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壹』 如何考核乡镇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
乡镇地来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考核源评分细则(总分1分)
1、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未有应急抢险队伍扣0.1分;未与各村 (居委会)签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扣0.1分
2、未编制和落实本乡镇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或《突发性地质灾 害应急预案》扣0.1分
3、未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或未编制和落实省、市、县级重点地质灾 害隐患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扣0.2分 考核情 况记录 评分 地质灾害 防治 (1 分)
4、未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未公布地质灾害值班报警电话,未 进行值班人员安排,未按时上报地质灾害灾情;每被县里通报一次值班 不到位扣0.2分
5、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未设立了警示牌;未落实了汛前和汛期的巡查、 监测工作及紧急避灾疏散措施扣0.1分
6、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每一起扣0.2分,并实 行一票否决
『贰』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烤鱼沟环线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013年8月)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在汛期,通过应急演练,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设平安二七,构建和谐社会。
二、应急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侯寨乡樱桃沟环线局部发生小型崩塌,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人员,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演练背景
我辖区地点位于贾鲁河上游的丘陵地带,地表基本为黄土覆盖,其间最高标高195.2米,最低标高215.5米,相对高差20.3米。属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46.1毫米,且降水量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2%;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17.9℃,1月均温0℃,7月均温27.8℃,无霜期217天。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冰冻期,日照2385.3小时。据常年地质灾害监测资料显示,辖区内未出现过大的地质灾害,雨季常见因雨水冲刷黄土层造成泥土堵塞道路现象。
五、应急演练的组织
二七区国土资源局会同侯寨国土所及马寨国土所
六、演练时间
拟定于2013年8月择期进行
(届时在侯寨乡人民政府集中)
七、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侯寨乡烤鱼沟环线一处小型黄土崩塌
2.撤离安置点:侯寨乡上了和村委会
八、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禹秉臻
副组长:彭万化、王玉霞、朱怀栋
成员:东宝龙、谭仙丽、李晨、李聪、李昌彦、杨磊、张科科、师志强、吴梅、张海江、温志华、郑改英、杨殿俊
职能小组:
1.指挥协调组
组长:朱怀栋
成员:谭仙丽、李晨
职责:险情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区应急办及相关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工作。
2.紧急疏散组
组长:李晨
成员:东宝龙、张科科、杨磊、师志强、张海江
职责:负责疏散人群,拉起警戒线,清理现场。
3.救援安置组
组长:谭仙丽
成员:李聪、李昌彦、郑改英
职责:妥善安置被救人群。
4.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玉霞
成员:吴梅、温志华、郑改英、杨殿俊
职责:负责后勤保障、车辆及其他事宜。
5.专职评估组
组长: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相关专家
职责: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九、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各小组协调的一体性,演练于前一天上午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
会议内容:
(1)介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案;
(2)讨论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任务落实。
(二)地质灾害演练具体实施步骤(流程)
地质灾害演练工作流程
假设汛期因突降暴雨造成樱桃沟村旅游环线某地出现黄土崩塌地质灾害。
2013年8月15日9:30全体演练人员在预定地质灾害发生地点集合。
9:40:二七区国土资源局接侯寨国土所报告:" 因昨夜连续大雨,樱桃沟村出现险情,经连续监测有小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发生。
9:45:二七区国土资源局领导:
(1)向二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2)二七区国土资源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9:55:区国土资源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侯寨乡樱桃沟村黄土崩塌活动性增强。建议尽快报告区政府,启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00: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向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通知“区地质灾害防灾应急中心”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分头开展工作。
10:10:指挥部设在侯寨乡国土所,设为临时安全地点。
10:20:区国土资源局向领导介绍该崩塌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区国土资源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30:领导:下达命令。
命令:紧急疏散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公路、进入崩塌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安全。
紧急疏散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救援安置组,要组织抢险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村民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指挥协调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与联络的畅通。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10:40:撤离开始。
10:55:撤离完毕。
11:00:紧急疏散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
救援安置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后勤保障组报告:撤离村民基本安置妥当。
