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暴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⑴ 四川暴雨车轮战是否会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受到持续降雨的影响,四川各地灾情频发,公路、铁路等交通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据中国铁路局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近期的消息,受到暴雨的影响,宝成铁路全部列车已经全部停运。四川全省因降雨和地质灾害导致高速公路阻断有6处以上,管制收费站有8个以上受到影响。据了解,目前由于暴雨影响成都已转移受灾被困群众上千人。
由于降雨的影响,四川等地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灾害风险较高,各地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以及防汛工作。
⑵ 强降雨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强降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在气象学上一般被称之暴雨,或叫强降水。
强降雨过程将可能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汛情,并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短时强降雨可能会引发中小河流洪水上涨和山洪灾害、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⑶ “8·” 三峡地区暴雨引发地质灾害
1 前言
2014年8月日至9月1日,三峡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遭受50年一遇的重大暴雨,部分地区日最大雨量超过400mm。由于降雨强度大、范围广、时间长,引发山洪造成道路损毁、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堰塞湖等多种严重灾害。其中,地质生态环境脆弱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开县等渝东北五县受灾特别严重。据初步统计,五县暴雨期间共发生2340起地质灾害(灾情1014起、险情1326起),紧急转移50324名群众,造成11154户房屋垮塌,32人死亡、10人失踪,其中受灾最严重的云阳县江口镇团滩地区滑坡引发泥石流造成11人死亡、五县其余14起地质灾害造成21人死亡。
2 特大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
2.1 暴雨情况
川东红层地区一直是我国暴雨高发区,发生过多次极端降雨,并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如1981、1982、1987、1989、1998、2004和2007年的极端降雨,诱发了大范围区域性滑坡灾害。1982年7月川东特大暴雨,280mm/2d,触发数万处滑坡,如鸡扒子滑坡;1998年9月特大暴雨,260mm/d,触发2000多处滑坡。
2014年8月31日-9月1日,渝东北开县、云阳、巫溪、奉节、巫山等5个县的48个雨量站超过250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云阳县咸池气象站,分别达403.4mm(9月1日)、455.2mm,创下自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日降雨量。
)广泛分布于斜坡浅表层,灰褐色、浅黄色,物质成分主要为粉质黏土夹强风化砂泥岩碎块石,块石直径5~15cm,含量分布不均,厚0~10m,坡体植被较发育。
照片1 奉节县青莲乡白果寨滑坡泥石流
滑坡地形坡度20°~36°,滑坡后壁顶部高程约1160m,剪出口高程约为700~850m之间,相对高差为310~460m,滑坡平面形态呈上大下小“倒葫芦”状,平均长度约1500m,平均宽度约450m,滑体厚度5~20m,滑动方向为200°。野外调查发现基岩滑动区原始地形为上陡下缓的砂岩泥岩互层地区,地形坡度约30°,滑动后滑源区存在大量松散岩体和土石混合体,以拉裂挤压破坏的块状砂岩为主,块石直径15~35cm。目前,基岩滑动区松散堆积体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在强降雨触发作用下,仍然存在再次滑动的可能性。滑坡启动后形成泥石流堆积,厚度10~20m,堆积区的长度约1600m,总体流动方向为235°~250°,坡度约为20°。
3.2 奉节县大树镇堆积层滑坡
2014年9月1日凌晨6时许,在强降雨作用下,至9月1日中午时分,奉节县大树镇场镇后山高约300m、长约600m的大树危岩,不时有滚石落下,至9月2日凌晨5点,爆发大规模的滑坡,冲毁了大树镇东南方向新街的三栋楼房,同时老街房屋也相继垮塌,阻断了省道奉竹公路。此次滑坡造成了183户915间房屋垮塌,但3500多居民无一伤亡。
照片2 奉节大树场镇滑坡前
奉节县大树场镇滑坡是典型的表层崩坡积堆积物沿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灰岩岩土界面的滑动。大树城镇滑坡后缘坡顶为陡崖下方,高程约570m,滑坡前缘为大树场镇新区平台,高程约360m。此次极端降雨是触发滑坡的直接因素,特大暴雨(降雨量高达360~380mm)在大树场镇后坡形成坡面地表径流,大量雨水快速渗入坡体崩坡积物,导致坡体崩坡积物饱和并强度降低,从而沿三叠系巴东组泥灰岩表层岩土界面形成滑坡,摧毁大量的房屋建筑。大树镇斜坡上部的陡崖及危岩带,经过喷锚网防护后,经受住了此次暴雨的考验,表明防治工作的成效。这类上部为陡崖,下部为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模式是西南山区常见类型,亟待关注其成灾模式的研究与防灾对策。
照片3 奉节大树场镇滑坡后
4 应对处置经验
(1)“点、线、面”结合是重点。区域性强降雨造成的地质灾害往往不是个别和局部的,而是群发性的,因此必须坚持“点、线、面”结合防灾。在“点”上,就是组织群测群防员与威胁区群众一起严防死守全市已查出来的1.7万余处隐患点;在“线”上,就是积极配合交通、铁路、水利等部门做好公路、铁路、重要河流沿线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在“面”上,就是组织各片区专管员与乡镇(街道)、村(社)一起加强场镇、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居民聚居区的防范工作。
(2)坚强有力的全民防灾机制是基础。在此次抢险救灾中,重庆市近年来建立健全的政府领导、国土牵头、部门分工负责、乡镇(街道)、村组(社)、片区地质灾害专管员齐抓共管,地质技术支撑,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防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3)落实四级防灾责任是根本。重庆市建立了市、区县、乡镇、村社,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到位的四级防灾责任体系。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国土、建设、交通、市政、水利等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分别抓好了本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对口指导和督促区县级相应部门做好防治工作,形成了纵横交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防灾格局。
