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地质灾害
㈠ 汝州市地质矿产局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1′~°7′,北纬33°56′~34°20′,东与禹州、郏县接壤,西与汝阳、伊川相连,南与鲁山、宝丰搭界,北与登封毗邻,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4公里,总面积1572.84平方公里。市域南依外方山脉,北靠嵩箕山脉,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形成两隆一坳的槽形盆地,地理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侯成国 党组书记、局长
杨景明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赵新建 副局长
韩路易 党组成员、主任科员
张建路 党组成员、副局长
连宏志 党组成员、副局长
卢胜利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侯成国简介:汝州市温泉镇人,1964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起历任焦村、纸坊、寄料、杨楼等乡镇乡镇长、党委书记;2005年8月,任汝州市委副秘书长;2007年4月,任汝州市农机总站党组书记、站长;2009年11月,任汝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农开办党组书记、主任;2010年7月,任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2010年,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内设17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综合科、财务科、人事科、政策法规科、纪检监察科、开发管理科、储量地环科、稽查一队、稽查二队、矿权交易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国营科、保证金办公室、冶金市场办、冶金稽查队、化验室。下设7个地矿所,分别是小屯地矿所、蟒川地矿所、寄料地矿所、陵头地矿所、大峪地矿所、临汝镇地矿所、中心地矿所。截至2010年底,共有干部职工170人。
【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达46种,已开发利用26种,优势矿产主要有煤、铝土矿、水泥灰岩、高岭土、玄武岩、叶蜡石、地热矿泉水等。其中,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石炭一二叠系地层中,垂深在1500米以浅的煤炭总储量35.5亿吨,已探明地质储量9亿吨;铝土矿属地台型沉积矿产,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系组中、下部铝土质、铁质岩系内,勘查储量7950万吨,预测储量2.37亿吨;水泥灰岩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辛集组、中统张夏组、上统崮山组地层中,普查储量5亿吨,总资源量20多亿吨;其他矿产如叶蜡石、硅石、玄武岩、钾钠长石、石墨、重晶石等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矿业秩序治理整顿】2010年,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在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维护了矿业秩序的稳定。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分包区域责任制,制定下发了《汝州市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划分巡查区域等级,明确巡查职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对各类违法开采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成立明察暗访督导组,对各地矿所、稽查队履职情况和非法开采举报件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规定时限内该发现未发现、该到场未到场或该处置未处置到位的,按规定追究责任,促进职责落实。2010年以来,共查处私采滥挖露头煤小坑口4个、砂岩点13个、地热水井4个(次)。
二是加强煤矿日常监管。严格执行煤矿企业井下实测、密闭墙动态监管制度,2010年,对具备入井条件的煤矿企业共入井检查68矿(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5起,督促7家煤矿设立密闭墙16处。按照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指挥部的要求,由地矿所每周对辖区煤矿停产停工情况检查1遍,确保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期间的安全。
三是开展打击非法开采集中整治活动。7月,按照平顶山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从11月1日开始,集中两个月时间,再次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地面非法开采和以与村组、村民签订协议为名非法开采资源的行为;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矿业秩序治理预备队和应急大队,制订应急预案,实施全员执法;组织召开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参加的全市动员大会,邀请主管副市长发表电视讲话,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实施部门联动,与公安部门联合,加大对非法开采的追究力度,严厉打击了一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有效震慑了非法开采者。
四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2010年,汝州市地质矿产局结合矿产资源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地矿警务室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完善了硬件设施,抽调刑警人员进驻地矿警务室,运用刑事力量加大对妨碍公务、私采滥挖等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矿产资源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强化联合执法机制。2010年以来,警务室协同有关部门出警30多次,抓获非法开采人员10名,增强惩治矿产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效力和震慑作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2010年,由于地方小煤矿兼并重组,全部停产整顿。面对矿业经济低迷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停产的严峻形势,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各征收单位积极转变征收观念,坚持以法律法规宣传和服务矿山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兼并重组前的短暂时间,加大征收力度,确保征收工作新突破。紧抓辖区大矿征收工作,严格审核纳费申报,做到应收尽收,稳定大矿的征收局面。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大对非煤矿点的征收力度,严格依法征收,确保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入库任务的完成。2010年共征收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2236万元。
