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工程 » 中国地质起源

中国地质起源

发布时间: 2021-01-18 09:55:52

⑴ 地质图的起源

地质图的绘制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英国地质学家威廉 史密斯。史密斯于1794年在巴斯和新卡斯尔之间旅行时,发现南英格兰地层的层序适用于整个英格兰。由此便决定要绘制全英格兰的地质图,并开始为这一目的陆续地收集资料。大约在1801年前后,他完成了英格兰、威尔士地层分布的一般地质图。史密斯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在标准地区确定地层层序;然后,注意这些地层中含有的化石的特
征,并确定自古到今的差异,将其作为标准化石对其他地层进行不考虑岩性的对比。史密斯之后随着时代的前进、地质学的发展,地质图的编制越来越精确,表现的内容也逐渐增多。187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地质学会议上,开始讨论有关地质图的问题,1881年通过了俄国A.II.卡尔宾斯基提出的地质图图例,并逐渐发展成今天国际上通用的地质图图例系统。现在所说的地质图,也包括为某种特殊目的,着重表现某种地质现象的图件。1981年美国编成的1:750万的环境工程地质图,日本编成的1:20万基岩地质图,以及国际合作编成的1:500万各大洲地质图都是比较著名的地质图。
地质图的编制多以实测资料为基础,有一定的制图规范和标准。目前所使用的地层分级系统、表示地层年代的色标和符号,以及表示各类岩体的色标和代号,多是国际通用的。客观需要促使地质图向专门化、部门化方向发展。种类也越分越细,除普通基础性地质图外,还有第四纪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岩相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目前狭义的地质图多指基础性普通地质图。不同比例尺地质图,表示地层年代的界、系、统、组、层等的分级是不同的,比例尺愈大表示的层次愈细。在没有注明岩性的情况下,有时要与区域地层表配合使用,才能查明岩石的具体种类、性质及结构特点。各种实用性和分析性地质图,虽增加了专门用途所需要的直接性内容,但大多利用区域基础地质图派生编制。
中国最早的地质图,是邝荣光在1905年编制的《直隶地质图》,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版的 1:100万地质图,是中国第一批正规出版的分幅地质图。据1982年统计,中国已编制完成1:100万地质图55幅(全国共62幅),覆盖面积约894万平方千米;完成1:20万地质图853幅,覆盖面积 500多万平方千米。先后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集》(1973)、《中国大地构造图》(1979)、《中国构造体系图》(1976)、《亚洲地质图》(1975),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1980)等。

⑵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什么地方

黄河流域,如果确切的找一个点应该是齐鲁,也就是今天的山东。
有书为专证:
《春秋》孔子 鲁国
《左属传》左丘明 鲁国
《公羊传》公羊高 齐国
《谷梁传》谷梁赤 鲁国
《论语》孔子 鲁国
《孟子》赵岐 鲁国
《大学》曾子 鲁国
《中庸》孔伋 鲁国
同一时期出现的《诗经》不知道作者是谁,是由孔子编写的。本人觉的这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应该来源于民间。
200年后才出现了《离骚》
400年后才出现了《史记》《汉书》,要知道三皇五帝的传说出自《史记》,所以说不可信。他仅仅是个传说,是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推崇。《黄帝内经》也一样,出自《汉书》。

⑶ 中国人类最早的发源地是什么地方

是云南省元谋县抄。1965年,在云南省袭元谋县,我国考古人员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的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距今大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的最早的人类。

(3)中国地质起源扩展阅读

在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一带,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3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

1965年,钱方、浦余庆等学者到上那蚌村附近寻找化石。当时,他们在一位牧牛老人指点下,来到蚌村以西约1公里的山沟里寻找化石。下午5点钟时,一个人在一个土包下发现了云南马的化石,接着又发现了两颗人类的门齿。

1972年2月,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胡承志鉴定,公布了这一发现。胡承志在《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上发表了《云南元谋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一文。

⑷ 地球的起源是什么

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被喻为地球科学的三大难题。尤其是地球的起源,长期以来信奉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观念,哥白尼、伽俐略、凯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发现彻底推翻了神创说,之后开始出现各种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德国哲学家康德1755年设想因较为致密的质点组成凝云且相互吸引而成为球体、因排斥而使星云旋转,是关于地球起源的第一个假说,尽管今天已失去科学意义。
法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96年提出行星由围绕自己的轴旋转的气体状星云形成说。星云因旋转而体积缩小,其赤道部分沿半径方向扩大而成扁平状,之后从星云分离出去而成一个环、颇象土星的光环。环的性质是不均一的,物质可聚集成凝云,发展为行星。按相同的原理和过程,从行星脱离出来的物质形成卫星。拉普拉斯的假说既简单动人,又解释了当时所认识的太阳系的许多特点,以至竟统治了整个19世纪。

前苏联的天文学家费森柯夫认为太阳因高速旋转而成梨形和葫芦形,最后在细颈处断开,被抛出去的物质就成了行星。抛出物质后太阳缩小,旋转变慢;一旦旋转加快,又可能成梨形而抛出一个行星,逐渐形成行星系。旋密特设想太阳在参加银河系的转动中,在穿越黑暗物质云时俘散了一部分尘埃和流星的固体物质,在其周围形成粒子群。后者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并与太阳一起继续其在银河系的行程,最后从这些粒子群发展为行星和慧星(一部分成了流星和陨星)。

