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滁州工程地质

滁州工程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1-31 02:14:07

㈠ 滁州市琅琊山铜矿()

琅琊山铜矿在1958年前称破山口铜矿,1958—1978年间称滁县铜矿,1978年改称琅琊山铜矿。

矿区位于滁州市西南2.5公里。区内公路直接通往全省各市、县,并有铁路支线与津浦线衔接,通往全国各地。距滁县火车站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该矿床为典型的夕卡岩型富铜矿床。矿区位于大丰山复式倒转向斜东南翼的次级褶皱——醉翁山不对称紧闭向斜的轴部。矿体产于上寒武统车水桶组上段结晶灰岩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岩株的接触带上。已探明矿体225个,其中储量在1000吨以上的有12个,占总储量78%。矿体均呈“多”字型排列,单个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囊状等;其规模一般为:长50—120米,最长435米,延深一般50—120米,最大延深265米,一般厚度2—10米,最厚17.94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次为黄铁矿、辉铜矿、赤铁矿、铜蓝、辉钼矿及少量黝铜矿、镜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有钙铁石榴子石、透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和少量石英、玉髓、方解石等。

本矿区有悠久的采矿、冶炼历史,区内遍布古采坑和古炉渣,估算堆积的炉渣可达50万吨,其含铜在0.3—1%之间。据传在明代曾采掘冶炼,其后放弃。1955年地质部华东地质局三二八队在本区勘探时发现古瓷片,经南京博物馆鉴定认为是隋唐产物。另外,区内“龙池”也就是古代采矿而涌出的泉水地,相传为朱洪武所建之池故而得名龙池。据以上两点分析,该区最晚应在明朝初期就已采掘。

新中国成立以前,1928—1929年曾有德国人来该区调查(据日本人资料而得知);1941年日本人小林冶夫来此做地质调查,同年8月15日完成《安徽省滁县破山口铜矿调查报告》;同年8月日本人满野雄芳在矿区做物理探矿,10月份完成《安徽省滁县破山口电气探矿调查报告》,他认为“电气探矿无铜存在,同时矿质贫杂,亦无经济价值”;同年又有日本人佐滕舍三来矿区调查,于12月28日完成《安徽省滁县铜矿地质再调查报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皖中矿产勘测队于同年来矿区进行调查,在琅琊山发现上寒武统标准化石Agnostus sp与Cnangshania sp,并提交了《滁县琅琊山寒武纪等地层之发现及其意义的报告》。1955年6月,地质都华东地质局组织大专院校生产实习大队来矿区开展普查找矿,尔后由地质部华东地质局三二八队转入地质勘探。完成主要工作量:钻探0.39万米,平巷99米,浅井345米,探槽7581立方米;探明铜金属储量0.3万吨,于1957年3月由周仁麟等提交了《滁县破山口铜矿区最终地质勘探报告》,认为本矿区“为一小而分散的矿量不大的无经济价值的夕卡岩矿化点”而撤离该区。1959—1960年,省地质局三四五队又对该矿床东区的凤凰山地段进行地质勘查,探明铜金属储量0.2万吨,由周作祯、熊化龙等于1960年提交了《安徽省滁县破山口铜矿储量报告》。后该队撤销,勘查中止。

为开发该矿区的铜矿资源,滁县人民政府于1958年筹建矿山,取名滁县铜矿,职工280余人,日采选能力达50吨左右。由于矿石资源日趋枯竭,至1964年矿山生产已难以维持,准备闭坑下马,当时仅剩有100多职工也准备各奔前程。在这山穷水尽之际,冶金八一一队来到矿区,使这座濒于闭坑的矿山又获得了新生,得到了发展。

1965年初,冶金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一地质队编完江苏省冶山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后备勘探基地无着。为此,队决定由地质技术负责人牟启珍和晏才讷二人分工负责,牟负责普查,晏负责冶山铁矿报告编制。

地质普查工作开始时仅限于江苏省境内,收效甚微。为冶山铁矿勘探报告事宜,临时到八一一队工作的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张守韵提出“安徽省滁县有个破山口铜矿,你们可以去看看。”根据张的提示,5月下旬该队派出以陈希交为首和杨达钊、李文生、钟国儒四人组成的踏勘小组,前往滁县铜矿、黄道山及全椒县马厂等三个矿点进行踏勘和收集资料。10天后踏勘组带回滁县铜矿提供的由地质部三四五队工作的该矿区仅有的一些地质资料。在一个小型汇报会上,踏勘组提出在踏勘的三个矿点中,滁县铜矿可列为首批工作的重点。根据三四五队的地质资料和踏勘组的情况汇报,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滁县铜矿化普遍,与成矿有关的闪长玢岩小岩株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形成东西两个接触带,长千余米,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原三二八队、三四五队虽然施工了一些钻孔,提交了0.5万吨铜储量,但所施工的钻孔深度多在百余米之内,勘探深度过浅,以此否定深部无一定规模的铜矿显然依据不足,有必要做进一步踏勘和投入地质工作。

