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中国地质大学
Ⅰ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
这是我在网上荡的,现在还是初稿,等18号真正的才出来,你先看看吧!嘿嘿!
本科组一等奖(210名,按赛区序号排列,赛区内按学校笔画排列)
序号 赛区 学校 参赛队员 指导教师
1 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陈博 武玉婷 孙砚培
2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卜文凯 时昱旻 杨亚旭 韩丽涛
3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陈柯 兴开楠 祝晨琪 韩丽涛
4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刘洋廷 刘鑫磊 郑梦天 郑勋烨
5 北京 北京大学 田成喆 于晨露 范爱琳 指导小组
6 北京 北京大学 程诚 黄辰 刘瑞恺 指导小组
7 北京 北京大学 匡宇明 吕桐 龚任飞 指导小组
8 北京 北京大学 杨颖 程锴 周瑾 指导小组
9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鹿思珩 刘昊淼 史海波 数模指导组
10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陶雨萌 林梦西 肖牧 指导小组
11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朱茵仪 鲁珵 王情 指导小组
12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任峰 陈雯 张国波 贺祖国
13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赵丽红 尚秋里 王占孔 贺祖国
14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赵若君 薛潇剑 王璟尧 袁健华
15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徐佳祥 张引 黄海龙 贺祖国
16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文佳 覃贝贝 于楠 彭临平
17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叶峰 周润楠 邹贤青 彭临平
18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牛宝龙 康志新 全拥 孙海燕
19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佘昌洋 齐毅 叶子豪 孙海燕
20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亚中 淡志强 吕晓帆 冯 伟
21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于腾飞 陈勇波 高原 徐厚宝
22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朱俊杰 王斌斌 李毅彬 房永飞
23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于淼 吴羽乔 周霁颖 指导小组
24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吴卓宴 邱珍琦 朱箫笛 指导小组
25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 邵毅 刘冬鑫 欧阳涣堃 指导小组
26 北京 清华大学 韩科航 周伟国 王小雪 指导小组
27 北京 清华大学 孙立君 汪利 徐悟 指导小组
28 北京 装甲兵工程学院 王磊 刘厚璋 傅文君 齐紫微
29 天津 天津农学院 李建忠 田金歌 王姣姣 穆志民
30 天津 军事交通学院 陈虹睿 伍恒 王立思 鞠涛
31 河北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郑晓云 李春 侯鹏庆 指导教师组
32 河北 华北电力大学 周振 甄钊 王彬彬
33 河北 防灾科技学院 贺子龙 余坤 曹京津 何珊珊
34 山西 山西大学 张 骁 张连敏 李明宇 李顺勇
35 山西 山西大学 刘俊伶 薛 波 王译梧 刘桂荣
36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陈 涛 程 景 冷 冬 王彩贤
37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范 岳 樊留根 姚金磊 安润玲
38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王恩奇 邓会敏 杜增义 马壮
39 辽宁 大连海事大学 毋岩斌 赵宝强 王嘉宁 张运杰
40 辽宁 东北大学 田涧 任龙 元河清 何雪浤
41 辽宁 东北大学 黄小雨 周小琨 陈美希 王琪
42 吉林 长春师范学院 吴斯 胡晓倩 敖晶 吴登峰
43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王天也 刘文民 朱宝金 成丽波
44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王昕妍 舒文敏 蒲睿 李卫明
45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彭京蒙 刘健 王慧超 李卫明
46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周宇艇 郝贺 梁帅 蔡志丹
47 吉林 吉林大学 姜富春 苏丽娟 侍骏超 吕显瑞
48 吉林 吉林大学 冯海兵 江浩亮 师宪伟 史少云
49 吉林 吉林大学 周天伟 孟晨 王晨 吕显瑞
50 吉林 吉林医药学院 刘海涛 冯俊惠 张苗苗 齐德全
51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周鑫 张叶红 解奉龙 李道华
52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平 徐妍妍 陈浩辰 尚寿亭
53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车宇航 王泽宇 闫程远
54 上海 同济大学 张森 叶子 熊彼德 郝朝洋
55 上海 复旦大学 陆俊巍 厉传斌 赵晟 曹沅
56 上海 复旦大学 艾里•热孜克 李可嘉 王晨阳 曹沅
57 上海 复旦大学 李天原 朱涵 彭镇 曹沅
58 上海 复旦大学 徐仚 刘苒 孙宁 曹沅
59 上海 复旦大学 曹原 范敏杰 方乐恒 曹沅
60 江苏 东南大学 黄菲 宋爽 卜昕阳 数模教练组
61 江苏 东南大学 羌波 董荻莎 袁颖 数模教练组
62 江苏 江苏大学 冯亦倬 任文婷 万根顺 教练组
63 江苏 江南大学 李磊 苏欢欢 王猛 数模教练组
64 江苏 河海大学 徐晓军 金罗斌 朱鹏 张学莹
65 江苏 河海大学 唐少将 狄克 罗斌 丁根宏
66 江苏 南京大学 言浩 马骏 王宁欣 教练组
67 江苏 南京大学 钱行 强闰伟 钱煜 教练组
68 江苏 南京大学 杨霄 蔺璐媛 付怀龙 教练组
69 江苏 南京大学 彭宇 王晓亮 姚秋爽 教练组
70 江苏 南京大学 陈秦波 成松豪 杜变 教练组
71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张艳 汤晓萌 谢起予
72 江苏 南京财经大学 马健 杜泽宇 施庭 肖丽华
73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李宁騛 邱煜淳 李建蕊 孔告化
74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王睿 洪翠云 王春路 许立炜
75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张伟 张玮 王富广 闫庆伦
76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舒宏武 陈凤娇 傅洋
77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刘迎 刘文慧 张利强 肖伟
78 江苏 常熟理工学院 曹进 鞠美凤 宗耀东 数模教练组
79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许晓明 高枫越 张驭龙
80 浙江 中国计量学院 戚立才 洪露 陈小军 数模组
81 浙江 中国计量学院 余舒婷 章苹 文一章 数模组
82 浙江 中国计量学院 王彬清 张权耀 刘雨 数模组
83 浙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罗云岗 林潮阳 杨雅萌 数模组
84 浙江 浙江大学 马宇斌 莫璐怡 杨琦 数模组
85 浙江 浙江大学 陈鑫磊 丁玫 李子健 数模组
86 浙江 浙江大学 曹臻 罗丁 胡晨玥 数模组
87 浙江 浙江大学 刘胡世阳 杨家程 程功 数模组
88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何伟 王绍楠 陈聪 数模组
89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金超 方佳盈 胡晓馨 数模组
90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丁洁女 温彩哨 钟雷 数模组
91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孟佶贤 谢杰 高艳东 数模组
92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张旭丹 陈余康 陈聪 数模组
93 浙江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金莹 陈伟敏 许明明 徐徐
94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冯荻 兰菲 李天骄 张峰
95 安徽 安徽大学 阮骥 范文萍 罗小兵 章飞
96 安徽 安徽师范大学 魏子翔 胡益清 韩熙轩 张琼
97 安徽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李淼 吴红奎 章龙 教练组
98 安徽 蚌埠学院 吴文健 陶璇 赵红敏 张迎秋
99 安徽 解放军炮兵学院 彭浩宇 肖鑫 冯宝龙 王伦夫
100 福建 泉州师范学院 黄伟菁 杨玲玲 陈世军 杨昔阳
