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记录表
⑴ 钻孔工程地质信息记录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钻孔工程地质信息记录表见表5.10。
⑵ 工程勘察野外钻探,地质记录表要什么记录
这个叫地质钻探编录,都是系统的,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内 工程地质勘探施工包含容以下五项: ①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③工程地质...
⑶ 水文地质编录和地质编录有什么区别,分别主要描述哪些,具体一些,谢谢...
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一、地层岩性、节理裂隙的性质及发育程度情况,确定岩层的软硬及破碎程度,风化带及风化夹层的位置和深度。进行RQD值的统计,按回次记录大于10厘米长的岩心长度,按地质分层计算RQD值(%)。
1、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厘米为长柱状;10—20厘米为短柱状;小于10厘米为扁柱状;大于5厘米为块状;2---5厘米为碎块状;小于2厘米为碎屑状、粉末状。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楔块状、菱块状、团块状等。
2、
表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名称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
质
岩
坚硬岩
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坚硬岩
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弱风化的坚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等
软
质
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砂岩,页岩等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
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强风化的较软岩;
4.未风化的泥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手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质。
岩石坚硬程度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成因,还应考虑岩石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以及岩石受水作用后的软化等情况。在作定性划分时,应注意作综合评价,在相互检验中确定坚硬程并定名。
3
表2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名 称
风化特征
未风化
结构构造未变,岩质新鲜
微风化
结构构造,矿物色泽基本未变,部分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
弱风化
结构构造部分破坏,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裂隙面出现风化矿物或存在风化夹层
强风化
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矿物色泽明显变化,长石,云母等多风化成次生矿物
全风化
结构构造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风化成土状
对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的划分
4、
表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名称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1--2
>1.0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节理,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较完整
1—2
>1.0
结合差
节理,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1.0-0.4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1.0-0.4
结合差
节理,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0.4-0.2
结合好
镶嵌碎裂结构
结合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碎
>3
0.4-0.2
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0.2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
5、按节理裂隙间距发育程度分级
表4
分级
Ⅰ
Ⅱ
Ⅲ
Ⅳ
间距
>2m
2—0.5m
0.5—0.1m
<0.1m
描述
不发育
较发育
发育
极发育
完整性
整体
块状
破裂
破碎
按裂隙率的裂隙发育程度分级
分级
Ⅰ
Ⅱ
Ⅲ
Ⅳ
裂隙率k(%)
<2
2--5
5---10
>10
描述
弱裂隙性
中等裂隙性
强裂隙性
极强裂隙性
裂隙开口宽度分级
分级
Ⅰ
Ⅱ
Ⅲ
Ⅳ
裂隙宽度(毫米)
<0.2
0.2--1
1---5
>5
描述
闭合
微张
张开
宽张
6、现场按以下顺序描述;
1)、岩心形态,并说明主次,接回次统计大于10厘米总长,对极破碎岩体,应说明破碎原因,如断层、全风化等。
描述裂隙发育程度(表5)、充填胶结情况(结合程度表7)裂面有无风化氧化现象。
7、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
表5
名称
结构面特征
结合好
1、张开度<1mm,无充填物;2、张开度1—3mm,为硅质或铁质胶结;3、张开度>3mm,结构面粗糙,为硅质胶结。
结合一般
1、张开度1—3mm,为钙质和泥质胶结;2、张开度>3mm,结构面粗糙,钙质胶结。
结合差
张开度1—3mm,结构面平直,为泥质和钙质胶结;2、张开度>3mm,多为泥质和岩屑充填。
结合很差
泥质充填和泥夹岩屑充填,充填厚度大于起伏差。
3、岩石硬度划分(表1)重点用击或吸水性区分硬质岩;浸水后用手捏 、掰、刻细分软质岩。
4、当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的分类。
二、岩石的工程分类;地质名称+风化程度(表2)+岩块的坚硬程度(表1)+岩体的完整程度表(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表7)。
1、根据RQD值划分岩石质量
表6
等级
RQD(%)
岩石质量描述
岩体完整性描述
Ⅰ
90—100
极好的(优)
岩体完整
Ⅱ
75—90
好的(良)
岩体较完整
Ⅲ
50—75
一般的(中等)
中等完整
Ⅳ
25—50
劣的(差)
完整性差
Ⅴ
<25
极劣的(坏)
岩体破碎
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表7
完整性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坚硬岩
Ⅰ
Ⅱ
Ⅲ
Ⅳ
Ⅴ
较硬岩
Ⅱ
Ⅲ
Ⅲ
Ⅳ
Ⅴ
较软岩
Ⅲ
Ⅳ
Ⅳ
Ⅴ
Ⅴ
软岩
Ⅳ
Ⅳ
Ⅴ
Ⅴ
Ⅴ
极软岩
Ⅴ
Ⅴ
Ⅴ
Ⅴ
Ⅴ
描述举例;
234.45----236.72m
灰色泥岩;岩芯主呈短柱状,次呈块状,少量碎块状;岩石易风化、破碎;岩块浸水后手可捏成团;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微具有膨胀性,为极软岩。岩石质量优,岩体完整。
RQD(%)=1.01/1.1.=92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钻孔水文地质编录内容包括: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密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溶率。
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内容;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绘制岩芯块度柱状图;统计节理、裂隙;确定钻孔中流砂层的、破碎带、裂隙带、风化带与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蚀变带的位置和深度;并可按工程地质岩组用点荷载仪测定岩石力学指标。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RQD值一般按公式2计算确定:
RQD(%)=(Lp/Lt)*100
式中:Lp---某岩组大于10厘米完整岩芯长度之和,单位:m
Lt---某岩组钻探总进尺,m
注;小于10厘米岩心若为钻进过程中机械破碎,则应上、下对接,其长度大于10厘米时应参与计算。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观测和详细记录钻进中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涌砂、掉钻等现象发生的层位和深度,测量涌(漏)水量,有条件时,应观测钻进中动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必要时应测量稳定水位并进行简易放(注)水试验。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位。
⑷ 各位高手,急求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规程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的裂隙统计应该是用线裂隙率。不能仅仅凭借裂隙率的统专计来确属定岩层含水性。在钻孔岩芯一般很难统计裂隙的。节理裂隙往往不是仅有一组,当裂隙发育时,岩芯是很破碎的,很难复原岩芯面貌去统计的。就算是统计了,也是不准确的。在钻孔岩芯描述裂隙方面,一般只能大概描述裂隙发育程度,统计RQD值,做到这些就可以了。
⑸ 查找下列任一图: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地质构造图、综合地层柱状图、钻孔柱状图、钻孔剖面图
推荐你去华夏土地看看,有好多的。可以搜到很多20万的地质图,比如南京的、江苏的、广东的等等。
⑹ 地质报告怎么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 ’绪论
!" ’"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 ’"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
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 ’"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
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
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
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
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
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
度。
!" ’"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
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 #"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
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
不必列出本表)。
!" %区域地质
以#& $’ ’’’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 & %’’
’’’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
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
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 )矿体(层)地质
!" )"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
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
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 )"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
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
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
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
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 )"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
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
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 )"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
(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
向。
!! "!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
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
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
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 #!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
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 #!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
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
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
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
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
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水文地质
!! $! %!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 $! %!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
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
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
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 $! %!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
计的矿坑涌水量。
!! "! #!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
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
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 "! %工程地质
!! "! %!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
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
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
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
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
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
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
题。
!! "! %!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提出防治意见。
!! "! )环境地质
!! "! )!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
污染问题。
