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渭南地区工程地质

渭南地区工程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3-13 05:28:59

A.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总体上从西往东,由复杂至简单。具体划分为:陇县、千阳、凤翔一带,里程359+200~386+500、430+500~434+500、440+000~453+000。该三区段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接壤处,构造活动强烈,岩体风化破碎,有软弱岩层,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复杂,此外,深切的黄土梁峁或中、低山,滑坡、崩塌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人类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此外,泾阳611+500~620+000里程段地质灾害发育强烈,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也复杂。

潼关747+000~760+000里程段: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坡陡沟深,大面积分布的黄土具湿陷性,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质环境条件中等;西安、咸阳二支线(0+000~13+100及0+000~23+900)经过多种地貌类型,黄土具湿陷性,人类活动强烈,有地裂缝、崩塌和地震液化等地质灾害。渭南支线0+000~20+700里程段,构造活动较强烈,以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崩塌、地裂缝较发育,人类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其余地区为河谷阶地和黄土塬,地形平坦,构造形迹深埋于松散层之下,表层的松散覆盖层较厚,以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简单。

现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分段划分列于表6-4中。

表6-4 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段一览表

经统计,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有4段,共长52.8km;中等的有3段,共长70.7km;简单的有5段,共长360.1km。它们占陕西段总长的比例分别为10.92%、14.62%和74.46%,所以总地说陕西段地质环境条件是比较好的。

B. 截至年,水库运用阶段地质成果概述

对三门峡库区的地质实践成果,共约43份,这是集20多年的历史积累。现将这些成果给予简要说明。

(一)综合性、总结性成果,有5份。最早的水库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是黄委会水库管理局于1962年初提出的。第五大队、陕西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先后提交有阶段性的成果。1985年前后出版的库区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和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两份成果,应当说也是阶段性的总结性成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成果,共11份。基础资料“地下水位年鉴”1956~1959年观测数据,由黄委会整编出版,1960~1985年观测数据由陕西第二水文地质大队整编出版。有9份是阶段性的地下水动态分析报告和基础图件。库区淤积回水条件下的潜水涌高分析方法和浸没预测方法是研究重点,在探讨对西安浸没问题和水库运用方式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三)土壤盐碱化防治研究。有14份成果,合并为12项。有对库周浸没条件下的盐碱地发生发展的调查分析,有自然漫淤脱盐、井灌与稻田改良脱盐的水盐动态观测研究,以及吊沟台田与渠灌排水脱盐等治理效果分析。为三处做引洪漫淤前的水文地质调查。这些受到了当地的配合和推广。

(四)南山支流治理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工作

发源于秦岭北坡的流入渭河的支流众多,习称南山支流,每年雨季汛期常发生或大或小的山洪、水石流灾害。其中由华阴、华县境内南山支流入库的推移质砂砾石,是三门峡水库渭河下游段的造床质,也是该区洪涝灾害之源。因此,治理南山支流意义甚大。1961年,陕西省水库管理局首次对华县的南山支流进行了查勘,第五大队和陕西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应水库管理局要求所做的水利工程地质工作成果有17项,合并为9项。《渭南沋河流域规划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具有代表性,报告较详细地论述了流域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尝试对推移质和悬移质年输沙量推算,提出规划建议。该报告也是黄河中游小流域规划治理地质研究项目,投入工作量较大,历时较长的一份成果。

(五)坍岸、库岸的护提、河道整治勘察研究成果,共有4项。库岸坍塌主要发生在高水位运用时潼关以东深水区;1966年,第五大队与中科院地理所、黄委会及库区水文总站等单位,共同开展坍岸观测断面复测为主的调研工作之后,并在前人坍岸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由第五大队闫太白等同志编写的《三门峡水库典型地段库岸再造初步分析》,在阐明库岸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地形地貌和外力作用下,再现了坍岸发生发展过程。水库改为低水位运用后,库岸即趋于稳定。所以该报告是原第五大队唯一的一份坍岸研究成果。库岸护堤和河道整治地质工作,至今仍在断续进行,其成果未全部列入。

