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九龙坡区地质灾害防治

九龙坡区地质灾害防治

发布时间: 2021-02-03 20:26:31

❶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目前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黄润秋教授。实验室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实践,围绕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实际需求服务。

(二)2013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1.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扩散与固结研究

针对复杂地层岩土体,存在裂缝开度大、封堵困难、浆液凝结时间长、循环冻融寿命低、材料损耗严重等突出问题,成都理工大学裴向军教授带领团队启动了“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扩散与固结研究”项目。通过系统研究,在水泥-化学浆液的溶剂化膜理论方面具有突出创新,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浆扩散测试装置和开发的SJP系列黏度时变灌浆材料,解决了速凝灌浆材料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低这一国际性难题,并在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组成、性能参数及浆液扩散测试方法等方面具有新颖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成果荣获2013年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包括裴向军、黄润秋、李正兵、裴钻、罗建林、袁进科、杨富平、张晓超、焦瑞峰、董秀军等(图32)。

图32 相关项目获奖情况

2.自主研发了浆液扩散测试装置,解决了浆液流速、压力与流量的测试难题以及对浆液扩散的影响

试验流体生成装置产生灌注浆液,按设计的灌浆压力、灌浆量向浆液扩散测试装置提供实验流体(图33)。

图33 浆液生成装置

3.研制了SJP型黏度时变性灌浆系列材料,它们分别适用于陡倾宽缝岩体、架空松散地层、盐渍化土、冻土等复杂地层

开发研制的SJP型系列水泥基黏度时变性灌浆材料,以水灰比0.6的水泥浆液为原浆,掺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材料。可泵期调控5~90min,为常规水泥浆终凝时间缩短了1/5~1/10。3天期强度高出普通水泥浆2.5~4倍,后期强度较普通水泥浆高出20%~30%(图34)。

本项成果已经推广应用于水利水电、矿山、铁道、公路及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数十项重大工程,如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危岩体及边坡坝基加固工程(2007~2012年)、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岩体锚索和固结灌浆加固工程、遂-资-眉高速公路路桥(涵)过渡段加固治理工程、新疆天山公路、甘孜得荣红岩子高边坡应急治理工程、九龙斜卡水电站坝基防渗灌浆工程、“九寨•云顶”项目建筑地基加固处理工程、凉山白水河滑坡治理工程、云南昆明舒铂广场基础工程(2013年)。通过科学控制水泥浆液扩散范围,减少复杂岩体灌浆用水泥量高达30%~90%,成果在企业的应用累计新增产值达14.7亿元,产生利润1.12亿元。研究成果有效控制浆液的使用和排放,达到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图34 SJP型液浆材料实验数据

❷ 邓州市国土资源局

邓州市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办、区)、592个行政村,170万人,244万亩耕地。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扩权县(市)之一。邓州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

刘刚 党组书记、局长

刘国伟 党组副书记、主任科员

黄彦鹏 党组成员、副局长

常吉朝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彦涛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李定岑 主任科员

刘刚简介:邓州市人,男,回族,生于1959年10月,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市公安局、组织部、外贸局工作;历任邓州市东城办事处副主任,邓州市委事务局局长,邓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邓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2008年4月至今,任邓州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邓州市国土资源局位于邓州市北环路988号,现有干部职工330人,其中,行政编制15人,事业全供编制101人,事业自收自支编制210人,机关设办公室、用地科、规划科、市场科、耕保科、地籍科、财务科、审计科、党办室、信访科、人事教育科、纪检监察室、后勤科、法制科、督查科、土地事务所、测绘科17个科室;设邓州市国土资源局城区分局、邓州市土地监察大队、邓州市人民政府地租征收处、邓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邓州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邓州市土地储备中心、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管理处7个局属单位;设穰东、构林、赵集、十林、张村、张楼、九龙、彭桥、孟楼、腰店、汲滩、都司、刘集国13个国土资源所(国土资源中心所)。

