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车遥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车遥

发布时间: 2021-03-15 02:36:19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不错的地标建筑

当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过来的!不过呆了快一年,也发现了越来越多超美的地方~

  • 逸夫博物馆

  • 我国首个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的大学

    地大学子持学生卡免费参观哟,里面很多化石、矿物、标本,超级美的石头!我们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一起来参观过这里,之后也有带小伙伴们来这里参观,真的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啦

  • 地大的好看的建筑还远不止这些呢~只有来了这里慢慢发现啦!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球科学菁英班、地质学(基地班)和普通的地质学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菁英班今年第一年招生,是武汉地大和中科院的八个研究所联合办的,官方名称叫C2联盟。地大为了这个菁英班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学院,叫李四光学院,教务处长杨伦亲自担任院长,师资优选全校最好的老师和中科院的优秀教授任课,学校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重视的,我儿子就在这个班。
    分数在不同省份不一样,大致和基地班持平,据说有些省份要比基地班高一点,我们省怎么也要高个五、六十分才敢说有把握,我知道他们班有个孩子实考分比当地一本线高80多分。当然最好还是要有自主招生的分了,自招过了多这二十分把握性要大得多,地大这种学校虽然很不错,但是很多人对它还是有误区的,认同度不高,考分高了报觉得亏了,其实从科研水平、专业排名、就业形势、毕业生薪资待遇,武汉地大的地学在全国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从高考分数角度衡量性价比非常好。广州具体多少不清楚,您可以查一下当地近几年基地班录取分数参考一下,无论菁英班还是基地班招的人很少,每个省过不去三两个人,有些省甚至就招一个学生,所以偶然性很大,前几年的分数只能参考。
    补充一下基地班和菁英班的区别,除了楼上说的,还有就是菁英班学的东西要比基地班多,地质学基地班主要课程还是地质学,而菁英班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与卫星监测等四个大的方向,到大三大四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再细分,去八个不同的中科院的研究所做研究性学习。
    该校“地球科学菁英班”201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学生志愿,选拔自主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秀、有志于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高考优秀学生进入菁英班学习。菁英班管理采取大学二年级分流补进,大学三、四年级只分流不再补进。入选菁英班的学生,将在本科阶段采取“双导师制”和“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大一、大二集中学习基础课,大三分四个专业自主选择学习,大四进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相关所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性学习。本科期间有机会参加由中科院、地科院相关专家开设的专题课程和讲座学习。本科学习期间,成绩优秀者可获得专项奖学金,并可获得推荐保送攻读中科院和地科院相关研究所及本校研究生的机会。

    另:我也是地大的,今年是首届菁英版招生,高考的时候会招生,且经过大一学习以后,在大二时会进行分流补进,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方向进行培养,菁英班的同学并不是绝对的而且每学期都会淘汰掉5名左右的同学,其他专业的同学如果学习好也可以再大二的时候申请进入精英班。
    望采纳!!

    都是转的

    3. 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遥感怎么样

    我们学校的地质遥感还是相当强悍的,读研的话推荐田淑芬老师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

