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楚雄地质灾害

楚雄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03 01:41:36

1. 我国政府如何应对地质灾害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都把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内全,放到了突出的地位,表容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福建、浙江等台风影响地区,采取高密度监测网络体系,而且只要降雨达到一定的程度,就组织群众撤离。各地在群测群防的技术方法上,也日臻成熟,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很多地区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先进通信工具预警预报;福建等地,由基层干部担任的乡镇国土协管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线,发挥了巨大作用;云南楚雄等地把标明地质灾害监测联系人、预报信号、避险路线、地点等内容的明白卡,印制成日历,让家家户户都挂在墙上。

2. 云南昭通的彝良什么时候发生过特的的地质灾害吗

自然灾害:东方网6月6日消息:昆明四日公布的二00二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说,去年,该省相继发生了冬春干旱、倒春寒、初夏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雷击、夏季低温冷害、秋季连阴雨等多种气象灾害,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重大山地灾害亦明显偏多,受灾面积广、灾情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 公报说,在气象灾害方面,去年云南全省出现大风灾害五十五县(次),冰雹一百三十八县(次);农作物受灾面积四十六万四千公顷、成灾二十八万六千公顷,绝收六万公顷,民房倒塌五千零九十四间,因灾死亡四十八人,直接经济损失十二亿二千万元人民币。 七至八月,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阴雨天气,低温寡照明显,水稻受灾面积达九万一千五百公顷,成灾面积五万五千八百公顷,直接经济损失一亿三千万元人民币。 在洪涝灾害方面,该省共有一百一十七个县(市、区),一千三百零八个乡(镇),八百七十四万人受灾,十三个城市受淹,房屋倒塌五万七千七百万间,因灾死亡三百五十一人,其中因洪水灾害死亡九十二人。农作物受灾四十四万八千公顷,成灾二十五万九千公顷,绝收九万二千三百公顷,减收粮食四十九万五千八百吨。洪涝灾害共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三十四亿九千八百万元,损失总体小于二00一年。 在干旱灾害方面,该省出现严重的冬春连旱,入汛后,局部地区还出现了严重的夏旱、插花旱。农作物受害面积达七十一万六千一百公顷,因旱造成二百零二万人和一百四十六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损失粮食七十一万吨,经济作物损失十六亿三千九百元。 在地质灾害方面,该省共发生地质灾害四千一百五十起,其中滑坡三千零七十九起、泥石流八百三十六起、崩塌一百二十八起、地面塌陷一百零七起。共造成二百三十四人死亡和失踪,四百一十八人受伤,毁坏农田九千二百五十公顷,交通、通讯、房屋和水利设施破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十二亿二千三百万亿元,属地质灾害重灾年份。受灾严重的地、州、市有怒江、迪庆、昭通、保山、楚雄、玉溪、临沧和红河。 昭通市盐津县、玉溪市新平县和楚雄州武定县等地相继发生罕见的泥石流和山体大面积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全省受灾人口2376万人,其中1.5万人无家可归,2.2万多人需紧急转移 你去的地方应该不会 不过我的路可能会 因为我去的时候就不大好走 现在估计已经封路了 资源优势: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云南省生物质能源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云南省正着力挖掘生物资源潜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加快全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力争培育成为云南省继烟草、水电、矿产资源等5大支柱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充分发挥云南资源优势,做大财政蛋糕,促进云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云南省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原材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质能源类农作物种植广泛。针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早觉悟、早起步、早见效”的发展思路,在充分发挥全省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从全省能源安全的角度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云南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但云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据统计,云南省有高等植物17000多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芳香油料植物种类达200多种,但尚无企业对其进行开发生产,生物质能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拥有普通乙醇生产企业420户,2005年共生产酒精30万吨,但产能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此外,科研部门和企业尚未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科研成果未得到较好利用。 为积极推进云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省财政厅已对云南省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潜力、现状和困难进行了全面调查,形成专题报告报财政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并计划从省级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研究和支持生物质能源企业的发展。 近期,省财政厅将组织有关人员赴安徽、广西等在生物质能源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经验的省市进行调研,借鉴和学习外省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目前,云南省正立足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选择建设条件好,积极性高,具有龙头带动性的企业做试点,在资金安排上对企业研发、产业化等

