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
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要求;有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平面图 建筑物平面布置图
1、勘察说明书
2、地质柱状图
3、地质剖面图
4、勘探点布置平面图
5、土工实验报告
❷ 重要地质钻孔图表数据库建设工作内容和方法
王斌 张立海 李杰 梁银平 杨贵生 刘向东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钻孔图表数据库建设是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的三大内容之一,是最真实的原始地质钻孔资料信息库,旨在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地质钻孔的工程布置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样品分析结果表以及钻孔基础属性等信息,著录建成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向社会提供服务利用。结合实际工作,本文介绍了钻孔图表数据库建设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流程等,希望能为各省(区、市)钻孔图表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 钻孔 数据库 资料 方法
0 引言
为充分了解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情况,2011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经统计,除油气、海洋和放射性矿产行业外,全国保管有地质钻孔资料的地勘单位1103个,有钻探工作量的项目35580个,钻孔总数958102个,总进尺约2.18×108m。为充分利用已有地质钻孔资料,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减少重复工作,2013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了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分为图表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岩心图像数据库建设3个阶段。其中,2013~2015年度重点开展钻孔图表数据库建设工作。本文就钻孔图表数据库建设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介绍如下:
1 目标任务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将应汇交、已归档保管且信息完整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钻孔工程布置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样品分析结果表(以下简称“三图一表”)以及钻孔基础属性信息等资料,通过收集、整理、数字化、整合著录等工作,建成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利用。
2 工作内容和方法
2.1 收集整理地质钻孔资料
以项目为单元,通过查找有钻探工作量的项目的原始地质钻孔资料,收集和整理历史性和新汇交的地质钻孔“三图一表”以及保管单位、项目和钻孔的基本属性信息。同时,各单位应按照数据库中各数据表著录项的内容和要求,以表格形式做好钻孔资料保管单位、项目和钻孔信息的资料收集记录卡片,以便于后续数据著录和质量检查。
2.2 数字化地质钻孔资料
2.2.1 图件数字化质量要求
按照《SZ1999001—2000 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要求,利用数字化扫描或数据类型转换方式,生成图片格式或PDF格式的“三图一表”。其分辨率要求图纸300dpi、文字200dpi(至少在原图和扫描图1:1情况下,以图件中的各字符看清楚为准)。当栅格文件的清晰度不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辨率和其他相关参数,如门限参数、对比度、亮度等。
对于纸质“三图一表”的扫描,应与原件的对角线误差和边长误差均不得超过±0.1%,倾斜度<1%。同时,应保证扫描后彩色栅格文件的色彩要有较好的还原度,灰度栅格文件要有层次感。各扫描图件应以文件形式进行单独存储。各扫描图件在钻孔数据库中的编号规则为:组织机构代码+资料档号+图件编号+图片顺序号。
2.2.2 地质钻孔资料的数字化方法
(1)纸质地质钻孔资料的数字化
对于纸质地质钻孔“三图一表”,按照图件数字化质量要求,扫描生成JPEG等图片格式或PDF格式电子文件。对于一次扫描不能完成的比较大的单个图件,可分割几次进行扫描。经多次扫描形成的多个栅格图件文件,可以拼接;也可以不拼接,保留其原始性。其中,在扫描之前,应对纸质图件进行修整、分类和组织编排等工作。
(2)电子类地质钻孔资料的数字化
对于2013年1月1日以前汇交的电子类地质钻孔资料,各省级地质资料馆可利用商业软件或汇交人开发的专业软件中的功能,将地质钻孔“三图一表”进行数据类型转换,生成JPEG等图片格式或PDF格式电子文件。对于无法转换的,应查找纸质原始地质钻孔资料,按照纸质地质钻孔资料的扫描方法进行数字化。
