赵宁 09104047 B
表演与主持 王昳 09104048 B
表演与主持 葛亮 09104049 A
表演与主持 刘一弘 09104050 A
表演与主持 符夏一峰 09104051 B
表演与主持 刘兴华 09104052 B
表演与主持 于洋 09104053 A
表演与主持 薛智轩 09104054 B
表演与主持 何冠蓉 09104055 B
表演与主持 李明起 09104056 A
表演与主持 刘丹青 09104057 B
『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咋样
武汉那边蛮不错的 院长吴信才是 中地公司的董事长 他给我们座谈会的时候说 他的研究生最次也要去中地公司吧 而且机会不会沦落到区中地公司的地步 你想象中地公司什么样的公司 你就可以想象去武汉地大读研以后的前景了 我们北京地大这边的系主任 也是那边毕业的 ………………很好的
『柒』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历届获奖情况
附:历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名单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刘铁铸 上海市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良臣 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陆忠骥 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周世泰 冶金部东北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惠民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梁珍廷 广西有色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兴泉 核工业华北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马宗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在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珺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研究所,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乐天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汪仲英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丁中一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
张本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文杰 煤炭部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宏骥 地矿部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崇佑 地矿部江西省地矿局调研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集磊 有色甘肃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广润 地矿部湖北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兆宇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巩志根 核工业华南地勘局293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龚茂清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邓起东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绵平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於崇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志琴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芷生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赵澄林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张宗祜 地矿部水工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光鼎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序常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袁秉衡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物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康玉柱 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宇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明桂地质矿产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钱佐国 化工部地质矿山局云南地质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伯墀 有色西北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许惠龙 煤田地质总局山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祝延修 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九支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国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夏林圻地质矿产部西安地矿所,研究员
张文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江天寿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何继善 中南工业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维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特别奖获得者(只颁发了这一次):
程裕淇地质矿产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鸿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孙殿卿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东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杏垣国家地震局地质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申保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张云湘 地质矿产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金琪 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冯志强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俊杰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万程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河南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
王世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14支队,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陈光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裴荣富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纪舜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增昭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郝石生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张卓元 成都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杨遵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德馨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海涛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中立 地矿部甘肃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永基 冶金部中南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包家宝 地矿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石礼炎 地矿部福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贵明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恒 煤田地质总局江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金庆焕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学仁 化工部四川化工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
王秋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熊光楚 有色北京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毓川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见义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院,教授级高工(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鹤龄 淮南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翟裕生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景福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郝诒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令智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廷栋 国土资源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耀如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管海晏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云岭 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继良 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殷先明 甘肃省地勘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兆洪 化工辽宁地质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吕国安 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覃慕陶 