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补考
❶ 工程地质问题
DSO∈Z∈OS 这一块是一个背斜,中间地层Z最老,两翼地层新;右边S和C之间是个断层,原因是S和C之间缺失D。
❷ 求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课补考时间、地点!!!
地点:工
2011年9月18日8:00----10:00
08地理科学世界地理(1人): 张萌
08地质工程采煤概论(2人):徐海兵 胡辉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1人):邵光雷
08测绘工程工程测量(3人):胡德军、张昌鹏、吴迪
09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2人):李舒逸、汤风波
09地理科学土壤与生物地理(3人):张建华、曹文涛、赵大宝
09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马丁(缓)
09工程测量GPS原理与应用(1人):何益
09地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1人):李志(缓)
09地质工程地史古生物学(1人):李志(缓)
10地理教育高等数学(二)(9人):谢勇、张冬晖、颜创业、孙伟、王吉相、刘光锦、方东山、李淑珩、孙骞
10工程测量与监理高等数学(二)(16人):诸利民、黄凯、童许剑、赵辉、朱士振、金保清、江汉、宗群、刘亚林、赵海涛 付振扬、祝飘洋、刘建逸、李德健、徐斌、张旭
10地理科学线性代数(3人):陶磊、蒋利强、高逸群
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线性代数(4人):薛双、刘进、卓成龙、王威
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计算机文化基础(1人):张伟(缓)
10地质工程线性代数(2人):宫昊、贾正龙
10测绘工程线性代数(1人):罗斌
10测绘专升本城市规划原理(1人):李成子
08资源环境全球变化(1人):陶丽华(缓)
2011年9月18日10:00----12:00
08资源环境CAD制图(1人):李伟 环境质量评价(1人):朱学华
08地质工程工程地质学(1人):徐海兵(缓)
08测绘工程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1人):吴迪
09地理科学地图学(1人):石轩
09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概论(1人):马丁(缓)
09地质工程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6人):夏运、李志(缓)、王昭、许磊、梁松松、汪腾
10地理教育地图学(4人):曹丙辉、王孟玉、颜创业、王吉相
10工程测量与监理地图学(19人):诸利民、赵留洋、谢登、赵辉、李泽、王洋洋、方涛、江汉、宗群、刘亚林、赵海涛、姚骏喜、凌刚、李德健、邓超、徐斌、侍磊、吴非、陈北
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地图学(6人):吴超贤、朱成泓、张云华、刘进、王威、施加强
10地质工程大学化学(3人):王东晓、王坤鹏、杨坤民
10测绘工程大学物理(6人):刘士冬、李连强、张文乐、刘欢、刘健、罗斌
08资源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1人):陶丽华(缓)
2011年9月18日14:30----16:30
09地理教育中国地理(1人) 范振雨(缓)
09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测量学(1人):马丁(缓)
建筑学基础(1人):马丁(缓)
09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22人):韩露、江磊、陈光、邓祖桔、董强、熊福才、夏运、汪祖豪、高亚楠、王彬彬、李志(缓)唐朝、徐东升、盛训贺、陈晨、林卫、陆先杰、王昭、汪晨星、汪腾、曹泽勇、梁松松
09地质工程普通测量学(1人):李志(缓)
09测绘工程数字化测图技术(1人):曹奇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1人):周博
10地理教育气象学与气候学(4人):孔大伟、张冬晖、颜创业、姚家旺
10工程测量与监理自然地理学(二)(7人):诸利民、赵辉、李泽、曹厂、祝飘洋、李德健、陈北
10工程测量与监理控制测量(9人):黄凯、赵辉、赵海涛、付振扬、祝飘洋、董军、吴非、陈北、朱剑宇
10地理科学水文学(8人):陶磊、陶昌荣、段贝贝、高金金、朱剑文、李丹峰、景煜、蒋利强
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测量学(2人):刘进、张伟(缓)
10测绘工程测量学(2人):朱军、季强
