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演练简报
⑴ 消防演练简报 火灾逃生自救方法有哪些
您好!
1、发现火灾,及时报警,牢记火警电话“”。报火警时的主要要点:⑴说清着火单位的具体地址;(2)说清是什么东西着火和火势大小,以便调配相应的消防车辆;(3)说清报警人的姓名和使用的电话号码;(4)注意听清消防队的询问,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对方明确说明可以挂断电话时,方可挂断电话;(5)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示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2、当周围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定,以免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判断或采取错误的行动,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不要往柜子里或床底下钻,也不要躲藏在角落里;更不要贪恋财物,盲目地往火场里跑。
4、当发生火灾的楼层在自己所处的楼层之上时,应迅速向楼下跑,因为火是向上蔓延的。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5、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它们的蔓延速度是人奔跑速度的4-8倍。当烟雾呛人时,要用湿毛巾、浸湿的衣服等捂住口、鼻并屏住呼吸,不要大声呼叫。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靠墙边爬行逃离火场。
6、不论是位于起火房间还是未着火房间,逃到室外后,要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减缓烟雾沿人们逃离的通道蔓延。
7、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着行进。此外,滚到墙边也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8、当自己所在的地方被大火封闭时,可以暂时退入居室。要关闭所有通向火区的门窗,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同时,要积极向外寻找救援,用打手电筒、挥舞色彩明亮的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以引起救援者的注意,等待救援。
9、一旦被火势困住,要积极采取紧急避难。一些大型综合性多功能建筑物,一般在常用的电梯、楼梯、公共厕所附近以及走廊末端设置避难间。发生家庭火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利用阳台等可燃物少、方便同外界接触的空间,自创避难小空间避难。
10、若被困在二层以下的楼层内,被烟火威胁,时间紧迫无条件采取任何自救办法时,也可以跳楼逃生。在跳楼前,应先向地面抛一些棉被、床垫等柔软物品,然后用手扒住窗台或阳台,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使双脚着落在柔软物上。
11、在商场、宾馆、歌厅等公众场所时要注意观察并记住场所的进出口、太平门、楼道、紧急疏散口的方位及走向;一旦在公共场所遇到火灾,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裹挟在人流中逃生时,可一只手放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用另一只手拿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12、火场不可乘坐普通电梯。因为发生火灾后,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电梯故障,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另,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通道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如有疑问,欢迎提问。
⑵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关于报送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国土资应急中心函〔2013〕1号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应急办)的领导下,2012年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着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强化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应急响应,认真落实应急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专家队伍作用,中心各部门密切合作,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应急中心以全国地质灾害应急业务支撑工作为重点,规划业务发展方向、开展预案修编等。具体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规划应急业务指导工作。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后,全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迅速发展。根据应急工作发展需求,起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业务发展规划纲要》,编写《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业务发展规划》。经多次内部讨论、全国专家研讨、并征求各省意见后,完成两份规划文本编写。《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业务发展规划》已发布实施;《全国地质灾害应急业务发展规划纲要(报批稿)》报国土资源部。
(二)系统修编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近年来,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形势和体系发生较大的变化,预案修编工作十分迫切。受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委托,应急中心组织开展预案更新修编。通过修编并征求各省意见,完成《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
(三)统筹协调应急专家管理工作。开展2012年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管理工作。召开应急专家年度工作会议;制定《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2012年工作要点》并上报部应急办;协助应急办完成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区片专家调整工作,将全国划分为西北、西南、华南、东南、华北、西部和东北7个区片;协助应急办完成第二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遴选工作,遴选应急专家共200名。
