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大学地质学院
㈠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内定贺阳教育投资容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15000多人。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院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具有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28万册,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
学院坐落于保定市南二环路,学院设有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信息工程系、工程技术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系、外语系、基础课部、体育课部等八个系部。学院发展目标是把学院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社会民众公认的一流独立学院。
㈡ 中国地质学院长城学院是国家认可的大学吗
是国家认可的。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容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15000多人。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院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具有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28万册,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
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和虎振学院是一个吗
不是,但是两个学校是邻居,而且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董事长是虎振,中国地质大专学长城学院是属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全日制学院,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教学管理,虎振只是投资建校等。其他本三也有投资者的。
㈣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我还没进去
听学长们说
长城学院很小,没几分钟就逛玩了
不过师资还不错 有本部的老专师 也有河北**大学(忘了叫属什么名字了)的老师.. 当然也有刚毕业的老师..
宿舍是6人一间
两层食堂 还有一间类似大排档的小吃店 不过听说不太卫生
图书馆藏书还好,不是很多
十层楼的 不知道跟一个什么的 共用一栋
嗯..
大概就这些了吧
㈤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这学校几本啊
3本,特别破,特别小,而且每天军事化管理,5点起床不学习,叠被子,学校学习氛围差,而且坑钱,啥钱也得交,不交学校逼你交。设施也破
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是什么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中国地质(北京)大学的“三本”院校。
㈦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内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按容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15000多人。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院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具有齐全的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28万册,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学院坐落于保定市南二环路,学院设有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基础课部、体育课部等八个院部。学院发展目标是把学院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社会民众公认的一流独立学院。
㈧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毕业证一直都是学院发的,学位证貌似从08级开始也是长城学院的学士学位了,上三届都是本部(地大北京)的学位证。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不是重点,你在哪上就是什么证,一本是一本,三本是三本。
而且,我今年有帮老师给大四发领毕业证和学位证,其实说的是本部的学位证,而且下面的章也是本部的,但是上面也标明了你从长城学院毕业的。。
学院创办四年了,发展很快,在同类独立学院中已是不错的了。
你的分数,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能上吧。
㈨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的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为依托,由中国地质大版学(北京)负权责教学管理,择优选派及聘用专兼职结合的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同时,长城学院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手段,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