【采矿权管理】2010年,汝州市共有各类采矿许可证141个,其中,省国土资源厅发证52个,市本级发证89个。按矿种划分,煤矿49个,铝土矿2个,铁矿1个,建筑石料用灰岩16个,水泥用灰岩7个,砂岩2个,石灰岩18个,陶瓷土1个,白云岩2个,石英岩18个,建筑用砂岩1个,玻璃用石英岩5个,水泥配料用砂岩2个,建筑用安山岩2个,重晶石3个,长石4个,石墨1个,叶蜡石3个,砖瓦用页岩1个,铸型用砂岩1个,玻璃用砂岩2个。采矿许可证总面积105.53平方公里。全年共办理采矿权报件105件,其中延续7件,临时延续23件,划定矿区范围10件,变更65个。开展采矿权人年度开发利用检查,年检率、实地抽检率分别达91.2%、40%。兼并重组煤炭企业换证工作有序进行,积极主动搞好服务,38家参与兼并重组煤炭企业上报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初审意见36家,换发新采矿证31家。非煤矿山资源整合有序开展,编制了《汝州市非煤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和《汝州市省定非煤重点矿种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省定的1个整合矿区签订整合协议,整体工作稳步推进。积极为矿山企业搞好服务,义务为企业提供咨询78矿次,依法调处纠纷2起。编制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并进行了初审。
【地质勘查管理】2010年,汝州市辖区共有勘查许可证24个,其中,铝土矿10个,煤矿3个,铅锌矿2个,水泥灰岩矿2个,铁矿3个,多金属矿1个,高岭土矿1个,玄武岩矿1个,石墨矿1个,勘查总面积246.4平方公里。全年办理勘查许可证延续征求意见回函2件。认真搞好勘查项目年检工作,应参加年检探矿权22个(另外两个为“两权”价款项目,不参加年检),实际收到年检资料20个,年检率达90.9%。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依法督促50家矿山(其中煤矿41家、铝土矿2家、水泥灰岩7家),按季度开展储量动态检测,检查企业台账,核算动用储量,考核回采率。搞好矿产资源储量审核备案工作,配合资质单位实地核查乙类及零星分散矿点18个,编制储量检测报告18个,上报备案9个。完成44个省发证矿山、65个非煤矿山储量登记统计工作。对王寨工业园区等4个重点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压覆情况进行审查上报。
【矿产资源市场建设】认真执行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和分类出让的规定,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组织人员对拟出让块段进行踏勘、制图,严格价款确认、公开出让等程序,确保出让进度。2010年发布挂牌出让公告2期,公布采矿权2宗,成交2宗,有效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编制下发了《汝州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汝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政府同各乡镇签订了汛期地灾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人员对全市因探矿、采矿可能开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区域进行排查,确定隐患点7处,对两处较大隐患实施治理;督促各乡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余份,落实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对大峪过风口滑坡和陵头前门崩塌两处重点隐患点重点预防,实施24小时监控,确保安全度汛;加大地质灾害基础投入力度,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汝州市成功创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稳步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存储保证金277.1万元,10家企业签订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协议,已通过平顶山市初审3家;编制完成《汝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年)》;加大地质遗迹保护力度,蟒川罗圈晚前寒武纪古冰川遗迹以第一名的位次入选河南省“十大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地质遗迹”。
【冶金矿山管理】认真落实市场统一调控制度,委托中铝公司、汇源公司代扣代缴交易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全年共代征铝粘土资源税1075万元。严格市场准运制度,依法查处私拉偷运行为4起,规范冶金矿山经营秩序。开展冶金矿山专项整治,制定下发《铝土矿资源专项整治方案》,采取日常巡查和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私采滥挖和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针对小山沟部队军事保护区内非法开采的严峻形势,与小山沟部队建立联合打击非法采矿工作机制,建成伏牛山哨所,使这一地区的非法开采活动得到了有效制遏。2010年,全市共制止私采滥挖铝土矿点30(个)次、无证开采金矿点6(个)次,立案查处12起,拆除工棚5间,暂扣没收非法开采设备50余台(件),抓获非法开采人员9人,确保冶金矿山矿业秩序的稳定。
【地矿法制建设】利用“3·19”矿法颁布纪念日、“3·26”安全生产日、综合治理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时机,开展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国情国策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矿产资源管理的良好氛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集体会审、执法责任追究等依法行政制度,2010年共组织采矿证延续集体会审两次,做到领导科学决策,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把关,共受理审核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案件30起,结案30起,有力打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开采行为。顺利通过平顶山市人大矿产资源管理专项工作检查。
