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内容
『壹』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评价4个方面,其中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基础,破坏损失评价是灾情评估的核心,防治工程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应用(张梁等,1998)。
表4-1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范围分类及其特征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从定性分析看,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越高,危险性越大,灾害的损失越严重。评价的核心要素是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
历史灾害危险性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评价要素为灾害的类型、规模、活动周期,以及研究区内灾害的分布密度。评价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应急抢险、救援、灾害预判等服务。
潜在灾害危险性指具有灾害形成条件但尚未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性,评价要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植被条件和人为活动条件等。评价潜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治理、防治、避险、灾后重建服务(张梁等,1998)。
(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划分受灾体类型、调查统计各类受灾体数量及其分布情况、核算受灾体价值、分析各种受灾体遭受不同类型、不同强度地质灾害危害时的破坏程度及其价值损失率。
(三)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是定量化分析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程度的过程,利用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绝对损失额和相对损失额来反映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的程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评价区域地质灾害经济损失额、损失模数、相对损失率;评价经济损失水平和构成条件;分析破坏损失的区域分布特点。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的基本途径是在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破坏范围、危害程度和受灾体损毁程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构成,进而确定经济损失程度和分布情况。
成本价值损失核算:以受灾体成本价值为基数,根据其灾害损失程度或者修复成本、防灾成本投入核算受灾体的价值损失。房屋、道路、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构筑物、设备及室内财产等绝大多数受灾体均可采用该方法进行价值损失核算。
收益损失核算:以受灾体的可能收益为基数,根据其灾害损失程度核算受灾体价值损失,主要适用于农作物价值损失核算。
成本收益价值损失核算:以受灾体的成本和收益为基数,根据其灾害损失程度核算受灾体价值损失,主要适用于资源价值损失核算。例如,土地资源的价值表现为成本价值和效益价值两个方面,前者包括为建设交通、能源、通讯设施等投入的费用,后者包括可能的商贸效益、工业效益、农业效益和旅游效益等。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价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目的: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科学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优选和方案优选提供依据(潘懋等,2002)。
『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是怎样的
(1)接受评估委托。
(2)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3)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版分析和建设权项目工程分析。
(4)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
(5)地质灾害调查。
(6)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7)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8)综合评估。
(9)防治措施。
(10)结论与建议。
(11)提交评估报告或者说明书。
『叁』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前言(任务由来、评估目的与任务、评估范围、建设工程概况版、评估工作概况、前人研究程度、权执行的技术标准、评估级别、评估工作手段、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2)自然地理概况;
3)地质环境;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7)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8)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估;
9)结论与建议。
评估报告应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区分段评估的,应附相应的分区分段评估图和反映区段地质环境特征的典型纵、横剖面图。
『肆』 什么项目 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要求,相关技术要求依据《通知》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通知》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对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报告应经具有资格的资质灾害防治专家进行审查;对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
评估成果根据评估级别的不同分别由县级、市级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按要求抄报部、省、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3)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伍』 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前言来(任务自由来、目的、任务、项目概况、前人研究程度、执行的技术标准、评估级别、工作手段、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2)自然地理概况;
3)地质环境;
4)致灾地质体特征及分析;
5)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6)分区评估;
7)用地的规划建议;
8)结论与建议。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主要反映规划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等内容。平面图应配置代表性剖面图和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说明表应反应分区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致灾因素、用地规划建议等。
『陆』 地质灾害评估内容包括地震吗
气象、水文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柒』 地质灾害评估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二、评估工作依据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专 评估工作属概述
第一节 规划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
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 气象、水文
第二节 地形地貌
第三节 地层岩性
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
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节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一节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第二节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第三节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第四节 防治措施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捌』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因为调查目的和精度不同,地质灾害调查有多种类型。有小比例尺的区域性调查,中等比例尺的地区性调查,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区的专门性调查。除独立进行的专门性地质灾害调查外,在综合性地质勘查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勘查评价工作中,也会对工作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工作。
地质灾害评价类型较多,根据评价范围和精度分为点评价、面评价和区域评价;根据评价时间分为灾前预测评价、灾中跟踪评价、灾后总评价。各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法相近。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在查清地质灾害活动历史、形成条件、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对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和危害能力进行分析评判。通过这一评价,确定地质灾害活动参数,圈定地质灾害危险范围,区分危害程度,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为评价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程度以及规划、部署、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是对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程度的分析评估,包括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人员伤亡;破坏社会财产和生活、生产活动,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破坏资源、环境,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分析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种类地质灾害程度,规划、部署、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调查:主要是调查地质灾害形成的区域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环境,特别是新构造运动以来的地球表层动力作用。
2)地质灾害体的调查评价:采用工程手段和简易监测方法,调查地质灾害体的形态、结构和主要作用因素及其变化等,采用地质历史分析法综合评价其稳定性。
3)试验:根据稳定性评价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展原位试验,采取样品进行室内试验。
4)成因机制分析及模拟研究:综合分析地质体破坏的成因机制,进行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研究,最终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
5)灾情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已造成的危害,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状况及其特点。
6)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提出防治工程规划方案。根据调查评价结论,作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初步论证治理、搬迁或采取综合方案的依据、布置与工程概算。
『玖』 简述地质灾害的评估
我国是世界上复灾害记录最制悠久、史料最丰富的国家。但将地质灾害评估作为灾害研究领域中的一项新内容,仅仅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灾害损失的日益严重和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目前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但对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工作却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但为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灾情评估逐步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几年,为了有效地防灾、救灾,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强了灾情调查评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