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断与断层
1. 什么叫工程地质构造断裂区域
断裂构造分为3种: (一)一般断层。1.断裂构造形态的直接解译标志(1)破碎带的直接出露一般都构成负地形,具粗糙感;(2)地质体被切断或错开,包括地层、侵入体、岩脉、褶皱、不整合面等各种地质体被切断错开以及老断层被新断层切断、错开等;(3)沉积岩地区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但应注意与褶皱和不整合接触所造成的岩层重复和缺失的区别。2.断裂构造形态的间接解译标志(1)线性负地形和串珠状地形:包括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垭口、断层沟谷、断层裂口、串珠状盆地和串珠状湖泊、洼地等;(2)沿着某些方向,岩层产状发生突然变化,但褶皱、不整合接触也发生此现象,应注意区别;(3)侵入体、火山锥、矿体、松散沉积物呈线(带)状分布;(4)两种不同地貌单元截然相接;(5)山脊线、阶地、夷平面、洪积扇等地貌要素错动;(6)水系的变异,包括一系列平行的直线河段、角状水系、断头河、对口河、钓钩河、相邻河流均沿某一方向拐弯等;(7)泉(包括温泉)、湿地的成串出露;(8)在第四纪沉积层的平坦地区出现呈直线状分布的垅岗状地形;但应注意风沙、冰川作用也可能形成这种地貌;(9)不良地质作用呈线状分布,但应注意岩性也能造成此现象的产生。 (二)活动断层。1.断层崖、断层三角面保留得很明显,且在断层线影像上见有断层裂缝等;2.沿断层线形成断层裂口,多被视为仍在活动的断层;3.相邻河谷均出现跌水现象或形成瀑布等,往往与活动断裂有关;4.沿断裂分布的水系往往是直线状分布,水系与断裂相交处常发生同步扭曲;5.平坦的第四纪沉积层地区沿断层线出现垅岗状地貌,并多见有泉水出露;6.沿断裂线分布一系列地震震中、泉水和温泉等,往往也是活动断裂的标志;7.洪积扇、冲积扇前缘被切成直线,沿切线有泉水或湿地分布;8.在第四纪地层分布的平坦地区出现异常的色线(色带),往往是下伏活动断裂的表现。 (三)隐伏断裂。1.在平原地区呈现影像结构和色调深浅差异的界线,往往是隐伏断裂所造成;2.山前的一系列洪积扇、冲积扇被切割,第四纪地层见串珠状的泉水、湿地出露;3.第四纪地层上见多条相互平行的河段或相邻河流突然同时拐弯;4.第四纪地层上的水系变异,断头河、成排河流沿某一地段成伏流等;5.平原地区河道出现一些特征点,如汇流点、分流点等;6.在第四纪地层分布的平坦地区出现直线状分布的垅岗地貌,并见有泉水或湿地分布。 ------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P66-P67第二篇第三章第六节:地质构造的解译。
2. 断层对场地的工程地质工作有哪些影响
断层对场地复的工制程地质工作的影响:
(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3. 工程地质断层的类型及组合形式有哪些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逆断层可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正断层可组合形成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等
4. 帮我回答几个地质问题呗
1简述什么是褶皱构造,褶皱的基本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并简单说明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
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识别特征:(1) 确定新老地层层序(2) 沿垂直地面走向进行观察,沿倾斜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地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3) 进一步比较两翼岩层及倾角确定褶皱的形态、分类名称。(4) 了解枢纽是否倾伏。(5)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工程地质评价:
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有拉张裂隙,聚集地下水;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此易遇到不良地质问题。
翼部:易造成顺层滑动,利于开挖,有不良地质问题。
谷得振理论(不同褶皱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
(1) 复式流动褶皱:工程地质特性良好。
(2) 线性挤压紧闭褶皱:易造成工程地质问题。
(3) 舒缓波状褶皱:不会发生非常困难的工程地质问题。
(4) 断裂牵引褶皱:工程地质条件差。
(5) 盖层被牵动引起的褶皱:可能发育成断层和引起顺层滑动。
2什么是节理?它对工程有什么影响?