为此,7月份队又派出以陈希交为首的8人地质组前往滁县铜矿进行详细踏勘。8月1日,副队长王锡爵动员并亲自率领全队地质人员到达滁县,并分成两个组开展工作,明确指定牟启珍负责滁县矿区组,晏才讷负责全椒县马厂组。8月初,滁县矿区的地质普查工作分三个作业组同时展开,工作内容及目的为:外围1∶1万地质填图,确定矿区地质构造;地表调查,以研究各组裂隙与夕卡岩的生成关系;坑道调查,确定矿体产状,研究围岩蚀变。与此同时,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四队易步高、高洪来、陈其威等人根据公司指示,组织物化探分队于8月初到达滁县铜矿配合冶金八一一队工作,并在矿区内首先进行1∶2000磁法测量。

8月底,冶金八一一队各地质作业组按计划完成了矿区的各项预定地质工作任务,同时收集到原三四五队的地质报告和三二八队的部分地质资料。队技术负责人牟启珍认为编制深部找矿设计的条件已经具备,没有必要再进行地表工作。根据已掌握的大量地质资料,作出以下推论:①本区有倒转向斜存在(当时误为倒转),南端抬起,北端倾伏,北部裂隙发育,成矿条件好;②北东、东西两组断裂交汇利于成矿,在这两组裂隙的交汇处有可能形成向北东侧伏的矿柱;③西接触带往深部(负50—负200米)出现较稳定的接触带,其附近常存在夕卡岩、铜矿化或铜矿体。23线的接触带自上而下皆赋存有夕卡岩,但铜矿化在0米标高才出现,相邻剖面也有类似情况,有可能此系新矿带的起点,其下存在有矿体,深部理想的矿体主体当在14线以南;④东带深部可能存在较完整的接触带,成矿条件有利。

基于以上推断,牟启珍于8月下旬着手编制第一份《安徽省滁县铜矿地质普查设计》,设计两个钻孔,其中102孔位于赵家山地段,101孔位于龙池地段。该设计于9月上旬经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审批后,副队长王锡爵与队党总支副书记王学宣等人研究决定,立即将参加南京梅山铁矿会战的本队两台钻机调往滁县铜矿,并责成工程股股长华有水具体负责钻机搬迁事宜。

9月22日,304号钻机首先在赵家山13线施工102号钻孔;10月初于150米深处见矿9.86米,铜品位1.04%(即后来的21号矿体),证实原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正确的,深部的确存在较大的矿体。已被“盖棺定论”的滁县铜矿从此重见天日。至于同时设计、施工的101孔,因矿区北部接触带深部变陡而未达设计目的,在石英闪长岩中停钻。

1965年10月,八一一队设立了滁县分队,张兴露、张心恕分别任分队长和指导员,地质组长为李成信。1966年3月李成信借调到公司,组长由刘永安、刘玉良担任。

首孔见矿之后,矿区的地质工作是“顺藤摸瓜”,沿两侧接触带布置勘探线追索矿体。与此同时,八一四队于当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滁县破山口铜矿65年物探结果报告》,又于1969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铜矿及其外围1967—1969年度物化探工作报告》,1974年5月提交了《安徽省滁县原生晕工作结果的补充报告》。八一四队在滁县铜矿先后投入了磁法、电法、次生晕、原生晕等综合找矿方法,为八一一队布置钻探提供了大量的物化探资料和依据,尤其是磁法找矿在本区显示了卓有成效的地质效果。

由于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1966年八一一队全队找矿施工力量集中至安徽滁县,并于1967年将队部迁至滁县。在对滁县铜矿的地质普查与评价中人们的认识也不统一。有的认为该区矿体薄(最厚不超过10米),虽然孔孔见矿,但可能孔孔不连;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找矿思想的解放,影响了工作进程。但在1966年上半年到1967年先后施工的11线115孔和28线208孔都见到了厚达三、四十米的矿体,这不但说明本矿区有较大的矿体,而且证明北部同样有较好的矿体赋存。另外还发现矿区向斜不是倒转构造,同时还发现东带向西倾伏且其间有颇具规模的矿体。至此,人们对该矿床的规模才获得了较为确切的概念。

