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㈠ 假想实体基础宽度b怎么定量,高层勘察中,关于钻孔深度中,摩擦型桩勘察钻孔应在假想实体基础宽度1-1.5
一、 岩土工程勘察
1.1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电、铁路、公路、港口等勘察规范中关于勘察分级、岩土 分类以及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1.2 岩石及土的分类标准(国标及各行业标准)。
1.3 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1.4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在哪个勘察阶段进行?地质点应如何定位?
1.5 了解各种地貌的形成,特别是一些特殊地质营力形成的地貌特点。
1.6 了解各种常用勘探手段的使用原则、适用的地层。
1.7 了解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原状土试样的质量分级,各级土样采取的要求。
1.8 了解岩石和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含义,主要力学指标的使用原则,试验要求。
1.9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手段的适用条件、所可能提供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其应用。
1.10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设备的技术规格、操作方法。
1.11 了解岩土工程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物理意义,测求方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方法。
1.12 了解地下水在第四系含水层中的一般赋存状态,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的分级及标准。
1.13 了解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1.14 了解一般常见的特殊岩土如填土、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分化岩等的因、分类,工程特性及评价指标。
1.15 准确了解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改系数的含义。
1.16 为筑坝、筑路所需的建筑材料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勘探工作的布置原则。
参考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2、《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二、 浅基础
2.1 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2 地基设计时,哪些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计算?哪些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
2.3 地基设计时考虑的地基主要受力层指的是什么?
2.4 地基计算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在什么情况下应按基本组合,什么情况下应按长期效应组合,什么情况下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土体自重的分项系数应取多少?
2.5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根据什么确定,并应满足什么要求?
2.6 地基承载力与基础宽度及埋深有无关系?如何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修正系数与土性有什么关系?
2.7 抗剪强度由哪两个土性参数不清所组成?如何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
2.8 轴心荷载作用和偏心荷载作用对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偏心荷载作用下如何考虑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9 什么叫做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它与基础埋深有什么关系?
2.10 如何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11 当地下水位处于基础底面以上时对浅基础设计有什么影响?设计时对地下水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2.12 如何进行天然地基沉降计算?
2.13 考虑应力历史时或需预测沉降历时关系时怎样计算地基沉降?进行这种讲算时土工试验有些什么要求?
2.14 哪些因素会导致产生不均匀沉降?设计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2.15 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地基稳定性?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多少?从稳定性考虑,对位于土坡坡顶上的建筑有什么专门的要求?
2.16 浅基础一般有哪些型式?
2.17 建筑物沉降观测要点。
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三、 深基础
3.1 桩的分类、桩基础的组成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基本知识。
3.2 布桩时桩中心距的确定: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及其厚度的要求。
3.3 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进及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桩基沉降时,应采用哪些效应组合?
3.4 什么情况下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如何考虑?
3.5 岩溶地区桩基应按哪些原则设计?
3.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的相互关系。各种抗力分项系数如何取值?