节理: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为节理。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总体性,加速岩体的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软化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主要发育方向与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产状如何,边坡都将失稳滑移。裂隙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所以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就应当对裂隙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3 什么是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层如何分类?简单说明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沿破碎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分类: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不连续的断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断层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中,选择线路、桥址和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
4简述什么是活断层?它对工程建筑有什么影响?
未来可能发震、错动或蠕动的断层。具有危害作用。
5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它们有哪些不同?
地下水按其埋酪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1.上层滞水:是指埋藏在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的L郎, 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它的分布范围有限,其来源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因此,它的动态变化与气候.隔水透镜体厚度及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
潜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沉积层及基岩的风比层中。
潜水直接受雨水渗透或河流渗入土中而得到补给,同时也直接由于蒸发或流入河流而排泄,它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因此,潜水水位变化, 直接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
3、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在地面打井至承压水层时,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喷出地表, 形成所谓自流井。由于承压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顶板的作用,它的埋藏区与地表补给区不—·致。田此,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受局部气候因素影响不明显。
6达西定律适用的范围是什么?其渗流速度是真实流速吗?为什么
就是个反应水在岩层中渗透速度的定律,使用条件是,岩层的渗透能力系数必须是已知的固定参数,能用于测量环境中地下水的渗透状态。不同。土中水的实际流速远比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流速。因为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流速是把某个整个渗流断面看成没有土壤骨架的纯过水断面计算出来假想断面平均流速,而土中水的实际流速是指水在土壤孔隙中的实际流速。
A
5. 断裂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公路工程中,地质问题是我们在建设初期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但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和剥蚀等作用,可以使他们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以致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等地质灾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我们的生命。态度增加工程费用,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因此,我们应该分析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从根本上预防和防止此类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一、公路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众所周知,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无论是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工程还是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在建设初期都要重点考虑地质问题,比如常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基塌陷等。如果把地质问题处理的妥当,不仅可以提高公路测设质量、减少道路病害,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相反,如果地质问题处理得不好,不仅会增加工程费用、延长工期,而且会增加公路病害,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掌握常见的地质问题和处理方法。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确定岩土组份、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
2。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
3。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做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学,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等等。
三,路桥工程中的问题:
路桥工程中怎样解决地质问题,是施工放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施工目的首先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必须处理好和施工的关系。在施工中我们长解决的工程地质条件是:1。岩石性质 2。地质构造 3。地下水 4。地形地貌 5。地表地质作用 6。天然建筑材料。等…
〈1〉岩石性质: 岩石矿物的集合提。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 :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影响沉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沉积岩的矿物组成;胶结物不一样;结构形成的各向异性受力物质不一样。
(1)沉积岩的矿物组成:碎肖物质。沾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胶结物。这些矿物组成各各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各各组成的物质又不同,所以它们之间有不同之处,所以它们各各都对沉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起作用。
(2)胶结物不一样:它所组成的胶结物不一样,所以它的有些性质发生变化,这是影响沉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因素。
(3)结构形成的各向异性受力物性不一样:受力的不同也给它成一定的作用,有些力成水平作用,有些力成垂直作用,受力的不同给沉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4)胶结式不一样:胶结方式的不同和它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交胶结方式起不同的作用,所以胶结方式的不同对沉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起一定的影响。
