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 2021-01-27 10:39:28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为了提供各设计阶段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勘察工作也相应地划分为选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对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建筑物地基,尚应进行预可行性及施工勘察;对于地质条件简单,建筑物占地面积不大的场地,或有建设经验的地区,也可适当简化勘察阶段。各勘察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简述如下
1选址勘察阶段
选址勘察工作对于大型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判定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能否适宜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通过取得几个候选场址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选择场址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
①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②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③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它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选择场址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一般情况下宜避开下列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或地段:(1)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地段;(2)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地段;(3)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或9度且邻近发震断裂带的场区;(4)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威胁或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地段;(5)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不稳定的地下采空区上的地段。
2初步勘察阶段
初步勘察阶段是在选定的建设场址上进行的。根据选址报告书了解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建设物高度、基础的形式及埋置深度和主要设备等情况。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质论证。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①搜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有建筑场区的地形图,一般比例尺为l:2000~1:5000)、有关工程性质及工程规模的文件。
②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冻结深度、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分布范围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当场地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③对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的建筑场地,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初步勘察时,在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场地条件还应进行工程勘探、测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3详细勘察阶段
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后进行详细勘察,它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的。此时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已基本查明。所以详细勘察的目的是提出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各项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结论。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要求是:
①取得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和规模,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与尺寸和预计埋置的深度,建筑物的单位荷载和总荷载、结构特点和对地基基础的特殊要求;
②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③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④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出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
⑤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尚应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井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⑥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当需基坑降水设计时,尚应查明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提供地层的渗透性系数;
⑦提供为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⑧为选择桩的类型、长度,确定单桩承载力,计算群桩的沉降以及选择施工方法提供岩土技术参数。
详细勘察的主要手段以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为主,必要时可以补充一些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详细勘察的勘探工作量,应按场地类别、建筑物特点及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来.确定。对于复杂场地,必要时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适量的探井。

㈡ 工程地质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作用

基础工程很重要,地质情况影响着基础工程,基础工程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一切后期工作

㈢ 拭举一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好比说,人民大会堂的一个角楼就是建立在地质断裂带上的。
所以几十年来都需要内对附近的地质运动进容行观测,并采取一定的加固保护措施。
如果没有工程地质学以及相应努力,恐怕这座国家级的重要建筑的命运就会比较曲折了。

㈣ 断层对场地的工程地质工作有哪些影响

断层对场地复的工制程地质工作的影响:
(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㈤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重要性是什么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设版计文件应当权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2、勘察成果文件是设计的基础资料,是设计的依据。因此,先勘察、后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做法,也是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


3、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是指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能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安全使用的年限。它与《 建筑法》中 的 “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 合同法》中的“工程合理使用期限” 等在概念上是一致的。

㈥ 工程地质专业出来后能干哪些工作

1、勘察部门,岩土工程勘察或者地质灾害勘察;
2、设计部门,比较难进了,近些版年可能都要权研究生;
3、施工单位,他们还是比较喜欢懂工程地质的人的,不过就是艰苦一点,还有点危险。
至于要学好的课程:
1、地质基础课:构造地质学、第四季地质、水文地质学基础。
2、专业课: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专门工程地质学。
3、最好学点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以后进设计单位有帮助。
4、计算机方面最低要求:word、excel、ppt这些总得会吧?CAD平面作图熟练掌握。

㈦ 举例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回用,随着工程答地质学科的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尤其在宏观上中国煤田的整体西移,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紧密结合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和合理利用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同样类型的楼房其地基持力层为砾石层或黏土层,那么其地基形式就会不同,砾石上可能用条形基础就够了,黏土上可能就得用筏板基础或桩基础。

㈧ 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大型建设工程(如核电站、港口、水库、工厂等)、高层建筑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选址工作必须考虑到地质条件,这里主要指的是区域的稳定性、城市供水条件以及环境的污染状况等。

在城市开展地质工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对地表造成的破坏,为此,物探方法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在城市工作,工作场所受到很大的局限,接地条件差、已有建筑物的阻挡、工业电磁场的影响、振动及噪声干扰等,使得一些在野外行之有效的物探方法,在城市应用时,常感到束手无策。相反,放射性方法受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很小或完全无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应用放射性方法解决工程地质的地球物理前提是:不同的地质体或研究对象,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是不相同的,通过测定它们的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浓度或它们辐射出的放射性射线照射量率,就可以解决有关的工程地质任务。

