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2016地质灾害先进个人

2016地质灾害先进个人

发布时间: 2021-03-14 16:29:51

⑴ 边境管理先进个人事迹怎么写给点参考资料

先写姓名、从事什么职业,然后总结性的概述所取得的成绩。在具体地从思想、工作、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详细阐述。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举几个生动的事例。最后讲他的这些先进事迹所起到的作用或影响。
例如:xx同志在今年的xx景区工作中,他严于律己、竭诚奉献、辛勤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用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即有汶川地震的特大自然灾害,又有梦圆百年奥运的辉煌。而作为景区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他能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保证了景区各项生产工作的安全。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举国上下都为之神伤。xx同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化悲痛为力量,及时地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制定景区相关的应急预案。同时组织进行突发地质灾害预习演练,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而在预习演练时,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这跟本就不可能发生地震,而他则用了一种坚决的态度回决了大家,在他心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高标准,严要求一直是xx同志的工作准则。今年,在我国即将梦圆百年奥运之际,全国各地的很多不法分子对我国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阻挠和破坏。而我景区地处边境,并且外国的游客也非常的众多,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对此,xx同志密切加强与xx边防的联系,带领景区的执法队,对进入景区的人员和车辆严格的监控,较好地维护了景区的治安环境。同时,8月份也正值雨季,为了能保证景区不出任何安全生产事故,不为我国的百年奥运梦“抹黑”,xx同志不顾家里的农活,晚上坚持在单位值班,预防汛情。汛情严重时,一步跨的水位上升比较快,他经常的是一整夜不睡觉。很多的职工看到他很辛苦都提出要求替他值班,但他还是不顾劳苦,坚持自己值班,较好地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近两年,我景区的国内外游客大幅度的增加,每到五一、十一长假,就是xx同志最忙的时候。这个时期他带领着处里的保卫人员对景区内的各种设施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每当遇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时,他都亲自维修,直至隐患排除。有时一干就是一整天,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一次景区内的地下电缆被破坏,当时又是雨天,暴露在外的电缆接头很容易伤人并造成事故。电工出身的他坚持冒雨排除隐患,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修完电缆后,他的衣服已经全湿透了,但他从未对此有过一句怨言。
由于景区历史遗留的原因,当地一些不法居民受利益的驱使,经常带领一些不想买票的游客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理由进入景区。xx同志不怕他们的打击报复,带领执法队坚决同逃漏票现象做斗争,维护了景区的利益,使景区减少了很大的损失。
xx同志身为一名党员,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正确的理念和信念。工作中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全年内,景区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帮,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 地质灾害环境治理个人需要考什么证件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地质灾专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属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5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0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名;
2.近3年内独立承担过5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3.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3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名;
2.近3年内独立承担过5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3.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2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3名;
2.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⑶ 国土资源部关于通报表扬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的决定

国土资发〔2010〕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局面。通过群测群防,做到早期预警,提前避让,有效保护了大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群测群防监测员肩负着“守护生命、守护家园”的生命任务,践行服务于国民生命权利的最高价值准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为弘扬群测群防监测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鼓励群测群防监测员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特通报表扬韩立成等501名同志为“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其中王栋等100名同志为“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王慧英等10名同志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

希望各位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以荣誉为动力,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希望广大群测群防工作人员和国土资源战线所有同志以他们为榜样,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1.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名单

2.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名单

3.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年2010

附件2

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名单

(100名)

北京市:

王栋、王继银

天津市:

丁利

河北省:

高占阔、车延国、张涛

山西省:

徐跃帮、陈志灵

内蒙古自治区:

付引兵、王富强

辽宁省:

马立

吉林省:

郭平、王长会

黑龙江省:

刘波

江苏省:

戚道志、赵士平、孔国华

浙江省:

王慧英、金秀剑、王国根

安徽省:

谈友根、文冬狗、陈朝儒

福建省:

虞祥友、王锦发、卓万生、陈明乾、王正根

江西省:

郭红梅、卢全良、洪新明

山东省:

孙志军、佟琳琳、傅沂庆、王家荣

河南省:

崔军怀、侯伟、赵常海、张耀亭

湖北省:

陈霞东、杨年喜、郑志明

湖南省:

李金钢、阙浩贤、罗卫军、张先雨、黄孝田、邓爱华

广东省:

刘人勇、周月锐、李乾流、屈昌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梁良、梁忠林、雷依丽

海南省:

李荣东、霍青青

重庆市:

董山梁、邓汝学、李德俊、黄兴斗、冉绍平

四川省:

刘如松、杨云、牟怀清、石祥坤、和金成、肖文启、卢小松、阿的木呷、毛泽顺、舒培源、熊堂英、徐胜、饶玉刚、程忠庆、刘富春、黄杰、廖应祥、王华林

云南省:

陈立昌、周万吉、周光伟、高祥明、杨怀志、周艳萍、习绍祥

西藏自治区:

次仁琼达、旦增

陕西省:

黄锋、邓晓卫、张宏举、张忠平

甘肃省:

冯永明

青海省:

曹有仁、马升皓、李玉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

周金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巴合提克·阿班、刘涛

附件3

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名单

(共10人)

浙江省:

王慧英

福建省:

虞祥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梁良

重庆市:

董山梁

四川省:

刘如松、杨云、舒培源

云南省:

陈立昌

陕西省:

黄锋

青海省:

曹有仁

⑷ 国土资源部关于通报表扬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参与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国土资发〔2010〕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部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视灾情为命令,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快速行动,全力组织投入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有力、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多支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安置点地质安全评价、应急找水打井等工作,并服务灾民救助和安置,参与灾后重建,至今仍在灾区辛勤工作。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系统抽调精兵强将,自备装备给养,奔赴灾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调查评估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及下属单位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断裂带调查与研究,获取解译遥感资料并提供给相关部门。

在前方灾区工作的同志,克服高原缺氧、余震不断、交通不便、低温雨雪等多重困难,风餐露宿、忘我工作、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可靠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后方工作的同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贡献力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赢得了地震灾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总结和弘扬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风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作,部决定通报表扬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等27个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单位、刘山青等794名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个人。

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向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学习,学习他们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责任感,学习他们心系灾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恪尽职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更加尽职尽责,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国土资源事业新局面。

希望受到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努力工作,把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培育和体现出来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精神长期坚持下去,为夺取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和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单位和个人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单位和个人名单

一、青海省(9个单位518人)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刘山青、王建斌、宋建国、李志勇、徐卫东、刘红星、汪明道、王德瑜、刘长义、史德、昝明寿、王峻鑫、徐世福、康进军、康维海、李杰、刘国元、蒲毅、王平、姚刚、李成龙、张俊茹

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赵家绪、毕海良、隋嘉、吕宝仓、吕文斌、颜元东、王军、吴国福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吴国禄、边纯玉、李兆钧、胡贵寿、李小林、马晓强、张晓、刘勇、魏刚、宁永春、张隆寿、崔发全、王贵庆、崔发鹏、汪恩福、于晓军、白云、刘钰、武新宁、王占巍、江旺升、杨世新、高立华、曹德云、陈金贤、陈明亮、甘斌、薛建球、周成福、刘应斌、童金庆、张运海、张启、张书珍、姚春海、马良峰、曹千红、马转运、马良元、张运康、王其红、马吉福、李西宁、李庆祝、张永善、宋显祥、周得荣、齐卫兵、杨全有、薛生勤、陈满寿、陈止寿、黄满成、王生满、王生福、瓦永吉、牛万辉、赵永兴、余占忠、陈武仁、余占明、张占荣、陈元寿 黄温家保、白范禄、祁福全、白寿财、白万寿、黄六十三、黄五十九、黄文家保、雷友德、赵文强、贾君、雎建国、张勇、张新荣、王丰成、贾全福、鲁占才、李孝清、刘孝林、张占清、曹德成、张占海、汪雨德、沈士学、夏超忠、崔岩新、王世满、苏海增、孔德玉、张万寿、李建军、王丙丙、张虎、张洪庆、黄进才、赵庆忠、王广宇、王超、宋国财、宁国治、桓秦帮、苗卫生、王广成、王仁青、李得其、王永柱、冯国森、魏顺祥、李春卫、王祖业、崔成林、张科善、杨军、才让旦智、鲁仁军、李发夏、高建庆、孔祥宽、王兴文、陶廷雄、李小泽、孔林孝、莫尚明、孔祥永、韦胜红、余祥德、李玉业、张永福、铁勇、杜彩虹、张常青、董柴琦、何永红、姜年元、冯德忠、丁光业、马成芳、陈清军、余效贵、岳鹏、李希发、刘伟、樊庆业、张海威、杨小辉、柴晓然、李跃峰、刘红军、刘满成、王世民、夏雨普、吴进萍、李有实、乔永顺、刘加学、王杰、常学良、曲娟、魏太明