专职评估组报告:经过专家监测,崩塌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
11:0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戒。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
11:10: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村民撤离安置情况。
11:15:演练工作讲评会。领导讲话(有稿)
11:25:宣布演练结束。
『叁』 “6·”江西修水县黄龙乡卢庄村平石寺泥石流灾害
1 泥石流概况
2011 年 6 月 10 日凌晨 5 时左右,受特大暴雨影响,江西省修水县黄龙乡卢庄村平石寺暴发大型泥石流,山洪夹带泥砂、块石倾泻而下,泥石流形成区位于平石寺以北高程 750m 的山坡,堆积区主要在平石寺上游沟口到冷水垄附近一带,堆积体长约600m,宽30 ~100m,平均厚度约6m,体积约21 万 m3。泥石流摧毁平石寺村民住房 2 栋 11 间,冲毁下游简易小桥 25 座、公路累计 5000 余米,淹埋毁坏耕地 200 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近 200 万元。由于 2 户 12 名村民提前进行了转移,成功避免了伤亡。
泥石流区属中山地貌,地形陡峻,沟谷深切。区内分布燕山早期花岗岩,岩体球状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强风化层厚处可达 5m 以上,山坡、沟谷中堆积有大量结构松散的崩滑体、洪冲积物。
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有三: 一是区内地形陡峻,沟谷深切,相对高差大,为地表水的汇集和泥石流形成、流通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二是区内山体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岩体球状风化强烈,巨厚的风化层和山坡、沟谷中大量结构松散的崩滑体、洪冲积物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三是集中性强降雨,6 月10 日 3 ~ 6 时的过程降雨量达 241mm,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源和动力,是泥石流形成的直接诱发因素。
2 监测与应急避险
修水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全县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群众监测与专业指导相结合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黄龙乡卢庄村泥石流隐患被纳入了修水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群测群防责任人由卢庄村村主任卢守宝担任。每逢下雨,卢守宝就对隐患区进行巡查,观察沟谷上游及两侧山体的变形情况,以及溪沟水流异常变化情况,并将情况及时向当地乡政府及县矿管局汇报。
图 2 泥石流堆积体
图 3 地质灾害警示牌
图 4 防灾避险通知
图 5 转移群众
6 月 9 日,根据降雨预测情况,九江市国土资源局、修水县矿管局分别与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黄龙乡副乡长鲁凤龙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通知各村负责人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卢守宝接到通知后,迅速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的 350 名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10 日凌晨泥石流发生,冲毁了平石寺 2 栋房屋,但居住这 2 栋房屋中2 户12 人由于及时撤离避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害发生后,修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展开应急处置,设立警示牌,划定危险区,安排有关人员开展应急监测,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秩序井然有序。
3 经验与启示
工作经验: 一是防灾应急机构健全。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相关责任单位、人员能迅速行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二是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险情发生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能及时得到信息,派出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三是应对工作积极果断。当地政府根据预警信息,果断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进行了避让转移,并采取了监测、封锁危险区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启示: 应进一步加强对丘陵山区居民住房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将房屋建于沟中、沟口及危险斜坡地带,并在确保防灾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实施建设。
(本节基础资料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褚宏亮)
『肆』 武安市国土资源局、管陶乡人民政府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主办单位:武安市国土资源局
承办单位:管陶乡人民政府
(2013年6月21日)
一、演练目的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市国土资源局、管陶乡人民政府在管陶乡盘根村开展地质灾害抢险实战演练。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检验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锻炼应急抢险队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经国土资源局、管陶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演练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室六组分别如下:
地质灾害抢险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梁考绩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政委:邢艮安 乡党委书记
指挥长:徐相斌 乡长
副指挥长:任瑞明 人大主席,刘向东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元军平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袁同山 乡组织委员,郭军旗 副乡长,温彦博 副乡长,贺振伟 副乡长,邓旭峰 副乡长,张志 党政办主任,母海东 邯郸市地灾应急技术中心主任,任占兵,马军,陈卫星。
1.指挥部办公室
主任:袁同山
副主任:杨新星、任占兵、郭宝强
成员:杨宏伟、郭芳、杜彦杰、白书元
职责分工:负责抢险演练有关资料准备,宣传报道和总体协调。
活动安排:带照相、录像设备,对演练全程进行摄录(白书元负责)。
2.安全转移组
组长:郭军旗
副组长:郭宝强、陈卫星
成员:祁未书、孟保林、杨树伟、郭新义、姬彦斌、申全书、张华明、任志军、程仕博、杨少华、郝晓鹏、许宏亮、贾来旺、杨金华、李斌、郭杰、苗建强、范志杰、赵飞来、路刘军
职责分工:将盘根村滑坡内9户28口受险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安置点。
活动安排:6月21日8:30在机关集合待命。统一穿迷彩服。
3.医疗防疫组
组长:贺振伟
副组长:白书方
成员:卫生院2名医生、尹伟、王飞
职责分工:负责演练现场和人员安置点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活动安排:乡卫生院出动救护车1辆,担架1副,院长带队,抽2名医生着装于6月21日8:00到乡政府集中。