!! "! )!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 "! )!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 "! )!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
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
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 "! )!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
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 "! )!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 "!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
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
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
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 "!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
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
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
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 "!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
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 "!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 "!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
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 "!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
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
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
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 *资源$储量估算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 "!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 "!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 "!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
外推的原则。
!! "!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
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 "!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
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 "!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
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 *!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 *!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
的概况。
!! *!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 *!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 *!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
取。
!! *!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 "!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
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 $%结论
!! $%,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
论性的评述。
!! $%!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
!! $%!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 $%!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 $%!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 $%!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 $$附图
!! $$!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 $$!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阶段)
!! $$! ’区域地质图
!! $$!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
置)
!! $$! )矿区实际材料图
!! $$!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 $$!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 $$! #采样平面图
!! $$!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 $$!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 $$! $$矿体(层)纵剖面图
!! $$!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 $$!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 $$!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
!! $$!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 $$!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 $$!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
!! $$!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 ""! $%区域水文地质图
!! ""! $"矿区水文地质图
!! "", $$矿区工程地质图
!! ""! $&矿区环境地质图
!! ""!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 ""!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 ""!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 ""!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 ""!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 ""!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 ""!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 ""!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 ""!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 ""!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 ""! &)等温线图
!! "$附表
!! "$!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 "$!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 "$!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
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 "$!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
!! "$!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 "$!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 "$!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 "$!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 "$!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 "$!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 "$!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 "$! "’气象资料综合表!! "#!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 "#!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 "#!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 "#! "’水质分析成果表
!! "#!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 "#! #)瓦斯测量结果表
!! "#! #"地温测量结果表
!! "#!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 "*附件
!!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 "*!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 "*!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 "*!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 "*!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 "*!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 "*!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
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 "*!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 "*!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
之后补入)。
!! "*!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
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
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⑺ 钻孔地质记录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钻孔地质记录表见表4.4。
表4.4 钻孔地质记录表
表4.4由3部分组成,分别对地层特征、岩石特征和简易水文情况进行了描述。数据项说明如下:
(1)钻孔编号:同表4.3中第一项。
(2)钻孔号:同表4.3中第三项。
(3)层号:指进行某地层岩性描述的序号。
(4)层位或侵入时期: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或侵入岩的侵入时期代码(CB04)。
(5)分层深度:岩层在钻孔内底部的深度,单位为m。
(6)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经地层对比划分的岩层名称,按照各省地层清理成果填写汉字名称。
(7)岩层倾角:描述岩层的倾斜角,单位为(°)。
(8)岩层厚度:描述岩层的厚度。描述层在钻孔内的顶深度与底深度之差,单位为m。
(9)接触关系:描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的地质接触关系。即,本层与其下一层的接触关系(CB01—18)。
(10)岩矿心长度:所描述地层的岩(矿)心长度,单位为m。
(11)采取率:描述层的层采取率。即,层岩(矿)心长度/层进尺×100%。
(12)岩石名称:描述岩层主要岩石名称。
(13)花纹代码:用于表示该岩层岩性的花纹图形。
(14)岩性描述:描述层的岩性特征、构造特征和变质特征等。
(15)补充说明:包括掉钻具、塌孔、掉块、埋孔、涌水、漏水、缩扩孔径、逸气、涌沙等现象发生的层位、深度情况的简要说明。
(16)测点地面高度:水文测量点的地面高程值,单位为m。
(17)地下水位高程:钻孔地下水位的海拔高程值,单位为m。
(18)静止水位:钻孔地下水静止水位的高程值,单位为m。
(19)冲洗液消耗量:钻孔清洗液的使用量。
(20)泥浆比重:钻孔使用泥浆的密度,单位为g/cm3。
(21)编录人:钻孔记录编录人员的姓名。
(22)编录日期:钻孔编录的年、月、日。
(23)检查人:对钻孔记录编录表进行检查的人员姓名。
(24)检查日期:对钻孔记录编录表进行检查的年、月、日。
⑻ 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
梁其华
(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石家庄050021)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 征求意见稿的五点看法和修改建议。
关键词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分类;意见及建议
1 对征求意见稿的看法
地质原本档案是地质科技档案的一部分,是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基础,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随着地质档案管理技术含量的提高和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的全新要求,地质档案管理方法和理论应用的内容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充实和提高,把地质档案管理流程规范化、程序化、数据化和标准化。笔者根据几年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浅谈对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几点看法。
标准使用过程中,一些地质技术人员对原本资料分类认为比较繁琐,在整理分类过程认为因分类多麻烦且又增加工作量,建议少分几类。笔者认为:原本档案分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存、查询和利用;重点既要保持资料内在联系又要说明问题简单。所以只要我们编目有序、有律、清楚,一份一号,少划分几个类对资料归档合理性并不受影响。
由于近几年地质项目新增了质量认证资料和质量自护检资料。这些资料怎样归类,试行办法中没有提到。
《地质档案立卷归档备考表》中审查意见一栏是项目负责人签名。因多数单位原本档案地质资料初步验收是由管理部门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和资料管理人员组成,若单独由项目负责人签名不能反映出其他评审成员,笔者认为应改审核人签名较为合理。
现执行的原本档案立卷规则是地矿部1964年颁布的办法相对滞后,已不能指导目前新增的资料类别归类。致使在工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法规依据,建议加快制定新标准。
对类目编排顺序内容几点不同看法一一列举如下。
(1)A3地形测量类(代字:测)。
A3.1 成果底图(此条和“底”字类第A1.3 条类似,在归类时易混淆)
A3.3 各类地质观测点、监测点、孔、坑、槽、硐等勘探工程点的三维坐标测量成果,勘探剖面起止坐标等(和“观”字类第A4.3条中的“调查观测点”有类似之处)
A3.4 质量检查验收意见(和“ 物”字类第A8.7 条、“文”字类第A9.5 条类似)
A3.5 各种测量观测记录簿、计算簿、仪器检查手簿(建议去掉“ 观测”两字,观测记录簿归入“观”字类)
(2)A4地质观测(调查)类(代字:观)。