青海省地勘局

高学忠、刘永恒、张春化、朱贤、高庆、张京平、段仰东、艾宏

青海省水工环调查院

严维德、马兴华、陈锡庆、杜建宁、张洪银、童彦文、哈文录、雷海智、候殿海、李兵、韩江涛、薛庆林、孙满超、王小年、王仲复、彭亮、袁时祥、马鸣、张盛生、田成成、杜文学、耿海深、李育昆、李永国、战辉、贾小龙、黄勇、马还援、宋源祥、朱红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赵世勇、宗瑞玉、原义刚、申占洪、王文华、易文斌、梁江义、郭岐山、吴统一、石云、张云飞、李水芸、黎明、曾国寿、戴瑜、罗友弟、吴英波、金文艺、郑少军、高瑞涛、董国辉、张利军、马文太、乔小龙、杨旭伟、陈富春、朱杰、祁俊良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

孙占科、张兴利、刘文、杨发源、隋源、杨小平、李瑶、严喜、谢治国、刘向阳、李伟、魏振杰

青海省测绘局

唐千里、刘海平、李强、张新声、刘凌霄、陈德理、梁海波、王波、孔繁煜、陈家瑞、万勇治、苏占邦、吴析楚、纪晓东、杨杰、严晶功、张生军、应九臣、孔繁宁、蒋英俊、周建军、张广华、白春平、马生财、马强、马有文、黄太平、李名、杨勇、刘国、岳小勇、李建明、窦超、雒成元、张健、陈岷、丁延荣、戚一鸣、刘玉章、熊占兴、姚刚、郑耀辉、孙剑锋、井厚青、杨海鹏、李文虎、莫龙刚、杨占青、刘宏鹏、龚克、霍景龙、王延、马国福、曾学宏、保长金、吴元文、郭韩勇、陈伟学、李得基、张生成、史占成、李延、刘云、乔华桑、童成宝、易力、丁鹏辉、谢克敏、汪永堂、金跃顺、陈丰田、包东海、王宏伟、刘俊、伊万仁、孙玉华、马学明、解占林、崔天彪、何旭东、王建虎、王国侠、马刚、康福宁、刘海世、范晓明、赵春祥、邓林、陈立飞、李良、刘海玉、吴寿忠、刘维才、汪顺林、杜发泽、梁有山、霍永瑜、杨贵勇、刘书谦、高迎瑞、陈有辉、代永发、王海鹏、李友、赵积昌、孙栋、马明金、马国金、李永海、孟武潮、张万森、陈生全、赵文渊、吴银桥、赵永芳、吕登申、赵得录、马国宝、蔡邦兵、张乃功、欧阳永健、杨德芳、徐喜峰、何志强、宋海珍、汪治权、马成、赵廷宝、蔡洪海、杜国梁、李树安、徐江明、田晓程、陶金、王建、熊元森、邹庆华、史晨星、孟超、万玉辉谈永邦、韩有文、杨元军、侯云、杜国豹、张峰生、马成彪、马永才、杨小平、杨海贤、韩有文、杨海东、张万成、李廷海、韩富财、梁俊杰、李玉伟、陈生权、安万金、祁顺杰、祁伟山熊换新、卢本森、刘延平、陈小项、丁春、左奎、邹仁斌、严继平、熊劲峰、艾杨权、陈雷雷、艾海军、熊书健、肖洪强、肖世刚、李林寿、魏国章、王全德、李云、季增奎、张玉佳、陶国欣、高再良、陈忠、熊永合、张银建、张晓俊、侯燕杰、张厚禄、阎宏亮、包晓虎、魏巍、蒲秉永、焦信博、冶存玺、朱斌、李田龙、张占鳌、蒲正军、韩志清、杨晓英、王恒东、王祖顺、刘盛庆、张斌、张海青、张斌、张建军、李智明、施生寿、卢世伟、姜明伟、曹祥廷、王亮、孙青山、王海岗、杨正青、纪晓东、周敬平、杨生田、张学刚、张里南、李启才、徐家禄、浮超、米利、阎寒、李财风、何君、惠海宁、包明相、王剑、喻杰、杜成玺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卢青建、鲁海民、程忠琳、金长城、王兵、孙海轩、张志青、桑盛毅、温得银、崔建华、霍志强、苏立、孙延成