【信访稳定】按照“五个专用”,即专用车辆、专用电话、专用手机、专用相机、专用电脑,加强信访工作硬件建设,改善信访工作条件。定期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掌握信访苗头。认真落实领导挂牌值班和包案制度,对上级交办和排查出的信访案件建立台账,逐案明确包案领导、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开通了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来信来访渠道,方便群众反映问题。2010年,共办理信访件12件,全部按期办结,信访稳定工作在汝州市组织的月考评中7次名列各委局第一。
【机关和人事管理】制定了包括财务管理、出勤考勤、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机关管理。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利用“三八”妇女节、清明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深化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通过年度复查验收。搞好对外宣传,编发信息34期、简报36期,被市委、市政府及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采用32条,在各级报纸、电视发表新闻稿件56篇,其中在《资源导刊》等地市级以上媒体发稿16篇。加强人才教育,全年共组织学习培训以及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15期、601人次。积极做好职称申报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截至2010年底,全局共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3名、初级技术职称人员21名,高级工37名、中级工30名、初级工26名。
㈡ 化石产地保护
我国现行的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大致可分为化石产地保护工程和化石标本保护工程两个大类。其下又可分类、亚类,各包括若干具体保护工程项目(表5.1)。
表5.1 化石保护工程分类一览表
山东省对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主要是采取设立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立地质公园、申报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等形式加以实施。同时,对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集中产地进行勘界,划定保护级别。
按照古生物化石保护循序渐进的原则,到2020年山东省将建成2个世界级保护区、4个国家级保护区或地质公园、12个省级保护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或地质公园和15个地市级保护区。
表5.2 山东省规划主要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地质公园)
续表
续表
已设立的保护区、地质公园,均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加大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公园建设的投入。
图5.16 莱阳恐龙化石赋存层位——红土崖组
图5.17 棘鼻青岛龙
莱阳市人民政府、莱阳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境内化石资源的保护工作,2010年申报建立莱阳金岗口恐龙遗迹省级地质公园。在重要化石点建立了保护标志,在化石等集中分布的典型产地——金岗口设置了临时性的防护棚,进行原地保护,对面临自然风化遭受破坏的化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保护。2010年,莱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莱阳境内的恐龙骨骼及恐龙蛋化石进行科考保护,对金岗口面临风化破坏的恐龙化石点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并在发掘点建立了原址保护场馆。
图5.18 莱阳金刚口2号点恐龙化石抢救发掘现场
2011年11月,金刚口、将军顶等地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
诸城,因盛产恐龙化石被中国地调局授予“中国龙城”称号,被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命名为“野外观测基地”、“恐龙科研科普基地”、“地质科研科普基地”。2009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山东省诸城恐龙国家地公园”,地质公园内典型恐龙化石产地有库沟恐龙化石长廊、恐龙涧化石隆起带,臧家庄恐龙化石层叠区和皇龙沟恐龙化石足迹群。
图5.19 莱阳金刚口2号点恐龙及恐龙蛋遗址保护场馆
图5.20 莱阳金岗口2号点恐龙化石原址保护棚
图5.21 莱阳金岗口1号点棘鼻青岛龙遗址保护馆
库沟化石长廊在13500平方米的含化石层面上集中分布有多达7933块恐龙骨骼化石,皇龙沟有11000多个恐龙足迹密集分布于4800平方米的岩层面上。诸城是我国重要的大型鸭嘴龙为代表的恐龙化石群分布地,装架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等数架恐龙骨架,还发现有虚骨龙、甲龙、肿头龙、角龙类骨骼化石。
图5.22 诸城恐龙化石修复装架馆——龙立方
图5.23 装架的恐龙化石
图5.24 对化石采取打胶、加固等保护措施
图5.25 诸城库沟化石长廊保护大棚
图5.26 诸城皇龙沟恐龙足迹保护大棚
图5.27 诸城中国暴龙馆
自2008年以来,诸城市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大恐龙化石保护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达1.5亿元修建了臧家庄恐龙化石原产地保护场馆—暴龙馆,库沟恐龙修复装架间,对化石长廊、化石隆起带、足迹化石群产地也都搭建了大棚,采用大型隔防水工程进行了保护。
除了莱阳、诸城,山东省在莒南、临沭、新泰等地也发现有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现已建立地质公园加以保护。
图5.28 临沭马庄保护剖面
山东长清张夏—崮山地区是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所在地,为加强该区的寒武系剖面和所赋存的三叶虫化石保护,2000年,该地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先后在保护区内竖立了各种保护标志,采取了若干加固保护工程。2004年又被批准建立省级地质公园,相继成立了管理机构,对公园建设进行了近期和远期规划,同时对地层剖面和诸多地质遗迹景观点进行了清理,对重要化石层采取了必要的防水、排水加固保护措施。并加快了地质公园的配套建设。
图5.29 馒头山剖面(全貌)
图5.30 馒头山剖面(局部)
图5.31 范庄剖面
山东古生物化石
图5.32 山东张夏—崮山地质公园牌坊
图5.33 山东张夏—崮山地质公园主碑
