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剖面测绘方法
㈠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室或现场试验、长期观测(或监测)等。
工程地质测绘
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测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分析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设计建筑物的影响,并为勘探、试验、观测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它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范围和比例尺的选择,既取决于建筑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设计阶段。规划选点阶段,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用小比例尺(1:10万,1:5万);设计阶段,水库区测绘大多用中比例尺(1:2.5万,1:1万),坝址、厂址则用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工程地质测绘所需调研的内容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现象。对所有地质条件的研究,都必须以论证或预测工程活动与地质条件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为目的,紧密结合该项工程活动的特点。当露头不好或这些条件在深部分布不明时,需配合以试坑、探槽、钻孔、平洞、竖井等勘探工作进行必要的揭露。
工程地质测绘通常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以仪器测量方法来测制。采用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陆地摄影像片,通过室内判读调绘成草图,到现场有目的地复查,与进一步的照片判读反复验证,可以测制出更精确的工程地质图。并可提高测绘的精度和效率,减少地面调查的工作量。
工程地质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条件分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测井);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物探的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控制点和异常点上布置勘探、试验工作,既可减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测井则可增补钻探工作所得资料并提高其质量。开展多种方法综合物探,根据综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显著提高地质解释的质量,扩大物探解决问题的范围,缩短工程地质勘探周期并降低其成本。由于物探需要间接解释,所以只有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种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钻探和坑探。采用钻探机械钻进或矿山掘进法,直接揭露建筑物布置范围和影响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务是: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地质构造,了解岩层的完整性或破坏情况,为建筑物探寻良好的持力层(承受建筑物附加荷载的主要部分的岩土层)和查明对建筑物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的岩体结构或结构面(如软弱夹层、断层与裂隙);揭露地下水并观测其动态;采取试验用的岩土试样;为现场测试或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
钻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面水、地下水及探测深度的影响较小,故广为采用。但不易取得软弱夹层岩心和河床卵砾石层样品,钻孔也不能用来进行大型现场试验。因此,有时需采用大孔径钻探技术,或在钻孔中运用钻孔摄影,孔内电视或采用综合物探测井以弥补其不足。但在关键部位还需采用便于直接观察和测试目的层的平洞、斜井、竖井等坑探工程。
钻探和坑探的工作成本高,故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程地质勘探阶段需要查明的问题,合理设计洞、坑、孔的数量、位置、深度、方向和结构,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并保证必要的精度。
原位测试和实验室试验
获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定量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手段,是工程地质勘察的组成部分。室内试验包括:岩、土体样品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参数的测定。现场原位测试包括:触探试验、承压板载荷试验、原位直剪试验以及地应力量测等(见岩土试验、工程地质力学模拟)。
设计建筑物规模较小,或大型建筑物的早期设计阶段,且易于取得岩、土体试样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实验室试验。但室内试验试样小,缺乏代表性,且难以保持天然结构。所以,为重要建筑物的初步设计至施工图设计提供上述各种参数,必须在现场对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的大型试样或对含水层进行测试。要获取液态软粘土、疏松含水细砂、强裂隙化岩体之类的、不能得到原状结构试样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必须进行现场原位测试。
