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工程地质
Ⅰ 简述变质岩代表的岩石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相较于火成岩及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也较易完整保存,因此对考古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标。
沉积岩来自于岩石和有机物的碎片,叫做沉积物,在百万年期间积聚成堆。这些紧密的岩石比火成岩更易弯曲。像沙,盐,粘土,砂岩,炭和石灰石都是例子。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不同而异。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其次还有化石群。
Ⅱ 岩石的工程地质有哪些
A,矿物成分。由于岩石是多晶体的组合物,
矿物晶体
内部质点的间距小,吸引力远较晶粒间的版吸引力强。
碎屑沉权积岩
胶结物
的成分对强度的影响是最明显的。
B,结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由于晶粒间质点的平均距离要比晶体内部质点的平均距离大得多,彼此吸引的牢固程度低,因此颗粒间的联接决定岩石的抵抗作用力。
C,水的影响。在岩体中对力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
重力水
和
结合水
,主要通过多种作用改变岩体的结构和成分:润滑作用,
冻融作用
,潜蚀作用,
水解作用
,联接作用。
D,作用力的特点对
工程地质
性质也有影响。力的性质,
应力水平
,
围压
大小,应力增加速率,应力持续时间,以及应力的增减历程等。
E,
温度效应
,零度以下的岩石,强度和
弹性模量
都比较高,一千度以上,力学性质的影响随岩石类型而异。
Ⅲ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哪些表征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一)岩石的工抄程地质性质:袭
1、岩石的风化程度
2、岩石的坚硬程度
3、岩体的完整程度
4、岩石的软化性
(二)表征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指标
1、岩石的物理性质(重度、空隙性)
2、岩石的水理性质(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
抗冻性)
3、岩石的力学性质(坚硬程度、变形、强度)
Ⅳ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有什么区别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区别:
1、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
2、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
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
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
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
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
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②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Ⅳ 如何描述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是指某一地点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结构面、结构体的总称。包括各种地质界面:层理、层面、节理、断层等
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稳定性、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变形特性与承载能力、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程度等
1
结构面
破裂面、物质分异面、软弱夹层、软弱带、构造岩、泥化夹层、充填夹层
按地质成因,可分为原生的、构造的、次生的三大类
原生结构面:沉积的、火成的和变质的三类
沉积结构面
层面、层理、沉积间断面、沉积软夹层等
层面和层理的结合时良好的,层面的抗剪强度不低,但是顺层错动或风化作用会降低其抗剪能力
软弱夹层:硬层之间,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厚度不大。风化后为泥化夹层(泥岩、页岩、泥灰岩)
火成结构面
原声节理、流纹面、围岩接触面、凝灰岩夹层等
围岩破碎带或饰变带、凝灰岩夹层,为火成岩的软弱夹层
变质结构面
麻理、片理、板理
构造结构面:构造应力作用下,岩体中形成的断裂面、错动面、破碎带
破裂结构面:劈理、节理、断层面、层间错动面
构造软弱带:断层破碎带、层间错动破碎带
次生结构面
风化、卸荷、地下水等作用下形成的风华裂隙、破碎带、卸荷裂隙、泥化夹层、夹泥层等
结构面的特征
结构面的规模、形态、连通性、充填物的性质
规模:
形态:平整度、光滑度,对抗剪强度有影响
密集程度:通常以线密度(条/m)或结构面的间距表示
连通性:
地下岩体连通性的勘探方法有:勘探平硐、岩芯、地面开挖
张开度和充填:张开度,两壁面的离开距离,分4级
闭合的0.2mm,微张的0.2-1.0mm,张开的:1.0-5.0mm,宽张的:5.0-mm
张开和宽张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决于充填物的成分和厚度,粘土一般少于砂土
Ⅵ 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背景
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自元古宇至新生界均有出露,总厚度回可达58433m(表1-5)。工程地答质岩土类型可划分为岩浆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变质岩4种类型。根据岩石性质、岩体结构、岩石强度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岩组,其工程特征与岩组见表1-6。
土体主要按颗粒级别划分为黏性土、砾卵石土及砂砾,特征见表1-7。
表1-5 西南地区地层
续表
表1-6 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图1-3 青藏高原及邻区主要断裂带及强震分布图
(据焦淑沛,1985)
Ⅰ—喜马拉雅山前陆壳俯冲带;Ⅱ—西昆仑—阿尔金山前陆壳俯冲带;Ⅲ—祁连山前陆壳俯冲带;Ⅳ—龙门山山前陆壳俯冲带
(1)喜马拉雅主断裂活动带;(2)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主断裂活动带;(3)班公湖—澜沧江主断裂活动带;(4)约基台错—金沙江主断裂活动带;(5)昆仑山南缘主断裂活动带;(6)祁连山主断裂活动带;(7)阿尔金主断裂活动带
表1-7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Ⅶ 岩石的工程地质主要色含哪些方面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内岩石与第四纪沉容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Ⅷ 从物质成分分析,影响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从物质成分分析,影响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岩体是指某一地点一种或多种岩石内中的各种容结构面、结构体的总称.包括各种地质界面:层理、层面、节理、断层等
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稳定性、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变形特性与承载能力、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程度等
Ⅸ 岩土工程地质
本人岩土工程的,但导师是工程地质的,我觉得如果你从事勘查、地灾方面的话,工程地质更能把握清楚问题
Ⅹ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哪些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物理和力学性质两个方面。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版:
1、重量:用比重(2.4~3.3)和权重度(容重——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两个指标表示。
岩石重度的大小,决定于岩石中矿物的比重、孔隙性及其含水情况。
2、孔隙性: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表示(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其大小决定于结构和构造。
3、吸水性:反映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水能力。其大小与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孔隙的张开程度有关。
4、软化性:是指岩石遇水后,它的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质。
5、抗冻性:指岩石抵抗因水结冰产生的体积膨胀力的能力。在高寒冰冻区岩石的抗冻性能较为重要。
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1、岩石的变形:用弹性模量(应力与应变之比)和泊松比(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0.2~0.4)两个指标表示。
2、岩石的强度:指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用岩石在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来表示。岩石的主要破坏形式有压碎、拉断和剪断。常用的对应的强度指标是抗压、抗剪、抗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