【土地资源】邓州市耕地24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17.5万亩,保护率为89.1%。2006年,邓州被确定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示范区之一,连续12年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2010年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耕地保护】全面实行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基本农田三级保护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制、乡镇长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村级耕地保护协管员聘任制等制度,将全市244万亩耕地保有量和217.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并纳入邓州市政府对各乡镇办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严格奖惩。切实强化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国土、农业、财政、审计、司法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通力协作,实现耕地保护责任社会化。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成果,在确保162693.42公顷(24万亩)耕地和145000公顷(217.5万亩)基本农田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彰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护的调控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补充耕地储备制度和补充耕地验收标准,切实加强建设用地补充耕地项目的管理,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全年补充耕地11000亩,不但保证了耕地的占补平衡,且耕地数量稳中有升。

【三项整治和土地整理】2010年10月15日~2011年1月15日,邓州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土地“三项整治”工作集中行动,复垦土地23680亩。桑庄、白牛、穰东3个土地整理项目提前完成。桑庄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7年度河南省新增费有偿使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125.87公顷,投资总额3667.23万元,新增耕地78.37公顷;白牛等(2)个乡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费有偿使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336.8公顷,投资总额4292.51万元,新增耕地77.52公顷;穰东等(3)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费有偿使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42.68公顷,投资总额1735.09万元,新增耕地28.83公顷。桑庄等(2)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于2010年4月,穰东、白牛两个新增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于2010年10月均通过南阳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2010年,共上报审批用地19批次,面积7517.7亩,涉及城乡建设项目158个,主要有内邓高速公路、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点项目、邓州市阳光油脂项目、永泰棉纺项目、裕丰复合肥项目、中医院项目、保利广场项目、邓州市花洲建材项目、内乡牧原养殖公司饲料厂、河南省南阳市220千伏邓州南输变电工程、邓州市新引资项目激光切割机厂等,申报建设用地批次及面积位居南阳市第一。完成卫片执法补办建设用地手续报件11个批次,面积2824.3亩,降低了邓州市市卫片执法违法占地比例,避免了2010年的15号令实施后的首次违法用地问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的要求,科学进行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使本轮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结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挂钩规划,为各乡镇今后工业和新农村建设留足空间,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和批复。邓州市作为县级代表在省规划修编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按时归还了2009年挂钩周转指标750亩;2010年,上报挂钩项目共16个乡(镇)、19宗地,面积391亩,涉及新农村用地15宗,乡镇企业用地4宗,均得到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复。邓州市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挂钩现场会发言试点县市。

【集约节约用地】2010年,盘活存量土地,供地总量95.4794公顷,其中,2008年以前批而未供12.9419公顷;2009年省政府批准6个批次未供建设用地37.8423公顷;2010年省政府批准3个批次未供52.6589公顷,已供应43.383公顷。超额完成南阳市局下达的30公顷目标任务。大力开展标准化厂房建设,2010年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98550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5.133公顷(合77亩),规划建筑面积78750平方米,所供应土地可满足2010年度邓州市1575套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求。

【第二次土地调查】2010年,先后完成了农村外业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基本农田上图14.413万公顷工作,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审核验收通过;城区地籍更新调查工作,调查面积为23.2平方公里,共投资150.8万元,完成了平面控制测量和权属调查工作;乡镇政府所在地地籍调查工作,共投资173.4万元,调查范围为全市25个乡镇办政府所在地建成区,调查面积34平方公里。

【地籍管理】规范土地登记程序,加快登记进程,使邓州市土地登记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发证数568本,实发数557本,发证率98.1%;集体土地使用权应发证数373000本,实发数319000本,发证率85.5%。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土地登记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查询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

【矿产资源概况】邓州市矿产资源主要有固体矿产、水汽矿产和地质遗迹资源。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19种,已探明储量的3种,固体矿产为非金属矿产。