(四)严格执行灾情险情值守速报制度。坚持领导带班、信息上报、首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采取日常值班、集中值守和现场值守三种方式,开展24小时地质灾害应急值守。1-4月,实行日常值班,每天1名值班人员和1名带班领导;5-11月中旬,执行汛期值班制度,每天2名值班人员、1名处级干部和1名局级领导;11月下旬至年底,执行日常值班。值班工作的合理部署,保障了值守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应急中心全年参加值守800余人次,协助完成报送灾情险情报告153期并全部在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短信息1000余条,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48期,报送部内要情200余条,参加国务院视频点名24次。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通网信功能,快速便捷地发送灾险情信息和应急指令;短信问候前方应急人员,营造严肃温馨的应急氛围。
(五)持续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与趋势预测。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深化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联系,拓展与广电总局的业务合作,深入研究改进预警预报模型和技术方法,提高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准确性和实效性。5月1日—9月30日,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预警,制作预警产品156份,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预警信息141次,在中央电视台发布90次。开展了2次应急预警,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地震抗震救灾和强台风“海葵”登陆期间,主动提供地质灾害应急气象预警信息服务。
开展地质灾害灾情分析与趋势预测,收集、整理和入库了2012年全国地质灾害动态数据10258条;开展2012年度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并召开趋势预测会商会;编写2012年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分析及趋势预测月报12期;编写第一季度、汛期各月和2012年度全国地质灾害灾情通报共7期,为部应急办及时发布灾情信息与防灾部署提供支撑。完成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月报网上直报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推广,推进了地质灾害灾情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六)及时响应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把“守护生命”作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工作的最高价值准则,及时响应部应急指令,开展技术支持与服务。一是工作部署周密及时。分别召开汛前、汛中和汛末地质灾害灾情会商交流会,分析形势,判断趋势,确定防范重点,总结各阶段应急防治经验与教训,为提升汛期应急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巡查指导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应急专家的作用,完善巡查指导会商制度,巡查指导和重点地区现场指导相结合。2012年7月19日-8月20日,部应急中心组成视频巡查会商组,赴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8省(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指导工作。三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派出20个技术专家组,赴甘肃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四川宁南县“6·28”泥石流、北京“7·21”特大暴雨、新疆新源县“7·31”大型滑坡、四川凉山锦屏水电站“8·30”大型滑坡泥石流、云南彝良“9·7”地震、云南彝良田头小学“10·4”滑坡等大型、特大型突发地质灾害及隐患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及技术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其中启动二级应急响应4次。四是认真总结评估年度工作。及时编报6期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简报,起草《2012全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2》、《2012年度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与应急避险典型案例汇编》、《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和《全国地质灾害通报》等。
(七)积极开展应急防治科普宣传和培训演练。制作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制作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减灾科普影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编制完成《地质灾害“临灾避险”五步法动画宣传片》,动画片共分5集,每集时长60秒。从“勤观察、早发现”,“多监测、知险情”,“常演练、会应对”,“接警报、快逃生”,“听指挥、保平安”5个角度开展临灾避险科普宣传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程序》,精心组织各类应急技术培训演练。6月在大连举办今年第一期地质灾害远程会商技术培训班。11月份,在云南昆明组织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技术型演练,突出实时、实战、实景,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演练的水平。2012年部应急中心对省、市、县的地质灾害演练进行了10余次技术指导。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有效提高各级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八)加强应急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水平。围绕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圆满完成“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2012”、“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与示范”等项目工作,在系统总结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应急调查、监测、处置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滑坡预测预警研究项目成果在多次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与决策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3处高清视频监控点,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实时高清视频监控;物联网、卫星数据传输、无人飞行器调查监测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支撑能力。
