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地质灾害
『壹』 1.指出西欧和南美洲西部地质灾害哪个
1.南美洲西部的地质灾害要严重些,因为其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也是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回由于板块的挤答压碰撞从而导致当地多火山地震!
2.西欧的自然灾害较少.西欧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四季分配均匀.而且处于中纬度地区,热带气旋不易到达.
『贰』 秘鲁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主要地质灾害是什么
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气温变化较大,年降水量200—1,000毫米;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近年新开发的石油产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秘鲁西部属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干燥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2-32℃;中部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14℃;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5℃。中部的南段多火山,地震频繁,东南与玻利维亚交界处有南美洲最大的的的喀喀湖。中部的北段海岸和近海蕴藏石油。岸外海域富鳀鱼(秘鲁沙丁鱼)等渔业资源,沿海岛屿积有大量鸟粪层。首都平均气温15—25℃。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森林面积占领土面积51%。
人口:
2794.7万人(2005年),其中印第安人占41%,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其他人种占4%。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阿伊马拉语和其他30多种印第安语。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交通:
秘鲁的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货运量占全国运输总量的80%。水上运输较发达,外贸主要依靠海上运输。
铁路:秘是南美最早修建铁路的国家。铁路总长2021公里(2005年)。2004年,铁路客运量121.28万人次,货运量206.84万吨。
公路:公路总长78318公里(2004年)。2005年,全国机动车合计134.95万辆,其中轿车86.13万辆、皮卡及吉普车30.64万辆、客车4.37万辆、卡车10.44万辆、其他车辆3.37万辆。2005年公路客运量5859.96万人次。
水运:2000年有各类船只6883艘,货运量1534万吨。2005年全国共有20港口,客货运船只476艘。主要港口有:卡亚俄、钦博特、伊洛、派塔和萨拉维里。
空运:2004年全国共有飞机 178 架,客运量510.50万人次,机场31个,其中国际机场5个,分别是:利马“豪尔赫·查维斯”国际机场、库斯科国际机场、伊基托斯国际机场、塔克纳国际机场和阿雷基帕国际机场。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晚5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
文化和自然遗产:
◆ 利马古城 ◆ 马丘比丘古城 ◆ 阿比塞奥河国家公园◆ 昌昌古城 ◆ 阿雷基帕古城 ◆ 纳斯卡巨画、胡马纳大草原◆ 查文古城 ◆ 马努国家公园◆ 库斯科古城 ◆ 瓦斯卡兰国家公园
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叁』 南美洲西岸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是什么
地震,火山,雪崩,滑坡,泥石流等。
『肆』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这里地震灾害多的原因是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这里地震灾害多的原因是版:位于南极洲板块权与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智利中南部海岸地区从1960年5月21日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大地震。20世纪板块边界大地震中最突出的事件。从北面的康塞普西翁市到南面的瓦尔的维亚市,在一个月之内发生7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有 3次是 7.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最大的一次为8.9级。由于面波震级MS的饱和效应,8.9并不能说明此震规模之巨大,如按矩震级MW计算 ,此震应为 9.5级(见震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板块边界巨大地震的破裂面是非常之大的,超过了面波震级所表示的范围。
由于此次地震规模巨大,地球的整体受到首都圣地亚哥市容一次罕见的冲击,因而发生地球自由振荡,圣地亚哥至蒙特港沿岸的城镇遭到破坏,5 700多人遇难。此外,地震激发的海啸也是罕见的,15小时后,高达15米的巨浪袭击了夏威夷群岛。23小时后,6米高的海浪猛扑日本海港和码头,压塌了一座房屋。这次海啸在日本造成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并且伴有剧烈的火山爆发。
『伍』 南美洲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南美洲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一地质灾害为主,主要有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雪崩等,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
『陆』 尼瓜多尔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属南美洲的巴西为什么很少发
主要是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而巴西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少发生。
『柒』 安第斯山脉是由什么形成的,多什么地质灾害
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称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安第斯山脉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绵亘约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安地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余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可能成因:
科学家表示,安第斯山脉可能经历过“疯长期”,其高度曾在200万到400万年里增长了一倍。
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板块构造(一种促使陆地形成、运动以及山脉形成的作用)理论也许应该更新了。
地质学家原先估计,绵延在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系是在过去4000万年里逐渐隆起形成的。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地质学副教授卡玛拉·加尔齐奥内说,如果山脉抬升速度很快,就会对气候和生物进化产生影响。
安第斯山脉绵延7000公里,高山众多,地势陡峭,最高峰海拔6900米,山脉平均海拔4000米。
安第斯山脉是板块运动的产物,主要是因为纳斯卡板块俯冲到南美板块下方,于是抬升了山体。这一过程仍然在进行,还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加尔齐奥内和研究搭档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对沉积物进行研究后认定,安第斯山脉曾在几千万年里抬升缓慢,然后在距今1000万年至600万年间突然加快了升高速度。
这表明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应归功于“拆沉作用”。当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相撞时,一般理论都认为大陆板块会发生褶皱形成山脉。加尔齐奥内说,褶皱会在地壳下方形成一个沉重的“根部”,固定住地壳。
传统理论认为,地底深处的地幔软流层会缓慢侵蚀这个“根部”,使山脉随着地壳的加厚而逐渐抬升。
但加尔齐奥内却提出了另一种理论,即“拆沉作用”使“根部”温度上升,变成粘稠的糖浆那样的物质,并向下渗漏,然后突然崩溃,陷入炽热的地幔中。位于“根部”上方的山脉便突然与其脱离,开始抬升。
地质灾害种类:
北段
山脉成条状分支 、隔以广谷和低地 ,各条山脉多代表背斜构造,通过侵蚀,轴部出露花岗岩、片麻岩等古结晶岩,两翼则残留着白垩纪、第三纪砂岩和石灰岩。位于哥伦比亚,朝北向东延伸,最后加勒比岛的岛弧相连。
中段
(南纬4.58°~27.93°):宽度和高度显著加大,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楔入宽阔的山原玻利维亚高原。从秘鲁到智利,在此山脉由西北转为东北走向。
安第斯山脉
此地安第斯山的宽度最大,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动遗迹,据知有超过900个的火山,高度由5000到7000米南段安第斯山,从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亚海岸,这一段有相当多的活火山。
『捌』 南美洲遭受到的主要地质灾害
第一,安第斯山脉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地震
第二,地震带上分布众多火山,火山爆发
第三,高山众多,遇到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山崩
『玖』 谁知道南美洲“的的喀喀湖”的地形,气候,自然灾害,农业
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3821米)
这个说法早要改改了。
青藏高原上随便回找个点也比它这个海答拔高。
随便找个淡水湖都比它高。
就算小的不算,
玛旁雍错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海拔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面积400多平方公里。
这个也够大的了吧。
『拾』 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地区(全球范围内)
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地陷等
世界主要的地震带:
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区,且呈有规律的带状,叫做地震带。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和火山活动带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下列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黑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欧亚地震带:又名“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对于地震带有规律的分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世界主要地震带与年青褶皱山脉有关。有的认为地震带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