固体矿产主要有河砂、石灰岩和花岗岩。河砂多分布于湍河,赵河少量,主要为河床冲洪积淤砂,储量大于35000万立方米。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杏山、禹山一带,总面积73平方公里,总远景储量12.9亿吨,其中杏山南坡勘探B+C级储量2584万吨,杏山北坡勘探B+C级储量1.1亿吨。花岗岩,分布在罗庄吐谷山,主要为花岗岩石料和饰面花岗石,两者共生,上部为花岗岩石料,中深部为饰面花岗石,勘探程度低,仅做过普查,踏勘远景总储量超过1.5亿立方米,饰面花岗石普查D+E级储量511.91万立方米,远景储量大于5000万立方米。

水汽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和地热水。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可采量1.249亿立方米/年;矿泉水为优质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矿泉水,单井自流量9.5~12立方米/小时;地热水温度40度左右,单井涌水量30~40吨/小时。

【矿产资源整合】2010年,按照《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和《南阳市重点矿种开发整合总体方案》要求,编制了《邓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将邓州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杏山董营水泥用灰岩矿和邓州市花洲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杏山董营水泥灰岩01、02段矿整合为一个采矿权,整合矿区数达到100%。做好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辖区内11个矿山企业都按要求编制了2010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报告,辖区内甲类矿产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率达98%。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全面整顿和规范以石灰岩矿、花岗岩矿、河砂矿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使无证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按照《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2010年度探矿权检查的通知》(宛国土资〔2010〕44号)文件要求,对辖区内2个探矿权进行实地勘查,杜绝以采代探,辖区内勘查持证率达100%。

【地质灾害防治】2010年,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编制了《邓州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强调了公安、安监、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能职责;与矿山企业签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责任书,向矿山所在地村、组、居民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雨季向矿山企业及附近居民发警示短信100余条;开展“4·22世界地球日”地球知识科普活动,提升广大公民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继续搞好城区15个井点的地下水位、水温监测工作,发布了邓州市地下水水情通报。

【杏山地质公园建设】完成了博物馆、主题碑、旅游步道的建设,并通过南阳市局组织专家对杏山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检查验收,地质公园建设已具备开园揭碑条件。

【执法监察】2010年,全面落实村级土地保护协管员制度,在全市592个行政村聘请了耕地保护协管员,构建了市、乡(镇)、村耕地保护网络体系。全年共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514起,其中消灭萌芽状态7起,依法查处507起,立案507件,共拆除违法建筑48起,面积近2万平方米,到期结案466起,正在查处41起,发现率、制止率和处置率均达到上级要求水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现立案率达100%以上,结案率达92%。

【卫片执法检查】2010年,为做好迎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4月17日起邓州市开展了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集中行动。2009年度,邓州市土地卫片监测图斑185个,涉及土地219宗,占地3456.77亩。通过整改,调整农业结构用地35宗489.1亩,补办用地手续98宗1290.93亩,拆除复耕土地32宗117.62亩,年度违法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3.8%。

【信访工作】全年进京访24起106人次、赴省访6起8人次,以上30件信访案已按期结报,结案率达到100%。全年共收到上级交办(转送)京信6件、省信2件、南阳信8件、南阳电话6件,均按期办结,结案率达到100%。本级年度受理信访事项122起562人次,结案118件,结案率达到96%,办结件的群众满意率达到90%,达到规定标准。接听12336和62190377两部举报电话300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

【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收费政策,足额征收国土资源各项规费。2010年协调解决上年遗留款385万元;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宗19.4584公顷,总价款为2.8915亿元,净收益约合1.53亿元;全年征收国有土地收益租金192万元。

【基础测绘】建立了邓州市GPS+2单基站和D级GPS大地控制网。积极申报“数字城市”推广项目试点,2010年6月邓州市被国家测绘局列入“2010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计划”全国六个县市之一。

【队伍建设】切实履行“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为内容的“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不断壮大,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人员由256人扩充到目前的330人,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员编制遗留40人,安排系统内干部职工子女30人。全系统新购置车辆28辆、电脑40台,有力支持了动态巡查、重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和办公自动化工作。