08资源环境环境质量评价(1人):陶丽华(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❸ 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风化、破碎岩层。风化一般在地基表层,可以挖除。破碎岩层有的较浅,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较深,如断层破碎带,可以用水泥浆灌浆加固或防渗;风化、破碎处于边坡影响稳定的,可根据情况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混凝土罩面,必要时配合注浆和锚杆加固。
断层、泥化软弱夹层。对充填胶结差,影响承载力或抗渗要求的断层,浅埋的尽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注水泥浆处理;浅埋的泥化夹层可能影响承载能力,尽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一般不影响承载能力。断层、泥化软弱夹层可能是基础或边坡的滑动控制面。
松散、软弱土层。对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松散土层,如砂和砂砾石地层等,可挖除,也可采用固结灌浆、预制桩或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或沉井等加固;对不满足抗渗要求的,可灌水泥浆或水泥黏土浆,或地下连续墙防渗;对于影响边坡稳定的,可喷射混凝土或用土钉支护。
滑坡体。斜坡内可能沿滑动面下滑的岩体称为滑坡体。滑坡发生往往与水有很大关系,渗水降低滑坡体尤其是滑动控制面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要注重在滑坡体上方修筑截水设施,在滑坡体下方筑好排水设施。防止滑坡,经过论证可以在滑坡体的上部刷方减重,未经论证不要轻易扰动滑坡体。
地下水发育地层。当地下水发育影响到边坡或围岩稳定时,要及时采用洞、井、沟等措施导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对结构面不利交汇切割和岩体软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围岩,地下工程开挖后,要及时采用支撑、支护和衬砌。支撑多采用柱体、钢管排架、钢筋或型钢拱架,拱架的间距根据围岩破碎的程度决定。
岩溶与土洞。当建筑工程不可能避开时,可挖除洞内软弱充填物后回填石料或混凝土。不方便挖填的,可采用长梁式、桁架式基础或大平板等方案跨越洞顶,也可对岩溶进行裂隙钻孔注浆,对土洞进行顶板打孔充砂、砂砾,或做桩基处理。
❹ 其他工程地质问题
其他问题如地面沉降、海岸侵淤、地裂缝、滑塌、水侵蚀性等,也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有一定影响。
(1)地面沉降
黄河三角洲地质体物质组成主要是粉砂,且孔隙度较高,其形成期堆积速率快,造成地质体中含水量高。随着时间推移,在上覆沉积物挤压下,孔隙中水逐渐被挤压,造成地质体压缩,导致地面下沉。根据1988年在黄河海港地区实测,该地区压实下沉速率可达6cm/a。
近几十年来的人为活动也加剧了地面沉降的发展,如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土体压缩,地下水、石油、卤水的开采所引起的含水层、储油层压缩等。
(2)海岸侵淤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导致河口处向海淤进;而黄河改道后,因失去泥沙的补给,在海潮动力和沿岸流的作用下,产生海岸侵蚀。
地面沉降引起的海平面相对上升又加剧了海岸侵蚀。
(3)地裂缝、滑塌
邻区发生强震时会产生地裂缝、滑塌。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时,黄河三角洲均有地裂缝发生,唐山地震时黄河北岸土堤在发生地裂缝的同时,产生滑塌及小范围沉降,使地面稳定性遭到破坏。1989年7月27日,广饶县遭到特大暴雨,沿淄河两岸的3个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裂缝,多呈NE—SW走向,同淄河走向一致,深0.4~4.0m、宽0.2~3.0m,使公路断裂5处,房屋塌陷损坏十余间;1986年6月25日下午5时30分,广饶县花园前安村的西北池塘,其塘体长60m、宽25m、深1.5m,池塘水在半小时内全部漏光,塘底出现一条长40m、宽0.5m、深1.5m的突发性地裂缝。
(4)侵蚀性地下水
黄河三角洲位于滨海平原,两侧临海;尤其是东北部地区,为1855年黄河改道后新形成的陆地,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较高,径流滞缓,含水层属弱含水层,因此,其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区内浅层地下水有结晶性侵蚀和结晶分解复合侵蚀两种侵蚀类型,侵蚀性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为:具有侵蚀性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近海地带,在濒海地段体现为强侵蚀,在向内陆无侵蚀区的过渡带内则分布有中等侵蚀和弱侵蚀性的地下水。
❺ 工程地质学怎么考试啊,开卷考吗