积极申报2013年应急工作项目,完成“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2013”、“地质灾害应急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和“汶川地震区重大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等项目申报工作。
二、2013年度工作要点
2013年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继续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根据部地质环境司(应急办)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中心)2013年工作部署,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执行速报制度做好应急值守工作。认真完成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工作,非汛期日常值班、汛期集中值守、紧急状况现场值守三种方式相结合;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信息上报、首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确保应急信息上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全国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做好技术支撑服务;开展应急专家工作经验交流,加强对省级应急机构的指导,开展技术支持与服务。
(三)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与灾情分析预测。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遇极端降雨、地震、重大地质灾害灾等事件,启动应急预警。完善预警技术方法,不断提高预警能力和水平;开展2013年度地质灾害灾情分析与趋势预测,编制月报、通报及趋势预测报告等,为部局决策服务。
(四)开展应急防治及培训演练工作。完善应急远程会商系统,保证应急通讯传输链路畅通;根据国土资源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流程,组织应急技术培训3次、应急演练2次。
(五)建立完善应急技术指导工作标准。逐步建立完善应急技术指导工作标准体系。2013年主要开展《滑坡防治技术指南》完善工作和《应急演练技术指南》的编写工作。
(六)开展应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工作。结合课题工作,研究探索物联网、无人飞行器、三维激光扫描仪、卫星数据传输等高新技术方法与装备在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七)做好年度工作总结及文献汇编。总结评估年度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完成《全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年度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与应急避险典型案例汇编》、《全国地质灾害通报》、《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例汇编》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00问》等成果。
(八)其他应急支撑工作。协助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应急办)做好“全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会议”、“全国群测群防员经验交流会议”等会议的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应急办完成《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审报工作;完成部、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中心)在全年的工作部署中,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统筹安排,保障各项工作要点顺利实施。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2013年2月28日
⑶ 万山区谢桥街道办事处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013年5月)
一、演习目的
提高我区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应变能力,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演练的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区政府应急办
承办单位:谢桥街道办事处
协办单位:铜仁市国土资源局万山分局
三、演习地点、时间、规模
地点:谢桥街道办事处
时间:2013年5月24日9:00—11:20
规模:共计145人
(1)参加演习人员60人,观摩人员25人(区政府办、区民政局、铜仁市国土资源局万山分局领导、全区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谢桥街道办事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
(2)撤离谢桥办事处石竹村杨家坝隐患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共60人。
三、组织机构
指挥长:郑洋 谢桥街道办事处行政主任
副指挥长:于洋 铜仁市国土资源局万山分局局长
成员:滕文 谢桥街道办事处综合办负责人,陆立 国土分局办公室主任,段红英 国土分局资环股股长,冯婉婧 国土分局法规股股长,张晏 国土分局执法大队副队长,刘勇 国土分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左学勇 谢桥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所长,孙跃明 谢桥街道办事处综治办负责人,杨建发 谢桥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杨华 万山区财政局谢桥办事处财政分局局长,张吉青 谢桥街道办事处安监站负责人,向红兵 谢桥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刘江敏 谢桥街道办事处卫生院院长,张兵 谢桥街道办事处水务站长,滕飞 谢桥街道办事处文广站站长,姜文社石竹村支部书记。
指挥部负责及时、有效地组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具体包括:
(1)主持灾情(险情)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2)组织制定地质灾害(险情)应急处理方案;
(3)根据应急处理方案、指挥有关部门开展受灾群众救护、险情处置等工作;
(4)根据应急处理方案,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
(一)演习办公室
主 任:马筱锦 谢桥街道办事处行政副主任
副主任:刘勇 谢桥街道办事处政法委书记,安绍辉 谢桥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长
成员:滕文 谢桥街道办事处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左学勇 谢桥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所长,艾青龙 谢桥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孙跃明 谢桥街道办事处综治办负责人,杨建发 谢桥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杨华 万山区财政局谢桥办事处财政分局局长,张吉青 谢桥街道办事处安监站站长,向红兵 谢桥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刘江敏 谢桥街道办事处卫生院院长,张兵 谢桥街道办事处水务站长,滕飞 谢桥街道办事处文广站站长,姜文社 石竹村支部书记
演习办公室的工作:
(1)负责与国土资源局资环股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和调运;
(3)负责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并向社会发布经审核批准的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保障信息畅通;
(5)负责处理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演习办公室负责演习结束后的工作:一是组织演习进行财物返还;二是收回红旗、袖套、送话器等物品;三是指挥各组收回各自物品;四是清理现场。
(二)演习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马筱锦 办事处行政副主任。
副组长:孙跃明 办事处综治办负责人,杨勇 国土分局党组副书记。
成员:陆立、陈祖卫、杨长干、任宗银、宋立。
职责:
(1)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处置工作,及时沟通传递和报告现场情况。
(2)负责准备对隐患点调查处理所需要的相关设备;
(3)及时将监测反馈的情况向指挥部汇报,传达指挥部的指示。
(4)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协调、落实并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络等工作;编写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报告;负责划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和警示牌。
2.抢险救灾组
组长:安绍辉 办事处人武部部长
副组长:刘军 办事处行政副主任
成员:姚元辉、杨建发、陈祖卫、艾青龙、张吉青、陈洪江、王清昌、姚伦佳、民兵应急分队20人
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办事处人武部部长负责用扬声器传送语言信息;办事处行政副主任和1名工作人员、5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负责准备2付担架对假定受伤人员进行转移,并组织相关医护人员抬担架和救治演习(着医院服装);陈祖卫、王清昌、姚伦佳、15名民兵应急分队人员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到临时安置点,负责临时安置点的生活用水及防火工作。
3.专业技术组
组长:吴成龙 国土分局纪检组长
副组长:王刚 国土分局常务副局长
成员:段红英、张兵 谢桥水务站站长
职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和水文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4.交通治安保障组
组长:刘勇 办事处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左学勇 办事处派出所所长
成员:姚茂学、杨胜波、李树敬、邓坤、朱晨辉、陈海刚
职责:
(1)2名工作人员负责维护临时安置区域的秩序,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
(2)2名工作人员负责保护撤离群众安全,维护搬迁秩序;
(3)2名工作人员负责各交通要道的道路疏通和道路管制;指挥往来车辆的停放;疏散受灾区域内的无关人员,确保各交通要道的通畅。
5.医疗救治组
组长:刘江敏 办事处卫生院院长
成员:代红平、杨艳红、石筑、石松、肖游华、向莎、石秀芳
职责:
(1)负责对受灾群众医疗看护。
(2)负责对水源、食品等检查检测。
6.后勤保障组
组长:杨大勇 谢桥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
副组长:向红兵 办事处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人
成员:柳燕、冯婉婧、刘向东、谭绍芬、吴丽华、何静
职责:
(1)发放救灾物资(方便面、矿泉水)、安置受灾群众;
(2)负责设置标志牌:①受灾群众安置区;③救灾物资发放点。
7.新闻报道组
组长:向小兵 办事处组织、宣传、统战委员
副组长:滕文 办事处综合办公室负责人
成员:刘勇(国土局)、谭璐、张玲玲、王会、王莲芳
职责:
负责跟踪(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灾组、转移安置和交通治安保障组、专业技术组、善后处理组)和指挥部的报道;负责主要演习场境的拍摄和整个演习的报道。
8.善后处理组
组长:刘勇 办事处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杨华 万山区财政局谢桥办事处财政分局局长
成员:杨翠华、陈明、村包村干部、村干部
职责:负责清理现场,各有关部门撤除演习设备,恢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四、演习程序
假定场景:由于连降大雨,石竹村杨家坝滑坡隐患点发生变化,而且裂缝还在继续扩大,随时有滑坡的可能。灾害直接威胁群众70人安全,需紧急避让。
(1)2013年5月24日9:00,演习办公室通知各组到达演练现场(指挥部)集结待命,郑洋指挥长作动员讲话。
(2)9:10办事处办公室接到石竹村村主任电话,告知滑坡监测点险情发生变化,且裂缝还在不断扩大,随时有发生滑坡的可能,灾害直接威胁70人群众生命安全。郑洋指挥长要求立即疏散群众,并向区人民政府汇报和市国土资源局万山分局汇报险情,组织相关部门会商险情,宣布立即启动“谢桥街道办事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9:15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事处办公室)立即通知相关单位、部门人员赶赴灾情发生地抢险救灾。
(4)10:00各组简要向指挥长汇报情况并展开灾后自救
(5)10:45—10:50各组人员集合。
(6)10:50—11:20请国土资源局、办事处领导同志讲话,
(7)11:20演习结束。
⑷ 临翔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主办单位: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临沧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