【国土所建设】在穰东、张楼、汲滩等13个乡镇设立国土资源中心所,采取新建与购置相结合、以新建为主的办法,筹资1500万元,强力推进基层乡所规范化建设,13个国土资源中心所在全省率先全部达标。

【电子政务】配置了国土资源管理主干网,建立了局域内网,有力支持了动态巡查、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重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和办公自动化工作。

【推行阳光行政】实施政务公开和承诺服务制度,就用地报批、信访调处等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郑重做出承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建设用地报批、土地登记发证、地产交易等工作上,实行“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接待。2010年,国土局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被评为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红旗窗口”和“巾帼文明岗”,工作人员被评为“服务标兵”。

(杨桂丽)

❸ 成都的地质概况主要地质灾害及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前言
我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人口集中,降雨充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样,相对高差4979米。西部为龙门山强烈隆起断裂褶皱发育带,岩性复杂,以构造侵蚀、溶蚀高山和中山、低山地貌为主;东部龙泉山断裂褶皱带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中部广为平原。山地和丘陵面积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32.26%和27.26%。
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我市每年地质灾害频繁,成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
二、2003年我市地质灾害概况
2003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64起,其中滑坡45处、泥石流10处、崩塌5处、地裂缝3处、地陷1处。其中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7起,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2002年下降54%。
汛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是2003年我市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2003年,我市汛期6—10月平均降雨量达634mm,是全年降雨量839.1mm的75.5%,共诱发地质灾害63处,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98%,其中8月份降雨量达351?2mm,占全年降雨量41.8%,诱发地质灾害49处,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76.5%,主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发期。
地震活动是2003年诱发我市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我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龙门山区及龙泉山区,龙门山区共发生地质灾害34起,占我市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53.1%,而2003年我市共发生2.0—3.1级地震活动142次,都集中发生在龙门山山前断裂地带。
2003年我市发生的64处地质灾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三个类型总共60处,占发生灾害总数的93.7%。
2003年我市共有504处地质灾害危险点纳入各级防御预案,由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部分地质灾害在发生前得到了积极预防,减轻了灾害损失。但仍存在防御重点不突出、区(市)县防治经费落实不到位、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三、2004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预测依据
1、地质环境条件
我市地质环境条件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受其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表现为时空分布不均、灾害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地质环境条件恶劣地段是今年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仍以松散层中小型规模滑坡为主。
2、2004年降雨量
根据2004年成都市气象局预测,今年汛期我市平均降雨量780-78mm,其中7—8月主汛期降雨量大于200mm,汛期和主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发期。
3、人类工程活动
我市地形多样,人口集中,交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频繁。2004年,在进行地基开挖、开矿采石、挖掘修路等工程活动时,一些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带,预测可能因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产生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类型预测
对我市造成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其次是崩塌、泥石流,其它类型相对较少发生。预测2004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类型仍然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规模一般为小到中型,但彭州、都江堰、青白江、崇州等部分地区存在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
(三)地质灾害发生时段预测
降雨是诱发我市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预计2004年我市6月—10月降雨充沛,平均降雨量在780-78mm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80%。预测2004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时段还是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10月)时段。
四、2004年地质灾害防御重点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龙门山中、低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以彭州—都江堰—大邑—邛崃一线以西的中、低山峡谷地带为主,区内褶皱强烈,断裂发育,地震频繁,岩石破碎,降雨充沛,地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主要对工业设施、农田耕地、公路、房屋、渠堰、旅游景区(点)等造成较大危害。其中彭州市小鱼洞镇杨坪村滑坡、彭州市磁峰镇永华村滑坡、都江堰市麻溪乡友谊村滑坡、崇州市万家镇方店子滑坡、邛崃市天台山马坪村滑坡,汛期在强暴雨诱发下将会进一步发展。
2、总岗山低山、深丘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成都南侧蒲江、新津等县低山深丘地带,人多房密,盛夏多暴雨,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岩性软硬相间,岩石多破碎,软弱易滑。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对房屋、农田、水利设施、公路交通等造成危害。其中蒲江县白云乡骑龙村滑坡,汛期在强暴雨诱发下将会进一步发展。