(六)水库运用阶段的总结性成果简介

《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于1960年9月开始蓄水拦沙运用后,发生严重的泥沙淤积,耕地浸没、库边坍岸等地质灾害以来,积20年观测、勘察研究资料而撰写的一份总结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在阐明库区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论述了入库泥沙淤积的危害和影响,论证了潼关、新丰、孤峰三大断隆、断凸对泥沙淤积的正向和负向制约作用。预测在高水位运用时,在淤积回水作用潜水涌高条件下,不仅渭、洛河下游大片耕地将因浸没而沼泽化、盐渍化,西安市低阶地城区也将产生浸没。据此,仅就三门峡水库单独运用而言,近、远期的合理利用方案,应当是汛期敞泄、排沙清淤,非汛期低水位蓄水,回水不过潼关的全年控制运用。

关于潼关以东库岸坍塌,仅发生在水库蓄水初期高水位运用时段,改为低水位运用之后,已自行中止,经济损失与库容淤积损失均有限,对水库运用方案的选择不起决定性作用。最后认为,若能利用三门峡水库暴露出来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为多沙河流建库的工程地质实验场,深入探索研究,将为类似水库建设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该报告编制有1:30万库区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附有水库淤积工程地质断面图集,水库浸没、坍岸工程地质断面图集。

在《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专著中,针黄河自然地质环境和水库地质灾害,建议进一步修订治河规划时,对下列问题应予充分研究:

1.根据三门峡水库地质条件,只能采用低水头运用。要充分发挥其效用,只有研究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注:当时还未建小浪底水库)。

2.吸取三门峡、青铜峡水库泥沙淤积的教训,在黄河中游建库应选择峡谷型,不宜修建湖泊型。

3.各峡谷段建坝条件较好,可修建径流电站,开发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4.开展秦岭、吕梁山等推移质产沙区的研究,选择代表性支流进行流域调查,探索粗碎屑物来源、搬运、沉积规律与输移量,为规划治理提供依据。

地质部第五大队及随后的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队,完成三门峡库区及其周边各项查勘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沿着“治黄地质工作”的另一条主线—黄河中游黄土地区—开展多项调查研究工作。从建队之初至1986年,先后完成的工作项目有:以黄土峁梁地区为典型的无定河中游陕北绥德—米脂间333km21:5万水土流失防治问题调查(与地质部水文所协同完成);以黄土塬区为典型的陇东西峰镇地区323.5km21:5万水土流失防治问题调查;黄河中游无定河、延河、皇甫川、窟野河、佳芦河等黄河一级支流1:50万路线地质调查(控制面积20300km2);绥德、子洲、延安等县市的小流域水土保持专门性问题的定点调研;黄河中游郑州至兰州间流域面积约58万km2综合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等。后者形成《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的专著,于1986年1月出版。

必须指出,发端于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黄河中游黄土地区的各项调研工作,从地质角度探索了黄河泥沙淤积的物质来源、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地质原理,提出和论证了黄河中游防治水土流失的方向、途径和措施,在纷繁、艰巨的“治黄”系统工程中,迈开了坚实的一大步!

但黄河三门峡库区及黄河中游地区的治黄地质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仍需努力。

C. 请问,陕西省渭南市的气象(如风向、气温、冻土深度等)、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具体条件怎么样谢谢!急!

年平均气压970.3hPa
年平均气温13.4℃
极端最高气温专41.7℃
极端最低气温-20.6℃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6.5℃
最冷月(一月属)平均气温-1.0℃
年平均相对湿度55.2%℃
年平均降水流量537.0mm
年平均风速2.0m/s
全年主导风向NE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NNW
夏季主导风向NE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NNW

D. 谁有陕西省关中盆地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报告

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通常指南依秦岭,北靠北山,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约30—80公里的地区,以平原和黄土台原为主。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市的平原和黄土台原部分及杨凌区。地势西高东低,中部较为平坦宽阔,平均海拔约400米。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的19%。总人口2241.7万,人口密度573.8人/平方公里。

渭河自西向东横贯盆地中部,形成广阔的渭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关中盆地的精华和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 “八百里米粮川”,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陕西省的2/3,是全国的小麦、油、棉生产基地之一。

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生息繁衍在这里。新石器时代,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3000年前,先民的居住区周围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和水体。秦国时开凿郑国渠,进一步优化了关中地区的生存环境。秦末时期关中的人口至少占全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其富庶为国内其他各地所不及。

西安为关中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507.7-719.8毫米。很少有大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西安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秦中自古帝王州”,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定鼎于此,历时 1100 多年,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西罗马,东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今天,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国家大地原点、国家授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均设在此。