现场检测与监测
用专门的观测仪器对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或对工程建筑活动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物理)地质作用和某些重要的工程地质作用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长时期的重复测量的工作。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岩、土体位移范围、速度、方向;岩、土体内地下水位变化;岩体内破坏面上的压力;爆破引起的质点速度;峰值质点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统的载荷变化等。此项工作主要是在论证建筑物的施工设计的详细勘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作用的观测则往往在施工和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长期观测取得的资料经整理分析,可直接用于工程地质评价,检验工程地质预测的准确性,对不良地质作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㈡ 工程地质测绘的详细介绍
工程地质测绘 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诸勘察工作中走内在前面的一项勘察工作。容它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以查明拟定建筑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按照精度要求将它们如实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设计图上。配合工程地质勘探、试验等所取得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成果提供给建筑物规划、设计和施工部门参考。
工程地质测绘应做到:(1)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并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对重要地质问题,必须经过实地校核验证:(2)中心突出,目的明确,针对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地质测绘;(3)保证第一性资料准确可靠,边测绘,边整理;(4)注意点、线、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程序及过程,实习拟按生产实际分为资料准备、外业测绘及资料综合整理等三个阶段进行。
㈢ 怎样绘制地质剖面图
我有全套的地质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下是一些零碎的资料,太多,放不上。不好意思,看对你有帮助没有。或者给金币,传给你全套的。
二、矿井地质剖面图编制方法
1、根据实测资料编制
(1) 确定剖面线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线均匀分布)
A尽量沿远勘探线布置
B尽可能通过主要石门、主要上下山
C垂直煤层(煤岩层)的总体走向
(2) 选定比例尺
1:1000或1:2000
(3) 收集整理编图资料
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柱状图
B剖面线切过的井巷实测剖面图
C矿井地形地质图
D采掘工程平面图
E其它综合性图件
(4) 设计图面、画高程网
(5) 投绘平面与剖面对应线
A坐标线
±0水平切面 剖面图
B准线
(6) 绘地形剖面图
(7) 投绘钻孔柱状图
A剖面线切过的钻孔
B临近剖面线的钻孔
① 垂直投影法
② 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钻孔用虚线表示
②一般采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断层投影
(8) 投绘巷道
A剖面线切过的巷道
B剖面线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绘)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虚线表示)
① 与剖面线平行的巷道(长度。坡度不变)
② 与剖面线斜交的巷道
Ⅰ水平巷道 长度缩短
Ⅱ倾斜巷道 长度缩短、坡度增大
(9) 投绘煤岩层和构造点
A剖面线切过的煤岩层和断层
B剖面线附近的煤岩层和断层
① 走向延长法
② 辅助剖面法
(10) 对比连接
(11) 审核清绘
2、根据水平地质切面图编制
(1)已知两个水平切面
(2)已知一个水平切面
3、根据煤层顶底板等高线编制
用到的方法:直接投点 插入法 走向延长法 断层面等高线法
㈣ 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制的基本方法
1:25万玉林幅为修测图幅,根据项目主管部门和设计书评审专家的意见,本图幅应“充分挖掘利用以往资料,并输入到采集器中,强化对地质调查专业成果的再开发,在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进行修测……”。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以野外逐层综合分析、批注或修测基础上直接选用前人地质剖面为主。但测区内已完成的20.5个1:5万图幅中,前人工作的时间间隔较大(分别在20世纪70~90年代完成),加上这些图幅分别由不同省份、不同地勘单位独立完成,他们在认识上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前人所测的一些填图单位的部分地质剖面已跟不上当前地质理论的发展趋势,也不太适合1:25万填图规范的精度要求,我们对于该类填图单位的地质剖面则以实测为主。在剖面布置时,要求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2条数字剖面控制,并且将剖面线布置在地质体出露完整、露头连续、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在区内具有代表性,并基本垂直地质体走向的部位。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当露头不连续时,则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并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