3.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报

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1 年增刊第 6 期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 “十有县”建设,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开展 “十有县”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根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9〕46 号)精神,部决定公布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等 471 个县 (区、市)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 “十有县”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希望其他地区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名单

(共 471 个)

河北省 (15 个):

石家庄市元氏县,保定市曲阳县、满城县,秦皇岛市卢龙县、山海关区,唐山市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蔚县、产业聚集区,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

山西省 (4 个):

大同市左云县、灵丘县,晋城市高平市、陵川县

辽宁省 (8 个):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葫芦岛市绥中县,锦州市凌海市、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抚顺市新宾县,沈阳市康平县

吉林省 (13 个):

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永吉县、舒兰市、延吉市、安图县、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图们市、抚松县、长白县

江苏省 (14 个):

南京市下关区、鼓楼区、六合区、玄武区、雨花台区、高淳县、溧水县,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新北区,苏州市高新区、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淮安市盱眙县

浙江省 (20 个):

临安市、建德市、余姚市、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龙湾区、永嘉县、平阳县、洞头县、诸暨市、嵊州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衢州市衢江区、衢州市柯城区、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遂昌县、云和县

安徽省 (7 个):

祁门县、石台县、贵池区、怀宁县、太湖县、繁昌县、裕安区

福建省 (25 个):

福州市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宁德市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莆田市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漳州市诏安县、漳浦县、云霄县、龙海市,三明市泰宁县、建宁县、明溪县、宁化县、梅列区、三元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

江西省 (27 个):

上饶市信州区、横峰县、弋阳县、鄱阳县、万年县,抚州市东乡县、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临川区,九江市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庐山区,吉安市泰和县、井冈山市、永丰县、万安县,赣州市章贡区、宁都县、寻乌县,宜春市樟树市、万载县、靖安县,萍乡市莲花县,南昌市安义县

山东省 (14 个):

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莱阳市,长岛县,莱芜市钢城区,淄博市临淄区

河南省 (19 个):

郑州市荥阳县、上街区,洛阳市伊川县、嵩县、宜阳县,三门峡市陕县、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固始县,平顶山市鲁山县、郏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许昌市长葛市,焦作市修武县,南阳市淅川县、内乡县、桐柏县、南召县

湖北省 (23 个):

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孝感市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鄂州市鄂城区,黄冈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红安县、团风县、黄州市,宜昌市当阳市,襄阳市宜城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十堰市武当山特区

湖南省 (40 个):

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县,衡阳市南岳区、衡南县,株洲市炎陵区、攸县,湘潭市韶山市,邵阳市洞口县、邵阳县、城步县,岳阳市湘阴县,常德市澧县、临澧县,张家界永定区,益阳赫山区,郴州北湖区、宜章县、安仁县、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桂阳县,永州零陵区、祁阳县、蓝山县、江永县,怀化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中方县、新晃县、通道县、靖州县,娄底娄星区,湘西州古丈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

广东省 (36 个):

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从化市,佛山市三水区,韶关市始兴县、南雄市,河源市龙川县、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蕉岭县,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汕尾市陆丰市,江门市新会区、恩平市,阳江市阳春市、阳东县,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肇庆市高要市、德庆县、封开县、广宁县,清远市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揭阳市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云安县,顺德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 个):

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田阳县,那坡县,凌云县,西林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业县,靖西县,百色市右江区、陆川县,兴安县,临桂县,阳朔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丹县

海南省 (9 个):

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定安县、澄迈县、屯昌县、乐东县

重庆市 (20 个):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合川区、双桥区、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

四川省 (22 个):

成都市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合江县,德阳市广汉市,绵阳市北川县、梓潼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

贵州省 (14 个):

贵阳市清镇市、小河区、白云区、花溪区,遵义市汇川区,安顺市关岭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镇远县、剑河县、三穗县、黎平县、榕江县,黔西南州册亨县、望谟县

