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

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

发布时间: 2021-01-27 00:00:07

❶ 那里有1:250万中国地质图的免费下载

怎么象是复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制习时学生发的那张?
这个也不是地质图,是地形图,地支图上便是有地层和岩体的。你要大部分地质图是保密的,不过你要是一般要求的话。
就去这里下载http://gsd.cgs.cn/default.asp

❷ 您好,我想问一下您有普通地质学舒良树这本书的电子版吗,可以分享吗,非常感谢

不同学校指定的教材不一样,常见的有:夏邦栋,普通地质学,第二版,版地质出版社(最经权典的蓝皮书,用的很广泛,如果不指定教材,用这一本就可以)舒良树,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地质出版社(夏邦栋那个版本的第三版,彩色版,买不到第二版就用这一版)吴泰然,何国绮,普通地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陶晓风,吴德超,普通地质学,科学出版社(成都理工最喜欢用这一本)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北京地大的书)杨伦等,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地大的书)李叔达,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长安大学爱用这一本)宋春青等,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坤光、袁晏明,地质学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会用这本书)其实地质专业的学生,4年本科学的东西,加起来就是一本普通地质学

❸ 地质图和其他图件的编制

地质图是地质调查工作的最主要成果图件。它是按GB958的规定和比例尺的要求将工作区内的各种地质体、构造及其性质、产状要素等地质内容及特征,综合反映在地质图上。所以,地质图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应精心编制。编制的图件包括作者原图、编稿原图和地质图等。

(一)作者原图的编绘

作者原图是在野外实际材料图基础上,作者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协同制作的综合性图件之一,其图框内的内容是根据野外验收意见。由作者补充、修改、完善,并对部分地质内容重新修正、对地质要素进一步合理取舍后,修编于1:5万薄膜图上。经再次扫描、计算机矢量化、数学方法校正、利用MapGIS制图软件再编辑的彩色地质图。

作者原图图框外的内容须由作者根据出版要求,在实际材料图图框外的内容基础上补充相关内容(如图切剖面、有关模式图、综合柱状图、接图表、地质图调查单位、相关地理信息等),图框外内容可由作者根据图面结构进行调整,编于白磅纸上或清绘于薄膜图上。

作者原图上的图层,设色、地理要素、地理精度等要求按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规定执行。

现将作者原图的成图步骤与主要内容叙述如下:

1.地形底图的选择

地形底图应是符合要求的国家测绘部门最新出版的正规地形图。但对图上的地形地物要素须作适当简化,以便能清晰地表示地质内容。

2.地质体的取舍

野外手图上的地质内容翔实多样。针对这一情形,在编制地质图时要先拟定地质体取舍,归并乃至扩大表示的方案。应遵循的原则参见地质图的编绘内容。

3.拟定图例

在编图之初应拟定工作区的图例,在编图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的情况,作适当的增删或修改。

图例应按照GB958—89《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制作规定来编制。图例应包括各种线条、符号、文字代号和简短的说明等内容,力求简洁美观,易于区别和记忆。其编排顺序和内容详见第四章第一节相关内容,也可在遵循上述原则的情况下,编制出新颖的地质图图例(图5-1,5-2)。

图5-1 湖南桂东沙田1:5万地质图图例

(据周维屏等,1993)

图5-2 贵阳花溪燕楼1:5万地质图图例

(据周维屏等,1993)

4.编图原则

(1)填图单元的表示

沉积岩区作者原图(1:5万)均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填图单位。

组及正式命名段和层的编图组是区域岩石地层划分和1:5万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是区域地质研究中最重要的单位。因此,一般来说,在1:5万地质图上应把每一个组都绘制出来。

虽然组内正式命名的段和层也是重要的填图单位,但它们在此只是辅助说明组的特征,因此段只在其顶、底界线能被准确填绘时才参加编图,层则多以特殊的线条或色线来表示。

非正式岩石单位的编图为了便于进行区域地层研究在大区内取得一致,提高岩石地层划分和地质图的灵活性与稳定性,组不易划分过细过小。组过细不仅不能充分显示丰富多彩的客观地质现象,反而会导致岩石地层划分的僵化和地质图的呆板化。将地层序列内的特殊生物富集层、旋回、事件层、局部的岩性变化、成岩变化、动力变形变质、矿化等,作为非正式单位参加编图。充分利用颜色、符号、线划的变化,以灵活的方式、较多的层次加以表示,却能在保持图面活灵活现总体脉络清晰的基础上,反映更多的具体细节(图5-2)。

