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断裂构造工程地质测绘

断裂构造工程地质测绘

发布时间: 2021-02-09 00:37:43

1. 工程地质测绘的测绘分类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两种。
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作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并进行综合评价,为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提供资料;
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为某一特定建筑物服务的,或者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研究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编制专用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析图提供依据。无论那种工程地质测绘都是为建筑物的规化、设计和施工服务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因此在测绘中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物的要求对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而对那些与建筑物无关的地质因素则可以粗略一些甚至不予注意,这是与其它地质测绘的重要区别。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诸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一项勘察工作。它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以查明拟定建筑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按照精度要求将它们如实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设计图上。配合工程地质勘探、试验等所取得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参考自网络http://ke..com/view/1852481.htm

2. 断裂构造地质特征的遥感解译

在遥感影像上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解译标志判断出断裂构造的存在,还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些细节进一步区分断裂的性质: 压性、张性或扭性,甚至可以通过解译飞来峰和构造窗来识别像推覆构造这样的大型断裂。遥感图像上断裂构造地质特征的研究包括断层运动方向判定、不同类型的断裂构造特征及断层力学性质判定研究等内容。

( 一)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判定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在遥感图像上,有的可以直接看到,有的则要通过地层对比或构造分析以后才能判定出来。判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解译标志如下。

1. 直接解译标志

包括断层两盘岩层、岩体、洪积扇、构造线、岩脉等地质体等的错位都可以作为判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直接解译标志。

2. 间接解译标志

( 1) 能够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牵引构造,派生的张、剪节理等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其两侧或内部常发育 “入”字型分支断裂、帚状构造、构造透镜体等派生构造。

( 2) 根据断层两盘褶皱核部的宽窄变化判断,其上升盘相对于下降盘,背斜核部变宽,向斜核部变窄。

( 3) 平原区隐伏断层可以根据断层两侧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厚度以及含水性特点判断断层的升降运动。一般断层上升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薄,含水量小,在图像上表现为浅色调; 而下降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厚,含水量大,图像上表现为深色调。

( 二) 不同类型断裂构造解译

除根据断层面产状及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确定断层性质外,通过分析断裂构造本身的影像特征,可以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某些断裂构造的类型。

1. 正断层

高角度正断层出露迹线较平直,沿断层带常出现断续延伸的宽沟、槽状地等。正断层常组合成地堑、阶梯状断层、放射状和环状断层等,沿断层线常常发育有断层陡崖、断层陡坎和断层三角面 ( 图 8-14a) 。在地貌上表现为断陷盆地、地堑湖、地垒山、阶梯状断层陡崖等,规模大的还可形成盆岭地貌。

2. 逆断层

高角度逆断层地表出露迹线一般较平直,中等角度的逆断层出露迹线多呈舒缓波状,连续性强。逆断层一般不形成陡崖和三角面,如果两盘地形有明显高差,其上升盘常形成阶梯状崩塌地段 ( 图 8-14b) ,崩塌地段经过风化剥蚀后,又会变成缓坡地形。在遥感图像上常常见到沿逆断层发育的构造透镜体,以及由于强烈挤压作用产生的破碎带或片理化带。

3. 平移断层

平移断层的解译标志比其他性质的断层更加明显。在平移断层的两盘,常可发现地质体或地形相对错位的直观标志。它们在图像上表现为平直的线状形迹 ( 图 8-14c) 。规模较小的平移断层多为闭合型,地形异常不明显; 大型平移断层称为走滑断层,常形成负地形,并控制水系的分布,如我国郯庐断裂、阿尔金断裂、北美的圣安德烈斯断裂等。

图 8-14 不同性质断层的地貌表现

4. 逆冲推覆构造

倾角十分低缓,推移距离在 5 km 以上的大型逆冲断层称为推覆构造或逆冲推覆构造( 图 8-11d) 。在遥感图像上推覆构造不易识别,需配合较多的地面工作才能确定。分析、推断推覆构造的存在,其主要标志如下:

( 1) 在很多情况下,推覆构造的地表出露迹线在推覆构造前缘呈向前凸出的弧形形态。

( 2) 推覆构造上盘的前缘常形成叠瓦式构造断片,在地貌上表现为相互平行的弧形山脊束,图像上常表现为密集的线性构造带。

( 3) 推覆构造上盘常可见凹向推覆构造腹地的弧形正断层及平行于推覆方向的平移断层。

( 4) 推覆构造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后可形成飞来峰及构造窗等现象。

图 8-15 韧性剪切带解译图

5. 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是指一条有过相对位移,但在宏观上又未破坏其切过地质体的连续完整的变形构造带。其影像识别标志如下:

( 1) 韧性剪切带沿两侧一般见不到明显的地质体被错断或错开的现象。但当有明显的标志层存在时,标志层的连续变形位移将指示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如图 8-15 所示的北西向逆时针剪切变形将北东向的标志层剪切并发生位移。

( 2) 韧性剪切带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由一组相互平行、断续延伸的密集细线纹组成的线纹构造带。线纹构造带内部的细线纹密集程度和影像显示程度,自中心向两侧未变形岩石呈逐渐减弱趋势。

( 3) 韧性剪切带常常与后期脆性断裂叠加,在图像上表现为长的线性构造与短而密集的线纹构造交替断续出现。

( 4) 在变质岩区的遥感图像上,如果发现与区域构造面理走向不一致的密集的线纹构造带或在大面积岩体分布区内发现狭长的细线纹密集带,都应注意是否有韧性剪切带存在。

( 三) 不同力学性质断裂的解译

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常常具有不同的地表露头形态、组合规律及相应的派生构造,通过遥感图像综合分析能为判断断裂构造的力学性质提供证据。

1. 压性断裂

压性断裂的断层线的平面形态多呈舒缓波状、折线状、交叉曲线状等,其中以舒缓波状最为常见。压性断裂延伸远、走向稳定,常组成以多条平行排列的断层组成的断裂带,带内时常发育一些大小不等的构造透镜体和断块,其长轴走向总体上平行断裂带的走向。在大比例尺图像上能见到压性断裂带旁侧常发育平行于断裂面的劈理、片理化带、线性褶皱及 “X”型共轭扭裂面。大型压性断裂带对地形、水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形成一系列与断裂带方向大体平行的山脊、河谷、长条状山间盆地等。

2. 张性断裂

张性断裂在平面上一般延伸不远,断续出现或雁行状排列,常呈线状或锯齿状,宽窄变化比较大,而且其影像特征远不及其他力学性质的断裂明显。地表多形成沟谷,沿张性断裂带常发育有断层崖、陡坎、破碎岩块等,并常有岩墙、岩脉充填。规模较大的张性断裂可形成宽大的断裂破碎带,极易被风化剥蚀而发育成一些极不规则或多边形状的湖泊、盆地及沟谷,还有 “之”字型的追踪张裂发展起来的河段。

3. 扭性断裂

扭性断裂的露头线多呈窄而平直、光滑、产状稳定的线状影像。有时表现为平直的沟谷,可以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扭性断裂常成组出现,彼此平行,并具有相等的间距排列或斜列。常见两组扭性断裂呈共轭式相交,组成菱形网格状图案,并控制一定范围的水系格局。在遥感图像上沿扭性断裂常可见到地质体或地貌有明显的水平错动,或在扭性断裂旁侧出现 “入”字型分支断裂、牵引褶皱、羽状裂隙、小型帚状构造等。

4. 压扭性断裂与张扭性断裂

压扭性与张扭性断裂属于过渡类型,它们的影像特征同时具有压性、扭性或张性、扭性断裂的特点。有的以扭性为主,有的以压性或张性为主。

压扭性断裂影像特征与压性断裂、扭性断裂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 1) 压性断裂和压扭性断裂都能成组出现,但在一组相互平行的断裂中,压扭性断裂常有一条较明显的主干断裂。

( 2) 压扭性断裂具有扭动性质,常成雁行式排列。断裂带内的构造透镜体与压扭性断裂控制的山体和盆地的走向常呈一定角度相交。

( 3) 压扭性断裂带两侧有时会出现共轭扭裂面,但两组扭裂发育程度不一定相等。

张扭性断裂与张性断裂的影像特征极为相似,不易区分,需配合大量的地表工作才能识别。

3. 断层构造的工程地质意义

断层处不宜兴建大坝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版这种权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 系。
地壳中的断层密如织网。断层从较小的破裂一直到上千公里的断裂带,有各种不同的尺度和深度,断裂带是多条断层 的聚合带。
与地震有联系的断层是活动断层,过去虽运动但如今稳定的断层叫休眠断层,或称为“死”断层。