    4. 中国地质大学招收区调研究方向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始末

    顾德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以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主的基础地质研究任务日趋繁重。为缓解当时区调队伍中较高层次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的短缺,使新颁布的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DZ/T001—91) 》更好地实施,不断提高区调图幅质量和区域地质研究水平,原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和教育司委托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 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的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先后共招两期,分别于 1996 年、1999 年毕业。这些毕业生在区调行业为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水平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次招收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为中国地质大学招收大批委培生提供了经验,亦为中国地质大学后来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一、招生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开展了 1∶ 100 万和 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当时采用的填图工作方法基本是学习苏联的。局部地区也开展了1∶ 5万区域地质填图,其工作方法也是从苏联学来的。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欧美地质科学和地质填图方法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6 年,原地矿部设立了 “1∶ 5 万区调中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并列入部 “七五”重点科技攻关第十六项 ( 编号 86016 -02) ,开展我国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发育区的 1∶ 5 万区调填图方法研究并委托原地矿司 ( 后改名直管局) 负责织组实施。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 “把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改革传统的区调填图方法。在既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有关的先进填图方法,又包容我国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典型试验区进行填图实践和研究,突破目前地质填图方法的技术难点,总结和创立一套适合我国特色的花岗岩区、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地质填图方法,以填制出新一代的地质图,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水平。”经过 4 年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典型区专题实践,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区的 1∶ 5万地质填图方法体系,其最大特点在于: 把当代地层学、沉积学、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与 1∶ 5 万区域地质填图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在学术理论上和 1∶ 5 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实践上都具有深远意义和实用价值。在项目进行的后期,这套填图工作方法在全国 1∶ 5 万区调填图中推广,同时原地矿部按照新填图方法制定了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行业规范———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DZ/T001—91) 》,全国区调行业学习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形成了热潮,我国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正向着新的水平迈进。

    “区域地质调查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系统的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质解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测定、岩矿测试、古生物 ( 包括微体古生物) 鉴定等综合研究手段,阐明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岩浆活动等基本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为矿产普查提供方向和依据,为工农业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这是一项既具专业性又具综合性的工作,要求进行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地质理论和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还要具有较多的野外工作经验。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参加区调工作的部分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够理想,基础地质理论掌握较弱,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较慢,综合研究能力较差,且野外实践经验较少。

    “七五”末,原地矿部决定,到20 世纪末完成200 万 km2面积的1∶ 5 万区调。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是相当困难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原地矿部直管局加大了部署。不但省区调队进行 1∶ 5 万区调,有些勘探队亦进入区调行列,进行 1∶ 5 万区调。同时一些地质院校也参加 1∶ 5 万区调工作。我有幸自 1989 年开始,步入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了尽快掌握地质填图方法和管理要求,经常参加一些 1∶ 5 万区调项目的设计审查、野外验收和最终验收,学习新、老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和区域地质调查管理。同时亦了解了这些单位参加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筹备和招生

    1992 年秋,部直管局区调处在西安召开秦岭造山带填图经验交流会,我参加了会议。会间原地矿部直管局区调处陈克强处长征求我对当时区调工作的意见时,我谈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勘探队进行 1∶ 5 万区调的图幅质量问题; 其二是参加 1∶ 5 万区调的部分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较高层次中青年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陈处长问我有什么办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说 “你出钱,我出力,培养一部分较高层次中青年技术人才,然后由他们再带动他们的队友,逐渐提高区调技术人员的素质。”我解释为: 采取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的办法培养区调队的项目技术负责和填图组组长,这些学员毕业后回原单位参加1∶ 5万区调工作,可以担任 1∶ 5 万区调项目技术负责,或者担任项目负责人,甚至可担任区调队的区调质量管理工作。难题是培养经费问题,但也有解决的渠道。例如国家下拨给地矿部 1∶ 5 万区调地勘经费平均费用为 28 万元/幅,而拨给地质院校的地勘费为 22 万元/幅,其余 6 万元是作为人工费扣除了。可将院校参加区调的图幅经费扣除的人员工资部分( 每幅图 6 万元) 作为培养经费。招生名额请部教育司向教育部申请增加委培生名额。陈处长当场就和我讨论了具体工作步骤和招生单位。我提出,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是地质矿产部的直属院校,由我们先招生试点,待条件成熟 ( 资金和招生名额) 后再扩大到其他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主要招收北方的学员,而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则招收南方的学员。当晚,我和参加会议的索书田老师草拟了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回京后,我向区调所所长谭应佳教授、系主任吴正文教授和教务处做了汇报,他们都同意和支持这项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区调所和教务处对招生简章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修改,并向部教育司提出招生申请。期间,陈克强处长到部教育司和直管局就委培生的招生和培养经费的落实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于 1993 年 6 月 20 日地矿部直管局和教育司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局 ( 厅) 发出 《关于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函( 地直函 [1993] 052 号) 》,文中强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以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主的基础地质研究任务日趋繁重。为缓解现有区调队伍中较高层次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短缺,使新颁布的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 编号 DZ/T0001—91) 更好地实施,不断提高区调图幅质量和区域地质研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经研究,从1993 年8 月起,由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 招收20 名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经费由部 “八五”后 3 年新增该校 4 个图幅 ( 北京和武汉各 2 个图幅) 的费用基础上,每幅再增加 6 万元 ( 共 24 万元) 解决。文件的两个附件是招生简章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一:

    招生简章

    经地矿部教育司批准,部直管局同意,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和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于 1993 年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各 10 名。

    研究方向: 区域地质调查

    学制: 2 ~3 年

    招生对象与条件: 各地矿局 ( 厅) 区调队技术骨干。本科毕业,具有 4 年以上 ( 含 4 年) 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外语基础,身体健康,年龄 45 岁以下。

    招生办法:

    1. 由两名高级职称同行专家推荐,经省地矿局 ( 厅) 及所在单位政审合格、批准。各个省局 ( 厅)推荐 2 名。

    2. 推荐由各省局 ( 厅) 向两校统一办理,并随寄体检表,本科 ( 含函授本科) 毕业证书复印件及推荐书,政审材料,于 1993 年 7 月 10 日前寄往校教务处 [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省报名材料寄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中南、西南、华东 ( 除山东省) 报名材料寄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3. 被推荐者参加由学校单独命题的入学考试,考前参加外语、数学、政治及专业基础的补习班。入学考试合格者,录取为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入学时间由 1993 年 8 月算起。

    4. 经费: 在校期间的培养费、完成生产与学位论文各项费用及野外津贴等全部费用,由部 “八五”后 3 年新增给学校的 4 幅图的费用基础上,每幅再增加 6 万元,即按 28 万元/幅全额下达。学生在校期间的工资、书报费、医疗费、探亲费、福利等待遇由原单位负责。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二:

    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岩石、地层、构造及矿产等基础地质理论,系统掌握区调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具有区调生产、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区调人才。

    二、学制与教学安排

    学制: 两年半

    教学安排 ( 见下表)

    教学安排表 ( 委托代培研究生) ( 初定)

    第二学期末进行专题报告。

    学位进修生第一学年在校学习,修满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三、研究方向

    根据委托单位需要及区调图幅的具体情况,围绕总的培养目标,设立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及矿产等研究方向,初步拟定为:

    岩石学方向:

    1. 沉积岩岩石学 2. 变质岩岩石学 ( 含显微构造) 3. 岩浆岩岩石学

    地层学方向:

    4. 地层古地理学 5. 沉积古地理学 6. 生物地层学

    构造学方向:

    7. 区域地质力学 8. 岩石流变学 9. 遥感构造地质学

    10. 区域构造学 11. 构造地质学

    矿产地质方向:

    12. 金属矿产 13. 非金属矿产

    四、课程设置

    硕士学位必须修满 30 ~ 32 个学分,其课程设置分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及读书报告。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必修课 ( 13 学分)

    1. 马列主义理论课 90 学时 4 学分

    2. 第一外国语 160 学时 6 学分

    3. 应用数学 60 学时 3 学分

    学位必修课 ( 7 学分)

    1. 1∶ 5 万区调规范及区调管理 20 学时 1 学分

    2. 沉积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3. 花岗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4. 变质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5. 现代构造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6. 地质构造变形分析 30 学时 1. 5 学分

    选修课 ( 选满 8 ~10 学分)

    1. 算法语言 80 学时 4 学分

    2. 应变测量与分析 30 学时 1. 5 学分

    3. 显微构造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4. 岩石流变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5. 地层学新理论、新方法 40 学时 2 学分