对于2013年1月1日以后新汇交的电子类地质钻孔资料,汇交人应利用商业软件或自己开发的专业软件将地质钻孔“三图一表”进行数据类型转换,或者扫描数字化,生成JPEG等图片格式或PDF格式电子文件,并以单独文件形式进行存储后进行汇交。
2.3 著录重要地质钻孔图表数据库
利用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将地质钻孔信息著录到钻孔图表数据库有两种方法,一是在Excel表中进行录入,然后导入到采集系统中;二是直接利用采集系统,依次录入保管单位、项目和钻孔基本信息。系统界面如图1所示。
对于2011年已建立的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库,经经纬度坐标转换后,可直接导入到采集系统,无须重复录入。导入完成后,只需在采集系统的项目信息表中补充工程布置图及其数量、勘探线剖面图及其数量、样品分析结果表及其数量、密级等7个属性项内容;钻孔基础信息表中补充勘探线号、孔口高程、钻孔柱状图及其数量等4个属性项内容。
图1 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系统主界面
2.4 检查地质钻孔数据
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检查分为自查、互查和抽查3个阶段。具体要求如下:一是著录人应按照著录一条自查一条的原则,对照《地质钻孔资料信息记录卡》及时开展,并做好工作日志(表1)和数据质量自查记录(表2),数据自查率为100%;二是各单位项目组应以录入钻孔数量或者时间为单位,及时开展互检工作,重点对属性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以及“三图一表”录入数量和图片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做好数据质量互查记录(表2),数据互检率为100%;三是各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应对各地勘单位提交的钻孔图表数据库中各数据表中的必填项、有逻辑关系的字段(如项目结束时间与终孔日期等)、需要利用其进行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的字段(如保管单位、行业部门等)等进行100%检查,并至少对数据库中15%的钻孔对照原始地质资料和《地质钻孔资料信息记录卡》,进行钻孔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以及“三图一表”数量和质量等抽查工作,要求错误率低于0.3%;四是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中心”)负责对31个省(区、市)提交的数据库中15%的钻孔进行数据质量抽查工作。
表1 地质钻孔数据采集工作日志表
表2 地质钻孔数据采集质量检查记录表
2.5 提交成果
利用采集系统中的“数据完整上报”、“数据默认备份”或“数据导出备份”等功能,生成.7z格式的压缩文件进行上报。钻孔图表数据库上报不得采用互联网方式,应选用移动硬盘或光盘向上级部门进行成果提交。
3 工作职责和流程
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在政府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顺利完成。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督导下属各单位开展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其他各单位工作职责和流程如下:
3.1 实物中心工作职责和流程
实物中心负责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实物中心工作流程图
3.2 各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工作职责和流程
各省级技术支撑单位负责本省(区、市)钻孔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各省(区、市)技术支撑单位工作流程图
3.3 各地勘单位工作职责和流程
各地勘单位负责完成需要由本单位补充扫描的地质钻孔“三图一表”的建库工作,并负责建立本单位钻孔图表数据库。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各地勘单位工作流程图
4 其他问题
1)对于冶金行业历史性的地质钻孔资料中没有钻孔柱状图的,可以扫描《原始地质钻孔编录信息表》替代钻孔柱状图进行录入。
2)对于“孔口高程”在原始地质资料中无法找到的,可根据具有等高线的平面地形地质图、工程布置图或实际材料图等相关资料,测量估算出高程值,并在备注中注明。
3)对于钻孔坐标为地方坐标的,应统一转换为经纬度坐标进行填报。同时,地方坐标的原始数据也应填报。地方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的方法为:①具有钻孔坐标所对应国家坐标的矿区原点坐标的,则可利用简单公式得到:X=X0+α,Y=Y0+b。②没有钻孔坐标所对应国家坐标的矿区原点坐标的,可查找其平面地形地质图、工程布置图等相关资料或其他地形地质图,通过比照的方法,直接读取相应钻孔的坐标(地形图等图件上的坐标为国家坐标的)或通过选取公共点的方式建立地方坐标和国家坐标之间的关系,测量估算出该点的坐标,然后将其转换为经纬度坐标,并在备注中注明为估算坐标。③没有钻孔坐标所对应国家坐标的矿区原点坐标的,也没有平面地形地质图,则应查找项目设计、该矿区开展过的其他工作资料、钻孔位置的文字描述等,如有此类资料,则参照方法①、②进行处理。经查找无以上资料的,可利用该矿区中心点的经纬度坐标作为此项目所有钻孔的坐标,并在备注中注明。