3、龙泉山低山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我市东部龙泉山脉一线的龙泉、金堂、青白江等区、县以构造剥蚀低山为主。区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挖渠、建房、公路修建、农田开垦等人类活动活跃,一些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区易诱发产生地质灾害,且多以中小型滑坡、崩塌为主,造成房屋变形、墙体开裂、地表下错、农田掩埋、交通阻塞等危害。其中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滑坡、金堂县九龙镇中心村滑坡、青白江区仁和乡青林村滑坡等地质灾害汛期将会加剧活动。
对以上区域,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人类工程活动管理,做好退耕还林、边坡治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加强监测,做好群测群防和预警预报工作。
(二)地质灾害主要危险(隐患)点
据统计,我市现孕育有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500余处,分布在中低山和深丘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地带,主要对农户、学校、矿山、企事业单位、公路、农田、电站、通讯、水利设施、旅游景区(点)等造成威胁和危害。我市结合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危害程度、规模大小,筛选出25个重大灾害点为市级危险(隐患)点,并提出应急防灾措施,落实监测责任单位和监测负责人(见附表1)。各责任单位和监测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职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汛前检查和汛期巡查
各区(市)县应积极做好汛前检查工作,查处问题及时整改,要结合全市的气象预测和当地天气预报,搞好地质灾害预防预报工作,将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点,按照省、市汛前检查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在2004年5月底之前,合理安排巡查路线,完成对邛崃、蒲江、龙泉、金堂、彭州、大邑、崇州、都江堰、青白江、双流、新津、新都等区(市)县汛前检查,防患在先。
五、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保障措施
(一)制定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开展本区域地质灾害调查,拟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找准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范围、威胁对象,明确重点防范期、主要措施,落实监测、预防责任人。组织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乡(镇)、厂矿企业在汛期来临前开展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编制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同时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
(二)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各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拟定本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预警报警信号、抢险救援措施等。出现重大地质灾害征兆或发生地质灾害时,区(市)县政府要根据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群众,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三)落实防灾责任,加强监测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见附表2)。各区(市)县、乡、村、社和监测责任人要各负其责,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每个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以下简称灾害点)要通过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的形式,把监测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每个灾害点要向受威胁的群众发放载有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撤离线路等内容的“明白卡”,努力避免人员伤亡;对可能发生的、正在活动的灾害点,要布置必要的位移动态监测点,汛期遇降雨要实行24小时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国土资源、防汛、救灾、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当地的雨情、水情、震情和各灾害点的监测资料,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
(四)完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制度
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要进一步完善汛前检查、汛期巡查、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汛前和汛期有关部门要组织检查,重点检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防治责任、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灾情发生后,要及时按要求报送灾害种类、规模、受灾人员、财产损失、救灾减灾措施等信息;汛期国土资源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人员落实、信息畅通。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法规,使广大群众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些基本规律和防御知识;要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简介》、张贴防灾宣传画、组织群众观看宣传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热情,汛期要在当地电视台播放防灾知识片,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
(六)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必需的资金
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检查、治理等需要。要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确定搬迁标准,及时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群众搬迁到安全的区域,防止灾害发生时造成损失。
(七)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的管理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各类工程活动,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要求,在可行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

❹ 国土资源部举报网站

中国国土资源部举报电话为1233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6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鹿心社和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部党组成员甘藏春介绍“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进展与成效等方面情况。

鹿心社在发布会上介绍:“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是辩证的统一,只要转变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用地就能有保障,耕地也会得到保护。保障科学发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顺便给大家通报,为了方便社会监督,将在6月25日当天开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12336,欢迎社会各界对违法用地情况、违反土地资源管理的情况进行举报监督。”

