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槎山工程地质

槎山工程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1-29 22:00:50

⑴ 罗布泊湖面积 增减均较为迅速 据此推测湖区的气候与地形特点

这说明罗布泊湖区面积较大、绝大部分水面湖水很浅。水源主要由季节性冰川融雪供给,周边有雪山。罗布泊湖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湖水蒸发量较大。

⑵ 2019荣成槎山风景区门票多钱

山(cha shān)横卧于荣成市南部的黄海之滨,距威海市区100公里,主峰海拔539米,回因峰连九顶,其色答如黛,故著称“九顶铁槎山”。槎山九顶连绵,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伟壮观,自古便有“大东胜境”之称。
网上预订会有优惠,从景区买的话价格是50元。

⑶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管理工作

根据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制度、施工项目经理部制订的技术管理制度,施工项目组织应做好以下技术管理工作。
(一)设计文件的学习和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施工单位熟悉、审查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要求,帮助设计单位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它是项目组织在学习和审查图纸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会审图纸有三方代表共同参加,即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可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主持,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和图纸、设计特点及对施工的要求。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设计单位的要求,通过三方讨论与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写出会议纪要,交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将纪要中提出的问题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解释或提交设计变更通知书。图纸审查的内容包括:
(1)是否是无证设计或越级设计,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
(2)地质勘探资料是否齐全。如果没有工程地质资料或无其他地基资料,应与设计单位商讨。
(3)设计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有无分期供图的时间表。
(4)设计地震烈度是否符合当地要求。
(5)几个单位共同设计的,相互之间有无矛盾;专业之间平、立、剖面图之间是否有矛盾;标高是否有遗漏。(6)总平面与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
(7)防火要求是否满足。
(8)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建筑图与结构图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制图标准;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是否有钢筋明细表,如无,则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构造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长度与抗震要求是否相符等。
(9)施工图中所列各种标准图册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如无,如何取得。
(10)建筑材料来源是否有保证。图中所要求条件及企业的条件和能力是否有保证。
(11)地基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建筑与结构构造是否存在不能施工、不便于施工,容易导致质量、安全或经费等方面的问题。
(12)工艺管道、电气线路、运输道路与建筑物之间有无矛盾,管线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13)施工安全是否有保证。
(14)图纸是否符合监理规划中提出的设计目标描述。
(二)施工项目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应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
1.技术交底的要求
技术交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保证质量至关重要,不但要领会设计意图,还要贯彻上一级技术领导的意图和要求。技术交底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所有的技术交底资料都是施工中的技术资料,要列入工程技术档案。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经过检查与审核,有签发人、审核人、接受人的签字。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须作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在交底时应着重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与工伤事故的工程部位,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2.设计交底
由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交底,内容包括:
(1)设计文件依据:上级批文、规划准备条件、人防要求、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及合同。
(2)建设项目所处规划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烈度。
(3)施工图设计依据,包括:初步设计文件,市政部门要求,规划部门要求,公用部门要求,其他有关部门(如绿化、环卫、环保等)的要求,主要设计规范,甲方供应及市场上供应的建筑材料情况等。
(4)设计意图,包括: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比较情况,建筑、结构和水、暖、电、通、煤气等的设计意图。
(5)施工时应注意事项,包括:建筑材料方面的特殊要求、建筑装饰施工要求,以及广播音响与声学要求、基础施工要求、以及主体结构设计采用新结构、新工艺对施工提出的要求。
3.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交底的内容
(1)工程概况一般性交底;
(2)工程特点及设计意图;
(3)施工方案;
(4)施工准备要求;
(5)施工注意事项,包括地基处理、主体施工、装饰工程的注意事项及工期、质量、安全等。
4.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
应按工程分部、分项进行交底,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具体要求;施工方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土建与其他专业交叉作业的协作关系及注意事项;各工种之间协作与工序交接质量检查;设计要求;规范、规程、工艺标准;施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隐蔽工程记录、验收时间及标准;成品保护项目、办法与制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工长向班组长交底