广东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黄第藩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开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思田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袁学诚 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旭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张一伟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卢良兆 长春科技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叶连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 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彭熹 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潘元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炳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龙驹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心地质资料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启民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奇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骆耀南 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姜剑虹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黑龙江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福同 国土资源部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王铁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再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廖椿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蒋 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杜汝霖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教授
何国琦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汪集旸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大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耀霖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 吉, 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保群 核工业地质局二一六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培君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倪斌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秦震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姚伯初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自新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正辅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赵文智 中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季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李阳,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汉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刘本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赵文津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夏代祥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叶天竺 中国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童晓光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双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丕龙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锡友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山东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永样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昌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崔盛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教授
张培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希源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悌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孙革 吉林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曾勇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教授
郑亚东 北京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傅家谟,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李惠,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刘敬党 ,中国化工地质矿山总局辽宁化工地质勘查院
朱伟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科技委
张金带,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周海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
李干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
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刘玉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马永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弭力,中国地质科学院
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新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郝守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张善文,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阎凤增 ,中国武警黄金指挥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占游, 核工业二O三研究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邓运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高级地质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才金,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京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 宏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杜金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洪友崇, 北京自然博物馆 研究员
彭善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金之钧,中国石化股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王世称, 吉林大学 教授
朱筱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杨克明,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杨华,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董连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工
廖香俊, 海南省地质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
王宇,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工(二级)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教授级高工
谢玉洪,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工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邹才能,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李子颖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汪啸风,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
宋国奇,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获得者:
武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夏庆龙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郭旭升,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赵贤正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夏毓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王香增,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丁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张训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王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宋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杜时贵, 绍兴文理学院