非正式段:如1、2、3段.上、中、下段,砂岩、页岩、灰岩段等,也是常用的编图单位。这种单位虽不像上述那些非正式单位那样具体、详细,但仍然是不可少的。如组内的某一部分被命名为正式段后,其余的称为非正式段。非正式段已为大家所习用,当组的厚度大,岩性渐变或地质构造、岩性变化特别复杂时,用非正式段配合上述其他类型的非正式单位(如构造混杂岩、糜棱岩等)参加编图是非常之必需的。

群的编图除以组为基本单位外,为了保证图面的真实性,对那些厚度特别小的组,则可采用并组为“群”这一夸大方式来表示,但并组为“群”一定要遵循地层指南的规定,不能任意强行归并。

(2)图式

为了充分利用有效印刷版面反映地质图内难以表现的重要细节,使地质图各具特色,图式应根据工作区地质构造情况和印刷技术要求灵活确定而不作统一规定,但图名、图幅编号、比例尺、图例、责任表、资料来源、接图表是地质图不可或缺的内容。图框外其余版面可灵活编排些能辅助说明工作区地质特征的图表,可为地质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要编制的内容参见地质图的编制。

(二)编稿原图(铝板或薄膜)的编绘

由计算机操作人员利用MapGIS制图软件进行编绘,其图框内的内容同作者原图图框内内容,其中地理部分采用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收集的国家测绘局最新出版的1:5万数字地理图数据。图框外的内容按照出版有关规定要求,将作者原图上图框外的内容扫描,矢量化和再编辑,调整好图面结构摆布,其代号、线、区编辑与图框内有关地质内容属性达到完全对应。

(三)地质剖面图的编绘

为了形象地表示工作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编绘地质剖面图(图切)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图切剖面图一般以1~3条为宜。其中最少要有一条横穿图幅的主干图切剖面,其余图切剖面可以横穿图幅,也可以不横穿图幅。若两条剖面都横穿图幅,则不必图切第三条剖面。

(2)图切剖面图要能充分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垂直于主要构造线方向。尽量选择在地层(或侵入岩)出露最全、断层较少,又能反映图幅主要构造形态的空间位置。强调:①图切剖面比例尺与地质图必须一致;②地形、各种地质要素必须与平面图相吻合。

(3)图切剖面图须按“左西右东、左南右北”方位置于地质图图廓下方;剖面长度不宜超过图廓宽度。图廓下方只有列两行剖面的宽度,如果剖面多于两条时,可将短剖面列于一行,主干剖面应独占一行。

(4)当剖面线与某地质界面的夹角小于80°时,该界面产状在剖面上应用视倾角值画出。(注:在图面上示出的数值应是真倾角值)。

(5)剖面岩性用花纹表示,应突出主要岩性和岩性组合。

(6)图切剖面各层的岩性花纹应与综合柱状图及图件中各对应层的岩性花纹一致。剖面中各地质体的符号、颜色应与地质图中各对应地质体的符号、颜色一致。

(7)图切剖面图的地质体界面应依其产状用手工作自然勾绘,切忌用三角板、直尺画成直线。

(8)图切剖面的断裂,应用箭头表示上盘相对运动的方向。

(9)图切剖面可利用地质图图例,无需单列图例。

(10)图切剖面上要有地形要素(如村庄、山峰)、剖面号等内容。

(四)地质图的编绘

地质图是根据最终验收成果,在原有编稿原图基础上,据评审意见补充、修改,利用计算机MapGIS绘图软件编绘、制版、印刷的最终图件。其制图方法与过程实际上是编稿原图制做的延伸,主要制作流程基本相同。其图框内、外的地质内容是根据最终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图5-3)。

现将图面上应表示的基本内容叙述如下:

(1)在1:5万地质图上,应表示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界线及其性质、地层的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关系、侵入岩相带、变质带界线、蚀变带、断层、韧性剪切带(标出位移和倾斜方向)以及混杂堆积,特征清楚的深海沉积,具有指相意义特殊沉积,特殊意义的岩石、古火山机构等。准确标绘有代表性的地质体产状、面理、线理产状、重要的钻孔位置、图切剖面线、化石点以及同位素年龄样采集地点和年龄值等地质要素,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区域地质现象的基本特征。

(2)用地质代号、花纹和颜色表示地质体物质组成、岩相和时代。颜色按统一色标着色,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的岩体、单元、超单元、混杂岩岩块(片)、按地层处理的喷出岩、变质岩、岩石地层单位均可以岩性岩相花纹和时代单位代号复合表示;蚀变带的岩性以花纹表示;脉岩可按时代着色加岩性代号,也可按岩性着色。图面负担过重时,侵入岩的不同岩性可用文字符号表示,第四纪喷出岩可按岩石类型的颜色和花纹表示,具有特殊意义的岩石地层,构造地层(岩石)也可在表示地层时代的同时,叠加花纹符号表示其形成环境或岩性岩相特征;大面积出露的变质岩区,亦可用花纹直观表示其构造变形特征(主要是面理置换特征)和变质程度等内容;以上各项着色均遵循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图5-3 地质图平面格式布置图