云南省 (47 个):

昆明市安宁市、石林县、富民县、晋宁县、嵩明县,昭通市鲁甸县、永善县、绥江县,曲靖市富源县,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通海县、峨山县、元江县,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楚雄州楚雄市、牟定县、武定县、禄丰县,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屏边县,文山州砚山县、广南县,普洱市宁洱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祥云县、洱源县、云龙县、弥渡县,德宏州瑞丽市、梁河县,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怒江州兰坪县、泸水县,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

西藏自治区 (5 个):

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林芝地区察隅县、波密县,昌都地区芒康县,山南地区洛扎县

陕西省 (17 个):

西安市周至县、高陵县,渭南市华阴市、潼关县,宝鸡市陇县、凤县,咸阳市泾阳县、永寿县,汉中市勉县,铜川市宜君县,商洛市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榆林市清涧县、子洲县,延安市宝塔区、宜川县

甘肃省 (29 个):

兰州市红古区、安宁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瓜州县,玉门市,武威市凉州区,景泰县,岷县,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和政县,积石山县,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宕昌县,卓尼县,庆阳市西峰区,华池县,平凉市崆峒区

青海省 (14 个):

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县、化隆县、乐都县、同仁县、德令哈市、贵德县、同德县、门源县、祁连县、玉树县、杂多县、玛多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2 个):

吴忠市红寺堡区、盐池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 个):

伊宁县、伊宁市、昭苏县、库尔勒市、和静县、且末县、轮台县、若羌县、乌恰县

4. 云南临沧发生山体滑坡5人失联是怎么回事

云南省镇康县政府新闻办19日通报,当日凌晨该县木场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5人失联,当地正紧急开展救援工作。

据通报,此次山体滑坡发生后,镇康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公安、消防救援等多部门300余人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截至19日10时,救援人员已安全疏散周边61户农户,救援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

(4)楚雄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云南多地暴雨:

云南省气象台8月18日预报,18日20时—19日20时,云南迪庆南部、丽江、怒江南部、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普洱北部、楚雄西部、普洱东南部、红河南部、文山南部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或大暴雨,其他地区多云间阴有小到中雨。

云南省气象局、云南省自然资源厅8月18日15时33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8日20时—19日20时,云南省昭通及德宏部分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很高(红色预警);昭通、怒江、迪庆、丽江、大理、德宏保山、普洱、红河、文山及昆明部分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高(橙色预警)。

昭通、曲靖、怒江、迪庆、丽江、大理、德宏、保山、临沧、普洱、红河、文山、楚雄、玉溪及昆明部分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黄色预警)。提醒上述地区注意加强防御。

5. 云南楚雄干旱背后的真想,另人深思!!!!

首先,你这东西发这里不合适,这里提问题,别人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地方。
其次,你所谓要政府查实的是什么事情?你想表达的是不是你觉得有人干坏事,把本来应该下在你家那里的雨下到别处去了?
………………要解决干旱、洪水、地质灾害等问题,少砍点树,少烧点荒,保持和恢复植被才是最根本的。
不知道我这么说你明白了没有?
我觉得你分析的不是很对!你应该上访才对!

回答者: lichao99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这个问题发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是非常好的,这其中包括了气象问题,行政管理等等问题,难道在“网络知道”不能提这些问题?
正因为不明白才上网问,不要得不得就把人推向上访一条路,谁都知道那几乎不是条人走的路。

关于人工影响天气这点,lichao9988说的有道理,这个工作由政府部门统一考虑安排,但有一点,如果政府也很担心烤烟呢?要知道,烤烟经济是当地的支柱经济,如果支柱经济受到影响,即使保险公司不急当地政府也会急的。据我所知,打防雹弹(就是楼主所说的什么散雨弹),是在去年年中些的事情,也就是干旱还没有真正形成时,也许当时没人想到后面会有那么大的干旱。结果,夏秋少雨,最后就是求雨也没了。保了一样。丢了一样。