殷跃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舒良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颜丹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付锁堂,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来明,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振峰,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蜀民,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燕长海,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鸿飞,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高级工程师
范立民,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彤,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潘桂棠,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员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蒋少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彭建兵, 长安大学 教授
赖绍聪, 西北大学 教授
『捌』 缅怀中国地质事业百年发展史上位“殉难”的地质学家
吴凤鸣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一、引言
中国地质事业起步较晚,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而来。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典型半殖民地性质;二是民族矿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生产技术落后,规模不大。
早期中国地质矿产事业发展进程中,突出三个特点:①近代的学理论思想的引入;②借鉴与吸收外国地质学家来华进行地质调查的经验和成果;③派留学生去国外“取经”,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起到了“名师出高徒”效应。
截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仅有 2~3 种矿已探明储量,地质矿产专家近 200~300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实施与连续完成《宏伟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在20世纪中期,中国地质矿产事业已从弱到强,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形成了各学科配套、各兵种齐全的百万大军;在自然矿产利用方面,截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现矿产170余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60余种,拥有矿产基地12万多处,创建矿业城市300余座;其中A、锡、锑,以及稀土元素矿等居世界储量第一位,矿产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而铁、铜、铅、锌、铝土矿等金属矿虽然也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58%,多为贫矿,实际利用率偏低;在能源方面:煤炭产量是我国突出优势,已早有共识,石油产量,在20世纪60年代就从“贫油国”进入产油大国,据我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资料:全国石油资源总量1086亿t,天然气56万亿m3,由于我国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较低,估计可找到的石油量为650亿t,的资源量25万亿m3,探明率仅为24.6 %。
在地质科学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大地构造学理论的创立及其学派的形成,早为国际同行所共识,近期在令人瞩目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大陆动力学,造山带深部构造演化等都有突破性的成就;在中国成矿理论方面,新的区域成矿论,指导与促进找矿的突破,中国陆相生油理论,为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增添了强劲活力……
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勘探技术方面,早已实施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实现运用先进科技成果:航空遥感、卫星、GPS、红外光谱、远程会商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
综观上述,当前我国地质事业已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跨越,在展示辉煌成就的同时,深切缅怀曾为中国地质事业快速发展,呕心沥血、筚路蓝缕,乃至“殉难”捐躯的老一辈地质学家英勇事迹,以A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更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笔者基于这一目的,花费近半年的时间查寻史料,选定10位“殉难”的地质学家作如下的简介,限于所掌握史料,敬请同行补充和指正!
二、1912年“北方革命军”参谋长《地学杂志》主编白雅雨
白雅雨(1868~1912)(照片1)是近代地理学家、中国地学会的创建人之一(1909)、《地学杂志》主编。
照片1 白雅雨(1868~1912)
白雅雨1868年生于南通,1904年投身于辛亥革命,1908年在天津高等女师学堂北洋法政学堂任教,是李大钊同志在法政学堂的老师,多有影响;武汉起义后在北方发起“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担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进军京津途中被叛徒出卖,在古冶被捕,坚贞不屈,惨遭杀害,1912年1月7日殉难,享年44岁。
1915年工商部主持,由张謇书写墓志铭:“白烈士雅雨之墓”,1936年在北京西北郊显龙山滦州革命纪念园内,建有白雅雨烈士衣冠冢,1937年国民政府授予国葬,追赠为上将,并决定在北京和泰山建造纪念碑。
三、中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区域地质学家赵亚曾
照片2 赵亚曾(1898~1929)
赵亚曾(1898~1929)(照片2),字予仁,生于河北蠡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期间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深得葛利普、李四光教授等的赏识。在校期间,“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当时进步刊物《晨报》副刊“科学世界”专栏上,连续发表地质古生物基本理论知识25篇论文,显示出才华“初露锋芒”。1923年进入地质调查所,历任调查员、技师、古生物研究室主任等,在所6年间,遍及大江南北以及边远山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与研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一等科学研究奖励金。6年间发表论文和专著20余篇(部),共百余万字,主要有:《中国长身贝科化石》,《中国石炭纪及二叠纪石燕化石》,《中国北部太原系之瓣鳃类化石》等,被古生物学同行奉为奠基性经典之作;在地层方面:专著《华北古生代煤地层的分类和对比》,对建立华北含煤的层序、时代归属和对比奠定了基础;《扬子江峡谷的中生代》、《中国北部太原群的时代》、《秦岭及四川之地质研究》(与黄汲清合作)等都是开创性的成就;在大地构造方面,发现阿尔卑斯型“飞来峰”构造,揭开了龙门山深断裂的奥秘。
1929年,由丁文江组织的“川广铁路沿线地质考察”大型专业考察队,同黄汲清由陕西越秦岭入四川,明知沿途土匪猖狂,路途艰险,老一辈地质学家们为中国地质事业,不畏艰险,显现出勇于牺牲的精神。赵亚曾11月15日进入昭通县境25里闸心场住入佛德盛客栈,夜间遭遇土匪抢劫,为保护已获得的沿途考察地质矿产资料和图件,与匪徒进行了周旋和斗争,不幸惨遭杀害,献出了年仅31岁年轻有为的生命。噩耗传出,地质学界一片悲愤,许多老一辈地质学家,诸如:李四光、丁文江、翁文灏等,都为这位颇有造诣的年轻地质学家的不幸牺牲,痛心而惋惜,并留下许多挽词与诗篇!中国地质学会为表彰与纪念赵亚曾为地质考察殉难,特设赵亚曾研究补助基金,奖给对中国的质古生物学作出贡献的学者,从1932~1949年,已有22人获得奖金,其中包括黄汲清院士等十余名院士在内。
赵亚曾殉难后,在原地质调查所旧址(北京兵马司15号院内)树立有“赵亚曾墓碑”;2007年10月5日在辽宁本溪市标准地层剖面前树立“赵亚曾汉白玉雕像”,以缅怀他在1926年创建的本溪牛毛岭中石炭统本溪组地层剖面。
四、中国地质事业创建者、多维学者丁文江
丁文江(1887~1936)(照片3)是一位多维科学家,地质学界誉为“地学泰斗”;1934~1936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对中国早期科学建设多有贡献,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以4篇《科学与玄学》战斗性论文战胜玄学派,为弘扬科学思想,捍卫科学精神作出贡献。
照片3 丁文江(1887~1936)
丁文江(1887~1936)江苏泰兴人,字在君,5岁时进私塾馆,寓目成诵,喜爱诗词,11岁撰成《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13岁时以一篇《汉武帝通西南论》考得秀才。1901赴日本留学,1904年转赴英国,1908年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动物学和地质学,1911年毕业回国,获得“格致科进士”;1913~1916年任地质科长,创办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建造了培育出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的摇篮,拉开中国地质矿产调查的序幕。
他是中国地质矿产调查早期的先驱者,1911年回国途中,进入云南,取道滇黔湘驿道进行地质矿产考察,1913年对正太铁路沿线附近地质矿产作了系统调查,发表《调查正泰路附近的质矿务报告》;1914年再去西南边缘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考察,重点考察了个旧锡矿和东传统矿区;1928年受铁道部的委托,对川广铁路线地质做过调查;1929年组织大规模考察队,进行更系统的考察,取得丰硕成果。1935年,按照南京政府紧急矿藏勘探计划,受铁道部部长顾梦余的特别邀请,对粤汉铁路沿线煤矿资源状况进行调查,12月份抵达湖南,湖南地质调查所派王晓青协同,连续在长沙、衡阳一带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坚持亲下矿井,直到矿洞勘测,特别是对湘潭谭家山煤矿进行了更细致的勘测;在这次考察中,勘测了南岳的高度,凭吊了恩师龙璋纪念亭(咏诗一首)。当晚住入粤汉株韶段路局宾馆,由于连日野外勘察,过度劳累,又患伤风感冒,睡前服了安眠药片,壁炉烟筒不畅,不幸煤气中毒,治疗过程,肋骨骨折,化脓后,引起发烧,经20余天的抢救与治疗,终无回天之力,于1936年1月5日,一代宗师丁文江英年早逝,享年49岁。噩耗传出后学界一片哀悼,一些学界名流在不同报刊上发表激情悼念文章,特别是地学界《地理学报》、《地质论评》发表了悼念专刊,其中作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翁文灏《追念丁在君先生》长诗,感人肺腑,激动人心!
由于丁文江是地学界的一代宗师,早有《丁文江传》、《丁文江年谱》等专辑出版;在100岁诞辰、120岁诞辰时都举办过隆重的纪念会和学术讨论会,2009年,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专门举办了丁文江120 岁诞辰学术研讨会,笔者在会上作了《丁文江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科学派的主将》学术报告,编入《地质学史论丛》第5号,地质出版社,2009出版这里就不再赘述。
值得追记的是,初步认定:湖南煤资源丰富,尤以谭家山、耒阳马田墟、宜章杨梅山、粤之乐昌狗牙洞等最有价值。其中谭家山为烟煤,可炼焦,而马田墟一带为华南最大煤田,均为无烟煤,杨梅山和狗牙洞两处煤田尚待进一步勘查,这些煤田距路线较远,运输不便。虽然是短短数日,基本上解决了粤汉铁路沿线煤矿资源分布情况,为此“殉难”,他也付出了年仅49岁的宝贵的生命!