(4)九龙坡区地质灾害防治扩展阅读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将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将国土资源部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将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将国土资源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管理,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

❺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报

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1 年增刊第 6 期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 “十有县”建设,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开展 “十有县”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根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9〕46 号)精神,部决定公布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等 471 个县 (区、市)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 “十有县”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希望其他地区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

(共 471 个)

河北省 (15 个):

石家庄市元氏县,保定市曲阳县、满城县,秦皇岛市卢龙县、山海关区,唐山市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蔚县、产业聚集区,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

山西省 (4 个):

大同市左云县、灵丘县,晋城市高平市、陵川县

辽宁省 (8 个):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葫芦岛市绥中县,锦州市凌海市、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抚顺市新宾县,沈阳市康平县

吉林省 (13 个):

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永吉县、舒兰市、延吉市、安图县、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图们市、抚松县、长白县

江苏省 (14 个):

南京市下关区、鼓楼区、六合区、玄武区、雨花台区、高淳县、溧水县,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新北区,苏州市高新区、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淮安市盱眙县

浙江省 (20 个):

临安市、建德市、余姚市、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龙湾区、永嘉县、平阳县、洞头县、诸暨市、嵊州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衢州市衢江区、衢州市柯城区、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遂昌县、云和县

安徽省 (7 个):

祁门县、石台县、贵池区、怀宁县、太湖县、繁昌县、裕安区

福建省 (25 个):

福州市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宁德市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莆田市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漳州市诏安县、漳浦县、云霄县、龙海市,三明市泰宁县、建宁县、明溪县、宁化县、梅列区、三元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

江西省 (27 个):

上饶市信州区、横峰县、弋阳县、鄱阳县、万年县,抚州市东乡县、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临川区,九江市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庐山区,吉安市泰和县、井冈山市、永丰县、万安县,赣州市章贡区、宁都县、寻乌县,宜春市樟树市、万载县、靖安县,萍乡市莲花县,南昌市安义县

山东省 (14 个):

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莱阳市,长岛县,莱芜市钢城区,淄博市临淄区

河南省 (19 个):

郑州市荥阳县、上街区,洛阳市伊川县、嵩县、宜阳县,三门峡市陕县、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固始县,平顶山市鲁山县、郏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许昌市长葛市,焦作市修武县,南阳市淅川县、内乡县、桐柏县、南召县

湖北省 (23 个):

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孝感市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鄂州市鄂城区,黄冈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红安县、团风县、黄州市,宜昌市当阳市,襄阳市宜城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十堰市武当山特区

湖南省 (40 个):

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县,衡阳市南岳区、衡南县,株洲市炎陵区、攸县,湘潭市韶山市,邵阳市洞口县、邵阳县、城步县,岳阳市湘阴县,常德市澧县、临澧县,张家界永定区,益阳赫山区,郴州北湖区、宜章县、安仁县、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桂阳县,永州零陵区、祁阳县、蓝山县、江永县,怀化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中方县、新晃县、通道县、靖州县,娄底娄星区,湘西州古丈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

广东省 (36 个):

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从化市,佛山市三水区,韶关市始兴县、南雄市,河源市龙川县、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蕉岭县,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汕尾市陆丰市,江门市新会区、恩平市,阳江市阳春市、阳东县,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肇庆市高要市、德庆县、封开县、广宁县,清远市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揭阳市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云安县,顺德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 个):

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田阳县,那坡县,凌云县,西林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业县,靖西县,百色市右江区、陆川县,兴安县,临桂县,阳朔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丹县

海南省 (9 个):

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定安县、澄迈县、屯昌县、乐东县

重庆市 (20 个):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合川区、双桥区、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

四川省 (22 个):

成都市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合江县,德阳市广汉市,绵阳市北川县、梓潼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

贵州省 (14 个):

贵阳市清镇市、小河区、白云区、花溪区,遵义市汇川区,安顺市关岭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镇远县、剑河县、三穗县、黎平县、榕江县,黔西南州册亨县、望谟县