山旺是我国首批被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被称为“万卷书”的山旺组地层剖面和“化石宝库”,这是地球给人类留下的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山旺保护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古生物化石赋存的硅藻土极易风化。前些年,为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已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物力,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原开采矿坑进行了抢救性治理保护,大规模组织开展了山旺地层层型剖面修复工作,对剖面周边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集中有效治理。2002年以来,共实施保护治理项目7个,通过实施这些保护治理项目,共清挖坍塌土石方20多万立方,排除积水30多万立方,打混凝土桩205根,建成混凝土挡土墙138m,建成排水管沟600多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万多株,整修道路3.4公里,有效地保护了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
图5.34 已保护的山旺剖面
公园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含化石的岩层剖面进行了加固,重要化石点竖立了保护标志,健全了保护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
㈢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旅游资源
“一城榴花雨,万顷荷花香”是对枣庄旅游的真实写照。枣庄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拥有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素有“冠世榴园”之称的峄城冠世榴园风景区,被国内外游客赞誉为世界级“农业遗产”;
拥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为典型的“岱崮”地貌;
拥有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双龙大裂谷,地震裂谷奇观被地址专家誉为地震遗产奇迹中的“奇迹”;
拥有我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
拥有运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地、铁道游击队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支持的红色精品景区。近百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众多的河、塘、湖、库构成了枣庄独特的“江北水乡”风貌。依托这些人文、自然资源,
枣庄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抱犊崮、熊耳山、冠世榴园、微山湖湿地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以盈泰温泉度假村、汉诺葡萄酒庄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以滕州“一塔六馆”、匡衡祠、市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
国家AAAA级景区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古城、汉诺庄园、鲁南水城·枣庄老街、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
国家AAA景区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龟山旅游风景区、墨子纪念馆、莲青山生态旅游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滕州汉画像石馆、刘村梨园风景区等
国家AA景区
甘泉寺、王学仲艺术馆、滕国故城、李宗仁史料馆、鲁南观赏石馆等
河南省卢氏县熊耳山----风光无限,闻名遐迩.气象万千.08之夏熊耳山,地处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界岭。据《水经注》记载说熊耳山“双峰竞秀,望若熊耳”,《尚书.禹贡》上记载道“导洛自熊耳”而得熊耳山名。熊耳山古为道教名山,主峰熊耳岭海拔1569米。熊耳山雄伟险峻,气势非凡。主峰云遮雾罩,或玉带缠腰,或桂冠戴顶。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雄险,龙潭瀑奇秀。悬崖绝壁间有一独木桥,经年累月不见朽迹,相传为神人架设,游人无法接近。通天洞平直,进洞后可见蓝天白云。风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积雪仍存。有多处香火旺盛的庙宇遗迹。现已修成祖师爷庙等多处景点。
熊耳山汤河温泉风景区,地处卢氏县横涧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界岭,是中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分界岭。
《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自古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主峰熊耳岭海拔1569米。有头无门、二天门、三天门、神仙桥、通天洞、风洞等景观。熊耳山雄伟险峻,气势非凡。主峰云遮雾罩,或玉带缠腰,或桂冠戴顶。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雄盼,龙潭瀑舒秀。悬崖绝壁间有一独木神仙桥,经年累月不见朽迹,相传为神人架设,游人无法接近。通天洞平直,进洞后可见天白云。风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积雪仍存。汤河温泉,位于熊耳山南麓汤河多街头,俗称“汤池”。光绪九年,《卢氏县志》记载:“汤池在熊耳山足,夏可熏鸡,冬可沐疡”。其形成原因,众说不一。神话传说为泉山之下压一太阳,乃后羿所射之日。
专家测定:常年水温49.5左右,时流量10吨,台有硫、氟、钙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常浴汤池水,川医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以及麻痹症、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对痤疮、湿疹也有较好的疗效。洗浴后皮肤光滑、富有弹性。当地的汤河人自古以来就有裸浴的习俗。据说在古时,本地男女常为洗浴争池,为此曹靖华之父曹植甫从中调停,最后约定女了洗浴时间为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纫十,其余时间均为男子洗浴。此后,一年四季里,男女都能够按约定时间,在大河岸边,轮日裸浴,向着蓝天白云,尽情淋浴,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原始风情。远远望去,如一幅流动的人体水墨画,令无数外来度假的游客感叹、称奇。省著名历史学家单渊慕到汤河考察后曾赋诗一首:“夜宿汤河青山下,夜涛声求入耳,对崖数十裸浴女,微雨清晨洗文化.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镜内,因远看整座山体象一只黑熊的耳朵,故得名熊耳山。据《峄县志·山川》记载:“熊耳山,城北六十五公里,是距梁山之右,界碑岭之南,高耸巍峨。周围岩石削立数百丈,唯一鸟道可上。” 主要景点有双龙大裂谷、龙抓崖地震遗址,黄龙洞、卧虎洞、牡丹庵、八戒洞等自然景观。
双龙大裂谷是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景点,它主要受差异性风化剥蚀和重力地质作用等影响而形成较大规模的张性裂隙,是崮形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龙抓崖是典型的崩塌地质灾害遗迹,具有极大的地质科研及教学价值。