4. 褶皱和断裂出现的地质问题应如何勘测

首先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将整个构造作用弄清楚;再进行局部详勘,除了褶皱与断裂的描述、作图以外,还要分析应力作用。如果涉及到工程建设,建议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5. 断裂构造地质特征的遥感分析

遥感图像上断裂构造地质特征的研究包括断层运动方向判定、断层力学性质判定及不同类型的断裂影像特征研究等内容。

(一)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定

利用遥感资料来判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实际上就是有关构造地学有关证据、标志的遥感解译。如:①以不同色彩色调或微地貌特征显示的地质体(岩层、褶曲、山脊、垅岗)的错位(图版55;图版67)。②能够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牵引构造(如岩层牵引弯曲,靠近断裂线的节理、劈理构造变形),派生构造(如入字型构造)。③水系、水文网的扭曲、错动。④根据断层两盘褶皱核部的宽窄变化判断。一般切割褶皱的横向或斜向断层,其上升盘相对于下降盘,背斜核部变宽,向斜核部变窄。比较褶皱核部宽窄变化时,必须选择断层两盘同一标志岩层。⑤平原区隐伏断层可以根据断层两侧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厚度以及含水性特点判断断层的升降运动。一般断层上升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薄,含水量小,在图像上表现为浅色调;而下降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厚,含水量大,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深色调。

(二)断裂力学性质分析

在遥感图像上根据断裂露头线的形态、展布特点、组合规律及相应的派生构造综合分析能为断裂构造的力学性质提供证据。

1.压性断裂

压性断裂的断层线多呈似正弦曲线的舒缓波状形状,其延伸远,总的走向也较稳定,常组成以多条平行排列的断层组成的断裂带,带内有时发育一些大小不等的透镜状构造岩块,其长轴走向总体与断裂带走向平行(图版56)。压性断裂旁侧常发育平行于断裂面的劈理、片理化带及“X”型共轭扭裂面,并常见局部地层陡立或倒转。大型压性断裂带对地形、水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带内的山脊、河谷、长条状山间盆地等与断裂带方向大体平行。

2.扭性断裂

扭性断裂的露头线多呈窄而平直的如刀刃的直线状影像,其走向稳定、延伸远,可以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而保持直线状形态。扭性断裂常成组出现,彼此平行排列或斜列,并往往呈等间距出现。常见两组扭性断裂呈共轭形式相交组成菱形网格状图案,并控制一定范围的水系格局。扭性断裂在地貌上常表现为线状负地形,并沿某一方向断续延伸,且与区域总的山体、水系格局不协调。在遥感图像上沿扭性断裂常可见到地质体或地貌有明显的水平错动,或在扭性断裂旁侧出现“入”字形分支断裂、牵引褶皱、小型帚状构造等。

3.压扭性断裂

压扭性断裂兼具压性断裂与扭性断裂的性质,其影像特征与压性断裂、扭性断裂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①压性断裂和压扭性断裂都能成组出现,但在一组近于平行的舒缓波状的断裂中,压扭性断裂常有一条较明显的主干断裂,这条主干断裂的波状形态显得比压性断裂线起伏更小,更平缓(图版50);②压扭性断裂具有扭动性质,常成雁行式排列,断裂带内的构造岩块、挤压透镜体以及由构造控制的山体和盆地的走向常与断裂带总的走向呈一定角度相交;③压扭性断裂带两侧有时会出现共轭扭裂面,但两组扭裂发育程度不一定相等;④压扭性断裂旁侧常可见到地质体、地貌的水平错移和牵引构造等现象。

4.张性断裂与张扭性断裂

张性断裂带的断层线常呈线状或锯齿状,宽窄变化比较大,平面上一般延伸不远,断续出现或雁行状排列,而且其影像特征远不及其它力学性质的断裂明显。沿张性断裂带常发育有断层崖、陡坎等,并常有岩墙、岩脉充填。规模较大的张性断裂可形成宽大的断裂破碎带,极易被风化剥蚀而发育成一些宽窄多变、极不规则或多边形状的湖泊、盆地及沟谷,如断陷盆地、地堑、断陷湖盆等,还有“之”形的追踪张裂发展起来的河段。张扭性断裂与张性断裂的影像特征比较相近,不易区分。