4.治安保卫组
组长:邓旭峰
副组长:王大力
成员:张九锋、杨卫国、派出所10名民警
主要职责: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及现场治安保卫工作。(拉警戒线)
活动安排:派出所出动警车2辆,所长带队,抽10名民警着装于6月21日8:00到乡政府集中。
5.后勤保障组
组长:温彦博
副组长:杨新星
成员:王海香、白彦、郭瑞、孟德华
主要职责及活动安排:负责演练的后勤保障车辆安排和盘根村人员安置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发放食品和矿泉水)
6.信号组
组长:张志
成员:张有根、申地伟、冀学凯
主要职责及活动安排:按指挥部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
张有根广播报警,申地伟敲锣报警,袁双何鸣炮报警。
7.专家调查组
组长:母海东
副组长:马军
成员:张志飞、张会军、韩鹏飞
主要职责:负责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防治建议。
三、观摩单位及人员
(1)贺进镇、活水乡、伯延镇主管乡镇长、国土资源所所长及寺西村、前仙灵村、双玉泉村三个地质灾害隐患村书记。
(2)管陶乡梁沟、木作、马渠水、赵水沟、朝阳沟五个地质灾害隐患村书记。
四、演练时间、地点、假设情况、应急措施
(1)演练时间:2013年6月21日15:30
(2)演练地点:盘根村
(3)演练过程:(邢艮安书记主持)
15:20演练单位和参观人员集中盘根村委会演练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就位待命。
15:30邢艮安书记宣布演练会开始
15:35国土局副局长刘向东介绍演练地点基本情况、演练目的、演练场景假设。
基本情况:盘根村位于管陶乡西部,现有农户51户,160口人,耕地面积110亩。滑坡区位于村西北,离村民住房2米外,斜坡40°,高180米,宽90米,面积16200平方米,约24.3亩。2000年山体出现裂缝,东西长60米,缝宽40厘米。2008年村民住房出现裂缝,东西长3米,缝宽8厘米。山体威胁9户28口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演练目的: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提高干部群众临灾反应及自救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锻炼应急抢险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场景假设:盘根村6月21日上午10:00,突降暴雨,降雨强度很大,30分钟内降雨30毫米。如果再降雨,极易引发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滑坡区内9户28人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急需转移。
15:40总指挥梁考绩局长做演练前动员讲话
15:50指挥长徐相斌乡长下达命令,宣布演练开始
(盘根村支部书记张有根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工作过程):
盘根村支部书记张有根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指挥长,我村有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危害9户28人的生命和财产,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立即下达命令:“发布转移预警信号,安全抢险组集结队伍,做好转移群众准备”。
报警及各组集结队伍工作过程:
(1)信号组发布预警:张有根广播:“请各位村民注意,由于连降暴雨,我村地质滑坡带可能出现险情,请大家做好转移准备”(重复五次)。
(2)抢险队集结分组:郭军旗集合抢险队现场安排部署安全转移任务,转移地点为村旧学校(安置点),做具体部署。
第一组
组长:杜太平
抢险组成员:祁未书、孟保林、程仕博、杨少华、郝晓鹏
负责转移田长命、杨林用2户5口人及其财产
第二组
组长:袁双何
抢险组成员:杨树伟、郭新义、许宏亮、贾来旺、杨金华
负责转移张云生、杜全保2户3口人及其财产
第三组
组长:张太平
抢险组成员:姬彦斌、申全书、李斌、郭杰、苗建强
负责转移袁何、李花林、张海军3户12口人及其财产
第四组
组长:申地伟
抢险组成员:张华明、任志军、范志杰、赵飞来、路刘军
负责转移杜书风、袁彦学2户8口人及其财产
各组组长向指挥长徐相斌报告集结队伍情况:
(1)治安组组长邓旭峰报告:“治安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拉起警戒线,阻止人员进入滑坡危险区”。
(2)医疗组组长贺振伟报告:“医疗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备,随时救治转移人员”。
(3)应急调查组组长母海东报告:“应急调查组队伍集结完毕,等待命令,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备,随时开展现场调查”。
(4)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报告:“抢险队集结分组完毕,任务目标明确,请指示”。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立即发布预警,转移群众”。
报警及转移群众工作过程:
(1)报警:张有根广播“请村民注意,我村地质滑坡区已出现险情,请大家立即进行转移”(重复多次)
申地伟敲锣报警,袁双何鸣炮报警。
抢险队分组入户对口组织帮助对口群众进行安全转移
(2)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清点转移人员。
(3)医疗组医生对群众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
(4)后勤保障组人员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
(5)治安保卫组在现场设置警戒线,严禁任何人进行滑坡区。
(6)应急调查组在现场架设仪器,调查灾害发生原因及发展趋势。
各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工作及过程:
(1)安全转移组组长郭军旗向指挥长报告现场转移人员情况:“指挥长,盘根村山体滑坡受威胁群众9户28口人的转移工作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点”。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2)医疗组组长贺振伟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转移群众身体状况良好”。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3)后勤保障组组长温彦博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盘根村转移群众9户28口人的安置工作完毕”。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4)治安保卫组组长邓旭峰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盘根村山体滑坡受威胁群众的转移工作有序开展,无情况”。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5)应急调查组组长母海东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通过现场调查,已安排专人监测灾害发展趋势,并初步查明盘根村山体滑坡发生的原因”。
指挥长徐相斌:“知道了,列队待命”。
指挥长徐相斌讲话:“同志们,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奋战,盘根村滑坡区内9户28口人及其财产实现了安全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没发生一例伤亡现象,没出现较大群众财产损失情况,达到目标,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16:40邢艮安书记宣布演练结束。(同时作演练小结)
