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工程地质图
A. 土木工程地质读图题 急求
1、出现的是石炭、奥陶
水平地层地质界线与等高线重合或者平行,倾斜地层如果地内形平坦,在地质容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
角度不整合接触
2、白垩最新、侏罗次之、三叠最老。
为一典型向斜。
B. 工程地质图的一般读图步骤有哪些
矿区地形地质图与矿区范围图、水文地质图、底板等高线图、地层水平切回面图、勘探线剖面答图、煤层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等,急倾斜煤层还必须有煤层垂直投影图,在生产中自己必须填绘的巷道素描图,特别是穿层的巷道素描。
C. 工程地质读图分析题
褶皱
左上为向斜(里新外老)
右边地层由石炭-奥陶-寒武,也是一个向斜。
右中由三叠地层构成的圈闭可能是一个飞来峰。
D.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
(一)地质图的一般知识
地质图是反映各种地质现象的图件。它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将各种地质资料按比例投影到平面上,故是一种平面图。地质图可以表示出一个地区的岩性、地层、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地质内容,是指导地质工作的重要图件,同时也是研究地球物理的基本资料之一,充分利用地质图有助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各种地球物理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不同产状的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1)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正常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出露在地形的高处。
(3)岩层顶面与底面界线的标高差,即为该水平岩层的厚度。
(4)岩石出露的宽度与岩石厚度成正比,与地面坡度成反比。即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的,其露头宽度大;当岩层厚度相同时,地形坡度愈大,其露头宽度愈窄。
2.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1)地质图上一般都用产状符号标出倾斜岩层的产状,其符号为┣30°,长线方向表示走向,短线指向为倾向,数字代表倾角。
(2)在地形平坦地区,倾斜岩层的界线,在地质图上基本呈平行线分布,沿着倾斜方向一般出露新岩层。
(3)在地形高低起伏地区,倾斜岩层的界线在地质图上则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并在山坡和山谷处弯曲成“V”字型,有一定的规律,其规律由岩层倾角大小、岩层倾向及地面坡度的关系所确定。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度相反时,岩层界线的“V”型弯曲顶端在山谷处指向上游,在山坡处指向下坡;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而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的“V”型尖端在山沟处指向下游,在山坡处指向上坡;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而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V”型尖端在山沟处指向上游,山坡处指向下游,但地层界线更为狭窄。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无论地形平坦或高低起伏与否,其岩层界线皆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影响。
(三)岩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整合接触
在地质图上表现为岩层时代延续,产状一致,岩层界线彼此平行延伸。
2.平行不整合接触
表现为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一致,岩层界线平行排列,期间有地层缺失,即岩层时代不延续。
3.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同,地层时代不延续,其间有地层缺失。在图上常表现为较老的一套岩层界线被不整合线切割,而新的一套岩层的界线则与不整合线大致平行延伸(图4-1-2)。
图4-1-2 角度不整合在平面和剖面上的表现
(四)在地质图上分析褶皱构造的方法
1.褶皱基本类型
区分背斜和向斜横穿岩层延伸方向,在某一岩层的两侧依次对称出现新岩层者为背斜,反之为向斜。即从该岩层轴部(核部),向两侧(两翼)逐渐出露新岩层为背斜,反之轴部为新岩层,向两翼逐渐出露老岩层为向斜(图4-1-3)。
2.褶皱类型的判读
(1)根据褶曲两翼的产状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基本相等,则称为直立褶皱(又称对称褶皱);两翼倾向相反,而倾角不等,则称为倾斜褶皱;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为倒转翼),而倾角较大,则为倒转褶皱;若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且两翼倾角很小(近于水平),称为平卧褶皱。
(2)根据褶曲轴的长短
在地质图上各岩层转折端顶点的连线即为轴线。轴向方向代表该褶皱的延伸方向,轴线的长短表示褶曲的长短。如果褶曲轴延伸很长,表现为一系列背斜、向斜相连,是为线形褶皱;如果褶曲轴较短,在地质图上该褶曲形状为长圆形(长宽比例相差较小),则为长圆形褶皱(又称短轴褶皱);若褶曲轴更短,褶曲形状近似浑圆形,则为浑圆形褶皱(又称穹窿或构造盆地)。