(据卢选元等,1987,修改)

(3)最终地质图仅能表示直径大于2m m的地质体和宽度大于1m m 条带状的地质体。对小于这个限度的地质体要进行合理的归并;对密集细小的岩脉群应选代表性的几条岩脉加以表示;若为含矿岩脉则需适当扩大表示。而对具有独特意义、且厚度很小的标志层、小岩枝等地质体可放大到1mm 示之;所有放大表示的地质体应保持其所属层位、形态、接触关系的真实状态。

(4)图面表示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区域地质调查中无论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研究程度上的差异,编图中应如实加以反映,不能人为掩盖客观存在的问题。如因客观条件限制,人迹罕至地区,允许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如属此种情况,则须注明,以使资料应用者了解实际情况。

(5)图框外除表示图例和图切剖面外,各图幅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各图幅专题调查重点和特色表示有关内容

1)沉积岩区应着重反映区域沉积岩性岩相变化特点,盆地演化等内容,可用地层柱状图表示区域岩石地层单位和层序地层特征,并可同时表示多重地层划分有关内容,也可辅以地层格架,盆地演化模式图,岩相古地理图作为边图,突出表现区域地层特点

2)侵入岩发育区可将研究较详的侵入岩填图单元划分、就位机制、侵入岩形成构造环境等作为其表示的主要内容:火山岩发育区可用柱状图表现火山作用特点,同时辅以一定的古火山机构立体图等互为映衬,相互补充。

3)变质岩发育区可突出表示构造—地(岩)层柱状图或构造变质变形序列表、变质相图、变质变形特征图、重要叠加改造关系、构造剖面图、构造解析图等内容;造山带区,在图框外可着重表示造山带演化模式、蛇绿混杂岩填图单位划分表、造山带大地构造相等。此外,能反映区域地质特点的航、卫片影像资料、照片或素描图,物探、化探等成果均可适当表示,如:可附测区小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图、影像图等。

总而言之,应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表现特色,各图幅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展示图幅区域地质特点。提倡多用生动形象的图、表,杜绝利用冗长的文字叙述作为有关图面内容的说明。

(6)附在1:5万地质图图框下方的图切剖面,要求能充分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具体需表示的内容参见本章地质剖面图的编绘内容。

(7)地质图的图式图例,应包括图面表示的所有地质代号、符号、花纹、颜色以及各种结构构造和产状要素等。有关编图原则和方法的具体操作,还可参考1:50000“三大岩类填图方法指南”,但对花岗岩类填图单元(如单元、超单元)的表示,建议以岩性加时代和典型产地的办法,应突出岩性和时代。有关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年代代号使用,建议尽可能表示到世,如晚二叠世长兴组(P3c)等(图5-1,5-3;附录V彩图1)。

(五)构造纲要图的编绘

构造纲要图是在分析地质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颜色把各种构造形态和特征表示出来的一种平面图,它能使人一目了然地认识和掌握全区的构造特征,尤其在构造情况较复杂的地区,能够表现出该地区较为清晰的构造轮廓。构造纲要图是地质报告中构造章节最主要的插图。

1.构造层

将划分各构造层的角度不整合画在图上,以划分出各构造层,并注明其时代代号。

2.褶皱

在各个构造层内用轴线表示褶皱的延展方向。一般用实心线表示背斜,用空心线表示向斜(见附录Ⅲ)。一定要遵循褶皱核部出露宽的地方,将轴线加宽,出露窄的地方画窄。褶皱倾伏时轴线要消失,褶皱有分支,则轴线亦分支。

轴线分布密集的地方表示褶皱紧密,稀疏的地方则表示褶皱平缓。轴线的画法,要结合两翼岩层产状,定夺其轴线所在,若两翼产状相等,则轴线平分核部或轴部的岩层,反之,则要考虑出露效应。

正常褶曲、倒转褶曲、穹隆构造,构造盆地都应以不同的符号加以区别。

3.断层

不同性质的断层应用不同的断层符号表示。线条的长短表示其规模的大小,其被掩盖的部分或需推测的部分可用虚线示之。断层有时可按方向、性质等给予标号和特定的几何图形编号,如

等。

4.岩浆岩体

绘出岩体边界的界线和岩体内部相带界线。用不同的符号注明其岩性和时代,若有原生流动构造及原生节理,也要有选择性的画在图上。

5.产状要素

在构造纲要图上还须将代表性的产状要素标示出来。

此外区内主要河流、高程点和一些村镇、地名要加以标注。值得说明的是: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5万,但要缩小图面。