二、陕西省(7个单位114人)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喻建宏、李强、朱利平、肖平新、孙长安、王雁林、高刚强、汤鹏超、郭长安、王文昭、刘伯敏、韩东方、侯晓宇、刘卫峰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宁社教、高建军、康金栓、滕宏泉、肖志杰、张新宇、支源、李宪、王静、王培林、娄月红、亢宏伟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齐文、蒙晓记、罗乾周、王天明、李益朝、王友林、穆根胥、任娟刚、蔺新望、金光、司国辉、井延泉、贺斌、王宁、侯威、耿战辉、冯晓强、石卫刚、杨平、陈文生、陈凯、高峰、曾忠诚、秦臻、杨志军、张凯、王天佑、王龙杰、杨晓鹏、鲁洪深、唐学林、李国富、谢宏涛、邢宝珠、王占龙、范志勇、张雷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李文忠、汤振宇、常喜顺、郑崔勇、鱼康平、张富国、党勘峰、高关军、姚学军、杜成涛、宋涛、李贵桓、于凤鸣、穆方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郭三民、左文乾、魏东、齐普荣、姜方明、张彦红、张俊、李辉、陈希民、程德进、李宇飞、王瑞华、谢昌贵、刘涛、李建华、张江、蔡伟、窦有航、魏跃文、李建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李智学、张建、傅宏科、常光锋、贾海平、师千胜、冉百涛、张耀、李姜勇、杨磊、杨金才、将申伟、齐进宝、张国华、年鑫

陕西电视台

郑原、杨景茂

三、甘肃省(6个单位58人)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张力学、张国华、赵玲房、王永超、王景辉、李建伟、刘星、王苏丽、何金花、陈春良、杜四喜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陈汉、马秉虎、苟少峰、王发明、王玉贵、余艳萍、冯晓迪、程群、郑家龙、宋启波、金春、李小军、杨宇明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黎志恒、赵成、姜才文、张永军、张川、李军、何云峰、樊宪明、蒋永智、胡正军、王广林、陈传玉、董成宪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庞招平、李文彦、朱建武、王洋、张弘、张玉龙、董毅、张永生、张宝鹏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翟向华、王有权、陈伟彪、黄超、杨华奎、滕宏伟、李文东、秦庆峰、袁致富、王俊卿、李凤仪

甘肃省地质矿产报社

刘崇贵

四、中国地质调查局(5个单位104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

王学龙、刘延明、庄育勋、殷跃平、文冬光、张作辰、张开军、李晓春、夏鹏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侯金武、康战、田廷山、徐万忠、刘传正、李铁锋、陈红旗、曾青石、李媛、唐灿、邢雁鹰、李香菊、王灿峰、周萌、温铭生、刘艳辉、连建发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宾、郭大海、杨清华、姜德仁、詹世富、郑雄伟、张微、钟昶、吴芳、李进来、武兴、陈红根、齐建伟、李景华、安娜、曹文玉、李友纲、陈颖、王懿哲、韩旭、孙禧勇、王建超、晋佩东、徐宏根、童立强、李小慧、张晓坤、李丽、李曼、杨蓓、邵帅、周砚文、胡桂英