对于说是为保航空影响错失时机,俺就不太同意了。听起来这句话没错,但问题是对航空影响那么大吗?想云南全省干旱时,那是只要见有云、有些些可能降雨的条件,那个降雨弹打的,四处齐发啊,就昆明周边来说,一次就打了两百余颗,催下几滴雨来,昆明的上空应该比楚雄上空更忙碌吧。

谁都知道种树是根本,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农民的生活可等不了那么久。

就像楼主所说的,问题既然提出来了,各地的政府都有网络舆情监控,如果真是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就会当回事去查,而不是堵上你的嘴或是置之不理。接着发吧,希望能引起有责任官员的注意。

6.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现状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破坏性强。为此,国家和矿山企业筹集经费约4.8亿元,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恢复治理。治理成效较显著的矿山有云南省小龙潭煤矿、楚雄燎原煤业有限公司、华宁向阳煤矿,重庆市天府煤矿,西藏自治区罗布莎铬铁矿区,贵州省盘江火烧铺煤矿、万山汞矿、开阳磷矿,四川省有拉拉铜矿、泸沽铁矿、会东铅锌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等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经济条件采取了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对于危害、影响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治理的经济意义不很大的地质灾害点,一般均采取了搬迁、避让的措施。对于崩塌、滑坡,一般除加强监测外,采取了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支挡及植树种草等措施。对于泥石流,除加强监测外,采取了固坡、拦渣、排导、生物工程等措施。对于地面塌陷、地裂缝,除加强监测、加强采空区管理外,一般采取了回填塌陷坑,加固地裂缝地区地基,防止塌陷对建筑物的破坏等措施。

云南省小龙潭煤矿是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较好的矿山。该矿属于云南省劳改系统,始建于1953年,目前年产煤630×104t,是云南省最主要的能源基地,全省50%多的火力用煤由该矿务局提供。小龙潭矿务局从建矿到2001年10月底,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4.26亿元,实现利税10.69亿元。该矿采用凹露天开采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2个采场(小龙潭采场、布沼坝采场)边帮发生多次滑动。小龙潭矿务局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已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1.89亿元,通过多期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表6-4,表6-5),使矿山生产得到了保障。

表6-4 小龙潭矿务局露天采场滑坡治理情况

表6-5 布沼坝露天矿西北帮边坡锚索加固工程治理效果

四川会东铅锌矿山亦属恢复治理较好的矿山。该矿位于凉山州会东小街乡,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国有中型矿山。该矿山于1972年建成投产,1973年7月露天采场西边坡即产生第1次滑坡,滑体规模达21×104m3,处理扩大后的采场于1987年7月又在西边坡发生滑坡。第2代露采场1988年6月建成投产,西边坡上下高差达300m以上,坡度较陡,在其南段又形成了以垂直位移为主的滑移变形体,为稳定边坡,矿山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是:

1)修建排水沟、泄洪道,部分改善西边坡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

2)控制采矿爆破强度,减少对西边坡的震动破坏;

3)用锚索、抗滑桩及水泥挡墙对西边坡滑移变形体地段进行联合加固处理(图6-1)。

经以上加固处理后的西边坡基本是稳定的,多年未发生滑动,保证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7.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统计资料(表1-4),我国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年接近3万起,其中不乏特、重大型灾害,平均每年近人因灾死亡或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对比发现,各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没有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因为各年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与当年度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等有关。但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图1-3、图1-4),这与近年来我国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认识和防灾治灾水平的提高有关。近年来一些特、重大灾害列举如下。

表1-4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多年对比

( 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2009)

图1-32001~2009年度全国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踪人数统计对比

(一)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

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资料,2010年8月7日23~24时,甘肃省舟曲县城北部山区三眼峪、罗家峪流域突降暴雨,每小时降水量达96.77毫米,急促时半小时瞬时降水量达到77.3毫米。超强暴雨在三眼峪、罗家峪两个流域分别汇聚形成巨大山洪,沿着狭窄的山谷快速向下游冲击,沿途携带、铲刮和推移沟内堆积的大量土石,冲出山口后形成特大规模山洪泥石流。在向2千米外的白龙江奔流过程中,造成月圆村和椿场村几乎全部被毁灭,三眼峪村和罗家峪村部分被毁,数千亩良田被掩埋。山洪泥石流冲入舟曲县城区和白龙江后,造成20多栋楼房损毁,河道被淤填长度约1千米,江面堰塞回水淹没部分舟曲县城,造成县城交通、电力和通信中断。

