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案

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2021-02-05 17:05:59

Ⅰ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与野外踏勘

主要工作内容为:①收集与研究工作区已有的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初步认识,了解其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测绘工作;②凡是有航、卫片的地区,必须充分利用,认真判读和解译;③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野外踏勘;④做好有关地质、器件等方面的准备。

(二)研究或实测控制性(代表性)剖面

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应首先从研究或实测控制性(代表性)剖面开始。其目的是查明区内各类岩层的层序、岩性、结构、构造及岩相特点,裂隙岩溶发育特征、厚度及接触关系,确定标志层或层组,研究各类岩石的含水性和其他水文地质特征。

剖面应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段上,沿地层倾向方向布置,要在现场进行草图的测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作,按要求采取地层、构造、化石等标本和水、土、岩样等样品,以供分析鉴定之用。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最好能多测1~2条剖面,以便于对比。如控制剖面上的某些关键部位掩盖不清,还应进行一定量的剥离或坑探工作。

(三)布置野外观测线、观测点

1.观测线的布置原则

按照用最短的路线观测到最多内容的原则,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线,并尽可能多的穿越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暗河出口等)和人工露头(井、孔等)以及关键性的水文地质地段。实际工作中,观测线的布置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穿越法:即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工作区的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貌单元、含水层走向的方向布置观测线。该种方法效率高,可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得最多的成果,在基岩区或中小比例尺测绘时多用该种方法。

(2)追索法:即沿着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质单元界线、不良地质现象周界等进行布点追索(顺层追索)。该种方法可以详细查明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但工作量较大。该种方法主要用于大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

(3)综合法(亦称均匀布点法,全面勘查法):即在工作区内,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布置观测线。例如,在松散层分布区,则垂直于现代河谷或平行地貌变化的最大方向布置观测线,并要求穿越分水岭,必要时可沿河谷追索,对新构造现象要认真研究;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应沿山前至平原,从洪积扇顶至扇缘(或溢出带)布置,平行山体岩性变化显著的方向也应布置观测线;在露头较差的地段,有时可用全面勘查法,以寻找地层及地下水露头;在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的平原地区,基岩露头较少,可采用等间距均匀布点形成测绘网络,以达到面状控制的目的。

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观测点的布置要求既能控制全区,又能照顾到重点地段。通常,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地质、水文地质意义和有代表性的地段。通常,地质点可布置在地层界面,断裂带、褶皱变化剧烈部位、裂隙岩溶发育部位及各种接触带;地貌点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各种地貌分界线,以及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点;水文地质点布置在泉、井、钻孔和地表水体处,主要的含水层或含水断裂带的露头处,地表水渗漏地段,水文地质界线上,以及布置在能反映地下水存在与活动的各种自然地理、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标志处,对已有取水和排水工程也要布置观测点。观测线、观测点的技术定额参见有关规范。例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见表2-1。

(四)进行必要的轻型勘探和抽水

轻型勘探就是使用轻便工具如洛阳铲、小螺纹钻、锥具等进行勘探。

图2-2 小螺纹钻(单位:cm)

(3)锥探:即用锥具向下冲入土中,凭感觉来探明疏松覆盖层厚度。探深可达10m以上。用它查明沼泽和软土厚度、黄土陷穴等最有效。

水文地质测绘中,除全面搜集区内现有的井孔及坑道(矿井)的资料外,还要求在测区进行一些轻型勘探和抽水。例如为取得被掩埋的地层、断层的确切位置,裂隙或岩溶的发育地段,揭露地下水露头等资料时,可布置一些坑、槽、浅钻或物探工作。为取得含水层的富水性资料,需布置一些机井抽水试验,为取得松散层厚度及被覆盖的基岩构造等,可布置一些物探工作。

(五)作好野外时期的内业工作和室内工作

野外测绘时期,每天都应把当日的野外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编录和整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原始记录的整理、野外草图的清绘,泉、井、孔等资料的整理,水、土、岩样的编录登记,并逐步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野外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应当进行阶段性的系统整理,一旦发现问题或不足,应立即进行校核或补充工作。

此外,为避免测绘时期组与组之间或相邻图幅之间,对一些现象认识不一致或某些界线不衔接,要求各测绘组的调查范围深入邻区(组)内一定距离,并常与邻组进行野外现场接图。

室内工作的主要内容是:①认真、细致、系统的整理测绘资料,如发现有误或不足,还应进行补充工作;②完成实验室水、土、岩样分析、实验和鉴定及有关资料整理工作;③做好勘探、野外试验等资料的整编工作;④编制水文地质图件(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以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或图幅说明书)。通常把水文地质测绘成果纳入水文地质调查总的报告中。

传统的地质、水文地质填图一般在纸图上进行,由于野外用纸图的频繁使用,所填的地质图还必须进行清绘,然后再用水彩上色。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所填地质图缺少地质属性数据,另外还有修改困难、上色不均匀、效率低、不易保存及数据共享性差等缺点。而基于GPS、RS、GIS(简称“3 S”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地质填图具有图形附带地质属性数据的特点,实现了传统地质图表达信息的彻底变革,同时还具有随时修改、高效、实现数据共享、易于保存和传输等优点。因此,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应尽量采用以“3S”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地质填图。