2003年启动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2006年西安咸阳都市圈的总人口是1300万人,GDP达2000亿元,占全省GDP4360亿元的45.9%。政府多年来加大环境整治和兴建引水工程,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正在得到改善,“清水行动”也取得明显功效。2002年建成的黑河引水工程,大大缓解了西安长期供水紧缺的状况。来自于秦岭的黑河水,水量充沛,水质极佳,每年供水3.05亿立方米,为西安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古老的关中,昔日的天府之国,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明和农耕经济。今日的关中,秦川大地春潮涌动,终南群峰万紫千红,既古朴又时尚。关中正在以新的奇迹创建新天府之国的美誉。

E. 渭南市大荔县开采地下石油的地点在哪

石油勘探开采的油田。今天的石油地质学家重力仪,磁力仪寻找新的石油储备。近表面的油污,可以用露天开采开采。但到了今天,除了一些非常偏远的地区和矿物油储存已几乎完全耗尽。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阿萨巴斯卡油砂这露天的石油和矿产。已经有一些地方在早期的石油勘探矿打矿地下开采。深深埋油田钻井采矿。 ,探矿需要使用石油平台下的海底钻探和开采。要向下钻取的碎片,以及润滑和冷却流体输送满分钻孔,钻柱和钻头是中空的。可以连接在一起,使用螺旋钻柱在钻井钻柱越来越长。钻柱的端部是钻头。最常用的直角今天的演习由三个相互齿钻盘。钻坚硬岩石钻头也可以装备一钻石。然而,一些的钻头也具有其他形状。一般钻头和钻具组是由在地面上的驱动机构,比钻柱的大直径的钻头,使得钻柱的周围形成在钻杆的后部的孔,以防止在墙上旋转井壁坍塌。钻井液由一个空心钻字符串由高电压供给到钻头。钻井泥浆高压的钻回到地面。钻井液必须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一些钻钻井液驱动钻头,其优点是只勘探石油
的钻头,而不是整个钻柱旋转。普遍建立了很长的钻杆在钻孔以上的钻机操作。必要的工程师也可以使用定向钻井的技术绕弯钻井。该旁路是生活,地质复杂,受保护的或军事用途地从侧面进行开采的油田。通过上述相关地壳深度的油状物,并可能伴随着压缩天然气,而这又是比周围的水和岩石钻油状层接触更轻,它往往是压力挤压喷射。为了防止喷墨现代钻机在钻柱的上端,有一个特殊的移动设备以防止流动。油田水力采煤在一般只是足够高,可以喷到地面上。继续降低利用液压油,以后需要用泵抽驱动器通过钻柱从地面。井压水或天然气可开采的石油量增加。压入酸来溶解部分岩石(如碳酸钙),可以提高含油岩石层的透气性。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的液体泵送的水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水购买是大于组合物的油,今天一些矿井水含量为90%或更多。通过上述手段,根据当地的情况不同了,在一个领域20%至50%的石油可开采。含油岩石的剩余油不能突破。可以进一步提高由可开采的油的量的装置:挖掘装置,1?4中放入沸水中的压力或热的水蒸汽,或什至通过燃烧部分地下石油,压入氮气3,并压成的二氧化碳,以减少压入轻汽油的油的粘度,以降低粘度的油5,并压入油从岩石的含水有机6可以被分解,压入的材料,以提高表面张力油和水之间(清洗剂)的水溶液的油从岩石分解。如图7所示,这些装置可组合使用。然而,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油无法被开采。水下油田开采是最困难的。使用浮动式石油平台水下油田的开采。使用定向钻井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扩大矿区的?平台

F. 天然建筑材料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一)任务和勘探工作

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的苏联专家组提出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寻找混凝土坝需用之砂砾石,作为混凝土骨料。同年地质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理处黄河中下游队,曾在三门峡坝址上下游进行了踏勘和普查工作。

曾经调查的地区有:三门峡下游黄河左岸山西省平陆县柳林河、西流河,三门峡上游黄河左岸东沟、黄底河、西烟河、沙涧河干沟、盘南河、平陆县涧河;黄河右岸陕县南涧河、西涧河、灵宝涧河、稠桑河;渭河支流:华阴县罗敷河、长涧河,华县石提河、遇仙河、西沙河、罗纹河,渭南沋河,长安县灞河、浐河等。

