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
① 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是地质灾害吗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选:A.
② 为什么洪涝灾害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洪涝会对地表植被 土体 地表径流 和地下水 在短时间内产生变化 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失衡。所以会造成 滑坡泥石流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土质膨化 等地质灾害
③ 东部洪涝灾害多的自然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所以致灾因素和灾种就比较多,例如:(1)我国大陆地处中纬度,东濒太平洋,西为世界地势 最高的青藏高原,海陆大气系统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大气 中极地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的消长,季风的影响,太平洋环流 海温的巨变及厄尔尼诺现象对大气环流和风暴源的作用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大气形势,加之大陆区多变而剧烈的地势起 伏,植被覆盖率低,地下放热放气的影响等,都是造成我国 气象与海洋灾害众多的因素。 (2)我国是强烈宏大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一喜马 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地形变化复杂,所以这里是世界上地震与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我国生态环境多样,具有多种病、虫、鼠、草害滋生和繁衍的条件。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和经济密度区在地理分布上又很不平衡,全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55%的国民经济收入分布在气象灾 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震和平原地质灾害严重的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所以灾害的损失程度就较大。
3.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实力较弱,对灾害的防御能力和承受能力均较低,灾后重建恢复速度也较慢。 以上原因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很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但是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科学进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改变我国在减灾方面的落后局面。
3.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从西向东,大体以贺兰山一龙门山一横断山和大兴安岭 一太行山一武夷山一十万大山为界分三大区。西区是高原山地,地壳变动强烈,地震、冻融、雪灾、冻害、雹灾、泥石 流、沙漠化、旱灾、森林灾害较为严重;中区是高原、平原 的过渡带,以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旱灾、洪水、雹灾 和森林灾害为主;东区则是我国海洋与海岸带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旱灾、涝灾、洪水、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其中某些地带也是强震易发生地带。
从北向南,阴山一天山、秦岭一昆仑山、南岭一喜马拉 雅山等巨大的山系横贯我国大陆。沿这些山系,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森林灾害严重。从北向南我国纵贯寒带、温 带和热带,气象条件复杂,山系两侧诸大江河流域气象灾害 严重,所以这些地带是我国洪水、旱、涝、平原地质灾害、 土壤沙化和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地带,由于中国东部地壳南北的差异较大,所以地震活动差别也很大,华北和东南 沿海是强震区。
以上诸区、带中,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均可进一步分出 若干亚区或亚带。由于它们的空间分布直接或间接地受气候 带、地质构造、山系、水系方向的控制,所以亦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为东西、南北、北东、北西向,有时交织一起形成网状分布。
4. 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闩然灾害为地震、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地震是最严重的灾害,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日地区发生的7.3级强烈地震即为一例。地震发生在人烟稠密、工业发达地区,虽经我国地震工作部门对这次地震作了预报,当地采取了有力 的防灾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地震所造成的人身伤亡。但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这次地震所出现的沙上液化区,其面积就达3千平方公里,沙土液化造成河岸滑坡、桥梁破坏、排灌站倾斜以及地下管道弯曲等许多严重灾害。其中下辽河油田与农田的破坏比较突出。
中国东北地区其他自然灾害最突出的是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所发生的森林火灾,这次火灾所造成的过火面积为 101万公顷,森林损失为70万公顷,合林木3000万立方米 以上,受灾人数5.6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不含林木损失)。
除上述灾害外,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地尚有旱涝、夏季冷害、冰霜等气象灾害和恶性杂草的危害。
5. 中国华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华北地区主要有洪涝、干旱、地震、盐碱和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
黄河流域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黄河洪水泥砂每年的堆积量十分惊人,河床平均每年以1厘米多的速度淤积抬升,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黄河是我国历史上水患最多的大河,解放前2000余年决口竞达1500余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拨巨款对黄河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所以40多年未发牛决堤洪水,但下游的"悬河"终究是一大隐患。
此外海河、淮河也是历史上多次发生水患的流域。如, 1975年8 月的河南特大暴雨,造成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水,受灾农田 1700万亩,经济损失达60亿元,粮食损失达几十亿斤。有 人估计如果一旦发生22000秒立方米的洪水,淮河就有决口的可能,这就将直接威胁到下游城镇和整个黄淮海平原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亿多亩耕地和2亿多人口,经济损失 将会远远大于100亿元。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和灾情最重的干旱中心。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6.5%,受灾面积则 占50.5%。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占全国干旱粮食损失 的32.l%。 此外,华北平原又是多地震地区。如: 1679年9月2 日三河一平谷8级地震、 1830年6月12日邯郸南的7.5级 地震、 1937年8月1日山东菏泽的7级地震以及1966年3 月22日河北邢台7.2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 7.8级地震和1976年7月28日河北滦县7.l级地震等等, 都是破坏性地震,给华北平原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带 来了巨大的损失。 水旱迭发,自然带来土地盐碱化和多种类的农林病虫害。
6. 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我国西北地区以广大的西北黄土高原区和风沙干旱区为特色,黄土高原区灾害类型很多,如旱灾、水土流失、暴 雨、滑坡、地裂缝、病虫,鼠害及地震等等。平均2至3年 就有一次较大旱灾发生,水土流失所形成的土壤侵蚀量可达 10000一20000吨/平方公里。西安城内地裂缝的再生与发 展,不断破坏城市建设。西北地区滑坡很多,灾害严重的大滑坡有: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龙羊峡于1943年发生的大滑坡,滑坡体达2.7亿立方米,顷刻之间土体滑移2.6公里,堵断黄河,死亡213人,毁耕地1000亩。 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临夏的洒勒山大滑坡,滑体6000万立方米,掩埋了3个村庄,死亡237人。另外,宝成铁路沿线在暴雨季节也是经常发生滑坡的地区。
黄土高原区也是多地震区,从宁夏的石咀山、银川到中宁、中卫,直到海原、天水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的北段。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大震,强烈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造成山崩地裂,河流雍塞,交通中断,房屋倒塌,景象十分凄惨。在这次地震中死亡了24万余人。
另外,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等也是强震发育区,历史震害十分严重。西北地区干旱、风沙等灾害 也是十分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运输和农、林、草原的开发。 此外,冬春季高原冷雪害也十分突出。
7. 中国华东地区有那些主要的自然灾害?