(一)北京市区域稳定性研究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区人口密集,高层建筑星罗棋布。然而,北京在历史上是地震活动区,因此,研究北京市区域稳定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覆盖厚达数百米以上。因此,在北京市区内开展地质工作,必须更多地借助于物探手段。但是,市内建筑栉比,道路纵横,电网林立,管道密布。电磁干扰、振动、噪声的影响相当严重,致使电法、磁法、地震等物探方法难以施展;重力测量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开展工作。相反,放射性方法不受上述因素影响,能正常进行。为验证并追索航磁推断的三条隐伏大断裂,在测区内投入了γ总量、静电α卡法及α杯法;测线总长度达数十千米。

在图7-34中,0~600m之间,α卡、α杯法均出现明显异常,峰位与已知F1断裂相吻合,在推断的F2断裂附近,α卡、α杯所获异常明显,为F2断裂的存在提供了证据;曲线表明,异常密度大,反映了F2断裂破碎范围较宽。在剖面0~1600m之间,α卡及α杯测定值跳变强烈,异常呈多峰状,这可能反映该处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可能是由F1以及F2影响所致。

在推断断裂F3及F4处,即剖面2400m及3600m处,α杯、α卡法均有异常显示。但2400m处为高异常峰,而3600m处异常幅度则小得多。F4断裂是否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深圳市区区域稳定性研究

深圳市为我国重要经济开放城市。从已有地质资料上分析,区内分布有一组北东东向的罗湖断裂。过去曾认为罗湖断裂纵贯市区,将是市区建筑的不利因素。为查明区内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布置了400km2的静电α卡法及甚低频法等。

图7-34 放射性勘探剖面

图7-35是该区构造格架示意图。工作查明区内除分布有罗湖断裂外,新发现莲花山断裂和走向北西的断裂,莲花山断裂是市内主干断裂,它位于罗湖闹市区以北约5.6km处,并延伸入海。它对市政建设影响甚小。罗湖断裂则是莲花山断裂的次级构造,且被后期北西向断裂截成数段,使其难以再次发生较大活动。由此认为,深圳市的区域稳定性较好,为该市的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图7-35 构造格架示意图

㈨ 工程地质勘查的就业前景

工程地质勘察啊。。。就业前景是地质方面最不乐观的。。。如果版喜欢地质类专业的权话可以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类)或者岩石矿物学(普通类)等专业,勘探感觉更像高级技工,打个比方,我是石油类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从我的了解来讲资源勘查工程的以前叫学地质的,在油田都是地质研究所、录井公司一类的工作,而勘查技术工程专业的人基本都是在物探公司。。。那单位就是每天跑野外然后搞人工地震和地质勘查的。。。相对来讲肯定辛苦一些。。。
如果说就业的话资源勘查工程的如果进不去油田的话其实每个省的地质局很爱要这个专业的大学生的,去那边工作的全是事业编公务员待遇,我很多同学都是签的那个,他们每天也是跑野外爬山什么的,但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没有剩下待业的人。。。但是勘查技术方面的就不一定了。。。地质行业的主要发展我觉得还是在石油行业。。。石油其实就是研究地质的。。。这个你应该明白吧。。。地方的地质局都是常规工作,有很多的地质局的老师傅都到各个油田去打工,待遇很丰厚,不过缺点就是长年不在家,要在外漂泊,直接在油田上班的就不一样了。。。总是大概就是这样,目前为止地质行业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不过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好的

㈩ 主要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工作简介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三门峡工程的设计工作由苏联列宁格勒设计分院承担,其所需的地质资料全部由中国提供。因此,责成地质部、电力工业部与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组成“黄河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负责提供全部地质资料。地质总队在各个阶段的勘察工作,是根据该项目的总地质师提出的任务而进行的。

从1955年9月到1959年9月,由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以下简称地质部)与电力工业部水电总局(以下简称水电总局)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共同组建的黄河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以下简称地质总队),承担了黄河三门峡坝址和水库区的全部地质勘察工作。在三门峡工程局的领导下,经过4年的勘察,提交了初步设计阶段第二期以及技术设计阶段所需的各项地质资料,并在坝址进行了基坑开挖的地质素描和质量验收工作。

1955年到1959年,地质总队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在主要建筑物地区(含大坝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基坑开挖),进行了比例尺1:2000、1:1000、1:500及1:10000的地质测绘工作。为了了解建筑物基础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而进行了钻探、坑槽探、竖井、平硐,并进行了坝基帷幕灌浆试验工作与室内各项试验分析工作。