同志们,此次演练,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干部群众地质灾害抢险的感性认识,锻炼提高了乡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和应急队伍的操作能力,为全面提高我乡地质灾害抗灾的综合能力起到了生动的、关键的宣传教育和灾害预防处置效果,演练后,我乡要专题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会议,组织力量对各村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现在已进入汛期,尤其是梁沟、木作、盘根、朝阳沟、赵水沟、马渠水六个村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要对地质灾害点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放松,麻痹大意,加强24小时值班巡查监测,及时报告,确保安全平稳的度过汛期。
16:45市政府韩保魁市长做重要讲话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伍』 人为地质灾害导致(地下开矿)原乡镇企业用地成为危险区的赔偿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谁引发,谁治理”,因此这种因采矿引发的人为地质灾回害,首先明确责答任主体,实际上责任主体即为矿山企业,即便矿权易主,新入驻的企业一样要接纳地质灾害(和政府说脱手的除外)。明确了责任主体后,当事人就要通过当地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国土局、安监局等)与矿山企业要求索赔,至于赔偿金额按法律规定的以及当地的赔偿惯例进行赔偿,无法达成共识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致当事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矿山企业对你进行赔偿,除非是目前矿山无主,这种情况下,只有政府“买单”了。
『陆』 湖南省双牌县茶林乡成功预防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0年6月20日凌晨,在连续强暴雨诱发下,双牌县茶林乡全药冲村3组发生了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流程280米,体积约1.8万立方米,15栋房屋被不同程度冲毁、淹埋,3辆货车被埋,1辆面包车被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元,受灾村民达18户65人。泥沙堆积物造成河道堵塞、改道。由于预报预警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行动迅速,撤离群众措施得力,使得所有65人成功避险。
6月19日下午,茶林乡政府领导和乡国土资源所人员接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手机信息后,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办公室人员24小时值班,通知全乡16个村进入防汛准备,并召开全体乡干部会,要求乡干部全部分头下到各村,与村组干部逐一通知到各家各户,一旦发现险情,马上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避险。
泥石流灾害现场
6月20日0时35分,茶林乡开始普降中雨。到2时30分,中雨骤然转为特大暴雨。茶林乡政府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所有干部按照预定的分组安排立即再次下到各村,与村干部一起对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全药冲村3组位于山谷下方,两侧的山上土质疏松,碎石量特别大,在这样的特大暴雨下,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是防灾的重中之重。乡、村干部紧急跑向全药冲村3组,一边鸣锣、吹哨发布疏散避险信号,一边挨家挨户敲门,对3组所有人员进行疏散。2时45分,在锣声、口哨声夹杂着雨声中,村民们全部撤离到了预定的安全区域,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有人喊了一句:“我的小孩没有来!”原来是一位姓邓的村民,他说,疏散时,他的小孩开始好像是跟着跑出来了,后来,由于天太黑、雨太大,他就没有注意,以为小孩跟在后面。等到了安全区后,才发现自己的小孩没有跟上来。这声喊对大家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当时空中的霹雳。村支书问清情况后,赶忙通过电话与正在3组挨家挨户排查的乡政府领导联系,报告了这一情况,自己也原路跑回寻找。得到这一情况,乡政府领导更是心急如焚,马上跑到小孩的家中,冲开门,顺着哭声找到小孩,一把抱起跑往安全区。半路上遇见找回来的村支书,便将小孩交给他,自己回去,对剩下的几栋房屋再次清查,确认没有人员滞留后,最后才撤离。3时25分,随着轰隆隆一连串的巨响,3组上方的山谷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奔涌而下,冲毁、淹埋了房屋,但3组65人无一伤亡。
泥石流埋没的汽车
此次成功避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1)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永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消息及时到位,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乡政府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公布张贴,要求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和群众熟悉应急预案。正是由于有应急预案,危急关头乡政府领导果断决策,村民能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有序撤离,才争取了逃生的宝贵时间。
(2)国土资源部门扎实的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这起泥石流灾害突如其来,规模大,但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与国土资源部门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这些宣传工作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防灾救灾的意识。而且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会发放大量地质灾害宣传资料到村组。其次,防灾责任落实到了基层。双牌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都把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每在汛期来临之前,双牌县国土资源局都会通知每个乡,并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威胁户都会下发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宣传单。
地质灾害警示牌
(3)群众主动防灾,是做好防灾工作的基础。群众既可能是致灾对象,也可能是主动防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出成效。
『柒』 忻州市国土资源局在繁峙县东山乡伯强沟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方案
忻州市国土资源局
繁峙县人民政府
忻州市国土局地质环境勘查科
(2013年8月)
一、目的意义
本次演练是一次检验性演练。目的为检验繁峙县的县、乡级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能力。
(1)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3)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检验应急方案的合理性,完善应急机制。
(4)检验应急处置现场和事发地乡(镇)和国土部门的信息传递程序。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二、地点
(1)灾害点现场:东山乡伯强沟北台峰村
(2)指挥部场所:现场指挥部设在五台山黄金矿业公司门前广场
三、时间
2013年8月1日 周四9:00—11:00
四、组织机构
(一)组成单位
县应急办、县国土资源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武装部、县住建局、东山乡人民政府、县移动公司。