云南省 (47 个):

昆明市安宁市、石林县、富民县、晋宁县、嵩明县,昭通市鲁甸县、永善县、绥江县,曲靖市富源县,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通海县、峨山县、元江县,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楚雄州楚雄市、牟定县、武定县、禄丰县,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屏边县,文山州砚山县、广南县,普洱市宁洱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祥云县、洱源县、云龙县、弥渡县,德宏州瑞丽市、梁河县,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怒江州兰坪县、泸水县,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

西藏自治区 (5 个):

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林芝地区察隅县、波密县,昌都地区芒康县,山南地区洛扎县

陕西省 (17 个):

西安市周至县、高陵县,渭南市华阴市、潼关县,宝鸡市陇县、凤县,咸阳市泾阳县、永寿县,汉中市勉县,铜川市宜君县,商洛市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榆林市清涧县、子洲县,延安市宝塔区、宜川县

甘肃省 (29 个):

兰州市红古区、安宁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瓜州县,玉门市,武威市凉州区,景泰县,岷县,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和政县,积石山县,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宕昌县,卓尼县,庆阳市西峰区,华池县,平凉市崆峒区

青海省 (14 个):

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县、化隆县、乐都县、同仁县、德令哈市、贵德县、同德县、门源县、祁连县、玉树县、杂多县、玛多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2 个):

吴忠市红寺堡区、盐池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 个):

伊宁县、伊宁市、昭苏县、库尔勒市、和静县、且末县、轮台县、若羌县、乌恰县

❻ 五井镇南铜峪村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2011年8月)

为检验在多发性地质灾害面前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如下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开展演练工作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开展演练工作并收到实效,找出不足进行弥补,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目的

在五井镇南铜峪村崩塌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应急预案演练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在五井镇南铜峪村崩塌遭受连续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崩塌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临朐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镇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崩塌危险区内的18户52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四、应急预案演练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五、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崩塌位于五井镇南铜峪村北山,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九龙群灰色厚层灰岩和黄色页岩。目前该崩塌体长度190米,宽约18米,厚约6米,体积约20520立方米,属于中型崩塌。该崩塌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着在崩塌前缘下居住的南铜峪村村民18户52口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崩塌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崩塌随时可能产生突然滑动,崩塌稳定性极差,有下滑的趋势。

该崩塌隐患点编制有“预防抢撤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六、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在五井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七、演练时间

演练时间:2011年8月9日上午8:30。

八、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五井镇人民政府召集,五井镇人民政府、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有关部门负责人、五井镇南铜峪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参加。

会议内容:

(1)五井镇人民政府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演练工作分工:

A.指挥长:五井镇镇长瞿志敏

主要负责:①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决定启动应急预案;③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B.副指挥长:五井镇人大主席王振华

主要负责:①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②协调各部门工作;③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④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⑤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⑥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4)六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A.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安同瑞任组长,成员由县国土局李振华、五井安监所孟庆宝、五井国土所王佰友、地质专业人员贺同利组成。任务为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B.后勤物资保障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沈汝虎任组长,成员由民政所潘兴利、财政所杨光福及王本业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C.综合联络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王振华任组长,成员由国土局白兴波、政府办公室房伟、国土所谭金波、水利站尹兆升、安监所郑成军、公安派出所高玉志、政府人员谭涛、李峰及五井镇铜峪村支部书记郭宝升等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拍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D.医疗卫生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王文昌任组长,成员由五井镇医院冯天成、五井镇政府人员王成娟、谭清海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E.应急抢险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王春喜任组长,成员由五井镇政府张本贞、王福武、王国帅、张永、赵强、巩磊、郎群、高明生、边兴胜、许致涛、贺同宝、马庆东、颜海鹿、王力、许新明、魏鹏、程洁、孙德军、夏佃柱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集体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F.交通治安管理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常敬伟任组长,成员由公安派出所所长石金伟及全体干警、五井镇政府巩京明、杜金德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应熟悉南铜峪村村崩塌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南铜峪村村的地理环境及崩塌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南铜峪村村的地理环境及崩塌情况,熟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应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五井镇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五井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20人,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五井镇政府及五井派出所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8月9日上午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五井镇政府、南铜峪村委会、村民小组分片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全体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及演练各种措施落实。

