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灾害
『壹』 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江西易发生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原因
江西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贰』 “6·”江西修水县黄龙乡卢庄村平石寺泥石流灾害
1 泥石流概况
2011 年 6 月 10 日凌晨 5 时左右,受特大暴雨影响,江西省修水县黄龙乡卢庄村平石寺暴发大型泥石流,山洪夹带泥砂、块石倾泻而下,泥石流形成区位于平石寺以北高程 750m 的山坡,堆积区主要在平石寺上游沟口到冷水垄附近一带,堆积体长约600m,宽30 ~100m,平均厚度约6m,体积约21 万 m3。泥石流摧毁平石寺村民住房 2 栋 11 间,冲毁下游简易小桥 25 座、公路累计 5000 余米,淹埋毁坏耕地 200 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近 200 万元。由于 2 户 12 名村民提前进行了转移,成功避免了伤亡。
泥石流区属中山地貌,地形陡峻,沟谷深切。区内分布燕山早期花岗岩,岩体球状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强风化层厚处可达 5m 以上,山坡、沟谷中堆积有大量结构松散的崩滑体、洪冲积物。
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有三: 一是区内地形陡峻,沟谷深切,相对高差大,为地表水的汇集和泥石流形成、流通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二是区内山体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岩体球状风化强烈,巨厚的风化层和山坡、沟谷中大量结构松散的崩滑体、洪冲积物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三是集中性强降雨,6 月10 日 3 ~ 6 时的过程降雨量达 241mm,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源和动力,是泥石流形成的直接诱发因素。
2 监测与应急避险
修水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全县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群众监测与专业指导相结合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黄龙乡卢庄村泥石流隐患被纳入了修水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群测群防责任人由卢庄村村主任卢守宝担任。每逢下雨,卢守宝就对隐患区进行巡查,观察沟谷上游及两侧山体的变形情况,以及溪沟水流异常变化情况,并将情况及时向当地乡政府及县矿管局汇报。
图 2 泥石流堆积体
图 3 地质灾害警示牌
图 4 防灾避险通知
图 5 转移群众
6 月 9 日,根据降雨预测情况,九江市国土资源局、修水县矿管局分别与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黄龙乡副乡长鲁凤龙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通知各村负责人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卢守宝接到通知后,迅速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的 350 名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10 日凌晨泥石流发生,冲毁了平石寺 2 栋房屋,但居住这 2 栋房屋中2 户12 人由于及时撤离避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害发生后,修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展开应急处置,设立警示牌,划定危险区,安排有关人员开展应急监测,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秩序井然有序。
3 经验与启示
工作经验: 一是防灾应急机构健全。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相关责任单位、人员能迅速行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二是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险情发生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能及时得到信息,派出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三是应对工作积极果断。当地政府根据预警信息,果断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进行了避让转移,并采取了监测、封锁危险区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启示: 应进一步加强对丘陵山区居民住房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将房屋建于沟中、沟口及危险斜坡地带,并在确保防灾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实施建设。
(本节基础资料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褚宏亮)
『叁』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地下应力、土壤含水量仪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自2002年起,每年汛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7年来共发布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69次,市、县两级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3563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通过电视、广播、电话、传真、短信、网站等多种形式发布。关于远程应急会商系统,计划在江西省金土工程二期工程中进行建设,目前处于前期调研和准备阶段。
已建立了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及数据上报工作程序,全省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依托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南昌、九江、吉安、赣州、萍乡、景德镇6个城市和区域地下水监测,每年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报送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以及地下水水情年报和预报,并按城市编制监测年报,作为资料归档。
『肆』 江西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每年4月到七月主汛期期间,对吗
江西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每年的四月到七月。
『伍』 “6·” 江西省宜黄县党口小学后山滑坡灾害
1 引言
2014年6月20日凌晨时,江西省宜黄县神岗乡党口小学后山发生滑坡,造成党口小学教学楼1栋4间倒塌、4人遇难,并损毁学校厕所1间、居民杂物房2间、移动基站1座、民房4栋8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地段属低山丘陵地貌,山顶标高420m,相对高差约140m,斜坡原始坡度约35°。地层岩性为燕山早期(
滑坡区域雨量充沛。近30年年平均降水量达1907.0mm。灾害发生前一周累计降雨量约400mm,发生前3小时累计降雨量107.5mm。
根据建设部频发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建标〔2001〕156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及《江西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滑坡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相应于地震烈度为Ⅵ度区。
2.2 灾害地质体特征
滑坡发生于其龙台山西坡、距坡脚约70m高处,滑坡体斜长约50m、宽约30m、厚约1.5m、体积约2250m3,主滑方向310°,滑体以粉、砂土(含碎块石)为主,碎块石含量5%,直径5~30cm。
滑坡体顺坡滑下,冲向党口小学,造成教学楼1栋4间倒塌,导致4人被压埋遇难死亡。该滑坡同时还损毁学校厕所1间、居民杂物房2间、移动基站1座,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照片1~2)。
照片1 滑坡体全貌
照片2 滑坡体冲毁的房屋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滑坡地段位于低山丘陵区,其龙台山西坡自然斜坡坡度约35°,表层为残坡积含砂粉质黏土,厚0.5~2.5m,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表部风化剧烈,地质环境条件较差。
滑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其龙台山西坡局部斜坡高陡,表层结构松散的全风化砂性土、残坡积粉质黏土饱水后与下伏基岩面摩擦力显著降低,在自身重力和饱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滑动,脆弱的自然地质环境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
(2)灾害发生前一周累计降雨量约400mm,是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mm)的四分之一,土体含水量趋于饱和;灾害发生前3小时内又降100mm以上大暴雨,雨水快速入渗降低了坡体土的抗剪强度和摩擦力,增加了下滑力,短时间汇聚的坡面流对斜坡表部形成强力冲刷,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
综上,由于山体坡度较陡,表层土体松散且含水量高,在降雨作用下其龙台山西坡发生滑坡及坡面泥石流。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灾害发生后,宜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及时划定危险区,拉设警戒线,树立警示牌,并安排人员开展监测,积极组织当地群众避灾,妥善处理善后及临时安置工作。国土资源局系统及时主动介入调查。灾害发生后的当日,宜黄县国土资源局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救灾;随后,抚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工作组赶到灾害现场开展调查;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带队赶赴现场指导,接到报告1小时内,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组成的首批地灾应急调查专家已从南昌出发。6月21日,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抚州市地质队等根据乡镇提供灾情,联合对党口小学山体滑坡及其周边开展了地灾隐患应急排查。
5 经验与启示
(1)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健全。出现地质灾害灾情后,相关责任单位、人员能迅速行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能及时得到信息,派出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3)加强对丘陵、山区、学校、医院、集镇等人口密集区、居民住房后自然斜坡的调查,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定遭遇突发极端天气的避险预案。
『陆』 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在哪里
查了一下,显示是在井冈山市茨坪二环路旁,你再核实一下。
地质灾害一般归各地国土厅/国土局管,不过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可能设在山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方。
『柒』 江西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其他灾害有哪一些呢
地质灾害:由于江西属于丘陵地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台风,冻雨等,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
『捌』 江西省新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西省新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03月12日,主要经回营范围为地答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等。
法定代表人:胡宝玲
成立时间:2014-03-12
工商注册号:510107000737839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分支机构(非法人)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置信北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