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 2021-02-02 08:22:42

㈠ 中国地质大学实验班怎么申请

地大(北京)的话只有地质学有基地班哦,资源勘查有个海外班,大一和大二有专两次机会可属以申请进入基地班,条件是你的学分积点要够高,一般在所有申请的人中排在前2名希望就很大,入班只要经过院长面试就行了。
但是如果非常想进基地班,那么也不要想得太简单,最好还是找一找领导老师,以免成绩很高还被后面的人挤掉。

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有两个哪个好些呢

一、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分别是武汉、北京校区,要从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说起:


中国地质大学源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南迁后,原北京地质学院只设了一个留守处。1978年12月,在原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这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


1987年11,在武汉和北京校区同时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地质大学挂牌揭幕仪式。



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势专业,除国家重点学科相同外,省部级重点学科各有所长:


(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势专业


1、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湖北省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地理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设计学


(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势专业

1、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省部级重点学科

地球物理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土地资源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油气田开发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管理科学与工程

岩土工程

近海资源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海洋地质

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理实验旷课了怎么办

很遗憾告诉你,不能补,因为选课系统里面显示你已经旷课了。但旷课并不意味版着这课会挂,只是会减少权最后的成绩(因为最后是算平均成绩)。如果你还是个好学生,想这科考高点,有两个补救办法,第一,以后的每次实验都去,而且把预习报告写好(就是写多点,老师很看重字数,预习报告的分数占很大比重),数据处理也要做好,绘图列表尽量用电子工具;第二,去选作开放实验(多做几个,至少两个,一个大概加几分),另外,选作虚拟实验(一个,这个加分比较多)。最终,你一定要确保你的实验报告老师都收到了(注意选课系统里面的成绩)

㈣ 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好考吗

我也是刚才知道,上一次地质学录取率140%

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

北京只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实验室
武汉那边有2个

㈥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在哪

就在校门口附近。从鲁磨路进校门,然后看见一栋楼上就写着“中国地质大学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实在不行你进去了可以问路,不难找。

㈦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的下属机构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万军伟(教授),副主任:郭会荣(副教授)、马传明(副教授),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1952年创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下设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教研室,1960年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水文地质教研室和工程地质教研室,70年随北京地院迁至武汉成立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后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个教研室,1999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探矿工程学院两院合并成立工程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更名为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2003年以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为主体成立环境学院,原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一分为三,成立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中心。水文系负责水文学及水资源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
经过50几年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目前在编人员21人,教授5人,其中博导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外聘院士2名。本系培养的毕业生已遍及祖国各地,成为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中坚力量,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还有一些中青年学者已在国际水文地质界崭露头角。
近年来,本系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西部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各1项、并每年获1-2项面上或青年基金资助,此外还参加了多项863、973计划项目,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二十多项。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并有四十余篇论文进入三大检索。
目前,本学科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地下水-地质灾害过程模拟、裂隙水偏流理论、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介质线性-非线性水流耦合模拟、滨海承压含水层海底边界的确定、地下水混合井抽水试验确定分层水文地质参数、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及土层固结与地下水流的耦合、深层地下热水压力场和温度场模拟、地下水系统理论及地下水资源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气带土壤水分和盐分迁移机制、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土地修复和土壤改造、水-岩作用机理、矿床成矿的古水文地质、沉积盆地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劣质高氟水改造、同位素测试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面向21世纪,系将立足于已有的地下水文学特色和优势基础上,通过师资队伍和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在地下水文学方向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拟在线性-非线性地下水动力学耦合模型及其模拟方法、低渗透性岩层的采(排)水理论和技术、地下水渗流场与岩土体应力场的耦合数值模拟、滨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的数值模拟和防治技术、土壤水资源利用技术、西部地下水合理开发与生态重建、西南岩溶石山区以水为纽带的岩-土-植被-大气界面物质能量交换过程、高分辨率同位素测试技术等学科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义连(教授),副主任:罗朝晖(副教授)、鲍建国(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前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环境工程教研室,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个以地下水为特色、函盖土壤、大气和生物的综合性环境人才培养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是湖北省最早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废物地质处置与环境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兼职),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0余人,研究生90余人,已授博士学位57余人,已授硕士学位130余人。我系与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俄罗斯等国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互访、项目合作关系。
本系设地下水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环境监测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管理、环境生态等研究方向。目前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1项,科研经费五百四十多万元,其中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1项;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1项、国家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1项,横向合作项目多项。1995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出版教材、专著11部,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有11篇被SCI收录,27篇被SCI收录,16篇被ISTP收录。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拚搏进去的创新精神,面向21世纪,我系以培养高水平的环境工程人才为己任,把我系建设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具地学特色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摇篮,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建设基地为目标。
热忱欢迎有志于我国环境事业的国内外学子来我系深造!热忱欢迎有志于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国内外学者加盟。

㈧ 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

中国地质抄大学(武汉)袭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鲁立强、李季、陈艳玲、刘浴辉、周丹娜、帅琴、汤志勇、邱海鸥、杨祥、王群英、谢静、郑洪涛、黄云杰、彭月娥、曹菱、朱振利、胡圣虹、罗立强*、饶竹*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8|物理化学④868|有机化学 或 938|分析化学
复试科目:化学综合: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五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四版

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的科研平台

学院建有教育部“GIS软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GIS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专中心”,具属有“3S”实验室、GPS实验室、变形监测实验室、空间信息处理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计算机网络、空间信息数据处理、徕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电子水准仪、 GPS接收机、数字化测图系统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备仪器。

㈩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究特色

生物地质与来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简称生环国重特色可概括为“一核心,两结合,三尺度”。即:以地球表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为研究核心,将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相结合,从重大地质转折期和突变事件的三种时空尺度出发。具体开展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晚新生代以来的环境事件和生命过程、人类活动的生物和环境效应等研究。将当代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置于地质历史时空格架中,采取“将今论古”和“以古示今”的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变,启示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