(3)根据枢纽的产状
若褶曲枢纽是水平的,其两翼岩层界线大致沿走向延伸,则为平行褶皱(又称水平褶皱);若枢纽是倾伏的,其核部必呈封闭曲线,两翼岩层不平行且逐渐呈弧形转折相交,背斜的弧形凸出方向为倾伏方向,向斜的弧形凸出方向为扬起方向,若几个倾伏背斜向斜相连,在图上的岩层界线往往表现为“之”字型转折弯曲(图4-1-3)。
3.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
主要是根据地层的角度不整合关系来确定,即根据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时代来确定。褶皱形成于不整合面以下的一套岩层(又称下构造层)中最新的地层时代之后,不整合面以上的一套岩层(称上构造层)中最老的地层时代之前。如图4-1-3尖峰地质图中组成该区褶皱是晚古生代的T1和P2两个时代的地层,图幅西边还有中生代K地层,K与T1,P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不整合线就是K地层的底界线,故K可称为上构造层,T1和P2组成下构造层。因此该区褶皱的形成时代是在T1之后、K之前。
图4-1-3 褶皱在平面和剖面上的表示
(五)在地质图上分析断层的方法
1.断层面产状的判读
(1)断层线是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因此它和倾斜岩层露头线一样,可用“V”型法则来判断断层面的产状;
(2)一般在地质图上断层线都会用箭头符号标示其倾向,数字表示断层倾角。
2.断层两盘相对位移及断层性质的确定
(1)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大体一致)
它可造成岩层的重复或缺失现象。在断层线上任意指定一点,则出现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出现较新岩层一侧为下降盘。但是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倾角小于岩层斜角时,在出现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情况确定后,再根据断层面的倾向即可确定是正断层或逆断层。
(2)横向断层或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垂直或斜交)
它可造成岩层或褶皱的截断或错开现象。当横向或斜向断层切割倾斜岩层时,地质图上都表现为岩层界线的错移,而且岩层界线向该岩层倾斜方向移动的一盘为相对上升盘(即出现较老岩层)。如图4-1-4显示,断层F把D,C地层切割,以D为标志层可看出,断层的东南盘D地层向东北方向错移,而D为向东北方向倾斜的地层,故此断层的东南盘为上升盘,西北盘为下降盘;当横向或斜向断层切过褶皱时,则会使褶皱核部(或轴部)在断层两侧发生宽窄的变化,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反之为下降盘。同理,断层相对位移情况确定后,再根据断层面的倾向,即可确定该横向或斜向断层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如图4-1-4断层F向西北倾,其东南盘上升,则此断层为正断层。若横向或斜向的断层切割褶皱时,断层两盘核部只有位置的错移而无宽窄的变化,则为平移断层。
图4-1-4 具有断层的地质图
3.断层时代的确定
(1)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来判定断层总是发生在被其错断的最新岩层时代之后,在覆盖它的最老岩层时代之前。如图4-1-4可见断层F切断S,D,C地层,则其必在C时代之后,但该图未见覆盖它的
岩层,故在哪个时代之前发生尚不能确定。
(2)根据断层的相互切割关系或断层与岩体的相互关系来判定
被切割者时代较老,切割者时代较新。
(六)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岩基或岩株岩体界线穿过不同时代的围岩(岩层)界线,若规模较大的为岩基,规模较小的为
岩株。
2.岩盘
岩体界线与围岩走向一致,外形浑圆或较规则状。
3.岩床
岩体呈长条状延伸,方向与围岩走向一致。
4.岩墙岩体呈长条状,常穿过不同的围岩(即切割围岩界线)。
E. 如何阅读地质图
准确的说应抄该是地形地质图,袭就是带等高线的地质图。 地质图中内容很丰富,不同类型地质图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阅读重点也不同(视你的目的而定)。 总体上阅读地质图的顺序应是:看区域,看局部,再看区域,即总、分、总。 1、看区域。首先看图例,了解这个地区总体上的地层发育情况、接触关系情况、构造类型情况、岩浆活动情况,其次看图区,大致了解地形地貌和水系情况以及地层、不整合面、构造、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情况。这时在大脑里树立了这个地区总体地形、地质概况。 2、看局部。对图中每一条断层、岩体、岩层产状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其性质、类型、基本特征。 3、看区域。在对局部地质现象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特征。如果你的意思只是说如何判断倾向、倾角,简单地说有两种办法: 1、V字形法则(内容我就不展开了),它是定性分析倾向倾角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即地层倾向、倾角与山坡坡向、坡角的关系 2、三点法(内容不展开),它是定量计算倾角的方法
F. 看工程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你要求的信息量比较多。
不知你要这么多信息是要干什么。估计是搞决算吧。
你可以联系我的邮箱。
G. 如何识读工程勘探地质图
孔的布置有编号,你看清楚。后面有每个孔的详图,包括孔的深度,孔顶标高,每个岩层的厚度以及岩层判别。那个小应变图,反应的波段表示每种岩层的波段,最后勘测图有个总的建议和判别,以及推荐的持力层等,按照他的总结也能大概知道土层情况!谢谢!