(六)地质矿产图的编绘

矿产图是综合反映工作区各种矿产分布状况的图件,它是研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主要资料。

矿产图的编制方法及主要内容如下:

(1)以同比例尺地质图作底图(地质图色要调浅),以便于清晰地反映矿产内容;

(2)全面准确地用符号大小、代号或颜色等标出工作区内所有已知矿床、矿点、矿化点和各种异常区(点)的规模、矿体形态、成因类型、成矿时代和找矿标志等,并标出各种异常的种类、等级和范围;

(3)对区内的所有矿床、矿点、矿化点,不分矿种,由西往东,自北向南进行统一的连续编号,并将编号注入矿产登记卡的相应栏内;

(4)一般矿产与特种矿产应分别成图;

(5)矿产图的图例、图示按规范要求编绘。

(七)其他专项调查图件的编制

在国土大调查与区域地质调查同时进行的其他专项调查,其调查范围与区域地质调查相同或调查范围较大的,均应视需要和可能编制相应的专门图件,如成矿预测图、水文(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和农业地质图等。专项调查图件的编制,必须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形成的1:5万地质图为底图编制,均应按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

❹ 中国地质图、中国矿产分布图、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图等这些图大幅挂件在哪里有卖的我单位需要进购这些图

专业图买的很少,真的想要去大书店kankan,出版社一般应该有

❺ 基础图件的编制

沉积古地理研究中的编图通常是指基础图件和综合图件的编制。基础图件是描述性的,以反映某个方面或某个因素的客观实际材料为主,是编制综合图件的基础,常见的有实际材料图、沉积相柱状图、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古生物相图或生物分区图、重矿物分布图,以及各种单因素岩性图、等值线图或分区图等。综合图件是根据基础图件以及综合分析其他参数后得到的最终成果,是解释性的图件,表现的是某一时期的自然地理面貌、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沉积条件和沉积物的分布规律等,包括沉积相古地理图、构造古地理图、古构造图等。

上述各类图件中,除柱状图及剖面图外,其底图都采用相同比例尺的单色地质图或地理底图编制。以下简单介绍一些图件的编制方法。

1.实际材料图

常用简化后的地质图为底图,图面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层位的露头分布情况。②注明编图使用的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位置,用不同符号或代号表示这些剖面的研究程度和类型,如实测剖面、踏勘剖面、观察剖面,剖面顶底完整、厚度准确或不完整、有断层通过等。③所有剖面点统一编号,并与剖面卡片的编号一致,以便查阅。

2.沉积相柱状剖面图

沉积相柱状剖面图是根据野外和室内观察研究成果,经过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既是描述性的,也是解释性的(图8-2)。

沉积相柱状剖面图的内容一般包括地层单位系统、实际材料(层号、单层厚度及累计厚度、样品号等)、相标志(岩性、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生物类型、生态特征、成岩后生变化等)和沉积相类型四个方面,其中后两项是柱状图的核心。相标志部分通常用规定的符号定性或定量地表示它们的内容和变化,颗粒类型和含量、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生物种属及其相对丰度,都是根据野外观察和薄片资料统计而来的。根据不同岩石类型或不同研究目的,柱状图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例如碎屑岩剖面应突出粒度变化及矿物组分,而碳酸盐岩剖面则应注意结构类型的变化,以矿床研究为目的的岩相研究,则应注意成岩后生变化、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生油地化指标等方面的内容。总之,柱状图的内容和形式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使用方便、切忌烦琐。沉积相柱状图的垂直比例尺,一般应大于编图比例尺,并按实测比例尺编绘。

3.地层厚度等值线图

通过地层厚度变化的研究,可了解其延展情况和几何形态,并作为划分沉积相的参考。厚度变化对于古构造分析也很有用。等厚线图的作图方法是在地理底图上,首先按实际材料投点编号、标明厚度,然后用内插法勾绘厚度等值线或采用趋势分析,编图中应注意:①剖面点的均匀性和厚度的可靠性。②联图时应结合岩性变化特点,对厚度变化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其定向趋势和形态特点,然后再进行联图。③特别注意地层尖灭点性质的分析和判断(是剥蚀零点,还是沉积零点),直接影响古地理面貌的解释。④注意同沉积构造的研究,特别是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影响。

图8-2 某钻井沉积相柱状剖面图

4.岩性图

岩性图用以表示研究层的岩性组合特点及其空间变化,是划分沉积相的重要依据。这类图件包括单组分图和复组分图两种类型。前者用以表示某一类具有特殊环境意义或实用价值岩性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如砂岩的含量、碳酸盐的含量或白云岩的含量等;后者则综合表示研究层的岩性组合特征。