五、西南地质矿产学者吴希曾
吴希曾(1910~1938)(照片4),字亦鲁,江苏淮阴人,1931年考入中央大学,初攻农业化学,一年后转入地质系,主攻矿物学和矿床学,1935年毕业,考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同年,随同王曰伦、熊永先借调于贵州地质调查所,曾入巫峡,溯綦江,以至黔中;登梵浄,涉乌江,深入苗寨,遍历黔东各县,除沿途测制路线图与地质考察外,更侧重于金属矿藏的勘测,经他研究过的有:溪万山场、大喇峒,晃县酒店塘、八寨、三河等处的朱砂矿,独山苗林、三河苗龙场、榕江八蒙、江口梵浄山等处之锑矿;下江宰便之磁黄铁矿,三合野竹、丹江蜂塘寨、镇远等处的铅锌矿,清溪、平远、八寨、独山、三合永从等之铁矿,梵浄山之金矿,以及卢山翁项之油田。相继进行南岭地质调查,两涉融江、沅水,又赴桂北和湘西进行地质矿产考察。
照片4 吴希曾(1910~1938)
1938年,奉命赴湘西辰溪芷江一带开发煤田,2月8日他偕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王德森、测绘员李玉,从长沙出发,乘公路局客车,偱京滇国道前往。不意行至益阳县境山青铺(西距长沙约80km),军车横冲直撞,客车竟被颠覆,燃起大火,吴等三人,同归殉难,年仅29岁,以逾花甲老父地质噩耗,痛不欲生。
逝世后,地调所所长翁文灏、黄汲清等,特在《地质论评》撰写悼念专文,并高度评价他长期在西南边缘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对贵州东部地质矿产,特别是对震旦纪及下古生代变质岩研究,多有贡献。
在王曰伦先生指导下,总结有关贵州地质矿产资源考察报告多篇:诸如《贵州东部地质矿产简报》,《贵州东部锑矿报告》(1938),《贵州东部铅锌矿报告》,《贵州东部铁矿报告》,《贵州东部朱砂矿》,《贵州梵浄山金矿》,以及《贵州炉山翁顶之油田初勘报告》等;还参与了贵州汞矿的调查与研究,湘西地质矿产调查等。
六、著名地矿师王德森
王德森(1859~1938),湖南岳阳人,自幼勤苦,岳阳中学毕业后,考入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采矿科,1921年毕业,考入东南大学,专攻地质学,从师湛溪矿师。1928年创“中华矿学社”主编《矿业周刊》,筚路蓝缕,多遇艰难,而成效斐然。1930年出任湖北农矿厅技师,主掌湖北矿产,以煤铁矿为主,兼任象鼻山铁矿处长,终日锐意操劳,成绩尤佳。1935年反对湖北当局出售铁砂给日本,辞职而去,仪表抗议,可见其高风亮节之美德。后受老师湛溪先生之邀,出任贵州公路处处长,风餐露宿于曫烟瘴雨之境,虽非自己专业特长,工作勤奋努力,深得谌先生之嘉奖。
1936年夏,受资源委员会之聘,以专门委员之名,担任湖北灵乡铁矿探矿与开发之责,在任期间,常困于匪,几遭不测,均不顾自己安危,勘探开发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绩卓然。
1938年灵乡铁矿工作结束后,奉资委会之命,赴湖南筹备辰溪煤矿,经长沙,同吴希曾等乘公路局汽车赴常德,行至益阳山青铺,被军车撞翻起火,同吴希曾等一齐“殉难”,终年43岁。
王德森从事地质矿业十年,公而忘私,勤奋廉洁,充分发挥了地勘专业特长,受到广泛尊重。
七、我国少数地质矿产与矿冶采矿兼优的知名专家闫增才
闫增才(1901~1940),字立三,河南淇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性格爽朗、坦荡,最早考入焦作福中矿务大学,后转入南开大学,专攻矿床学、采矿学、冶金学,1926年毕业,获得矿冶工程学士学位。先后在六河沟煤矿、山东华实煤矿、汉口扬子铁矿任工程师、总工程师;1929年参与创办东北大学采冶系。1931年赴比利时,就读于列日大学(Universite de Lige),从师Formarier P.和Lenier教授,专攻地质学与古生物学,1935年毕业,在我国矿冶采矿与地质矿产兼优者实属凤毛麟角。
回国后,先在中福公司任职,后为开发焦作新煤井做了地层与构造的调查与研究,“七七”事变后,随同孙越琦在湖南湘潭煤矿从事煤矿开采,1938年在四川勘查犍为煤田,为嘉阳煤矿开发奠定了基础。1939年任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矿业研究员,拟定《西南煤铁研究计划》偕同李邦华、赵家骧调查川康煤铁矿产,足迹遍及宜宾地区28个县,编撰成《大宜宾区煤铁矿产调查报告》。
野外调查归来,身患重病未愈,由于公务需要,急赴重庆,船行至中途翻覆,遂不幸殉难,终年39岁。综其短短39年的一生,学贯中西,学识超群,勤奋努力,任劳任怨,是我国矿冶界与地质界不可多得的英才,而竟赉志以殁,实可惋惜。
八、我国早期工程地质专家林文英
林文英(1910~1942),祖籍中原,数度南迁,后居广东蕉岭,祖父辈两世侨居爪哇巴达维岛(今雅加达),经商,1910年生于巴达维岛,三岁丧母,送回原籍,由祖母抚养,梅县广益中学毕业后,入上海暨南大学,后转入南京中央大学,专攻地质学,1933年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由于喜爱游览祖国的大山大川,在校期间,遍及宁镇山脉,考察了地层与构造;攀登过太行太华,以及一些地质胜境。
毕业后,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任职,从事于工程地质工作,最早参加四川地质考察团,相继参加西北考察团,赴陕、甘、宁、青、绥五省公路沿线地质工作;1937年,参加京滇公路周览团,1938年,调查滇缅公路沿线地质,考察伊洛瓦底江之航运,皖町八莫间之陆运;1939年勘查宜宾昆明间沿线地质矿产,1940年沿川滇东路(滤县至曲靖)及乐西公路(乐山至西昌)调查地质,1941年调查黔桂铁路沿线地质,对河池、南丹、独山等县境内隧道及涵洞施工计划,多有贡献。
同年,参加中印勘测队,由西昌出发经由云南之中甸入藏,顺探南墩之石油。
1942年,出任宝天铁路局专员亲赴宝鸡天水间研究隧道工程地质工作,行至徽县遭遇车祸,不幸殉难,年仅32岁。