㈡ 学好水文地质,要学哪些书一个不漏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种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下水充满,含有大量空气。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称饱气带水,如土壤水。包气带水受重力作用顺岩石的洞穴、孔隙、裂隙向下运动,但有时在包气带内,因透水层中夹有扁豆状的隔水层,当包气带水向下渗透时,地下水受其阻隔可局部饱和,形成上层滞水。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下水便逐渐积成一层饱和带,这就是饱和带水。
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饱和带水。隔水层顶面即潜水的下界,潜水的上界为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日常井水即潜水,井水面即潜水面, 其起伏与地面起伏一致,但起伏较小,还与雨水补给有关,潜水的动力使潜水面起伏变小。
承压水: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深处的承压水在上部水体的静水压力之下,具有水头压力,打钻通过上隔水层,水可自由喷出。自流水。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发生在地面以下,故称之。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流动缓慢,机械潜蚀作用较弱,但在黄土区较常见,地下水可把黄土淘空,引起地面陷塌。化学溶蚀作用:地下水溶有一定数量的CO2,其中约1%成H2CO3,故较纯水具有更大的溶解能力,地下水CO2愈多,岩石溶解度愈大,溶蚀作用愈强烈,迅速。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 气候炎热多雨地区,地下水丰富,潜蚀作用强。岩性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石盐。构造运动弱,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潜蚀强。
中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已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地下水的年开采总量已突破1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0%。其中,中国北方17个省、市、区地下水的开采总量占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的88%,占北方17个省、市、区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国有100多座城市和一些井灌区的地下水水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有的地方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在中国沿海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化。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超采,大量植被死亡,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种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下水充满,含有大量空气。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称饱气带水,如土壤水。包气带水受重力作用顺岩石的洞穴、孔隙、裂隙向下运动,但有时在包气带内,因透水层中夹有扁豆状的隔水层,当包气带水向下渗透时,地下水受其阻隔可局部饱和,形成上层滞水。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下水便逐渐积成一层饱和带,这就是饱和带水。
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饱和带水。隔水层顶面即潜水的下界,潜水的上界为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日常井水即潜水,井水面即潜水面, 其起伏与地面起伏一致,但起伏较小,还与雨水补给有关,潜水的动力使潜水面起伏变小。
承压水: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深处的承压水在上部水体的静水压力之下,具有水头压力,打钻通过上隔水层,水可自由喷出。自流水。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发生在地面以下,故称之。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流动缓慢,机械潜蚀作用较弱,但在黄土区较常见,地下水可把黄土淘空,引起地面陷塌。化学溶蚀作用:地下水溶有一定数量的CO2,其中约1%成H2CO3,故较纯水具有更大的溶解能力,地下水CO2愈多,岩石溶解度愈大,溶蚀作用愈强烈,迅速。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 气候炎热多雨地区,地下水丰富,潜蚀作用强。岩性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石盐。构造运动弱,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潜蚀强。
中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已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地下水的年开采总量已突破1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0%。其中,中国北方17个省、市、区地下水的开采总量占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的88%,占北方17个省、市、区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国有100多座城市和一些井灌区的地下水水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有的地方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在中国沿海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化。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超采,大量植被死亡,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种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下水充满,含有大量空气。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称饱气带水,如土壤水。包气带水受重力作用顺岩石的洞穴、孔隙、裂隙向下运动,但有时在包气带内,因透水层中夹有扁豆状的隔水层,当包气带水向下渗透时,地下水受其阻隔可局部饱和,形成上层滞水。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下水便逐渐积成一层饱和带,这就是饱和带水。
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饱和带水。隔水层顶面即潜水的下界,潜水的上界为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日常井水即潜水,井水面即潜水面, 其起伏与地面起伏一致,但起伏较小,还与雨水补给有关,潜水的动力使潜水面起伏变小。
承压水: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深处的承压水在上部水体的静水压力之下,具有水头压力,打钻通过上隔水层,水可自由喷出。自流水。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发生在地面以下,故称之。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流动缓慢,机械潜蚀作用较弱,但在黄土区较常见,地下水可把黄土淘空,引起地面陷塌。化学溶蚀作用:地下水溶有一定数量的CO2,其中约1%成H2CO3,故较纯水具有更大的溶解能力,地下水CO2愈多,岩石溶解度愈大,溶蚀作用愈强烈,迅速。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 气候炎热多雨地区,地下水丰富,潜蚀作用强。岩性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石盐。构造运动弱,有利于地下水长期作用,潜蚀强。
中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已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地下水的年开采总量已突破1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0%。其中,中国北方17个省、市、区地下水的开采总量占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的88%,占北方17个省、市、区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国有100多座城市和一些井灌区的地下水水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有的地方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在中国沿海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化。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超采,大量植被死亡,
土地荒漠化加剧。造成我国地下水超采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同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也是一个原因。
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水文地质从水量为主,转变为水量与水质研究并重。为了构建人和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以往现象归纳为主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从成生角度出发,探索目标系统的作用过程与内在机理,成为主流。 经过这么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地下水,地下水有什么作用,在我们生活上地下水的意义。地下水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好它。
《水文观测技术网络全书》
3 790 《最新水文地质调查测绘新技术应用与地下水环境观测评价及综合勘察、灾害预警监测防治实务全书》 4 998 《水文地质手册》
4 998 《水文调查测验与水资源调度、信息化管理及水文条例实施手册》 4 998 《水文现代化及新技术应用手册》 1 298 《现代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手册》
3 880 《煤矿水文地质分析、突水预测预报及重大特大透水灾害防治、救治方案设计与快速治理实用手册》
4 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贯彻实施与水文建设项目管理控制及水文监测预报技术实用手册》
2 608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与水文地质资源勘察开发保护工程勘探及新技术方法应用实务手册》
3 798 《地质工程钻探工艺与技术实用手册》 1 298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实施手册册》
3 79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与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及监测标准规范手册》
4 998 《工程地质新技术实用全书》
6 1380 《野外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与质量检查验收达标手册》 3 798 《现代地质(深部)找矿新技术标准手册》 4 998 《六类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标准手册》 3 880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与设计审查手册》 3 880 《最新工程地质手册》 4 998 《煤炭地质钻探规程》