通过4年的地质工作,矿区南部西接触带的矿体已基本控制,根据矿山扩建的要求,1969年由刘永安、刘显臣、刘学会、马云龙等人提交了《安徽省滁县铜矿西接触带8—18线中间总结报告》;1972年冶金部在湖北省黄石市召开工作质量会议后,认为该报告中部分工程过稀,决定以60×60米的网度求工业储量,同时配合部分坑道进行验证。

1971年,冶金部要求滁县铜矿在“四五”计划期间扩建成日采选千吨的规模,并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重工业管理站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进行扩建设计。同年,八一一队由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下放到安徽省,归属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经过7年的地质工作,至1972年已基本形成了东西接触带两个矿带。其中西矿带长2200米,宽40—150米,东矿带长2200米,宽40—110米,控制深度达400米,钻探工程网度大部已达100—140×100—150米。1972年12月牟启珍、晏才讷主持,由刘显臣、刘玉良、孙长明等主编了《安徽省滁县铜矿1973年地质勘探设计书》。该设计根据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指示精神,将矿区8—18线以南使用钻探工程网度大致定为60×60米,求一部分工业储量,对18线以北及东矿带布置稀疏勘探工程。

1973年,根据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和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局的指示,要求八一一队提交滁县铜矿南部西矿带8—18线和东矿带40—50线地段地质勘探中间报告,以供矿山设计日采选千吨规模之用。为此,八一一队刘显臣、刘永安、马云龙、单文圳、朱雅林、程正言于1974年11月正式提交了《安徽省滁县铜矿床南部地质勘探中间报告》。同年12月28日冶金工业部批准铜金属储量10.36万吨。

在对南部勘探的同时,对矿区北部开展了找矿评价工作,并从1975年开始对北部进行加密勘探。1979年11月,在牟启珍主持下,由刘永安、刘玉良等人编制提交了《安徽省滁县铜矿床北部地质勘探报告》。1981年6月19日安徽省冶金工业厅批准铜金属储量7.22万吨,并批准伴生金储量4.156吨、伴生银储量99吨;同时补充批准南部金储量3.946吨、银储量106吨;另外批准单钼金属储量为:北部1147吨,南部48吨。

滁县铜矿(南部和北部)共投入钻探工程13.12万米、坑道704米。投入地质事业费806万元,探明1吨铜金属量成本为45.87元。

从1966年开始至勘探结束,滁县铜矿的矿山建设与地质勘探几乎同时进行。冶金部华东公司、安徽公司及安徽省冶金工业厅对滁县铜矿积极推行“三边”作业,即八一一队、滁县铜矿、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共同协作,边勘探、边施工、边设计。1975年10月,日选千吨的选厂建成投产。至1991年,矿山已有职工3112人,拥有固定资产4100万元,采矿回采率95%,选矿回收率96.5%,年产铜2000吨,回收金50公斤,银1200公斤,1991年总产值3210万元,实现税利总额398万元。目前矿区面积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当年荒凉恐怖的万人坑(古采坑和抛尸场)旁,现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滁县铜矿已成为皖东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

㈡ 滁州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滁州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白鹭岛风景区,凤阳狼巷迷谷景区、小岗村乡村旅游区、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等

㈢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是不是211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不是211。

安徽省目前只有三个211大学,有: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3)滁州工程地质扩展阅读:

211工程的各界评价: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只唯985、211就业院校歧视”表示:首先是用人单位认识上存在偏差,以为人才就是以学历、文凭为依据。

当下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导致用人单位希望优中选优、好中选好,这些因素导致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采取违反就业机会平等的做法,侵犯了非“985”“211”高校毕业生享有的平等就业的权利。

国家早已三令五申,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禁在招聘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就性别、户籍、学历、院校等条件进行限制。

倡导人才选拔应当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文凭、不唯资历,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真才实学、真本事,是不是有‘985’‘211’高校文凭并不重要。

