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贺朗月硕士

中国地质大学贺朗月硕士

发布时间: 2021-03-15 12:07:39

①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年校庆工作折子工程》的通知

(中地大京校庆发〔2012〕2号)

各单位、各部门:

为落实60周年校庆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校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制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0周年校庆工作折子工程》,现予印发。

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附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0周年校庆工作折子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0周年校庆

工作领导小组

2012年3月30日

附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0周年校庆工作折子工程

为落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0周年校庆工作分组及职责方案》(中地大京发〔2011〕77号)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0周年校庆工作方案》(中地大京发〔2011〕8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按照“定任务,明责任,抓落实”的原则,将校庆工作40项任务列为折子工程。折子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责任单位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要主动加强沟通,推进项目开展;协办单位要积极配合支持,主动承担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工作组组长对本组折子工程负总责,在负责领导的协调下,完成好60周年校庆各项任务。

一、综合协调组(9项)

1.向上级单位汇报60周年校庆工作

工作要求:向中央领导同志、上级单位领导、有关老领导汇报60周年校庆工作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谢学文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发展规划处

责任人:于光 段翔 刘焱

完成时限:8月31日前

2.负责60周年校庆大会

工作要求:负责60周年校庆大会组织工作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谢学文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党委保卫部(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国际合作处,机关分党委,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党委统战部,团委,体育部,后勤处,新闻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后勤集团,各学院

责任人:于光 段翔 吴军 刘焱

完成时间:庆典日(8月31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3.中国地质大学组建25周年座谈会

工作要求:负责中国地质大学组建25周年座谈会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

协办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责任人:于光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4.负责校庆倒计时30天纪念活动

工作要求:负责校庆倒计时30天纪念活动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

协办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责任人:于光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5.组织校庆总结大会

工作要求:负责校庆总结大会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

协办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各单位、各部门

责任人:于光

完成时限:12月20日前

6.制作校庆工作指南及各类证件

工作要求:负责制作校庆指南,负责制发校庆工作证、采访证、志愿者证、车证、邀请函、答谢函等各类证件及函件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

协办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保卫部(处),国际合作处

责任人:于光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7.编印校庆简报

工作要求:负责编印校庆工作简报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

协办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新闻中心

责任人:吴军

完成时限:12月20日前

8.负责校庆归档工作

工作要求:负责校庆相关资料归档

负责领导:王训练

责任单位:档案馆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各相关单位

责任人:刘晓鸿

完成时限:12月20日前

9.校庆应急工作

工作要求:负责应对校庆庆典期间突发事件

负责领导:王鸿冰 邓军 刘志方 谢学文

责任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保卫部(处),党委武装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后勤处,后勤集团,体育部,体育馆,国际会议中心,校医院,各有关单位

责任人:于光 段翔 吴军 刘焱

完成时限:庆典期间(8月31日前提交应急预案)

二、文秘接待组(6项)

1.重要文稿起草

工作要求:负责起草向上级单位汇报的文稿及重大活动领导讲话稿

负责领导:谢学文 王果胜 张丽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责任人:段翔

完成时限:8月31日前(4月20日前完成汇报文稿)

2.征集题词、贺信及贺电

工作要求:负责征集题词、贺信及贺电

负责领导:谢学文 王果胜 张丽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党委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各学院

责任人:段翔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3.统筹邀请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嘉宾、贵宾邀请实施方案,负责邀请学校嘉宾及贵宾

负责领导:谢学文 王果胜 张丽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国际合作处,发展规划处,离退休工作处,各学院

责任人:段翔

完成时限:8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4.统筹接待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嘉宾及贵宾接待实施方案,统筹并实施嘉宾和贵宾接待工作

负责领导:谢学文 王果胜 张丽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离退休工作处,团委,机关分党委,后勤处,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合作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党委统战部,各学院

责任人:段翔

完成时限:10月31日前(8月31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5.负责招待宴会和答谢宴会

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招待宴会和答谢宴会

负责领导:谢学文 王果胜 张丽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国际会议中心,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党委统战部

责任人:段翔

完成时限:庆典日前日和庆典日

6.负责纪念品工作

工作要求:负责校庆相关纪念品制作,负责校庆纪念品及宣传品发放

负责领导:谢学文 王果胜 张丽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校庆工作办公室

协办单位: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党委统战部,机关分党委

责任人:段翔 刘焱

完成时限:10月31日前(7月31日前完成纪念品制作)

三、宣传推广组(6项)

1.筹建校史馆新馆

工作要求:负责校史馆新馆建设及试运行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档案馆,新闻中心,离退休工作处,地学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基建处,各有关单位

责任人:吴军

完成时限:8月31日前(9月30日前揭牌)

2.制作校庆宣传片

工作要求:负责制作校庆宣传片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宣传推广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新闻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资产处,各有关单位

责任人:林善园

完成时限:9月15日前(8月31日前终审)

3.制作校庆画册

工作要求:负责制作校庆画册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新闻中心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国际合作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各有关单位

责任人:孙敬

完成时限:8月31日前

4.负责庆典期间氛围营造

工作要求:负责制定庆典期间校园氛围营造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新闻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后勤集团

责任人:刘金艳

完成时限:庆典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5.负责校庆宣传报道工作

工作要求:负责发布校庆公告、召开新闻发布会,负责校庆宣传报道,负责校庆专题网站、校庆官方微博维护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新闻中心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信息网络中心

责任人:孙敬

完成时限:12月20日前

6.负责宣传品及标识系统

工作要求:负责征集和发布校庆宣传口号,负责制作校庆标识系统及相关宣传品、出版物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新闻中心

责任人:刘金艳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四、捐赠筹资组(3项)

1.筹建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教育基金会

工作要求:负责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教育基金会筹建

负责领导:雷涯邻

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财经处,各有关单位

责任人:承金

完成时限:6月30日前

2.制定捐赠筹资实施方案及校庆经费管理办法

工作要求:制定捐赠筹资实施方案及校庆经费管理办法

负责领导:雷涯邻

责任单位:财经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地质调查院,审计处

责任人:刘悦平

完成时限:4月20日前

3.走访并接受社会捐赠工作

工作要求:负责制定走访实施方案并接受社会捐赠,负责捐赠资金、物品的管理,组织接受捐赠仪式

负责领导:雷涯邻

责任单位:财经处

协办单位:研究生院,地质调查院,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室,科技处,人事处,资产处,审计处,图书服务中心,各学院

责任人:刘悦平

完成时限:12月20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五、校友联络组(2项)

1.统筹校友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校友联络、走访、邀请、接待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制作校友通讯录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地质调查院,离退休工作处,各学院

责任人:沙淑清

完成时限:10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2.举办优秀校友事迹系列报告会

工作要求:负责优秀校友事迹系列报告会相关工作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团委,各学院

责任人:沙淑清

完成时限:10月31日前

六、学术交流组(3项)

1.举办办学成就展览

工作要求:负责“十五”以来办学成就展

负责领导:万力

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

协办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学科建设办公室,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地质调查院,地学发展研究中心,各学院

责任人:承金

完成时限:9月15日前

2.举办地学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工作要求:举办地学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负责领导:万力

责任单位:地学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科技处,科学研究院

责任人:李杰 季荣生 刘焱

完成时限:庆典日前日

3.举办系列学术活动

工作要求:负责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负责领导:万力

责任单位:科技处

协办单位:国际合作处,科学研究院,地质调查院,地学发展研究中心,博物馆,期刊中心,各学院

责任人:季荣生

完成时限:10月31日

七、文体活动组(6项)

1.举办校庆文艺晚会

工作要求:负责校庆文艺晚会

负责领导:刘志方 王聪

责任单位:工会,团委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保卫部(处),武警选培办公室,后勤集团,体育部,各学院