当然还有其它形形色色的假说,如英国天文学家金斯。他认为地球也是太阳抛出的,抛出的机制,在于某个恒星从太阳旁边经过,两者间的引力在太阳上拉出了雪茄状的气流,气流内部冷却,尘埃物质集中,凝聚成陨石块,逐步凝聚成行星。由于被拉出的气流是中间粗两头细(雪茄状),故大行星在中间,小行星在两端。

人类进入宇宙时代以来,发现行星和卫星上有大量的撞击坑。1977年,肖梅克提出:固态物体的撞击是发生在类地行星上所有过程中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撞击和爆炸的假说。这种撞击是分等级的,第四级的撞击形成月亮这样的卫星。具体过程是:一个撞击体冲击原始地球,引起爆炸,围绕地球形成一个气体、液体、尘埃和“溅”出来的固态物质组成的带,最初是碟状的,因旋转的向心力作用而成球状,失去了部分物质的地球也重新成为球状。

随科学的发展,地球起源之谜一定会被解开。

⑸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由来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其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国际合作,对其进行保护,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由此宣告全球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截至2003年7月,“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缔约国已由144个发展至176个,128个国家的754个世界遗产分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582个,自然遗产149个,而涵盖文化与自然遗产者23个。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华盛顿成立了“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计划,目的是选择适当的地质遗址作为纳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录。1996年改名为“地质景点计划”。199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质现象的景点形成全球性网络”计划,即从各国(地区)推荐的地质遗产地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区纳入地质公园,其目的是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永续发展。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6次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s),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每年拟建20个;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
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每个国家公民均有保护的权利及义务,而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则负责对其实施监督管理。1984年前该项工作只是作为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部分保护内容;1984年后,原地质矿产部着手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工作,组织制定规划及规章的编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正轨,并先后于1987年、1995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及《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自1985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天津蓟县)后,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又组织起草了有关地质遗迹管理办法,并召开相关会议,促进该项工作的进展。
在中国,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8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85个。

⑹ 地球的起源

地球的起源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那么人们用什么科学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呢?目前,科学上是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和它们蜕变生成的同位素含量的方法,作为测定地球年龄的"计时器"。
人们利用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特点,来计算出岩石的年龄。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而且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分裂多少份量,生成多少新的物质都有个确切数字。例如,一克铀在一年中有七十四亿分之一克裂变为铅和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含有多少铀和多少铅,算出岩石的年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这样我们就能得知地壳的年龄。有的人算出为30亿年左右。
地壳的年龄还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因为在形成地壳以前,一般地球还要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加上这段时期,地球的年龄估计约有46亿年。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在宇宙中,比地球年龄大的星球还多着哩。
地质科学家说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年-47亿年之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成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⑺ 李时光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体指什么

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即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版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权他认为,地球表层的各种构造现象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壳在运动中存在,必然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就是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会形变,由于各种岩石性质不同,产生的构造形迹也不同,依照构造形迹的力学特征和组合形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向和起源。这是一项研究地壳运动的新方法。它把力学和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解决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的新途径。

⑻ 在哪一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 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
据此推断2002年已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周年了

地质学(回Geology)是对地答球的起源、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卫星的太空地质学(Astrogeology)。

⑼ 为什么说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我国古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的考古成就表明:中国是早期人类起源的发祥地之一。
从云南禄丰古猿、湖北郧县南猿、云南元谋猿人,直到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和县猿人,构成了从80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猿人发展进化的完整序列。此后的原始人类遗址更是星罗棋布,不计其数。
有了人类,也就必然会有人类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劳动的伴生物,是人类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更是相助人类自身发展的动力。
从300000万年前到约1万年前,是我国的旧石器时期。它是那么的漫长,漫长得使现代人简直无法想象。然而,就在这漫漫的岁月中,科学技术就从那第一堆篝火、第一件石器、第一架弓箭中悄然无声地开始萌芽了。
从1万年前左右到约4000年前,是我国的新石器时期。600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还是那么漫长,但毕竟短多了。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里,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已经诞生,原始的建筑、纺织、陶器、皮革、手工制造业也已经颇有模样,科学技术的形成初露端倪。这时期意义更为特殊的发明是,在距今50000000年之际开始产生了文字。
4000年前左右,这块土地上建立起了第一个国家枣夏朝。国家的建立,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这对于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在夏王朝之后,是殷王朝与周王朝(周王朝又分为西周时期与东周时期),合称为三代时期。在传统的儒家心目中,三代是最崇高、最神圣的政治时期。而在科学技术史上,则是灿烂的青铜文化时期。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为加快。
东周时期是一个泛称,又可以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段。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是两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是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交替时期。在政治上,风云激荡,阶级、阶层的分化演变极其激烈。在这中间,地主阶级的产生与夺取政权固然重要,但士(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萌生与壮大,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特别是农业与手工业的进展尤为迅速。
就在这样的历史风云之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