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工程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构造

发布时间: 2021-02-05 17:35:55

『壹』 什么叫工程地质构造断裂区域

断裂构造分为3种: (一)一般断层。1.断裂构造形态的直接解译标志(1)破碎带的直接出露一般都构成负地形,具粗糙感;(2)地质体被切断或错开,包括地层、侵入体、岩脉、褶皱、不整合面等各种地质体被切断错开以及老断层被新断层切断、错开等;(3)沉积岩地区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但应注意与褶皱和不整合接触所造成的岩层重复和缺失的区别。2.断裂构造形态的间接解译标志(1)线性负地形和串珠状地形:包括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垭口、断层沟谷、断层裂口、串珠状盆地和串珠状湖泊、洼地等;(2)沿着某些方向,岩层产状发生突然变化,但褶皱、不整合接触也发生此现象,应注意区别;(3)侵入体、火山锥、矿体、松散沉积物呈线(带)状分布;(4)两种不同地貌单元截然相接;(5)山脊线、阶地、夷平面、洪积扇等地貌要素错动;(6)水系的变异,包括一系列平行的直线河段、角状水系、断头河、对口河、钓钩河、相邻河流均沿某一方向拐弯等;(7)泉(包括温泉)、湿地的成串出露;(8)在第四纪沉积层的平坦地区出现呈直线状分布的垅岗状地形;但应注意风沙、冰川作用也可能形成这种地貌;(9)不良地质作用呈线状分布,但应注意岩性也能造成此现象的产生。 (二)活动断层。1.断层崖、断层三角面保留得很明显,且在断层线影像上见有断层裂缝等;2.沿断层线形成断层裂口,多被视为仍在活动的断层;3.相邻河谷均出现跌水现象或形成瀑布等,往往与活动断裂有关;4.沿断裂分布的水系往往是直线状分布,水系与断裂相交处常发生同步扭曲;5.平坦的第四纪沉积层地区沿断层线出现垅岗状地貌,并多见有泉水出露;6.沿断裂线分布一系列地震震中、泉水和温泉等,往往也是活动断裂的标志;7.洪积扇、冲积扇前缘被切成直线,沿切线有泉水或湿地分布;8.在第四纪地层分布的平坦地区出现异常的色线(色带),往往是下伏活动断裂的表现。 (三)隐伏断裂。1.在平原地区呈现影像结构和色调深浅差异的界线,往往是隐伏断裂所造成;2.山前的一系列洪积扇、冲积扇被切割,第四纪地层见串珠状的泉水、湿地出露;3.第四纪地层上见多条相互平行的河段或相邻河流突然同时拐弯;4.第四纪地层上的水系变异,断头河、成排河流沿某一地段成伏流等;5.平原地区河道出现一些特征点,如汇流点、分流点等;6.在第四纪地层分布的平坦地区出现直线状分布的垅岗地貌,并见有泉水或湿地分布。 ------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P66-P67第二篇第三章第六节:地质构造的解译。

『贰』 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

(1) 地层的岩性:是最抄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 相关书籍 、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叁』 一、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一般认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条件

这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础)发生侵蚀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水质等。

地表地质作用

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线路的选择。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砾石料、碎石、块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筑材料的量、质及开采运输条件等,直接关系到场址选择、工程造价、工期长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时甚至可以成为选择工程建筑物类型的决定性因素。

(3)工程地质构造扩展阅读:

这些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又分为场地地质和地基两个方面。在不同勘察阶段,对这两个方面的侧重应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废,如在选址和初步勘察阶段,勘察工作侧重在场地地质,同时也对地基进行一定的研究。在详勘阶段则多侧重地基问题,但也要对场地地质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的好坏是对建筑地区,场址选择,建筑总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有密切关系和影响,必须在工程建筑设计前将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先查明。

『肆』 工程地质

褶皱上来说是个背斜,断层应是个东西走向的正断层,根据褶皱轴向与断层面走向的关系来说,是个纵断层。 看出来的就这些,不知对您是否有帮助?

『伍』 什么是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专层等,称为地质构造。属
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陆』 地质构造大致有哪些形式,其工程意义如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专门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所谓工程地质条件是:工程地质环境各个要素的总和。包括:
(1)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2)地形地貌条件(3)地质结构与地应力(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现象(6)天然建筑材料
地 质 工 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柒』 工程地质水平构造简介

工程地质水平构造简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专研究内容属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捌』 什么是地质构造等级

地质构造体系由李四光提出。曾称构造系统,是地质构造三重基本概念回之一,为具有成答生联系的各项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的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构造带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称构造体系。它是一定方式的区域性构造运动的产物,反映着一定类型的区域地应力状态。构造体系规模有大有小,小型的限于一块手标本,大型的有纵横几百公里,甚至更加宏伟。小型构造体系影响深度较小,大型构造体系影响深度较大。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研究的核心,它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阐明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而且在生产实践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如对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等方面的工作,都有指导作用。

『玖』 什么叫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是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

主要包括地形地内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容、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建设前需对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该场地以往建筑经验,已发生过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后果,建筑物沉降、变形及地基地震效应等;分析和解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地点; 提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处理措施等。

拓展资料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工程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拾』 什么是地质构造

中文名称:地来质构造
英文名称:geological
structure
定义自1: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2: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