责任人:关进平 吴军 佟拓

完成时限:庆典日

2.负责校庆志愿者服务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校庆志愿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负责校庆志愿者招募、培训及调配工作

负责领导:刘志方 王聪

责任单位:团委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各学院

责任人:佟拓

完成时限:8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3.组织勘探队员之夜歌咏比赛

工作要求:负责勘探队员之夜歌咏比赛

负责领导:刘志方 王聪

责任单位:团委

协办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工会,离退休工作处

责任人:佟拓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4.组织秋季运动会

工作要求:负责组织秋季运动会

负责领导:刘志方 王聪

责任单位:体育部

协办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工会,离退休工作处

责任人:杨绛梅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5.举办书画摄影展

工作要求:负责校庆书画摄影展

负责领导:刘志方 王聪

责任单位:工会

协办单位:团委,离退休工作处

责任人:关进平

完成时限:9月30日前

6.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

工作要求:负责京汉两地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事宜

负责领导:刘志方

责任单位:体育部

协办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责任人:杨绛梅

完成时限:6月30日前

八、后勤保障组(3项)

1.负责服务保障工作

工作要求:负责制定校庆服务保障实施方案,负责保障校庆期间餐饮、住宿、用车、票务、医疗及设备相关服务工作

负责领导:谢学文

责任单位:后勤集团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后勤处,基建处,资产处,团委,信息网络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体育馆,校医院

责任人:赵跃民

完成时限:10月31日(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2.负责安保及交通管理

工作要求:负责制定校庆安保实施方案,负责校庆安保及交通管理

负责领导:谢学文

责任单位:党委保卫部(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团委

责任人:张凡

完成时限:10月31日(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3.负责绿化美化工作

工作要求:按照庆典期间氛围营造总体要求,做好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及环境整治工作

负责领导:谢学文

责任单位:后勤处

协办单位:基建处,后勤集团

责任人:张春林

完成时限:庆典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九、学院活动组(2项)

1.负责协调各学院校友邀请及接待工作

工作要求:负责协调各学院校友邀请及接待工作

负责领导:王训练

责任单位:研究生院,教务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庆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后勤集团,各学院

责任人:张寿庭 白浩

完成时限:10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实施方案)

2.统筹各学院校庆活动

工作要求:统筹安排各学院校庆活动

负责领导:王训练

责任单位:研究生院,教务处

协办单位:校庆工作办公室,团委,离退休工作处,各学院

责任人:张寿庭 白浩

完成时限:10月31日前

② 李四光何时在雁山园物理研究院工作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抗战期间在雁山园物理研究所领导工作。

1943年是雁山园不平凡的一年,除陈寅恪在广西大学任教取得历史研究的成果外,在中央地质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也有了重大发现。

1943年5月下旬,中央地质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国立广西大学合办的冶矿馆实验室指导理工学院学生进行冶炼实验的李四光,刚走到雁山园门口,从实验室冲出两位年轻人,手里拿着一份化验单和胶卷底片,对着李四光高喊:“所长,重大发现!是铀!是铀!”李四光立即接过化验单和底片查看数据,脸上出现了惊讶和兴奋的表情。

1943年春节后,应平桂矿务局(1938年,在广西富钟县西湾镇成立)的约请,中央地质研究所派出了地质研究员南岳宗(浙江温州乐清人)到平桂矿务局勘查锡矿资源。平桂矿务局主要产锡、钨、煤等矿产,其矿藏主要分布在富钟、贺县(今贺州市)、平乐、恭城一带,开发历史久远。将近三个月的勘探调查,南岳宗到达了平桂矿务局在富钟县的牛庙分矿,当南岳宗抵达红花镇黄羌坪调查锡矿时,在一个已被开采的锡钨矿的废旧隆口上,看见很多鲜艳的黄色粉末状物品。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便采集一些,带回雁山园内的冶矿馆实验室交给同行吴磊伯(后为地质力学专家)化验,想看看是否存在稀有元素。他们两人刚听了地质学家孟宪民的显微化学的原理方法,还做了一系列示范实验。于是,南岳宗与吴磊伯现学现做,对南岳宗带回的黄色粉末进行显微化学的微量分析。在显微镜下,两人惊喜地看到:物体呈现出神秘完美的四面体结晶,而这正是铀元素的特征!他们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天已大亮,他们赶紧又做了照相感光实验,确认结果无误。这才有了冲出实验室报告给所长李四光的一幕。

为了明确当地铀矿物的产状分布,1943年8月初,李四光带领南岳宗、吴磊伯等人赶到平桂矿务局,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地质调查。他们再次到达红花镇黄羌坪复查,看见当地铀矿物是沿着一条钨锡伟晶花岗岩脉中的断层面上生长,经勘查,虽然产量不多,但千真万确是铀矿。这是中国首次发现铀矿,在国内外地质界引起轰动。就连蒋经国也大为兴奋,专为南岳宗(原名蒋康)举办了庆功宴。此后,南岳宗被后人称为“铀矿之父”。李四光、南岳宗、吴磊伯此行获得了为数极少的铀结晶矿石,在国立广西大学开学前夕回到了雁山。

③ 涂光炽的研究探索

涂光炽从事地学研究近70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50年代在祁连山及西北干旱地带作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从事华南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及铀矿地质研究,70年代除继续此项研究工作外,着重从事富铁矿床研究。80年代主要研究层控矿床,后期侧重新疆北部及黄金地质并持续至今。90年代开始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及分散元素成矿研究。1982年,“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87年“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获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以上着作中为第一作者);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1996年,《中国矿床》专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铅锌矿床部分)。
“纪念涂光炽先生诞辰90周年大会暨涂光炽学术思想研讨会”定于2010年4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文字要言简意赅。”这是已故中科院院士涂光炽对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的要求。在今天举行的涂光炽诞辰90周年大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欧阳自远院士引用了这段话,以警示后来者。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给大会发来的贺信中也引用了此语,希望今天的科技界铭记。
涂光炽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地球科学家和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他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和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地球化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做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足迹遍布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六大洲,汗水洒在了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我国各地,他的考察遍布国内外的600多个矿床——涂光炽的院士称号是他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欧阳自远说,涂光炽具有“赤诚的爱国热忱、求实的研究作风、持续的创新精神、一贯的严谨学风,终生追求真理”;徐冠华院士赞许涂光炽一生“坦坦荡荡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严严谨谨做学问”;路甬祥则称涂光炽是“地学大师,学界楷模”。
涂光炽院士桃李满天下,由他亲手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包括:欧阳自远(院士),赵振华(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刘丛强(院士),李献华(中科院地质所),周永章(中山大学),黄伟林(美国),胡耀国(广东),吴丰昌(北京),陈振楼(上海),黄琳(美国),鲁观清(加拿大)等。
他指导的博士后包括:胡瑞忠(中科院地化所),周怀阳(同济大学),陈衍景(北京大学),倪师军(成都理工大学),王京彬(中国有色),肖荣阁(地大北京)胡斌(中南大学)等