·岩浆岩 :
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
·变质岩 :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被称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
〈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工程位置选择不当,误将工程建筑物设在地质构造不利的部位引起建筑物失稳破坏的实例时有发生,对些必须有充分认识,只有研究和学习了各种地质构造,我们才能恰当的选择出工程位置,将工程建筑物设在地质构造有利的部位,避免由于工程位置选择不当而引起建筑物失稳破坏带来的损失,使工程达到经济,安全,使用的效益。在地质构造复杂时在工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在不了解工程地质性质的条件下,将工程建筑物设在不利的地方,那带来的后果是不干设想的。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从总体上说,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断层面或破碎带的抗剪强度远底于岩体其他部位的抗剪强度,所以要注意在破碎带上建工程。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岩石中的节理,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系处,对岩体强度的 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所以施工时注意节理。
虽然岩层完整,蹭间结合好,边破稳定但还有不利方面。只要研究好了地质构造,才能放心的施工,达到我们所达到的安全目的。
6. 工程地质学基础的课程中怎样鉴别活断层
一般钻孔的断层是对比出来的,根据邻井情况、区域地层情况,看本钻孔地层是否连续,是否和区域地层一致,是否和邻井地层一致,如果不一致,在哪个部位不一致,具体到深度多少米的地方,比如在X米深度的地方,上部与区域或邻井的地层一致,到X米处不连续,下部与区域或邻井其他地层一致,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在X米处存在断层,与邻井或区域地层相比,本井X米深度处地层缺失或重复了多少就是断距。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之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可是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
工程地质学
的感性认识。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时期。1929年,奥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质学》;1937年苏联的萨瓦连斯基的《工程地质学》一书问世。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土力学、岩石力学与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的岩体、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性质,控制这些性质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在自然条件和工程作用下这些性质的变化趋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由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作用、所在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不同,所以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也不同。据此,工程地质学往往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道路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地质学、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质学和城市工程地质学等。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空间分布、发展趋向的地质学方法;有测定岩、土体物理、化学特性,测试地应力等的实验、测试方法;有利用测试数据,定量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计算方法;有利用相似材料和各种数理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工程地质专家系统也在逐步建立。
7. 断层构造的工程地质意义
断层,是指岩石破裂后,两侧岩石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断层大小内不等,大的断层可纵贯整容个岩石圈,水平则可绵延几千公里。断层是岩层或岩体在受力发生断裂变形时,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快状山地或高地,如中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中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断层处不宜兴建大坝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 系。
8. 1.如何在地质图上识别断层及褶皱(背斜和向斜)
老弟,你这一下问了这么多问题,还不如去翻书了,没时间码那么多字。去看看岩土勘察规范吧,你的问题在里面都有详细的解答,做工程,一切都得按规范来。给你传个附件吧,你看看去。。。。只能传一个附件?
9. 断层地区要注意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你可以查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5.8活动断裂,里面有相应的规定。
10. 建筑场地中断层的存在会引发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断裂构造问题
坝区前震旦纪岩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多期构造运动,留下了以断裂构造为主体的多种构造形迹。断裂构造是控制岩体工程地质条件最主要的因素,坝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均与断裂构造有关。对断裂构造的分布、出露位置、规模、性状、工程特性及其对不同建筑物地基的影响的勘察研究始终是坝区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坝区构造岩主要为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碎粒岩、碎粉岩及少量初糜棱岩等,反映了断层从破裂、裂解至磨碎的脆性变形过程。不同方向构造岩由于形成的地质力学环境不
同,工程特性有明显差别。
2.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
三峡工程坝基裂隙岩体中发育不同程度的缓倾角结构面(优势方向倾向下游),构成了对大坝抗滑稳定不利的地质条件。其中大坝左厂1 号~5 号机坝段是坝址区缓倾角结构面发育程度最高的地段。由于采取坝后式厂房布置方案,坝基下游形成坡度约54°,坡高67.8 m 的临空面,因此,其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十分突出,是三峡工程最为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之一。
3. 船闸高边坡稳定与变形问题
船闸边坡开挖后,形成巨大的临空面,使亿万年来岩体中所形成的原有应力平衡体系被急剧打破,产生一系列的岩体卸荷与变形问题,时效变形与变形总量能否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又成为了一大问题。
4. 地下电站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问题
开挖以来,地质人员结合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地质条件的特点,利用大型洞室仪
测成像可视化地质编录技术和地下洞室三维块体自动搜索计算系统,形成了一套合理、快速、高效的施工地质工作流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实时跟踪、及时预报、定位定量累计预报了118 个块体,总体积15 万多m3 ,为地下厂房加固提供了翔实资料和可靠的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