(二)演练工作程序

1.演练工作预备会议

8月9日8:30,在五井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演练工作协调预备会议,参加人员:演练指挥部成员、镇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等。

(1)镇政府领导讲话;

(2)作演练工作的安排;

a.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

b.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2.演练工作程序安排

(1)9:00全体演练人员集中于五井镇政府大会议室待命。

9:10,接五井镇政府报告:“因连续大雨,南铜峪村崩塌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崩塌不断向前延伸,崩塌有明显下滑趋势,要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县国土局领导:

a.向县人民政府汇报;

b.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c.县国土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9:30,镇人民政府向县政府汇报,经县长同意,“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南铜峪村集中待命。

10:00,指挥部设在南铜峪村办公室,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县国土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组,在南铜峪村口封锁村西进入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组织20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思想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1:0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戒、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崩塌变化已趋稳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戒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1:15,镇政府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

11:40,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12:00,宣布演练结束。

演练总结:通过这次演练,《临朐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临朐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应急小分队队伍得到了锻炼,领导和同志们各司其职,明确了职责,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战斗力。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❼ 重庆威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重庆威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2018-01-0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九凤村14社。

重庆威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00107MA5YQ6K37Q,企业法人王继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重庆威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许可项目: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钢结构工程、环保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公路交通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建筑幕墙工程、消防设施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环境污染治理、隧道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电子与智能化工程施工、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土地开发、治理、复垦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一般项目:销售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不含化危品)、装饰材料(不含化危品),租赁建筑工程机械设备、钢模、钢管、扣件,建筑物拆除作业(爆破作业除外),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重庆威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❽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领导信息

周时洪,副局长、局党组成员,市地勘局党委书记
分管地质环境处、油气管理处,主管市地勘局党委工作,负责市三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日常工作。
联系南岸区、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分局、房管局),南岸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胡长明,副局长、局党组成员
分管法规处、国土资源规划处、房屋征收管理处、物业处。
联系涪陵区、江北区、长寿区、丰都县、垫江县、忠县、石柱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分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江北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市重点工程建设拆迁办公室,市级机关公房管理处,市小康住宅工程处,局属核心控股企业、市物业管理协会。
黄 强,副局长、局党组成员
分管建设用地处、房地产发展处、房地产市场处。
联系万州区、渝中区、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分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铁路分局,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市房地产业协会。
黄茂军,副局长、局党组成员
分管住房保障处(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房地产权籍处、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联系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黔江区、渝北区、梁平县、武隆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分局、房管局),渝北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市国土资源房屋评估和经纪协会。
周琪敏,纪检组长、局党组成员
分管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执法监察处、机关群团工作。
联系巴南区、合川区、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区、璧山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分局、房管局),市国土资源房屋执法监察总队,巴南房地产权产籍监理所。
严志华,党组成员、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主任
主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管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李仕川,总工、局党组成员
分管总工程师办公室、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信息中心。
联系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市地质矿产研究院,市地质调查院,市房屋安全鉴定中心,市城市害虫防治研究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协。
许金刚,党组成员、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主任
分管耕地保护处,主管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黄 涛,党组成员、副巡视员
协助分管住保、权籍、离退休人员工作。
孙 力,巡视员
协助联系干部人事、审计工作,联系住房置业担保公司。
程本初,副巡视员
协助联系规划工作。
曹勇明,副巡视员
主管九龙坡国土分局工作,负责主城区各国土分局协调工作。
田 宏,副巡视员
协助联系耕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陈 芒,副巡视员
协助联系科技工作、机关党建、群团工作、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作风行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等专项工作。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