1 36 《2010年矿井地质应用技术手册》 1 298 《矿山地质工程师实用手册》
1 298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与勘察新技术应用手册》 3 998 《铁路工程地质工作手册》
4 998 《成矿地质研究分析与找矿预测普查及储量地质测量评审实用手册》 4
1080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方法与工程治理方案选择及设计计算手册》 3 880 《新编石油地质勘探与油气储量分析及测井钻井数据计算处理新技术应用网络全书》
8 1980 《最新地质勘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国家强制性标准实务全书》 6 1690 《地质勘察与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防治技术实用手册》 3 798 《地质矿产文书写作规范与范例大全》
3 798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实施手册》 4 1080 《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地质调查质量控制与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技术及规范化监督管理实用手册》
4 998 《地质勘查资质注册登记办法与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应用手册》
3 79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与防治规划编制及防治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手册》
4 998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与勘查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3 798 《中国地质勘查大网络全书》
6 1680 《最新地质勘探技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强制性条文》
6 1680 《煤矿水文地质分析、突水预测预报及重大特大透水灾害防治、救治方案设计与快速治理实用手册》
4 996 《地质勘查、勘探项目定额概预算编制与成本控制及招投标报价实用手册》
4 998 《地质队队长工作网络全书-地质矿产勘查与勘探工程技术装备及煤田地质勘探》
4 998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与突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典型范本》 3 780 最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隐患排查与监测预警工作指导全书》 3 798 《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与管理工作法规及标准规范应用手册》 4 1080 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与防治措施及防治新技术新规范应用手册》 4 1080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与标准规范全集》
4 1088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与水文地质资源勘察开发保护工程勘探及新技术方法应用实务手册》 3 798 《地质工程手册》 6 1680 《最新地质勘探技术手册》
2 598 《环境地质与生态农业建设实务全书》 4 998 《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实用手册》4册 998 《最新地质工程遥感图像典型图谱》
1 298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规范与资料汇交质量要求及立卷归档规则实务全书》
4 1080 《地质调查项目概预算编制与审查标准评估及费用定额计算应用实务全书》
4 998 《地质矿产勘查“3S”核心技术指南应用手册》 4 999 《现代遥感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实用手册》
3 798 遥感技术与遥感数字图像分析处理方法、解译制图及其综合应
4 998 《最新国内外地质调查与灾害灾情评估理论及实践手册》 1 198 《地质勘察、勘探及测试技术应用手册》 2 613 《地质灾害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手册》
3 880
《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
㈢ 请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工程地质手册最新版本是哪个
2015年勘察工程所用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 50585-2010)
12、《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
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高层部分: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 366-2004)
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铁路类:
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007)
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 J1407-2012)
3、《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 J1408-2012)
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
5、《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158-2006)
6、《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
8、《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
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
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9-1999)(2003年版)
12、《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1999)
水工类: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
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94)
5、《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6、《堤坊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
7、《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
公路类: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其它类:
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 (GB 50218-94已经废止)
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7、《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
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
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1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
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5、《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J302-2004)
1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
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
19、《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
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2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2011)
2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
2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27、《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
28、《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
尾砂坝:
1、《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
市政类:
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
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冶金类:
1、《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49-2012)
2、《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GB50734-2012)
3、《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GB/T50480-2008)
4、《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615-2010)
设计手册类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常士骠、张苏民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龚晓南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铁路工程地质手册》。铁路第一勘察设计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特殊类:
1、《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78-2012)
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3、《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
4、《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
6、《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79-2006)(强调有总工)
生活垃圾处理场:
1、《生活垃圾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CJJ176-2012)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13—2007)
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㈣ 2014岩土工程规范
一、
岩土工程勘察
1.1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电、铁路、公路、港口等勘察规范中关于勘察分级、岩土
分类以及
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1.2
岩石及土的分类标准(国标及各行业标准)
。
1.3
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1.4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在哪个勘察阶段进行?地质点应如何定位?