❸ 技能培养——实训十八 钻孔柱状图、探槽素描图的绘制
一、实训目的
1)学会使用MAPGIS绘制钻孔柱状图。
2)熟悉探槽素描图的绘制。
二、实训素材
本实训素材数据保存于文件夹“jnsx-18”中。
三、实训步骤与内容
将实训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
1)将地质实习的野外探槽素描图进行数字化(图7-1-1,图7-1-2),操作步骤参见实训十四信手剖面图的绘制。
2)利用Section工具系统绘制钻孔柱状图(图SX18-1)。操作步骤参见学习情境六任务一中的“使用Section绘制柱状图”的内容。
3)使用MAPGIS,结合Excel制作钻孔柱状图,原始数据见表7-2-1和表7-2-2,操作步骤参见本学习情境任务二的相应内容。
4)使用MAPGIS绘制钻孔柱状图(图SX18-1),参考以下操作步骤:
a.建立工作文件夹。在桌面上新建一个名为“钻孔柱状图”的文件夹,在“钻孔柱状图”文件夹中新建名为“工作目录”和“临时工作目录”两个文件夹。
b.设置工作环境。打开MAPGIS,在MAPGIS主菜单中选择左下角的“设置”,弹出“MAPGIS环境设置”对话框,依次单击工作目录→矢量字库目录→系统库目录→系统临时目录进行设置路径。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c.新建工程。在MAPGIS主菜单中选择图形处理→输入编辑,在弹出的“MAPGIS编辑器”对话框中选择【确定】,随后弹出“设置工程的地图参数”对话框,选择【确定】按钮,在弹出的“定制新建项目内容”对话框中选择【确定】按钮。
d.新建点线区。在工作台空白区域点击鼠标右键,根据作图需要可选择“新建点”“新建线”“新建区”,在弹出的“输入新建项目文件名”中输入“钻孔柱状图点”“钻孔柱状图线”“钻孔柱状图区”,选择【创建】。点的拓展名为“.WT”,线的拓展名为“.WL”,区的拓展名为“.WP”。
e.制作钻孔柱状图表头及框架的步骤如下:
将“钻孔柱状图点”“钻孔柱状图线”“钻孔柱状图区”前的方框点上“√”。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出现“点坐标输入”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依次输入(X,Y)的坐标:(0,0),(310,0),(310,40),(0,40),(0,0)绘制图头外框。每输入一次坐标都需要点击【下一点】,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坐标点的输入。在输入最后一个坐标点后,选择【完成】按钮,可完成图头外框(图SX18-2)。
选择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用鼠标选中图头外框的左上角,单击鼠标左键,进行剪断(图SX18-3)。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选择图框左边框(图SX18-4),弹出“阵列拷贝”对话框,将“阵列行数”改为“0”“阵列列数”改为“32”“行间间距”改为“0”“列间间距”改为“10”(图SX18-5),选择【OK】命令,完成后如图SX18-6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第7,8,12~20,27~31条线删除(图SX18-7)。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输入坐标(200,30),(310,30),点击【完成】,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输入坐标(210,20),(240,20),点击【完成】(图SX18-8)。
执行T其他→自动剪断线U命令,再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多余的线删掉(图SX18-9)。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命令,弹出“输入点图形”对话框,将“注释高度”和“注释宽度”都改成“4”,排列为“横排”,单击【确定】按钮,在图头相应位置输入相应横排文字(图SX18-10)。
图SX18-1 钻孔柱状图
图SX18-2 图头外框
图SX18-3 图头外框的左上角剪断线
图SX18-4 图框左边框
图SX18-5 阵列拷贝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命令,将排列改为“竖排”,单击【确定】按钮,在图头相应位置输入相应竖排文字(图SX18-11)。
图SX18-6 阵列拷贝结果
图SX18-7 删除多余的线结果
图SX18-8 输入横线
图SX18-9 删除多余线的结果
图SX18-10 输入相应横排文字
图SX18-11 输入相应竖排文字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点参数”命令,选择图头“黄金矿区ZK520 钻孔柱状图”,弹出“点参数”对话框,将“注释高度”“注释宽度”“注释间隔”都改为“10”,单击【确定】。
执行工具栏中“移动点”命令,将图头及图头内文字移动到适当位置(图SX18-12)。
图SX18-12 图头及图头内文字移动到适当位置
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U命令,选择图头内相应文字,弹出“点对齐信息”对话框,选择“水平方向对齐”,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13所示。