④ 丁肈中因为什么实验,而获得诺贝尔

1974年,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美国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所,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人们以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粒子——J粒子。
当时,新闻界有一个误会:以为J粒子就是“丁粒子”,是丁肇中以姓氏来命名的。其实,这纯属巧合。丁肇中的本意是,想用这个粒子来纪念他们在探索电磁流性质方面,花了10年时间才获得的这项重要新发现。加之物理文献中习惯用J来表示电磁流,因此,丁肇中便以拉丁字母“J”来命名这个新粒子。
丁肇中的发现,改写了相沿成习数百年的教科书,给亚粒子世界重绘了一幅崭新的图画。
美国发行量很大的《新闻周刊》,为此撰文评介道:“这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对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努力寻求解析自然界的基本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贡献。”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院长杰米韦森,为自己学院的科学家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贡献而感到自豪。他对新闻界评述道:“丁教授的研究,已为人类开拓了宇宙未知的领域,并使基本粒子物理学迈进了一个新的境界。”
1975年2月14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也发来了贺电:“得知你们发现了新的、寿命更长的重粒子,我深感兴趣。在此,我谨代表美国人民,祝贺你和你的同事致力于此项重大发现的努力和贡献。”
由于发现了J粒子,许多物理学家便把“J以前”和“J以后”作为区分历史时代的标志。J粒子发现两年之后,丁肇中便荣获了1976年度的诺贝尔科学奖金,那年他仅四十岁。

起点

1936年2月27日,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镇。他的中学时代在台湾度过。他的数学、物理成绩优异,对历史学也很有兴趣。
1956年8月底,丁肇中只身一人到美国安阿伯市的密执安大学留学。在大学里,他废寝忘食,埋头书斋,图书馆一实验室一食堂一宿舍,是他生活的轨迹。尽管美国大学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却很少看到丁肇中的身影。同学们嘲讽他:塞缪尔(sarnuel是丁肇中的美国名字)真是个怪人,学习顶呱呱,可惜不合群。
在学习上,丁肇中并不满足于几本教科书以及教师指定的参考书,他决心系统地、深入地搞清整个近代物理学的来龙去脉,及时地、广泛地了解近代物理学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他饶有兴趣地研究物理学大师们的经典著作,博览物理学期刊。
尽管丁肇中刚去美国时,口袋里只有100美元,而且举目无亲,英语也不太纯熟,但经三年努力之后,他获得了数学及物理学硕士学位。过了两年之后,他又荣获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这时,丁肇中再次面临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是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呢,还是经商、教学?跟丁肇中一块的台湾省美国留学的同学中,有的准备带着文凭回台湾,求个一官半职,也有的打算继承家业做买卖。丁肇中对升官发财没有兴趣,决定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把自己的命运同方兴未艾的高能物理研究牢牢地拴在一起。

选择

翻开物理学史,我们不难发现:物理学的发展犹如长江、黄河之水,后浪推前浪,滚滚东流。
17世纪,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抓住了机械运动最本质的规律,建立了万有引力的理论;19世纪,麦克斯韦把零散的电磁现象加以归纳提炼,建立了电磁理论。这两种宏观的、长程的相互作用力,易于被人们观测和认识,但人们又发现这两种理论存在着矛盾。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和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量子力学,弥补了上述两种理论的不足,形成了“量子电动力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微观世界的研究中,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在宇宙线里和高能加速器中,相继发现了一大批“基本粒子”,难以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这些“基本粒子”令人眼花缭乱,难以理出头绪。
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人们把原子中的各种粒子分成“轻子”和“强子”两大类。然而“强子”又可以再分割。那么,究竟是什么构成物质的真正“基本粒子”呢?弱相互作用(作用于所有强于、弱子)和强相互作用(仅仅作用于强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两种相互作用同万有引力以及电磁作用四者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1963年,青年科学家盖尔·曼提出“夸克”论。中国大陆的一些高能物理学家在此时期提出了“层子”学说,内容与“夸克”不谋而合。盖尔·曼设想强子是由上、下、奇3种“夸克”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丁肇中通览了物理学发展史后,看清了自己要走的路。对于他来说,近代物理学就像是一个大旋涡,其中心部分就是实验高能物理学。越接近这个旋涡的中心吸引力就越大,丁肇中就越离不开它。
于是,丁肇中带着这些问题,在瑞士、德国、美国反复做实验,悉心研究。

发现

1972年,丁肇中向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所提出了寻找新粒子的计划。由于这一实验费用多、难度大,所以,他的计划一出台,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
“即使丁肇中的实验能够搞起来,也没有什么价值。在丁肇中计划实验能量区域内,新的长寿命的重粒子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是一般教科书上的常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这样断言。
“丁肇中的实验纯属劳民伤财,在他那个实验能量区域内,即使有什么新的粒子出现,也不过是些宽度很大的粒子。”又一位权威的物理学家给他泼冷水。
翻开科学史,研究一下那些给人类以光明和智慧的盗火者们所经历的磨难,你就不得不承认:对于人才来说,逆境往往如同命运之神特意安排的一段里程那样,苛刻地检验着每个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检验着他们成才的勇气、信心和素质。
对于来自各方面的非难,丁肇中毫不示弱。他对那些权威们说:“先生,这不是不懂常识的问题,而是要靠事实来回答的问题。什么叫常识?常识就是不经证明而常常引用的知识。一个人不可不懂常识,但是过分迷信常识的科学家,往往就会错过一些重大发现的机会。”
丁肇中坚信自己的预见,决心向常识挑战。他再三告诉自己的实验组成员:“不要管反对意见是多么不可一世,决不要放弃自己的科学观点,要毫不胆怯地迎接挑战,要始终坚持对我的科学观点的探求。”
事实证明丁肇中的观点是对的。J粒子的发现,在当时物理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件意料不到的事,使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大为惊异:现有的基本粒子理论中出了一个大漏洞,为什么先前没有预料到它的存在呢?此刻,那些曾经嘲讽、攻击过丁肇中的权威们,在事实面前,也只好认输了。

心声

按照惯例,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获奖者要用本国语言发表演讲。丁肇中是美籍华裔,因此,在授奖典礼上,他必须用美国语言——英语发表演讲,以前的美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无法打破这一贯例。
但丁肇中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只不过是在美国的土地上出生而已。他决心实现自己的愿望:让中华之声响彻诺日尔奖授奖大厅。
于是,他向瑞典皇家科学院请求:在授奖仪式的即席演讲中,先用中文讲,后用英文复述。
当时的美国政府得知此事后,曾竭力阻挠。但丁肇中坚持己见的性格促使他去据理力争,终于获准。
1976年12月10日下午4时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内,丁肇中跟其他诺贝尔奖获得者一道,在受奖席上就座。他抬眼望去,只见主席台前,大厅两侧都摆满了鲜花,好像绚丽的彩霞落到了人间;能容纳2000余名观众的大厅内,坐满了外国来宾、瑞典社会名流;大厅门口,挤满了头戴白幅、手持彩旗的大学生组成的欢迎队伍。
军乐队奏起了瑞典王室音乐,典礼开始了。
诺贝尔奖基金会主席简要地介绍了丁肇中的贡献后,在庄重、悦耳的王室音乐中,丁肇中精神抖擞地走到讲台中央扩音器前,用流利的汉语讲道:
国王、王后陛下、皇族们,各位朋友: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
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更是从实验中产生的。
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而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大厅里回荡着丁肇中那浑厚的声音,他是在用汉语作激动人心的演讲。自诺贝尔奖1901年问世以来,在500多位获奖人中,继李政道后又一个用中国人民的主要语言——汉语在这里发表演讲。台下2000多位来宾,并没有因为听不懂汉语而不满,恰恰相反,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听着,而且对这位杰出的中年物理学家更增加了敬佩之情。
此刻,坐在主席台上的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国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就是丁肇中的父亲了观海。他是专程从台湾赶来瑞典参加儿子受奖仪式的中国老工程学者。
丁肇中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如愿以偿地抒发了作为中华民族后代的自豪感。此情此景,令当时的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永生难忘。
这短短200来字的讲演,令人耳目一新,却又言简意赅:它既包含了丁肇中二三十年来对人生、对科学的真知灼见,又包含了他对中华民族、祖国母亲的赤子深情。无怪乎丁肇中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奋斗