101 福建 厦门大学 林奕 徐梦露 沈忱 谭忠
102 福建 厦门理工学院 宁亦杼 林明阳 梅玉 陈玉成
103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 刘维 张丽 阳春燕 教练组
104 江西 江西理工大学 项淋飞 万芸 李一帆 教练组
105 江西 南昌大学 郭慧君 江长云 周慧 教练组
106 江西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杨献祥 陈臣 许梦婷 教练组
107 山东 山东大学 崔金杰 王军 肖佃艳 数模组
108 山东 山东大学 刘浩东 苏绍清 滕斌 数模组
109 山东 山东大学 许荣华 秦彦齐 孙开元 数模组
110 山东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戚睿骅 张静源 董方丽 曹祝楼
111 山东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郭翰橙 朱文涛 何勇 杨兵
112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王宗炎 虞鑫栋 宋婉莹 张玉林
113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邱健 李丽荣 刘培龙 王新赠
114 山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尚林源 吴立金 李琦 周生田
115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 孟繁龙 马瑞松 王成亮 数模组
116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 高源 靳光震 王博 数模组
117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王维 曹帅 张文亮 数模组
118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刘雷雷 王一凡 孟令娜 数模组
119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王欢 高合盟 贾言安 数模组
120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张雪 辛金龙 李清杰 数模组
121 山东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胡光潮 赵大玮 郑良波 曹华林
122 河南 河南师范大学 梁广颖 潘逸飞 杨云飞 指导教师组
123 河南 河南科技大学 袁志凯 许雪敏 胡磊 李培峦
124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马蓁 薛峰 杨京 指导教师组
125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杨绪魁 秦记东 魏星 指导教师组
126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徐一夫 韩洁 张驰 指导教师组
127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张辉 杨帆 卫彦伉 指导教师组
128 湖北 三峡大学 陈杨 焦晓晖 胡昌志 指导教师组
129 湖北 三峡大学 刘乐军 陈晓东 敖行 指导教师组
130 湖北 三峡大学 付志龙 辜继明 李美莹 指导教师组
131 湖北 三峡大学 叶润森 陈腾飞 齐紫航 指导教师组
132 湖北 华中农业大学 李阳 杜佩 陈宁陆 教练组
133 湖北 华中农业大学 佟昊 高文辉 刘乾 教练组
134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黄天骁 汪光亮 印家星 梅正阳
135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闻铭 肖成志 朱云帆 梅正阳
136 湖北 武汉大学 周朝 胡凡 孙健兴 数模指导组
137 湖北 武汉大学 倪超 杨盼盼 李枫 数模指导组
138 湖北 武汉大学 韩旭 李海波 国玉静 数模指导组
139 湖北 武汉大学 陈鹏 郭双全 田钰 数模指导组
140 湖北 武汉工程大学 黄浩 张晓迪 杨俊威 杨向辉
141 湖北 武汉理工大学 王人福 方越栋 李欣 黄小为
142 湖北 武汉理工大学 陈骁 郑杰 张景源 何朗
143 湖北 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黄龙权 魏煜 左家骏 数模指导组
144 湖北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黄振华 周群 郝红芳 数模组
145 湖南 中南大学 唐高朋 田家凯 余道顺 张佃中
146 湖南 中南大学 孙贝 李洋 岳梦楚 张鸿雁
147 湖南 中南大学 呙邵明 陈小龙 肖成 郑洲顺
148 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 戈先武 罗海星 彭珊姗 戴志锋
149 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 汤凌 谭敏 李晓恩 戴志锋
150 湖南 国防科技大学 马肖肖 张若冰 周应秋
151 湖南 国防科技大学 李靖 朱新新 尹晓晴
152 湖南 国防科技大学 杜睿 徐海洋 房晓婷
153 湖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黄准 于俊 唐晓琼 陈国华
154 湖南 湖南农业大学 王志勇 雷达 万志鸿 刘跃武
155 湖南 湖南商学院 肖蔚 付雅婷 刘霞 谢小良
156 广东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于其位 朱栋 明越 付嵩峰
157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刘鹏 陈晓强 曾浩健 数模组
158 广东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潘亦铭 张樟 詹雯婷 张元标
159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林明进 邵严民 容蓉 数模组
160 广西 桂林理工大学 利仕坤 佘华煜 周毅 刘筱萍
161 广西 桂林理工大学 沈孝文 叶彩园 张震 梁鹏
162 海南 海南大学 高峰 葛同广 邝翼飞 教练组
163 海南 琼州学院 吴政婉 苏致远 石震林 教练组
164 重庆 重庆大学 王建 丁超 王昌赢 龚劬
165 重庆 重庆大学 郭攀 徐亦达 罗云琳 龚劬
166 重庆 重庆大学 刘洋毅 梁健斌 郭宗林 龚劬
167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王文姣 白洋 吴静 袁德美
168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王振凯 胡沛 张星星 张聪
169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袁震 陶树人 王位哲 鲜思东
170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曹世伟 胡晨 李楠 郑继明
171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封炳荣 罗剑 董亚苹 陈六新
172 重庆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项俊 陈佳 刘晋铭 杨廷鸿
173 重庆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方海洋 宗福兴 汪辉 方玲
174 重庆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段傲文 王健 白建越 马翠
175 四川 乐山师范学院 陈强 张小欢 余慷 指导教师组
176 四川 四川大学 谈承翌 李杰 李崔堂 黄丽
177 四川 四川大学 赵威 孙侃 蔺海明 邹述超
178 四川 四川大学 朱名发 刘娜 杨博 何腊梅
179 四川 四川大学 陈贞贞 周凡 朱洋民 钮海
180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陈阳 杨卓凯 王嵘 高晴
181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宁超 吕建宏 董荟 覃思义
182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樊波 周慧玲 邸鼎荣 杜鸿飞
183 四川 西华师范大学 潘理 刘荣燕 曾柯方 潘大志
184 四川 西南石油大学 余奇徽 余婷 吴清霞 李玲娜
185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喻程 曹先腾 张凌雪 何平
186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申伟 涂年杰 毛亚强 梁涛
187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王渊闻 梁霁宁 陈一新 王璐
188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 王皓 黄颖 师龙 李绍文
189 贵州 贵州大学 田玲珲 鲍鑫 刘宗权 教练组
190 贵州 贵阳学院 杨国春 王小惠 俞志斌 教练组
191 云南 云南大学 周凌霄 张健 崔俊辉 李海燕
192 云南 云南师范大学 赵勇波 朱琼芳 黄希芳 张洪波
193 陕西 长安大学 丁明畅 任君平 强耀锋 阮苗
194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 王宁 王有江 徐引擎 王力工
195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 王迅 杨钫韬 顾文婷 袁占斌
196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董川 马建鹏 江小雅 教练组
197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金力 栗涛 郝磊 教练组
198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刘帅 王同磊 王晓冰 王立周
199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李辛昭 薛景安 李硕 高静