图SX18-13 完成图头相应文字对齐
运用相同的方法,对图头中需要的文字进行“对齐坐标”进行垂直对齐。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点参数”命令,选择“地层时代”“换层深度”,弹出“操作信息”对话框,单击【是】,弹出“注释参数”对话框,调整“注释间隔”(图SX18-14),单击【确定】,完成后如图SX18-15所示。对剩下的文字修改“注释间隔”,达到美观的效果。
图SX18-14 调整注释间隔
图SX18-15 完成调整注释间隔
执行【工具栏】中“拷贝点”,将图中的“(米)”,“(%)”,“1∶100”拷贝到相应位置。
通过执行上述命令,完成“图头”的制作(图SX18-16)。
图SX18-16 完成图头
6)制作钻孔柱状图外框及输入钻孔柱状图内数据。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根据表SX18-1 中数据,输入坐标(0,0),(0,-200),画出一条竖直的线(图SX18-17)。
表SX18-1 钻孔数据记录表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阵列复制所画的直线,“阵列拷贝”框内信息如图SX18-18所示,绘制结果如图SX18-19所示。
图SX18-17 画一竖线
图SX18-18 设置阵列拷贝参数
执行工具栏中“删除线”,将不需要的线删除(图SX18-20)。
图SX18-19 阵列复制结果
图SX18-20 删除多余线
执行L线编辑→联接线,将如图SX18-21所示线段进行联接。
图SX18-21 将所示线段进行联接
对联接好的线段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阵列拷贝]信息如图SX18-22 所示(“行间间距”为“换层深度”*10),对所联接的线进行阵列复制,完成后如图SX18-23所示。
图SX18-22 阵列拷贝
图SX18-23 阵列复制结果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在“输入点单元”对话框中,“输入类型”选择“注释”“注释高度”“注释宽度”改为“4”,排列方式为“横排”,在图中相应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弹出“注释编辑”对话框,输入相应文字(如5.55),执行工具栏中“拷贝点”命令,将所输入文字拷贝到相应位置(图SX18-24),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选择所拷贝的一列文字,在弹出的“点对齐信息”对话框中选择“垂直方向左对齐”,单击【OK】。
执行命令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将所对齐的一列文字进行阵列复制。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阵列行数”改为“0”,“阵列列数”改为“9”,“行间间距”改为“0”,“列间间距”改为“10”,单击【OK】(图SX18-25)。
图SX18-24 输入文字
图SX18-25 对齐坐标
执行工具栏中“删除点”命令,将多余的点进行删除,删除后如图SX18-26所示。
图SX18-26 删除多余的点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文本”命令,选择修改后的文字,弹出“注释修改”对话框,根据表格内数据,对柱状图内的文字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如图SX18-27所示。
图SX18-27 修改文本
执行L 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岩心描述”做边框线,弹出“阵列拷贝”对话框,将对话框内数据进行如图SX18-28 的设置,单击【OK】后如图SX18-29所示。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输入类型”选择“版面”。在岩心描述空白处反复点击鼠标左键,弹出“排版编辑窗”对话框,在“排版编辑窗”内输入少量文字。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点参数”,选择刚才输入的“版面”,弹出“点参数”对话框,将“点参数”中的内容做如图SX18-30 的修改,修改完成后如图SX18-31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拷贝点”命令,将所输入的“版面”,根据需要进行复制到相应的位置(图SX18-32)。
执行工具栏中“修改文本”,选择所输入“版面”,弹出“排版编辑窗”,对所有的版面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执行工具栏中“移动点”命令,将“版面”移动到合理的位置,修改完成后如图SX18-33所示。
图SX18-28 阵列拷贝参数
图SX18-29 阵列拷贝结果
图SX18-30 修改点参数
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U命令,选择所有“版面”,弹出“点对齐信息”对话框,选择“垂直方向左对齐”,单击【OK】。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输入线E命令,弹出“造线信息”对话框,单击【确定】。
在每个版面的间隔部分画一条横线(图SX18-34)。
执行L线编辑→复制线命令,将所画线段进行复制(图SX18-35)。
