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地质
『壹』 地质工程和工程地质的区别
1、概念不同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
地质工版程权利用工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科学。
2、研究方向不同
地质工程的目的在于研究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
3、侧重点不同
地质工程侧重于对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工程地质学则是应用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应用学科。
4、目的不同
它以现代钻、掘工程技术、现代测试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工程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土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和地下深部探测等领域。
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贰』 地震地质是地质力学新的一门分支学科
李四光认为地震抄地质是与袭矿产地质、工程地质等分支学科一样,是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地震的分支学科,它可以再分为两个方面:
(1)“安全岛”,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次级分支学科。主要讨论寻找地震烈度相对较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块,研讨合理抗震设防,以保证安全建设[18-20]。
(2)地震预报,与前者并列的次级分支学科。由于大震对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如能提前预报则可以挽救很多生命与财产损失,因此意义十分重大,是人类“与地斗争”的大战场,也是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重心[1-2]。地震预报从预报时间尺度来划分:长期预报——“安全岛”研究与评价;中近期预报——趋势性地震危险性讨论;短期预报——几十年内可能发生大震;短临预报——几十天到几天发震;临震预报——几天到几小时后发震。
『叁』 工程地质学基础 构造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构造地震亦称"断层地震"。地震的一种,由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目前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1960年5月22日)。
『肆』 什么叫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是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
主要包括地形地内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容、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建设前需对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该场地以往建筑经验,已发生过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后果,建筑物沉降、变形及地基地震效应等;分析和解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地点; 提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处理措施等。
拓展资料
自然条件是因地而异的,建筑物类型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异,如在山区建筑,与场地稳定性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现象(地层褶皱、断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质构造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岩石产状、断层、节理和破碎带的性质与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质条件。
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工程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伍』 工程地质条件
你好,根据你的提问,我认为工程地质的条件一般是指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较适合施工的地质。
『陆』 地震是工程地质条件还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中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吧 一个区域都需要划分自己的基本烈度
『柒』 天然地震学 工程地震学 和勘探地震学的区别
您好
简介
勘探地震学是利用岩石的弹性性质研究地下矿床和解决工程回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答一门学科,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分支。勘探地震学是为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而发展起来的。 勘探地震学通过人工方式在地面产生震动,形成一个人工震源向地下发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在地下不同的岩石界面上形成反射最终回到地面来。勘探地震学采用地震波接收仪器将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波记录下来,这些地震波携带了地下构造的信息,利用地震波的波形和传播时间研究地下构造形态是勘探地震学最传统的研究内容。如何提高地震观测的精度,提高用地震数据准确地认知地下构造,甚至岩石类型,是勘探地震学追求的前沿研究问题。”
编辑本段特点
在地震数据中,反褶积是用来提高分辨率的必要手段,但同时往往会降低资料的信噪比,当地震资料不满足最小相位和白噪声的约束条件时,常规的反褶积方法也将不再适用。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混合相位未知脉冲最小平方反褶积,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神经网络子波反褶积等三种改进的方法分另运用多次迭代,二进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技术,对常规方法的不足予以改善。
『捌』 工程地质中如何解决潜在地震灾害
这是个难题,应该来说主要还是解决地面结构的地基抗震,比如像隧道除了洞口外即使考虑地震荷载也对洞身影响较小。对不良地质段进行预报,做好地震防范,如果是滑坡的话,可以考虑地质加固,但费用较高。
『玖』 地球物理与工程地质有区别吗
本人是学地球物理勘探的,或叫应用地球物理,也叫物探。物探和地质工版程区别比较大。物探权主要是以岩石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的目的。主要方法有电法勘探,磁法勘探,电磁法,重力勘探,地震勘探,还有其他什么放射性,温度等。这个要学数学、物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地质学等基础知识。而地质工程主要是以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工程、地震、环境、油气矿等问题。地球物理涉及的物理知识主要是波场的问题,如波的传播,场的分布和变化;地质工程涉及的应该是力的问题,如力对岩体的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可能对地质工程的理解有些片面。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两的专业是彼此联系的,一般先由地质人员推断某处可能存在什么地质现象,然后物探人员用仪器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数据的变化、异常看是否可能真的存在该地质现象。
『拾』 汶川地震中出现了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汶川抄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震裂山体)和泥石流等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震诱发滑坡灾害发生特点与岩性结构和地形条件有较明显的关系,在硬岩、软岩和松散堆积物分布区,滑坡的启动、运动和停积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总体上都具有高速、高动能、强大动力等特征。强震诱发的崩塌主要包括高位大型崩塌;小规模块石崩落、抛射;崩塌诱发大规模滑坡3类。强震条件下大多数崩塌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抛射特征。强烈的地震动力使极震区众多山体大范围震裂松动,形成了大量震裂山体。这些震裂山体的地表裂缝具体又可细分为断裂裂缝、震裂裂缝和滑裂裂缝3类。汶川地震形成了巨量泥石流物源,再加上震后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在今后数年内,泥石流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