    6. 沉积岩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7. 岩浆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8. 岩浆动力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9. 变质岩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0. 金属矿产地质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1. 非金属矿产地质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2. 现代测试方法简介 20 学时 1 学分

    13. 岩石化学在区调中的应用 30 学时 1. 5 学分

    14. 遥感在区调中的应用 30 学时 1. 5 学分

    15. 物探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 20 学时 1 学分

    读书报告 ( 2 学分)

    在学习期间必须完成 1 篇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围绕论文选题作文献综述。读书报告公开宣读,通过后取得 2 学分。

    五、野外地质调查、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参加 1∶ 5 万区调图幅的踏勘、剖面测制、填图及专题研究与野外验收全过程。加强实践性环节,结合专题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参加样品测试与成果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编写。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文件下达后,各省开始报名,由于当时正处于地质行业最不景气的时期,加之正值夏天,区调技术骨干正在野外工作,报名工作直到 9 月中旬结束。材料到达后,中国地质大学和区调处一起进行了审查,最后确定 8 名学员入学。他们是青海区调综合地质大队 2名,甘肃地质科学研究所 1 名,甘肃第一地质队 1 名,河北区调研究所 2 名,辽宁区调队1 名,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 1 名。这 8 名学员都为男生,都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本科毕业生或函授本科毕业生。在原单位都参加过 1∶ 5 万区调工作,有些还参加过 1∶ 20 万区调,大部分都为项目的正、副技术负责人,个别为填图组组长,野外地质调查经验丰富。学员于 1993 年 9 月中旬入学。至此,中国地质大学第一届委培区调研究生班招生工作圆满结束。

    三、培 养

    1. 补课

    按照部教育司批准的区域地质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以下简称培养方案) ,学员入学后就应编入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按课表进修硕士生课程,但这些学员尚未进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有外语、数学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这批学生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外语、数学由于长期不用而生疏,其专业知识虽然都在用,但让他们完整地答题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确保这些学员能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专门安排基础课教员对他们进行外语、数学补课,并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辅导。经过学员和老师们 3 个多月的共同努力,这些学员都顺利地通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真正取得了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2. 导师选择

    导师的安排采取学员选择和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考虑的因素包括学员想侧重的专业和实习地点的安排。当时中国地质大学正在进行的 1∶ 5 万区调的图幅共 5 幅图,其中由宋鸿林、李志忠两位教授负责的河北省 1∶ 5 万兴隆幅和六道河幅,区内除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地层外,还有变质岩区,构造也较复杂; 另一个测区在山东省中部,沂水县城以北地区,共 3 幅 1∶ 5 万图幅,区内水、火、变齐全,沂沭断裂带 ( 郯庐断裂的山东部分)在测区内通过。这 3 幅图区调,由我负责,聘请游振东教授当顾问,陈建强副教授、苏尚国老师参加图幅工作。最后河北兴隆项目安排 3 位学生,由宋鸿林、李志忠两位教授任导师; 山东沂水项目安排 5 位学生,由游振东教授、陈建强副教授、顾德林副教授任导师。

    3. 课堂教学

    由于第一学期没有进行学位课中基础课 ( 外语、数学、计算机语言等) 的学习,不能中途插班上这些课。1994 年春天即区调研究生班第二学期开学后,考虑到夏天的野外实习都是参加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我们给安排了专业学位课,如 1∶ 5 万区调规范及区调管理、三大岩类区地质与填图、现代构造学及地质构造变形分析等。由于这批学员都参加过 1∶ 5 万区调工作,上这些课时采用教员主讲,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教员总结的方法,或者请学员介绍参加过的 1∶ 5 万区调图幅成果和工作方法,大家进行讨论,指出不足,提出工作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届区调研究生班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主要安排课堂学习。按照培养方案要求,集中学习了公共必修课、部分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要求学员尽量多听一些选修课。

