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层
A. 洪积层各分带的工程地质性质有何特点
洪积层的特征:
(1)洪积层多位于沟谷进入山前平原、山间盆地、流入河流处。从专外貌上看多呈扇形属;
(2)洪积物成分复杂,主要由上游汇水区岩石种类决定;
(3)在平面上,山口处洪积物颗粒粗大,多为砾石、块石;向扇缘方向越来越细,由砂直至粘土。在断面上,越往底部,颗粒越大;
(4)洪积物初具分选性和层理,洪积物有一定的磨圆度;
(5)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B. 工程地质中岩层与地层的异同点是
岩层指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区域、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层。
地层泛指不同地质成因、不同于质年代、不同颗粒粒径、不同塑性状态等区分的岩土层
C. 电大工程地质地质图上符号代表什么层
首先确定剖面位置、方向,知道剖面是从那侧看的。通过剖面图可以看出自上至下地层构成、断层破碎带,岩体分级,地下水位,岩体透水性等信息。总之可以直观了解建筑物地基的岩土层构成。
D. 一、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一般认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条件
这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础)发生侵蚀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水质等。
地表地质作用
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线路的选择。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砾石料、碎石、块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筑材料的量、质及开采运输条件等,直接关系到场址选择、工程造价、工期长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时甚至可以成为选择工程建筑物类型的决定性因素。
(4)工程地质层扩展阅读:
这些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又分为场地地质和地基两个方面。在不同勘察阶段,对这两个方面的侧重应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废,如在选址和初步勘察阶段,勘察工作侧重在场地地质,同时也对地基进行一定的研究。在详勘阶段则多侧重地基问题,但也要对场地地质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的好坏是对建筑地区,场址选择,建筑总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有密切关系和影响,必须在工程建筑设计前将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先查明。
E. 地质勘探的地质层组
土体按堆积年代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版土、砂土权、粉土和粘性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有机土、炭质土和泥炭;按工程地质意义及土的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崩解性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人工填土等。
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成因年代及工程地质特征,将土体分为砂类土、粘性土和特殊类土等工程地质层组。 除沿海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外,广泛分布于各地。为冲洪积相沉积,含有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夹有亚砂土或粉砂薄层。稍湿至潮湿,多为可塑至硬塑状,具中——低压缩性,厚度较大,在山前岗地均出露地表,东部平原区埋深达15—30米。
F. 什么叫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是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
主要包括地形地内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容、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建设前需对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该场地以往建筑经验,已发生过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后果,建筑物沉降、变形及地基地震效应等;分析和解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地点; 提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处理措施等。
拓展资料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工程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G. 工程地质土层描述中q4al,q4ml是什么意思
详见《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附录I 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
H. 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特征对注浆材料的选择和注浆量的确定尤其重要,因此,在注浆施工前回,必须搞清楚所注地层答是砂层、粘土层、淤泥层,还是砂卵石层、断层破碎带。对于砂层,要进行筛分试验,确认砂层是粗砂、中砂,还是细砂、粉细砂。对地层空隙率、裂隙度要通过试验,或者采取工程类比法进行确定。
I. 工程地质读图
一、在一切开始之前,你首先得弄明白什么叫等高线?简单地讲,等高线就是地形上高程相等的点的连线,在连线上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比如图中的虚线即为等高线,等高线上标注的数据即为该条等高线对应的高程数值。
二、有了等高线,并且理解了它的含义,那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空间的立体地形图,这时你一定要抛开地质内容,否则易受干扰。从你所给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图纸的左、右各有一个小山包。左边山包比右边高(左边的等高线都到了200,而右边最高为180),140这条等高线没有从两个山包中间穿过,表示两个山包之间的连接部分,即所谓的鞍部,要高于140,那我们就在脑海中建立了一个类似马鞍状的空间立体概念。
三、有了这个空间概念,回头再来看看地质图内容。这时你会发现,在左侧山包处,地质分界线大致与等高线相吻合,这说明在这个地方地层是呈水平层状的,不知你吃过多层夹心饼没有,想像一下这个夹层饼足够厚!如果你把夹心饼平放在案板上,沿四周切成圆台体,这时你会发现,所夹各层的出露情况是与圆台体四周等高度的连线相一致的,假如你将饼掉转90度,立起来,让夹心层面向你,这时你再去把夹心饼切成圆台状,你便会发现,地质界限是与圆台四周等高度的连线相交的,你可以回家自己做个样本试一试,通过实体实验有助你建立空间概念;
四、根据上述对水平岩层出露的情况的分析,自然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判断奥陶系和寒武系地层不是水平产出的,而是呈倾斜的产状出现的。其在图纸的上方与上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属于角度不整合,在右侧则属于平行不整合。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者应该是断层形成的,后者应该是褶皱造成的。至于其中的花岗岩则呈不规则的形状侵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