西安地调中心

李文渊、张茂省、王佳运、李林、徐友宁、李建星、李瑛、王冬、张成航、高波、冯卫、张江华、乔岗、张俊、李金皋、汤科、席晓鹏、赵哲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龙长兴、何长虹、侯春堂、马寅生、张永双、胡道功、杨农、吴树仁、张春山、孟宪刚、谭成轩、安美建、冯梅、姚鑫、廖椿庭、王连捷、彭华、马秀敏、雷伟志、余佳、杨健、高卫、王津、李跃辉

⑸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交流会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1〕139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总结交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经验,经研究,部决定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经验交流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部分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志和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介绍工作经验,部领导作重要讲话。

二、出席及参加人员: 部领导、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质环境处带队人员。

三、会议时间: 2011 年 10月10 ~11日,10月9日报到。

四、会议地点: 北京市中苑宾馆 (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 18 号)。

五、有关事项:

(一)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遴选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代表,组织汇总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包括个人简介、先进事迹材料、照片等 (控制在 500 字左右),于 9月23日前形成文件报部环境司,并发电子邮件至 zhuohongchun@ 163.com。各地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分配名额见附件 1。

(二)请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填写会议报名回执 (附件 2),并于 9月23日前传真至部环境司。

联系人及电话: 张永伟 010 -66558575 13869130958

卓弘春 010 -66558322 13810000842

王海强 010 -66558321

传真: 010 -66558316

附件: 1.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分配名额 (略 )

2.会议报名回执 (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⑹ 2016巢湖抗洪抢险作文

毫不客气地讲,今年的人员死伤包括失踪,大都系区域性强降雨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冲入村庄及城镇所致,也即,主要杀手是地质灾害,在灾害学中管叫“次生灾害”。

透过媒体的“字、音、像”报道,若受众能做有心人,可以发现今年地质灾害集中爆发,不但指灾害的层出不穷,更指灾害的地域分布之广,包括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国内第一的浙江。

只是,大面积持续的强降雨导致的涝灾是人人可直观感受的“面”,而山崩地裂均发生在“点”上,虽每一次都让受众感受惊心动魄,但人们往往忽视将“点”上的地质灾害串连起来,作一次这是“为什么”的深入思考。

⑺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锚固:板状、柱状和倒锥状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锚固措施可使临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

4、灌浆加固: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滑坡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动多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动有关。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设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滑体,减少地表水对滑坡岩土体的冲蚀和地下水对滑体的浮托,提高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和滑坡的整体稳定性。

2、减重与加载:通过削方减载或填方加载方式来改变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也可以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加载,主滑地段或牵引地段减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沟上方修筑桥梁、涵洞跨越避险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证道路的畅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筑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从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响。这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种主要工程形式,对于隧道、明洞和渡槽设计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3、防护工程: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设施修筑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工程,从而抵御泥石流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4、排导工程: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

5、拦挡工程:修筑拦砂坝、固床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拦挡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缓泥石流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7)2016地质灾害先进个人扩展阅读: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⑻ 年全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情况

国土资源部通报第8期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757起,避免人员伤亡18.8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9亿元,高效应对了数次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及地震、台风袭击等突发灾害事件。