值得提及的是,早年我国铁路线和公路线的勘测选线,沿线的桥梁与隧洞的设计,多半都处于他的手,是一位颇具潜力的工程地质的开拓者。同时对理论地质学也颇有造诣,如对全国12个自然区域的划分,河流袭夺与气候变迁的探讨,岩石与土壤之物理性质研究等。
林先生著述共约50种,1938年在《地质论评》上发表的《中国公路地质概论》,是其代表作,文中涉及朔漠区域、江淮平原、鲁东丘陵、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闽浙山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等各区域的工程地质特征;就是考察报告,也是十分精湛,诸如《甘新公路地质调查报告》等。
林先生毕生喜爱旅游,走遍全国23个省区,行程30余万里,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年轻地质学家,英才早逝,实乃地质学界的一大损失,更是工程地质学界的损失!
九、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许德佑
许德佑(1908~1944)(照片5),江苏丹阳人,苏州中学毕业(1927),青年时代爱好文艺活动,曾参加田汉、洪深主办的“南国剧社”并担任导演和编剧。193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获得文学学士;旋即赴法国巴黎留学,1931年进入巴黎蒙伯里大学地质系,从师著名古生物学家乔纳德(Jolend)专攻甲壳化石,从师门契柯夫(Men-hikoff)专攻珊瑚化石,成绩尤佳,被吸收为法国地质学会会员,1935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在法国地质学会会刊上就已发表两篇论文,受到称赞。
照片5 许德佑(1908~1944)
1935年学成归国,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专事古生物研究,1936年晋升为技正,专攻三叠纪地层古生物研究,颇有造诣。
曾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助理书记(1942),《会志》编辑(1937~1944),1941年兼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等职。
1944年4月,偕同陈康、马以思到黔西从事地质调查途中,在贵州盘县啨隆黄厂附近不幸遇匪,三位地质学家同时“殉难”,许德佑年仅36岁。
中国地质学会特在《地质论评》上刊出《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纪念专刊》,以示沉痛哀悼,三位地质学家的灵柩,运往贵阳,安葬于贵阳市花溪公园内,并建立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纪念奖金,奖给作出贡献的地质学家,1945~1949年获奖者有:赵金科(院士)、米泰恒、赵家骧、顾知微(院士)、黄懿。
许德佑短短十年间,足迹谝及江苏、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四川,特别对贵州有关地质古生物调查与研究更深,著述丰厚,达74种(89篇)之多,其主要成就为地层古生物,诸如:《中国南部三叠纪化石新材料》(1938)《中国南部海相三叠纪化石之研究》(1939)《贵州之三叠纪地层》等。
2006年9月30日,在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开园会上,特别追念了1944年许德佑、陈康、马以思在关玲发现化石群,找到海百合化石标本,1949年经穆恩之院士鉴定后,定名“许氏创孔海百合化石”。
十、年轻有为的地质学家陈康
陈康(1916~1944)(照片6),字劻之,广东番禺人。1941年毕业于广东省文理学院博物系,其毕业论文《广东连县东部地质》,曾受聘于两广地质调查所,随同莫柱荪等赴乐昌九峰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发表《乐昌九峰地质》,经杨钟健审阅,特加赞赏,又经黄汲清、李承三的推荐,1942年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随同许德佑研究贵州西南之三叠系,发表《贵州西南部三叠纪》、《贵州青岩化石之探讨》等。1943年响应黄汲清的倡导,参与了地质调查所化石标本的整理,做了大量而艰巨的工作。1944年在贵阳参加了第20届中国地质学会年会后,随同许德佑等赴黔西进行地质调查,中途遇匪惨遭杀害,年仅29岁。
照片6 陈康(1916~1944)
中国地质学会特在《地质论评》上刊出《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纪念专刊》,以示沉痛哀悼,三位地质学家的灵柩,运往贵阳,安葬于贵阳市花溪公园内,并建立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纪念奖金,奖给作出贡献的地质学家,1945~1949年获奖者有:赵金科(院士)、米泰恒、赵家骧、顾知微(院士)、黄懿。
十一、在校期间曾获得“朱森”奖学金的女地质学家马以思
马以思(1919~1944)(照片7),原籍四川成都,生于黑龙江,“九一八”后迁回内地——上海。自幼好学聪慧,就读于同济高中,抗战后,随母返川。1939年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1943年以全班之冠的优异成绩毕业,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尹赞勋、许德佑的指导下,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曾发表《黔北桐榟县三叠纪动物群》。
照片7 马以思(1919~1944)