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可分为以下几个工作步骤:①剖面工程文件创建;②野外剖面数据采集;③剖面数据导入桌面系统;④数据整理与编图;⑤剖面数据入库。
(一)剖面工程文件创建
打开RGSection数字剖面程序,点击选择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在下拉菜单中点击选择“本图幅其他(新)剖面”,在“新建剖面名称”栏目填入新建的剖面号并点击“新建”和“打开”,即可新建一条数字剖面工程文件,这个剖面工程文件包含了12个已定义了数据格式的数据库表单,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录入。这些数据库表单包括剖面信息、导线、分层、采样、照片、素描、地质点、化石、分层描述、产状等。打开这个工程文件和剖面路线手图作初始化操作,在剖面起始位置作好记录,包括在剖面路线图上进行起始点定位,并将该点坐标值填入剖面信息库中。然后将其拷贝到掌上机上即可在野外使用。
(二)野外剖面数据采集
剖面起始点的初始化操作完成后就可进入具体的野外剖面数据采集阶段。
1.导线及分层数据采集
在“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的下拉菜单中点击“剖面编辑与计算”子菜单,就进入剖面编辑,在“导线测量库”点击一下,再点击“AD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导线数据(包括序号、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角等);在“分层数据库”框内点击一下,再点击“DA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分层数据(包括导线号、分层号、分层位置等)和分层描述内容(包括该层的岩性定名、岩石结构构造、成分含量、分层依据、上下层接触关系等),点击“OK”即可完成导线及分层数据采集。
2.产状数据采集
点击剖面编辑左下角的“产状”菜单,就进入产状的编辑对话框,在产状数据库框内任意点击一下,再点击“ADD”菜单,进入产状数据录入对话框录入产状数据。进行产状数据的采集时,要注意产状性质的记录,如要标注是劈理、层理、片理、岩体接触面还是断层面、构造面理等,术语需规范统一,层理产状将用于剖面图的绘制。产状数据的采集要有一定的密度和代表性,这样才能反映出岩层的连续变化性质。
3.样品数据采集
在采样数据库或化石数据库框内任意点击一下,再点击“ADD”菜单,进入采样数据及化石数据的录入。每个采样记录信息都包括采样位置信息与描述信息,故在记录时要注意层号和采样位置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样品类型的记录,样品类型记录的是地质人员采样的目的,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样品类型字段进行搜索形成送样单。要注意采样的导线、分层及位置,如薄片样将直接影响剖面图的编绘。
4.地质点数据采集
在地质点框内任意点一下,再点击“ADD”菜单,就进入地质点的编辑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填入地质点的有关内容(除增加剖面编号、导线号和分层号外,其他内容基本同数字地质路线的地质点)后,点击“OK”即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输完描述内容后,要点击一下“保存文本”,否则其记录内容将不能保存下来。
5.素描及照片数据的采集
点击剖面编辑下边的“素描”及“照片”菜单,分别进入照片及素描编辑对话框,将照片及素描的数据录入对话框即可。在照片数据的采集时除了要准确记录照片位置、所属层号和一些说明外,特别要注意数码号的对应,因为系统将通过数码号与照片建立连接关系。
(三)剖面数据导入桌面系统
采集完当天的或单个剖面数据并经初步检查无误后,必须将掌上机上的数据转入桌面剖面数据库中,以便对数据进行编辑、厚度计算和作图等。
数据导入过程方法是:将掌上机与PC机相连,在数字剖面系统中执行:剖面数据编辑→剖面数据导入,选择野外剖面数据所在目录即可。在这一过程中系统要完成两个任务:①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包括素描图与信手剖面的解压还原等;②将数据拷入相应的工作目录下。
此外,还需进行照片的导入,其方法为:点击“剖面编辑与计算”菜单栏的下拉菜单中的“照片导入”子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目录浏览”选择,找到放置照片的文件夹即可开始拷贝,系统会自动将照片添加到剖面工程文件中。
(四)数据整理与编图
数字剖面系统室内数据整理包括:对各个库中记录的校对和完整性检查、分层的室内归并、真厚度计算并编写剖面小结等;图形编辑包括剖面图和柱状图编辑等。
1.数据校对和完整性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之间有无冲突、各记录项内容是否完整、术语是否统一规范、分层描述的编辑修改及批注等。
2.分层室内归并
野外主要是根据岩性、岩性组合来进行地层的分层的,在室内分析整理或对比时可能会发现这些野外分层出现不协调的情况,需要在室内进行分层归并或整理。在数字剖面系统中进行分层归并的方法为:在分层库中重新指定分层号即可。
3.真厚度计算