    4. 生产实践

    野外生产实践分为河北队和山东队两队,以下仅记述山东队情况。

    野外实习是学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时机。在野外实习前,我们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侧重和导师的意见,查阅该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尽可能带上参考资料。1994 年 6 月初,我们出发去山东进行第一次生产实践。本队由教员 3 人、硕士研究生7 名、本科生7 名 ( 本科生出发时间为6 月底) 组成。实习时间共3 个月,完成约 2 幅图的生产任务。这次野外工作不仅仅是生产,而是现代地质理论和 1∶ 5 万区调填图工作方法野外讨论、研究和实验的过程。

    由于这些硕士生大都有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实习开始就要求他们阅读测区前人工作成果,在充分野外踏勘后进行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①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题目; ②工作部署的原则及工作布置; ③不同岩类区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④测区的填图单位划分。通过讨论,大家对测区内的填图单位划分、存在的地质问题、解决的途径、采用的工作方法都统一了认识。填图的过程实际是大家学习新的 1∶ 5 万地质填图工作方法过程,因此填图路线采用平行路线穿越的办法,路线上遇到什么岩类就用什么岩类区调填图工作方法填图,回到室内集体连图,如果遇到大片图连接困难时,就组织有关的填图组集体到野外追索和讨论,这样做主要是现场再次统一认识、统一工作方法,保证全队采用同一填图单位,确保图幅填图质量。

    在全区路线填图结束后,要求所有参加填图的人都阅读地质草图,确定专题研究题目( 这些专题既是学员的学位论文,又是项目的专题研究内容) ,并根据各人专业侧重不同进行分工,各人根据自己专题的题目设计研究内容和野外收集资料的地点和路线,这样便于全队的工作安排。在实测地质剖面阶段,全队所有的人都参加实测剖面,但分工时除保证每一位学员都要参与不同岩类区的剖面测制外,还要兼顾各人的研究专题有所侧重,这样既保证了学员对不同岩类区工作方法的全面学习和全队生产任务的完成,又能保证各得其所,保证论文资料的收集齐全。野外结束前,要求各位学员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包括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和专题研究的资料两部分,在专题研究部分要求提出室内研究工作内容和下一步计划。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员在室内学习阶段能结合自己的论文,做一些实际工作。

    第二次野外生产实践是在 1995 年夏天。野外工作之前,组织学员阅读测区成果草图,查阅测试结果,在熟悉全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要求学员做好野外工作计划。野外工作主要根据学员工作计划,安排学员专题研究,进一步收集学位论文资料,进行必要的路线追索、取样等精细观察。

    在第二次野外生产实践的后期,我们请游振东教授进行野外指导。一方面请游老师对我们近 3 年的工作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前人的工作成果有较大改变或我们工作中有重大发现的地段; 另一方面请游老师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对变质岩区填图工作方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答疑。学员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第二次生产实践的最后还安排一项重要任务是参加我们项目的野外验收。这一次出席我们项目野外验收会的专家有山东省地矿局地科处处长、区调管理专家、局区调质量监控组成员、中国地质大学科技处何科昭处长和专家赵崇贺教授,山东省地矿局的专家都是山东地质通,且对 1∶ 5 万区调填图工作方法及区调工作管理都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要求学员把参加野外验收过程当做一个学习过程。既接受他们的质量审查,又学习他们先进的填图工作方法,也可当做我们的外聘老师的一次现场教学。会议期间,学员们和老师们一起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还主动请教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 学位论文和答辩