以前我们看这门的时候是闭卷一般都是老师会话考点,我们就打印出来然后背,一般开卷会比较难一些,不知道考哪里,满书的翻,估计时间都不够。
❻ 地质工程问题
1.上池
上池位于高程570~620m的山顶洼地,除局部地带分布有砾岩外,主要为多次喷发形成的安山岩、凝灰岩及火山岩组成,岩体受卸荷影响,极为疏松。有正长岩和闪长岩脉穿插,池盆内断裂十分发育,除有F3、F118大断层外,沿不同岩性接触带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层间剪切错动破坏。节理很发育,将岩体切割成5~30cm不等的碎块。风化卸荷严重,岩体结构松弛,一般表现为碎裂夹泥。断层带及层间剪切破碎带物质一般由断层泥或泥夹碎屑组成,断层泥内蒙脱石含量达50%以上,亲水性强,抗剪强度低。岩体弹性波纵波速度一般为2000~3200m/s,岩体原位变形试验测得,严重破碎带岩体变形模量E0=42~50MPa,泥质软化带E0=15~30MPa,一般较好岩体E0=110MPa左右,断层泥的抗剪强度φ=8°~12°,C=0.01~0.05MPa,破碎夹泥带(含强烈卸荷风化岩体)φ=26°~28°,C=0.01~0.02MPa。
断裂发育并强烈卸荷的地质环境,给上池工程带来下列严重地质工程缺陷:①池盆渗漏严重,需作全面防渗工程处理;②副坝坝基和防渗面板地基压缩变形大,可能产生不均匀变形,可能导致防渗面板破坏;③池盆边坡岩体变形失稳严重。
图5-10 上池卸荷带加固工程示意图
上池以1∶1.5的坡比开挖,一般挖深20~35m,最大达40~70m。池盆坡高为31m,池盆以上边坡高度为0~40m不等。沿池顶计算,开挖池坡总长约1135m,其中705m属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地段,占总长的67%。在开挖过程中,先后出现滑坡、坡体蠕动变形滑动三处,累计变形破坏地段长度达310m,最大滑坡体积达30万m3。为了确保池坡岩体的稳定,分别对滑坡和蠕动变形岩体进行了开挖减载、加抗滑桩、混凝土挡墙、预应力锚索加固、局部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渗透水浸泡外边坡岩体,产生外边坡失稳等(图5-10)。
2.引水压力管道
引水压力管道大部分位于蟒山卸荷带内。岩体卸荷松弛,风化严重,充填次生夹泥多,岩体质量极差,同时又有F3 和F20两条规模较大的断层通过。由于断层构造岩(泥化带)隔水,使地下水形成阶梯状分布的水文地质结构(图5-9)。施工开挖过程中,经常发生突水塌方。其中引水洞挖至F20断层带时,两条引水洞都产生了大体积的突水和塌方。通过断层带时,又产生了大塌方。其中2#塌方冒顶通天(图5-11),位于F20断层带内的1#塌方也接近通天冒顶,塌方高度达20~30 余 m。通过鱼骨排梁顶棚超前支护(图5-12),超前固结灌浆,施工开挖又做全封闭式处理,方通过了该段破碎带岩体。在2#压力管道导洞开挖过程中,曾经产生过三次大体积塌方和突水。第一次突水和塌方历时约半年之久,最初为碎屑流式突水,渐次变为块体塌方和涌水,零星掉块。塌方突水期最大日塌方量达450m3/d,突水时最大涌水量达35~40m3/d。塌穴高32m,直径14~17 m,总塌方量4000 m3。第二次塌方历时3个月,塌方仍由突水引起的。塌形与第一次塌方相似。塌穴高20 m,直径9~13 m,总塌方量约2500 m3。第三次塌方发生在斜洞扩挖过程中(导洞内),塌方量约为200 m3。三次塌方均采取混凝土回填塌穴和灌浆加固处理(图5-13),其塌方皆发生于F20断层带及其影响带内。其余地段由于卸荷风化严重,岩体稳定性极差,不同规模的塌方屡屡发生。所以在高压管道斜井扩挖时,采取了厚度达20~30cm的系统喷锚加固(双网)。由于岩体软弱破碎,结构松弛,所以压力管道必须全部采用钢管衬砌承担内水压力。
图5-11 引水洞2#塌方剖面图
图5-12 引水洞超前支护处理平面图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地质工程建设必须认真地对环境地应力进行研究。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蟒山卸荷带是一个重大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对认识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蟒山卸荷带是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池及引水压力管道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发现大大提高了对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的认识水平,对其他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5-13 压力管道塌方图
❼ 关于工程地质学的几个问题,希望各位老师可以给我解答一下,真心感谢!
1出自与第四纪地质地貌学 之后的问题出自工程地质原理 买书来看就好了
❽ 工程地质地基基础问题
接触,如果有问题我就改不了,更高的大楼需要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