㈣ 安徽有那些设计院

·安徽工程勘察院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电力设计院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庆市第一建筑设计院
·蚌埠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建材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市政设计院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设计所
·淮北京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马鞍山市建筑设计院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
·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研究院
·铜陵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芜湖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安徽淮华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安徽两淮地质基础工程公司
·安徽省安庆市水利水电勘测院
·安徽省巢湖市建筑设计院
·安徽省巢胡市水利规划设计院
·安徽省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安徽省滁州市水利勘测队
·安徽省电子工业设计院
·安徽省房地产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纺织工业设计院
·安徽省阜阳市勘测院
·安徽省阜阳水利规划设计院
·安徽省化工设计院
·安徽省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省机械工业设计院
·安徽省建材工业设计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安徽省轻工设计院
·安徽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宿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建筑设计院
·安徽省芜湖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冶金设计院
·安徽省医药设计院
·安徽省歙县建筑设计院(安徽省徽州古建筑研空所)
·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
·安庆石化设计院
·安庆市第二建筑(规划)设计院
·安庆市工业设计院
·安庆市勘察测绘院
·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蚌埠建筑工程设计院
·蚌埠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蚌埠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蚌埠铁路分局勘测设计院
·池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池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滁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阜阳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阜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核工业芜湖工程勘察院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建设计院
·合肥庐阳建筑设计院
·合肥市房屋建筑勘察设计院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勘察院
·合肥市燃气工程设计院
·合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淮北工程勘察院
·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
·淮南煤矿勘察设计院
·淮南房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淮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淮南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工程勘察公司
·六安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马鞍山地质工期勘察院
·马鞍山十七冶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马鞍山市城市设计研究院
·铜陵工程勘察院
·宿州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
·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院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铜陵有色金地勘察有限公司
·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
·芜湖市纺织设计研究院
·芜湖规划设计研究院
·芜湖市水电局勘察设计室
·新集矿区设计院有公司
·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宣城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
·冶金部华东地质勘查局芜湖探查检测技术公司
·中国烟草公司合肥设计院
·安徽电力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电 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院)
·安徽阜阳建筑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工业大学设计室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所
·安徽华东中药工程设计院
·安徽华运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两淮地质基础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处
·安徽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
·安徽省03单位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设计室
·安徽省蚌埠城乡建设设计研究所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设计院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室
·安徽省地矿岩土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定远县建筑规划设计院
·安徽省肥东县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肥西县建管局设计室
·安徽省凤台县建筑勘察设计研究所
·安徽省固镇县规划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国祯热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合肥方园建筑设计所
·安徽省华东电力技术开发股份合作公司
·安徽省黄山供电局设计室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安徽省监狱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九华山管委会规划设计室
·安徽省科技设计研究所
·安徽省粮食局设计室
·安徽省六安工程勘察处
·安徽省马鞍山市燃气总公司燃气设计研究所
·安徽省马鞍山市市政建设总公司设计室
·安徽省南陵县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农业工程设计院
·安徽省潜山县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三建建筑设计事务所
·安徽省商业建筑设计院
·安徽省石没总公司设计室
·安徽省宿州市公路管理局规划设计室
·安徽省宿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萧县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休宁县建筑设计室
·安徽省邮电规划设计院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设计院
·安徽铜陵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室
·安庆工程勘察院
·安庆供电局设计事务所
·安庆市给水工程设计室
·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局规划设计室
·安庆市建筑工程设计室
·安庆市建筑工程学校建筑设计室
·安庆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安庆市煤气公司设计室
·蚌埠供电局设计室
·蚌埠市供水有限公司
·蚌埠市液化气公司
·蚌埠铁路分局蚌埠房产建筑段设计室
·蚌埠中房规划建筑设计室
·巢湖电力设计室
·巢湖市建筑设计院
·巢湖市水利勘测队
·池州工程勘察处
·池州供电局勘察设计室
·池州市勘测队
·池州市天翔建筑设计事务所
·滁州电业局规划设计室
·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滁州市公路管理局规划设计室
·滁州市南谯区水利勘察设计室
·当涂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当涂县水利电力局勘测设计室
·东至县建筑设计室
·繁昌县建筑规划设计院
·凤阳县水务局勘察设计室
·阜南县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阜阳大成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阜阳供电局设计室
·阜阳市人防建筑设计院
·阜阳市正大岩土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
·固镇县水利电力设计室
·含山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和县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合肥安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都市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室
·合肥工业大学金球地质技术公司
·合肥供电局设计室
·合肥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设计研究院
·合肥科城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肥秋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
·合肥市化工研究设计院
·合肥市郊区规划建筑设计室
·合肥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
·合肥市溢彩路灯设计研究室
·合肥市自来水总公司设计科研所
·合肥四方化工设计研究所
·合肥铁路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中房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肥筑远建筑设计所
·合肥琥珀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所
·怀宁县建筑设计室
·怀远县建筑设计室
·淮北供电局设计室
·淮北矿业集团勘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淮北市杜集区建筑设计室
·淮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淮南工业学院建筑工程设计室
·淮南力达电力规划设计中心
·淮南市房地产管理局住宅设计室
·淮南市工程咨询设计研究所
·淮南市潘集区建筑设计室
·淮南市水利忆规划设计室
·黄山风景区规划设计室
·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黄山市工程勘察院
·黄山市公路管理局设计室
·黄山市黄山区建筑设计院
·临泉县水利局勘测设计室
·灵璧县建筑设计室
·灵璧县水利设计室
·六安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
·庐江县建筑设计院
·庐江县水利勘察设计室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工程公司设计室
·马鞍山供电局设计室
·马鞍山马钢矿山岩土工程勘察联合公司
·马鞍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马鞍山市群厦设计事务所
·马鞍山市水利设计室
·马鞍山市自来水公司设计室
·马鞍山中山建筑设计事务所
·马列钢集团力生有限责任公司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室
·马钢南山铁矿设计室
·明光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南陵县水利局勘察设计室
·宁国勘察建筑设计院
·祁门县建筑设计室
·青阳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宿松县建筑设计室
·宿州供电局设计室
·宿州市工程设计室
·太和县建筑勘察设计院
·太和县水利勘察设计室
·太湖县建筑设计室
·天长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天长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桐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铜陵供电局设计室
·铜陵华厦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市房产管理局建筑设计室
·钢陵市烯气总公司设计室
·铜陵市新世纪建筑规划设计室
·铜陵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铜陵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室
·铜陵有色金城建筑设计室
·皖东规划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无为县建筑设计研究院
·无为县水利局勘察设计室
·芜湖电力设计所
·芜湖二水工程勘察院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设计事务所
·芜湖潜水装备厂设计室
·芜湖市供水总公司设计研究所
·芜湖市宏宇工作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芜湖市民用建筑设计室(芜湖同益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芜湖市燃气设计研究所
·芜湖市水电局勘探测量队
·芜湖双翼工程设计院
·芜湖天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芜湖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芜湖县水利局设计室
·芜湖新环电力建筑设计所
·芜湖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鞠湖中房建筑中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芜湖鸠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五河县建筑设计室
·宣城供电局设计室
·岳西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中国机械工业第五安装工程公司设计室
·中煤三建设计施工工程公司
·毫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㈤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灾害和斜坡变形灾害两大类共6个灾种,灾害类型划分及其主要特征见表12-5。