    第二次生产实践后学员都转入室内研究和学位论文的编写。我们给学员提出如下要求: 其一,确保使用的资料的真实性,无论使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还是使用别人收集的资料,都要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张插图都是真实的。其二,做各种测试和鉴定,凡是能自己动手的则自己动手,特别是岩矿鉴定需要自己观测。即使已有鉴定报告也需要自己检查一下,其目的是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三,不要写成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式的论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通过野外点、线、面的调查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研究和科学总结而写成的,其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史等章节齐全,面面俱到,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论文则要求就某一科学问题进行论证或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恰当的科学结论。其四,论文要精简,如果经过适当修改就可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就更好。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每一位学员都完成了一篇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过程,而对于这个班来说,也是委托培养单位对培养效果验收的过程。因此,我们聘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区调处 ( 原地矿部直管局区调处) 原处长陈克强教授和当时的处长其和日格教授参加他们的答辩委员会 ( 后因陈克强教授有重要会议而未能出席) ,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由吴正文教授和谭应佳教授担任,答辩委员还有邱家骧、周珣若、宋鸿林等教授。正式答辩前由各位导师主持,讲解了答辩的准备工作、答辩的注意事项等,并进行了试答辩。答辩时,学员们宣读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在回答答辩委员会和参会者提出的问题时,都能综合各方面的问题,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特别满意。最后都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

    四、第二次招生

    第一批学员毕业后,部教育司和直管局都很满意,并同意招收第二批 ( 第二届) 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1996 年暑期进行招生,所有招生程序和第一届相同。这次中国地质大学也招了 8 名学生,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区调队 2 名,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第二区调队 1 名,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 1 名,山西省地矿局 214 地质队1 名,山东省地矿局区调队 2 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所 1 名。这 8 名学员都为男生。都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晚期 ~90 年代早期的本科毕业生,都参加过或正在从事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个别学员担任过 1∶ 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或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都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地质理论和地质工作方法。

    第二届区域地质研究方向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第一届相同,培养过程也基本相同,只是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编写工作安排有所不同的。“九五”期间,中国地质大学共承担了 8 幅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地点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固阳地区 3幅,多伦地区 5 幅,大部分学员的生产实践都安排在这两个队,个别学员因原单位也承担着区调任务,且是项目进行中途来参加学习的,就将他们的生产实习地点安排在原单位的原项目。其中仅一名学员随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的编写。学员的学位论文取材相对分散,部分学员论文取材于中国地质大学承担的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区调项目; 另一部分学员论文则取材于原单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区调项目。经过 3 年培养,都以优秀或优良的成绩毕业。

    五、效 果

    中国地质大学两届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在区调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青海省一位学员还没有毕业就被局人事处选中,调局地科处负责全省的区调工作管理,后任地调院副院长和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甘肃省的一位学员毕业后经过一阶段实践,调任地矿局地科处处长兼地调院总工,后任地矿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河北省两位学员毕业后正逢我国 1∶ 25 万区调试点工作,他们都参加了 1∶ 25 万承德幅区调试点项目,其中一位任项目负责。辽宁省学员毕业后被任命为省地矿局区调队总工程师。山西省一位学员在地调院专门管理区调项目,另一位学员参加青藏空白区 1∶ 25 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任项目负责人,成绩显著,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后来部分学生又攻读了博士学位,向更高层次迈进。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工作在区调工作第一线,为提高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水平而努力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为中国地质大学在培养在职工作人员高层次学历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方法和经验,也为后来招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5. 有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遥感的老师

    目前,武汉大学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很有实力。其他学校有实力的有,中国专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属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此外还有重庆师范大学等。
    成秋明博导--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不过好像在武汉。
    听说资源与环境遥感方向的刘少峰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一个田淑芳,别人就不知道了。建议你去地质大学(北京)论坛里问一下。
    加油!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具体内容网络一下

    591代写毕业论文

    591lw

    祝您好运

    也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回答

    6. 中国地质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18级的地大抄小学弟来晚了!