200 陕西 西安邮电学院 白雪 吕晓辉 李子蹊 教练组
201 陕西 西安理工大学 丁延鹏 孙靖萱 卢欣 赵凤群
202 陕西 空军工程大学 姜久龙 王旭峰 黄河 教师组
203 陕西 空军工程大学 孙昱 张亦驰 陈知超 教练组
204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 麻敏洁 田燕 马俊 指导组
205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 朱欣 杨茂珍 邱运先 指导组
206 陕西 陕西科技大学 任兆勇 康钦谋 金丽 教练组
207 陕西 陕西科技大学 杨少飞 牟宗轩 贺静 教练组
208 甘肃 兰州大学 邱亮亮 王东晖 毛光才 赵晨霞
209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 兰金福 王贞 刘波 常胜等
210 新疆 石河子大学 热比古丽 彭海城 王骞 数模组
Ⅱ 有没有关于如何教人绘制地图的书
地图学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 王琪, 张唯, 晁怡, 陈瑶, 奚大平等
ISBN: 9787562530152, 7562530157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2-01
全书共计lo章,主要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理数据的表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电子地图、地图的制图综合、地图的设计与制作、遥感制图及地图分析与应用等内容。教材注重原理的讲述,并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性知识,安排在与本书配套的实习教材中。 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测绘、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与地图相关的师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书 名: 现代地图学教程
作者:袁勘省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4日
ISBN: 9787030201256
全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现代地图学引论,地球空间与数字测绘,地图投影及其判别与变换,地图符号与内容表达。
新编地图学教程
作者: 蔡孟裔
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年出版
书号: 7-301-04627-8
本书以现代地图学理论为主线,以建立地图学整体知识基础为目的,力图从思维过程和自学方法上启发学生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概括、地图符号、地图表示、地图图型、遥感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图复制
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考研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首先纠正下,是同等学力,学力和学历千万不能混。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
同等学力报考,不允许跨专业。
复试阶段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本科主干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
101地球科学学院业
070500地理学021-
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共济
1.地学遥感概论:《地学遥感概论》,薛重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业
2.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48号
3.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王恩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正门对面
4.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3362 3039
5.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四版彰武
6.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保继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二版336260 37
7.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专
070702海洋化学3362 3039
1.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21-
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彰武
070704☆海洋地质济
1.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共
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王良忱等,石油出版社,19993362 3039
070900☆地质学3362 3039
1.地质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kaoyangj
《地质学基础》,宋青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
2.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李秀、姚瑞霞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1.晶体光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曾广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结晶学及矿物学:《结晶学及矿物学》(上、下册),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8,第三版
070902☆地球化学
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
1.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蒋敬业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
1.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3.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070904☆构造地质学
1.板块地质学:《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车自成等,科学出版社,2002
2.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叶俊林等,地质出版社,1996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
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2.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朱大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导论》,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070922☆★生态地质学
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
1.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
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4.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朱大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导论》,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071200科学技术史
1.世界通史:《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2.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导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
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汤国安等,科学出版社,2004
2.地图学:《地图概论》,王琪,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02资源学院
070501自然地理学
1.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版
2.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
070704☆海洋地质
1.海洋沉积学:《海洋沉积学》,王琪、朱而琴主编,科学出版社,最新版
2.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矿物资源》,熊传治、邹伟生主编,海洋出版社,2001,第一版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1.矿石学:《矿相学教程》(地质类专业用),徐国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6