200多年前,物理学的伟大鼻祖牛顿说过:“我不知道后人怎样看我,但在我看来,我只是像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男孩,一会儿找到颗特别光滑的卵石,一会儿发现一只异常美丽的蚌壳,就这样使自己玩乐消遣;而与此同时,在我眼前的真理的汪洋大海,我尚未认识,尚未发现。”
那还是在诺贝尔奖授奖会的当天晚上,在欢声笑语、灯光辉煌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都会大厅内,在人们频频举杯和祝贺声中,丁肇中谦逊地说:“J粒子也不过是真理大海海滩边一颗光滑的卵石罢了。”他在接受大众的欢呼之际,更体验到了牛顿这段名言的真谛。
是的,J粒子把丁肇中带上了荣誉的顶峰,但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到了科学事业的至高点。世上还有众多奥秘有待于人们去揭示,还有无数的真理有待于人们去认识,丁肇中认识到自己任重而道远,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堡垒等待自己去攻克。
近年来,丁肇中率领实验小组,在德国汉堡的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的佩特拉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做实验,寻找把“夸克”结合在一起的物质——胶子存在的证据;在瑞士日内瓦“莱普”正负电子对撞机上作实验,寻找第六个“夸克”——“顶夸克”(七)、中间玻色子等新粒子。他还要寻找自然界的4种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之间存在联系的实验证据。他为自己确定了艰巨的道路,并将坚定地走下去。

乡情

身在大洋彼岸的丁肇中,心中却常惦记中国的亲友和故乡。
1977年8月,十年动乱结束了,中国各条战线都在拨乱反正。我国有关部门准备大力发展高能物理,而这又急需一批实验人才。为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邀请丁肇中来华访问。接到来自祖国的邀请,丁肇中立即放下手中紧张的科研工作,启程回国,去为父母之邦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丁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副院长吴有训进行了会谈,具体讨论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决定实现中美科学技术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合作——由中国科学院选派最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物理学家参加丁肇中领导的高能物理研究工作。会谈的结果,使丁教授十分兴奋,他激动地说:“我这次来中国参观,看到大家很有干劲,都想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我相信,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搞科研的历史这么久,一定会出人才,会很快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
5个月之后,27位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的中国年轻的物理学工作者,远涉重洋,来到了位于德国汉堡的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参加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马克一杰实验小组的科研工作。
这27位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大多是从低能物理转过来的“新兵”,对高能物理的实验尚未入门,英语又未过关,可以说,一切都还得从头学起。而且,他们对实验室的紧张工作又不适应:每天要做十几个钟头的实验,既没有午休,又无周日。因为丁肇中领导的这个实验小组,比起其它实验小组要晚一年多时间才开始,因此要求全组人员要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两年工作量。
丁教授了解到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困难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起初,将中国科学家跟外国科学家混编在一起,以便于中国同事更好地学技术、学外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把中国同事抽出来单独分配任务,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丁教授现身说法,以自己发现J粒子的过程来教育大家:“我做了10年矢量介子实验,才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这就好像在北方地区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
在丁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牢记祖国的嘱托,面对困难,毫不气馁,更不退缩,咬紧牙关,迎着困难上。为了尽快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方法,他们甚至连赶路、吃饭时也在思考琢磨问题。夜深人静,外国科学家早已进入了梦乡,而同样紧张工作了一天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在一遍遍地演算、练习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少个不眠之夜过去了,中国科学工作者硬是凭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基本上闯过了“语言关”;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操作每秒钟运转几百万次的大型计算机,能独立工作了。
在中外物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第一批数据就得到了446个强子事例,这一实验结果比其他组几乎多了一倍。
1979年9月,丁肇中来华进行科学讲学和学术交流,在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会谈时,丁教授对中国选派的青年物理工作者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个人的印象是,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是勤奋的,富有创造力的,他们在实验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是没有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做得像现在这样好。”
这27名中国年轻物理学工作者回国后,已成为我国高能物理研究领域的骨干、带头人。而且,在丁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一座大型的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这座由邓小平同志题名奠基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正在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服务。
1982年农历大年初一晚上,丁肇中夫妇应邀来到纽约市银宫酒楼,跟旅美华侨、美籍华人一道欢度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会上,华人协会代表给丁肇中颁发了“最杰出人物”奖状,以表彰他杰出的科技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奖,为中国人争得了最高荣誉。
在颁奖会上,丁肇中激动地说道:“这不仅是给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科学探索和发现精神的奖励,这种精神鼓舞我努力去认识物质世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月15日,北京。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他。颐年堂里,中国领导人感谢丁肇中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希望中外科学家团结协作,广泛开展国际性的科技交流,共同为造福人类作出贡献。
丁教授表示:“我很乐意为中国的科学现代化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我热切希望中国年轻一代能迅速成长,能出现一批真正的‘科学巨人’”。
1982年春节过后,丁肇中来到中国合肥,愉快地接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随后兴致勃勃地与该校的少年大学生们进行了交谈,以启发他们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他说:
“我一生所学的可以归纳为:准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学科,透彻地理解它,摒弃一般流行见解,坚持自己的科学观点。对自己的成就要有所怀疑,十分仔细地去进行验证自己的工作。比如,当我们实验小组发现了新的重粒子(J粒子)之后,我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对外界绝对保密,必须再次核实这个实验,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越是重大的发现,越是要慎重、周密。于是,我们用了两套截然不同的方法来检验新粒子,两组人员,两种步骤,两组数据……终于得到完全相同的结论后,我才对新闻界发布消息。我认为:只要你肯干,肯自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有伟大的成就。”
丁肇中教授还回答了少年大学生关于“治学方法”的提问。他说:“一般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里,考试成绩很好,可是出了校门去做研究题目,并不是特别超越于其它国家的学生。我想,造成这样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学生喜欢背书,喜欢死记。须知从事科研工作以后,背书和死记就没有用了。我认为,一个中学生如果对自然科学有兴趣,就应该彻底了解书本上、课题上所说的东西与课外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而不要完全背书,死记公式,须知死记公式、完全背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丁教授又来到科大教师中间,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他说:“有些教授喜欢把研究生留上七八年,我认为这样做不好。因为一个学生从任何一个人那里学到的东西都很有限。所以,我让学生在我这里学习两年就毕业,两年时间已足够了。况且学无止境,学生毕业之后难道就不需要继续学习了吗?”
在与科研人员座谈时,丁教授深有体会地说:“作为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是不断探寻教科书之外的事,对该学科有更深入一层的理解,有能力去独立思考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面对占压倒优势的反对意见,要毫不胆怯地迎接挑战。”
近年来,丁肇中更是热心于祖国高能物理人才的培养,经常回中国讲学,并选拔国内的优秀人员到他的实验组工作。他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境界

丁教授是一位非常珍惜时间的人。以前,由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汉堡、瑞士日内瓦都有实验室,而家在美国,他几乎每两星期就要飞越一次大西洋。为了便于适应时差,他每天清晨5点多钟便起床,深夜才就寝。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满。正因为如此,他的孩子们抱怨老是见不到爸爸。近年来他转移到日内瓦附近工作。为了不与家人太疏远,已举家搬到瑞士。但这已太迟了。因为小孩都已长大,有自己的事业和学业。爸爸想见他们反而又见不着了。
他对工作历来一丝不苟,从不马马虎虎。他非常讨厌懒散拖拉的作风。在他身边工作,稍有松懈,就会遭到他严肃的批评。有些人开始对此不大习惯,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为此而高兴,因为这种战斗作风是科学工作者取得成绩的基本条件之一,更何况他对自己也是同样严格要求的。他常常因工作忙而不能回家。他多少次想去访问祖籍山东省日照市,可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一推再推,迄今未能如愿。
丁教授知识渊博而又精力充沛。他每天要埋头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但精细而又枯燥的实验并没有弄皱他的面庞,染白他的头发。他说:“我完全靠工作来激发充沛的精力,工作就是我的兴趣,兴趣使我不会疲倦。”他成为著名科学家,仍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十分难得的。
他对生活非常热爱。有一次,当记者问他时,他笑嘻嘻地说:“我不是没有嗜好,我最爱吃中国的美食。在欧美常有中国食品,但我从没有吃过像香港和国内那么好的。”
在瑞士日内瓦高能物理加速器那庞大的装置中,丁肇中要模拟地天初开时的一刹那:宇宙爆炸、星际间布满炽热星尘,他要研究此刻的地质结构变化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实验的费用由13个国家联合负担。光在这个研究小组里,就有400多位优秀的高能物理学家,还有100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丁肇中要在理想的环境中,将约十亿伏特的电子输入粒子加速器,再和同样高压的反电子对撞。电光石火在一亿分之一秒内撞击,足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变化,发出的高温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几百亿倍,完全是宇宙开始的条件。预料这一实验结果公布后,将是粒子物理学上的又一惊人发现。