在地层剖面中还需对其真厚度进行计算,真厚度计算是根据分层的视厚度、岩层产状和剖面线方向来计算各层的真正厚度值。剖面线方向系统将自动按照导线方位值自动计算,视厚度系统将自动按分层起始位置和分层号自动进行累积计算,两者都不必用户进行干预。最主要的是岩层产状,我们在野外不可能为每一层都量一产状值,在默认状态下,系统在计算时将按就近原则选取产状值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用户指定值进行计算。系统提供了四种计算真厚度的方式:①默认计算厚度;②室内自选产状计算;③按产状分段分层计算;④按室内分层计算。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形成一剖面计算表,用户可以对其打印输出,这一计算表将是系统自动成图的根据。因此,在作图的时候要用对应的计算表。对计算表我们也有必要进行检查,这一检查主要是地层真厚度值有无出现0或负值,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分层或导线方位可能有错,也可能是剖面上该层进行了回测。
4.剖面小结编写
剖面小结是指对所测剖面的一些认识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小结的编写要注意对所测剖面所取得的认识、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编写,并把它放在剖面小结信息框内保存。
5.图形编辑
剖面图与柱状图是实测剖面的一种直观表达形式,在数字剖面系统中程序可根据剖面计算表自动生成实测地层剖面图框架、导线平面图以及地层柱状图框架,但要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成果图还要通过系统提供的一些交互式编辑工具进行岩性花纹添加、美观整饰和修缮等操作才能完成。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所要的图件类型(如是实测的还是室内归并的)进行真厚度计算,并检查确保数据无误;
②执行: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生成剖面图,确定图件绘制比例尺和生成顺序(即由顶到底还是由底到顶)后,即可完成剖面图与柱状图框架的绘制:
③图件编辑(岩性花纹添加、美观整饰和修缮等)。
(五)剖面数据入库
在确保剖面数据完整性和准确输入了剖面的起点坐标的前提下,必须把剖面数据作为剖面路线投影到图幅PRB库中,然后转入到实际材料图库中。剖面入库的目的是对整个图幅剖面进行统一管理以及作为实际材料图地质界线勾绘的依据。
入库步骤为:在剖面信息对话框里执行导入图幅剖面库→运行数字填图桌面系统→选择剖面所在的图幅→打开图幅PRB库→选择剖面数据投影图幅PRB库→选择要投影的剖面目录即可。
㈤ 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1.地形地貌测绘
测绘比例尺1∶5000~1∶10000,根据需要可更大。
宏观地形地貌:河流、版分水岭、台地、阶地权、溶蚀洼地、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等位置、界线;微观地形地貌:溶沟、漏斗、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柱、塌陷坑、岩溶泉等。
2.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
松散堆积物按工程地质分类分层测绘辅以形成时代,基岩分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隔水层岩石)分层测绘辅以形成时代;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测绘,统计节理、裂隙、溶孔、溶隙,提交岩性工程地质图。
3.水文地质测绘
按有关规范执行,提交第四系水文地质图、基岩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和岩溶水径流图。
4.人类工程活动测绘
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地下工程:隧道、地铁、煤气管线、给排水管线、人防工程、地下商场、窑洞等。
5.测绘路线
除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外,其他采用穿越法。
㈥ 工程地质测绘方法
工程地质需要的测绘资料有很多,测绘方法有很多。
如果非要选择两种的版话,就是工程地权质图测绘、工程地质钻孔放样。
如果将工程地质测绘进行分类的话,有如下两类: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两种。
1、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作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并进行综合评价,为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提供资料;
2、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为某一特定建筑物服务的,或者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研究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编制专用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析图提供依据。
㈦ 工程地质剖面图怎么看
现在勘测单位的工程地质图一般都没有提供图例,竖井左边的数字是黄海标高,右边的数字是深度。
㈧ 工程地质剖面图如何看懂
桩下面的数字应该是桩的埋深,剖面线上的数字是坡降吧?
看不到图,具体也说不上了!
你仔细看图例呀!
㈨ 工程地质剖面图
tk29指的是钻孔编号,对照平面布置图查找。下面的数字89.44为绝对标高 至当地的海拔高版程!图上有四种地质土权层,用锯齿线和-xx-线分隔 土质不同处有数字标明 (地面向下挖孔深度多少,高程多少)下面表格内为6个孔的挖孔深度和 孔间距!
㈩ 讲解工程地质图和绘制剖面图比较详细的书
这种情况你还是到书店去实际查看,根据你的需要进行选择,我想这样更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