1955年6月黄河规划委员会材料组,根据苏联专家建议,按苏联国家动力出版社《水工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1950年出版)与《水工混凝土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勘测取样规程》(1952年出版)进行建筑材料勘探,并提出三门峡水利枢纽当地天然建筑材料补充地质勘探及调查技术任务书。

1.技术任务书指出下一步勘探工作,应集中在下列各材料产区进行(见图6):

图6 三门峡水利枢纽天然建筑材料产地位置示意图

(1)史家滩区之黄河河床砂砾石层;

(2)会兴镇南涧河(黄河支流)区之河床砂砾石层;

(3)黄河支流灵宝涧河的河床砂砾石层及稠桑河的砂产地;

(4)大安村至水利枢纽,水利枢纽至七里沟间,右岸岸坡范围内的坝址附近石料采石场(闪长玢岩)。

2.任务书中并提出砂砾石需要的数量如下:

(1)混凝土用砂:90万m3

(2)混凝土用砾石:180万m3

(3)道路及其他工程用砂砾石混合料:20万m3

地质总队根据苏联专家组提出的任务,从1955年9月至12月进行了砂砾石材料产区的勘探工作。地质总队与黄委会材料组先后完成了史家滩、东沟、左家沟、黄底河、马家河底、沙涧河、南涧河铁桥上下游,灵宝涧河及稠桑河九个产区之普查与地质勘探工作。并于1956年3月编制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补充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四卷——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1956年5月苏联专家组来工地检查工作后,认为以往资料仍不能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故同年6月在史家滩又提出了为论证三门峡水电站施工设计所必需的补充工程地质第一期工作目录。其中第三大项中,指出天然建筑材料产地的主要补充工作如下:

(1)应根据原始资料和试样来校对柱状图,校对实验室的资料,并使其与目测描述相符合。必要时,在勘探过的灵宝涧河、史家滩和南涧河三产地打检查孔,选取检查性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分析。经过详细分析后,在勘探过的地区内按其质量划分成各区段,首先应检查主要产地灵宝涧河,其次为南涧河及史家滩产地。

(2)为了确定砾石与砂料的储藏量,应在灵宝涧河上游(在所进行的勘探区以上7km即到标高370m处),按C级储量稀勘探网进行普查工作。

(3)在黄河左岸坝址区内,进行黄土类砂质粘土的C级勘探,以便寻找建造左岸围堰用的土料产地,其储量为35万m3

(4)在坝区内寻找粘土,以供建造围堰的斜墙或心墙之用,其数量为20万m3

(5)对黄河左岸漫滩进行C级勘探,以便查明是否可就地开辟砂石产地,以供建造左岸围堰之用,其数量为35万m3

(6)普查老鸦嘴石料产地,并按C级确定覆盖层厚度,勘探块石及碎石的可能储量。

当1956年7月完成了苏联专家在5月间所布置的任务后,地质总队和三门峡工程局设计分局,进一步研究比较了各个产地的质量,最后决定在灵宝涧河产地,进行A2级储量的详细勘探。设计分局并提出砂砾石的所需量为450万m3。此项勘探工作于1956年8月31日开始,9月14日完工。

1957年3月苏联专家组又提出在东沟、左家沟两产地,进行围堰材料补充勘探,以及在三门峡附近黄河右岸,寻找5万m3黄土类土为水泥掺合料的任务,该两项工作于同年6月初完成。

各产区均采取了砂砾石试样,分别送至各野外试验室及固定试验室进行物理性质鉴定。砂砾石的岩石成分鉴定则由地质部鉴定室担任;混凝土及砂样试验分别由电力工业部科学研究所及地质总队试验室进行测试(见表1)。

表1 砂砾石试样各试验室所承担试样数的统计表

由于以上各试验室的试验操作方法不完全统一,设备亦有所不同,因此所提出资料的精确度也有所不同。

(二)勘探方法(Ⅱ-15)

主要采用坑探与钻探,仅在木头沟产区采用过少量槽探。钻探用的钻孔分为两种,第一种普遍采用的是人力冲击钻,这种方法一般使用在砂砾石层或砂层;第二种为推磨式人力钻,如木头沟、左岸山顶、角胡同等产区即采用此法,另外在左岸山顶黄土产区还采用过洛阳铲。