1.5
了解各种地貌的形成,特别是一些特殊地质营力形成的地貌特点。
1.6
了解各种常用勘探手段的使用原则、适用的地层。
1.7
了解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原状土试样的质量分级,各级土样采取的要求。
1.8
了解岩石和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含义,主要力学指标的使用原则,试验要求。
1.9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手段的适用条件、所可能提供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其应用。
1.10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设备的技术规格、操作方法。
1.11
了解岩土工程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物理意义,测求方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方法。
1.12
了解地下水在第四系含水层中的一般赋存状态,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的分级及标准。
1.13
了解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1.14
了解一般常见的特殊岩土如填土、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分化岩等的因、分类,
工程特性及评价指标。
1.15
准确了解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改系数的含义。
1.16
为筑坝、筑路所需的建筑材料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勘探工作的布置原则。
参考资料:
1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GB50021-94
)
2
、
《工程地质手册》
(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年
3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GB50287-99
)
4
、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
GB50218-94
)
5
、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
GB/T50266-99
)
6
、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JTJ064-98
)
7
、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TB10012-2001
)
二、
浅基础
2.1
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2
地基设计时,哪些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计算?哪些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
2.3
地基设计时考虑的地基主要受力层指的是什么?
2.4
地基计算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在什么情况下应按基本组合,什么情况下应按长期效应组合,
什么情况下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土体自重的分项系数应取多少?
2.5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根据什么确定,并应满足什么要求?
2.6
地基承载力与基础宽度及埋深有无关系?如何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修正系数与土性有什么关
系?
2.7
抗剪强度由哪两个土性参数不清所组成?如何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
2.8
轴心荷载作用和偏心荷载作用对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偏心荷载作用下如何考虑满
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9
什么叫做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它与基础埋深有什么关系?
2.10
如何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11
当地下水位处于基础底面以上时对浅基础设计有什么影响?设计时对地下水要考虑哪些方面
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哪里可下载
网络文库里面就有。
下面我给你附上水利水电行业的标准,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下载。
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J1-81、DLJ203-8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
(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19-90)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程
(SL25-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SL25-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SL27-91)水闸施工规范
(SL27-91)水闸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36-92)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SL38-92)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SL39-92)露顶式弧形闸门液压启闭机系列标准化
(SL40-92)QPG型卷扬式高扬程启闭机系列标准
(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
(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条文说明
(SL53-94)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
(SL53-94)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55-9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55-9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条文说明
(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105-9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105-9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条文说明
(SL168-96)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168-96)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条文说明
(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一)篇
(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二)篇
(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三)篇
(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附录)
(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174-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SL174-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176-19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
(SL176-19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条文说明
(SL193-97)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193-97)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条文说明
(SL214-98)水闸安全鉴定规定
(SL214-98)水闸安全鉴定规定条文说明
(SL227-98)橡胶坝技术规范
(SL227-98)橡胶坝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SL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条文说明
(SL239-199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
(SL239-199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条文说明
(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DJ17-78)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
(SDJ19-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内业整理规程(试行)
(SDJ57-85)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
(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一)~(二)章
(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三)~(四)章
(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五)~(六)章
(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七)~(八)章
(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附录)
(SD113-83)水利平面闸门液压启机基本参数(6~100t2×6~2×100t)
(SD114-83)水利平面快速闸门液压启闭机基本参数(6~100t)
(SD117-84)农村低压地埋电力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暂行规定
(SD128-84)土工试验规程
(SD128-84)土工试验规程说明书
(SD128-86)土工试验规程
(SD128-86)土工试验规程说明书
(SD128-87)土工试验规程
(SD128-87)土工试验规程说明书
(SD207-87)QPPY系列液压启闭机
(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12-8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编写说明
(SD220-87)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试行)
(SD220-87)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试行)编制说明
(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
(SDJ249.2-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械安装工程(试行)
(SDJ249.3-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
(SDJ249.4-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
(SDJ249.5-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试行)
(SDJ249.6-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试行)
(SD266-88)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
(SD266-88)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一)~(二)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三)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四)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五)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六)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七)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八)~(九)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十)~(十一)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十二)~(十四)篇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十五)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十六)
(SD267-88)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十七)篇
(SDJ275-88)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DJ276-90)架空电力线外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
(SDJ277-90)架空电力线内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试行)
水轮发电机定子现场装配工艺导则(SD287-88)
(SD288-88)水轮发电组推力轴承、导轴承安装调整工艺导则
(SD290-88)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技术条件
(SD292-88)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试行)
(SD296-88)QP型卷扬式启闭机系列参数
(SD297-88)QL型螺杆式启闭机系列参数
(SD298-88)QL型螺杆式启闭机技术条件
(SD315-89)固定卷扬式启闭机通用技术条件
(SD326-89)进口220~500kV电力变压器技术规范
(SD327-89)进口330、500kV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
(SD330-89)进口110~500kV电容式瓷套管技术规范