图1-4 2001~2009年度全国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对比

三眼峪山洪泥石流前锋出山口的最大瞬时速度为27米/秒(时速接近100千米),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为2.1分钟。罗家峪山洪泥石流前锋出山口的最大瞬时速度为14.76米/秒(时速约53千米),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为4.3分钟。据专家测算,舟曲县城北山三眼峪、罗家峪两沟山洪泥石流共冲出固体堆积物合计181万立方米。其中,三眼峪沟冲出固体堆积物150万立方米(岸上堆积约100万立方米,冲入白龙江约50万立方米),罗家峪沟冲出固体堆积物31万立方米(岸上堆积约21万立方米,冲入白龙江约10万立方米)。

本次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重大损失,造成1481人死亡,284人失踪(照片1-1)。

照片1-1 甘肃省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0)

综合专家意见,造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原因有5个方面(图1-5):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三是气象原因。2010年,我国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四是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五是地质灾害自身的特征,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2010年国内发生的地质灾害有1/3是监控点以外发生的,隐蔽性很强,难以排查出来,所以一旦成灾,损失很大。

图1-5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原因图(据连振祥等,2010)

(二)山西尾矿库溃坝导致的人为泥石流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8年通报资料,2008年9月8日上午8点左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大量的泥石流顺着山沟倾泻而下,造成下游的1个集贸市场、矿区的生活区和办公区以及部分民宅损毁,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这次事故的原因最初被认定为“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可奇怪的是,事发地在事故发生前的几天里只下了点小雨。后经调查,这是一起人为事故。由于该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精矿后排放的废渣(尾矿)里的铁粉只比面粉稍粗,流动性很好,所以尾矿库溃坝造成的泥石流能够比普通泥石流冲得更远。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领导严重违纪违法,使得该矿非法生产,矿渣堆积不当,结果造成了人为泥石流。

(三)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垮塌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6月5日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发生大规模垮塌,掩埋了12户民房以及400多米外的铁矿矿井入口,造成10人死亡,64人失踪,8人受伤的特大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0万元(照片1-2、照片1-3)。

垮塌块体顺坡向总体长度约720米,南侧(后缘)宽约152米,北侧(前缘)宽约125米,平均厚度约60米,平面面积约8.4万平方米,体积约500万立方米。

(四)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7·23”特大泥石流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7月23日凌晨2时57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舍联乡干沟村响水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直接穿过并掩埋位于沟口的长河坝水电站工地住宿区,造成16人死亡,38人失踪,4人受伤,冲毁和掩埋省道211线近千米。泥石流形成的堆积扇长约410米,最大宽度约511米,平均堆积厚度约5米,冲出物总体积约40万立方米(照片1-4)。

照片1-2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垮塌体地层(垮塌前)(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照片1-3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垮塌体平面分区图(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局部强降雨为此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据有关专家分析,本次泥石流具体成因如下:①响水沟泥石流沟沟口和沟头高差大,具备了形成泥石流的有利地形条件;②泥石流沟位于强烈构造活动区,山体破碎、固体松散物质丰富,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③本次引发泥石流的2小时过程降雨量达56.1毫米,具备了激发大规模泥石流的水源条件;④长河坝水电站建设早期,进行隧洞挖掘时,出渣形成的碎块石被直接倾倒入响水沟沟道内,挤占沟道近1/2宽度,增加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和危险性(照片1-5)。

照片1-4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7·23”泥石流(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五)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崩滑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8月6日晚23时30分左右,汉源县顺河乡境内省道306线改线K73+50~+347米段公路内侧边坡发生一起重大高位崩滑灾害,造成2人死亡,29人失踪,18人受伤(其中重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崩滑体规模约90万立方米。该崩滑体高速崩落后堵断坡脚大渡河形成堰塞湖(照片1-6),次日凌晨3时许堰塞湖决口下泄。

