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壹』 工程地质评价
1、工程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预测工程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地质环境变化,以及地质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4、提出各类建筑物工程措施建议意见;
5、预测施工、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
『贰』 建筑场地中断层的存在会引发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断裂构造问题
坝区前震旦纪岩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多期构造运动,留下了以断裂构造为主体的多种构造形迹。断裂构造是控制岩体工程地质条件最主要的因素,坝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均与断裂构造有关。对断裂构造的分布、出露位置、规模、性状、工程特性及其对不同建筑物地基的影响的勘察研究始终是坝区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坝区构造岩主要为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碎粒岩、碎粉岩及少量初糜棱岩等,反映了断层从破裂、裂解至磨碎的脆性变形过程。不同方向构造岩由于形成的地质力学环境不
同,工程特性有明显差别。
2.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
三峡工程坝基裂隙岩体中发育不同程度的缓倾角结构面(优势方向倾向下游),构成了对大坝抗滑稳定不利的地质条件。其中大坝左厂1 号~5 号机坝段是坝址区缓倾角结构面发育程度最高的地段。由于采取坝后式厂房布置方案,坝基下游形成坡度约54°,坡高67.8 m 的临空面,因此,其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十分突出,是三峡工程最为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之一。
3. 船闸高边坡稳定与变形问题
船闸边坡开挖后,形成巨大的临空面,使亿万年来岩体中所形成的原有应力平衡体系被急剧打破,产生一系列的岩体卸荷与变形问题,时效变形与变形总量能否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又成为了一大问题。
4. 地下电站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问题
开挖以来,地质人员结合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地质条件的特点,利用大型洞室仪
测成像可视化地质编录技术和地下洞室三维块体自动搜索计算系统,形成了一套合理、快速、高效的施工地质工作流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实时跟踪、及时预报、定位定量累计预报了118 个块体,总体积15 万多m3 ,为地下厂房加固提供了翔实资料和可靠的地质依据。
『叁』 断层构造的工程地质意义
断层,是指岩石破裂后,两侧岩石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断层大小内不等,大的断层可纵贯整容个岩石圈,水平则可绵延几千公里。断层是岩层或岩体在受力发生断裂变形时,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快状山地或高地,如中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中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断层处不宜兴建大坝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 系。
『肆』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节理的发育方向, 节理的发育程度, 节理的性质。
『伍』 分析断层地区的地质特点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岩层经过断裂变动形成断层构造后,一般岩体裂隙增多,岩石破碎,地下内水发育,风化严重,结构面容软弱,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工程造成种种不利的影响。对于研究公路路线的布局,特别要注意河谷地貌与断层构造的关系,当断层的走向与路线平行时,路基靠近断层破碎带,容易引起塌方;对于大桥基础部位,必须查明断层真实情况,必须采取可靠基础工程措施,否则不宜建造;对于隧道工程,遇到断层构造是十分不利的情况,尽量避免与断层破碎带接触;隧道穿越断层时,切实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确保工程安全与稳定。
『陆』 简单说明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
褶皱分为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成山制,但由于受张力作用,土壤破碎,易被侵蚀,故在背斜处建筑应加固地基,同时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地形。向斜成谷,底部受挤压,坚固,不易被侵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是寻找地下水的标志性构造。
至于断层,不属于褶皱,而且断层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是高中生的话,那我的答案对你就很有益处。
『柒』 断层地区要注意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你可以查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5.8活动断裂,里面有相应的规定。
『捌』 帮我回答几个地质问题呗
1简述什么是褶皱构造,褶皱的基本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并简单说明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
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识别特征:(1) 确定新老地层层序(2) 沿垂直地面走向进行观察,沿倾斜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地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3) 进一步比较两翼岩层及倾角确定褶皱的形态、分类名称。(4) 了解枢纽是否倾伏。(5)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工程地质评价:
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有拉张裂隙,聚集地下水;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此易遇到不良地质问题。
翼部:易造成顺层滑动,利于开挖,有不良地质问题。
谷得振理论(不同褶皱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
(1) 复式流动褶皱:工程地质特性良好。
(2) 线性挤压紧闭褶皱:易造成工程地质问题。
(3) 舒缓波状褶皱:不会发生非常困难的工程地质问题。
(4) 断裂牵引褶皱:工程地质条件差。
(5) 盖层被牵动引起的褶皱:可能发育成断层和引起顺层滑动。
2什么是节理?它对工程有什么影响?
节理: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为节理。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总体性,加速岩体的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软化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主要发育方向与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产状如何,边坡都将失稳滑移。裂隙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所以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就应当对裂隙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3 什么是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层如何分类?简单说明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沿破碎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分类: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不连续的断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断层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中,选择线路、桥址和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
4简述什么是活断层?它对工程建筑有什么影响?
未来可能发震、错动或蠕动的断层。具有危害作用。
5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它们有哪些不同?
地下水按其埋酪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1.上层滞水:是指埋藏在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的L郎, 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它的分布范围有限,其来源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因此,它的动态变化与气候.隔水透镜体厚度及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
潜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沉积层及基岩的风比层中。
潜水直接受雨水渗透或河流渗入土中而得到补给,同时也直接由于蒸发或流入河流而排泄,它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因此,潜水水位变化, 直接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
3、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在地面打井至承压水层时,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喷出地表, 形成所谓自流井。由于承压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顶板的作用,它的埋藏区与地表补给区不—·致。田此,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受局部气候因素影响不明显。
6达西定律适用的范围是什么?其渗流速度是真实流速吗?为什么
就是个反应水在岩层中渗透速度的定律,使用条件是,岩层的渗透能力系数必须是已知的固定参数,能用于测量环境中地下水的渗透状态。不同。土中水的实际流速远比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流速。因为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流速是把某个整个渗流断面看成没有土壤骨架的纯过水断面计算出来假想断面平均流速,而土中水的实际流速是指水在土壤孔隙中的实际流速。
A
『玖』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是什么如何进行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野外识别断层需要丰富的野外经验,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如果你想应付考试回,就按书上的回答答吧.也只有国内考试会出这样的题目.不过,我还是给你说说野外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注意是可能标志,许多证据要相互佐证,综合分析),
1、存在断层三角面
2、地貌有突然变化:如前面仁兄说的陡峭的崖壁,还有顺山脊走向地形突变、沿线状界线两侧地貌明显不同,存在平直的山谷、一线天,河流生硬地拐弯等等
3、岩层沿走向不连续、错位,或岩体界线不连续、错位
4、存在线状、带状分布的破碎带
5、泉水线状分布
6、地层厚度突然变化
7、能看到诸如糜棱岩、构造角砾岩、擦痕等特征性标志
『拾』 断层对场地的工程地质工作有哪些影响
断层对场地复的工制程地质工作的影响:
(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