(1)单组分图

单组分图的编制通常可采用厚度法、岩石百分率法和岩石比率法三种等值线图:①厚度法是以某种组分岩石在剖面中的实际总厚度编制厚度等值线图(图8-3)。②岩石百分率法是用某种组分在剖面中所占的厚度百分比编制等值线图,以表示它们在区域上的变化。③岩石比率法是用某几类主要岩石在剖面中的相对比率编制等值线图,以表示它们在空间上的变化关系和特点。

图8-3 某地区某层砂岩厚度等值线图

单组分图的种类很多,用处很大,既可用于沉积环境分析,又有多方面的实用价值。例如在碎屑岩区,可以编制砂岩等值线图、砾岩等值线图、不同类型砂岩(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或岩屑砂岩)的等值线图。在碳酸盐岩区,可以编制白云岩的等值线图,以了解白云岩化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编制颗粒灰岩、某种颗粒类型或生物类型的等值线图以及亮晶颗粒灰岩的等值线图、GMR(粒泥比)等值线图,以了解沉积环境的特点及能量强度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编制这类图件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些图件的原始资料来自野外每一个剖面点。因此,在野外和室内工作期间,要全面搜集各种资料,分别统计整理,然后根据需要编制有实际意义的图件。

(2)复组分图

A.沉积类型图

沉积类型图编图是一种定性的成图方法,常用于小比例尺和概略比例尺编图。

沉积类型图的具体做法是:在区内所有剖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定性地确定几种岩性组合,然后根据不同剖面所属的岩性组合类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在平面上大致圈定它们的分区界线,并根据其他标志,推断其沉积环境。这种编图方法比较简单,但要对区域资料较为熟悉。王鸿祯于1985年主编的《中国古地理图集》主要采用的这种方法。

B.岩组三角图和百分率三角图

岩组三角图和百分率三角图是比较常用的编图方法。

岩组三角图编图是一种半定量成图方法。首先,计算出各剖面点上三种主要的、有成因联系的岩石厚度百分比,如碎屑岩、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三类岩石,也可根据不同目的和对象划分出其他类型。其次,计算出第一岩比(B+C)/A和第二岩比B/C,不同岩比反映的沉积环境意义不同。然后,分别编制第一岩比和第二岩比的等值线图,把等值线按九个岩石组分别分区简化(即第一岩比图中的等值线1/4、1、4和第二岩比图中的1/8,1、8等值线),并把两张图重合在一起,根据两张图中主要岩比等值线的穿插关系,划分岩石组合,这个图上最多可以有9个岩石组合区。这种编图方法比沉积类型图有所进步,能够反映出岩石组合的定量比例关系,但是组合分类和平面图上界线的圈定具有较大的任意性,给环境解释带来一定困难。

百分率三角图的做法与岩比图相似,只是把三端员岩石分别计算出百分率,分别编制百分率等值线图,然后将这三种图重合在一起,根据它们的交点划分出若干岩组区。不过这种方法十分烦琐,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

C.岩组偏离图

常用于成矿预测工作,即以最有利于成矿的岩石组合为中心编图。具体步骤是:①把有关剖面的岩石组分投影在三角图上;②选出与某种矿产关系最为密切的岩石组合作为三角图中的最佳点;③以最佳点为中心作等距离的同心环,并按照同心环进行岩石分区。然后在平面图上把落在相同同心环中的剖面点连成区,划分出区界线。最佳点所在的区即为最有希望的成矿远景区,依次可分别圈出Ⅱ级或Ⅲ级找矿远景区。这样的图可以作为成矿规律或成矿预测图的底图。此外,还可以编制三角熵图或熵比率图等。

上面介绍的几种综合岩组方法,都可用来反映研究区岩石组合的空间变化。应该说明的是,岩组所反映的主要是岩石类型组合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只是沉积相在物质组分方面的反映。因此,用它们编制的图件是描述性的,还不是沉积相图,岩组界线也不是沉积相界线。在露头剖面较少的地区,仅以深部钻孔和测井资料为主的情况下,编制这种图件对于沉积相的研究是很有用的。此外,岩组图能否反映客观变化,主要取决于剖面点的密度,因此在剖面点数量很少或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岩组图所反映的内容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偏差。

❻ 求中国构造地质图CAD或Mapgis版本的

哈,抄我也是学地质的,Mapgis画地质图,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之类的。而CAD是用来画地质图中的柱状图的。因为他精确度高啊(本来是建筑设计用的)。但现在大多用CAD和CORALDRAW12作图,他们可以转化为MAPGIS。
申明一点:最后你的地质报告要用mapgis,因为中国地质行业通用。中国地大的软件,垄断啊 。那是必须的。据说编着程序的挣了几亿。