执行 L 线编辑→延长缩短线→靠近线命令,先选择所要被靠近的线段,如图SX18-36右侧绿色线段,在选择需要执行靠近命令的线段,如图SX18-36 中鼠标大十字光标所在的线段。将线段两端分别靠近左右两端的线段,完成后如图SX18-37所示。
图SX18-31 修改点参数结果
图SX18-32 拷贝点
执行L线编辑→联接线命令,将岩心描述左边的线段与岩心描述中的相应线段进行联接,每联接一条线,需单击鼠标右键后,才能进行下两条线段的联接,联接后如图SX18-38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岩心描述”中之前所阵列复制的线进行删除,如图SX18-39所示线段,删除后如图SX18-40所示。
执行L线编辑→联接线命令,将“采样情况”中的线段进行联接(图SX18-41)。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根据表SX18-1所示数据,对所联接的线进行阵列复制(图SX18-42),阵列复制后如图SX18-43所示。
图SX18-33 修改文本
图SX18-34 在版面的间隔画一条横线
图SX18-35 复制线
图SX18-36 靠近线
图SX18-37 靠近线结果
图SX18-38 联接线
图SX18-39 删除线
图SX18-40 删除线结果
表SX18-2 数据
图SX18-41 联接线
图SX18-42 阵列复制
图SX18-43 阵列复制结果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单元命令,弹出“输入点图形”对话框,在对话框内进行如图SX18-44的设置,单击【确定】。
在图中相应位置输入“H1”,然后执行工具栏中的“复制点”,将其复制到相应位置(图SX18-45)。
执行N点编辑→对齐坐标,选择所复制的点,在“点信息对齐”对话框中选择“垂直方向左对齐”命令,单击【OK】。
执行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A命令,选择对齐坐标后的点,在“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46的设置,拷贝完成后如图SX18-47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选择所需要修改的所有文字,根据已选定的文字在“注释修改”中依次进行修改,修改完后,执行工具栏中“移动点”命令,将文字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7)制作图例及责任框。
执行N 点编辑→输入点图元命令。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48的设置后,单击【确定】。在图中适当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注释编辑”对话框中输入“图例”,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49所示。
图SX18-44 输入点图形参数设置
图SX18-45 复制点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 K,在“坐标输入”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0~图SX18-54 的操作,最后一点需先选择【下一点】,再选择【完成】按钮,完成后如图SX18-55 所示。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线命令,选择所画图例框,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6的操作,完成后如图SX18-57所示。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8的操作,单击【确定】。
在图中相应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注释编辑”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文字。如“灰岩”单击【OK】。执行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命令。选择所输入的文字,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59的操作,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60所示。
图SX18-46 “阵列拷贝”对话框
图SX18-47 修改调整文本
图SX18-48 【输入点图形】对话框图
图SX18-49 注释编辑后结果
图SX18-50 坐标输入-1
图SX18-51 坐标输入-2
图SX18-52 坐标输入-3
图SX18-53 坐标输入-4
图SX18-54 坐标输入-5
图SX18-55 坐标输入结果
图SX18-56 阵列拷贝参数
图SX18-57 阵列拷贝结果
图SX18-58 【输入点图形】对话框
图SX18-59 【阵列拷贝】对话框
图SX18-60 阵列拷贝后结果
图SX18-61 岩心描述修改后结果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根据“岩心描述”中的岩性对所阵列复制的文字进行修改,修改后如图SX18-61所示。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命令,在弹出的“坐标输入”对话框中依次输入X,Y的值为(0,0)、(50,0)、(50,50)、(0,50),(0,0),接着先选择【下一点】命令后再选择【完成命令】,完成后绘制出一个50*50 的方框,如图SX18-62所示。