华东地区主要的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及风暴潮、 地震及海啸等。现分述如下:
(1)洪涝:华东大部分地区多涝,其中东部沿海、淮河 流域平均2~3年就发生1次洪涝灾害。例如1954年江淮流域特大洪水, 30万平方公里严重受灾, 4755万亩农田被淹, 1888万人陷入困境,11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200亿元。又如1980年洪涝,安徽、江苏、浙江稻谷产量减少近 40亿公斤。
(2)干旱:黄淮平原是全国干旱最重的地区之一,近30 年来受旱25--30次,其中重旱8--10次,每年受旱70天;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来发生夏旱25次、秋旱8次,每年 受旱30天。
(3)台风及风暴潮:台风登陆以台湾、福建居多,而且 60%为强台风, 1988年7号台风在浙江登陆, 41县受灾。 房屋倒塌2万间,淹没农田320万亩,死亡160余人,刮断 电线杆4万根,直接损失11亿元。台风有时造成严重的风 暴潮。东南沿海解放后发生严重的风暴潮31次,死人万记,其中 象山县纵深10公里一片汪洋,淹农田11万亩,毁房7万 问,死亡4000余人。
(4)地震及海啸:台湾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地区, 1900 --1973年发生8级地震2次,7--9级地震31次,多发生 在台湾岛东部及其以东海域。 1781年台湾海峡地震海啸造 成严重伤亡。山东东部、福建沿海地震活动也比较强烈,历史上曾分别发生8。5级和8级大震。长江下游地区地震活动 中等,在黄海海域和长江下游西侧发生过若干6级左右的地 震。此外,长江下游地区的冻害经常使越冬小麦、油菜、柑 橘、茶树遭受重大损失;黄淮平原的盐碱化、黄河与淮河的 滩地及人海口滩涂共1600万亩蝗虫适生区,都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除此之外,一些大城市的地面下沉与海面的上升问题也日益构成威胁。
④ 如何应对洪涝与地质灾害教案课后反思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遇到这类灾害,总的说是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迅速想办法。
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时应选择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伏地、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如果在地震废墟中,应力求在不安全中创造安全环境,沉着镇静,注意休息,保存体力和精力;设法把消息传送出去,等待救援;尽量节省食物和水,必要时采取非常措施;如受伤,应想法包扎;灾区人民应想方设法互救。
在山区野外行走、驾驶、避雨、休息时,要注意防崩塌灾害,以防祸从天降。要特别留意崩塌前兆,如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等,要迅速撤离。
如果遭遇滑坡,当处在滑坡体上时,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如何防范泥石流?在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⑤ 降雨过多会造成哪些地质灾害
降水过多会产生山洪,泥石流洪水等灾害
⑥ 暴雨引发的洪涝属于地质灾害
A.地震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台风是外力作用产生的,台风不能诱发地震,故不符合题意.
B.台风带来的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正确.
C.暴雨洪涝属于气象灾害,故不符号题意.
D.台风带来的暴雨,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正确.
故选:BD.
⑦ 洪涝是不是地质灾害
当然
⑧ 最近的新闻有哪些
1、新华社北京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等工作,防灾救灾取得积极成效。
2、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调整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自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现行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
3、“七一”来临之际,各地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锤炼初心使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员干部日新又新的终生课题、不可懈怠的政治责任。坚持学习教育和行动实践相结合,短期淬火与长期磨砺相结合,必能补足信仰之钙,打好信念之铁,炼出意志之钢。
4、人民报北京6月28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常委会组成人员161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春耀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5、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李克强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出更多扩大开放的举措,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国际合作,在不断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开放,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让中国成为更多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下更大功夫。
⑨ 在台风,地震干旱,洪涝和地质灾害中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比例最大的灾害是
洪水来是最大最多的~这个有自历史记录以来,洪水泛滥是国家主要应对的特大自然灾害~
而地震则是无法预测,没有规律可循,跟买彩票差不多,不是可以特定防御的灾害,同样不如洪水那么规律和频率~相对较小伤害~
台风也属于季节性的,但是主要危害还是台风过后的暴雨洪水~风灾的危害有限,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的,古代基本很少~
而旱灾是跟蝗虫灾一起的~主要影响粮食收获~自建立起常平仓制度之后,属于可控损失的灾害~
⑩ 洪水灾害容易发生在哪些地方
洪涝灾害“南北多、中间少”,中南、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高发,2019年全国大部降水偏多,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其中,6-8月,南方地区多轮降雨过程集中且重叠,主雨带始终在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徘徊,导致广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5省(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7-8月,西北、东北等地出现持续性较强降雨,黑龙江、松花江等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等长江以北至黄河流域多省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洪涝灾情为近年同期低值水平。
此外,中南地区地质灾害数量最多,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造成的灾害损失最重、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最多。总的看,2019年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下降趋势。
(10)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洪水来临时自救措施
1、如时间充裕,应该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当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的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2、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足球、篮球、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质地好的木质家具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
3、地势低洼的住宅区、商业区可用沙袋、草包、档板等堵在门口等进水处,做好围堵的措施,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