表12-5地质灾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表

(一)地面沉降

在评估区及其附近,地面沉降分布于淮北平原阜阳、界首、太和、利辛、涡阳、蒙城等市县,是由于超采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城镇开采井多深达150~200m,随着开采量逐年增大,承压水头逐渐下降,使得1.62×104km2的自流区基本消失,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的区域性降落漏斗。至90年代中期,阜阳市城区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80m,水位降幅1.44~1.88m/a;界首市城区水位埋深已超过70m;有些地段降落漏斗已相连接。承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了地面沉降。

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部门对阜阳市进行水准复测发现,位于颖河西侧水文站内的9号点仅沉降83.7mm,沉降范围80~100km2。此后该市开采中深层承压水进入了高峰期,地下水位以3m/a的速率持续下降,至1990年沉降范围和中心沉降量分别以26km2/a和78.9mm/a高速增长,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109mm/a,沉降范围已达360km2,沉降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873mm。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及水位埋深呈正相关。1990~1999年沉降速率虽有所减缓,但沉降范围扩展和中心沉降速率仍达6.25km2/a和59.3mm/a,至1999年1月沉降范围约410~420km2,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达1347.4mm(图12-2)。

图12-2阜阳市累积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图

等值线单位:mm

此外,管线附近界首、太和、利辛等县城水位持续下降,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有一定显示。

过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造成含水层及相邻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固结压密并发生地面沉降。阜阳地区0~156m深度范围内主要有6个压缩层,总厚度50~l00m,其中A7-4、A9-5和A11-6三个压缩层是主要的,它们的埋深分别为39~77m、78~101m和107~132m,而埋深40m以内的土体则为超固结土,压缩沉降量小。

(二)采空塌陷

采空区地面塌陷是采掘巷道上部的岩层失去支撑,力学平衡条件被破坏,而发生的崩落、开裂、弯曲等变形破坏现象,最终导致地面沉陷的地质灾害。在安徽段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淮海煤矿和定远石膏矿和盐矿三地。