(SD333-89)进口电流互感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
(SDJ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SDJ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DL402-91)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404-91)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DL410-91)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DL443-91)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出厂检验一般规定
(DL446-91)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规程
(DL453-91)高压充油电缆施工工艺规程
(DL474.1-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DL474.2-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实验
(DL474.3-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介质损耗因数tgδ试验
(DL474.4-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实验
(DL474.5-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
(DL474.6-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变压器操作波感应耐压试验
(DL478-92)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489-92)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
(DL490-92)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安装、验收规程
(DL496-92)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
(DL507-93)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
(DL508-93)交流110~330kV自容式充油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
(DL509-93)交流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
(DL/T524-93)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
(DL/T556-94)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装置设置导则
(DL/T556-94)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装置设置导则条文说明
(DL/T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5006-92)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
(DL5006-92)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说明书
(DL5013-92)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DL5013-92)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条文说明
(DL5017-93)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DL5017-93)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DL/T5018-94)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DL/T5018-94)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DL/T5019-94)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DL/T5019-94)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DL/T5036-94)转桨式转轮组装与试验工艺导则
(DL/T5037-94)轴流式水轮机埋件安装工艺导则
(DL/T5038-94)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艺导则
(DL/T5050-1996)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
(DL/T5050-1996)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条文说明
(DL/T5055-199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5055-199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DL/T5064-1996)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
(DL/T5064-1996)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DL/T5070-1997)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
(DL/T5070-1997)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条文说明
(DL/T5083-1998)水工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束施工导则
(DL/T5083-1998)水工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束施工总则条文说明
㈥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工程地质手册最新版本是哪个
2015年勘察工程所用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 50585-2010)
12、《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
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高层部分: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 366-2004)
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铁路类:
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007)
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 J1407-2012)
3、《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 J1408-2012)
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
5、《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158-2006)
6、《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
8、《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
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
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9-1999)(2003年版)
12、《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1999)
水工类: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
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94)
5、《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6、《堤坊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
7、《水利水电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
公路类: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其它类:
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 (GB 50218-94已经废止)
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7、《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
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
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1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
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5、《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J302-2004)
1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
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
19、《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
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2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2011)
2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
2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27、《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
28、《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
尾砂坝:
1、《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
市政类:
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
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冶金类:
1、《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49-2012)
2、《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GB50734-2012)
3、《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GB/T50480-2008)
4、《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615-2010)
设计手册类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常士骠、张苏民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龚晓南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铁路工程地质手册》。铁路第一勘察设计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特殊类:
1、《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778-2012)
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3、《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
4、《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
6、《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79-2006)(强调有总工)
生活垃圾处理场:
1、《生活垃圾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CJJ176-2012)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13—2007)
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㈦ 水利水电工程包括哪些
水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基本要素,电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水利水电工程学科是在水的自然特性研究之基础上,以工程或非工程措施调控和利用水能资源的工程科学。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着重培养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及其建筑物(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闸和进水、引水、泄水建筑物等),以及工业用水工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习与研究方向包括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工结构、水力学及流体动力学、工程管理等,发展趋势是与信息技术、可靠度理论、管理科学等新兴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㈧ 岩土工程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有哪些能提供哪些参数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一、 岩土工程勘察
1.1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电、铁路、公路、港口等勘察规范中关于勘察分级、岩土 分类以及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1.2 岩石及土的分类标准(国标及各行业标准)。
1.3 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1.4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在哪个勘察阶段进行?地质点应如何定位?