H. 求工程地质勘察实习日志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论文报告 2008-01-11 14:35 阅读57 评论3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 实习概述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一的能力。实习任务: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感观的体会和认识,如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学生通过野外的实地勘察,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实习时间:一周实习地点: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楼、实验室,广州番禺莲花山 二、实习内容成果 (一)、时间: 10月22日 星期一 晴地点: 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楼内容: 实习动员,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今天是我们班工程实习的第一天,一开始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实习动员讲座,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情绪。稍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地质图的阅读分析,学习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可以大概地从地质图上分析各类的地质现象。在讲解工程地质勘察的时候,老师以《中山市三角镇蟠龙村工业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例,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如何制定工程地质勘探的布置,如何阅读已有的勘察报告和完成自己的勘察报告。由于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班的同学们对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充满了热情,大家在剩余的时间里积极到图书馆查找相关实习资料,以求能够更加好地完成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掌握实习任务所要求的,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关于地质这一块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时间:: 10月23日 星期二 晴地点: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楼、图书馆。内容:阅读收集整理资料,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今天老师安排我们在课室观看影象资料—不良地质现象,基本上不良地质现象都是地壳上部岩土体受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在21世纪这个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的影响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老师的播放的影片中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各类的不良地质现象。通过影片的观看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过程和结果,聆听专家是如何勘察地质现象和如果制定防治措施,这样的教学比光坐在教室里看课本形象易懂。(三)、时间: 10月24日 星期三 晴 地点: 广州番禺莲花山内容: 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今天我们的安排是进行野外实习:莲花山踏勘,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早上8:30在学校出发,由于包车有延误,时间推迟了一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狮子洋西岸制高点的莲花山。早在很久前我就听说过这座名山,这次终于一睹其风采,出发前我在网上找了些莲花山的介绍: 莲花山占地2.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广州市区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是一个溶古代粗犷和现代秀美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风景名胜区。“莲峰观海”2002年被广州市政府列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莲花山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它是一位历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番禺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多,其中莲花山上的古迹最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拥有国内罕见的、具有2000多年历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采石场遗址,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省会华表”莲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观音立像。到达莲花山映入眼帘的风景简直让人如痴如醉,从停车场向东南方向走迎面就可以看到一座宝相庄严、慈颜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观音宝像屹立在广场中央。举目瞻仰,湛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浮天际,衬托着观音菩萨好像腾云驾雾,彩霞披身。观音像高40.88米,用120吨青铜铸成,外贴纯金180两,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观音铜立像。观音宝像面向东南,遥望浩瀚的狮子洋,“望海观音”因而得名。再继续向前走,走过约一百米由花岗岩铺设成的台阶,花岗岩:深成侵入岩。多呈灰白色、灰色、肉红色;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正长石为主,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路向飞鹰古道走去,古道是建在峭壁上的人工开凿的隧道。