⑤ 浅议国有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

郑洪涛1,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地质勘查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是保证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基础性服务行业。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地质勘查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可开采的矿床,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正在下降。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找矿难度加大和地质勘查的有效投入不足,导致储量增长缓慢;二是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GDP高速增长,需要有很大量的物质投入特别是矿产品的投入,以支持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三是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消耗的矿产资源数量也在不断加大。解决矿产资源紧缺问题的中坚力量是地质勘查行业,而地质勘查单位是组成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细胞,地质勘查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决定地质勘查行业的兴衰,因此研究地质勘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地质勘查业的发展与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提出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推动了地质工作蓬勃发展,地质队伍空前壮大。这一时期,发现了世界级大庆油田,继而在华北、江汉等盆地连续突破,建立了一大批煤炭、黑色、有色与稀有金属矿产基地,全国探明储量的矿种达134种,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由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天灾人祸的严重干扰,地质工作走了弯路,盲目勘探了一大批至今无法利用的“呆矿”,占用和浪费相当可观的国家资金;地质队伍膨胀到100余万人,造成沉重的历史负担,其影响延续至今。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成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稳妥、周密细致地推动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和地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199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1999年7月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组中国地质科学院。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门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从而从体制上将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离,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地质工作新体制框架。

二、改革使国有地质勘查单位面临挑战和机遇

1999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这应当看做是“地质工作春天”的开始。随后中央先后出台了12项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将公益性地质找矿和商业性地质找矿分开运行,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发展。2002年开始特别是2006年以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整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通过市场获得的预算外收入大幅度增加,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职工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与属地化前相比大有改善,职工队伍稳定,单位凝聚力增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地质勘查经费;二是中央和地方地质专项拨款;三是境内外劳务收入;四是矿业开发;五是矿业权转让。这使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焕发活力。

但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也面临激烈竞争。民营、大型企业等组建的新型地质勘查单位越来越多,将进一步打破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一统天下”的格局。这些新型地质勘查单位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资金雄厚,在争夺矿业权时比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更具有实力;二是在分配机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他们利用高薪吸引人才,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仍然是事业单位,不可能用高薪政策使用人才,因此人才不可避免地要向这些新型地质勘查单位流动;三是新型地质勘查单位在勘查装备上比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精良得多,在争夺市场方面对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近年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进行了许多改革的尝试和积极地探索,改革没有一定的模式,因各省政策不一,改革进展的速度也有所不同,但都局限于内部的改革与探索,走的是“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产权、资产所有权等深层次问题,也没有一家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真正变成了企业。如内蒙古、广东、云南、新疆等省(区)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他们主要采取了整合属地化地勘队伍、推进内部企业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等措施。改革后,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分配机制摆脱了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极大地刺激了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

三、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考

应当看到,我国几十年计划经济下传统体制给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留下了很重的包袱,用于发展生产的经营性资产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诸如住房、基础设施、养老、医疗、离退休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世界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在发展,整个社会都在发展,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也必须发展。当然,政府政策的推动是发展的前提,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更要主动发展,正视困难,将观念从“要我发展”主动更新到“我要发展”,实现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培育主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做强地质勘查业

地质勘查业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主业,也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优势产业。地质勘查业是矿业的上游产业,受矿业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国家的矿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与地质勘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主业的关键是要找大矿找好矿,要不断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突出重要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矿产勘查。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煤层气和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钾盐、金等16个重要矿产为重点,加强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新区新领域油气资源勘查、13个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勘查和16个重点成矿区带的重要矿产勘查。同时,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鼓励社会投资者依法开展能源与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勘查。鼓励企业开展国家急需矿种的勘查,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及边远地区等经济欠发达且具资源潜力的地区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鼓励开展中东部地区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政府还要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合作提供政策、金融、信息等服务。这就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找矿指明了大方向,这些是近期国家战略性矿种,战略性的矿产资源勘查是公益性的,是国家投资进行的勘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找矿项目,另一方面要放眼于商业性找矿活动,用国家投资项目解决温饱问题,用商业性找矿项目达到致富目的。

2.拉长产业链,走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

矿产资源勘查要选择具有充分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的成矿区带及勘查区,运用新的成(找)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方法手段,分层次、分阶段、分级序地部署地质找矿工作,以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但矿产勘查是高度冒险的事业,包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勘查地质学家任何时候都必须与风险和不确定性打交道。正因为找矿风险大,能够用于开发的矿业权所占比例很低,更应该珍惜这种机会和资源。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疆一队、河南有色局一队的发恩德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职工大部分人的愿望,这样就可以取得事业费拨款,生存就有了保障,然而正是这种依赖心理导致了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进展缓慢。近两年地质勘查业经济的红火,似乎让许多人误以为企业化离我们很遥远,持怀疑态度,有的人甚至持抵触态度,认为企业化根本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改革是大趋势。因为事业体制决定了这些单位不可能实行企业的分配机制等,收入分配机制不灵活就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难以从社会上聘用高端人才,自己的人才很可能被收入高的其他类地质勘查单位或企业“挖墙脚”,一旦人才长期流失下去,就可能使国有地质勘查单位陷入被动,甚至出现主业不能。因此,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在当前大政策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内部要主动深化改革,做到事企分开、体制顺畅、机制灵活,内部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一方面可以调动积极性,激活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少犯错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可以为转为企业打下基础。

(三)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做好延伸产业

1.积极争取地方项目

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地质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全过程,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地质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涉及地质行业的有五大项: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要审时度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做好延伸产业,扩大业务范围,壮大自身经济。

2.建立良好的地方社会关系

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属地化前,是分系统的“条条”管理,任务是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与地方政府很少接触和沟通。属地化管理后,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单位的发展受地方政策的约束;第二,地方掌握着地质勘查费用的投入,包括经费和项目费用;第三,矿业权的取得要靠地方政府审批,等等,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要多与地方政府沟通,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外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因之一。第四,沟通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得过程,信息有可能为单位带来收益。

综上所述,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过了多次政策调整,目前大部分已经属地化管理,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尽管改革初建成效,但还都限于事业体制之下,改革的力度不大,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等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政策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建议、可以探讨,但不可以左右,但我们作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直接管理者,有义务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进行改革,促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郑洪涛.2009.地勘企业“走出去”的6W原则[J].资源与产业,11(4):22-24.

贺建委.2009.地矿企业快步走出去[N].地质勘查导报,01-20(1).

王金亮.2009.浅谈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2(2):43-45.

贺建委.2008.浅析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及工作重点[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1(4):40-42.

王金亮.2009.发挥优势探索合作实现地勘单位经济快速发展[J].资源与产业,11(4):25-27.