图SX18-62 完成后结果
执行L线编辑→移动线B→移动线命令,如图SX18-63所示,选择所绘制的方框,移动至如图SX18-64所示位置。
图SX18-63 移动线
图SX18-64 移动线位置
执行工具栏中“剪断线”命令(图SX18-65,图SX18-66),将所移动的方框左上角与右上角进行剪断操作。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方框上面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输入阵列行数5,列数1,行间距-10,列间距0,点击【OK】。选择方框左边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输入阵列行数0,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30,点击【OK】。
图SX18-65 剪断方框左上角的线
图SX18-66 剪断方框右上角的线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命令,将对应的文字输入至责任框内,通过“移动点”“修改点参数”等命令将所输入文字进行调整,调整至如图SX18-67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将灰岩的图例框进行剪断(图SX18-68)。
图SX18-67 在责任框中输入文字
图SX18-68 剪断图例框的线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图例框上面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69所示的操作。
执行工具栏中“剪断线”命令,将图例框左边的线段进行如图SX18-70剪断。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图例框左边所剪断的线,进行如图SX18-71所示操作,完成后如图SX18-72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根据灰岩的图例,将多余的线进行删除命令,完成后如图SX18-73所示。
图SX18-69 阵列复制参数
图SX18-70 剪断图例框左边的线段
图SX18-71 阵列拷贝参数
图SX18-72 阵列复制图例线段结果
图SX18-73 删除多余的线完成“灰岩”图例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I命令,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输入类型”选择“子图”,单击“子图号”,在弹出的“选择子图”对话框中,找到需要的子图,单击【确定】,在“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对“子图高度”、“子图宽度”进行如图SX18-74的调整,单击【确定】。若子图过大或过小,执行工具栏中“修改点参数”命令,在弹出的“点参数”对话框中,对“子图高度”、“子图宽度”进行适当调整(图SX18-75)。
图SX18-74 输入点图形参数
图SX18-75 修改点参数
执行N点编辑→阵列复制点A命令,选择所绘制的子图,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0,列数4,行间距0,列间距5。单击【OK】后如图SX18-76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拷贝点”命令,对所阵列复制的子图进行统一的复制,复制至如图SX18-77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点”命令,将图中多余的点进行删除命令,完成后如图SX18-78所示。
图SX18-76 阵列复制一行点
图SX18-77 阵列复制的子图
图SX18-78 删除多余的子图
根据上述步骤,结合各岩性图例,完成剩下的图例(图SX18-79)所示。
8)制作表中柱状图栏的岩性花纹。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柱状图左边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1,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5。单击【OK】后如图SX18-80所示。
图SX18-79 完成的图例
图SX18-80 阵列复制柱状图左边的线段
选择所阵列复制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1,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20,单击【OK】。
执行L线编辑→复制线G命令,选择图例中灰岩的图例(图SX18-81),将图例复制到柱状图相应位置(图SX18-82)。
图SX18-81 灰岩图例
执行L 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所复制的图例,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6,列数2,行间距-6.66,列间距0,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83所示。
根据上述方法,将柱状图中的其他图例进行补充完整,如图SX18-84所示。