    地大的专业,当然是地质方面的专业比较强。所以我还是推荐地质类的专业!地大的地质工程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是地质学类中的王牌。

    专业是校品牌专业,2007年获得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资助,2008年与2013年获得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资助。

    7.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具体研究方向:
    1、岩石圈三维结构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2、造山带结构、组成、演化和动力学研究
    3、生物找矿、生物选矿技术
    4、区域地质调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5、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地质环境监测上的应用
    6、3S(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遥感)集成技术及其应 用
    7、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调查规划和开发
    8、应用矿物学和宝玉石学
    9、古生物化石鉴定和微体古生物化石样品处理鉴定

    可从事领域:
    一、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1.金属和油气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技术
    2.环境地球化学可以从事以下三方面工作:
    ① 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重点是地方病成因研究;
    ② 自然环境中有害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分布和迁移转化研究及防治对策;
    ③ 地球化学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通过系统研究1.5万年以来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预测全球未来五十年的环境变化。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信息技术
    1.国土资源遥感调查与信息技术;
    2.城市地理信息与动态监测技术;
    3.土壤侵蚀遥感与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系统;
    4.线路工程地质遥感与选线环境评价;
    5.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与水利信息化建设;
    6.配网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力、电讯资源管理系统;
    7.流域资源环境综合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8.车载GPS与智能交通系统。

    三、应用第四纪地质研究
    1.地质灾害机理预测与防治:主要是区域地壳稳定性预测、大河流域防洪减灾研究、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国土资源规划及城乡资源环境设计;
    3.岩溶地貌与旅游资源开发