1.淮南煤矿地面塌陷

淮南矿业集团所属12对矿井,井田总面积为301.12km2,至今采空塌陷面积达57.744km2。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塌陷区增加了8.04km2,年增长率为4.1%。矿区地跨淮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区,淮河以南采空塌陷(距管线达19km)总面积34.734km2,塌陷最大深度约20.Om;淮河以北采空塌陷总面积23.01km2,塌陷最大深度约5.5m。淮南煤矿采空塌陷比较严重,造成村庄、农田被淹没,工程设施损坏,并对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

淮南煤矿采空塌陷属缓变型。基本特征是:回采1.5个月左右,地面塌陷开始产生,3~4个月为活跃期,此时的塌陷总量可达70%左右,一般18个月后逐渐稳定,且采空区与地面塌陷区基本一致。淮河以北潘谢矿区采空塌陷处于持续发展过程中。

2.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灾害

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形成的特点是:巷道遗弃支护一拆除,巷道顶板岩层立即塌落,随后引起地面塌陷。目前塌陷面积仅为50~800m2,塌陷的深度最大为0.50~0.65m,管线离其尚有一定距离,且开采规模呈现减少的态势。

3.定远县东兴盐矿地面塌陷灾害

该矿的开采区位于输气管线(K235+280)的南侧4km处。自1988年末开采至今,仅在1998年后开采区开始产生轻微的地面塌陷,且与开采区范围相吻合,面积约0.2km2。目前对开采区及周围影响不大。

地面塌陷的产生及危害程度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与矿层厚度及埋藏深度、顶板围岩强度和上覆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有关:矿层厚度愈大,埋深愈小,顶板围岩强度愈小,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愈厚,则地面塌陷愈强烈。

(三)地震液化

管线穿越的地震烈度Ⅶ度区有两段:一段位于淮北平原的四庙—孙集一带(K59—K70),西淝河河床两侧为第四系全新统粘性土、粉砂、细砂,厚度6.40~14.80m,地下水位埋深2.20~2.50m,其下伏的粉砂、细砂在地震条件下存在轻微液化;另一段位于江淮丘陵平原的前王一带(K266+200—K273+200),池河河床两侧分布的全新统粘性土、粉土和含泥砂砾石,厚15~20m,水位埋深0.8~2.4m,上覆的粘性土厚度在6m左右,下伏的粉土较薄,且标贯击数在17击左右,粘粒含量大于10%,基本不产生地震液化问题。

(四)膨胀土灾害

评估区内界首、蒙城、定远、滁州、来安等地丘陵岗地及河谷Ⅱ级阶地上广布的上更新统的冲积、洪冲积及残坡积的粘土、粉质粘土,颜色为灰白、棕黄、褐黄和土黄色,厚度一般7~15m,局部大于30m。天然状态下呈硬塑、坚硬状,柱状节理发育,含铁锰质结核和薄膜。由于土层中含较高的蒙脱石、伊利石等亲水性矿物成分,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往往造成其上的建筑物变形、开裂。经取样测试,评估区内膨胀土自由膨胀率为40%~63.5%,属弱膨胀潜势。淮北平原区和沿江丘陵平原区一般在40%~57.5%;江淮丘陵平原区一般为45.5%~63.5%;局部可达66.5%~74.5%。从地貌上可以看出,膨胀土的膨胀性有在平原区稍低,丘陵坡麓的岗地区稍大的特点。

工程沿线膨胀土分布地段为K19+600—K58+400、K63+400—K65+000、K70+000—K178+500、K184+300—K219+100、K226+650—K245+450、K246+150—K251+250、K253+900—K262+050、K263+300—K266+150、K305+500—K309+900、K312+480—K321+870、K323+190—K325+050、K328+390—K333+900、K343+110—K345+910,分布长度为242.7km,占线路总长的70%。

(五)崩塌

沿线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K185—K200、K280—K334段,崩塌均与人工切坡不当有关,有土崩和岩崩。崩塌体的规模一般在50~200m3之间,调查过程中发现多处岩崩,主要分布于K280—K302段,由中元古界千枚岩等浅变质岩组成的斜坡,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性破碎。因修建房屋和公路切坡的边坡大多不够稳定,如滁州市南谯区小庄村崩塌,土崩主要分布于K302—K334段,由Q3弱膨胀土组成,切坡后极易产生崩塌。如滁州市甘里阜和定远县城东轮窑厂崩塌等。

此外,还有人工堆积层崩塌分布于K185—K200段,是由采石场弃碴于采坑边造成的。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面沉降

阜阳市地面沉降的发展已直接或间接地给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危害,主要表现有:

1.破坏水利设施和降低防洪标准:位于沉降区的颍河和泉河,左右堤坝全长48km,堤顶高度均已随地面沉降而降低,已达不到原设计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来,阜阳节制闸多处闸体开裂现象逐年增宽,目前已严重威胁大闸的运行安全。

2.破坏市政及供水设施:部分深层地下水开采井发生倾斜、错位、井管抬升、井台开裂变形。颖上路段排水管道错裂,原可顺畅外排的污水向沉降部位集中。

3.破坏城市测量控制网:中国地震局以阜阳市为中心布设的阜阳环Ⅱ等水准线路,因地面沉降干扰,影响了地震监测工作。1999年总参在阜阳进行地形校测时,导线无法闭合,不得不从沉降区外水准点引测。

阜阳市中深层孔隙承压水水位下降速率近年来有所减小,反映阜阳市地面沉降有减缓的趋势。而输气管线通过地段在阜阳市地面沉降区以北约30km处,沿线除利辛县城外皆为农村,目前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不大,尚未发现地面沉降现象。

(二)采空塌陷

1.淮南煤矿采空塌陷

淮南煤矿系国家统配煤矿,开采数十年来所形成的地面塌陷范围和塌陷深度都很大。地面塌陷所导致的灾害比较严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塌陷盆地中心部位已形成一系列的塌陷湖(塘),造成村庄、农田、通信线路被淹没。边缘区(危险变形区)工程建设及设施被损坏,如房屋倾斜、墙基开裂、地坪错开等;对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淮河堤塌陷,下沉深度大于1m的达850m,累计影响长度15.1km;铁路路基下沉(大通—张楼线的望李段),影响长度为7.41km;外边缘区主要表现在对房屋的破坏,如墙基开裂等。

淮河以北的潘谢矿区地面塌陷正处于持续发展过程中,且距输气管线相对较近(在K159处相距为10.3km)。目前塌陷区呈北西西—北西向展布,而且潘1、潘2、潘3三个矿井的塌陷区几乎相接(图12-3)。矿区规划的开采区向四周扩展,无疑距输气管线将愈来愈近,应予关注。

图12-3淮河以北煤田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图

2.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

该矿采空区顶板岩层以软弱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根据多年观测资料表明,当矿床开采深度在170~180m以内时,可引起地面塌陷;其中以开采深度60~70m的最易引起地面塌陷。

根据该矿1992年的调查结果,采空塌陷自1990年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地面塌陷面积达10余亩,随着采空区面积的增加,地面塌陷时有发生,其多发年份为1998年之前,其后地面塌陷灾害有减缓的趋势。地面塌陷产生的同时,多伴有地裂缝的产生(危险变形区)。调查结果表明:定远石膏矿采空区塌陷的影响范围,一般比采空区范围向外扩展l00m左右。塌陷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房屋开裂、电线杆歪斜、渠道损毁、耕地破坏等。而矿区位于县城的东南郊,属居民较密集区,且存在一些高层建筑(楼房、烟囱),因而,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已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

由于定远石膏矿目前开采规模呈现减少的态势,因而矿区的地面塌陷问题影响甚弱,地面塌陷危险性等级属轻微。

3.定远县东兴盐矿采空塌陷

该矿矿体顶板埋深218m左右,近东西向展布,岩性为软弱的泥岩和钙质泥岩,目前采用钻井注水法生产工艺开采,采空区即为溶腔,溶腔间预留80~100m的保安矿柱。自1988年末开采至今,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较好,基本未产生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仅在1998年后,开采区开始产生微弱的地面塌陷,其形态与开采区范围相吻合,面积约0.2km2。由于属钻井注水法开采,故其地面塌陷属缓变型,且地面显示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降雨期存在积水问题,而对开采区及周围影响不大(居民远离矿区,相距600m以外),地面塌陷危险性等级属轻微。

(三)地震液化

由于缺乏系统的资料,历史上中强地震时评估区土层液化的分布及液化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无法细述,但据现有资料,以阜阳市为例: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间8.5级地震(是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在阜阳市造成Ⅶ度破坏;1481年3月9日涡阳6级地震、1831年9月28日凤台北东6.25级地震、1937年8月1日山东菏泽7级地震,在阜阳市均造成V度破坏。由于淮北平原浅部发育全新世的砂类土和低塑性粉土,且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2m,因此,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四)膨胀土灾害

评估区内膨胀土分布范围很广,属弱膨胀潜势,但据现场调查,对低层建筑仍有一定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使房屋及墙体产生开裂,并伴有地裂或地基上鼓。如蒙城县的双佛塔建在膨胀土地基上,现在从塔顶到塔底产生一条大裂缝,另外淮南、蒙城、界首、定远等地的厂矿、学校、民房等,有不少因膨胀土地基而产生房屋开裂,其中蒙城县的蒙古族中学院墙在1978年秋天产生地基上鼓现象。