9)图形造区。
执行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将所矿化部分的柱状图外框进行剪断操作(图SX18-85,图SX18-86)。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A命令,选择所剪断的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0,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3,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87所示。
图SX18-82 图例复制到柱状图相应位置
图SX18-83 阵列复制灰岩图例
图SX18-84 阵列复制其他的图例
执行工具栏中的“剪断线”命令。将如图SX18-88所示线段上下进行剪断。
执行L线编辑→阵列复制命令,选择所剪断的最上面的小线段,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3,列数1,行间距-10,列间距0,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89所示。
执行T其他→自动剪断线U命令,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图形造区命令,选择如图SX18-90 所示的小方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区参数”对话框中(图SX18-91)。单击“区参数”中的“填充颜色”命令,在弹出的“选择颜色”对话框中选择“黑色”,单击【确定】,根据上述方法,将剩下的小方框进行图形造区,绘制成黑白相间的区(图SX18-92)。
图SX18-85 剪断矿化部分的柱状图外框—1
图SX18-86 剪断矿化部分的柱状图外框—2
图SX18-87 阵列复制线
图SX18-88 剪断上下线段
图SX18-89 阵列拷贝后的结果
图SX18-90 小方块
图SX18-91 【区参数】对话框
图SX18-92 图形造区结果
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阵列复制区P命令,选择所造出的黑白相间的区,在弹出的“阵列拷贝”对话框中设置阵列行数0,列数2,行间距0,列间距10,单击【OK】,完成后如图SX18-93所示。
图SX18-93 阵列复制区
图SX18-94 删除区
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删除区F命令,删除后如图SX18-94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删除线”命令,将之前所绘制的线段进行删除,完成后如图SX18-95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将图例中一个多余的图例进行修改,绘制成如图SX18-96所示。
执行L线编辑→输入线→输入线E命令,在采样位置图例框中,绘制如图SX18-97的图形,并执行T其他→自动剪断线命令。
图SX18-95 删除线
图SX18-96 修改多余的图例
执行R区编辑→区编辑…R→图形造区命令,将采样位置中的线段进行图形造区,绘制成如图SX18-98所示。
图SX18-97 采样位置图例框绘制图形
图SX18-98 图形造区
执行N点编辑→输入点图元I命令,在弹出的“输入点图形”对话框中进行如图SX18-99所示的设置,单击【确定】。在图中相应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注释编辑”对话框中输入“H1”,并通过工具栏中的“修改点参数”,“移动点”命令,绘制成如图SX18-101所示。
执行工具栏中的“拷贝点”命令,将“采样位置”中的“H1”复制到柱状图中如图SX18-101所示位置。
执行工具栏中的“修改文本”命令,将图中的采样位置进行修改。
10)工程输出。
执行“工程输出”命令。
执行F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弹出的“工程输出编辑”对话框中的“页面设置”中选择“系统自动检测幅面”命令,单击【确定】。
执行R光栅输出→生成JPEG图像命令,在弹出的“设置输出位图的分辨率”对话框(分辨率为300)中单击【确定】。
图SX18-99 【输入点图形】对话框设置参数
图SX18-100 输入移动H1 点
图SX18-101 “H1”复制到柱状图中
执行“C返回编辑”命令,关闭MAPGIS,弹出“MAPGIS编辑系统”对话框,选择【是】。在弹出的“MAPGIS”对话框中,进行点线区的保存,选择【是】。在弹出的保存界面中,选择自己的目录,修改文件名进行保存。
四、提交实训成果
提交电子作业和打印纸质作业,删除工作目录下带扩展名“~”的文件,将所有文件打包为.rar格式提交到教师计算机。
五、思考与讨论
讨论交流实测地质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
❹ 查找下列任一图: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地质构造图、综合地层柱状图、钻孔柱状图、钻孔剖面图
推荐你去华夏土地看看,有好多的。可以搜到很多20万的地质图,比如南京的、江苏的、广东的等等。
❺ 什么软件出地质钻孔柱状图
北京理正岩土勘察软件,关于勘察报告上所需要的东西,基本都可以计算或者绘制出来专,软件设置的属是可以编辑报告文字部分的,但不适用,基本就用来作图,可以出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目前新版本是8.5过一点。