在大坝施工开挖期间,还进行了基坑地质素描与质量验收工作。

2.在辅助建筑物方面:对围堰、混凝土系统场地、变电站、汽车基地、永久住宅区、沉沙池(二期施工供水用,下同)、跨河公路钢桥、铁路专用线等场地的基础进行了工程地质勘探。

3.对大坝与围堰所需的混凝土砂、砾石与土料方面,共进行了14个产地的地质测绘与勘探工作,最后选定灵宝涧河为大坝混凝土用的砂砾石材料产地。史家滩为围堰所需的砂石料的主产地。

4.在居民区勘探方面:对大安居民区和会兴镇居民区,进行了比例尺1:5000的地质测绘,前者作了初步勘探工作;后者作了详细的勘探工作。

5.在供水水源地勘探方面,分别在坝址区与会兴镇居民区进行了勘探,最后在坝址区地找到了喀斯特裂隙水,满足了1959年以前的工地施工用水,但因水质上有一些缺陷,因此在坝址下游又修建了两级沉沙池,将用一部分黄河水来补充生活用水。在会兴镇地区找到了三门系中的孔隙承压水,水量、水质均已满足设计的要求。

6.在水库方面

(1)1956年9月对水库区涑水防护地段进行了初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各项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坝基勘探、建筑材料勘探以及峨嵋岭的渗漏勘探等。

(2)1956年10~12月,对水库区进行了50个水库区库岸的坍岸与浸没预测剖面的地质测绘工作,同时作了初步的计算,并提出了文字说明书。虽然这次工作做得较为粗糙,但给今后水库勘探工作打下了基础。

(3)1957年9月至1958年8月,在水库区进行了比例尺1:50000综合性的补充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成图比例尺为1:20万。

(4)1957年9月至1958年9月底,在水库周边进行了坍岸与浸没预测剖面的勘探工作,共勘探了61个剖面。在勘探结束后,将其中的部分钻孔选作地下水长期观测孔,对地下水的动态进行了长期观测。

通过4年(1955~1959年)的地质勘察所搜集到的资料,基本上满足了设计方面的要求。

在地质总队工作期间,有关主要建筑物、辅助建筑物及建筑材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根据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设计总工程师A.A.柯洛略夫与设计总地质师B.И.萨维里耶夫所布置的任务书进行的。在此工作期间长期得到了B.И.萨维里耶夫、E.C.索柯洛娃等地质专家的亲自指导。此外,还得到了地质部马舒柯夫专家,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C.Я.茹科夫斯基专家等以及我国的裴文中、张宗祜、李捷、陈梦熊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在水库勘探过程中的浸没和坍岸资料的分析和计算方面,是在水利电力部O.Б.巴索娃专家的亲自指导下进行的。

7.工作方法的说明

(1)在坝址地质测绘中所采用的地形底图,当地质图的比例尺大于1:10000时,均采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这些图纸是在1954~1955年间由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实测的地形图。

水库区的比例尺1:50000的地质测绘工作,系采用195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测的1:10000地形图与1956年10月航空测量的1:25000的地形图经放大而编制成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为底图。

在编制水库区比例尺1:200000的地质图与地貌图时,虽然水库区已编制了1:20万的地质图,但所采用的地形底图的范围还不够大,因而其外围部分就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黄河流域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00作为地形底图补充其图幅面积不足部分。

(2)在地质测绘操作方面,在图件的比例尺大于1:2000的地质测绘时,所有的地质点,都是采用经纬仪测定的;当比例尺小于1:5000时,则均采用半仪器目测法与三点交汇法。比例尺1:200000的图件是根据地质部961队、秦岭队、中条山队和地质总队不同比例尺的图件编制而成的。

(3)在勘探坚硬的岩石时,则采用岩心回旋钻,钻头为钢砂钻头与合金钢钻头。均采用清水作冲洗液,禁止使用泥浆作冲洗液。

在松散岩层中,大多数采用锯齿钻、勺形钻或管钻。采取原状土样时,则采用西蒙诺夫式原状取土器。同时均采用干钻法,一般不用冲击钻钻进。

(4)野外试验方面所采用的操作方法,主要是以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所制定的各项规程、规范和工作指南等,作为地质总队的主要规程、规范和工作指南。例如钻孔压水试验、单孔抽水试验、试坑注水试验、地下水长期观测指南、天然建筑材料等各项规程。

(5)室内试验方面,天然建筑材料的操作方法是采用列宁格勒设计分院所介绍的苏联有关规程而进行的。

在土工试验方面,则主要采用水利部所编制的《土工试验操作规程》。

1952~1958年间完成的所有地质勘察工作和试验工作量详见附录。

地质总队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勘察步骤与内容,分述如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