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
Ⅰ 地质灾害“三项措施、四项制度”是什么
“汛期简易观测措施” “汛期灾情报警措施” “汛期紧急避让措施”。
“汛期值班制度” “汛期检查制度” “汛期灾情速报制度” “汛期层层负责制度”。
Ⅱ 进入汛期,防汛指挥机构要实行多少小时值班制度
该电路是并联电路,一路是绿灯,另一路红灯和电铃串联,并且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条支路.打开L2闭合L1这样能使红灯亮时绿灯不亮
Ⅲ 上海将在主汛期采用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
据报道,入汛以来复,6月1日-28日,徐家汇制站累计雨量为191.8毫米,较常年同期平均雨量偏多约一成,上海将在7月1日进入主汛期,进入主汛期后上海将采用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
进入主汛期后上海全市防汛部门和有关单位将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防汛值班制度、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应对各类汛情、灾情。
Ⅳ 如何加强地质灾害值班及突发事件处置
一要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认识值班与应急工作的重要性,把有效应对紧版急突发公共事件作为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来抓,要重视基层值班与应急队伍建设,重视应急工作各项硬件设施建设。
二要忠诚履职。要增强敏感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及时、准确、简洁、顺畅、保密”地报送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杜绝紧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现象;要进一步提升掌握要情能力、信息研判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跟踪落实能力,持续提高值班应急工作整体战斗力。
三要健全机制。各重点应急单位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紧急信息报送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考评奖惩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值班与应急工作新途径。
四要高效运作。
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3〕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使一些地方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国务院领导近日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协作,做好雨情、水情测报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气象、水利部门要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认真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工作,尤其要提高基层气象、水利部门的预测预报能力,及时作出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遇紧急情况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关方面和群众,为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创造条件。
二、加强监测,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特别是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危险区的实时监测。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通过监测、会商、确定危险区域,标明危险等级,发布预警通告。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确保联络畅通。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丘陵山区和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要做好大面积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的预警工作;西北地区要做好黄土滑坡和泥石流的防治工作;矿山企业要特别注意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引发尾矿垮坝。
三、编制预案,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对已发生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防御地质灾害预案,制定紧急避让措施,选择好安置点,组织好紧急撤离工作,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千方百计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并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医。
四、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法规
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同时”(工程设计同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设计要求,工程建设同时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设施,工程验收同时验收是否符合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中(后)引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对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责成建设单位及时治理,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要加大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人为因素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调查,抓紧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结合汛期地质变化情况,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通过掌握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和发育特征,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按照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规划方案确定的防治项目和工程,要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政府要安排适当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和救助工作。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把防治地质灾害摆到当前工作的重要议程。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治理,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确定危险区域,加强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负责气象预测和预报工作,要提前做好雨情预报;水利部门要做好水情预报和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建设部门要全面掌握灾害易发地区群众居住分布情况,加强城乡居民点的规划审批和建设管理;民政部门要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国土资源部要及时了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三年七月十五日
Ⅵ 进入汛期防汛指挥机构要实行什么值班制度
防汛值班制度1,汛期值班每一年自4月1日至8月31日止,必须24小时不中断值班;遇特殊汛情,值班期限相应提早和延迟;非汛期若遇到突发事件,防汛..
Ⅶ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三项制度指哪些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三项制度指哪些?
答:一是汛期值班制度;二是险情巡查制度;三是灾情速报制度。
Ⅷ 关于进一步加强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函
国土资应急办函〔2013〕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入汛以来,我国降水总体偏多,共出现7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截至本月23日,今年强降雨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已造成214人死亡、30人失踪。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主汛期(6-8月),吉林东南部、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大部、山东、河南东北部、江苏东北部和南部等地区降雨偏多。其中,辽东半岛、天津、河北东部、山东半岛等地区偏多2-5成,陕西北部、甘肃河西、青海大部、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芦山地震灾区雨量充沛、诱发灾害可能性大。根据6月19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国减电〔2013〕3号)要求,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形势,请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各项工作,扎实完成汛期防灾减灾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防灾救灾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把防灾减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灾救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切实保障抗灾防灾工作的有力有序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预报,认真做好灾情管理
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获取雨情趋势分析与预判报告。完善灾情会商与协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地震灾区紧急预警信息发布,需要采取措施的必须措施到位。加强灾情数据管理,做好灾情统计汇总和会商核定工作。
三、强化巡查排查和临灾避险,加强督促检查
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巡查、排查、复查,对所有排查出来的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和预警体系。要加强对中小学、卫生院、敬老院、建筑工地、旅游景点、避灾场所等人员密集区的排查。要抓紧完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加强专业培训与科普宣传,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要特别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及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管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做好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出现险情和灾情时,要及时核报信息,启动应急响应,果断撤离危险区内所有人员。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如有重要情况,请及时上报。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2013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