(4)扎实有效的群测群防体系是关键。重庆市不断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和工作机制,每处隐患点落实了监测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并加强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近年来,通过加强了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和培训,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张贴画和顺口溜对威胁区群众、群测群防员、片区地质灾害责任人、农村基层干部、镇国土所人员、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等进行防灾培训,发放宣传地质灾害防治资料,极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威胁区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开展了多次综合应急避险演练和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简易应急避险演练,让群众知晓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切实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5)反应迅速的应急体系是保障。近年来,紧紧依托在渝国有地勘队伍,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此次抢险救灾,重庆市14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分队和应急专家迅速响应,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应急救援队运用无人飞机、卫星遥感等先进装备和手段对灾害现场进行航拍测绘,为研判灾情,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5 暴雨型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1)川东红层地区是我国暴雨的高发区,往往诱发特大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针对这一灾害特大亟须采用新思路、研发新方法、采用新模式,加强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近年来受全球极端气候影响,我国西南山区多次出现超越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的降雨极值,造成了多起重大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本次降雨过程仅9月1日,累计平均降雨量达320mm,最大414mm,如此短暂时间内的特大暴雨触发了数十起超过百万方量的大型顺层基岩滑坡、堆积层滑坡。这些大型滑坡灾害往往发生在地形较缓、适宜居住的场地,其破坏模式比传统降雨型滑坡灾害的发生机理、成灾模式更为复杂。因此,在本次灾后恢复重建中,要增大地质灾害的整治力度,降低集镇的风险水平。在地质调查、勘查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地质环境评估,借鉴成功的重建经验,尽快划定可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建设生态屏障区带,结合地质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发展。
(3)要关注高位滑坡、高位泥石流的防范。现场调查表明,奉节无山坪滑坡、白果寨滑坡、刘家屋场滑坡等运动距离长达1~2km远在视线之外的“拐弯型”滑坡泥石流,防范难度极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
(4)重灾区的一些道路、集镇、居民点所在的斜坡已经出现缓慢变形的趋势。今后强降雨,估计加速这些灾害的发展。建议从整个灾区出发,要防范人口密集区斜坡缓慢变形的直接灾害。建议建立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的联动机制,做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受威胁群众搬迁避让等工作。
(5)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传统调查、设计理论和综合防治技术亦不能完全适应极端暴雨条件下的灾害防治需要。因此,建议加强这些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前期地质勘查工作,尤其对滑坡整体体积、失稳模式和成灾风险的评估,为科学开展工程治理提供坚实依据。在今后恢复重建中,建议提高防治等级,淘汰落后工法,保障治理工程的安全和长效。
⑷ 成都多地持续下暴雨,该警惕哪些地质灾害
成都多地持续下暴雨,该警惕泥石流、山洪、塌方等地质灾害,尽量在家不要轻易出门,以免出现意外!
⑸ 韩国暴雨持续不断,可能会引发哪些安全隐患
路段环境较差,路况复杂,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旦施工中存在漏洞,在连续暴雨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部分地区遇洪涝,山洪夜袭、地质灾害点多面广 。
⑹ 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是地质灾害吗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选:A.
⑺ 北京将迎来入汛最大暴雨,可能会诱发哪些地质灾害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北京在8月12日将迎来入汛最大暴雨。面对如此大的暴雨,那么可能会诱发哪些地质灾害呢?
综上,暴雨会导致的自然灾害还是比较多的,我们还是要多加注意。不过,大家也没有必要太过担心,毕竟各行各业都在行动起来对抗这次暴雨,我们面对暴雨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了。我相信这次暴雨我们也能安全度过的。
⑻ 全国13省市区有暴雨有可能引发哪些地方出现洪灾泥石流
我们国家9月16日,气象部门相继发布了很多个省出现蓝色暴雨的预警。这些地方有很多都会出现暴雨,甚至是强大的大暴雨,这些地方就是内蒙古,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其中四川是盆地,这些地方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山洪泥石流。但是如果强降雨持续不断的话,这些城市都有可能会出现山洪的情况。
这些地方如果持续不断的降雨的话,都有可能会出现洪水的自然灾害发生了。这样的话会导致当地的一些情况都是十分的严重,当地的一些建筑物还有庄稼,都会被洪水无情的淹灭,当地的一些农作物,牲畜以及鸡鸭鱼都会被洪水冲走,给当地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还有如果我们开着汽车出去行的话,那么很容易似的,汽车在水中熄火,容易出现一些交通事故,导致后面的人们遇到前方的车辆出现事故时来不及刹车,容易造成一联串的交通事故发生,这样也是很不安全的。所以一定要听从当地有关部门的安排,转移至安全的地区进行避难。
⑼ 持续降雨是造成部分地区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暴雨引发的地质来灾害占源总数的95%以上。引发地质灾害的暴雨型主要有突发性暴雨型、持续性暴雨型,在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的突发性暴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春末夏初季节常有西南暖湿气流活跃,低空西南急流盛行,形成暴雨或持续暴雨;强暴雨集中区域往往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区。人为因素:人为致灾因素主要表现为不适当的开荒、乱砍滥伐破坏植被,使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加剧地表水入渗,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矿山开采弃土堆碴,易引发滑坡、泥石流;依山切坡建房,修建交通线路等形成人工边坡,切坡高度大、坡度陡,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在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工厂,堆填土石,使斜坡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在持续暴雨时极易诱发崩塌、滑坡。
⑽ 暴雨引发的洪涝属于地质灾害
A.地震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台风是外力作用产生的,台风不能诱发地震,故不符合题意.
B.台风带来的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正确.
C.暴雨洪涝属于气象灾害,故不符号题意.
D.台风带来的暴雨,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正确.
故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