工程地质测绘方法

工程地质需要的测绘资料有很多,测绘方法有很多。
如果非要选择两种的版话,就是工程地权质图测绘、工程地质钻孔放样。

如果将工程地质测绘进行分类的话,有如下两类: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两种。
1、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作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并进行综合评价,为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提供资料;
2、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为某一特定建筑物服务的,或者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研究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编制专用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析图提供依据。

Ⅲ 工程地质测绘的详细介绍

工程地质测绘 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诸勘察工作中走内在前面的一项勘察工作。容它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以查明拟定建筑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按照精度要求将它们如实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设计图上。配合工程地质勘探、试验等所取得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成果提供给建筑物规划、设计和施工部门参考。
工程地质测绘应做到:(1)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并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对重要地质问题,必须经过实地校核验证:(2)中心突出,目的明确,针对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地质测绘;(3)保证第一性资料准确可靠,边测绘,边整理;(4)注意点、线、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程序及过程,实习拟按生产实际分为资料准备、外业测绘及资料综合整理等三个阶段进行。

Ⅳ 如何科学地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根据测绘内容涵盖的(环境、范围、执行难度等)详细的建立测绘方案、
根据测绘规模及内容合理分配人员、根据测绘内容合理采购测绘仪器(可以咨询环球测绘)、
严谨整理各类测绘数据、力求最真实精准的工程测绘成果!

Ⅳ 工程地质测绘与勘探

地面沉降危害较大或重要的城市,应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测量坐标系统宜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宜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地形图上需表示的内容按《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应规定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执行。

查明地表水入渗情况、产流条件、径流强度、冲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况、灌溉、库水位及升降。开展渗水试验,提供渗透系数。查明地下水水位,提交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对于地面沉降调查未及或不确切的重要沉降区可施以简单的钻探与物探,探测隐伏断裂、松散堆积层的厚度等(如音频大地电场仪),开展抽注水试验。

Ⅵ 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1.地形地貌测绘

测绘比例尺1∶5000~1∶10000,根据需要可更大。

宏观地形地貌:河流、版分水岭、台地、阶地权、溶蚀洼地、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等位置、界线;微观地形地貌:溶沟、漏斗、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柱、塌陷坑、岩溶泉等。

2.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

松散堆积物按工程地质分类分层测绘辅以形成时代,基岩分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隔水层岩石)分层测绘辅以形成时代;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测绘,统计节理、裂隙、溶孔、溶隙,提交岩性工程地质图。

3.水文地质测绘

按有关规范执行,提交第四系水文地质图、基岩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和岩溶水径流图。

4.人类工程活动测绘

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地下工程:隧道、地铁、煤气管线、给排水管线、人防工程、地下商场、窑洞等。

5.测绘路线

除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外,其他采用穿越法。

Ⅶ 水库区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工作

早在1954年地质部黄河中下游队,已经在三门峡水库区内进行了比例尺为1:50000的地质测绘,并做出了1:50000的水库综合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地貌图、地下水盐类分布图及其他许多图件,并编制了水库综合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报告。这些地质资料给水库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1954年的水库地质工作,由于是在精度差以及不合规范要求的1:1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的,因此,地形底图本身以及所有用它做出来的地质图件,就不能适应它自己的比例尺。为此,195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按照苏联的地形测量规范,将水库区的1:10000的地形图做了全部重测。但重新测的1:10000水库地形图,一般只测到高程为360m,没有考虑到水库建成后坍岸与浸没问题。后来所用的360m高程以上的地形图是在1957年才完成的。

根据水库正常高水位达到350m和360m高程,考虑到水库蓄水后,将产生浸没、坍岸、沉陷等的影响范围,因此,在以浸没为主的地区(渭河、洛河一带)的地质测绘范围应达到385m高程;在以坍岸为主的地区(黄河两岸)则应达到360m高程以外1km的范围,其地质测绘的总面积为5856km2

因此,水库综合性地质测绘工作,落后于勘探工作,于1958年4月才开始工作。

1.本期工作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将水库划分为下列三个地区:

(1)潼关以北黄河两岸,按1:50000的精度,进行综合性的工程地质测绘;

(2)潼关以西渭河(包括洛河、泾河)两岸,按1:50000的精度,进行综合性的水文地质测绘;

(3)潼关以东黄河两岸及坝址外围地区进行综合性的工程地质测绘。在陕县到岳家河口黄河两岸,约150km2的范围内按1:10000的精度,其他地区仍按1:50000的精度进行。

2.根据水库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情况,并考虑到便于工作起见,将地质测绘工作分为5个地区进行,即:

(1)渭南区。东起潼关花寨子,西至西安,北达渭河河谷,南到385m高程,地质测绘组组长樊廷平;