矿相学,尚浚主编,地质出版社,1987
2.矿田构造学:《矿田构造学概论》,翟裕生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01-05方向:
1.综合勘查技术:《金属物探简明教程》,丁绪荣等,地质出版社, 1980
《地球化学找矿》,阮天健、朱有光,地质出版社,1985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卢作祥、范永香,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2.矿产勘查学:《矿产勘查学》,李守义、叶松青,地质出版社, 2003
06-13方向:
1.含油气盆地构造学:《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李德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王燮培、费琪、张家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2.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沉积学》, 姜在兴,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吴崇筠、薛书浩,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1.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基础》,陈洛资,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数学地质:《矿床统计预测》,赵鹏大,地质出版社,1994
081820☆★地学信息工程
1.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李季、姚婷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版
2.二选一: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朱站立等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
矿产勘查与评价:《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081823☆★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
1.数学地质:《矿床统计预测》,赵鹏大,地质出版社,1994
2.C语言: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081826☆★能源地质工程
1.含油气盆地构造学:《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李德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王燮培、费琪、张家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2.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沉积学》,姜在兴,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吴崇筠、薛书浩,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081827☆★资源管理工程
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第三版
2.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上、下),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082001油气井工程
1.油气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教程》, 周远田,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石油工程基础:《石油工程》,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
1.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石油地质学》, 张厚福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2.石油工程基础:《石油工程》,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1.土地法学:《土地法学》,沈守愚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刘耀林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3工程学院
081400土木工程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学》,刘昌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081401☆岩土工程
1.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2.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学》,刘昌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李智毅、唐辉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2.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张正禄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081803☆地质工程(01-05方向选第一组;06-10方向在第二组中三选二)
第一组:
1.岩土钻掘工程学:《岩土钻掘工程学》,鄢泰宁,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基础工程原理与方法:《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黄生根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组:
1.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2.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学》,刘昌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3.凿岩爆破工程:《凿岩爆破工程》,吴立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081822☆★地下建筑工程
1.凿岩爆破工程:《凿岩爆破工程》,吴立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2.岩土加固技术:《岩土加固实用技术》,程良奎等,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081830☆★资源与环境遥感
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081831☆★钻井工程
1.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乌效鸣,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石油工程:《石油工程》,陈涛平、胡清帮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1.电气安全:《电气安全》,杨育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
2.起重与机械安全:《起重与机械安全》,袁化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
104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070800☆地球物理学
1.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刘少峰、王家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单片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胡汉才,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电子测量:《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25☆★地球物理工程、081829☆★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1.场论:场论,位场理论、电磁场理论及弹性波理论的版本均可
2.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青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105环境学院
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1.大气探测学:《现代气象观测》,张霭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天气学原理:《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朱乾根等编著,气象出版社,第三版
070922☆★生态地质学
1.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生态学:《生态学》,李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版
2.基础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
