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馆
A.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不是凭证件买门票进入
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开放时间是9:00--16:30,16:00停止售票,成人票价15元,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学生、教师、军人、自然资源系统职工、中国地质学会会员等,凭证免票。
B. 中国地质博物馆怎么样
简介:抄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成立于1916年。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C.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成立于1916年。中国地质内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容,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D.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的该馆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是中国地质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图书馆,1952年创建,1975年迁至武汉,现有馆舍面积35000平米。整修后的新图书馆已于2015年1月正式开馆试运行。
新图书馆可容纳近3000个阅览座位,采用了“大流通、大阅览”的服务模式,同时设有6个团体研修间、1个多媒体学习中心和1个信息共享空间,彰显了国际化图书馆多功能、现代化、休闲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人文理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作为地大的文献信息中心,根据地大的性质和专业设置进行馆藏建设,坚持以地学为主要特色,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促进特色,保持理工文管诸学科协调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图书馆。
经过多年精心建设和积累,该馆已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至2015年底馆藏达160余万册,其中地学类图书35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90个(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CI、EI)。为师生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目前我馆的各项服务功能完善,能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检索、借阅、统计、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定题服务、用户教育、文献传递等多种文献服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是经过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两次评估后确认的“优秀级图书馆”,由于其丰富的馆藏文献,被湖北省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并被教育部任命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E.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历任馆长
任职时间馆长馆名1916 丁文江 地质矿产博物馆 1917-1919 翁文灏 地质矿产陈列馆 1920-1924 安特生 1925-1927 卢祖荫(代) 1928 卢祖荫 1929-1934 徐光熙 1935 盛莘夫 谢家荣(兼) 南
京
地
质
矿
产
陈
列
馆 北
平
地
质
矿
产
陈
列
馆 1936 1937 杨钟健(兼) 1938 裴文中(兼) 1939 1940 1941 李岐山(兼)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1949 侯德封 高平(兼) 1950-1954 高振西 全国地质陈列馆下辖南京地质陈列馆和北京地质陈列馆 1955-1957 全国地质陈列馆 1958 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959-1965 冯志爽(兼) 1966-1972 王子麟(代) 地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简称“双革”)展览办公室 1973-1978 和吉甫(代) 1979-1980 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1981 刘涌泉 1982-1983 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 1984-1985 黄正之(代) 1986-1987 中国地质博物馆 1988-1994 邢裕盛 1995-1999 季 强 2000-2006 程利伟 2006-2008 刘随臣 2009-今 贾跃明
F.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展厅概况
中国地质博物馆主馆共有大楼6层,总高约36米,东西长40米,南北长70米,建筑面积近1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稳重大方。
展区布局图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厅包括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玉厅、史前生物厅等六个部分,面积共2500平方米,另有临时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 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相对来说,内动力地质作用更加宏观壮丽,它们主要是使地壳上升、增厚,形成许多巨大雄传的高山峻岭,而外动力地质作用则比较和缓,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种壮美的山川地貌。 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材料及其成品,并融入宝石鉴定、宝石鉴赏、宝石琢型、宝石评价、宝石成因、宝石微观世界、宝石分布、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人工改善宝石与人工宝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宝石文化等知识点和兴趣点。
宝石厅以单晶宝石和玉石为主,并以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对比展示,以便鉴别市场上常见的相似的宝石。
中心部位:以一件十分大气、通灵、高档的展具作为展心,所展示的展品随每期主题的变换进行不定期的调换。 矿物岩石厅采用雅俗共存、动静结合、虚实呼应、寓教于乐的设计方式,使观众通过参与、欣赏展厅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矿物岩石的成因,原始产出情况、自然界种类繁多千资百态的矿物岩石、代表性矿物岩石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们使用的特性。
观众在欣赏各种精美奇特的矿物岩石展品时,通过交互式展览和虚拟展出部分,可参与对一些矿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获得相关知识。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发展厅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从空间布局上,整个展厅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序厅,包括了一面艺术化的化石精品墙、一个可以互动操作的多媒体展具——简明生物分类查询系统,及一些有关化石的基本常识介绍。
第二部分是该展厅的主要陈列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单元——生物大爆发;第三单元——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第四单元——脊椎动物的出现;第五单元——生物登陆;第六单元——生物大绝灭;第七单元——恐龙与鸟类;第八单元——哺乳动物与人类;此外,在该展厅的南过道,还陈列了鱼龙、中国安琪龙、翼龙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观众可以触摸的长达5米的大型鱼龙化石、一个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展具。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开展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的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早期脊椎动物学、昆虫学以及辽西热河生物群等研究领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统精美的宝石陈列,独到的宝石研究成果,持续的社会推广活动,带动和引导了当代中国宝石科学研究、知识普及和市场消费。
中国地质博物馆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按照地球圈层结构布局的基本陈列,不仅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化石精品,陈列内容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而且大量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去认识地学空间。
G.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哪里
北京西四羊肉胡同15号,国土资源总旁边,阜成门内大街与西四南大街交汇的西南角, 对在是广济寺,地铁4号线路过。
电话:010-66557858。
H.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什么地方
单位名称:中国地质博物馆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
邮政编码:100034
电 话:+86-010-66557858
I. 中国地质博物馆标志含义
http://ke..com/view/84899.htm
J.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对外开放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到11:30;下午2;30到16:30);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上午9:00到17;0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逸夫楼10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