(2)泾河区。东起官道镇,南以渭河为界,西、北各至泾河两岸385m高程,地质测绘组组长刘百云;

(3)洛河区。西与泾河区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东至黄河,北达385m高程,地质测绘组组长龚有奎;

(4)潼北区。新盛镇以北,韩城以南的黄河两岸,地质测绘组组长朱钧;

(5)坝址外围地区。东起硖石,西至潼关的黄河两岸,南迄陇海铁路,北达庙后村,地质测绘组组长陈梦。

各区的人员编制与地质要求,均已在任务书中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其全部工作已于同年9月底完成外业,11月底提交库区的总报告及相应的图件。

Ⅷ 工程地质测绘的介绍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诸版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权一项勘察工作。它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以查明拟定建筑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按照精度要求将它们如实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设计图上。配合工程地质勘探、试验等所取得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Ⅸ 做土地测绘方面的工作计划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以房地局年度四项重点工作为重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1、积极配合,推进市区重点工程建设
完成中环线南段、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征地费包干协议及有关手续;
积极做好“一站三线两路一带”、“一地两管”中用地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中环线相关项目用地手续;
做好重大工程的拆迁许可证审批,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审核;
加大区配套安置用房建设管理力度,重点做好“新造屋”等地块配套商品房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年内竣工项目2个,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2、扎实推进,确保局四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作。下半年加大对平改坡综合改造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快工程进度,年底前确保全年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做好2006年改造计划上报和前期准备工作。
房屋拆迁工作。配合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中环线拆迁收尾和南站房屋拆迁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做好20户以内在拆基地收尾工作,确保土地储备、土地招投标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继续推行“十项内容”公示制度,逐步建立今年新开拆迁基地档案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大拆迁人员培训力度,同时配合区有关部门做好拆迁公司的归并整合,切实做好拆迁信访及矛盾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物业管理工作。继续加强物业行风建设,成立我局行风推进小组,积极组织落实整改,开展新建和售后商品房“双十佳优秀小区经理”评选工作和“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树立和宣传优秀典型,促进我区物业行风再上新台阶;继续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举办“2005上海物业服务展示会”;完成维修资金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加强对22个尚未完成资金上线业委会的协调与指导;完善房屋应急抢险体系和房屋应急抢险网络,做好防汛防台;加强业委会运作指导,抓好业主大会、业委会的组建工作,按期指导业委会的换届;加大对新发生的违法搭建的查处力度。
风貌保护工作。完成25.5万平方米风貌建筑综合整修工作;开展优秀历史建筑普查,建立完整的建筑、人文档案;配合做好建业里项目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居民搬迁的收尾及相关审批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加强管理,提高住宅建设和配套水平
全年住宅建设计划新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5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5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8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住宅全装修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创建“四高”优秀小区6个,“四新”成果集成小区3个;建设住宅生态小区2个,创建1个,争取培育1个;做好第四届优秀住宅评选工作。
下半年住宅配套道路计划新开工2条,力争3条,竣工4条。继续做好百花街中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加强住宅建设质量管理,深化新建住宅创“无渗漏”工作。组织召开我区建筑节能推进会,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4、落实调控,促进区域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落实“两个1000万”地块的出让工作。同时按照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有序推出公开出让地块。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积极采取措施,在房地产交易法规的框架内,对属于土地储备范围的存量房地产转让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努力为土地储备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开展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全区土地资源。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房地产经纪企业备案管理、房地产经纪人执业信息卡管理,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开展执法检查和“放心售楼”活动,规范交易行为。加强房地产信息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跟踪研究,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房地产市场发展动态。
强化居住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推进居住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探索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机制,促进租赁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
5、创新机制,探索旧区改造新途径
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加强管理,确保全年房屋综合整修面积53万平方米和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计划的全面完成。
加强旧住房综合改造调研,进一步梳理摸清现状,分析实施改造的重点、难点,起草我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实施意见,建立我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机制。
加大旧住房综合改造推进力度,争取下半年日晖二村试点项目开工。并确定2006年旧住房综合改造计划,为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6、结合重点,加强内部管理和课题研究
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房屋综合整修、土地招投标工作的绩效评估;组织做好政风建设检查工作,积极落实整改;加大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组织。结合“满意在徐汇”活动,推进“文明窗口”建设。
深化ISO9001质量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和程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加强法制工作,深入推进流程再造,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充实、整理历史资料和房屋照片,完成《梧桐树后的老房子(续)》(初稿)的编写工作。
完成《商务楼建设与运营政府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形成我区商务楼建设与运营导则。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开展《房地产基金与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为我区历史风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完善GIS系统建设,加强系统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检查工作管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GIS系统在局各项业务中的应用。
继续做好处理落政代为经租房产租赁矛盾“二方一点”试点和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
编制完成2006年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对新修改的《上海市档案条例》组织全面学习,建立健全档案交接、查询等程序,做好全局各个部门档案归档工作,研究、探索依法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的尝试,拓展档案利用的多方渠道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