(二)指挥体系人员名单及分工
总指挥:杨有成
副总指挥:李银廷、韩海亮
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下设调查监测组、安全保卫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应急专家组、后勤保障组。
1.调查监测组
由县国土局、水利局和东山乡等部门组成。
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前期现场调查,分析、研判险情发展态势,并提出处置建议。
2.安全保卫组
由县公安局、交警队、当地派出所等部门组成。
负责组织群众转移、设立警戒线、警示牌、维护交通秩序、实施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3.抢险救援组
由61469部队13分队、消防、武警、人武部、国土局、东山乡政府等有关部门组成。
负责迅速抢救遇险、受伤人员,安全转移人、财、物。
4.医疗救援组
由县卫生局、疾控中心、乡卫生院等有关医疗部门组成。
负责对现场受伤人员的急救和转运救治,提供医疗救治中必要的技术和装备支持,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情况。
5.应急专家组
由国土局、水利局和防治专家组成。
负责对地灾现场进行踏勘调查,分析灾害形成原因、判断灾情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意见和方案,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专业化建议。
6.后勤保障组
由乡政府、县国土局、民政局、卫生局、公安、交警、武警、消防、气象局、县移动公司等部门组成。
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设备,保障调配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
现场调查设备:手持GP S、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
通讯装备:手机、无线网卡、便携打印机、对讲机、录音笔。
安全装备:安全绳、安全帽、手电筒、雨衣、雨鞋、胶鞋、应急服装、袖标、警示牌、警戒线、救灾帐篷、车载电源转换器。
抢险、运输装备:救护车2辆、应急指挥车1辆、应急通讯车1辆、警车4辆、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越野车2辆。
五、应急演练程序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眼下正值汛期,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期。《繁峙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颁布实施,根据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这次演练是由忻州市国土资源局、繁峙县人民政府主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勘查环境科、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东山乡人民政府和繁峙县国土资源局承办。演练内容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泥石流避险。目的是通过这次演练加强我县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检验《繁峙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为防御真正到来的地质灾害做好一切应急准备。
我县是全省地质灾害频发县之一。今年经专业队伍排查核查,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77处,受威胁人数14079人。目前,正值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期,因此,这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具有特殊的现实和教育意义。
副总指挥县国土局李银廷局长:“报告杨县长,繁峙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已全部就绪,请指示。”
总指挥杨有成副县长:“好,请按预定演练方案执行。”
主持人:“这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任务是:我们模拟东山乡伯强大沟上游的北台峰村由于7月25日至31日连续降雨,土壤和山体含水已经饱和,而且据县气象局发布的气象预报称,今天又有一次大到暴雨的降雨过程。对地处下游的包括北台峰村在内的化塔村和宫黄沟村,共30户92名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面对险情,我们组织了这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9:00总指挥杨有成副县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我宣布:繁峙县东山乡伯强沟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现在开始!”
主持人:“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倾盆,北台峰村村长带领村地质灾害监测员正在伯强沟进行雨中巡查,发现远处有石头碰撞的轰鸣声和局部沟槽断流现象,泥石流临灾征兆显现。请听他们的报告。”
9:01北台峰村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在雨中巡查时发现险情,立即向东山乡政府报告,并同时报告东山国土所。
监测责任人:“报告韩乡长,由于这几天连续降雨,我们在巡查中发现河水上涨、并且山坡局部出现滑土现象,很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将会威胁到我村和下游化塔村和宫黄沟村共计30户92人的生命安全,请指示!”
【另一副画面:监测责任人,报告乡长后紧接着向东山国土所所长段海元报告,东山国土所所长段海元向国土局局长李银廷报告着相同的内容】
乡政府韩海亮乡长:“请你们立即通知村民们随时做好撤离、避险的准备,我马上派乡应急小分队前去支援。你们一定要加强监测,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随后又拨通了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组长杨有成的电话。
乡政府韩海亮乡长:“杨县长,刚接到北台峰村的监测责任人的报告,北台峰村由于连续一周降雨,现在已出现泥石流地质灾害险情,可能威胁到北台峰村和下游化塔村和宫黄沟村共计 30户92人的生命安全。我带领乡应急小分队正在赶赴现场。”
副县长杨有成:“收到,你们一定要把现场情况摸清楚,要绝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涉及人、财、物,县里会全力支持你们,同时你们立即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和县应急办报告。”
乡政府韩海亮乡长:“是! 我们一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随后拨通了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副组长、县国土局局长李银廷的电话。
乡政府韩海亮乡长:“李局长吗,我是东山乡政府韩海亮。刚接到我乡伯强沟北台峰村的监测责任人的报告,由于连续一周降雨,现在已出现泥石流险情,可能威胁到包括北台峰村和下游两个村共计30户92人的生命安全,情况比较危急。刚刚我已通过电话向杨县长做了报告,现在我带领乡应急小分队正赶赴现场。”
国土局李银廷局长:“收到,请你们先赶到现场进行核实,及时启动你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隐患点应急预案,做好村民撤离避险的准备,并随时向地灾防治领导组办公室汇报情况。我马上派调查监测组前去调查。”随后拨通分管副县长电话。
李银廷局长:“报告杨县长,刚接到东山乡政府韩乡长以及我局国土所所长的报告,因连续降雨,东山乡北台峰村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已经威胁到3个村共计30户92人的生命安全。我已派出调查监测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现在情况属实,我建议启动繁峙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请指示!”