坑探开挖较为简单,一般开口大小取决于设计的深度,即试坑的终坑截面不得小于1m×1m,故其开口应比底部为大,一般3m×3m至2.2m×2.2m的试坑,其垂直截面成倒梯形。为了保证开挖工作顺利进行,其坑壁用木料支撑加固。木支撑采用的是“倒塔式”支撑,“倒塔式”支撑是由上而下,从大到小,由每层收缩的数个正方形木框组成,其形状如宝塔式的倒观。这种支撑一般每隔0.5m缩小0.20~0.25m。

对于试坑中的地下水,如水量小,则用人工排水;如水量较大,则选择不同马力的抽水机进行排水。

在一般土坑中开挖,未用支撑加固。

在砂砾石层中钻进所采用的钻头,主要是卡簧钻头与活门钻头,钻头内径皆大于150mm。如遇到大蛮石,则采用一字钻头或十字钻头。采用这种钻头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一般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会破坏天然颗粒的级配,而影响地质资料的收集。

试坑中取样采用倍数吊桶法,一般是5桶中取1桶做试样,试样超过所需量时,则用四分法缩减之。钻孔中取样时更为简单,即钻孔中所取的有效层岩样全部做试样。在灵宝涧河梁村产区勘探时,因钻孔中取出之砂砾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则将钻孔孔径由6吋扩大至8吋,以便满足试验要求。

(三)工作量:见表2。

表2 1954~1957年三门峡建筑材料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量表

续表

G. 地质部第五大队、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地质工作规划简述

1965年第五大队编制了《1966~1970年三门峡库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规划》,报地质部水文地质局。该规划在基本情况中阐述了三门峡水库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和水库蓄水运用后发生的地质灾害,作为工作规划依据,拟订的工作规划包括黄土高原和三门峡库区两个方面,有关三门峡库区的工作项目简列如下:

1.研究西安市可能浸没区和库区盐碱地治理。为此,对库区渭河段进行1:5万补充性工程地质测绘,补充设置地下水动态观测剖面及观测孔;

2.秦岭北麓南山支流基岩沟谷修建拦沙坝的工程地质勘查;

3.库区坍岸调查,潼关以东坍岸工程地质研究。

库区规划的项目都取得了预期成果。

1970年11月,按照国家计委(70)计地字69号文要求,在陕西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五大队和第八大队,合并下放给省,改称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队驻渭南,今后除承担陕西省任务外,要继续承担开展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任务”。两队合并工作会议决定成立第五分队,承担治理黄河地质项目。第二水文地质队的首任书记益君,技术负责辛奎德,继任书记有唐金榜、贾新安等,继任技术负责有刘广润、戴英生、耿鹤年等,第五分队(又称治黄地质分队)技术负责有戈庆云、朱钧、瞿兴中等。

在原第五大队工作规划完成之后,在拟编新的工作规划之前的1972年,第五分队对三门峡水库运用以来的地质灾害研究程度和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地质研究程度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与黄委会、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等单位建立工作联系,对今后工作区进行踏勘、收集资料等调研工作;时逢三门峡水利枢纽增建改建工程即将完成,开始“全年控制运用”之前,第二水文地质队于1973年5月编制完成《黄河三门峡水库建库以来治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初步规划》。

这项规划进行了4年。截止于1977年,水库区在进一步补充调整地下水观测网的基础上,在地下水动态分析和浸没预测方法研究、盐碱地防治研究,以及南山支流治理工程地质测绘与勘察等方面取得进展。

1978年年初,第二水文地质队向国家地质总局和陕西省地质局呈报“治黄地质工作的总体设想”的建议,得到国家地质总局批准。实施的两项任务是:

第一,编制三门峡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在三门峡水库地质灾害观测研究近20年,在水库低水位“全年控制运用”近5年情况下,对水库地质灾害给予系统分析和论证,这是顺理成章的阶段性总结工作,以利于三门峡和黄河未来的水利工程地质工作。

第二,开展黄河中游地区区域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

1981年,上述两项治理黄河地质成果的初稿形成,在向部水文地质司汇报时,张宏仁、贾福海等领导同志要求将《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成果按专著撰写,正式出版发行。1982年,陕西省地矿局初审通过两项成果。1983年3月在西安,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司主持召开评审会议,邀请有关部、委、科研教学部门,以及黄河中游各省地质局、水电部门等30个单位,48名代表,对两项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在进行必要的修改后,《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于1983年12月出版,《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于1986年1月出版。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