由膨胀土组成的边坡,边岸也极易产生滑坡、崩岸,如河岸、湖岸及人工渠的边坡都产生过规模不等的滑坡和崩塌,位于江淮分水岭附近的人工渠及巢湖湖岸,都有这类危害。

(五)崩塌

评估区内崩塌灾害主要是堵塞道路交通、压覆植被、掩埋农田等。输气管线施工的切坡开挖,势必会受到崩塌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工程沿线大部分为平原地区,工程建设时和建成后不会加剧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灾害。

(2)鉴于沿线膨胀土分布广泛,在区内刘巷子、定远、滁州等丘岗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建设时如开挖斜坡地带,易诱发边坡不稳定,一般不会加剧滑坡灾害,如在庙陈—滁州地段,基岩裂隙发育,人工切坡时易诱发崩塌或滑坡灾害,应注意边坡的防护工作。

(3)管线穿越淮河、池河、滁河等较大水体,如工程处理不当,会造成地基破坏,易产生管涌、渗漏问题,影响防洪堤。

(二)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地面沉降

根据规划资料,中、深层地下水在将来仍然是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且开采量和开采范围均有所扩大。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结合近年来的水位、水量、沉降监测资料的相关性分析,各主要城镇地面沉降预测结果见表12-6和图12-4。

表12-6主要城镇地面沉降预测结果表

图12-4安徽段地面沉降趋势预测图

鉴于缺乏淮北平原区地面沉降专门研究,其预测结果和将来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其地面沉降的发展是存在的,会对管线造成一定的危害,笔者认为利辛段地面沉降发展对管线危险性大,其他危险性小。

2.采空塌陷

(1)淮南煤矿地面塌陷

根据淮南煤田分布特征和矿区地质构造条件分析,并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和概率积分法预测,离管线最近(4.5km)的朱集矿区,即使将来采矿,其塌陷影响范围一般以开采深度的65°角外延,其最大距离为2.5km(-1200m的开采标高)。2015~2020年预计最大下沉值为3.6m,下沉0.5m以上的塌陷范围为5.532km2,未延伸至管线;潘谢矿区地面塌陷灾害严重,但距管线较远。预测地面塌陷对管线的危险性小。

(2)定远石膏矿地面塌陷

定远石膏矿区矿层稳定,规划开采井巷最南端距管线1.4km。采用类比法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预测,认为规划开采区可能塌陷边缘距管线仅500~600m,塌陷影响带将波及到管线。管线在K245+500—K252+020段(长6.52km)通过石膏矿体分布区,若今后在管线下部及一定范围内(2km内)开采,势必会对管道的安全产生危害性,潜在危险性较大。

(3)定远东兴盐矿采空塌陷

矿区边界和管线最近距离为3.5km。东兴盐矿开采过程中,采用钻井水溶法开采,其采空区实际上是水与盐矿体(溶于水而流出地表)的置换过程,且矿体尖灭部位距管线3.5km,开采产生的地面塌陷对管线的危险性小。

3.膨胀土

评估区内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在3.0~3.5m之间,膨胀土的胀缩性易对管线产生顶压,加之地形起伏大,易产生滑坡,有可能会对管线产生不良影响,总体危险性小,局部中等。

4.地震液化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对西淝河漫滩全新统冲积层(15m以浅的深度内进行判别,Ncr为7.07~7.72,在Ⅶ度远震的情况下,顶部的粉土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而下部的粉砂、细砂则存在轻微地震液化。

5.崩塌、滑坡

采用图解法和极限平衡法预测,管线工程沿线的边坡存在基本稳定(K184—K227)和不稳定(K280——K301)两种情况,如切坡不合理,甚至局部形成人工边坡,上述斜坡段均可能产生崩塌、滑坡灾害,危及管线,但总体危险性小。

㈥ 安徽哪些大学是属于211工程

三所高校,依次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所属单位中科院,C9高校,211高校,985高校)

合肥工业大学(所属单位教育部,211高校)

安徽大学(所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211高校)

㈦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就业怎么样就业去向如何,就业薪水如何

非常不错,不过女孩就算了啊,因为专业更适合男生,而且要男生的多。一般月薪开始时三四千,之后回升的比较快,而且其他待遇也挺不错的,比如住房医疗等福利的,因为一般是国企吗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