主要利用下达施工任务书的时候进行分项工程操作交底。
(三)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完工后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工程。隐蔽工程项目在隐蔽前应进行严密检查,做出记录,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不得后补。有问题需复验的,须办理复验手续,并由复验人做出结论,填写复验日期。建筑工程隐蔽工程验收项目如下:
(1)地基验槽。包括土质情况、标高、地基处理。
(2)基础、主体结构各部位的钢筋均须办理隐检。内容包括: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或接头位置长度及除锈、代用变更情况,板缝及楼板胡子筋处理情况,保护层情况等。
(3)现场结构焊接。钢筋焊接包括焊接形式及焊接种类;焊条、焊剂牌号(型号);焊口规格;焊缝长度、厚度及外观清渣等;外墙板的键槽钢筋焊接;大楼板的连接筋焊接;阳台尾筋焊接。
钢结构焊接包括:母材及焊条品种、规格;焊条烘焙记录;焊接工艺要求和必要的试验;焊缝质量检查等级要求;焊缝不合格率统计、分析及保证质量措施、返修措施、返修复查记录等。
(4)高强螺栓施工检验记录。
(5)屋面、厕浴间防水层下的各层细部做法,地下室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穿墙管做法等,外墙板空腔立缝、平缝、十字缝接头、阳台雨罩接头等。
(四)施工的预检
预检是该工程项目或分项工程在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预检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可能发生差错造成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除施工单位自身进行预检外,监理单位应对预检工作进行监督并予以审核认证。预检时要做出记录。建筑工程的预检项目如下:
(1)建筑物位置线,现场标准水准点,坐标点(包括标准轴线桩、平面示意图),重点工程应有测量记录。
(2)基槽验线,包括轴线、放坡边线、断面尺寸、标高(槽底标高、垫层标高)、坡度等。
(3)模板。包括几何尺寸、轴线、标高、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模板牢固性、清扫口留置、施工缝留置、模板清理、脱膜剂涂刷、止水要求等。
(4)楼层放线,包括各层墙柱轴线、边线和皮数杆。
(5)翻样检查,包括几何尺寸、节点做法等。
(6)楼层50cm水平线检查。
(7)预制构件吊装,包括轴线位置、构件型号、构件支点的搭接长度、堵孔、清理、锚固、标高、垂直偏差以及构件裂缝、损伤处理等。
(8)设备基础,包括位置、标高、几何尺寸、预留孔、预埋件等。
(9)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方法和位置,接槎的处理(包括接槎处松动石子清理等)。
(10)各层间地面基层处理,屋面找坡,保温、找平层质量,各阴阳角处理。
(五)技术措施计划
技术措施是为了克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挖掘生产潜力,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在提高技术水平方面采取的各种手段或办法。它不同于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强调一个“新”字,而技术措施则是综合已有的先进经验或措施,如节约原材料,保证安全,降低成本等措施。要做好技术措施工作,必须编制、执行技术措施计划。
1.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1)加快施工进度方面的技术措施。
(2)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3)节约劳动力、原材料、动力、燃料的措施。
(4)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的措施。
(5)提高机械化水平、改进机械设备的管理以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措施。
(6)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7)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
2.施工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
(1)施工技术措施计划应同生产计划一样,的进度与指标为依据。按年、季、月分级编制,并以生产计划要求(2)编制施工技术措施计划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编制施工技术措施计划时,应结合施工实际,公司编制年度技术措施纲要;分公司编制年度和季度技术措施计划;项目经理部编制月度技术措施。
(4)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技术措施计划是作业性的,因此在编制时既要贯彻上级编制的技术措施计划,又要充分发动施工员、班组长及工人提合理化建议,使计划有群众基础。
(5)编制技术措施计划应计算其经济效果。
3.技术措施计划的贯彻执行
(1)在下达施工计划的同时,下达到栋号长、工长及有关班组。
(2)对技术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执行。如果无法执行,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
(3)每月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汇总当月的技术措施计划执行情况,填写报表上报、总结、公布成果。
(六)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也是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⑷ 本人要写一份地基工程施工方案,地基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有哪些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 → 分层铺筑砂石 → 洒水 → 夯实或碾压 → 找平验收

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3.6 找平和验收:
3.6.l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3.6.2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4.2.2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 表2-4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1
2 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15
20 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5.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5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6.2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6.3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6.4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6.5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6.6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二质量记录:
7.1 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砂石的试验报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