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报告
1.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怎么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来:
工程地质条件自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不同地区进行具体分析:
1、对工程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分析、评价。
2、对工程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在评价场地自然条件的同时,还应预测工程与场地的相互影响及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
3、为设计提供地质参数。
4、根据场地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工程措施意见。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因此根据分析地点具体特征根据以上要素进行分析。
2. 实习报告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怎么写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网络回文库答
http://wenku..com/link?url=7Hnv6oVhlfja--U55SdOy__JotruDdW
3.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怎么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分抄析:
工程袭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不同地区进行具体分析:
1、对工程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分析、评价。
2、对工程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在评价场地自然条件的同时,还应预测工程与场地的相互影响及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
3、为设计提供地质参数。
4、根据场地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工程措施意见。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因此根据分析地点具体特征根据以上要素进行分析。
4.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水文地质: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回运动的现象。
2、工程地质:是一答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不同
1、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2、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三、目的不同
1、水文地质:是为研究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提供资料。例如,兴建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时,应研究岩土的渗透性、地下水的埋深和腐蚀性,以判明对基础砌置深度和基坑开挖等的影响。
2、工程地质: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5.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和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有什么区别
水文的报告,现在很少有人出了,大多数是区调上的,像水源地啦,污水入侵,过度抽水的地面沉降啦;
工程勘察报告也就是岩土勘察报告了,主要提供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还有地基处理的一些建议等!!!
6.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现在地质类的毕业生是照单全收-
但是对女生不是很看好--
但是如果没有男生的时候用人单位会考虑女生的--
五年以后按现在情况看应该就业问题不大--
但是就业面相对狭窄--
而且应该来说比较艰苦-
7.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岩溶揭示
在齐岳山背斜地段施工中,共揭示6个规模较大的岩溶,如表10-24。
(2)岩溶发育特征
对齐岳山背斜地段所揭示的6个岩溶进行分析,具有以下6个特征。
表10-24 齐岳山隧道溶洞统计表
1)高频率发育。如图10-78,在齐岳背斜DK361+597~DK362+277长680m区段内,共发育6个规模较大的岩溶,平均岩溶间距不到300m,岩溶发育频度极高,因此,在这种岩溶高发地段,为规避施工风险,采取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十分必须的。
图10-78 齐岳山隧道岩溶分布图
2)水压力不高。对施工所揭示的6 个岩溶进行水压力测试,水压力值最大不超过0.3MPa,现场实际测试结论与体会与前期勘察设计阶段认为存在高水压力的推断难以吻合。对于齐岳山隧道不存在高水压力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齐岳山隧道存在四级夷平面:第一级夷平面高程1700~1800m,第二级夷平面高程1500~1600m,第三级夷平面高程1300~1400m,第四级夷平面高程1100~1200m,背斜西翼岩溶水主要由第二级夷平面向第四级夷平面过渡,由夷平面高程差来看,可能会存在3~4MPa的高水压力。但在隧道附近发育着规模极大的大鱼泉(标高1115 m)、小鱼泉(标高1112 m)和朝阳洞(标高1143 m),附近三个规模较大的岩溶洞穴与隧道进口(标高1126 m)高程相比,位于隧道上、下15~20m范围,因而,泉点与洞穴将袭夺地层中的岩溶水,造成隧道内揭示岩溶水压力值不高,水压力值约为0.3MPa,这与洞穴高差相吻合。
3)水量贫富不均。在施工中所揭示的6 个岩溶中,PDK361 +870、DK362 +060、PDK362+144三个岩溶涌水量高达2000m3/h,而另外3个岩溶水量不大,小于100m3/h。富水的三个岩溶位于T1d地层,以及T1d与T1j、P2c的交界面,这能否成为背斜地层岩溶富水特征值得深入研究。
4)充填介质复杂多样。由背斜所揭示的6个岩溶来看,充填介质有水、淤泥、粘土和块石土四种,没有空腔型干溶洞存在。
5)岩溶赋存于断层和完整灰岩的交界面。所揭示的6 个岩溶中,PDK361 +597 和DK361+614溶洞位于F3 断层,其余的四个溶洞均位于完整灰岩交界面,由此来看,断层处和完整灰岩交界面是溶洞多发区,这在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中应予以加强。勘察阶段,认为在背斜核部F5、F6处岩溶极其发育,但在实际施工中却未发现。笔者认为,造成背斜核部岩溶不发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P2w隔水层的限制所致。
6)以管道型和溶槽型发育,未发育大型溶洞。施工中所揭示的6 个岩溶中,除DK362+060为溶槽型外,其余5个均为管道型,未揭示大型溶洞。根据这一特征,在背斜地段,遇到溶洞后,为解决工期问题,采取绕越方案会十分有效。
(3)岩溶分类
根据岩溶特征,可将施工中所揭示的6个岩溶进行分类,如图10-79。
图10-79 齐岳山隧道岩溶分类
8.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介绍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可作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相应专业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