王金亮.2001.河南有色地矿局企业化改造模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

⑥ 第二部分 国内外学术交流

国内外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

国内外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

2012年,学会及各分支机构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着力提高学术活动质量,围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地学问题、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注重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工作服务,注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注重为地质学科发展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全年共举办学术会议、论坛、研讨班62个,国际学术会议4个,提交论文或摘要2817篇,参加人数9000余人,有力推动了地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组织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8月6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会展中心,来自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来自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学科研教育机构,涉及冶金、煤炭、有色等行业领域的近700名中国地质学家从盛夏的北半球来到初春的南半球,参加四年一届的“地学奥林匹克”盛会。中国地质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作了题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地质学家的使命和责任”的主旨发言。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代表团的积极参与,成为本次大会引人瞩目的亮点。大会收到中国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摘要800余篇,300多人做了口头报告。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代表团在大会地质展厅设展,展览的主题是:经济腾飞中的中国地质科学。内容包括7个方面:一是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关系及勘查发现,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工程与地质科学,三是中国基础地质科学的重大进展,四是新一代地质技术与地质产品,五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七是深部探测工程专题展览。90平方米的展位全面反映了自上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中国地质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各国参会代表、华人地质学家、在外留学生纷纷驻足中国展台,对中国地质界在推动地学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拓展地质工作领域等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地质学报》(英文版)出版的中国地质代表团论文集,以及各类地质图件、地层年代表受到欢迎。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矿业合作备忘录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地质代表团团长、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在悉尼会见了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部长马丁·弗格森,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矿业合作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了关于可持续矿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常设秘书处迁址北京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负责人签署协议,明确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常设秘书处将迁址北京。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罗兰德·奥博汉斯利共同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处揭牌。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产生新一届执委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质大会理事会上,经过竞选,新一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产生。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董树文研究员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司库。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年论坛暨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实现找矿突破作贡献

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国地质学会首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年论坛暨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李金发主持。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出席大会的有关领导有: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原理事长张宏仁,中国地质学会原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助理王炯辉等。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刘嘉麒院士、裴荣富院士、郑绵平院士、杨文采院士、马永生院士和来自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及局属单位负责人,中国地质学会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地勘行业有关单位领导,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各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全国地勘行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和第四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约300人出席了大会。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向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发出——积极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倡议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朱立新研究员在会上宣读了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的贺信;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现任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丰成友介绍了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复建和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并代表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向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发出了积极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倡仪;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任主任委员侯增谦研究员回顾了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历史与成就;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瑞江研究员发言,对于承办青年工作委员会表示欢迎和支持;中国五矿集团总裁助理王炯辉先生代表地勘行业的代表发言,对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恢复成立表示热烈欢迎;李廷栋院士作为院士代表发言,并对青年地质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提出殷切期望;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张洪涛教授做大会发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于海峰副司长做了题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工作部署”的大会发言。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论坛设立了“紧缺矿产和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找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中国能源资源的未来”三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勘行业各部门的科研与生产一线的科学家、青年地质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我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展开讨论,建言献策。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青年代表发言

媒体报道

主办找矿突破高峰论坛 暨首届中国·内蒙古矿业国际博览会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8月17日,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找矿突破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内蒙古矿业国际博览会”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伟,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白宝玉在论坛暨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主持论坛暨博览会开幕式。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五位院士、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叶天竺研究员,王安建研究员,杨帅师分别做了《国内外油气资源现状与展望》、《青藏高原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勘查区矿产预测方法研究》、《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矿产资源需求分析》与《用好地勘基金,努力实现找矿突破》的大会主题报告。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李雨时,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巡视员陈天保,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赵保胜等地勘行业有关部门领导,部分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全国地勘行业及内蒙古自治区地勘行业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近300人出席了论坛暨博览会。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矿业博览会

博览会现场的每一家矿业单位都用不同形式的设计展示了所属的矿种,吸引了本行业人员及近千市民的关注。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接受采访

媒体报道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朱立新秘书长率团赴意大利出席首届“中意地球科学论坛”

9月16—23日,以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为首的18名中方代表参加了在意大利科森察省卡拉布里亚大学召开的首届“中意地球科学论坛”。该论坛由青年工作委员会和意大利地质学会青年分会联合举办,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的矿床对比及地质演化”为主题,来自中国、意大利两国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会议期间,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分别与意大利地质学会主席CarloDoglioni、意大利国家地质学家委员会主席GianvitoGraziano举行了正式会谈。朱立新详细介绍了中国地质学会的基本情况、中国地质研究工作的现状,双方就两国未来可能合作的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中国代表团参观了卡拉布里亚大学自然科学学院化学实验室及古生物博物馆,考察了西西里岛活火山。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中方代表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丰成友,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志明,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桂芳副教授、汪洋副教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孙桂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地质师刘传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郭清海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琦副教授分别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通过本次论坛,中意两国地质学家建立了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建立了友谊,为两国地质学会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听取了意方有关地中海地区矿床及地质演化的诸多报告。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联合主办2012年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18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做主题报告

“2012年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于6月16—1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研讨会作为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及台湾中央大学、台湾大学共同主办,福建省地质学会、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承办,共有来自海峡两岸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会,18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做了主题报告。

会议开幕式由朱立新秘书长主持。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在开幕式上致辞。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柯少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何南飞及台湾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所长李锡堤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共同表达了对海峡两岸地质学家就地质灾害防治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让海峡两岸地质学家共聚一堂,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探讨科学原理,共同破解地质灾害难题、推动防治地质灾害科技进步,必将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地质工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人民生活谋福祉,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主办深部钻探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承办,安徽省地质学会、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协办的深部钻探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于12月14—17日在合肥举行。培训班受到全国各地勘单位的关注和响应,来自全国地矿、冶金、有色、煤田、武警等系统的60多家单位15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甘行平主持。朱立新秘书长致开幕词。徐小磊副局长代表安徽地勘局对培训班顺利举办表示祝贺。

朱立新秘书长致开幕词

甘行平主持开幕式

深部钻探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会场

培训班旨在全面推动深部地质找矿和钻探工作的开展,提高钻探效率和水平,推广深部钻探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培训和交流深部地球探测技术发展、深部矿体勘探钻探技术方法研究成果、深部钻探设备选择及应用、深部科学钻探施工方案等内容,并结合考察深部地球探测计划项目3000米的施工现场,使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深部钻探技术方法。

参观庐枞3000米科学深部钻探施工现场

庐枞3000米科学深部钻探项目负责人与学员交流

向参加培训班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⑦ 复旦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计科狗答一波,首先推荐阚海斌老师的线性代数!(如果是文科生就算了吧。。。)

线性代数一般学校都有的课。如果想从事理工科方面的这门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这个课和高中脱节太大,矩阵的内容太抽象而复杂,很少有老师能够讲的深入浅出,大部分都是上的云里雾里的。但是!阚老师这个课讲得几乎没有半句废话,每当一个新定义出现的时候都会先做好充足铺垫,并且会给你讲一下你学的这个在计算机科学里以后有什么用,比如特征值在人脸识别数据降维里都有什么用,总之强烈推荐。

最后要说一句,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枯燥的,所谓的课程有趣也是需要你对老师讲的内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看法之后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而如果是专业课的话老师一学期16节课基本上课本内容都是刚好讲完,所以还是需要私下对书本有了一定掌握之后再去蹭课啊~

⑧ 功勋卓著的开拓者 地质学界的一代宗师——黄汲清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大会发起单位暨主办和协办单位贺词