顺便问一句,你是哪所学校的啊。那是gis必修课程和地质软件基础。

❼ 如何查看中国地质调查局解密的地质图

少为我们操劳,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在怎样回报亲亲母爱这个问题上,我们强版调的不权应是“新意”,而应是“心意”.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节就要到了,让我们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给母亲送去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请同学们展示送给妈妈的礼物和祝福语.
大多数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很少能从生活的琐事、细节中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而家长则不同,他们有为人子(女)的经历,也有为人母的感慨,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更真切.今天我们的父母已经年老体弱,需要关心和照顾.带着我们的孩子,去关心照顾我们的老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洗个碗.”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只知道奉献,不知索取,只知节俭,不知享受.母爱是挡雨的巨伞,母爱是参天的大树,母爱是温馨的港湾.@@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记得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

❽ 基于PDF 格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实践

李效广 杨 君 李 敏 周小希 林晓辉 张良军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资料馆)

摘 要 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目前数字化的主要方式是扫描数字化,即通过扫描的方法把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图文地质资料由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以何种格式的数字信息存储,是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作者结合实际工作,试图说明便携式文档格式(PDF)是较优选择之一。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数字化

1 概述

原始地质资料是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根据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规律、形式特征和内在联系,案卷内的原始地质资料包括成果底稿、底图、野外地质观察记录簿、采样测试鉴定表等。

原始地质资料中图文纸介质的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当前数字化的主要方式是扫描数字化,即通过扫描的方法把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图文地质资料由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并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工和制作,然后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的过程。

采用何种格式存储数字信息,是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扫描数字化后的数字信息多“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某一种栅格格式,比如《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表述的扫描原则是:“按照原件处理的结果对原件进行完整、齐全的扫描,保证栅格文件的扫描质量,并使栅格文件具有最少的整饰工作量。”同时,“栅格文件的格式”为“黑白:使用 CCITT Tiff Group 4 fax 压缩格式(.TIF)”或“灰度或彩色:使用 8 位或 24 位 JPEG 压缩格式(.JPG)”。此二类栅格格式在存储图文扫描方面至今仍然有足够的优势。笔者认为,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下,PDF 格式,即便携式文档格式,是适用于数字化原始地质资料的理想选择。笔者在对数十档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上,对此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2 应用实践

PDF 格式文档是一种通用文件格式,用于保存由多种应用程序和平台上创建的源文档的字体、图像和布局。笔者共选择包括科学研究类、区域地质调查类等 10 种原始地质资料,共扫描 7000 余页,扫描后将其编辑为 PDF 文档。

2.1 扫描

在扫描原始地质资料之前,笔者对其进行了预处理。按照原始地质资料目录,核对资料是否齐全,并对资料进行分类,确定扫描所需设备及根据纸质的新旧程度、页码是否按顺序排列、折痕、折页、是否需要拆除装订、哪些资料需要扫描、页面修整等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物理上独立的一册(张)资料扫描为一份电子文件,在扫描仪分辨率设置上纸质文本资料通常选择300dpi,图件资料不低于 200dpi,建议以 24 位彩色模式进行扫描,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原始纸质地质资料的原貌;对于文本资料,建议用平板方式进行扫描。因扫描仪型号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参数。

A3 幅面及其以下纸质原始地质资料按纸质原顺序扫描,并制作成 PDF 格式文档;A3 幅面以上,可扫描成 JPEG 等其他通用图像格式文档或 PDF 格式。对大幅面资料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进行拼接处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资料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

2.2 编辑

扫描成栅格格式后,每页存储为一个独立文件。而 PDF 则不同,可方便快捷地组织制作成同纸质非常接近的“电子书”格式。

制作 PDF 基本可分为四个步骤:

1)文件的合并与编排:根据原始资料各个章节的排列顺序编制 PDF 文档,并保证空白页的添加位置与原件一致,保证文档中添加的新页码与页面上标识的页码一致。将文档中没有显示出来的插图单独制作成一个附图册,编排到文档的最后,将二者合二为一;在与其相应的位置做链接,方便查阅。

2)页面的编码:对于手稿资料,需要对其简介、目录、正文(包括参考文献和勘误表)等部分进行编码。根据实际工作,笔者采用的参数为:①简介和目录的页码使用罗马数字进行标示,字体定为 Arial 粗体,字号设为 16 号,位置居中。②正文部分严格依照原文件的页码添加对应的新页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示,字体为宋体,位置居中,字号为 16 号。对于页边距来说视情况而定,在不影响页面美观的前提下,可以将上边距设为 12.7mm,下边距设为 6.35mm 或 7.62mm。③文档最后的附图部分则无需编码。