一、提前部署,加强研判与督导

根据部党组在年初提出总体工作要求,2月组织各省(区、市)和相关部门专家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形势作出研判分析,有针对性地作出全面部署。汛期,19次发文、发电,动员部署应对各类极端事件。在1月云南彝良地震、4月四川芦山地震、7月四川强降雨、甘肃漳县岷县地震、8月东北强降雨、10月“菲特”台风等极端事件期间,及时下发通知,督促指导有关地区有效应对极端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多次会同民政、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对地质灾害发育趋势进行提前研判与预测。全国31个省(区、市)均在汛前进行了趋势会商与预测,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月中旬至6月上旬,派出22个检查组,对重点地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7月,针对上半年地质灾害特殊性,邀请地调局及其直属单位专家召开研讨会,系统分析了上半年地质灾害特点和伤亡特点,并再次征求地调局、应急中心、相关省(区、市)厅(局)及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专家意见后,形成了《2013年上半年地质灾害灾情及人员伤亡情况分析》,对下半年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多点着力,推进体系与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应急值班制度,修订了《应急值守工作手册》。对各地应急值守情况进行不定时检查,保证各地汛期应急值守工作质量和信息通畅。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编制《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日报》167期,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61期,编写《国土资源通报》13期。各地均将信息报送作为工作重点,向部报送信息共计1119件。除甘肃因基层迟报、河北因省政府定性问题造成两次迟报,信息报送均及时、准确,为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召开2013年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暨应急技术培训会,部署全年应急管理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技术探讨。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技术人员就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管理及远程会商应急指挥系统、物联网、移动信息化、航天技术支撑等内容进行交流。

组织遴选了200名第二批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更新应急专家库,编制《应急专家管理办法》,召开应急专家管理工作会。督促各省(区、市)建立相应应急专家库并加强指导。全国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已达1853名,全年各省(区、市)组织召开专家培训与交流累计135次。

组织编制《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南》,对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基本程序、内容、组织、实施、评估、总结与成果运用等方面做出规定。在吉林敦化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与两省(区)政府联合举办了大型综合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国各省(区、市)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7万次,参加人数达129万余人,锻炼了应急队伍,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演练形势多样,福建、四川、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实现了桌面、专项、综合演练形式全覆盖,有效检验了各级预案完备程度。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统计标准》和统计报表制度。召开全国地质灾害灾情与地质环境综合统计会,部署地质环境综合统计年报及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月报填报工作,交流报表指标和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月报直报系统填报问题与经验。

利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预案演练、对策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全国共组织科普宣传6216次,向147.2万人普及了地质灾害知识,专业培训3100次,对39.8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在“气象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中均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好“五步避险法”宣传及先进典型事迹征集,共征集五步避险法作品40件,典型材料257份,形成材料汇编并专函予以宣传。

三、全国动员,积极应对突发灾害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紧急组织专家及工作组赶赴现场,调查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共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次,二级应急响应4次,三级应急响应2次,成功应对了云南昭通镇雄1·11滑坡、西藏墨竹工卡3·29滑坡、芦山4·20地震、四川都江堰三溪村7·10滑坡、甘肃漳县岷县7·22地震及“天兔”、“菲特”台风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

地方党委、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各省(区、市)级领导专门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共作出批示248次,各省(区、市)下发专项通知2122次,启动三级以上应急响应365次,派出应急专家3435人次,有效避免了因灾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会同四川省迅速组织全国26家单位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地震灾区及其周边区域10个市(州)、51个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评估工作。共排查核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4319处,对2277处临时或过渡安置点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还及时组织灾区514所中小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及1298处已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运行及受损情况现场复查复核。迅速恢复重建群测群防监测网络,逐点编制防灾避险预案,并在险情重大地段设置了警示标识和标牌。在宝兴县冷木沟、教场沟迅速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7月,四川遭受强降雨袭击。部迅速从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水环地调中心、成都工艺所、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中心)等5个单位,紧急抽调70余人,组成11个应急排查组和1个专业监测技术指导组,支援四川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对人口集聚区(乡镇)、重要工矿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逐点提出专业监测预警方案。

10月7日第23号强台风“菲特”于浙闽交界处登陆,部及时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函》,要求浙江省迅速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开展排查、落实监测责任,在灾情发生时要果断采取措施。台风期间,浙江省各级共撤离2177处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43809人。由于撤离及时,全省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4起,避免了116人的伤亡,防灾成效显著。“菲特”过境后,又及时组织省内16家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组成58个小分队、180人的专业人员,以及25名省级区片专家对灾情和险情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复查,排查新增隐患点291处。