古隧道的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用小铁锤可以敲出一块岩石标本。由于它的分布很广,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继续前进可以见到由四块相连的大岩石组成,两侧耸起的两块片岩如同飞鹰的两翼,后部高耸的片岩如同飞鹰的翘起的尾巴,平铺向外延伸的岩石如同飞鹰的头部和嘴巴,岩石组的形状如一只遨游天空的飞鹰,神威懔懔的飞鹰岩!再往回走就可以看见狮子岩。狮子岩位于莲花山的东麓,一石酷似雄狮,盘踞山崖,面向东方,状似向着珠江口吼叫,所以莲花山也被称“狮子山”,面前的珠江河段被称为狮子洋。据考古学家分析,莲花山原只是海面上的一个小岛,千万年过去,沧海桑田,海水退去,陆地抬升,莲花山成为陆地的丘陵,海底也变成了陆地。狮子石原来是小岛边上的一座岩石,千万年来受海浪和海风的不断拍击、侵蚀、风化而成今天的形状。它像莲花山的忠实守护者,日夜守护着莲花山。它也是莲花山沧海桑田变化的最佳见证。狮子岩的岩层组成也是莲花山典型的沉积岩中的砂岩和砾岩。 在狮子石后面有一个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叫作观音岩,经人工开凿后呈现水平层理。再往前走我们一路经过了八仙岩、浴仙池、剑门、百福图、燕子岩、南天门、神仙桥。值得一提的是燕子岩。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区内峭壁嵯峨,巨石横空,或形成一线鸟道,或形成一穴深洞,半出人工,半如天成,雄伟壮观,气势巍然。从崖下向上仰望,只见四面崖壁连环对峙,奇峰突屹,广阔的天空被缩成一方天井,嵯峨巨石摇摇欲坠,令人惊心动魂,神摇目眩。在燕子岩景区,细听岩上滴水声,看着盘旋飞舞的燕子。岩石上的攀藤植物,有如一堵绿色的墙壁,每当春夏之交,花开朵朵,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这里风景秀丽,山水相衬,成为许多电影、电视导演们首选的外景拍摄地。在莲花山上你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类的花草树木,有松树、榕树、菩提树、熏衣草……全都是因为莲花山是处于三角洲冲积地带,在陆地上升的过程中,将海底肥沃的土地带上,所以在山上能够栽种各种类的花草树木。也正是由于其地出珠江入海口,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山脚的桑基鱼塘也有很好的收益。此次野外实习—莲花山之行,到此告一段落。这是一此很好的机会让我们从烦喧的环境和沉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融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当然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亲临野外环境,与山里的岩石有了一个面对面的机会,让我们能够运用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去对一个沉积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进行分析。特别是莲花山上最常见的棕红色的砂岩,对它的层理、节理和工程地质性质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很多是在书本上所没有的。由于莲花山是一个古代的采石场遗迹,很多的岩层都经过了人工开凿,破坏了原有的岩层地貌,会出现不良的地质现象,所以在开凿的过程中注意防止不良地质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四)、 时间: 10月25日 星期四 晴地点:广工大地质实验室内容:室内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老师再次帮助重温地质图的阅读,在给出的《中山市三角镇蟠龙村工业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工程场地勘察数据,完成勘察报告的其它部分。 (五)、 时间: 10月26日 星期五 晴地点:学校内容: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收获、体会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对以后更好地将地质学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
I. 地质图有哪些基本内容,阅读地质图应注意些什么
地质图应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地质平面图是用各种图例表明版在野外得到的各种地质的资料权,如地貌、 地层、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条件。 地质剖面图是反映深部的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是将地质平面图上露出的地地质图有哪些基本内容,阅读地质图应注意些什么
J. 工程地质读图
一、在一切开始之前,你首先得弄明白什么叫等高线?简单地讲,等高线就是地形上高程相等的点的连线,在连线上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比如图中的虚线即为等高线,等高线上标注的数据即为该条等高线对应的高程数值。
二、有了等高线,并且理解了它的含义,那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空间的立体地形图,这时你一定要抛开地质内容,否则易受干扰。从你所给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图纸的左、右各有一个小山包。左边山包比右边高(左边的等高线都到了200,而右边最高为180),140这条等高线没有从两个山包中间穿过,表示两个山包之间的连接部分,即所谓的鞍部,要高于140,那我们就在脑海中建立了一个类似马鞍状的空间立体概念。
三、有了这个空间概念,回头再来看看地质图内容。这时你会发现,在左侧山包处,地质分界线大致与等高线相吻合,这说明在这个地方地层是呈水平层状的,不知你吃过多层夹心饼没有,想像一下这个夹层饼足够厚!如果你把夹心饼平放在案板上,沿四周切成圆台体,这时你会发现,所夹各层的出露情况是与圆台体四周等高度的连线相一致的,假如你将饼掉转90度,立起来,让夹心层面向你,这时你再去把夹心饼切成圆台状,你便会发现,地质界限是与圆台四周等高度的连线相交的,你可以回家自己做个样本试一试,通过实体实验有助你建立空间概念;
四、根据上述对水平岩层出露的情况的分析,自然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判断奥陶系和寒武系地层不是水平产出的,而是呈倾斜的产状出现的。其在图纸的上方与上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属于角度不整合,在右侧则属于平行不整合。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者应该是断层形成的,后者应该是褶皱造成的。至于其中的花岗岩则呈不规则的形状侵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