尊敬的曾培炎副总理,尊敬的孙文盛理事长,尊敬的地学界的老前辈们,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值中国地质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共同缅怀黄汲清先生的光辉业绩,纪念先生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做出的开拓性的贡献,激励后来者为祖国的地质科学的进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祖国的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黄汲清先生1904年3月30日出生于四川仁寿,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汲清先生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黄汲清先生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第十五届、第三十二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先生于晚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汲清先生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的一生;是正直坦荡、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宽厚待人、道德高尚的一生!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敲天下之石头”,这是黄汲清先生的座右铭。黄先生治学严谨,重视实践,学识渊博,勇于创新,他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真理。黄先生在古生物学、古地理学、地层学、岩石学、冰川地质学、区域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地质编图等领域都有非凡建树,特别是在构造地质和石油地质领域中,更是功勋卓著。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提出的“多旋回的造山运动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的学说,至今,仍是指导中国地质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他撰写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成为中国历史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男儿立志多雄风,千秋不移石油情”。黄汲清先生是我国石油地质学和陆相生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他对大庆油田的发现以及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所做出的贡献,永载中国石油工业的史册,永不磨灭。

“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并利用这种认识去保证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纪念黄汲清先生,就是弘扬他对国家和民族充满责任感的精神,弘扬他矢志不移追求科学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弘扬他献身地质科学的精神。探索地球奥秘永无止境,地质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让我们永远学习黄汲清先生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

祝大会圆满成功!

2004年6月7日·北京

注:贺词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戴进业宣读

⑨ 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的获奖名单

学校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博士生姓名北京大学数学贾晨北京大学数学代立云北京大学数学王少峰北京大学物理学刘永椿北京大学物理学孙兆茹北京大学物理学张甲举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王册明北京大学化学杨麦云北京大学化学侯绍聪北京大学化学谢然北京大学化学肖先金北京大学生物学纪玉锶北京大学生物学王刚北京大学生物学施慧北京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梁存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邓凯北京大学心理学张喜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丛治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张文北京大学历史学陈晓伟北京大学历史学张德明北京大学哲学杨洪源北京大学哲学李延军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谢娟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李灿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黄芊芊北京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张荣庆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杨雷静北京大学力学周健北京大学地理学王戎北京大学地理学王旭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黄昕北京大学生物学王维斌北京大学生物学周静怡北京大学生物学杭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韩启飞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王丽北京大学临床医学谢涵北京大学药学罗宜孝北京大学药学王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张乾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魏义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宋魏巍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詹新宇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李黎力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姚东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艾翔中国人民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何安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杨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陈雷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毛畅果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曾毅中国人民大学数学马龙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宁静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赵然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李辉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陈福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张文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陈欣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路向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杜磊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盛亦男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李肖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韩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袁焕鑫清华大学水利工程马宏博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余智勇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范丽丽清华大学光学工程曾召利清华大学机械工程李津津清华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孙欣尧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刘东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冯旭宁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周天睿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陈晓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娇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沈玮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代季峰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邓涛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鞠生宏清华大学力学马寅佶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张如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申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王文坦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永杰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戴升清华大学数学蔡钢清华大学物理学张金松清华大学物理学刘军伟清华大学物理学陈鹏程清华大学化学刘凯清华大学化学吴宇恩清华大学化学龙勇清华大学生物学马丹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张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罗杭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马特清华大学社会学喻丰清华大学法学蒋铃清华大学设计学刘派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张达清华大学生物学潘孝敬清华大学政治学杨原清华大学法学李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刘增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费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金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费成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孟雪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赵小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兰明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许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石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黄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宗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殷建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李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林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建锋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李克勇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王聪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贾甲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牟进超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武玉伟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陈冰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秋汉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孙言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程虎虎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张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牛艳玲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赵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廖人宽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付宗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赵东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张清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王振忠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张娜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赵勐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何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刘磊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学林刚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蒋文晓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戴家武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起晓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张永芝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陈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李西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何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卫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夏明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林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刘全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陈安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张文涛北京师范大学数学杨四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钱超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何敬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曹硕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任华忠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王成芳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夏灿玮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孙栋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代云容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李发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孟庆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朱国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赵旭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王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欧阳常青南开大学化学徐彬南开大学化学唐青南开大学化学张志君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李维尊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毛其淋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刘斌南开大学历史学杨豪南开大学政治学张翔南开大学生物学王怀民南开大学生物学边鑫南开大学工商管理谭有超南开大学数学王兴春南开大学统计学冯龙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李贞玉南开大学物理学娄凯南开大学物理学王槿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范飞南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孙宁南开大学哲学刘晋祎南开大学临床医学苏龙翔天津大学化学竺传乐天津大学化学许友天津大学力学杨绍琼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田文杰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高慧敏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罗文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康艳茹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童来会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于敦吉天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朱雷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刘勇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秦颖天津大学水利工程王高辉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李诗纯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李奕帆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马倩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道舒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易茜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武晓莉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冯琳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赵清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宋金龙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刘立钊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周豪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张卫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任健康大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徐琴琴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白芳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张胜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樊俊铃东北大学化学陈帅东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宁兆龙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慧敏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胡军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蔡志辉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曹宇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刘中秋东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王坤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宋克臣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李伟伟吉林大学哲学陈飞吉林大学法学张超汉吉林大学工商管理单标安吉林大学应用经济学赵宣凯吉林大学数学赵晓朋吉林大学物理学姜立伟吉林大学化学王传洗吉林大学化学刘轶吉林大学化学朱守俊吉林大学物理学李守瑞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魏成国吉林大学临床医学苗晓吉林大学兽医学顾敬敏吉林大学机械工程黄虎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郑佳红吉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王秀刚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徐彬彬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袁巍吉林大学地质学王枫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学马国庆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田彦婷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徐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国峰楠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孙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耿雪松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杨振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吕云卓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陈海燕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彭庆宇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张鲁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苑振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苏晓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孙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朱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白久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刘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张慧超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于耀光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祝青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陈硕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张磊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赵磊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梁斌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张伟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倪春军复旦大学历史学陈玮复旦大学哲学李主斌复旦大学政治学强舸复旦大学公共管理贺小林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高琳复旦大学数学郭垚复旦大学物理学郭聪复旦大学化学孔彪复旦大学化学张卡卡复旦大学化学仰志斌复旦大学生物学王传超复旦大学生物学杨辉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唐长兵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鲁海生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琪复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陆晓慧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杜昕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刘卫仁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戚鹏复旦大学药学李剑峰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李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吴琳琳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李美燕同济大学化学王欢文同济大学数学陈浩同济大学物理学刘文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李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王慧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陈海兵同济大学建筑学周伊利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彭登峰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志鹏同济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金雁敏同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房玉江同济大学临床医学李海玲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李贵萍同济大学法学赵歆同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王婷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赵文华上海交通大学力学李寅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何凤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瞿叶高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杨晓光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陈晓钢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王睿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傅洛伊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窦晓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郭兴梅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周雪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王美晓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任怀瑾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黄俊上海交通大学化学董瑞蛟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王玉东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杨志军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谷麟上海交通大学药学王汝冰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杨显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黄志敏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林锦骠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李勉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王吉林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张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汪明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陈思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詹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马德浩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刘心娟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李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刘运林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沈斌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张金中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戴建兵南京大学哲学代建鹏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王国俊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李伟军南京大学法学雷俊生南京大学政治学倪春纳南京大学社会学吴新慧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王学军南京大学历史学魏晓锴南京大学教育学钱小龙南京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宗乾进南京大学数学王林南京大学物理学陈伟南京大学物理学李林南京大学物理学顾铭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薛俊俊南京大学物理学孙宏祥南京大学化学陈小雨南京大学化学谢劲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苏冠勇南京大学天文学柳若愚南京大学大气科学诸葛小勇南京大学地质学杨水源南京大学生物学黄振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杨怡玲南京大学临床医学戚荣丰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史北祥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王晓佳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陈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宋良龙东南大学物理学马亮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朱斌东南大学电气工程臧海祥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赵金宝东南大学生物学胡雯东南大学临床医学彭新桂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王荣斌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吴志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段忠贤浙江大学数学胡思煌浙江大学物理学孙云蕾浙江大学化学许林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白小龙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王林涛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文伟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台浙江大学电气工程翁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徐海亮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吴晶军浙江大学力学李倩倩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胡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池清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章逸丰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树森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徐斌浙江大学生物学朱律韵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陈再明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刘贺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张薇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傅鹰浙江大学药学陶蓉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蔡宏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周宗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芮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贺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徐来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陈洁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陈武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闫溢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卫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陈登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廖国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陶永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高新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冼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朱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夏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李亚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祝恒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孙加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曹雄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张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汪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黄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刘愉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范传刚厦门大学化学曹烁晖厦门大学化学徐桂良厦门大学化学吴选俊厦门大学化学郭文熹厦门大学化学彭军波厦门大学生物学陈艳厦门大学生物学李汉杰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杜川军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梁彦韬厦门大学数学吴国春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苏佳厦门大学理论经济学付才辉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蔡昌达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张文城厦门大学中国史刘婷玉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王营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崔春山东大学历史学刘涛山东大学数学宗高峰山东大学物理学马衍东山东大学化学代鹏程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许醒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徐菲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张俊杰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史志成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崔晓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李海涛山东大学基础医学张猛山东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周云平山东大学药学刘春喜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冯超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母伟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王涛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张伟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张晓娜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何超武汉大学应用经济学祁毓武汉大学法学袁康武汉大学法学郭少青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徐旭武汉大学公共管理殷宝明武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豫鹏武汉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龙浩武汉大学化学张翠玲武汉大学化学武文博武汉大学化学秦四勇武汉大学生物学陈浩武汉大学口腔医学撒悦武汉大学水利工程蒋水华武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刘念武汉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黄志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聂勇伟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熊小东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黄旭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张云菲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张恒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陈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汪艳霞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靳小翠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刘海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王金霞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段东圣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雷蕾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布宁斌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刘欢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伽龙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罗亚莉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冯晓楠华中科技大学力学刘大彪华中科技大学中西医结合赵寅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邹丽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向小曦华中科技大学药学程彪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学王程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刘磊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邓玉萍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雄湖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王纲金湖南大学力学冯慧湖南大学机械工程付建勤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康旭东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陈安伟湖南大学物理学许金友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瞿佰华湖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陈月皎中南大学物理学易早中南大学冶金工程阳海棠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孙翱魁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梁霄鹏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张理源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吴飞翔中南大学机械工程蒋日鹏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王中钢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邓江明中南大学力学武井祥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邓东平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周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张科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彭康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张毅中南大学生物学许晓娟中南大学基础医学赵璐晴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陈攀中南大学护理学叶曼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廖洁月中山大学公共管理温明月中山大学中国史辜梦子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张倩中山大学应用经济学陈中飞中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周少锐中山大学生物学刘徐兵中山大学物理学胡伟中山大学光学工程辛洪宝中山大学化学暴欣中山大学化学刘亦武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孔令军中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郭东生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苏卓中山大学生物学赵强中山大学药学吴思涵中山大学口腔医学吴桐中山大学口腔医学刘中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郭小燕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杨雪娇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王德深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关伟盛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唐征海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赖志燚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林峰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余天佑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宇晖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魏嫣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姬小趁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刘华敏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刘勇军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曾自强四川大学哲学杨子路四川大学历史学马英杰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晏青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高宪春四川大学物理学陈军全四川大学数学卢明四川大学生物学陶向四川大学物理学郭静华四川大学化学蔡云飞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曾维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刘壮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施奇武四川大学光学工程杜永兆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马猛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伍颖颖四川大学生物学袁克非四川大学药学杨洋四川大学基础医学张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刘非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华青重庆大学土木工程黄磊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何辉超重庆大学物理学张虎林重庆大学数学周寿明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李林昊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柴林江重庆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张磊重庆大学应用经济学陶勇重庆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秦华锋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黄勇军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朱全江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唐海龙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吉彦达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刘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盛俊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李祥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梓源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宋渤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王长安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杨爱军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尹行天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沈超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骞雅楠西安交通大学力学龙建民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杨涛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韦玉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王治国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黄缘缘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唐学亮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王永香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学罗成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学杨文婷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朱茜茜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韩亮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曲凯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董艳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林绍波西安交通大学数学郗平西安交通大学数学贾纪腾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魏鹏飞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李璐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褚衍辉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马雄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海超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梁韵基西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周珍西北工业大学数学李斌龙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吴宏景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陈瑞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孙加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邓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徐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操信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王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王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孟江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成玉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学吴勇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王昕兰州大学地质学曹泊兰州大学中国史丛振兰州大学物理学刘作业兰州大学生物学孙旺盛兰州大学生物学王媛兰州大学公共管理王学军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吴巍炜兰州大学应用经济学咸春林兰州大学物理学杨科兰州大学物理学张俊丽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唐忠宝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胡荣荣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贺方彬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王雪竹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杨发庭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刘宇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武庆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刘灰礼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王旭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胡浩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王松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张柳燕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高安然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孙征宇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张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语言文学李小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张占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刘昌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杨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陆万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语言文学惠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刘宏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理论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宋瑞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刘西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队指挥学饶德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陈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队指挥学于祥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包学兵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张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孙良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杨跃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曾令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杨俊刚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秦军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陈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程国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江天