博尚镇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临沧分院
(2013年9月)
一、演练时间
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15:00—16:30
二、演练地点
演练地点为:临翔区博尚镇夹山村委会大象头组地质灾害现场。
现场指挥部设在临翔区博尚镇夹山村委会大象头组地质灾害现场附近。
三、演练议程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续表
四、演练形式
本次演练采取实战方式,由博尚镇人民政府牵头,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协办,主要以乡、镇(街道)地质灾害现场国土资源等部门系统内模拟开展突发地质灾害紧急避让实际工作为主进行演练。
五、组织机构
(一)组成单位
临翔区人民政府、临沧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博尚镇人民政府、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临沧分院。
(二)演练成立领导指挥部,设各行动小组。
指挥长:赵中奇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副指挥长:尚先华 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局长
罗启云 博尚镇镇长
成员:陈昌文 临翔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荣旭 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副局长,杨绍查 博尚镇副镇长,赵正文 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地质环境股股长,周勇东 博尚镇夹山村委会主任,蔄懋龙 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临沧分院工程师。
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下设现场指挥小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现场秩序维护组共4个组。
1.现场指挥小组
组长:李荣旭
副组长:赵正文、罗明春
成员:李本学、罗正鹏、博尚镇政府1人、蔄懋龙、周勇东
主要负责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指令,组建应急演练队伍,负责演练工作的决策与现场指挥。下设警戒组、调查监测组2个现场小组:
(1)警戒组
组长:罗明春
组员:陶其勇、彭加云、谷建新、易启荣、李文光、何文安、刘开勇、苏有强负责组织群众转移、设立警戒线、警示牌、现场警戒值班。
(2)调查监测组
组长:赵正文
成员:李本学、罗正鹏、蔄懋龙、郑长银、刘开勇、苏有强
负责收集和调查现场灾情、险情、地质环境条件,并做出危险性、危害性评估,分析发展灾情、险情,提出处置意见建议,实行现场巡查监测
2.宣传报道组
组长:陶文昌
成员:金玉英、李陈薛、吴新云、王永和、电视台工作人员2人
主要负责:演练过程拍摄,演练宣传报道相关事宜,协助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
3.后勤保障组
组长:杨子波
成员:张锐、金玉英、李生艳、杨绍武、王永和、唐永奇
主要负责后勤保障、车辆保障,本着厉行节约原则,统一安排乘车。
(三)技术负责单位: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临沧分院
主要负责技术指导,现场疑难解答。
(四)由博尚镇派出所做好现场秩序维护,那招卫生院做好医疗保障。
(五)参加人员(共计340人,其中参加演练人员260人、观摩人员80人)
1.市国土资源局领导;
2.区人民政府分管联系领导;
3.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地震局、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民政局、广电局、消防大队、武装部各一名领导;
4.各乡、镇人民政府联系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
5.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全体干部职工;
6.参加演练人员(约260人):当地学校、群众。
六、演练程序步骤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指挥长赵中奇宣布:2013年临翔区博尚镇夹山村大象头突发地质灾害紧急避让演练,现在开始!
(一)险情上报程序演练
(1)监测员向国土资源中心所所长罗明春报告,罗明春并答复(电话方式)。
(2)国土资源中心所所长罗明春向临沧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地质环境股股长赵正文报告。赵正文并答复(电话方式)。
(3)赵正文向分局李荣旭副局长汇报。李荣旭并答复(电话方式)。
(4)李副局长向分局局长尚先华汇报。尚先华作出指示(电话方式)。
(5)尚先华局长向临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赵中奇报告,赵副区长作指示:你迅速赶赴滑坡灾害现场,做好现场群众紧急避让指挥工作,避让工作要做到安全有序,不能造成踩踏等人为二次事故;我现在赶赴滑坡灾害点(电话方式)。
(6)尚先华局长宣布:马上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群众有序的撤离到安全区,注意不要发生踩踏等人为二次事故
(二)现场组织紧急避让体系撤离演练
(7)村长按照我们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清点人数,并在安置点现场向指挥部汇报撤离情况。敲响撤离信号、人员撤离(时间控制5分钟)(等待人员全部到达避险场地后,撤离工作结束)。
(三)应急调查组
(8)现场地质应急调查组进入现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提交简报。
现场指挥部研究调查简报,对应急处置措施进行论证
(9)尚先华局长下达:按照现场指挥部决定,立刻组织实施应急防治措施指令。
(四)应急处置
(1)采用塑料薄膜(彩条布)覆盖变形区(已有拟定区域)并完善简易排水系统。
(2)继续撤离处在危险范围内未转移人员,并加强巡查监测,防止人员回迁。)
(3)安放警示标牌、警示线等。
(五)响应终止
(12)赵正文说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应急措施情况,现场应急处置是否结束?
(13)尚先华宣布处置情况结束。
七、演练总结
主持人:陈昌文
(1)有请市国土资源局×××讲话;
(2)有请赵中奇常务副区长讲话。
(3)有请赵中奇常务副区长宣布演练结束。
赵中奇常务副区长宣布:“2013年临翔区博尚镇夹山村大象头突发地质灾害紧急避让演练圆满结束。”
八、其他事宜
(1)由区政府办公室拟文通知相关单位按要求参加演练,并于2013年9月15日前将参加人员名单报国土分局,由国土分局汇总后安排乘坐车辆。
(2)出发地点:临沧市国土资源局临翔分局
九、注意事项
(1)全体参演同志要按照演练安排,按时参加,不得迟到、早退或缺席,演练期间不得请假,共同维护演练现场秩序。
(2)请参演同志自觉遵守演练纪律,并保管好相关文件和材料。
(3)请各单位将车辆统一停放到指定位置,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
(4)乘车及演练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