077501环境科学
1.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程胜高、罗泽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081500水利工程
1.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地质出版社,1993
2.水文学原理:《工程水文学》,吴明远,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
081821☆★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1.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动力学》,陈崇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2.水力学:《水力学》,吕文肪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1.环境学:《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一版
106珠宝学院
050404设计艺术学
1.图案:《装饰图案构成》,温练昌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美术设计原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毛溪等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070920☆★宝石学
1.宝石颜色成因理论:《结晶学与矿物学》(上册),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4
宝石的矿物物理,谢先德著,广东省出版社,2003
2.珠宝首饰评估:《珠宝首饰评估》,丘志力、李立平等,中国地质出版社,2003
107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070300化学
1.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第三版
070921☆★岩石矿物材料学
1.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性能》,丘成军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辅导材料》,蔡珣、戎咏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1.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性能》,丘成军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张志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081704应用化学
1.化工原理:《化工原理》,王志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第三版
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五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四版
201信息工程学院
0774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朱站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1.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樊昌信主编,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五版
2.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姚天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朱站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地图学概论:《地图概论》,王琪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朱站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
202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050404设计艺术学
1. 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丁玉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设计图学:《设计图学》,李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080200机械工程
1.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王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测试技术:《测试技术》,贾民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1. 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 电路:《电路》,邱关源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四版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郁有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03 计算机学院
0774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C语言:《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C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书》,何兴恒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01管理学院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1.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张玉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2.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张卓编,科学出版社,2005,第一版
120200工商管理
01、02、04方向
1.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杨锡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学》,吴健安,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03方向
1. 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焦跃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第一版
2. 审计学:《审计学》,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05方向
1.现代饭店运行实务:《饭店管理实务》,王林、谭白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旅行社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杜江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
120201会计学
三选二:成本会计必选。
1.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焦跃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第一版
2.初级会计学:《初级会计学》,郭道杨、朱小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3.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三版
120202企业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杨锡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学》,吴健安,安微人民出版社,2000
120203 旅游管理
1.现代饭店运行实务:《饭店管理实务》,王林、谭白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旅行社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杜江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
302经济学院
020100理论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张培刚主编,经济学科出版社,2001
020200应用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张培刚主编,经济学科出版社,2001
081824☆★资源产业经济
1.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张培刚主编,经济学科出版社,2001