马以思女士自幼学习日文,通晓英、德、法、俄几国文字,经历学校考试,有28次获得第一名,实堪称著。因此,曾获得上海银行奖学金,林 森(主席)奖学金,是一位出类拔萃女杰。1944年随同许德佑等赴黔西进行地质矿产考察,中途遇难,年仅25岁。
中国地质学会特在《地质论评》上刊出《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纪念专刊》,以示沉痛哀悼,三位地质学家的灵柩,运往贵阳,安葬于贵阳市花溪公园内,并建立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纪念奖金,奖给作出贡献的地质学家(其中突出女地质学家),从1944年起获得殊荣的女地质学家有:侯佑堂、池际尚(院士)、郝诒纯(院士),以及唯一男性刘东生(院士)。
十二、兼具地矿和管理才能的地质学家张莘夫
张莘夫(1898~1946)(照片8),原名张春恩,出生于吉林德惠(今九台县六台村),其父张雅南贡生出身,攻读宪政学院法律专业,民国肇兴年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曾任徐世昌总统府顾问、国会众议院议员、国务院议员。受家庭影响,1919年到北平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系,曾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相识,常在一起畅谈救国的道理,“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参与北平青年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执旗领队,带头呼喊口号,颇有气势。1920年通过留美官费考试合格,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后又进入密歇根工科大学专攻矿冶,毕业后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
照片8 张莘夫(1898~1946)
1929年学成归国,由于热爱设家乡,主动要求去吉林穆棱煤矿(今属黑龙江),出任矿长兼总工程师,由于他的地矿理论和管理才能,使俄国人撤离后几乎停产的煤矿,得以很快地恢复生产,日益振兴。1931年“九一八”事变,被迫流亡关内,历任河北唐山工程学院教授,河南焦作煤矿总工程师,甘肃天水煤矿矿长兼总工程师、河南中福公司李河煤矿矿长、山西大学校长、中央实业部长、经济总署副主任等职;抗战期间,出任金属矿产管理处处长等职务,主持内地汞、锡、A等的金属生产,成绩卓越,展现出是一位颇有才能的地质学家。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莘夫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经济部东北行营工矿处副处长,负责东北工矿接收事宜,1946年1月16日带领技术人员(7人)赴抚顺,交涉接收抚顺煤矿,当时抚顺由民主联军管辖,接收未成,在返回沈阳途中,行至抚顺以西李二石寨车站被劫往南山枪杀,终年48岁。
有资料说:毛主席得知张莘夫被害后,曾惋惜地说:张是世界上少数地质专家中之一(大意)。张莘夫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多次去北大图书馆共同探讨救国之道。
事件发生后,苏联、国民党政府、民主政府各有完全相反的说法,由于当时东北地区处于苏军占领,内地各界对苏军拆迁工矿设备、机械行为,早有不满,加之,又揭露出损害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秘密签订,于是在2月11日内地各大城市:重庆、上海、南昌、北平、汉口、杭州等举行反俄示威大游行,要求苏军如期撤军。
张莘夫之子 张立刚现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经常在国内进行学术交流。
另有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朱森(1902~1942)虽然不是死于地质矿产考察途中,但从追悼会上的众多挽联和挽词,以及悼念文中反映出有被迫害因素,笔者也就借此对他做点滴介绍。
十三、朱森
朱森(1902~1942)(照片9),湖南郴县,自幼聪慧,喜读中国古典诗词,奠定下良好的文学素养。192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在校期间学习到李四光教授的岩石学与构造地质学,葛利普教授的古生物学和的史学,教师中还有何杰、王烈、赵亚曾等,指导地质实习的还有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教授,得到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教育。在校三年级时,发表了处女作《湖南郴县瑶林之古生代地层及动物群》(《会志》),博得好评。
照片9 朱森(1902~1942)
1928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在研究所六年间,曾去鄂北、豫北考察秦岭东段地质,南岭地质,南京附近地质,相继发表10余篇论文。
1934年,得到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资助,赴美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在地文学方面从师约翰逊(D.W.Johson),在地史学方面,从师凯伊(G.M.Kay),利用暑假,去耶鲁大学,从师舒赫特(C.Schuchert),学习古生物学。1936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同张更结伴,自驾车“汽车地质”历时两月,行程19560km,他们横穿阿巴拉契亚山脉,考察了大半个美国,了解认识各地地层与构造,还特别研究了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大盐湖等地质名胜。