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还请记得采纳哦O(∩_∩)O~谢谢。
❻ 一张完整的钻孔柱状图包含哪些内容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专、层厚、地质属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
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6)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扩展阅读
钻孔柱状图是工程地质勘察、金属矿产勘探、煤炭和石油勘探等行业的重要图件,以图形化的形式反映钻孔地层、岩性等信息,是野外钻探的第一手资料。
在实际地质工作中,经常要绘制大量的钻孔柱状图,地质工作者一般用CAD或GIS软件人工绘制钻孔柱状图,或开发针对本行业的自动绘制钻孔柱状图软件或程序包进行绘制。
❼ 教你如何画钻孔柱状图
MAPGIS虽然集成了大量的处理GIS数据的模块,但它在计算机辅助成图设计方面确实与AutoCAD相差甚远。作为地质工作者,画柱状图是一项基本功,MAPGIS软件现已成为国人地学“通用”软件,要成一张柱状图很要费一番功夫:通常有二种方法可供选择,1)、手工用直尺铅笔在磅纸上作好后,经扫描仪扫描后,再经矢量化成图。这种方法比较正宗,也是最“笨”的办法,虽然叫“电脑制图”,其实应该叫“穿新鞋,走老路”;2)、用一个已作好的柱状图作为“模板”,去掉“多余”的内容,采用“阵列复制”功能,从而实现“精确”定位,反反复复的利用这一单一功能,作一张图繁杂得“要命”,不过其精度比第一种要高得多。 现在都是计算机时代,如果利用计算机成图还是如蜗牛般“快”,那就失去了电脑成图的意义。如何让电脑自动绘MAPGIS钻孔柱状图,是本讲座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本讨论把你带入到“自动成图”的“天堂”中。由于它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本讲座分为四部份:1、连接EXCEL;2、如何生成点文件(*.wt);3、如何生成线文件(*.wl);4、如何生成区文件(*.wp)。最后送大家一个编译好的生成钻孔柱状图的程序及VB的源代码程序(VB6下的工程文件等,经简单修改一下就可以变成你需要的模板) 本来网上有较多的关于VB与EXCEL连接的程序源代码,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在此我把该代码写一遍,其形式如下: Set My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Myapp.Visible = true Set MyBook = Myapp.Workbooks.Open("c:\windows\temp\GIS钻孔柱状图.xls") Set mysheet = MyBook.Worksheets(1) MyBook.CloseMyapp.Quit至此,你的程序就可以“认识”电子表格(c:\windows\temp\GIS钻孔柱状图.xls)了,如你要访问第8行、第2列的数据,用代码mysheet.Cells(8, 2).value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用到的就是确定EXCEL是有多少行(n),这个数值非常重要,因为如在钻孔中分多少层,我们事先不可知,数据是录入EXCEL中,要让电脑“自动判读”;一个钻孔要取多少件样,我们事先也不知道,它在特定的列有多少个(连续行)数据也得让电脑自行读取。这就需要一个函数n=mysheet.Range("A65536").End(xlUp).Row,有了这个数值,它就"会"计算出这个钻孔分了多少层,取了多少件样等内容 至此,电脑就架起了一道MAPGIS--EXCEL间的桥梁。 K5?
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什么只有两个钻孔柱状图对建筑不利的地层有哪些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只有两个钻孔柱状图的情况,不奇怪,﹙一般对控制孔必须画出钻孔柱回状图﹚原因可能:答1、需勘察的范围小;2、岩土师认为该区域地质构成比较简单,两个控制孔足够控制全貌.
对建筑不利的地段:软化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陡坡,河岸及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的土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裂带、暗埋塘浜沟谷、半填半挖地段等。
以上不包括危险地段。
❾ CAD2008的工程地质生成柱状图和剖面图在哪儿
我有理正勘察最新完美破解版,可以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和剖面图
❿ 用CAD作钻孔柱状图
这是两年前做的东西,还记得点。用CAD做的话,我感觉表格不怎么完整版,边线连接处不权连贯,你还是用中地大的MAPGIS或者华岩、里正等的软件,到时候你打印出来的大图肯定边线是连贯的。不知道你要做的是建筑工程里的钻孔还是地质找矿的钻孔?要是找矿钻孔的话,你最好用MAPGIS那个很专业,也不难,表格里面就有,你钻孔记录搬进去就行了,有个自动成图,记得好像是按F5就可以放大图,之后慢慢把边线弄连贯就可以成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