四、做好总结,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

在北京召开了“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现场会,对下阶段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进行了部署。完成《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十年工作总结》报告,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机制、预警技术方法与工作方法、预警成效和经验和教训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全国31个省(区、市)、303个市、1578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历时165天,制作预警产品166份,其中,红色预警19份、橙色预警88份、黄色预警49份、另10份无预报区。在中央电视台发布107份,在地质环境信息网、手机短信、手机报等渠道发布166份。在166份预警产品中,日常预警153份,应急预警13份(共启动3次)。全国各省召开了市级及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交流会1102次,将气象预警落到实处。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进一步做好应急值班、突发事件应对、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灾情统计等工作同时,2014年将着力加强推进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专家队伍、应急技术及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基层防灾能力,探索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的标准化道路;推动应急装备研究、应急监测预警设备研发、应急处置设备研发;做好国家级综合演练,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各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

国土资源部

2014年1月27日

⑼ 2016贵州省地质灾害搬迁怎么赔偿

2016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有关规定,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为切实做好2016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结合我省地质状况和2016年气象预测,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2015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63起,死亡27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灾害数量减少77.9%,伤亡人数减少67.3%,直接经济损失减少77.7%。全省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自然诱发因素为主,引发157起,占灾害总数的96.3%;人为因素引发6起,占灾害总数的3.7%。二是规模以小型为主,发生130起,占79.8%;中型26起,占16.0%;大型和特大型分别占灾害总数的3.1%、1.1%。三是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分别占灾害总数的75.5%、19.0%、1.2%、2.5%、1.8%。四是发生灾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和8月,其中6月最为集中,该月共发生地质灾害63起,占全年的38.7%;8月共发生地质灾害51起,占全年的31.3%。五是从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发生数以黔东南州较多,发生64起,占灾害总数的39.3%;其次是黔西南州,发生53起,占灾害总数的19.1%。除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外,其他市(州)均有人员伤亡。

2015年,全省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10.6亿元,对251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实施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治理行动,完成238所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搬迁治理。强化预警预报,共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170期,发送手机短信近105万余条,成功预报并避让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29起,避免4983人伤亡和1.2亿元经济损失。对全省1500余个乡镇国土资源所、2600余名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进行了全面轮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业务能力。对已查明的12261处隐患点,全覆盖完成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完成了49个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并获国土资源部命名。成立了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实现了人员、装备、技术“三到位”。

二、2016年地质灾害预测情况

根据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发生发育规律,考虑极端气候频发等各种因素,2016年全省地质灾害发生率仍将较高,突发性地质灾害占主要比例,主要引发因素以降雨为主,发生的时间主要分布在汛期的5至9月,高峰时段在6至8月。

(一)主要区域预测。遵义市北部、毕节市中南部、六盘水市、安顺市西部和南部、铜仁市、黔东南州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及东部边缘地区,黔南州东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二)主要矿山预测。我省西部地区地形切割较深,地貌组合特征复杂、地层岩性软硬相间且不均匀,以煤矿开采为主的工程活动较为频繁,是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域。

(三)主要交通干线预测。铁路以川黔、湘黔、黔桂、内昆、贵昆、水柏、南昆等贵州段沿线为主;公路以G321、G326、G210、G320等国道,贵广、遵崇、水黄、清镇、贵新、关兴、贵毕、凯麻、镇胜、贵遵等高速公路和汕昆、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为主;以及在建的高铁、高速公路工程区域内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四)重要工程预测。我省北部、东北部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在建电煤基地、矿山、水库(水电站)和已建水库(水电站)较为集中,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五)旅游区预测。遵义市北部、六盘水市、安顺市西部和南部、毕节市中南部、铜仁市、黔东南州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及东部边缘地区、黔南州东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的旅游景点景区,陡峻山地内的旅游景点,特别是沟谷口建有人工游泳池、钓鱼池及其他游乐设施的景区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地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把每个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御责任和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要求,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对本部门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巡查、复查、监测和治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把防灾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