303政法学院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 [专著] 》,邓晓芒、赵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等编著,人民出版社,2000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1.国际法:《国际法》(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梁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吴汉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刑法学:《刑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2.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湖北省教育厅组编,丁俊萍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湖北省教育厅组编,孙居涛、俞思念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071200科学技术史
1.世界通史:《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导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120400公共管理
1.行政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宋斌、鲍静、谢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04艺术与传媒学院
050302传播学
1.新闻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版
2.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第一版
050404设计艺术学
01- 06方向:
1.素描:《毕加索线描》,杨津人编,漓江出版社,1987
2.色彩:《色彩写生的画理与画法》,金纬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一版
07方向:
1.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影视动画数字后期编辑与合成》,李晓斌,海洋出版社,2005
2.多媒体原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08方向:
1.MIDI制作:《MIDI制作》,魏家宪,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2000
2.录音合成:《录音合成》,朱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01外国语学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基础英语:《新编英语教程》(1-4),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
2.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修订版
402数学与物理学院
070102计算数学
1.复变函数:《复变函数》,余家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
2.函数逼近:《函数逼近论方法》,莫国瑞、刘开第,科学出版社,2003
070104应用数学
1.复变函数:《复变函数》,余家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
2.实变函数:《实变函数论》,周民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070207光学
1.电磁学:《电磁学》,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原子物理:《原子物理》,褚圣麟,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03体育部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1.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
2.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
501高等教育研究所
040106高等教育学、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1.中国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王柄照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02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040203 应用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时蓉华,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Ⅳ 王琪的简历
1983.9-1987.6:考入长春地质抄学院矿产普查专业学袭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7.7-1989.6:青海省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工作,时任助理工程师;
1989.9-1992.6:考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获沉积岩石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3.6-2000.10: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沉积室工作,时任助理研究员;
2000.11-12月:赴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同期聘为副研究员;
2002.9—2007.12:考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获王琪;
2004.10:被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12-2005.2:受中国科学院资助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5.5月-至今: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天然气地质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长期担任《沉积学报》英文编辑工作 。
Ⅳ 请问考研测绘的现代测绘科学理论与技术考什么,有资料的能分享一下吗
中国地质大学☆来测绘自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802地学遥感概论:
遥感概论,彭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3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72地图学:
地图学概论,王琪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Ⅵ 想读好地图学可以看什么书,现在大一
《地图学教程 》 作 者:王琪,张唯,陈瑶等编著 出 版 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Ⅶ 刘福江的科研项目
近5年来共主持或参加项目10余个,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第一作者20篇,SCI扩展版检索论文1篇,EI检索论文7篇,ISTP检索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英文论文15篇。
主要经历
(1) 2003.09~2007.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攻读博士,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
(2) 2005.12~2006.07,“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外语培训”,四川大学出国培训部。
(3) 2003.0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4) 1999.09~2002.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攻读硕士,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学硕士学位。
(5) 1998.06~2003.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助教。
(6) 1994.09~1998.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大学本科,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士学位。
获得奖项/荣誉/资质
(1) 2007.07.05,被评为“第十七届科技报告会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组织者”。
(2) 2006.12.07-08,论文——“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在GIS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在“创新与发展.2006高校GIS论坛”会议上获得优秀论文奖。
(3) 2006.12,教师教学档案,经过教学评估,由学校指派的教学专家、教师所在院系以及学生对教师听课打分,最终结果:优秀;
(4) 2006.12,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5-2006学年度优秀班主任”。
(5) 2006.12,被评为“年终综合评定优秀”。
(6) 2006.11,被评为院“优秀产学研指导老师”。