十四、结语
以上12位地质学家(除朱森外),都是在地质矿产考察中不幸被害遇难的,其中有的是年仅20余岁的初露头角地质学家,为国家勘查矿产资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回顾我国地质矿产事业近百年发展史之际,用最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一方面表达对他们的深切缅怀,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当年艰苦创业精神,发扬他们勇于承担任务,不怕牺牲的美德。这也是笔者花费近半年的时光,搜集史料,撰成此文的中心目的。
『玖』 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是哪四个啊
尚重生、赵林、李工真和李敬一。他们的讲座场场爆满。
四大名嘴之尚重生
1、生平介绍
政治面貌: 无党派人士
所属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 研 室: 政管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
最后学位: 博士;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一级学科: 政治学
二级学科: 政治学其他学科
研究方向: 政治理论
2、同学们眼中的“社会解剖师”:
尚重生,以剖析社会独到深入而闻名,素来有“社会解剖师”的称号,他是一个具有“社会解剖师”美誉的人;一个被称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毕业多年还感激不尽的人;一个笑谈自己在武大留校任教是因为辅导员骗他说给他找个“漂亮女朋友”的人……可以说,他的任何一段经历,都能让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羡慕不已。此外尚重生老师言辞幽默、犀利、深刻,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他开设的公选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走廊和门口都是慕名前来的同学,听众中除了武大学生外,还有很多校外的同学。
3、授课信息:
通识选修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我上课不愿意看PPT,免得我的思想PPT化了。
大学出大师,但“大师化”是规划得出来的吗?我说教三001出五个大师,而102,教室小点就出四个,行不行?
教育就是给国家培养母鸡的。母鸡长大了是会下蛋的。那些培养母鸡的人都活不下去了,母鸡能长得好吗?能生出好的小鸡来吗?连蛋恐怕都下不出来。
“高举老布什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克林顿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将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推向前进!”有人说吗?“高举撒切尔夫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布莱尔周围,将英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推向前进!” 有人说吗?有些话我们听习惯了就不觉得它的可笑了。
四大名嘴之赵林
1、生平介绍: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8日
出 生 地:北京市
工作单位:武汉大学哲学院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及兼职: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文化
2、“百家讲坛名师”:
他的专业课吸引了很多外院的同学旁听,以至于本专业的学生都没了位置;他曾经5次收到央视的邀请参与“百家讲坛”的录制;他的通识课总是人满为患,全校最大阶梯教室,常常里里外外被挤得水泄不通;他一有什么“新闻”,常会引得武大学子沸腾,珞珈山水、校园广播、茶前饭后,到处都充满了关于他的话题……
他,就是被誉为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哲学学院教授赵林。他说:“想要成为一个真正受到学生热爱的老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睿智,还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怀和高超的授课艺术。”也许,这就是赵林为人、为师的秘笈。
赵林老师把他成功的秘笈归纳为:天职意识, 这种神圣的天职意识使赵林一直处于一种感动状态,正是这种使命感使得他把三尺讲台视为生命,以自己的学识、良心和激情去面对同学们。学识扎实,十多年来,赵林已出版了10部个人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并和邓晓芒教授合作撰写了《西方哲学史》专业课教材。这些学术上的成绩为其授课提供了扎实的学识基础。激情投入,已毕业的2002级同学任飞说:“赵老师讲得非常投入,除了学生的反应,没有什么能干扰他的课堂。”
3、授课信息:
专业课《西方哲学史》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一个教师在讲课时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他也同样不可能感动学生。
这就是我的讲台,我一直站在这里!