一条大的断裂(带)发育地区的构造性质及活动历史的不同,因此,大断裂在不同地段其影像特征、清晰程度、构造性质、特点和规模都会有不同。这正是发挥遥感图像(尤其是镶嵌图像)视域广大,便于大区域对比其遥感特点的优点。如云南小江大断裂在东川市南、北两段其影像特征明显不同。新疆巴楚西北的近南北向断裂,在向北延入中天山后,其构造强度变弱,影像特征变得模糊。

(三)某些类型断裂构造的遥感地质研究

根据断裂构造本身的影像特征结合其断层面产状和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定及其与其它构造之间的组合关系,可以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某些断裂构造的类型。

1.正断层

高角度正断层出露迹线较平直,沿断层线常常发育有断层陡崖和断层三角面(图8-9a),沿正断层带常出现断续的宽沟、槽状各地等。正断层常组合成地堑、地垒、阶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等,在地貌上表现为断陷盆地、地堑湖、地垒山、阶梯状断层陡崖等。

2.逆断层

高角度逆断层的地表出露迹线一般较平直,中等角度的逆断层出露迹线多呈舒缓波状,连续性较好。逆断层上升盘常形成阶梯状崩塌地段(图8-9b)。逆断层带的特点与压性断裂相似。

3.平移断层和走滑断层

图8-9 不同性质断层的地貌表现

平移断层的影像特征与前述扭性和压扭性断裂的影像特征相似,它们在图像上表现为平直的线状形迹(图8-9c)。大型平移断层称为走滑断层,它是小比例尺卫星图像及其镶嵌图上最常见的一种大型线性构造,如我国的郯庐断裂(图版7)、阿金山断裂、北美的圣安德列斯断裂等。

走滑断层多是地壳块体的边界或大中型地质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其影像特征除具平移断层的特征外,还表现为:①大型走滑断层常由多条平行或斜列式排列的扭性或压扭性断裂组成线状构造束或带;②大型走滑断层往往分割或切过影像特征很不相同的广大区域,反映为分割或切过不同构造块体或构造域的特点。大型走滑断层带两侧的色调、影纹结构、地貌及水系类型等的差异十分明显;③沿大型走滑断层带走向出现弯曲的部位或两条雁行式走滑断层沿走向上重叠的部位常形成挤压褶皱推覆构造、断块隆起或拉张断陷盆地(拉分盆地)、张性断裂群。拉分盆地呈菱形形状,盆地两长边为平移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盆地长宽比为3:1左右。

图8-10 苏来曼山推覆构造陆地卫星图像解译图

4.逆冲推覆构造

倾角十分低缓,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型逆冲断层称为推覆构造或逆冲推覆构造(图89-d)。在遥感图像上鉴别推覆构造比较困难,但仍可以通过间接和直接的标志来分析、推断推覆构造的存在,其主要标志如下:①推覆构造的地表出露迹线强烈地受地形的影响,常追随着地形等高线呈现出类似近水平岩层的弯曲形态。在很多情况下,推覆构造的地表出露迹线在推覆构造前缘呈向前凸出的弧形形态(图版57);②在推覆构造上盘的前缘常形成由一系列逆冲断层切割成的具有同一倒转方向的线状褶皱组成的叠瓦式构造断片,在地貌上表现为相互平行的弧形山脊束,图像上常表现为密集的线性构造带;③在推覆构造上盘常可见凹向推覆构造腹地(内侧)的弧形正断层及平行于推覆方向的平移断层;④在图像上通过色调及影纹结构等标志有时可以判断出推覆构造上盘的岩石地层比组成其下盘的岩石地层为老。推覆构造经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后可形成飞来峰及构造窗等现象。

图8-10是巴基斯坦苏来曼山脉推覆构造的陆地卫星图像(图版57)的解译图;其上展示了主要的推覆特征,即弧形的推覆前缘、叠瓦式褶皱断片和平移断层。该推覆构造是由从密西西比系到新第三系的岩石单元组成的向南南东方向推覆的一系列逆冲构造断片。重力滑动构造与推覆构造的影像特征有相似之处,但重力滑动构造的变形特征是由后缘拉开盆地到前缘推挤带,变形由拉伸转化为挤压,且常常是年轻地层盖在老地层之上,重力滑动构造与推覆构造不同的影像特征是:①在地势上较新的滑动系统一般位于母体的下方,二者岩性相同,但构造特征不同,滑动系统多被断裂切割成不同形状的块体,构造变形强烈;②后缘拉开盆地及滑动系统上的拉开盆地在地貌上呈狭长的向前凸出的弧形盆地平行排列,盆地之间的狭长山脊亦呈向前凸出的弧形平行排列。图版55是我国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的柯坪山重力滑动构造,其滑动系统由古生界至中新生界地层组成,图像上可解译出由单斜构造组成的并由拉开盆地分开的五个子滑体和两条错滑断层。