崩滑发生的主要原因:①地形陡峻,最大高差达500米以上,山坡平均坡度达70°左右;②受地质构造、风化作用及“5·12”汶川地震影响,山坡岩体破碎,稳定性差;③7月31日以来,区内连续降雨,一周降雨量达88毫米,雨水沿张开裂缝入渗对斜坡顶部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稳定更加不利。综上所述,该崩塌是在陡峻峡谷地形及不利岩体组合条件下,斜坡浅表层不稳定岩体自然失稳。

照片1-5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泥石流沿弃渣块石堆爬高3米(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照片1-6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崩滑

(六)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11·16”大型黄土崩塌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11月16日10时40分,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张子山乡张家嘴村茅火梁一带发生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共造成23人死亡。崩塌体底部宽度约80米,崩塌壁高度约50米,平均厚度约为10米,崩塌体积约为2.5万立方米(照片1-7)。

崩塌地点处于吕梁山脉西坡,属于黄土侵蚀地貌,植被覆盖差,地质环境脆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①黄土体结构松散,节理发育,利于水流渗入;②崩塌体底部的砂砾石层存在侵蚀掏空现象,对黄土陡倾斜坡的支撑作用降低;③2009年11月10~12日,该地先雨后雪,累计降水量达53.7毫米,雨水与后期持续融雪入渗作用不但增加了坡体重量,也软化了黄土坡体物质,降低了黄土强度,影响了其整体稳定性;④崩塌体前缘的季节性河流本是干涸的,因此次崩塌堆积出现冰雪融水壅积现象。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质灾害为雨雪入渗和风化卸荷累积作用等自然因素形成的大型坐落式黄土崩塌灾害。

照片1-7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11·16”大型黄土崩塌(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七)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小坝村羊梯岩滑坡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4月26日12时40分左右,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小坝村羊梯岩发生山体滑坡,花家坝煤矿生活区的办公楼及新建职工宿舍全部被掩埋,造成20人死亡、2人受伤(照片1-8)。滑坡体长60米,宽50米,厚度约2.5米,体积约8000立方米;滑动面为基岩层理面。滑坡区山高坡陡,原始斜坡高160米,地形坡度35°~40°,平均坡度38°。斜坡结构类型为顺向坡,并有基岩层面临空,属易滑斜坡。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地层中部出现垂直倾向裂隙,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且有利于雨水的入渗润滑作用。2009年4月23~26日连续多天降雨,雨水下渗润滑基岩层理面,导致抗滑力下降斜坡失稳,诱发滑坡。

照片1-8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羊梯岩滑坡全貌(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八)兰州市九州石峡口小区山体滑坡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5月16日18时至21时05分,兰州市九州石峡口小区西侧发生山体滑坡,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60万元。滑坡体长160米,后部滑源区和前部堆积区宽50~60米,中间运动区较窄,宽度35~40米,面积约7500平方米,平均厚4.0米,总体积约3万立方米,该滑坡属黄土滑坡(照片1-9)。

照片1-9 兰州市九州石峡口小区山体滑坡前后地貌(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形高陡,山体总高近100米,平均坡度35°左右,上陡下缓,是滑坡发育有利的临空地形条件;②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上部黄土疏松,垂直节理和落水洞发育,具有强自重湿陷性,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下部为前寒武系变质片岩,结构破碎,表部5~8米呈强风化状,力学强度较低,易变形滑动;③滑坡壁后部为绿化平坦台地,近滑壁处分布有4处直径0.4~0.8米的落水洞,长期绿化灌溉和近期的降水沿落水洞渗入斜坡体深部,使得斜坡土体含水量增高,自重加大,强度降低,对滑坡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九)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滑坡、泥石流灾害

2008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季连续强降雨过程,全州平均过程降雨量138毫米,特别是11月1日8时至2日11时,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境内雨量达91.7毫米,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诱发了大量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共造成36人死亡、31人失踪、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7188万元。