副县长杨有成:“同意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立即通知各应急小组火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并马上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报告,我们到现场会合。”
主持人:“我们看到,由县国土局地环股、地环中心和水利局有关人员组成的调查监测组正在向现场进发。
伯强大沟1997年曾发生过一起坡面型泥石流灾害,致使北台峰村10余间房屋被毁,1人死亡,多人受伤。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流速快、流量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如果不及时处置,将严重威胁到北台峰村、化塔村和宫黄沟村共计30户92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县国土局已作出预报,并向县委、县政府做了紧急报告,繁峙县应急指挥部已经启动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现在各有关单位组成的应急救援组正在赶赴现场集结。”
【现场:乡应急车、县国土局应急车、县应急指挥车、救护车等应急车辆相继鸣笛进入现场。国土所段海元所长、韩海亮乡长、李银廷局长、杨县长和县应急办袁绍华主任各自下车后,段海元所长和韩海亮乡长向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组长杨有成副县长、副组长李银廷局长汇报情况后,首先在安全地带设立东山乡伯强沟突发泥石流应急指挥部,并成立了以杨有成副县长为总指挥,国土局局长李银廷和东山乡乡长韩海亮为副总指挥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李银廷副总指挥负责调查监测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援组、应急专家组和后勤保障组。韩海亮副总指挥负责抢险救援组。】
【“繁峙县东山乡伯强沟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牌匾亮出。】
总指挥(对讲机):“呼叫调查监测组组长。”
调查监测组组长(对讲机):“调查监测组组长收到,请总指挥指示。”
总指挥(对讲机):“请报告现场调查监测情况。”
调查监测组组长(对讲机):“报告总指挥,经现场调查,发现河水已上涨至河岸,且水中夹带小石块等物源,旁边山坡坡面上有部分滑塌现象。建议请地灾防治专家前来详细调查。报告完毕,请指示!”
总指挥(对讲机):“请继续监测,随时报告泥石流动态情况!”
调查监测组组长(对讲机):“是!”
总指挥(对讲机):“呼叫应急专家组组长!”
应急专家组组长:“应急专家组前来报到,请总指挥指示!”
总指挥:“请你带领其他专家火速赶赴现场,进行专业调查,并就险情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应急专家组组长:“是!”
总指挥:“呼叫气象局!”
气象局局长:“气象局前来报到,请总指挥指示!”
总指挥:“气象情况怎么样?”
气象局局长:“报告总指挥,根据现在最新气象资料显示,东山乡地区在未来8小时内还将有50mm~80mm的强降雨。请指示!”
总指挥:“请继续加强当地气象监测,随时报告最新气象情况!”
气象局局长:“是!”
总指挥:“现在请抢险救援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待命!”
抢险救援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齐声):“是!”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到在县应急指挥部紧张而有序的指挥下,各应急小组已全部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而应急专家组也已抵达险情现场正在进行紧张的踏勘调查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现在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正在大家焦躁不安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专家组的消息。”
应急专家组组长(对讲机):“指挥部、指挥部!”
总指挥(对讲机):“我是总指挥,请讲!”
应急专家组组长(对讲机):“报告总指挥,根据我们进行调查,险情现场出现的情况比原来的更为严重。河水刚才突然减少,并且水中夹带小石块等物源,旁边山坡坡面上部分已经出现滑塌现象。而且上游山谷中已经隐约听到有轰鸣声,我们判断泥石流即将发生,情况很危急,建议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请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总指挥(对讲机):“指挥部明白,请专家组立即组织附近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总指挥:“副总指挥,请按预案执行,迅速组织撤离受威胁群众!”
李银廷副总指挥:“是!”
韩海亮副总指挥:“是!”
韩海亮副总指挥:“抢险救援组注意,请火速赶往险情区域,配合乡政府、村委组织村民全部撤离、疏散到避险地点!”
抢险救援组:“是! 保证完成任务!”
李银廷副总指挥:“安全保卫组注意,请立即在下游地区拉起警戒线,禁止任何人员、车辆进入,并告知人们注意防范,现在起实施交通管制并保障救援交通畅通。”
安全保卫组:“是! 保证完成任务!”