在美丽的珞珈山麓执教二十载,最令我欣慰的是自己在历届学子心中播下的知识种籽,最令我感动的是每学期课程结束时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大名嘴之李工真
1、生平介绍
李工真,1952年12月28日出生于武汉。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革中老三届(68届初中)毕业生。1970年7月招工回城后在汉口江汉路“南京理发厅”做过8年理发师;恢复高考制度后,于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1988-1990年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里尔大学,师从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库尔特迪威尔(Kurt Düwell)教授,专攻德国现代化问题。
2、武汉大学的“活字典”:
李工真教授因学识渊博而被称为“武大活字典”,是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在当年李工真、赵林和易中天号称武汉大学三大名嘴,文史哲各占一个)。在武汉大学,李工真老师的讲座总是场场爆满,总有很多人得站着听。李工真教授还多次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从事讲学活动。
李工真老师给大家的印象是特别真诚直爽,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传统知识分子那种“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出一片心”的心机。作为历史学研究者,他敢于针砭时弊,侠义直言,体现出了强烈的自由主义色彩。他经常鼓励同学们要讲真话办实事,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要盲从权威。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李老师推着他的专车,和同学们边走边聊的情景。
3、授课信息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那时候觉得一辈子就这样,出不去了。不过我坚信,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即使做理发师,我也要做最好的那一个。
不论从我父亲当初的地位和影响还是我现在的状况来讲,在中国做一个官不是一件难事。也有人给我提供过职位,只要我点头,也就是个官了。可是我父亲对我的期望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我想我做到了。
读书受教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希望每一个大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在大学期间要勇于接受暴风雨,锻炼自己。任何困境里,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同时还要充实自己。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是人才,到哪里都能登台。
四大名嘴之李敬一
1、生平介绍:
任教专业 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在职情况:在职
所在院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生年月:1946年11月
籍 贯:中国湖北省蕲春
职 称:博士生导师、教授
学科及研究方向:新闻学与传播学 中国传播史方向
2、“诗意人生”:
李敬一老师的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传播史》、《中国传播史论》、《壮哉唐诗》、《节目主持概论》、《唐诗宋词名篇精选精讲》、《司马迁》、《休闲唐诗鉴赏辞典》等和合著五十余部。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曾进入“全国高校最有魅力老师”排行榜前五名。2003年至2005年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和他的词》、《屈原》、《司马迁》;2008年6月至10月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主讲《壮哉唐诗》系列专题。
可以说李敬一老师的人生充满了无限诗意。他可以沉醉于古典诗词,细细品味一字一词间的情感,又可以慢慢回味现代流行音乐中的独特韵律。古今中外他信手拈来,诗词歌赋他娓娓道来,课内课外他循循善诱。一个拥有充满诗意人生的老师,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中,讲述这充满诗意的人生哲学。
3、授课信息:
中国传播史研究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
中国古代文学
各类讲座
4、经典语录:
其实最重要的信念就是热爱生活,能多站在讲台上一天就要多站一天。作为一个教师始终应该站在第一线,始终应该与同学站在一起。
他这样评价《菊花台》:这是一首最有内涵的歌,也是一首最为含蓄的歌。古有宋玉悲秋,易安咏菊,但多是个人身世之感。而此词的吟叹却给人一种历史厚重。
除了这四位老师之外,还有传授军理知识的陆宝生老师、沿袭礼仪文化的李荣建老师、品味古典诗词的秦平老师等等,同样倍受同学们的青睐!
其实,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用心在授课,他们倾注自己的青春来丰富我们的视野,他们奉献汗水为我们的成功铺路。他们都是名嘴,都是应受到我们尊敬的学者,都是武汉大学所有学生心目中的名师!
李工真老师是历史学院的非常棒的老师,有幸会选他的课程,真的非常博学!
『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去古德寺
643路 → 725路
全程约1小时48分钟 /28.6公里/ 34站 / 换乘1次
起点中国地质大学
步行约版 67 米到地质大学
乘坐权643路,经17站,到武汉火车站下车
步行约 23 米到武汉火车站
乘坐725路,经17站,到工农兵路下车
步行约 629 米到古德寺
终点古德寺
709路 → 725路
全程约1小时31分钟 /22.9公里/ 27站 / 换乘1次
起点中国地质大学
步行约 50 米到地质大学
乘坐709路,经26站,到才华街下车
步行约 41 米到才华街
乘坐725路,经1站,到工农兵路下车
步行约 629 米到古德寺
终点古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