5.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是指一条有过相对位移,但在宏观上又未破坏其切过的地质体的连续完整的变形构造带。其影像特征如下:①韧性剪切带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由一组相互平行、断续延伸的密集细线纹组成的线纹构造带,其宽窄变化较大,沿走向断断续续或时隐时现;②线纹构造带内部的细线纹密集程度和影像显示程度自中心向两侧未变形岩石呈逐渐减弱趋势,内部的细纹带或与线纹构造带平行或与线纹构造带总体延伸方向小角度斜交;③沿线纹构造带两侧一般见不到明显的地质体被错断或错开的异常现象。但当有明显的标志层存在时,标志层的连续变形位移将指示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并能量测出剪切方向和位移距离。如图版58的北西向逆时针剪切变形将北东向的标志层剪切位移了近30公里(图8-11);④韧性剪切带常常与后期脆性断裂叠加,在图像上表现为长的线性构造与短而密集的线纹构造交替断续出现,或在一条较长较明显的线性构造的两侧有密集的细线纹带相伴出现。

韧性剪切带所表现出的线纹状影像特征的成因是沿韧性剪切变形带内线性定向组构(如条带状构造、糜棱剪切叶理、矿物拉伸线理、构造片麻理及塑性流变过程中形成的呈细条带状分布的粘土矿物和含水矿物)的差异风化有关,因剥蚀而形成的由细小冲沟和山脊,在一定宽度和延伸范围内定向地密集排列组成的微地貌异常带地段。在变质岩区的遥感图像上,如果发现与区域构造面理走向不一致的密集的线纹构造带或在大面积岩体分布区内发现狭长的细线纹密集带,都应注意是否有韧性剪切带存在。

图8-11 图版58的韧性剪切带解译图

6. 工程地质测绘的介绍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诸版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权一项勘察工作。它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以查明拟定建筑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按照精度要求将它们如实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设计图上。配合工程地质勘探、试验等所取得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7. 什么叫工程地质构造断裂区域

断裂构造分为3种: (一)一般断层。1.断裂构造形态的直接解译标志(1)破碎带的直接出露一般都构成负地形,具粗糙感;(2)地质体被切断或错开,包括地层、侵入体、岩脉、褶皱、不整合面等各种地质体被切断错开以及老断层被新断层切断、错开等;(3)沉积岩地区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但应注意与褶皱和不整合接触所造成的岩层重复和缺失的区别。2.断裂构造形态的间接解译标志(1)线性负地形和串珠状地形:包括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垭口、断层沟谷、断层裂口、串珠状盆地和串珠状湖泊、洼地等;(2)沿着某些方向,岩层产状发生突然变化,但褶皱、不整合接触也发生此现象,应注意区别;(3)侵入体、火山锥、矿体、松散沉积物呈线(带)状分布;(4)两种不同地貌单元截然相接;(5)山脊线、阶地、夷平面、洪积扇等地貌要素错动;(6)水系的变异,包括一系列平行的直线河段、角状水系、断头河、对口河、钓钩河、相邻河流均沿某一方向拐弯等;(7)泉(包括温泉)、湿地的成串出露;(8)在第四纪沉积层的平坦地区出现呈直线状分布的垅岗状地形;但应注意风沙、冰川作用也可能形成这种地貌;(9)不良地质作用呈线状分布,但应注意岩性也能造成此现象的产生。 (二)活动断层。1.断层崖、断层三角面保留得很明显,且在断层线影像上见有断层裂缝等;2.沿断层线形成断层裂口,多被视为仍在活动的断层;3.相邻河谷均出现跌水现象或形成瀑布等,往往与活动断裂有关;4.沿断裂分布的水系往往是直线状分布,水系与断裂相交处常发生同步扭曲;5.平坦的第四纪沉积层地区沿断层线出现垅岗状地貌,并多见有泉水出露;6.沿断裂线分布一系列地震震中、泉水和温泉等,往往也是活动断裂的标志;7.洪积扇、冲积扇前缘被切成直线,沿切线有泉水或湿地分布;8.在第四纪地层分布的平坦地区出现异常的色线(色带),往往是下伏活动断裂的表现。 (三)隐伏断裂。1.在平原地区呈现影像结构和色调深浅差异的界线,往往是隐伏断裂所造成;2.山前的一系列洪积扇、冲积扇被切割,第四纪地层见串珠状的泉水、湿地出露;3.第四纪地层上见多条相互平行的河段或相邻河流突然同时拐弯;4.第四纪地层上的水系变异,断头河、成排河流沿某一地段成伏流等;5.平原地区河道出现一些特征点,如汇流点、分流点等;6.在第四纪地层分布的平坦地区出现直线状分布的垅岗地貌,并见有泉水或湿地分布。 ------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P66-P67第二篇第三章第六节:地质构造的解译。