李银廷副总指挥:“医疗救援组注意,请立即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救护站,检查急救设备,做好随时抢救伤员的准备!”
医疗救援组:“是! 保证完成任务!”
【现场:北台峰村、化塔村、宫黄沟村响起了一片敲锣声、呼喊声,也听到了村干部利用手持高音喇叭的呼喊声“泥石流快下来了,村民们快撤啊!”】
【 各村村民在听到喇叭报警声后,纷纷从家里跑出,在乡、村、国土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沿着疏散路线向避险地点跑去。】
主持人:险情就是命令! 现在雨已经开始越下越大,但各应急救援小组却丝毫不顾个人安危,冒雨把各村村民安全的转移到了避险地点的临时帐篷里。这充分体现了在大灾面前有大爱。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抢险救援组的报告
抢险救援组:“报告副总指挥,危险区30户92名村民连同所有的抢险救援人员已经全部撤到了安全地带,请指示。”
韩海亮副总指挥:“好,请做好村民的安抚工作。”
应急专家组组长(对讲机):“报告副总指挥,现在村民已全部安全撤出。而且泥石流已基本形成,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请指示!”
李银廷副总指挥:“马上通知所有在场专家和监测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区域,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
应急专家组组长(对讲机):“是!”
李银廷副总指挥:“各应急小组注意! 所有人员立即撤出险区! 所有人员立即撤出险区!”
应急专家组组长(对讲机):“报告副总指挥,专家组所有人员现在已全部撤到安全区域。”
主持人:伴着轰隆隆的巨响,泥石流汹涌地迅速蔓延整个沟谷,淹没了田地,淹没了树木,摧毁了的房屋。现场和所有人静静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由于指挥部组织得当,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保障了人民生命的安全。
六、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主持人:这一险象,让所有在场的人们为之动容;这一险象,让所有人感到后怕。是啊,如果说,不是我们及时出手,果断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受灾村民撤离,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在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所有参加演练人员雷厉风行,不顾生死,英勇奋战,才使得险区群众无一伤亡,才使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这一次演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敬畏生命,人民利益至上的一贯方略,更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我们与村民之间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至此,繁峙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结束!
谢谢!
『捌』 我乡没有成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说明
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实施方案
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农民安居工程“一启动三加快”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农居发〔2014〕4号)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5年度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4〕254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办发〔2015〕3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晋中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晋中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方案(2014—2020年》(市发〔2014〕10号)为指导,以减轻地质灾害隐患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目标,坚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统筹,与产业开发相统筹,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统筹,与环境整治、生态恢复相统筹,与提升公共服务相统筹,通过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百姓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稳定。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改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等统筹考虑,从地质灾害威胁严重、危险性大的乡村入手,把保护当地百姓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区分轻重缓急,开展搬迁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差异。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要根据当地乡村的实际,把群众不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作为搬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本着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能生活”原则,防止简单化,不搞一刀切,完成今年全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
坚持自愿搬迁,尊重民意。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和照顾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尊重群众意愿,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提下,要搬农民想搬的,建农民急需的,能在本村搬迁的不出村,能并入中心村的不建新村,能进新村和小城镇的不进城市,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对居住在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生命财产时刻面临严重威胁的住户,先行动员搬迁,十分危险经动员未果的可以强制搬迁。
三、具体任务
2015年度全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任务327户。分县(区、市)具体任务为榆次区10户、太谷县29户、祁县27户、平遥县36、介休市12户、灵石县41户、寿阳县38户、昔阳县31户、左权县34户、榆社69户。
『玖』 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一、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
为了有效指导调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版照区内乡镇分别统计了不同权易发区内村庄的分布情况。表6-8比较清楚地反映了村庄所在地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对应关系。地处易发区的乡镇与村庄尤其要重视、加强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表6-8 宝塔区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说明表
