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北京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北京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发布时间: 2021-01-24 01:53:58

1.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怎么运用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中

地质灾害风险性是指地质灾害发生不同险情的概率。
风险概率为暴雨频率。
风险概率一暴雨频率一暴雨强度一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一险情一危险等级。可以进行县(市)地质灾害风险气象精准预警…

2.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

群测群防机构可通过电视、网络、传真、通讯等形式接收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县级群测群防机构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将信息转发到相关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隐患点监测责任人以及隐患区巡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1)当预警级别为3级时,群测群防机构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注意,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

(2)当预警级别为4级时,群测群防机构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密监测,注意防范,做好启动防灾应急预案的准备。

(3)当预警级别为5级时,群测群防组织应立即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强巡查,加密监测。一旦发现地质灾害临灾前兆,应立即发布紧急撤离信号,组织疏散受威胁的人员。

(4)未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区域内,出现持续大雨或暴雨天气时,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应及时上岗加强监测。当发现临灾特征时,应立即组织疏散受威胁人员。

(5)鼓励公民和组织通过电话等各种形式向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信息。

(6)县级群测群防机构在汛期每个月25日前,应将当月地质灾害信息反馈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信息反馈内容详见附件Ⅰ-5。

3. 北京延庆发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是真的吗

8月22日16时,北京来市延庆区气象局自,国土分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Ⅲ级(黄色)预警信号,延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地质灾害Ⅲ级(黄色)预警响应,经延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决定,从2017年8月23日起,延庆区范围内的八达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世界、古长城、古崖居、玉渡山、龙庆峡、百里山水画廊、九眼楼、莲花山、云瀑沟景区暂时关闭,停止一切旅游接待活动,开业时间将另行公告。

建议市民做好防范,采取以下措施:

1.市民、车辆尽量避免靠近边坡、挡土墙和沟谷地带,如发现边坡出现异常,应当立即远离并报警;

2.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做好地质灾害各项防御工作。

4. 北京发首个地质灾害预警是什么

2018年7月9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突降暴雨,黑龙潭路附近积水严重,致内多辆汽车抛锚。 7月11日6时,中容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据预计,7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台湾岛北部、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东部、四川盆地西部、陕西西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北京、天津北部、辽宁北部、吉林中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福建北部、浙江东南部、江西中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40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水量30~50毫米,局地70毫米以上。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和市气象局11日9时联合发布今年首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北京房山、门头沟、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怀柔、密云、延庆、平谷等山区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

7月10日下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也曾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计自10日20时起,未来24小时,太原市娄烦,阳泉、长治、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等地部分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3级(黄色),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5.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的是什么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是指在一定地质环境和人为活动背景条件下,专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某属一地域、地段或地点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它是真实世界遭受损失可能性的一种状态,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一种状况。由于人类防御灾害能力和实施防灾措施的不同,这种可能性的状态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或部分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基于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和激发因素(降雨、地震、冰雪消融、人为活动)通过模型运算来开展工作,控制因素是基本条件,激发因素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地段常常表现出较大差异。

6. 北京发布6个预警,其发布的都是哪些区域

北京发布六个预警分别为,第一,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覆盖区域为北京全市;第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覆盖区域为北京全市;第三,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以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和平谷七个区域的风险区域最高;

强降雨天气按照天文台的预报进入京津冀地区,北京当天夜间出现大雨至暴雨再到大暴雨的天气,伴有频繁的打雷闪电和九到十级的大风。在经过这段强降雨后,北京迎来了雨后天晴,整体气温回升,人们的防范措施体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效果。虽然暴雨天气过去,但是还是会有雨带在后续几天持续影响京津冀地区,市民出行还是需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在行车和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雨路湿滑,适当减速慢行。

7. 北京发布雷电蓝色预警了

是的。北京市气象台8月18日9时15分发布雷电蓝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前至18日20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天气,局地短时雨强较大,请注意防范。

北京市气象局18日中午发布称,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和东移高空槽共同影响,预计18日下午至前半夜,北京仍有分散性阵雨。18日上午,北京普降雷阵雨,部分地区达到“大雨”量级,密云局地“暴雨”量级。

北京市气象台18日8时至12时的4个小时的降水量显示,全市平均9.9毫米,城区平均9.1毫米,东北部平均21.2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密云史庄子村,为57.5毫米,该站10至11时小时雨强52.0毫米。

据介绍,24小时内的日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为小雨,10.0至24.9毫米为中雨,25.0至49.9毫米为大雨,50.0至99.9毫米为暴雨,100.0至250.0毫米为大暴雨,日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为特大暴雨。

根据目前资料分析,预计18日午后至前半夜,北京仍有分散性阵雨(伴有弱雷电),雨量分布不均,局地短时雨强较大,预计最大的小时雨强可达20至30毫米。

(7)北京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扩展阅读

19日降雨将结束

根据目前观测,19日,随着“副高”东移南退,本轮降雨过程趋于结束。19日白天,北京东部地区有阵雨,雨量不大。20日至21日,北京的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

气象部门提示,连日多次降水造成山区和浅山区存在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公众尽量避免前往山区的危险地带、河道、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提高次生灾害和强对流天气的防范意识。

8. 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13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气象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11〕20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11〕33 号)和 《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的框架协议》有关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共同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围绕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采用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依托现有资源,共同推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综合的地质灾害气象观测站网,加快对易发区及周边地区气象观测站的升级改造,加强对已建气象设施的维护和保障,使气象观测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满足地质灾害易发区市 (地、州)、县 (区、市)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

二、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加快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会商机制,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要建立应对恶劣天气特别是突发强降雨等极端气象条件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一旦发生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灾害性天气,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对防范工作。气象部门应加强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组织开展加密观测和针对性的预报服务会商,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并提出相关防范意见和措施建议。要依托现有通信专线,进一步加强双方信息数据共享,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灾害数据的充分共享。要进一步加强应急联动能力建设,完善双方信息互通制度,拓展灾害应急联动方式渠道,丰富应急联动技术手段。双方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部门、联络人员及联系方式,做到责任到人。

三、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

要加强科研和联合攻关,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联合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观测站建设安装、运行维护、检测校准、通讯协议、信息交换共享、预报服务产品制作、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工作,促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的规范化发展。联合加强对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要针对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等特点,联合研发 6 小时间隔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产品,逐步开展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业务。要积极推动基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福建省泉州市、云南省玉溪市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试验研究,探索积累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强易灾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农村等地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传播设施建设,努力拓宽预报预警信息覆盖范围。要加强与广电、电信、城建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建立协同高效的联合响应机制,利用电视和电台、手机短信、城区显著位置电子广告牌等设施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保证预报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播发及时。

五、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地质灾害防治合作模式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根据各地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地质灾害气象业务发展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权责明晰的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服务提供模式。对于面向公众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实况监测信息等服务,属气象部门公益服务范畴的,由各级气象部门无偿提供。对于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个性化地质灾害气象服务需求,由气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协议方式予以提供。

国土资源部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