8. 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1.地形地貌测绘

测绘比例尺1∶5000~1∶10000,根据需要可更大。

宏观地形地貌:河流、版分水岭、台地、阶地权、溶蚀洼地、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等位置、界线;微观地形地貌:溶沟、漏斗、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柱、塌陷坑、岩溶泉等。

2.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

松散堆积物按工程地质分类分层测绘辅以形成时代,基岩分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隔水层岩石)分层测绘辅以形成时代;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测绘,统计节理、裂隙、溶孔、溶隙,提交岩性工程地质图。

3.水文地质测绘

按有关规范执行,提交第四系水文地质图、基岩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和岩溶水径流图。

4.人类工程活动测绘

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地下工程:隧道、地铁、煤气管线、给排水管线、人防工程、地下商场、窑洞等。

5.测绘路线

除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外,其他采用穿越法。

9. 工程地质测绘与勘探

地面沉降危害较大或重要的城市,应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测量坐标系统宜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宜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地形图上需表示的内容按《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应规定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执行。

查明地表水入渗情况、产流条件、径流强度、冲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况、灌溉、库水位及升降。开展渗水试验,提供渗透系数。查明地下水水位,提交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对于地面沉降调查未及或不确切的重要沉降区可施以简单的钻探与物探,探测隐伏断裂、松散堆积层的厚度等(如音频大地电场仪),开展抽注水试验。

10. 断裂构造区做研究野外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将遥感技术引入到复杂断裂构造区内的重载铁路选线中,以山西中南部铁 路通道山东段跨沂沭断裂带的工程地质选线为例,提出复杂断裂构造区内重载铁路的选线原则,并针对方案研究区主要是以隐伏的活动断裂为主的特点,开展以遥感 构造解译为先导的综合地质选线。首先,介绍不同高度层次的遥感图像在加深地质工作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使用方法;然后,结合美国陆地资源卫星 Landsat-7 ETM+图像数据的技术参数,选择7、4、3波段的图像进行假彩色合成,并将合成后的图像与第8波段全色图像进行融合,使图像同时具有光谱信息和15 m地面分辨率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图像增强处理方法,对研究区内控制线路方案的五条主干断裂、隐伏断裂、活动断裂和莒县断陷盆地的 ETM+图像进行处理,以突出特定的解译目标,提高解译效果。通过挖掘ETM+图像和大小比例尺航片中的地质信息以及不同高度层次遥感图像的对比解译和相 互验证,对后续的地面调查及相关物探、钻探工作的布置起到了指导作用,减少了地面调查及相关勘探工作的盲目性,缩短了选线周期,提高了方案研究的效率和质 量;最后,通过对遥感图像、地面调查以及其他勘探工作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方案研究区内五条主干断裂、隐伏断裂、活动断裂以及莒县断陷盆地的遥感图 像解译特征、性质、影响范围以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并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不稳定区五个区域,为方案研究提供了科学、 可靠的地质依据。最终确定的线路方案大交角跨越五条主干断裂,重大工程避开了活动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域,线路主要走行在基本稳定区和较稳定区,避开了 不稳定区,位于欠稳定区的线路通过纵断面优化,主要以路基形式通过,跨河、跨路地段的桥跨结构均采用易于修复的简单形式,并加强抗震措施,线路所经地区整 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较小,同时还考虑了沿线城乡经济发展,是各方案中最优的方案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