(7) 2006.06,指导11402124班柴树杉同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面向教学RDBMS(MyDB)的设计与实现”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8) 2006.06,获中国地质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9) 2006.06,“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指导11402124班王宁涛同学本科生毕业论文“Study on the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for Remote SensingImagery with ERDAS8.7—with an Example of Zhaoyuan,ShandongProvince”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同时获“省级优秀论文三等奖”。
(10) 2006.03,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经考核成绩合格,结业。
(11) 2005.12,荣获“2005年度先进工会工作者称号”。
(12)2005.12,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四川大学)结业证书(500076),2005年2月至2005年7月,参加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英语高级培训班培训。经统考,成绩合格(总分115,听力23,口语29)。
(13) 2005.12,2005年上半年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5级,PETS 5)(990705100040),笔试成绩54(17)、口试成绩3;
(14) 2005.11,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图形学”,荣获“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黄晓萍、郭际元、王琪、郑贵洲、刘福江、肖启芝)。
(15) 2005.11,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荣获“省精品课程/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郭际元、郑贵洲、王琪、黄晓萍、张唯、刘福江)。
(16) 2003.12,2002~2003年度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17) 2003.04.13,通过由人事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
(18) 2000.12,“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
(19) 1998.12,“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
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硕士专业,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版师3人,工程师权1人;教师中博士13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自然地理专业是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具有开拓精神、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自然地理专业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0余人。
自然地理专业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旅游地理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资源资产与市场、土地信息系统等领域。
自然地理硕士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服务于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自然地理自建立以来立足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学科实力的迅速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对英语没有特殊的要求的。
Ⅸ 应用高精度GPS监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地壳运动
资助项目:《青藏高原东部现代地壳运动 GPS监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陆岩石圈现今的变形和位移》。
刘宇平唐文清陈智梁张清志赵济相张选阳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近年来用GPS对鲜水河断裂的活动性进行监测,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场。GPS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的左旋走滑是由于西南盘的运动速度高于东北盘的表现,同时鲜水河断裂的南段速度高于北段的运动速率。鲜水河断裂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东北角的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向欧亚板块楔入有关,楔入的结果形成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和围绕它的顺时针旋转构造。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GPS观测现今地壳形变
1引言
众所周知,鲜水河断裂是现今青藏高原上最活动断裂,也是青藏高原东部一个重要的构造边界。自第四纪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呈强烈左旋走滑运动,断裂带内多次重复发生强震,发震频度较高。
作为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北边界,鲜水河断裂以左旋走滑为特征,广义的鲜水河断裂以甘孜拉分盆地为界分为北段的甘孜—玉树断裂带和南段狭义的鲜水河断裂带。甘孜—玉树断裂带起于四川甘孜,经青海玉树、结隆、当江,消失于冬布里山北麓勒玛曲第四纪盆地,全长650km,呈北60°~70。方向展布,总体倾向北东,倾角在60°~80°,是一条高角度走滑逆冲断裂。
狭义的鲜水河断裂带大致以乾宁惠远寺拉分盆地为界,可分为北西和南东两个不同结构的段落。北西段由炉霍、道孚和乾宁三段呈左阶斜列而成,结构较单一,总体走向 NW50°~60°.南东段由乾宁—康定主干断裂及其西南侧的色拉哈和折多塘断裂组成,走向 NW10°~30°,结构比较复杂。
由于鲜水河断裂的特殊性,已引起大量地质和地震地质研究者的注意,已有多位学者从地质、地貌和地壳形变测量的角度进行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成果。如闻学泽等(1989)、唐荣昌等(1993)主要利用地质地貌数据推算出全新世以来狭义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走滑速率约10~15mm/a。
由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全天候、低成本、机动灵活等诸多优点,用GPS研究地壳运动及形变是国内外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者关注的前沿学科。本文通过鲜水河区域和局部GPS监测的结果,探讨鲜水河断裂的现今形变活动特征,形成鲜水河断裂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2鲜水河断裂的GPS监测及结果
2.1GPS观测及数据处理
为了应用GPS监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运动量,2001年我们建立了云南中旬(TAC3)—四川红原刷金寺(SJS)的鲜水河断裂GPS监测剖面,该剖面长约500km,呈北东30°走向,近于垂直鲜水河的南段的走向(图1中B-B′剖面),该剖面可监测鲜水河断裂的南段。同时在甘孜—玉树断裂的两盘分别设石渠(SEX)、达日(DAR)、甘孜(GAZ)GPS监测站,加上1996年布设的玉树站(BTX4)可监控甘孜—玉树断裂。结合1991~2001年在鲜水河断裂及邻区建立的GPS站,可构成一个局部的GPS网,可在鲜水河断裂的走向及倾向方向上进行监控。所有 GPS测站在2001年和2003年用Trimble 4000SSI进行了两期观测,部分测站(如BTX4、HKZ、TAC等)经历了三期以上的观测。
图1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GPS测站速度矢量场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GAMIT/GLOBK(10.1)软件,按三步进行:第一步是用GAMIT软件对每年每天GPS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第二步用GLOBK软件进行多时段综合解算以获得网平差的结果,进行重复度的计算及评估数据的质量,对每年的数据进行整体集合;第三步参考框架的选取及测站速度矢量计算,通过新老数据进行联算,获得了不同参考框架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为了便于对比研究,列出了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及邻区的GPS测站的东向量、北向量、垂向分量及水平矢量值(表1,图1)。测量结果表明,测站的水平运动速度约为[(9.4~22.68)±(1.5~4.2)]mm/a,3次及以上的监测速度不定度可在2mm/a。GPS监测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的南段运动速率高于北段的运动速率。
2.2鲜水河断裂北段GPS监测结果