(十)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泥石流

2006年6月25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自治乡青山坳6组,由于特大暴雨诱发泥石流(照片1-10),造成16人死亡、11失踪、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

(十一)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施工工地

2007年7月19日,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施工工地由于工程施工诱发滑坡造成29人死亡、5人受伤的大型地质灾害,是一次重大的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照片1-10 2006年6月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泥石流(据湖南省地质环境总站,2006)

8.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下水水情通报、预报

六、法制建设

云南省现已颁布、实施的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文件如下:

1.《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1年7月28日审议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云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4号)。

本条例对包括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工程、水文等地质环境治理,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保护等方面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相应规定,并要求在省辖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地质环境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遵守本条例。

2.《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9月11日颁布,实施日期为1998年9月11日。

本规定要求,在省辖行政区域内开发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规定,对开发矿产资源所涉及的地层构造、岩石、土壤、地下水、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要素加以保护。

3.《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由云南省政府于2006年7月2日发布,实施日期为2006年7月2日。

为了保证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以及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时,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本办法要求由采矿权人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4.《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通知》,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于2003年4月11日颁布,实施日期为2003年4月11日。

近年来,因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日益频繁,影响强度和效应积累增大,使云南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质灾害发展势头趋于严重。为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防范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宣传、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本通知中对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口号。

9. 年月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1 年第 67 期

一、地质灾害灾情

(一)2011 年 1 ~11月灾情

2011 年 1 ~ 11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5620 起,其中滑坡 11474 起、崩塌 2299起、泥石流1380 起、地面塌陷352 起、地裂缝86 起、地面沉降29 起; 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17 起,243 人死亡、32 人失踪、137 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39.88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减少 (表1)。

1 ~ 11月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403 起,避免人员伤亡 34456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7.18 亿元。

表 1 2011 年 1 ~11月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二)11月灾情

11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06 起,其中滑坡 44 起、崩塌 32 起、泥石流 6 起、地面塌陷 22 起、地裂缝 2 起; 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3 起,7 人死亡、8 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0.27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均增加,直接经济损失减少 (表 2)。

11月全国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10 起,避免人员伤亡 315 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859.5 万元。

表 2 2011 年 11月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11月地质灾害分布在 16 个省 (区、市)。按发生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广西、西藏、湖北等 (表 3); 按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人数由多到少依次是浙江、云南、重庆等 (表 4); 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大到小依次是甘肃、广东、贵州和西藏等 (表 5)。

表 3 2011 年 11月各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 单位: 起

表 4 2011 年 11月地质灾害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统计表 单位: 人

表 5 2011 年 11月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表 单位: 万元

二、11月地质灾害特点

(一)多年同期相比灾害发生数量较多,死亡失踪人数较少

与 2005 年以来多年同期相比,今年 11月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次高,仅低于 2008年; 因灾造成死亡失踪人数较少,仅高于 2010 年和 2006 年; 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大,仅低于 2008 年和 2010 年。

(二)西部地区受灾偏重,其他地区相对较轻

人员伤亡一半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因灾共造成 4 人死亡失踪,占总数的57.14% ; 甘肃、贵州、西藏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共造成 1541 万元的财产损失,占总数的 56.2%。

(三)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

11月份,全国共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82 起,占总数的 77.36% 。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共 101 起,占总数的 95.28%。

(四)以自然因素引发为主

全国 106 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 90 起,占总数的 84.91%; 人为因素引发的有16 起,占总数的15.09%。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重力作用等; 人为因素主要为采矿、人工切坡、开采地下水和爆破等。

三、重大灾害实例

11月9日,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鄂嘉镇新厂村委会张家村民小组因降雨发生泥石流,造成 3 人死亡,3 人受伤。

四、12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12月份是地质灾害的低发期,但仍有冬季降雨或强降雪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零星发生的可能。总体预测 12月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可能与 11月份基本相当或略偏轻,预测灾害将主要发生在西南、中南和东南局部山区。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