3)附属资料的添加:对于插图(主要是页面中无法展示出的图片)来说,可以在页面中的对应位置添加图片的文字链接,同时在每一个插图上添加“返回”链接,链接的字体设为幼圆,字号为 18,颜色为蓝色。对于补充材料以注释附件的方式添加在正文相对的位置上,其设置参数为:外观图标选择“附件”,颜色设为红色,添加作者名称均为“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主题为补充材料添加的位置说明,例如“第二段第一行的插入段”,最后勾选“锁定”。

4)书签的制作:可以按照目录的结构来做,对于没有目录的材料可以将其做至第 3 级标题。书签的制作参数为:页面显示比例调为 75%,字体样式为黑色规则样式。

2.3 整合

每档资料扫描后的电子文件都按其归档立卷方式命名与存储。建立相应电子文件夹,实现文档的整合。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总结其文档命名规则。

1)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来存储扫描完成的电子文件,以档案号—项目课题名称为文件夹名字,每份资料为单独的一个文件夹。

2)根据《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归档的原始资料,其下一级单文件命名方式为分类号 + 顺序号;如果是在《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颁布前归档的原始资料,其下一级单文件的命名方式为 0X-00X-报告名称,0X 代表原始地质资料中的盒号,00X 代表此份资料在整份资料中的编号。

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例如:

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2.4 共享与发布

相比较单页资料扫描成单个栅格文件后将整份资料以文件夹存储情形而言,将整份资料扫描存储为单个的 PDF 形成一个电子书,其优势体现在:PDF 格式的文档更加美观,易于阅读,适合屏幕阅览,能够精确还原保证再现原文,可放大到 800% 而不损失清晰度;另外可高效浏览,可直接用电子化便签,随意翻阅自己想要看的东西;对于安全性,能够控制机密文件的访问权限,使得原始地质资料既能社会化服务,又能保证其安全性。

2.5 存储空间

表达同样的图文信息,PDF 电子文件远比 WORD 文件所占存储空间小,PDF 格式比之于 WORD 格式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 PDF 格式可以另存为 JPEG 格式,转换后的 JPG 文件存储空间较之于 PDF 格式也没有变化。因此,在节省存储空间方面 PDF 格式具有较大的优势。

3 结语

实际上,PDF 格式是 JPEG、TIFF 等栅格格式在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中应用的深化。二者均为数字信息存储格式,信息技术已发展到可直接使用扫描仪和 Acrobat 软件将纸质文档扫描后创建成 PDF 文件,表象上表现为 PDF 文档与 TIFF 或 JPEG 栅格文件是一个层面上的应用。因此,作者认为二者在应用层面上是一致的,但绝不是说 PDF 文档与栅格文档在数字信息中是同一类别的文档—TIFF 或者 JPG 是数字信息中的某种光栅格式,而 PDF 则是数字信息中将字体、图像、电子邮件、工作表和布局均可打包存储的通用文件格式,包含有更多与更高层面的应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较之于以 JPEG、TIFF 格式扫描化原始资料,自然地,PDF 格式优势当然明显,是一种优选格式。选择 PDF 文档作为纸图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在存储、共享、分发、整合等方面具有优势。

感谢:茹湘兰、赵小平等专家对本文的帮助。

❾ 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网络版地质图

张宝林1胡雄伟2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网络版地质图是互联网环境下地质图空间数据应用服务一种新形式,是地质图的服务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快速浏览、定位服务;②多比例尺无缝放大/缩小显示服务;③提供地理、地质属性的快速查询、检索和显示服务;④提供编辑、加工服务;⑤提供定制、订购服务等类型。地质图空间数据服务是一种综合性数据服务,涉及WEBGIS技术、IMS(互联网地图服务)技术、WEB服务技术和数据库等多项技术。基于MAPGIS7.0IMS搜索引擎开发的网络地质图服务软件(GeoMIS),已经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运行,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图浏览查询服务。

关键词 数据服务;WEBGIS;地质图空间数据;网络地质图

1 引言

互联网(尤其是宽带网)的普及,改变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扩大了科研成果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包括地质图在内的基础地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质图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环境调查、农业、能源、工程、旅游等领域。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尤其是被大家熟悉和广泛接受的Google Earth方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质图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基础地学信息的需求,尤其是社会公众对地质图件的需求,是地质学家和地学信息工作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质调查局已经把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地学信息服务作为地质调查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USGS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地图查询服务,英国地质调查局和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开发了面向地质学家的专业编图系统(WEB Mapping),用户可以对地图空间属性进行选择、提取、显示、叠加等操作,实现在线动态编图。