1.5 了解各种地貌的形成,特别是一些特殊地质营力形成的地貌特点。
1.6 了解各种常用勘探手段的使用原则、适用的地层。
1.7 了解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原状土试样的质量分级,各级土样采取的要求。
1.8 了解岩石和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含义,主要力学指标的使用原则,试验要求。
1.9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手段的适用条件、所可能提供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其应用。
1.10 了解各种常用原位测试设备的技术规格、操作方法。
1.11 了解岩土工程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物理意义,测求方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方法。
1.12 了解地下水在第四系含水层中的一般赋存状态,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的分级及标准。
1.13 了解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1.14 了解一般常见的特殊岩土如填土、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分化岩等的因、分类,工程特性及评价指标。
1.15 准确了解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改系数的含义。
1.16 为筑坝、筑路所需的建筑材料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勘探工作的布置原则。
参考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2、《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二、 浅基础
2.1 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2 地基设计时,哪些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计算?哪些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
2.3 地基设计时考虑的地基主要受力层指的是什么?
2.4 地基计算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在什么情况下应按基本组合,什么情况下应按长期效应组合,什么情况下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土体自重的分项系数应取多少?
2.5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根据什么确定,并应满足什么要求?
2.6 地基承载力与基础宽度及埋深有无关系?如何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修正系数与土性有什么关系?
2.7 抗剪强度由哪两个土性参数不清所组成?如何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
2.8 轴心荷载作用和偏心荷载作用对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偏心荷载作用下如何考虑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9 什么叫做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它与基础埋深有什么关系?
2.10 如何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11 当地下水位处于基础底面以上时对浅基础设计有什么影响?设计时对地下水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2.12 如何进行天然地基沉降计算?
2.13 考虑应力历史时或需预测沉降历时关系时怎样计算地基沉降?进行这种讲算时土工试验有些什么要求?
2.14 哪些因素会导致产生不均匀沉降?设计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2.15 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地基稳定性?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多少?从稳定性考虑,对位于土坡坡顶上的建筑有什么专门的要求?
2.16 浅基础一般有哪些型式?
2.17 建筑物沉降观测要点。
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三、 深基础
3.1 桩的分类、桩基础的组成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基本知识。
3.2 布桩时桩中心距的确定: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及其厚度的要求。
3.3 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进及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桩基沉降时,应采用哪些效应组合?
3.4 什么情况下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如何考虑?
3.5 岩溶地区桩基应按哪些原则设计?
3.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的相互关系。各种抗力分项系数如何取值?
㈨ 部分水文地质参数经验值
1.渗透系数K(表3-1,3-2,3-3)
表3-1 黄淮海平原地区渗透系数经验数值
(据《工程地质手册》编委内会,2007)
表3-2 砾石渗容透系数
(据《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2007)
表3-3 渗透系数经验值
(据《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编写组,1977)
2.降水影响半径R(表3-4,3-5)
表3-4 影响半径经验值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认为,粗砂,粒径0.5~2.0mm时,R为100~150m。
(据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四大队,1978)
表3-5 根据单位出水量、单位水位下降确定影响半径经验值
(据《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2007)
3.给水度μ(表3-6,3-7,3-8)
表3-6 黄淮海平原地区给水度经验值
续表
(据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四大队,1978)
表3-7 给水度经验值
(据《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2007)
表3-8 给水度经验值
(据曹剑锋等,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