⑩ 赵鹏大的学术交流

由于赵鹏大院士在国内外矿产普查与勘探和数学地质学界的声誉和影响,他经常被邀请出席或主持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学者赵鹏大教授宣读了《矿产定量预测的基本理论、基本准则和基本方法》,引起与会各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1992年他应邀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并受聘担任数学地质Ⅱ224分组讲座会的主持人。大会期间,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授予他国际数学地质最高奖——克伦宾奖章,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新华社作为一条重要新闻发往国内,全国各大报刊登载。
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他被国际数学地质协会选为负责筹备数学地质学科组讨论会的专门委员并主持分组讨论会。
2011年5月27日获悉,我国著名数学地质学家、矿产普查勘探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获得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终生荣誉会员”称号。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副主席成秋明教授代表协会向赵鹏大院士颁发荣誉证书并宣读了贺信。 据悉,2011年5月6日,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经过提名和全体理事会会员投票,全票一致通过授予赵鹏大院士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他是第五位获得该荣誉的科学家,前四位分别是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的创始人包括Dan Merriam(2005),Richard Reyment(2008),Danie Krige(2009),和Walther Schwarzacher(2010)。
由于他的学术成就和威望,他在国内外许多学术团体中任职。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际定量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主编,《计算机与地球科学》(美国,英文版)通讯编委,《不可再生资源》(美国,英文版)编委。他还曾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亚洲地区代表、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专门委员、第八届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几十年来,他为发展中国地质矿产事业作出了坚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出版了十多部专著,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为表彰他在建立和发展中国数学地质及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作出的重大贡献,国家劳动人事部于1988年授予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11月,他光荣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又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最近,他被莫斯科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莫斯科地质勘探科学院名誉院士和纽约科学院院士等称号。赵鹏大教授执教四十余年,从50年代开始,他多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矿床普查与勘探”课程,1960年便开始招收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研究生。1978年他首次在中国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数学地质”、“地质勘探中的统计分析”、“矿床统计预测”等课程。1983年,以他为首编著的《矿床统计预测》一书获地矿部优秀教材奖。1984年和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批准他为“矿产普查与勘探”和“数学地质”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他已指导培养博士生四十余人。他指导的研究生多已成长为全国矿产资源勘探、预测和数学地质领域的骨干力量,各自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