续表
续表
二、乡镇及城区地质灾害危险区
调查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域所占比例最高的为河庄坪镇、姚店镇、万花乡,高危险程度区域面积比例分别在70%以上,其次是青化砭镇、枣园镇、桥儿沟镇,分别达到了50%以上。为了保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需要对上面的几个乡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高危险程度区域最小的乡镇分别是麻洞川乡、南泥湾镇、松树林乡、临镇和官庄乡,基本无高危险区域(表6-9)。
表6-9 各乡镇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统计表
续表
表6-10 城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统计表
对宝塔区城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等级区划图加以统计(表6-10)。该表说明,城区高危险程度等级区域所占比例也比较大,达到30%以上。大部分地区处于地质灾害中危险区。因此,需要在宝塔区城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拾』 “9·9”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崩塌灾害
1 基本情况
2011 年 9 月 9 日凌晨 2 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吐尔根沟伊犁利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统哈拉盖铁矿区废弃一号平硐口发生小型滑移式岩质崩塌灾害,地理坐标北纬 43°34ཐ. 5″、东经 83°29བྷ. 6″,崩塌体积约 1000m3,崩塌规模为小型。崩塌造成 3 顶帐篷被埋,7 人死亡,灾情为中型 (见图 1)。
图 1 新源县吐尔根沟和统哈拉盖铁矿一号废弃平硐崩塌立体图
2 区域地质条件与灾害特征
2. 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新源县处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远离海洋,属典型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具有湿润大陆性中温带气候特征。新源县阿吾拉勒山年降水量在600 ~ 800mm之间,是新疆平均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和统哈拉盖铁矿区属阿吾拉勒山南麓浅切割缓顶的低中山地貌。矿区位于吐尔根沟东侧南坡相对陡、北坡相对缓的不对称浅 “V” 字形支沟内,海拔高度1250 ~ 1650m,相对高差 400m,地形坡度较大,南坡坡度相比北坡大,坡脚处由于一号平硐早期露天开采开挖呈直立陡坡。
和统哈拉盖铁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和统哈拉盖组及第四系,下石炭统和统哈拉盖组下部岩性以粉砂质及凝灰质板岩为主,其间夹凝灰岩; 第四系主要为风积、残坡积物、滑坡堆积物及人工堆积物,物质组成为粉土、风化基岩岩块、岩屑; 崩塌体岩性以下石炭统的强风化凝灰质板岩为主、表层有少量地表土壤层碎石土。
新源县大地构造归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西南天山褶皱系西天山优地槽褶皱带伊犁地块,和统哈拉盖铁矿区位于伊犁地块次级构造单元阿吾拉勒山断褶带。矿区沿支沟南侧发育北西 - 南东向展布的平移断层,沿主沟吐尔根沟发育北东—南西向性质不明断层。
图 2 新源县吐尔根沟和统哈拉盖铁矿地质图
矿区分布碎屑岩裂隙水,崩塌发生位置无含水层分布,崩塌体东侧沟谷源头附近有碎屑岩裂隙水泉水出露,泉水流量小。
2. 2 地质灾害特征
崩塌灾害发生点位于矿区所在支沟南侧谷坡废弃的一号平硐口上方。崩塌为滑移式岩质崩塌,崩塌方向约 340°,发生崩塌的斜坡高差约 4m,坡度为 45° ~60°,坡脚直立。崩塌体岩性为下石炭统的强风化凝灰质板岩为主、有少量地表土壤层碎石土。崩塌沿强风化层面产生滑移崩塌,崩塌体完全破碎呈扇形堆积在一号废弃平硐平台以上,有少量零星碎石块滚落到沟底,崩滑面分布有崩塌碎石块,崩塌后缘直立岩体破碎,发育有多条裂缝,并不时有石块崩落。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3. 1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和统哈拉盖铁矿一号废弃平硐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附近断层、褶皱发育。崩塌发生部位为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
新源县吐尔根沟和统哈拉盖铁矿一号废弃平硐崩塌发生前近 10 天没有明显降水天气,该区域近期也未发生地震,初步分析崩塌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坡度大、岩体破碎,早期采矿活动加剧了岩体松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移崩塌。
3. 2 地质灾害趋势判断
根据当前状况,发生崩塌斜坡区域岩体破碎,在崩塌后壁发育有多处拉张裂缝,崩塌稳定性极差,有再次发生崩塌的可能,威胁坡体下方的矿部生活区和采矿设施等,将严重影响矿山生产。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4. 1 应急响应与抢险救灾
2011 年 9 月 9 日凌晨 2 时左右崩塌灾害发生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立即启动Ⅲ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安监、国土、消防、医疗、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开展救援工作,至9 月10 日下午 5 点前已将遇难 7 人的遗体全部挖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接报后,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于 9 月 9 日晚上到达新源县开展应急调查。
4. 2 应急处置
当地政府部门立即撤离位于崩塌下方可能受威胁的矿山生活区 76 人,在崩塌危险区外围设立警戒线,加强监测等有效应急措施。鉴于发生崩塌斜坡区域岩体破碎,崩塌稳定性极差,还有再次发生崩塌的可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应急调查组提出以下后续地质灾害防治部署措施: ①做好清场避让工作,要求伊犁利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统哈拉盖铁矿立即暂时停止生产工作,封闭道路,撤离受威胁的矿区人员,设立警示标志和警戒线,禁止任何人员进入危险区。②组织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评估、设计等资质的单位对崩塌体及斜坡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对矿区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调查评价,为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意见。
图 3 崩塌前一号废弃平硐斜坡
图 5 崩塌灾害救援现场
5 经验与启示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矿山开采、地质勘查、施工等作业区的巡查检查和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矿山企业、勘查单位应强化防灾意识,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克服麻痹大意的心理,积极组织开展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作业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特别是要重视从事勘探、调查、采矿等野外工作的临时居住地选址评估以及施工现场地质灾害防治。
(本节基础资料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魏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