鲜水河断裂的北段为甘孜—玉树断裂,在该断裂带的周边有昌都(CAD1)、玉树(BTX4)、石渠(SEX1)、达日(DAR1)、甘孜(GAZ2)等测站。GPS获得的东向分量在[(18.81~26.81)±(1.15~3.38)]mm/a;北向分量为[(3.08~2.49)±(0.99+2.53)]mm/a;水平运动矢量为[(19~28.81)±(1.52~4.31)]mm/a。GPS监测的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的总体运动速率值较高,并以东向分量远远大于北向量,且东分量的速率是北向分量的8~11倍,总体是向东运动,其中SEX1的东向分量达到26.81mm/a,为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东向分量。表明地壳运动总体以向东运动为特征,并以向东速度矢量降低为特征,由于整体的运动速度较高,相对差异较小,因此甘孜—玉树断裂的两盘相对运动量不大。在横切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BTX)、石渠(SEX)、达日(DAR1)GPS剖面(图1中A-A′剖面,图2),由于石渠表现出较大的东向分量,相对于石渠站,玉树以4.6mm/a的速度 NW45°方向运动,说明甘孜—玉树断裂在玉树与石渠之间表现为右旋走滑性质,沿断裂走向方向的走滑速率为4.43mm/a,垂直断裂方向挤压速率为1.23mm/a;相对于石渠站,达日站以8.50mm/a向 NW70°方向运动,两站之间的玉曲河、达科断裂等表现为左旋走滑的性质,沿断裂走向(NM60°)方向的走滑速率为8.35mm/a,垂直于断裂方向的挤压速率为1.55mm/a,表现为挤压—走滑性质。
表1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 GPS测站速度各分量值
2.3鲜水河断裂南段监测结果
鲜水河断裂南段即是狭义的鲜水河断裂,从中旬(TAC3)—刷金寺(SJS1)GPS剖面(图1中B-B′)可获得鲜水河断裂的地壳运动,在欧亚框架下自南向北,鲜水河断裂剖面各测站的速度为:中旬(15.99±1.65)mm/a—道孚乾宁色卡(22.68±3.50)mm/a—刷金寺(11.38±3.61)mm/a,速度矢量方向(自南向北)为SE—E,西南盘各测站的运动速度明显高于东北盘各测站的运动速度,因而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
在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GPS监测剖面上,鲜水河断裂剖面的GPS监测成果表明断裂的强应变带较窄、陡立,变形集中,而且活动的深度不大;显示强左旋平移兼伸展的运动。这些特征显示鲜水河断裂是重要的地形变的分界断裂,也是重要的地震断裂。
如果将各测站的速度投影于垂直于鲜水河断裂走向(N30°E)和平行于断裂走向(S60°E),GPS速度矢量在断裂带附近表现出明显的突变(图3),以鲜水河断裂表现出明显的突变,表明其活动性较强;以乾宁色卡(SKX2)速度最大,它的东盘运动速率总体上减小。如果相对于SKX2,东盘的运动速率大于西盘,表现出左旋走滑的特征;相对于SKX2,鲜水河断裂的东盘向北西运动,其运动速率在(9.64±4.30)mm/a~(12.97±4.81)mm/a(图4)。
图2鲜水河断裂北段垂直于走向(N30°E)剖面方向上 GPS获得的速度变化图
图3鲜水河断裂南段 GPS剖面测站速度矢量变化
图4沿 NE30°方向鲜水河断裂各 GPS测站相对于SKX2的速度变化
剖面经过了理塘—德巫断裂,GPS结果显示理塘—德巫断裂两盘的速度平缓变化,相对西盘,东盘向北西30°~50°方向以3.5~4.3mm/a速率位移,与地质地貌法估算的5mm/a的平均滑位速率接近,理塘—德巫断裂表现左旋走滑。
3构造解释及地质意义
鲜水河一小江断裂是川滇地块和川青地块的边界断裂(图5),GPS结果指示川滇地块和川青地块总体向SEE运动,但由于川滇地块的运动速率高于川青地块,两地块之间相对表现为左旋走滑的运动特征。鲜水河断裂的南段,相对速度差较大,断裂的相对运动速率在9~12mm/a,而在甘孜—玉树断裂段,相对运动速率较小,断裂相对运动速率在8.5mm/a。
根据GPS监测,印度板块与阿拉善地块(华北地块)的青藏高原中部(沿班加罗尔—拉萨—格尔木—金塔一线方向),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向为N20°E,从印度板块的南部班加罗尔到华北地块上的金塔,速度从(40.90±1.30)mm/a降为(5.48±1.11)mm/a,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向北汇聚速率逐渐被吸收[10]。
GPS监测表明青藏高原东边界与华南地块的速度差没有转换成逆冲和地壳缩短,而是被顺时针的旋转所调节和吸收。由于印度板块东北角的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和扬子地块的阻挡作用,在青藏高原东部形成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EHS)和以EHS为中心的顺时针的涡旋(图5)。印度板块东北角向北东方向的运动转换为顺时针的旋转,由于旋转速率的差异,在顺时针涡旋的内部形成右旋走滑性质的断裂构造,而在外部形成左旋走滑性质的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是涡旋的外部边界,具有左旋走滑的特征,因而表现出极强的活动性,因此它是重要的地震活动带。
图5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及现代地壳运动略图
在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印度板块东北角南迦巴瓦一阿萨姆“犄角”楔入作用和扬子地块的阻挡作用,与西藏东部、川西和滇西地区发生物质的向东流动挤出有关,然而这种挤出运动在高原东部及东部边缘以多种形式大部分被吸收[5]。
青藏高原上的GPS观测结果的地壳运动图像[6,12]与模拟结果[7,8]和地质考察相吻合,如在青藏高原中部主要表现为北到北东向的地壳缩短;而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运动为顺时针旋转,表征了高原物质的向东流动。
参考文献
[1]唐荣昌,韩渭宾等.四川活动断裂与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67~138
[2]刘本培,朱智勤,廖华等.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大地测量.地壳形变与地震.第21卷第4期,2001:17~25
[3]闻学泽,C R Allen,罗灼礼等.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的分段性、几何特征及其地震构造意义[J].地震学报,1989,11(4):362~371
[4]张存德,向家翠.从形变资料看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特征[A].见:中国活动断裂[C].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5]汪一鹏,沈军,王琪,熊熊.川滇块体的侧向挤出问题.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10卷特刊,2003,188~192
[6]Qi Wang,Pei-Zhen Zhang,Freymueller J,Bilham R,Larson K,Xi'an Lai,et al.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in China constr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s.Science,2001, 294:574~577
[7]Feng Shen,Leigh H Royden and B C Burchfiel.Large-scale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Vol.106,No.B4.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1:6793~6816
[8]Royden L H,Burchfiel B C,King R W,Wang E,Chen Z,Shen F,Liu Y..Surface deformation and lower crustal flow in eastern Tibet.Vol.276.Science,1997:788~790
[9]W E Holt,N Chamot-Rooke,X Le Pichon,et al.Velocity filed in Asia inferred from Quatemary fault slip rates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observations [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1:106(B9),19,185~19,209
[10]刘宇平,陈智梁等.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沉积与特提斯地质.Vol.23.No.4,2003:1~8
[11]刘宇平,潘桂堂,耿全如等.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楔入及其地质效应.No.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Vol.20,2000:52~59
[12]Yuping Liu,Zhiliang Chen,Wenqing Tang et al.GPS Monitoring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EOS.Trans.AGU,2002,83(47),Fall,Meet.Suppl.,Abstract.
[13]唐文清,刘宇平.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沉积与特提斯地质.Vol.22.No.1, 2002:88~91
[14]Z. Chen,B C Burchfiel,Liu Yet al.Global position system measurements of eastern Tibet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India/Eurasia intercontinental deformation.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