熊耳山特殊的横断山脉为景区造就了奇异绚丽的天然溶洞群,黄龙洞、巨龙洞和卧虎洞各具特色,其洞天互映、崎岖深邃,石笋、石柱、钟乳石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蔚为壮观。公园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湖川相连、享负盛名。涓涓细流汇成飞流瀑布,经年不息。下游的龙床风光和抱犊平湖,碧波荡漾、秀丽迷人,为游客营造出一个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㈣ “岱崮地貌”景观图。崮,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该山岩石中普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㈤ 枣庄风景名胜
枣庄山川秀美,英才辈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近几年来枣庄旅游设施及景点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以“山”为主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此处群山绵延不绝,峰头林立,周围由巢云观、君山望海、十八罗汉洞等景点;以“果”为主的万亩石榴园游览区园内有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权妃墓、三近书院、中日友好碑廊等景点。以“水”为主的台儿庄古运河风景区。上游部分已开发成月河公园风景区,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等景点组成。下游部分依然保持着康乾盛世时古民居的原貌。以“古”为主的滕州古文化旅游区的总体布局。 ㈥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简介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南部 北庄镇境内,海拔483 米,东西绵延 6 公里,南北宽 2 公里,呈东西走向,是中国罕见的崮形山体岩溶地质地貌。溶洞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保护范围是:东经117°37′28″~117°37′48″,北纬35°00′10″~35°00′20″,面积0.5平方千米。 因其主峰远看貌似一只大熊耳,故称之为熊耳山。《峄县志》早有记载:“(熊耳山)又西,曰裂山,如与熊耳一山而中划者,下为深涧,陡绝数千尺。自山巅俯窥,幽杳深暗,不见其底。两涯(崖)怪石参差,欹侧嵖岈,无立处,亦一奇也。” ㈦ 为什么说山东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全世界都算数一数二 地理位置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省会城市济南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700余公里,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境域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在境内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黄河在境内自鲁西南向东北斜贯鲁西北平原。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等城市设有机场,山东的航空企业开辟航线290多条;山东铁路以京沪、胶济线为主体,与京九、菏兖石两线形成两纵、两横铁路干线;山东公路交通居全国首位,高速公路贯穿全省各市,县乡公路实现村村通;山东拥有沿海港口26个,开通有国际国内航线,构成了境内海、陆、空立体交通。 气候环境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2℃~14.4℃,由东北沿海向西南内陆递增。鲁中山区的沂源及胶东半岛(除烟台、威海、莱州外)年平均气温低于12.0℃,半岛东端的荣城、文登和成山头最低为11.2℃。鲁西南在13.7℃以上,济南市最高为14.4℃。全省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温度-4.4℃~ -0.6℃。最热月一般出现在七月,但半岛东部、东南沿海,受海洋影响,最热月在八月,平均气温比七月份高0.4~3.7℃。7月平均温度23.6℃~27.4℃,由东向西递增。极端最低气温在-14.2℃~ -26.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4.0℃~43.0℃。 各地大于10℃的积温,一般在3600℃~4600℃,可以满足一年二作的热量要求。全省日照时数年均2335~27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63%,较南邻的江苏省和安徽省高出三、四百个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毫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鲁西北和黄河三角洲在600毫米以下,而鲁南鲁东,一般在800~900毫米。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夏季最多,各地多在350~55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降水量60%~70%,易形成洪涝。冬季最少,仅14~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5%左右。春季降水一般70~140毫米,秋季降水一般70~190毫米。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 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其中以旱、涝、风、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如1983年全省受灾面积6000多万亩,其中旱灾占76%,水灾占3%,风灾和雹灾约占14%。 山东水系发达 山东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52条,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条。主要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水、万福河、洙赵新河等。黄河在境内自鲁西南向东北斜贯鲁西北平原,流程610公里。京杭大运河在境内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公里。南四湖,通称微山湖,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全长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第二位。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合计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10.6%。全省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比全省陆地面积还大。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岸线总长688.6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