    四、生物找矿及生物选矿技术

    五、海岸带工程地基勘查、海洋旅游资源规划、海洋砂矿勘查开发

    六、危机矿山隐伏矿体的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外围找矿

    七、各类石材勘查与开发利用

    八、金属、非金属材料开发应用

    8. 胡克的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男,1957年7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市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博导 现任职务:副院长
    学历学位教育
    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地质学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岩石学硕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岩石学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89—1996年 长春地质学院任教(1991年原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原地矿部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1998年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
    1998—1999年 长春科技大学任教,担任国土资源系主任
    1999—2000年 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
    2000-2001年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任国土资源系主任
    2001-2004年 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和外事工作
    2004.12 至今 任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
    中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委员会 理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编委 胡克、吴东辉等,2000,城市生态环境受沙尘暴影响的研究实例,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v31(3),p265
    杨吉龙、胡克,2001,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世界地质,v20(1),p43-51
    杨吉龙、李家存、胡克等,2001,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长春科技大学学报,v31(专辑),p18-20
    胡克、吴东辉、杨德明等,2001,远源沙尘暴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长春科技大学学报,v32(2),pp176-179
    王建国、胡克,2002,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土资源(4),p42-45
    [介冬梅、胡克、白跃华等,2003,东北平原的碱性尘暴,第四纪研究,v23(2),p
    胡克、王云等,2003,长春市“2000-04-07”远源沙尘湿沉降携带细菌研究,中国沙漠,v23(6),p652-655
    陈桥、胡克、文屹等,2003,鞍山市铁矿山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世界地质,v22(2),p166-171
    杨娟、胡克,2003,城市房屋拆迁中土地使用权补偿价值的探讨,国土资源(12),p28-29
    胡克,2003,矿山土地污染场区的防治与管理,见中国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手册,地质出版社(北京),p103-117
    陈兵、胡克、介冬梅等,2004,吉林西部碱尘通量及物质特征分析,生态环境,v13(3),p191-193
    介冬梅、胡克,霍新疆等,2004,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的物质特征和成因分析,环境科学v25(2),p27-31
    刘玉英、胡克、杨俊鹏等,2004,吉林西部全新世晚期土壤碳酸盐中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信息,土壤通报,v35(4),p408-412
    陈桥、胡克、冯军等,2004,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的讨论,地质通报,v23(4),p310-313
    张新荣、胡克、王东坡等,2004,植硅体研究及其应用的讨论,世界地质,v23(2),p112-117
    杨娟、胡克,2004,国有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之研究,现代城市研究(8),p61-64
    陈兵、胡克、戴琳娜等,2004,黑龙江省穆陵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济效益评价,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3),p86-87
    陈桥、胡克等,2004,矿山土地污染危害及污染源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v21(4),p50-53
    陈兵、胡克、介冬梅、 H Kitagawa,2004,吉林西部碱尘的通量与物质特征分析,生态环境v13(2),p191-193
    曹振、胡克、张永光等,2004,科尔沁沙地可风蚀性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研究,中国沙漠v25(1),15-19
    李福来、胡克等,2005,中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现状与对策分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66-69
    张新荣、胡克、刘莉莉,2005,吉林敦化地区全新世泥炭沉积中植硅体分析,微体古生物学报,v22(2),202-207
    宋日、胡克、郭继勋等,2005,137Cs示踪法在东北松嫩平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中国草地,v27(3),11-20
    刘莉莉、胡克、介冬梅等,2005,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生态环境,v14(6),908-912
    王建军、胡克、王永慧,2006,矿山复垦产业化的实现途径,资源与产业,v8(1),55-57
    陈兵、胡克、介冬梅、Kitagawa等,2006,松嫩平原西部碱尘气溶胶的时段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分析,环境科学学报,v26(3),515-520
    胡克、陈兵、Kitagawa,2006,松嫩平原西部碱尘元素组成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v36(3)
    学术会议论文
    胡克、吴东辉等,2002,鞍山铁矿山废弃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11
    介冬梅、胡克等,大布苏湖全新世定量古生态过程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11
    胡克、赵伟、陈桥、冯军等,2003,金属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评价体系研究,第六届全国矿山尾矿利用和矿山环境会议论文集,p120-129
    陈桥、胡克,2003,关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的讨论,第六届全国矿山尾矿利用和矿山环境会议论文集,p31-37
    陈兵、胡克等,2004,吉林西部碱尘气溶胶矿物与元素组成和来源研究,过程工程学报v(4)(专辑),p736-741,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会(山东烟台)
    曹振、胡克等,2004,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与表土粒度相互关系研究,LUCC科学研究进展暨中国土地学会年会(北京) 国土资源概论教学课件,国土资源部,2000-01,负责人
    中国东北地区沙尘暴形成机制与预警预报,973子课题专项,2001-2003,专项负责人
    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重建试验研究,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专项,2001-02,负责人
    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定量化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03,子课题负责人
    石家庄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专题研究),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2001-02,工作组长
    黑龙江省穆棱县、鸡东县地质灾害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2002-03,合作负责人
    湖州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专题研究),湖州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2001,工作组长
    盘锦市双台河口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03-2005,负责人
    辽河油田兴-2井井中换热试验,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05-2006,负责人
    辽宁省国土规划专题项目(2005TP043),2005-2006,负责人
    鞍山市铁矿山复垦与生态重建试验工程,2005-2007,负责人 1995,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地质出版社
    1996,华中元古宙高压变质带,地质出版社
    2003,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姜建军主编),地震出版社 2001年,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5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9.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问题。

    你好,我是地质大学毕业的,我以前学的是土木工程。

    地质大学的地质类专业,工程版类专业的就业是最权好的,特别是男生,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班男生都是国企事业单位抢着要,就业比例可说是达到了一比十,即平均一个人有十家单位要。单位的福利待遇也都相当好。你可以考虑一下。

    你说的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这几个专业,首先不建议报自动化,就业前景不好,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是信工学院的,这两个专业还是不错的,我以前有认识这个专业的校友,信工学院的就业前景也是不错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

    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不错的教授

    作为马院同学,来回答一下我接触过的地大优秀的文科教授。(地大各个门类的文科老师基本集中在马院哦~)

    严世雄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伦理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造诣令我映像深刻。

    但是老师非常的和善,对同学总是很友好。

    要是有什么问题或者说疑惑,严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勇于和他交流。他还提倡学生要敢于质疑、勤于思辨,要在自我探索中进步。可以说,他手下的学生总是能从他那儿获益良多。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