因为“监”和“观”都是指野外的工作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也常把“监”类资料和“观”类资料放在一起。为了保持资料内部的联系性和减少归类的难度、繁琐,建议合并“观”和“监”字两类,统为“监”字类。
(3)A5勘探工程及现场试验类(代字:探)。
A5.1.8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A5.1.9 地下水稳定水位观测记录(从概念上看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建议归“观”字类)
(4)A8物探类(代字:物)。
A8.1 报告及其附图、附表、附件(和“ 底”类相似)
A8.2 实际材料图(和“ 观”字类第A4.2 条类似)
实际工作中涉及此类资料并不多,建议删去物探类。
2 原本档案归档修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按各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用性建议把地质科技文件材料类别归为:文、底、测、监、遥、探、样、物、设、研、机、实十二类。类的设置原则是:按本标准设类,有则设之,无则空缺,不得增设;类别不明确的科技文件材料应归入相近的类别。新增的各类质量自护检资料应归入母本类中。
A1 技术文件类(代字:文)。包括上级下达的工作计划、任务书、委托书、合同书、协议书、勘查申请登记材料、技术指示文件、专家建议、专家会议纪要、重要技术措施、技术请示汇报、技术总结、野外质量评审文件、质量认证资料、申报奖励等。
A2 底稿、底图类(代字:底)。包括最终成果报告及其附图、附表、附件的底稿和最终成果评审、认定文据。
A3 地形测量类(代字:测)。包括地形测量成果底图、实际材料点的测量成果、测量手簿、测量计算手簿和测量技术总结等。
A4 地质监、观(调查)类(代字:监)。包括长期观测点记录、动态曲线、统计表及观测收集气象、水文、地震、工程活动资料。野外原图、清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剖面图、观测记录簿(卡片)、照片、底片等。
A5 遥感解译类(代字:遥)。包括附有遥感解译报告或说明书、解译图、航卫片、解译卡片等。
A6 勘探工程及现场试验类(代字:探)。包括钻孔、各类野外试验记录及成果、坑槽、井的原始记录、素描图、柱状图、展示图等。
A7 样品实验测试类(代字:样)。包括岩、土、水的化学分析成果,岩矿鉴定成果,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岩、土测年成果、样品的采集存根及送样单等。
A8 物探类(代字:物)。包括各类物探成果报告、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簿、计算簿、仪器原始记录图纸、照片、电算数据处理成果图等。
A9 技术设计类(代字:设)。包括勘查项目总体设计、各类不同专业等的设计及其附图、附表的复制本。
A10 综合研究类(代字:研)。包括各类专题性、综合性研究成果资料,作为成果报告依据的中间性分析、计算成果。
A11 电子文件类(代字:机)。包括勘查过程中形成的以磁带、磁盘、光盘为载体的文本、图表、图像等数据文件。
A12 实物地质资料类(代字:实)。包括重要建筑物轴线或代表性勘查剖面的岩心样及岩石(土)标本,不良地质体代表性标本,重要实验、测试样品副样,重要矿物、化石标本及光片、薄片等。
⑼ 水文地质钻孔(井)数据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水文地质钻孔 (井) 数据表见表3.2。
表3.2 水文地质钻孔 (井) 数据表
(1) 钻孔 (井) 编号: 20 位 KKK HH ZZZZZZZZZ LL XXXX,用 0 ~ 9 字符表示。
KKK 代表扩展码 3 位,填写字符 “000”。
HH 代表地质行业代码 2 位。
ZZZZZZZZZ 为组织机构代码,9 位,填写水文地质钻孔 (井) 资料保存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LL 为地质钻孔类别代码,2 位,按地质钻孔类别代码填写。
XXXX 为钻孔序号,4 位,编码规则为 “0001 ~ 9999”。
例如 000 01 400015276 03 0001
数据库中保存结果: 00001400015276030001
地质行业代码
01 地矿部门 02 冶金部门 03 有色部门 04 煤炭部门
05 黄金部门 06 建材部门 07 核工业部门 08 其他部门
地质钻孔类别代码
01 地质调查钻孔 02 固体矿产钻孔 03 水文地质钻孔 04 煤田地质钻孔
05 工程地质钻孔 06 油气地质钻孔 07 城市地质钻孔 08 环境地质钻孔
09 灾害地质钻孔 10 海洋地质钻孔 11 科学研究钻孔 12 其他地质钻孔
(2) 项目名称: 指水文地质钻孔 (井) 隶属的工作项目名称。
(3) 钻孔类型: 用以区分钻孔 (井) 施工目的,参见 GB9649TKAA 项下 01 ~09 填写。
(4) 钻孔号: 指水文地质钻孔 (井) 原始编录时给定的编号。
(5) 钻孔档案编号: 指资料保管单位对归档钻孔资料档案的编号。
(6) 行政区划: 指钻孔 (井) 所处行政区划位置,按 GB2260—2007 填写。
(7) 坐标系统: 指对地形图采用的坐标系统进行说明,包括分带、投影方式等。
(8) 孔 (井) 位: 填写省 (直辖市、自治区) 到县级以下详细地址。
(9) 钻孔 X 坐标: 指孔 (井) 口地面南北向高斯六度带直角坐标值。
(10) 钻孔 Y 坐标: 指孔 (井) 口地面东西向高斯六度带直角坐标值。
(11) 钻孔纬度: 按实际工作时所用地形图填写,精确至秒。
(12) 钻孔经度: 按实际工作时所用地形图填写,精确至秒。
(13) 地面海拔: 即孔 (井) 竣工后的地面高程,与计算后的井口高程一致,采用1956 年黄海高程系。
(14) 地下水类型: 参见 GB9649: 012 潜水,014 承压水,016 潜水,承压水,017 潜水—微承压水,018 微承压力—承压水。
(15) 开孔日期: 指钻孔 (井) 开孔的起始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 YYYYMMDD 表示。
(16) 终孔日期: 即钻孔 (井) 完工的终止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 YYYYMMDD 基本格式填写。
(17) 设计孔深: 指开钻前设计的钻孔深度,单位为 m。
(18) 终孔深度: 指钻孔 (井) 最终结束钻进时经过计算校正后的深度,单位为 m。
(19) 含水层稳定水位: 即钻孔静水位。钻孔完钻后所揭露的所有含水层混合水位的标高,单位为 m。
(20) 地形图编号: 填写实际工作时所用比例尺的国际标准分幅编号。
(21) 含水段个数: 指钻孔揭露的含水段的总个数。
(22) 质量等级: 指钻孔质量评定等级,分为: 1 优,2 良,3 合格,4 不合格。
(23) 隶属地质工作项目: 填写钻孔 (井) 所属地质工作项目汉字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4) 项目主管单位: 指下达项目的单位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5) 报告名称: 填写地质成果报告的汉字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6) 完井井深: 即成井深度,单位为 m。
(27) 施工单位: 指野外完成钻孔 (井) 的单位名称,填写汉字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8) 编录单位: 指钻孔资料编录单位的全称,最多 40 个汉字。
(29) 钻孔技术人员: 指进行野外钻探施工的技术人员姓名。
(30) 编录人员: 指进行钻孔编录的工作人员姓名。
(31) 质量检查人员: 指对钻孔施工、编录质量进行检查的人员姓名。
(32) 取样人员: 指施工现场取水样的人员姓名。
(33) 取水样数: 指该钻孔取水样的总数。
(34) 资料所在单位: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汉字全称。
(35) 通讯地址: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通讯地址。
(36) 邮政编码: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37) 电话号码: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联系电话。
(38) 电子邮箱: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电子邮箱。
(39) 联系人: 填写保管钻孔 (井) 资料的单位的联系人职务、姓名。
(40) 数据采集日期: 指本次建库数据录入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 YYYYMMDD 基本格式填写。
⑽ 钻孔桩基础钻孔施工记录中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描述怎样写
地质与水文地质都是以柱状图形式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