为了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空间数据的在线服务的水平,我们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开发了“网络地质图服务系统”(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了在线试运行服务,同时对网络地质图内容、形式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2 网络地质图:概念及特点

地质图作为地质信息的综合载体,地质编图是一项专业性、时效性、学术性非常强的复杂综合研究工作。区域地质学家在地质图编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内容组织、图饰表达、出版发行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地质图件都是二维平面图,受图面负担的限制,地质图图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通过地质图说明书以及其他补充图件的形式予以补充和注解说明。

GI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质图编图、制图和数据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小了传统编图的工作量,逐步实现了编图、数据管理的规范化。

传统地质图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在推广应用方面受到了地理信息管理规定等限制。大量地质图无法提供公众服务,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主要直接用户还是GIS技术人员,地质学家和公众需要借助于GIS软件人员的帮助才能查询编辑和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从面向服务应用、扩大地质图数据服务领域角度出发,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地质学家和普通公众能够直接使用便捷有效的地质图数据服务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开发网络(版)地质图有利于改善地质图的公众服务。

网络版地质图以满足广大的地学/非地学专业以及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获取地质图服务的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地质图的一种新表现形式,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应用服务产品,兼有传统纸质地质图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优点。

(1)既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又适合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操作浏览习惯。

(2)能够快速在互联网环境发布,提供无缝放大/缩小、漫游、浏览、查询服务。

(3)具有多样化数据组织方式,包含丰富图形(矢量)、属性等地质信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将地质图说明书内容放到属性数据库中,并与图面属性关联,用户在浏览图面时就可以直接查阅诸如采样点的描述、标本照片、各种地质现象的描述说明等信息。

(4)具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可以方便地展现多元、多比例尺、多层地质、地理等信息。

(5)可以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提取、编辑与加工功能。

地质编图不但是一个基础地学信息综合研究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基础地学信息服务产品加工和服务的过程。我们需要把服务的思想贯彻到编图的整个过程,在保证图件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的用户群和不同应用的需求,丰富应用服务内容和表达方式,尤其是面向非地质专业的内容。因此,整个编图过程可以成为一个地质图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网络地质图是该过程的一个产物。

网络版地质图是一种公开版地质图。通过叠加DEM或公开航/卫片数据编制2.5维或3维地质图,可以解决目前因地理空间信息涉密而导致地质图无法公开推广利用的难题。

网络地质图的发行可以缩短地质图出版发行的周期、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领域,大大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社会和经济效益。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发布了全国地质图(1:500万,1:250万)、分省及重要成矿带地质图的网络版,作了多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在线浏览、查询等服务的初步尝试,对于内容、形式等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

3 在线空间数据服务及实现

OGC对WEB地图服务(WMS)作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并建立了相应的服务标准或规范。IMS技术的进步使得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成为现实可能。Google Earth的推出是对GIS在线服务的推动和促进,成为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在线地图服务的一种规范化服务模式。普通用户更关心的是地质图空间数据服务网站可以获得的具体服务业务,包括以下基本服务和专业服务两个方面:

基本服务内容包括:①浏览服务:提供图件浏览、放大/缩小、区域漫游、图层选择、叠加显示等操作功能。除了图形浏览外,还包括地质图关联空间属性和地质属性查阅、浏览。浏览服务可以是以矢量方式提供(WEBGIS),也可以是以栅格图像形式,提供快速浏览。②查询服务:提供地理信息和地质属性的查询功能,按照查询方式,可以是关键词查询、图形化选择查询(矩形、圆形、线形、多边形)查询。查询结果的显示以及示踪。

专业服务内容包括:①定制加工服务:用户可以选择特定区域向服务器定制相关的图件或数据;②动态编辑服务:用户可以选择数据集、图层、特定的属性进行显示、编辑,形成新的图件;③数据转换、加工和互操作服务:提供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加工和交换服务。专业服务是一种面向专业用户的深层次的数据服务。

网络版地质图的开发除了涉及地质编图和空间数据库建设所需的相关技术外,还需要有一个能够表示地质图空间数据丰富内容的浏览服务系统,以便用户能够获得必要的服务,涉及WEBGIS、IMS技术、ajiax、WEB服务等技术。采用MAPGIS 7.0 IMS搜索引擎技术开发了地质图服务系统(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已经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试运行服务,其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地质图在线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4 结论

网络版地质图是一种地质图应用服务产品的新形式,是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的一种新途径。网络地质图的编制和开发有助于扩大作为重要地学信息载体—地质图的推广应用,提高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扩大服务领域。网络版地质图的内容、格式和标准规范有待于深入探讨研究。

❿ 中国地质结构图

地质结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